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班社會活動《應該怎麼做》教案與反思
中班社會活動《應該怎麼做》教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游戲,進一步了解有關生活中的安全行為。
2.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1. 教師自攝一段不安全行為教育的錄像帶。
2. 有關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行為圖片若干幅。
3. 每人一塊泡沫板坐墊、鼓一隻。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
播放一段有關幼兒在家或戶外發生不安全行為的真實生活情景的錄像
——「在錄像中,你看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2. 「擊鼓傳花游戲」:
方法:讓幼兒圍著圓圈坐在泡沫板上,圖片間隔放置在泡沫板坐墊下。聽到擊鼓聲開始傳花,鼓聲停時花落在誰處,誰的泡沫板坐墊下如有圖片,該幼兒就要說明圖片上的事該不該做,大家可以一起參與討論,以明辨哪種行為正確,哪種行為不正確。
教師就圖片內容設問,引發幼兒討論:
「聽到敲門聲該不該開門?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能不能隨手從窗戶往下扔垃圾或物品?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能不能站在窗檯或陽台上?為什麼?」
「能不能隨便開煤氣?為什麼?」
「能不能隨便碰電插座?會有什麼危險?」
「能不能隨便吃葯品?會造成什麼後果?應該怎麼做?」
「上下樓梯應該怎麼走」
活動反思:
到了中班以後,孩子們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但他們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對好多危險的行為引不起注意。為了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接近幼兒生活,結合游戲設計了這次教育活動。從活動一開始就以錄像帶形式真實地再現了幼兒的不安全行為,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樹立安全意識,通過幼兒的討論讓幼兒明白這些不安全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可怕後果。通過游戲的形式緩解活動的緊張,幼兒每個人說一說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行為是不正確的?個別培養了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設計的內容都是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所以對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活動採用現場演示——幼兒討論(結合游戲)的方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富有兒童情趣,幼兒在活潑寬松的氣氛中學習,我覺得很好。
⑵ 社會領域教案中班陸地上的交通工具
活動設計背景
交通工具是現代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周圍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給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陸地上的汽車,海洋里的輪船,天空中的飛機,大大縮短了人們交往的距離;《有用的交通工具》是對幼兒具有非凡吸引力的主題,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願望及他們對交通安全的認識等都可以通過有關交通工具的主題學習而得到極大的滿足,幼兒准備玩具較容易,所以我們設計了《有用的交通工具》為主題的活動。
活動目標
1、 知道各種交通工具。
2. 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快樂,感受現代化交通工具的便捷。
3. 組織幼兒玩玩具並有目的地觀察輪子,在玩一玩,看一看,說一說中了解輪子的特點及用處。
4. 通過兒歌動畫等形式,讓幼兒了解交通規則。
5. 讓幼兒知道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增加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6. 遵守交通規則,在游戲中分享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各種交通工具,能大膽與人交流自己乘過的交通工具,以及乘坐的經驗。
教學難點:讓幼兒了解交通規則。
活動准備
教學准備:公路、海洋、天空的背景圖;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幼兒帶來的各種交通工具的玩具、標志等。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講講今天是怎樣來幼兒園的。
(二)、交流討論。
1、請幼兒想想今天早晨,你們是怎樣來幼兒園的?(坐車來的小朋友很快就到了學校)
2、你們都見過哪些交通工具呢?它什麼樣子?
3、你乘過哪些交通工具,什麼時候,和誰一起坐的,去了什麼地方,乘坐的感覺怎麽樣?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時感受有什麼不同。交通工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
(三)、 認一認。
1、出示交通工具圖片,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都認識哪些交通工具。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各種交通工具的大概結構與功能。
2、請幼兒在《幼兒用書》第39頁上圈出自己乘坐過的交通工具。
3、討論不同的交通工具應在哪裡行駛,討論後請幼兒操作,找個別幼兒將老師准備好的交通工具圖片粘貼到准備好的公路、海洋、天空背景圖上,其他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第40頁連一連。
(四)、 玩具分享。
1、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是什麼交通工具玩具,在哪裡行駛,怎樣玩,大家共同欣賞。
2、大家一起玩帶來的交通工具玩具,感受分享的樂趣。
3、交流:游戲結束後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玩到了什麼玩具?叫什麼玩具?叫什麼名字?有什麼功能?怎樣玩的?是哪個小朋友的?你怎樣得到的?玩過之後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4、安全教育:交通工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也請小朋友們注意安全,在馬路上行走時要怎樣?過馬路時要怎樣?上車下車時要怎樣?在車上乘坐時要怎樣?
(五)、音樂律動《火車開了》結束本課。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跟著磁帶唱歌曲《火車開了》,邊唱邊一個連著一個做動作。
教學反思:
交通工具是現代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對幼兒來說交通工具他們並不陌生,但在交流與分享上,孩子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在這個環節中有些困難,教師要及時給予補充與引導。但在玩具分享上,孩子都很樂意將自己的玩具介紹給大家認識和玩一玩,只有個別幼兒對自己的玩具過於保護,不樂意與人分享。這時也要藉此機會對全班幼兒進行教育,要讓幼兒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本節活動孩子有自己動手操作分類交通工具的環節,對此加強了認識各種交通工具的學習。最終孩子能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學習和自我表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⑶ 中班社會教案 我該怎麼辦
活動目標:
1.知道外出時要緊跟大人,不亂跑,以免走失。
2.學習走失後求助別人或撥打求助電話等自我救助的方法。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媽媽不見了》。
活動過程:
(一)看幼兒用書《媽媽不見了》。
教師:小朋友,看看小紅和媽媽去干什麼了?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小紅找不到媽媽了,急得哭了起來)
1.幼兒分組討論:小紅怎樣才能找到媽媽呢?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小紅呢?
2.每組選一名幼兒將本組討論的方法說給大家聽,大家從中選擇幾種方便、可行的方法。
(二)結合幼兒用書畫面,幫助幼兒鞏固經驗。
教師:小紅找不到媽媽後,她應該怎麼辦?請你看圖說一說她找到誰、做了什麼。
師幼共同小結,引導幼兒知道外出時應該緊跟大人;走失後不能隨便跟別人走,可以站在原地或請求警察、營業員等幫助找媽媽,還可以打電話。
(三)參考幼兒用書畫面,引導幼兒完整地說一說小紅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四)經驗遷移:討論外出應注意的問題。
引導幼兒討論外出時還會遇到哪些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
教師:如果你和你媽媽在逛街的時候,和媽媽走失了,你會怎麼辦?
活動延伸:
1.領域滲透:結合健康領域的活動,開展安全教育,如不玩電插座,不將異物放入耳、鼻、口中等,幫助幼兒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識,掌握更多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2.家園共育:在家園聯系冊中項家長介紹外出時如何照看孩子,並在家中與幼兒交流遇到突發事件的自我解救方法。
⑷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好東西要分享》教案參考 急用 謝謝
一、活動內容:好東西要分享 二、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2、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3、引導幼兒理解朋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學習分享的經驗。 三、重難點分析:重點—理解朋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難點—現實生活中分享好東西 四、活動方式:集體教學 五、活動准備:知...識准備—學得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物質准備—教師與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兒自製的剪紙窗花,折紙作品.家長在家為幼兒講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六、活動過程: 一、導入提問:你有朋友嗎?他(她)是誰? 二、展開 1.教師出示與朋友的合影,介紹自己的好朋友,並講一講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與幼兒討論:什麼叫做朋友,和朋友在一起應該怎麼樣,知道朋友要好東西一起分享。 3.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自製的剪紙窗花,折紙作品,幼兒之間相互交流。 4.幼兒自由結伴交換物品進行分享(注意引導幼兒能和更多的小朋友進行分享,體會分享的樂趣) 5.請幼兒說一說與朋友分享有什麼感受? 三、結束 請小朋友在今後的學習、游戲、生活中遇事要多謙讓、與朋友友好相處,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