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心理輔導活動課程設計怎麼寫盡量主題新一點。
小學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學設計:直面挫折,健康成長。
【活動思路】 挫折是指人類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指向目標的行為受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實現,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 現在的小學生在生活中大都沒有經受過多少磨難,但隨著年齡增長在學業上的挫敗感卻會增加,大考、小考都令他們心驚膽戰。尤其是六年級學生,此時他們正面臨學習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緊張的學習,令許多學生的心理敏感而脆弱。 本課主要是針對五、六年級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挫折設計的,旨在轉變看待挫折的角度,激發學生戰勝學習中挫折的勇氣和信心,提高抗挫能力,獲得精神的提升、喚醒、激勵和鼓舞。
【活動目標】 1.知道挫折為人生的正常現象。 2.形成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心理動機,培養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我要成功」的心理暗示。
【活動對象】小學五、六年級
【活動過程】 一、熱身游戲 游戲:小鳥長大 游戲內容:兩個蛋猜拳,勝者變小鳥,小鳥找小鳥猜拳,勝者變人,人找人猜拳,勝者變王,如果輸了,就倒退一個。(蛋——小鳥——人——王)(3分鍾) 明確規則: 1.真實,誠實。 2.不到時間不能停止,王也要找王猜拳。音樂停止,活動停止。 3.結束後記住自己的身份。 (全班互動,師生互動)活動結束後,教師分類采訪學生:在游戲中你的感受是什麼? 小結引出:在游戲中我們並不是一帆風順,有進也有退。 二、認識挫折 1.師:那麼在平時的學習中你遇到哪些類似的不順心的事呢?當時的感受怎麼樣? 師:你現在做個深呼吸,吸氣,然後呼氣,呼氣時嘗試放慢一點,對,就是這樣。 再做一次。你注意一下,在呼氣的時候,你的肩膀怎樣開始放鬆。對了,把注意力放在肩膀上,每次呼氣時它便會放鬆,再放鬆。同時,每當肩膀放鬆時,你發覺整個身體、整個人也漸漸地放鬆,對了,就是這樣。 開始回憶,並慢慢地打開記憶盒子,在你的腦海深處,有很多是你在學習中難忘的、不順心的事,你一件一件看過來,它們都一件一件地浮現出來,當時的感受又重現了,就好象回到了從前。好,請慢慢地睜開眼睛,把你想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2.這些不順心的事,也就是挫折(板書:挫折),我們的同學都有,那麼挫折是不是只有我們小學生才有? 3.出示幻燈:「幼兒學步摔倒——上學考試失利——青年大學生找工作的挫折——中年的爸爸事業不順利——老年的爺爺生病」,問: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引出:人人都有挫折,一生都有挫折。(板書) 4.揭題:看來挫折就像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生不離。(板書:朋友)那麼我們如何面對挫折這位「朋友」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 三、心靈感悟 1.師:前段日子一位同學也和大家一樣,遇到了些挫折,我們來聽一聽: 材料1:大家好,我是小弱,是五年級的學生。以前我的成績一直在中上。進入新學期時,我還暗下決心,要在期中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各門成績都要「優」。兩個星期前的期中考試,我因為一些應用題不會做,數學考砸了,沒能取得「優」。 考差後,我被父母罵了,我心裡特別難受,我不停地想:我努力了,但還是沒能取得「優」,我挺笨的!從那後,我對學習越來越沒興趣,也不想關心學習成績,暑假裡又迷戀上電腦游戲了。現在成績更差了。 2.開始小弱還是有決心的,是什麼原因使他考後變樣? 歸納對待挫折的態度:悲觀失望、自暴自棄 3.同樣面對挫折,他卻為什麼能成功? 材料2:有一位成功的人說:為什麼我傲推銷會成功,我記得有人告訴我,大概拜訪40個客戶會成功一個,我就這么想,如果我碰了39個「釘子」後。就會成功一個,那我每碰一個「釘子」就離成功近了一步,所以每碰一鼻子灰時我都會很高興。 引出小結:看待挫折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同。 4.我們怎麼看待挫折朋友,它就會怎麼樣對待我們,看來我們應該和這位挫折朋友握手。(板書:握手) 5.我們一起來幫助小弱,如果你是小弱,考砸了以後怎麼辦?可以聯系自身情況,在情緒、成績方面你各有什麼辦法?小組討論。寫在「奮斗腳丫」上。(音樂) 每組派個代表匯報,把「奮斗腳丫」貼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奮斗的歷程。 師隨機板書並歸納:尋找原因、合理宣洩、尋求幫助、自我鼓勵等方法都能幫我們戰勝挫折。 四、激發動力 1.出示乙武洋匡的圖片(遮住下半身)。 師:他上了日本最有名的早稻田大學,當上了體育報道的作家及一家電視台的主持人。說說這個人生活得怎麼樣? (呈現下半身)再說說看完的感受。 師:他並沒有以自身殘疾為借口,而是在平時的學習中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他的目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2.師:其實。這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即使失敗了,也不放棄。可見樹立目標、確定計劃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認識,鞭策自己,讓我們來製作一份「成功計劃」吧!(成功卡) 引導學生交流「成功卡」並予以鼓勵。 五、總結升華 師:人生難免遇到挫折,只要我們把挫折踩在腳下,就一定會飛得更高!一起來欣賞。 播放flash《飛得更高》。師語言描述情境:有時,我們會像小鳥一樣,剛剛出殼,孤獨無助。你渴望天空,你渴望飛翔。第一次,你站在山頂。張開翅膀嘗試著飛翔,但是你失敗了。第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打倒你,你再次站在山頂,鼓起勇氣飛翔,可是你仍然失敗了,你開始懷疑自己,但你看到別人飛起來了,你也看到飛翔的希望,飛翔的夢一直留存,你不停地鼓勵自己: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 總結:在人生的風雨中,剛開始,我們會像小鳥一樣,會有許多坎坷在你的左右,只要你一步一個腳印,只要你不斷嘗試,只要你堅強、勇敢、自信,就一定會走出五彩的人生。
【點評】 本節心理輔導活動課創設了民主、合作、真誠、共情的氛圍,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成長。而且輔導活動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活動性、發展性。也成了這節活動課的一個亮點。整個設計符合心理輔導的特點與實質,是一堂優秀的輔導課。 1.主題合適,貼近生活 教師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不能正確面對挫折的現狀,選擇了應對挫折為主題。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印是學習,同時對自我的認識帶有很大的絕對性,如果不能正確認識挫折,一旦他們在學習中遭遇挫折,很容易自暴自棄,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本節課的內容非常有針對性,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2.輔導目標明確,目標意識強 「挫折」一詞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負向消極的,但此節課卻轉交了固有觀念,把「挫折」看作「朋友」,而且還要與之握手,這一命題非常新穎,意圖也很鮮明。教學目標依此設定,即在認知方面:知道挫折為人生的正常現象;在情感方面:形成「我要成功」的心理暗示;在技能方面:培養承受挫折的能力。這一目標也符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要求: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活動設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體現了教師強烈的目標意識。 3.內容設計巧妙,結構嚴謹 本節課圍繞「握手挫折朋友」,設計了四個基本活動環節,環環相扣,不斷深入。從活動中得到體驗,再提煉到認知,再提升到行動,每一環節都在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和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應對挫折的正確觀念和態度。設計充分體現了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活動性原則,學生在活動中收獲體驗,收獲成長! 本設計若能在最後增加一項學生對本堂課收獲的反饋環節將更完善,這一環節有助於學生把所學從體驗提升到認知的層面。另外,通過反饋,學生彼此分享自身所學將有助於加深體驗,互通有無。
2. 如何根據心理教育課程設計特點和要求,編寫一個心理課的教案
《教學設計》是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學設計》從理論與技術的角度闡釋了教學設計。全書共分十章。前二章介紹教學設計的有關概念及其理論基礎;以後各章分別從設置教學目標、分析學習任務、各種知識類型的教學過程,直到教學技術、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以及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教學設計的方法、步驟與有關的心理學依據,作了全面介紹。《教學設計》可作為高等師范公共課和教師培訓與繼續教育的教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教學設計概述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
二、教學設計的意義
三、教學設計的特點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發展與趨勢
一、教學設計的思想萌芽與早期發展(20世紀初-60年代)
二、認知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80年代)
三、整合化的教學設計理論(20世紀80年代至今)
四、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與問題
第三節 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教學系統與方法
二、教學傳播過程
第四節 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一、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二、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
三、本書的基本框架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教學設計的學習論基礎
第一節 學習概述
一、學習的定義
二、學習的分類。
三、知識的定義及其分類
第二節 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
一、加涅的學習與記憶信息加工模型
二、梅耶的學習過程
三、有效學習的一般條件
四、廣義知識學習階段與分類模型
第三節 廣義知識的學習
一、知識的表徵
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三、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四、策略性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設置與陳述教學目標
第一節 教學目標概述
一、教學目標的含義
二、教學目標的功能
三、教育目標分類系統
第二節 設置與陳述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
二、陳述教學目標的方法
第三節 陳述教學目標的標准與實例分析
一、陳述教學目標的標准
二、教學目標制訂的實例分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分析學習任務
第一節 任務分析概述
一、任務分析的起源
二、任務分析的含義
三、任務分析的基本步驟
第二節 任務分析的技術
一、過程分析
二、能力構成成分分析
三、專家一新手分析
四、綜合分析
第三節 任務分析與教學實踐
一、語文學科的任務分析
二、數學學科的任務分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課堂教學過程與活動設計
第一節 歷史上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一、赫爾巴特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與教例
二、凱洛夫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與教例
三、加涅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第二節 我國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一、我國當前流行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二、「六步三段兩分支」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三、本書提倡的教案規格
第三節 教學方法、模式的選擇
一、講演法與討論法
二、發現學習模式與接受學習模式
三、我國教改中出現的四種教學模式評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不同類型知識的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節 以陳述性知識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
一、範例與評析
二、教學設計中應著重考慮的環節
第二節 以程序性知識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
一、範例與評析
二、教學設計中應著重考慮的環節
第三節 以策略性知識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研究
一、範例
二、策略性知識的教學設計與智慧技能的教學設計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課堂教學技能的選擇
第一節 教學語言
一、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徵
二、教學語言的類型
三、課堂教學語言的要求
第二節 提問技能
一、提問的構成、類型和特點
二、提問的設計與要求
第三節 板書技能
一、板書的類型
二、板書的要求
第四節 非言語性行為
一、非言語性行為的特點
二、非言語性行為的類型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教學媒體設計
第一節 教學媒體概述
一、媒體與教學媒體
二、現代教學媒體在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三、現代教學媒體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一、現代教學媒體選擇與運用的一般要求
二、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模式
第三節 現代教學媒體的教學運用
一、視覺媒體
二、聽覺媒體
三、視聽媒體
第四節 教學媒體設計與應用的心理學原理
一、注意與教學媒體
二、知覺與教學媒體
三、信息呈現策略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課堂教學環境設計
第一節 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
一、教學組織形式含義
二、幾種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
第二節 課堂教學管理心理
一、課堂教學管理的心理含義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
第三節 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調控
一、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
三、有效調控課堂問題行為的策略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 兩種學習結果測量理論的比較
一、布魯姆目標分類學
二、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分類的局限性
三、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論中的學習分類
第二節 測題形式
一、建構式
二、選擇式
第三節 根據「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論」編寫測驗試題
一、陳述性知識試題的編寫
二、智慧技能試題的編寫
三、認知策略試題的編寫
砸分哈。。。。。。。。。。。。。。
3. 求文:根據心理教育課程設計的特點和要求編寫一個心理課的教案
1997年4月,國家教委印發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試行)》,第一次以課程標准形式規定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以此規范教育實踐。據此,1998年秋季,各地六三學制初中一年級、五四學制初中二年級在思想政治課中普遍開設了心理教育課,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或地方自編教材,主要由政治課教師任教。
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決定,心理教育以課程形式進入中學課堂,從根本上改變了較長時間以來心理教育在學校可搞可不搞和無合法地位、無明確要求、無具體措施的狀況,使之進入合法、規范發展的軌道,它必將在形成、維護、促進、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課程的開設意味著心理教育作為現代學校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我國已經正式樹立。
如何實施心理教育?十多年來各地探索出不少有效的教育途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成果中,不約而同地把專門課程放在各種途徑的首位。首先,因為課程最能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學校心理教育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的以發展和預防為主的教育,目的在於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憑借課程有可能將教育內容較為全面地實現。其次,從我國教師隊伍的現狀看,受過心理或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奇缺,短時間內對眾多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又不大現實。而心理教育課程有專門的教材和翔實的教學指導用書,教師在學習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經過培訓、研討、實踐、總結、提高等一系列環節後,有可能把握心理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因而是可行的。當然,專門課程也有其局限性,如難以顧及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需要,但這可以通過個別輔導等途徑彌補。
就心理教育課程的建設而言,選擇初中年級作為心理教育課程的試行年級,是抓住了一個有利的教育契機。這是因為,初中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對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劇變化而產生的豐富而深刻的感受和體驗,有諸多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面對沉重的學習、升學壓力和開放的社會環境帶來的各種刺激和誘惑,難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這一成長階段的特殊性,使得個體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顯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時,他們對於自我、對於他人、對於人際關系、對於社會生活表現出極 其強烈的認知需求,這種自覺、主動的求知狀態,也構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機。因此適時適宜地進行心理教育,能化被動防範為積極預防,達到促進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標,十分有效地對個體的發展發揮作用並對其將來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課程改革的角度看,心理教育課程的開設無疑優化了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和必要的補充。在課程結構符合社會需求、學科體系及學生發展三大要素中,如果說原有結構更注重前兩個因素的話,那麼心理教育課程的開設,則是加強了學生自身發展的權重,三大要素逐步達到動態平衡。課程結構更趨合理,更符合教育現代化的需要,也有利於素質教育的推進。
由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我國是新生事物,其建設還剛剛開始,應當盡可能的借鑒國(境)外經驗(心理健康教育起源於西方發達國家)和應用國內研究成果,以便少走彎路。
心理教育課程標准如何確定,能否沿用一般學科制訂課程標準的邏輯體系?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其實只要稍作比較就不難發現,心理教育課程與學科課程二者之間的差距是十分顯著的。一般學科的科學性是由與之對應的科學體系作保證的,其真理性有普遍的社會承認及科學的權威性作基礎,例如數學、物理學、歷史學等,中學學科課程的任務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比較系統的基礎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而心理教育課程則不同,首先它不是心理學課程,不以學習心理學基礎知識為任務;它也不是為今後更為深入系統地學習心理學或相關科學奠定基礎。倘若將此課程定位於心理學課,哪怕僅僅是普及性的,其直接後果也是給學生額外增加了一門新的課程,無疑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其次,盡管心理教育課程在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上,應以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作為依據,但是直接出現在課程中的並非這些學科的直接結論和理論形態,而是經過處理的比較淺顯實際、生活化的闡釋和形態。課程的目的並非要學生通曉這些學科,而是利用有關的知識來維護、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再次,它不是獨立於生活之外的某一門科學知識,而是有關對受教育者自身生活和成長中種種現象的探索,以及對他們形成健康心理的各種需要的滿足。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門課程能否為學生所接受,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必須依賴和藉助受教育者的主觀體驗,即學生通過自身生活經驗與課程內容之間的相似性聯系來認同和接受它。因此,心理教育課程標準的建立不能沿用一般學科課程標準的邏輯體系,而應有新的思路。
既然心理教育課程不以傳授某一門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較為系統的知識為任務,那麼依據什麼來選擇其課程的內容呢?我認為,應依據優化學生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幫助成長、促進發展這一根本目的來確定課程內容。換句話說,什麼因素對於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最大,它就應當成為心理教育的主要內容,即心理教育應該是生活邏輯和問題邏輯的。具體地說,心理教育內容應該包括知識、技能、態度三個方面。一是學習一些涉及面廣,程度比較淺,然而決非隨意拼湊的有關知識,使學生能科學地認識自身的心理,建立起為他們所接受的規范和價值。二是掌握一些應付刺激、明確感受、澄清疑惑、處理問題的技能,使之能比較從容主動地應付學習、生活、社會適應與發展方面遇到的問題。例如,初中生情緒變化多、幅度大,他們為此而困惑不安,不知如何分析和把握,往往被動應付,盲目地聽任情緒的支配,有的甚至導致行為失當。心理教育一是要幫助他們認識人類豐富多樣情緒的正常性,二是要幫助他們掌握一些化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的技能。對他們來說,知識的了解是必要的,而如何排解消極情緒的困擾則是更需要的,如掌握發泄憤怒的恰當方式,學會戰勝挫折走向成功的方法,等等。總之,這些技能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應以個人經驗為載體,根據中學生共同體驗或普遍經歷來選用。
技能雖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基礎上,但教給學生時卻簡單明了、易於操作。三是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態度是對待任何人、觀念或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它包括認識、情感、行為三個成分。」雖然一個人的態度更多的是以漸進方式在其生活經歷中逐漸積累起來的,與解決知與不知的知識學習和會與不會的技能掌握相比,態度的培養比較困難,但仍然應該是心理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面對學生事實上已有的或正確、或錯誤、或正誤相參的態度,可以通過課程,有目的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促進他們形成開放的、積極的、正確的態度:正視身心變化,接納自己,接納他人,在較高水平上自覺地、積極地迎接來自自身和社會的挑戰,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發掘心理潛能。
如果以上對心理教育課程內容的考慮是合理的話,那麼在教學目標上也就不宜直接沿用學科教學中「識記」、「理解」這一類主要針對知識學習的基本要求,而應是心理教育在教學方式、方法方面不同於學科教學的特殊性提示和要求。不然的話,無論怎樣強調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而最終任課教師還是會按學科課程的既定模式組織教學,即使是「應用」,也可能只是作業或考卷中將知識「生吞活剝」的書面應用,而少有個人的感受與體驗。其教學效果的評價也將仍然決定於按知識學習的要求組織的考試。最終出現成績的好壞與學生個體實際的心理健康狀況不相關的尷尬局面,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
心理教育課程教材的編寫應有所創新,確定符合受教育者成長生活邏輯的編寫線索和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編寫形式。從國外境外比較成熟的教材看,大致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北美地區此類課程為代表,以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的變化發展為線索,側重於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一條是以港台《輔導活動》為代表,以學生面對的社會適應、學習、擇業三方面實際生活內容為線索,側重於生活、學習、擇業 等方面的心理輔導。從實際效果看,各有千 秋,均受到所在地學生的歡迎。從學段看,前者較適合於初中生,後者較適合於高中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教材,在表現形式上,均充分考慮到現代中學生的特點,設計新穎,版式活潑,畫面生動,文字鮮活,學生愛不釋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心理教育課程在教學模式上應有所突破。傳統學科教學普遍採用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與其教材相對應,這是由學科教學以傳授系統科學知識為主的性質決定的。心理教育則不然,它主要不是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它的目的不在於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實際地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對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再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因而心理教育應當是一種以體驗性學習為主的教育,不宜沿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心理學認為,人的感受和體驗產生於人的活動。心理教育課程應遵循這一規律,引入活動教學,並且將其作為這門課程的基本教學模式。以個體經驗為載體,以活動為中介,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通過角色扮演、情景體驗、經驗分享、談話溝通、行為訓練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通過師生共同的參與,引起學生相應的心理體驗,從而施加積極影響。在活動中建立起為學生所認同和接受的規范和價值,並以其促進學生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成長。
綜上所述,心理教育進人學校課堂,對處在身心變化高峰期的中學生是福音,對教育工作者則是挑戰。如果能在心理教育課程試行階段作積極探討和研究,勢必對我國心理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產生重要影響。
4. 高中生心理活動課設計教案
老師和家長要多雨學生溝通
5. 心理健康課的教案設計
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情
——樹立正確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目的:
1. 使中學生能正確認識各種事物、情緒(狂喜,悲傷)的發生,學會以不同的眼光(積極的)去看待它。
2.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應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緒。
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對象:處於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學生
教具:投影儀,電腦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活動學習
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給學生看兩張心理學上的兩歧圖。提問:為什麼一開始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
2.闡述課題——換個角度看問題。
3.舉例說明任何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引發不同的情緒和心境。(舉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呵呵,還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強化主題。對剛才的例子讓學生討論,說說其產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課題,對其強化。
5.怎麼換個角度看問題才是科學的?
積極的看問題 改變注意、認知的對象 注意觀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創新性
5.活動:邀請四個學生(最好是男生)上來,要求四個人不能用腳支撐身體也可以使四個人同時比較穩當的支撐在地面上。 備註:較好的方法四個人用手支撐在地上,腳放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6.活動的思考:此看來,我們如果換一種思考的角度,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因此我們要常常學會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7.討論:怎樣樹立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一是知足常樂。人生是否快樂,關鍵看你是否知足。俗話說欲壑難填,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種慾望滿足了還會有更多的慾望滋生,若慾望太多太高,則永遠得不到滿足和快樂。在各種滿足不了的慾望面前,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去理解。這樣會讓我們好過不少。
其次是心理換位。各執己見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與家人、朋友、同事、學生或者領導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分歧。這種矛盾和分歧會使人傷心氣憤,若矛盾雙方都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可能還會導致過激的言行,致使人際關系惡化,而人際關系惡化是非常有害於心理健康的。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心理換位:試著站到對方立場上去思考,你就會發現其實對方的觀點也不無道理。
第三是要學會轉移認知對象。當我們因某個問題而困擾,因某個偶發事件而過度緊張和焦慮時,不妨暫時將自己的注意力強行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煩惱,想得頭腦也僵化了,這時如果轉換一種活動內容,也就換了一種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釋重負。
第四是要合理宣洩。比如找人傾訴,當心裡感到困擾時,找個可以信賴的朋友說上一通,只要對方願意耐心傾聽,你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很多。又比如寫日記,當身邊沒有可傾訴的對象時,把滿腔的話語付諸筆端。另外,每個人總會有一些隱秘的東西是不能與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紙一筆,在上面盡情揮灑,怎麼寫都不要緊,寫什麼都不要緊,寫出來的東西通順不通順都不要緊,寫完了,氣消了,寫下的「成果」 當場撕毀也好,留待日後細細咀嚼也好,都沒關系,但是你的心情卻可能輕松許多。再如聽聽音樂,唱唱歌,不過癮時大喊幾聲,以排遣心中久積的郁悶和慵怠。實在覺得沒法子,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窩里大哭一場,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魯迅筆下的阿Q雖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卻使他雖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感覺不到痛苦。當我們遭遇突如其來的沉重精神打擊時,為防止精神崩潰,我們可以學學阿Q,不妨也來一個自欺欺人,對自己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8.教師總結,再次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