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老虎的西瓜》比較輕重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並初步學會記錄。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准備:
1、一個布娃娃,蘋果、梨、柑橘各一個。
2、 每個幼兒一架自製天平稱、一個小籃(內裝玻璃珠、木珠、積塑等)、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一個小娃娃和橘子: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布娃娃,它們是用什麼做的?(布)這個小娃娃和橘子來比一比哪個重哪個輕?
請一幼兒上前分辨,並說出方法。
教師小結:剛才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種玩具、材料,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
教師:你們用什麼方法分出它的輕重?
啟發幼兒說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教師出示自製的天平稱認識並使用測量。
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師:老師手裡有一個寶貝,它的名字叫天平,它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可以測量出哪個輕哪個重。
教師操作:教師在天平稱一頭放木珠,一頭放玻璃珠,請幼兒觀察,哪邊重哪邊輕。
師小結:玻璃珠重,木珠輕,重的一頭垂下去,輕的一頭翹起來。(學習詞彙:垂、翹)
4、幼兒分組操作
師:好,現在要看看你們的本領了,都學會了嗎?請你們也來測測看到底哪個輕哪個重,測出來了後用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內。教師在一旁巡迴指導
5、師幼一同驗證結果
師:你們都測量好了嗎?我們一起在來看看你們都猜測量的都對不對。對的表揚,不對的糾正在哪裡環節出錯。學會了這個本領在家的時候不知道哪個輕哪個重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測量。
活動反思
以前,孩子們總認為大的物體就重小的物體就輕。他們是從外在感官上去判斷物體的輕重,卻不知物體的輕重可以測量。所以我設計的這節課以幼兒操作為主探索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開始活動時,我出示兩個一樣大小的雞蛋娃娃。其中一個是蛋殼做的。當提出哪個重時有的孩子立刻答出一樣重,因為他認為兩個雞蛋一樣大所以一樣重。我把兩個雞蛋放在孩子們的手中,讓他們感受了一下,他們體驗到了用蛋殼做的輕,實蛋重。我告訴他們這種方法叫掂掂法。
給孩子們分組,發放物體。讓他們討論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通過這個活動,他們得出了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等的方法。通過感官去判斷物體的輕重。
天平測量法,告訴孩子們要准確測量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天平。通過操作發現,(重的一邊垂下來,輕的一邊翹上去。)這一發現是重點也是難點。他們不知道天平的原理,對重的垂下來輕的翹上去這一現象的感知比較模糊。所以在後來通過看圖判斷誰重誰輕的活動時有的幼兒出現了錯誤。
② 大班數學是輕還是重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哪個重哪個輕?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版多種簡便權的方法區別和記錄物體的輕重,初步了解輕重與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證關系。
2、培養幼兒好探究、敢實踐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幼兒人手兩、三個小件物體、一張記錄單、一張操作單、一支水彩筆。
2、分組材料:用褲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樂磁帶「大桶與小桶」。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啞劇「舉重」,引出課題:
1、我在干什麼?舉了幾次?每一次的結果怎樣?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
2、說明:物體、人都有輕重之分,
③ 幼兒園比較輕重的經驗准備
教學目標: 1.通過用眼看一看、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小朋友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教學准備: 實物若干。圖片、天平秤 教學重點: 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 師:星期天,動物樂園可熱鬧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1、動物樂園來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干什麼?(噢,有馬、大象、小兔,還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呢!) 2、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誰輕誰重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輕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1)在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你還知道誰輕誰重呢?課件出示幾種動物比輕重? (2)你們又是怎麼知道它們的輕重的呢? 2、掂一掂,比一比 (1)數學書和文具盒你們能看出它們誰輕誰重嗎?(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麼,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幼兒操作,掂一掂。(現在請一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數學書和文具盒的輕重,以及其它你感興趣的物體的輕重) (4)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辦呢?(對了,我們可以藉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 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3、稱一稱,比一比 (1)教師示範稱一稱,課件出示稱蘋果和梨的圖畫。問:誰輕誰重呢?你怎麼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而且,有的同學還發現,天平秤的指針會偏向重的那邊呢,可見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啊!) (2)幼兒操作,秤物體,比輕重。(現在你們可以自己來稱一稱,比一比輕重。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④ 比較遠近及事物的輕重教學反思
《輕重復》這節課,是在智制障學生學習了「大小、多少、里外、遠近、薄厚」等知識點之後進行的。通過前面這些知識點的學習,智障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模式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受,具備了一定的模型。所以,這節課對於他們來說,顯得比較輕松。 這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第一、向智障學生滲透初步的生活數學的概念,使智障學生從低年級起,就樹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課一開始,請一大一小兩個學生,比較他們的輕重。先目測,猜一猜,估一估,再抱一抱,說一說。讓智障學生學會用多種方式對事物進行判斷,並學會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表達生活中的現象。接著,從生活中找出乒乓球、皮球,讓智障學生學會用習得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再有,讓學生從生活中找一找,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雖然這個目標對於低年級智障學生很難達到,但教師有必要從低年級起就滲透這樣的思想。本人認為這很重要。) 第二、培養智障學生閱讀課本、用好課本的習慣。 我們目前所用的教材是上海市盧灣區輔讀學校的教材。
⑤ 幼兒園大班《是輕還是重》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哪個重哪個輕?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嘗專試用多種簡便屬的方法區別和記錄物體的輕重,初步了解輕重與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證關系。
2、培養幼兒好探究、敢實踐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幼兒人手兩、三個小件物體、一張記錄單、一張操作單、一支水彩筆。
2、分組材料:用褲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樂磁帶「大桶與小桶」。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啞劇「舉重」,引出課題:
1、我在干什麼?舉了幾次?每一次的結果怎樣?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
2、說明:物體、人都有輕重之分,
⑥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深淺
教學目標: 1.通過用眼看一看、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小朋友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教 學 准 備: 實物若干。圖片、天平秤教 學 重 點: 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 學 步 驟: 一、創設情境師:星期天,動物樂園可熱鬧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1、動物樂園來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干什麼?(噢,有馬、大象、小兔,還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呢!) 2、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誰輕誰重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輕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1)在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你還知道誰輕誰重呢?課件出示幾種動物比輕重? (2)你們又是怎麼知道它們的輕重的呢? 2、掂一掂,比一比 (1)數學書和文具盒你們能看出它們誰輕誰重嗎?(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麼,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幼兒操作,掂一掂。(現在請一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數學書和文具盒的輕重,以及其它你感興趣的物體的輕重)(4)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辦呢?(對了,我們可以藉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3、稱一稱,比一比 (1)教師示範稱一稱,課件出示稱蘋果和梨的圖畫。問:誰輕誰重呢?你怎麼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而且,有的同學還發現,天平秤的指針會偏向重的那邊呢,可見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啊!) (2)幼兒操作,秤物體,比輕重。(現在你們可以自己來稱一稱,比一比輕重。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⑦ 比較大小,多少,輕重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在動手操作、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這一節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不僅學習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四十分鍾在不知不覺中度過。教學相長,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有趣的情境。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且,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都玩過蹺蹺板),本課創設了兩只小動物坐蹺蹺板的情境,比較直觀形象地演示出比較輕重的過程。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如誰比誰輕,誰比誰重等,讓他們主動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體驗輕重。
《標准》指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本節課所注重的不僅是比較的結果,更關注學生比較的過程,主要採取了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操作中去領悟比較的方法。課堂上設計了「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步驟,安排了比較兩個物體輕重的環節,讓學生感到輕松、有趣,使他們很快地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小朋友們一起掂、一起稱,感受物體的輕和重,從而掌握比較的方法,他們發現的有些方法還非常有創意。
3.讓學生個性化地學習數學。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孩子們敢提問題、會提問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學生為自己的創造而開心,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同時,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表現,使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我的體會頗深。首先,學生的天真活潑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響了我。師生互動,學生學得高興,我教得也輕松愉快,上課過程中,我時常忍俊不禁地笑出聲來。其次,也讓我認識到學生的語言也很豐富,如一位學生竟然會用「平衡」一詞,讓我很是驚訝。最後,我也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有時沒有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今後,我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⑧ 幼兒教案比較《誰輕誰重》反思
教學反思:
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專、並在探屬索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體驗採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⑨ 幼兒園科學到底有多重教學活動反思
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對沉浮現象有興趣。 2.嘗試運用藉助輔助材料的方法,變化物體的沉浮現象。 3.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4.體會發現沉浮現象與探索沉浮逆向變化的樂趣。 材料准備 1.水盆、操作盤、分類盒、記錄表、筆。 2.小泡沫板、不同材質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鐵珠、乒乓球)、吸管、雪花片、瓶子、盒子、紙、木塊、小木條、石子、海綿、樹葉、羽毛、回形針,小鐵夾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指導要點 1.運用玩一玩的方法讓幼兒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對沉浮現象有興趣,並能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物體的沉與浮。 2.通過分一分,讓幼兒對沉、浮的物體進行分類,並嘗試比較沉的物體與浮的物體之間輕重的不同。 3.鼓勵試一試,嘗試採用物體本身的特點藉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浮著的沉下去,或是「站」在水中,並能用簡單的圖畫記錄探索的結果 實施步驟 1.提供收集的不同材質的材料,如小泡沫板、不同材質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鐵珠、乒乓球)、吸管等等,讓幼兒把讓他們放在水中玩一玩,看一看,說說自己的發現。 2.提供記錄表讓幼兒用簡單的圖畫(如箭頭向上表示浮,向下表示沉)記錄不同物體的沉浮現象,並用邊連貫的語言交流記錄的結果。 3.按沉、浮現象的不同把材料歸類分成兩大類,並結合已有的經驗進行簡單的比較,了解一般情況下輕的東西會浮著,重的東西會沉下去。 4.鼓勵幼兒採用物體本身的特點(瓶子可裝水)或藉助輔助材料,探索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讓浮著的東西沉下去,或讓其「站」在水中。這時可增加一些材料,如橡皮泥,雙面膠等可幫助物體增加重量,也可讓沉浮物體粘在一起,或使材料的沉、浮現象發生變化。在幼兒操作成功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時,引導幼兒加重浮的物體一邊的重量,嘗試讓物體「站」在水中。 5.提供記錄表用圖畫的方式記錄探索的過程與結果,並進行交流與驗證。 6.在幼兒成功讓一件物體變化沉浮現象後,引導幼兒挑戰用不同的方法使這個物體繼續變化沉浮現象,或挑戰不同的材料變化沉浮現象,比比誰的方法多,誰讓更多的物體變化了沉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