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進餐環節的指導要點
就餐時的細節組織
1
把握幼兒就餐時間,掌握正確的就餐方法
專家指出,就餐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孩子營養素的合理攝取,由於鐵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增高。兒保專家主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幼兒每次就餐所用時間在30~40分鍾為宜。
因此,班級教師和保育員針對吃飯過快的幼兒,及時提醒其細嚼慢咽,對幼兒進餐環節中出現的邊吃邊玩、東張西望,把飯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飯耗時過慢的幼兒,找出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教師嘗試用進步星,或午餐中多出來的水果、點心獎勵有進步的孩子,或用餐後活動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戲等來吸引他們盡量吃快。讓幼兒逐步自覺調整用餐時間。
我園幼兒小班是用勺子進餐,中大班是用筷子進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給幼兒進餐各環節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調羹,飯往嘴巴喂時,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來的飯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學習怎樣使用筷子正確進餐。
如何做好幼兒進餐環節的管理?
2
規范幼兒端飯線路,確保進餐中的安全
在進餐過程中總有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因素,盡管幼兒也是很有序的按順序進行,免不了還是有因端飯引起潑灑或碰撞。老師也是天天強調注意安全,但還是不盡人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摸索,我們終於找到了其中的竅門。
如果所有的幼兒能都圍繞在固定的線路上(如逆時針從後到前)進行活動,那麼就不會出現交叉現象,就能避免人為的碰撞。於是我們對幼兒分組端飯的線路進行統一規范,每組由組長帶隊,按固定的順序進行,無論幼兒誰當組長,位置怎麼調整都不影響線路,讓每個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個位置該怎麼走。剛開始幾天需要老師不斷的強調提醒,慢慢就好了。這不是對幼兒的限制,而是一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極好環節。
如何做好幼兒進餐環節的管理?
3
良好就餐習慣的養成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幼兒園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標。在現代生活一般都比較優越的情況下,許多幼兒形成了吃飯挑剔、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如果沒有形成與之相應的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和規則,光有豐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而攝取豐富的營養是健康發育保證。
B. 如何培養幼兒進餐常規
1、吃飯時小腳要放好,身體盡量挨著桌子,吃飯時眼睛要看著碗,不能東張西望,要內一隻手拿小勺子,一容只手扶著碗;
2、保持桌面地面干凈,不幹凈的老師要讓他馬上收拾干凈再繼續用餐,飯後老師要及時監督檢查看看有沒做到「三干凈」;
3、用餐時要專心,注意力要集中,不可以讓他們開小會,因為一旦說起話來他們肯定就沒完沒了,如果有什麼事情想和朋友說的就趕緊吃完飯搬椅子到一邊去談;
4、吃飯時要大口大口吃,不可以含在嘴裡大半天都不嚼一下;
5、不可以挑食,鼓勵幼兒嘗試各種菜餚;
6、吃完飯後,要求小朋友們把自己的碗和小勺子放到指定的籃筐裡面,然後自己拿小毛巾擦乾凈嘴巴。
7、吃得不多是小班幼兒的一大特點,根據幼兒的食量進行飯量的調整,要求每一位幼兒不許剩飯倒飯。
C. 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有哪些
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1、正確地使用餐具 ,獨立進餐。
2、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3、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
(3)幼兒園大班進餐常規教案擴展閱讀:
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方法:
1、循循善誘,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小勺
70%的小班幼兒不會拿勺吃飯,他們大多是在成人過度的呵護中,習慣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他們是真的「幸福」嗎?缺少練習的機會的小朋友們,不僅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會不協調,阻礙自理能力的順利發展,而且對小朋友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極為不利。
2、耐心引導,消幼兒依賴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這樣的幼兒,會吃但不願自己動手吃,一定要等人喂。你喂他,嘴張得老大,一吃一大口,不喂就坐那裡看。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和教師之間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堅決動嘴不動手。大人們可以多提醒幼兒,可以坐在旁3、定時定量定點吃飯
對每人來講,一日三餐定時,就能夠形成固定的飲食規律。對孩子按時定量吃飯,使兩餐間隔時間在4~6小時,這正是腸胃對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時間,保證充分足夠地消化吸收營養和保持旺盛的食慾。
4、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體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反應等,但更多的是環境的和心理的因素。
5、讓寶寶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賴性的,每一個孩子在七八個月時就有自己拿勺「吃飯」的慾望,盡量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責他。
6、慎選零食和飲料
對於各類零食,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一是零食確實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高興的情緒體驗,調整孩子的味覺感受;二則現在的零食越來越豐富,精美,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可以作為輔助食物,適時適量地給孩子吃一點是可以的,也是必須的。但是零食以不影響幼兒正常進餐為宜,選擇健康容易消化的。
7、注重幼兒進餐後的衛生教育
收拾餐具、擦嘴、擦手這些幼兒自己能做的事就應該自己做,這也是培養自我服務的機會。
D. 幼兒園大班午餐精細化教案
幼兒園,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內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容三至六周歲的幼兒。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E. 幼兒園學習常規圖標《安靜就餐》教案有哪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不良進餐習慣會導致的後果;
2、讓幼兒知道安靜的進餐,不挑食,細嚼慢咽的進餐習慣;
3、能夠積極愉快的進餐。
活動准備:已拍好的幼兒進餐時的紀實錄像。
活動流程:
1、觀察與討論
(1)活動導入:觀看幼兒吃飯時的錄像。錄像內容:媽媽追著喂飯、挑食、狼吞虎咽、湯泡飯、掉飯粒、說話。
教師:小朋友們,錄像中都講了些什麼?
幼兒:講訴錄像內容。
教師:他們做的對嗎?為什麼?
(2)分組討論吃飯時該怎麼做。
教師:小朋友們,吃飯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幼兒: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大聲說笑、一口飯一口菜、不掉飯粒。
教師:請小朋友想想辦法,在進餐時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會吃的又飽又好?
討論結果:每次進餐前安排「小小值日生",佩戴標志,擦桌子,介紹每一餐的菜譜,引起幼兒的食慾。播放輕音樂,餐前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就餐環境,需要添加飯菜舉手示意老師。餐後幼兒能將自己眼前的飯粒收拾干凈,將盤子、碗筷放在指定位置。
教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只有一日三餐都堅持這么做才會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F. 中班第一學期吃飯前的常規教案
活動目標:1、培養幼兒自己獨立就餐的好習慣。、讓幼兒知道愉快就餐有益於身體健康。活動准備:餐具若干。活動過程:一、看幼兒讀物,引導幼兒注意觀察,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仔細的看看,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麼呢?(吃飯)請你們看看這些小朋友進餐的時候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呢?
2、教師:貝貝是怎麼樣吃飯的呢?這樣好不好呢?(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說一說。)
小結:貝貝沒有自己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還需要媽媽來喂,這樣是不對的哦,小朋友應該要養成自己獨立進餐的好習慣。
3、教師:亮亮吃飯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呢?這樣做對嗎?
小結:亮亮吃飯的時候拿小勺和小碗的姿勢不對,所以桌上總會灑出飯菜來。
4、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紅紅是怎樣吃飯的呢?她吃飯的時候對不對呢?
小結:紅紅坐得很端正,會拿勺子和小碗。做得很好。
5、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三位小朋友地,誰吃飯的習慣最好呢?誰做得最好,你們喜歡哪個小朋友呢?為什麼?(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好的進餐習慣,並教育幼兒應該向紅紅學習,自己吃飯,並且能夠坐得端正、吃得干凈。)
二、教幼兒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會使用勺子和小碗。
1、教師:小朋友,你們在吃飯的時候是會和誰一樣呢?你們自己有沒有一個好的進餐習慣呢?
2、教師: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要坐姿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飯,一口菜,細嚼慢咽,安安靜靜,不把飯菜灑在桌上、地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G. 幼兒園教學常規集體進食習慣培養教案
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是小班幼兒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其他習慣養成的基礎。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剛入園的幼兒絕大多數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參與調查的30位幼兒中,21位不會正確使用餐具,不能獨立進餐,20位存在挑食、偏食現象,17位飯前不洗手,28位不會自己穿脫衣服,15位沒有午休習慣,24位不會洗臉、擦臉等等。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在小班側重抓好幼兒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我們的工作主要採取以下方式:
(一)示範講解法: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於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對於幼兒的不良行為教師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使幼兒形成正確概念,有可效仿的榜樣。如:在培養幼兒衣著習慣上,先挑選出能正確穿脫衣服的大班幼兒,讓大班的哥哥、姐姐給小班幼兒作示範:脫衣服應從下向上,先脫鞋子,把鞋子放在床下擺好,然後脫褲子,折好後放在床的一邊,最後解紐扣(由上而下),脫去上衣後,折好放在褲子上邊。穿衣服時按照放衣服的順序先拿上衣,雙手提起衣領(裡面朝臉),把衣服繞在後背上,兩手先後伸進衣袖,穿上衣服,自下而上系紐扣。也可教師親自示範,邊示範邊講解,給幼兒一個正確完整的概念。這樣經過多次強化訓練,分組練習等,幼兒基本上就能學會穿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