㈠ 在反思中成長
我在反思中成長
——淺析思想政治課教學後的「反思」
常州市勤業中學 莫曄
曾有這樣一個比喻,說「教師就像用以識別地圖的圖例。」從表面上看,這是對教師職業特點的一種表白,細究起來,卻包涵著另外一番深層的含義:教師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適應教學中時刻變化的新情況,才能照亮學生成長之路中的每一個標志,才能做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而教師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這是促進自身素質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經過反思,我們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思想政治課教材的內容來看,它具有發展性和時代性的特點,這就導致了教學方法上的豐富性和靈活性,而教學方法的完善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得以實現。從思想政治課自身的特點來看,它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能力,相比其它學科,更重視學生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和轉變,這更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反思,尋找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橋梁,少走彎路。同時,學校政治課教師又偏少,難以進行同教材交流,因此,政治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反思是最有效的途徑,而課後反思,更帶有批判性和思辨性,更有助於教師將教學經驗理論化。
一、反思成功的教學經驗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和探究性;先進的教學手段,應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和深入地思考,如多媒體課件、網路資源的運用等。教師如果能在獲得一些成功的教學經驗後及時進行反思,就能從盲目的行為上升到自覺的行為,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感悟,從偶然的收獲走向必然的成功。如在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性格」一單元的教學設計中,一改以每一框題作為一課時的設計思路,而是將一單元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第一課時和學生「聊聊你所知道的性格」,通過「描述性格——猜猜是誰」、「談談名著中的鮮活人物」、「故事續編」等活動激活學生對「性格」的已有經驗,並對已有經驗進行強化或產生觀念的交鋒和碰撞,引發學生的思考。第二課時讓學生通過網路「找找有關性格的資料」,教師給出「性格與職業」、「性格與健康」、「性格與名人」等選題,提供「GOOGLE」等搜索引擎,讓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作相關查找,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寫成小文章。開拓了學生眼界,並形成對信息的初步整合能力。第三課時讓學生按相同話題結成小組,通過教師拋出問題,學生討論、辯論的形式歸納掌握本單元基本知識點,產生相應情感體驗,初步形成有意識培養良好性格的能力。課後反思這種學生帶勁、教師舒心的設計,實質就是運用了「激活經驗——同伴互動——教師引領」的教學模式,通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定位的一種嘗試,力圖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政治課脫去說教的外衣,成為潤物細無聲的「春雨」。
二、反思教學中的遺憾
課堂教學總是遺憾的教學,課前精心的設計,周密的考慮,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由於學生認知、性格個性的差異,社會經歷的不同,總會留下許許多多的遺憾。如在教學中,一些同學搶著發言,意猶未盡,而另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表達的機會,而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這種矛盾使得我課後經常遺憾。因此,反思這種遺憾,怎樣給內向的同學多一些機會,給膽怯的學生多一點心理准備的空間呢?「課前五分鍾」就這樣誕生了,在上課的頭五分鍾里,每次以兩位學生為一組,就心理健康話題,組織活動。以全班參與面、活動形式、內容等評出每月之星。這樣的課前活動,讓性格內向的學生有充分的准備來表現自己,不僅使這些學生得到了發展,也帶動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益。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有創新,就會有遺憾,不重復自我,更會有遺憾,但如果抓住遺憾,並反思遺憾,一個新的教學靈感也許就在此時誕生。
三、反思教學中突發的靈感
課堂教學凝聚著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在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師進入「角色」,往往「靈感」頓生,創造出成功的精彩的案例。而這些「靈感」常常「突然而至,悄然而去」,若不及時給予記錄,便會遺忘,令人遺憾。因此,我們就必須在課後反思產生這些成功和精彩場面的主觀原因,以及如何在今後課堂教學中再創成功和精彩場面等。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情緒的作用」教學中,教師正好因車禍而腫脹著半張臉,眯縫著一隻眼趕來上課,引起學生一片驚呼。面對此景,教師放棄原來教學設計,重新導入:「如果你們象老師一樣遭遇車禍,而且假設臉永遠就這樣了,怎麼辦?」學生的直接反應是「躲在家裡」、「自殺」、「整容」,在最初的喧鬧過後,有同學提出「平靜地接受自己,樂觀地活下去」。教師因勢利導,引導不同觀點的學生討論、辯論,援引例證,這樣學生得到的體驗和得出的觀點是切身的、真實的,「知情意行」是統一的。在課後反思中,我認識到靈感來自於教師教學觀念的變化:教學不僅僅是教師「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過程」,更意味著把學生看成是活生生的發展的人,意味著教學是師生雙方彼此分享理解、彼此交流促進的過程,意味著教師的主導角色更多表現為師生平等交往中的首席。反思教學中突發的靈感,實則就是檢驗教師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的過程。
四、反思學生的智慧火花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同樣,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在閃爍,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見解,激勵學生的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後反思學生的這些「智慧的火花」,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
五、反思教學上失敗的事例
撰寫教學案例,並以教學病歷為主,這是教師超越自我,取得進步的關鍵所在。出現失誤後教師如果不進行反思,不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且貽誤學生,給學生以思想上、思維上的誤導。因而教師在課後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失誤所在,以及產生失誤的原因,反思應該對失誤採取的補救措施。比如說:教學過程是否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學習過程是否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否由於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所設計的教學內容難度偏大或者創設的情境學生不理解;由於上課時隨意性太強,以致主次不分;喜歡出怪題,或者對學生的評價不恰當,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等等。把它們記錄下來,並對這些事例進行認真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從中吸取教訓,以避免類似的情況在今後的教學中再出現。記得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前言課上,為了使學生感知良好心理品質的作用,我設計了一則繞口令游戲「蛤蟆歌」,在游戲結束後請學生說說怎樣才能玩好這個游戲,學生踴躍發言,可我始終覺得沒有答到「點子上」,焦慮的等待「正確答案」,在沒有教師鼓勵性的反饋下,課堂氣氛由熱轉冷,最後只好由我索然寡味地說出所謂的「正確答案」。課後反思,才驚覺原來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學生所說的,不就是他們由實踐得來的,並且符合他們年齡特徵的切身感受嗎?在教師的潛意識里,尊重和贊賞的不是學生,而是知識本身,不是對學生引導、幫助,而是替代他們的頭腦來思考,這樣談何培養充分發展的人?失敗,使我重新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觀,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
六、反思教學過程並對課堂教案再設計
一節課下來,坐下來靜心沉思,把所上過的課,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方面是否有新穎的突破,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否做到,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是否到位等,及時記錄下來,進行歸納和取捨,並反思原因及改進方法,對所講過的教案進行重新設計。這樣可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更高的一個層次。
課後反思是痛苦的,課後反思也是快樂的。反思不是對事物簡單的「回顧」或分析,而是從事物現有的層面出發,向更深層探索,在新的層面上看到現實的不足。思想政治課教師如能及時反思、堅持反思,並把反思結果記錄下來,必定會積累一筆十分寶貴的物資和精神財富,我們也將伴隨著反思不斷成長。
㈡ 我反思,我成長
我反思 我成長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著名教育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公式,即「經驗加反思等於成長」。對自己的思想言行及時反思,可以達到察得失,明事理,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在師范畢業時,副校長鄭學淵曾送我一句話:「以後不論在什麼地方,不論在什麼工作崗位,如果你不會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那你永遠也不會有所進步。」
剛畢業那會兒,上課總擔心學生聽不明白,解釋來解釋去,一節課下來,自己累得不輕,學生一頭霧水,教學任務根本就無法按時完成。當時我擔任兩個班的教學任務,有時兩個班的教學進度根本無法統一。後來,當我在這個班上完課之後,利用下課十分鍾的時間反思:這節課中,自己在哪個教學設計或環節上處理得不好,能不能修改一下或者換一種教學方式。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每一節課下來總有一些收獲,不再被事先設計的教案牽著鼻子走。對我來說,上每節課就像一次新的挑戰,自己和學生都是參與者和挑戰者。
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成長。反思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離開了學生的基礎談教學設計,那是無源之水。通過學生的反饋,可以明確對學情了解得夠不夠?特別是中等生、差生的困惑能反映出我們教學中知識的切入點是不是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域。反思不光要重視課前、課中反思,還要重視課後反思。課後反思可以對課前、課中工作情況做一個總結和改進,教師要在課後總結自己本節課的精彩點在何處,有無創新點和讓學生看好的「賣點」,以及這節課最大的失敗是什麼,出乎意料的是什麼,為什麼自己事先沒有想到等等。
出去聽課,也是我學習和思考的一個好機會。在每一年的工作中,我都聽了很多的課,其中不乏有特級教師、名師的課,也有一些年輕教師的課。剛開始時,我只知道上課的老師課上得好,具體好在哪兒卻說不出來。後來,我改進了聽課的辦法:邊聽邊想,在一些環節上,假設是我上這節課,我會怎麼設計?他這樣設計想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是什麼,有沒有不足的地方?這樣,聽的課多了,我也能說出一節課的一兩個優缺點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切身的體會到,一名教師要想提升自己絕對離不開教學反思。不斷的反思,能夠讓自己在教學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及缺點,鞭策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的前行。故而,我堅持:我反思,我成長。
㈢ 小班《我是怎麼長大的》教案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一日,我正與孩子們在游戲時,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玩插片。用插片自己拼出不同的形狀,但自己並不能夠很好的形容出自己所拼出的形狀。我之前的課上已經教孩子們認識過正方形,圓形,但並沒有向孩子們介紹三角形的外觀和特徵,有的孩子依然會把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三者的名稱和特徵搞混。故而,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本堂課:《我的新朋友》以幫助孩子們復習鞏固正方形和圓形,並認識三角形,進而對圖形寶寶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活動目標
1. 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的基本特徵。
2.能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的物品。
3.會簡單區分不同的形狀。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三角形的認知。
教學難點:會簡單區分不同的形狀。
活動准備
1.圖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卡片若干,小三角形人手一個;
2.畫有小三角形輪廓的圖片人手一幅,油畫棒人手一盒;
3.畫有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場地一塊,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數學王國里,來了許多的圖形寶寶,看看都是誰啊?
教師依次出示圖形寶寶:方方(正方形),圓圓(圓形),它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大家快來看看,它長什麼樣子?請幼兒自由發言,說出自己通過觀察得到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請幼兒動手親自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1)師幼共同觀察大三角形,引導幼兒通過點數的方式說出: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師幼共同念兒歌:「三角形,三條邊,三條邊上走一走;三角形,三個角,三個角上站一站」。
(2)描一描,畫一畫。教師給每位幼兒一個三角形輪廓,讓幼兒自己選擇顏色為三角形塗色,鞏固其對三角形基本特徵的認識。
三.結束部分,游戲:圖形寶寶找家
教師在地上事先畫一個圓圈,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請幼兒自選圖形卡片,排好隊,隨著音樂逐個將手中拿的圖形卡片放在其相應的「家」中。
四.延伸部分。教師和幼兒一起用一張正方形彩紙,用對折的方法,折出許多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在把三角形剪下來,拼一拼,看能拼出什麼圖形。
㈣ 大班科學活動《我怎樣長大》教案及反思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內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容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㈤ 自我成長的反思
成長反思
時光飛逝,很快半個學期已經過去。在此,我想有必要對前本個學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反思和總結。
學習是學生的根本。不久前,我們進行了階段性學習測試,這也給大家提供了一次檢驗自己學習成果與反思自己學習的好機會。
我們應該反思自己上課時的表現,是否專心聽講,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我們應該反思作業完成是否認真及時,是否每天按時訂正錯題;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會學習,真正在享受學習。
學會學習,意味著我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學會學習,意味著我們不用死記硬背,重要的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會學習,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再來說說享受學習。也許,我們無法否認學習的苦,但甘守學習的苦才能享受學習的甜。投入學習,於一方純凈的天空下,探尋文化、探索思想、探討社會,讓心身沐浴於書香,讓靈魂接受知識的洗禮。於苦寂之中生發領悟,於領悟之中生發喜悅,於喜悅之中咀嚼唇齒間的甜美芬芳。這正是學習的享受,至善至美的享受。
除了學習,同學們還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豐富有趣的活動,它們作為一個載體集中體現了我們玉溪六中人的許多優秀品質,相信同學們一定也和我一樣獲益良多。音樂會上,我們感受到了同學們高昂的愛國熱情;運動會上,我們感受了同學們創新、進取、團結、奉獻的精神;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我們提升了藝術修養。
回顧半個學期,我們還應該感謝老師的辛勤教導,感謝父母家人的細心照顧,感謝同學的無私幫助。
初中生活與小學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預示著你告別了幼稚走向了成熟,我們應該學會學習,享受學習,在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我們應該用正氣、大氣、靈氣的標准來衡量自己。正確認識自身缺陷,爭取在今後的學習生活當中,做更好的自己!
萬能反思書 希望採納
㈥ 淺談教師如何在教學反思中成長
一是事實是什麼?二是這個事情成功點在哪裡?三是這個事情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四就是養成思考和積累的習慣就好了。
㈦ 求一篇「學生的成長反思」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我走上工作崗位已經一年半了。從那個稚氣未脫的大學生變成了一位成熟穩重的教師,少了一份以前的年少輕狂,多了一顆敢於擔負責任的責任心,應該說我的身上發生了很多可喜的變化。我深深的明白:我的成熟源自學校領導的關心,是學校資深前輩和同仁熱心支持和幫助的結果。今天,借著這個機會能夠向各位領導匯報,深感榮幸!
一、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記得進伍家崗小學的那天,楊校長就告訴我,到了新的工作崗位要迅速地適應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要注意加強學習。在我的理解中,這里的「學習」,不單是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包含更為廣泛的內容,比如:如何跟小朋友溝通、交流,如何搞好師生關系,如何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如何能跟同事相處得融洽等等。
其實,一個剛從大學里出來的新鮮人,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到了麵包上一樣貪婪地吸吮著養分。幸運的是,我加入了一個積極進取的好團隊、遇到了一群熱心快腸的好同事,好搭檔。是他們給了我充足的營養,成了我勇於向前的加油站!清楚地記得,上《爬天都峰》的第一課時的情景。那天 ,楊校長來我班隨堂聽課。想到自己要在教學經驗豐富的校長面前講課,內心惴惴不安,加上剛接觸的學生尚不熟悉,所以課堂上調控的手段運用牽強,教學目標沒有完成。在我沮喪萬分的時候,她耐心地安慰我,積極地鼓勵我,不要怕失敗,怕只怕摔到了就再也站不起來!同時,鼓勵我多閱讀教案,揣摩專家的講法,多聽聽同事的課堂,看他們如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多學習語文新課程標准,把握教學的方向。從此,我認真閱讀了語文新課程標准,逛書店買來教學參考書,仔細研究上面的詳細教案,由此加快了學習的步伐,教學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學校領導為了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構建了「青藍工程」,形成了一幫一的形式,制定了學習的計劃。非常幸運第是我得到了楊桂林老師和黃鶴玲老師的熱心幫助,他們經常和我交流教學經驗,教會我教學方法,經常邀請我去聽他們的課,時常抽時間,甚至還調課去聽我的課。在她們的精心澆灌下,我感覺自己這棵小樹苗成長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二、勤於反思,得到提升
《優秀青年教師反思隨筆》一書中,我仔細研讀了馮曉霞老師的一組關於反思性教學的文章。明確了反思性教學的定義,它是指「教學主體藉助於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學而不思則罔,如果只是一味的不加思考的學習,只是局限於模仿別人的教學,是不夠的。資深教師告訴我:必須要跟自己的教學實際,學生學情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去偽存真、才能真正的學習到知識。同時,要針對自己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進行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改進問題的方法,並及時的把這些想法整理下來,形成自己的教學反思。我深深記住了專家的教誨,堅持手寫教案,把課堂盡量預設出來 ,並想出幾種及時有效的解決辦法,每堂課上下來就及時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也道出自己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意外情況。那一摞摞手寫教案,記錄了我的成長足跡,也沾滿了我或苦澀或幸福的淚水。
多想出智慧,腦袋也是越用越靈。僅僅是反思過去,也不能應對今後的教學。我需要把自己的反思記錄整理出來,才能更好的指導今後的教學,於是,腦子里有了一些想法就寫下來,有時可能是只言片語,有時可能是長篇大論,無論字數多少,都認真地寫下來。有時候寫在筆記本上,有時候寫在教學日記中,甚至寫在書頁上;不怕語言啰唆,不怕別人笑話寫得不精美,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見解寫下來,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不斷修正、完善和充實,為積累經驗做准備。同時,我還注重寫教學隨筆、教學日記、教學感悟以及教學論文。勤寫,可以使自己的思想進一步深化,原有的一些零碎的、散亂的、初步的心得、觀點得到進一步的論證、充實,使其更趨條理性、邏輯性。這樣,使得我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提升。
此外,我積極參加了學校專題組組織的學科教研活動。平時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就虛心地向其他教師請教,並積極參與討論。經常和別人交流,思想變得活躍,思路變得敏捷,常常能從別人發言中捕捉最有價值的材料。老師教導我,學識和見解需要互相啟發,問題和疑難需要互相探討,興趣和事業心需要互相激勵。在和同事的討論交流中,大家互相交流思想,互通有無,共享成果,互補知識,提高我的科研能力。06年秋,我執教了〈秋天的雨〉這篇文章,經過三教三評,在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下,完成了凝結著大家的辛勤汗水的結晶。07年秋,參與了〈搭石〉的研討課,為我們的科研貢獻了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三、關愛學生,師生和諧
「新課程理念倡導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我覺得,教師要努力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表揚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不輕易批評學生的活躍好動,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學生的學習創新慾望,使課堂成為學生自由揮灑的天地。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覺得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要關注他們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的情感和態度。記得在上學期剛開學,我和學生都是剛進課堂不久,他們還沒有課堂常規這一概念,又容易分神,課堂效果很差。我看了後,就對這些調皮的孩子進行了嚴厲地批評,又讓他們站著上課。但這樣的教學效果反而更差了。我想起了這句話,「師生情緒對立時,學生會拒絕接受來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 在教學中,我現在不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在課堂上,時常有個別學生自我控制力差,搞小動作,遇到這種情況,我不會大聲呵斥他們,而是突然停止講課,以目示意,那些不注意聽講的學生此時一定會抬頭看,發現老師正看著自己,心中自然會明白該怎樣做。這樣,課堂秩序穩定,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課下再找這些學生談心,耐心說服教育,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時,多一份鼓勵,多一份信任,多一份贊揚,這些學生大多能愉快地改掉缺點。這樣,我帶的班級成為了一個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團體。
四、克服不足,繼續前進
我們青年教師存在的一個通病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還是沒吃透教材,沒有領悟到編教材者之所以把這個知識點放到教材的用意。我觀摩過名家的教學,她們的授課就像是行雲流水,絲絲相扣,非常流暢自然,而我們的講課就缺了這種流暢的風格,給人以死板生硬的感覺。不過我們還年輕,需要更多時間的磨練。
我們還存在有個毛病是:積極進取而急於求成。每堂課都恨不得把肚子里的知識全部掏出來,一下子全部倒給學生。可是往往我們講了一遍又一遍,學生還不能領會,一節課下來,我們累得半死學生還不能理解。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韌勁和耐心,更要注重有效的方法。
作為新老師,我們都有一個信念:我要干出成績,做個好老師。我現在需要的是學習+方法+勤奮。踏實干,有藝術的干。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謝謝採納
㈧ 小班社會《我是怎樣長大的》教案與反思
教學意圖:
小班幼兒漸漸地長大、懂事,對自己長大了的感覺也十分強烈。為此,設計了《我是怎樣長大的》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看看、說說、試試的過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體方面的成長,又能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媽媽,體驗自己和媽媽之間的親情,從而激發幼兒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長的過程。
2、通過回憶和體驗自己長大的過程,懂得關心媽媽。
教學准備:
1、幻燈片「我是怎樣長大的"。
2、媽媽的圖片。
3、紅色嘴唇貼片。
教學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
1、你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的嗎?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嗎?
2、我們從什麼時候就會笑了?
二、看幻燈片,初步了解長大的過程
1、媽媽懷孕了,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長大。媽媽看到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紅紅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寶寶,開心地笑了。
問:你知道你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過什麼事情嗎?(踢媽媽的肚子、在媽媽的肚子里玩,會吃手指頭,也會開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個月過去了,媽媽的肚子越開越大,行動越來越不方便。
2、寶寶出生了,他睜開眼睛,看到美麗的世界,看看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對什麼都很好奇。這時候的寶寶,好小好小,不會說話,只會哇哇地哭,所以,媽媽就要很細心的觀察寶寶,為寶寶吃奶,給寶寶換尿布,媽媽好辛苦呀。
3、三個月過去了,寶寶學會了什麼本領?(看圖片),寶寶會翻身了,你是怎麼翻身的?小朋友們來學一學?
4、六個月過去了,這時候的寶寶,不想總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麼呢?讓幼兒想想,——坐起來,這樣好舒服呀!
5、又過了一段時間,七個月過去了,寶寶又學會了新的本領,想想看,是什麼呢?——寶寶會爬了,摸摸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們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爬的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6、後來,寶寶在大人的幫助下,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們可以模仿媽媽和幼兒一起學走路的樣子。體驗媽媽的辛苦。
三、懂得關心媽媽
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的了吧!在我們成長的這段時間里,媽媽辛苦嗎?現在我們長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讓媽媽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們能幫媽媽做些什麼呢?(擦桌子、掃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氣)
四、親親媽媽
你們看,這是誰,(媽媽),我們來親親媽媽吧,老師這有好多的紅嘴唇,你想親媽媽哪裡,就把紅嘴唇貼到媽媽哪裡,讓幼兒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五、教師像媽媽一樣擁抱幼兒,活動結束
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通過觀看成長錄像,引導幼兒在看、聽、說、想等活動中,讓他們將主觀感受和願望表達出來,培養了幼兒動口動腦的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尊重幼兒特點、需要,充分考慮個體差異,最大限度的發揮全體幼兒的主體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力求讓幼兒在探索中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
本次活動,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抓住幼兒的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准備,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一方面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幼兒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回報的心理狀態。
不足之處:
教師與個別幼兒交流做得不夠,教師在關注能力強的幼兒同時,也應多照顧不愛說話的幼兒。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充分體現出以「幼兒為活動主體」這一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