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幼兒園題西林壁教案

幼兒園題西林壁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3 02:31:12

⑴ 幼兒園中班該教哪些古詩 要簡單易懂的

1.江南(江南可采蓮)漢樂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詠鵝(鵝鵝鵝)駱賓王 4.風(解落三秋葉)李嶠 5.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 6.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 7.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 8.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 9.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王昌齡 12.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王維 15.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 17.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20.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李白 21.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 22.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高適 23.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杜甫 25.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 26.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 27.遊子吟(慈母手中線)孟郊 28.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 29.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賈島 30.楓橋夜泊(月落鳥啼霜滿天)張繼 31.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 32.塞下曲(月黑雁飛高)盧綸 33.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 34.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 35.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 36.池上(小娃撐小艇)白居易 37.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38.憫農(鋤禾日當午)李紳 39.憫農(春種一粒粟)李紳 40.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41.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 42.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 43.樂游原(向晚意不適)李商隱 44.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 45.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胡令能 46.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范仲淹 47.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王安石 49.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蘇軾 5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蘇軾 52.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 5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蘇軾 54.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李清照 55.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陸游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陸游 57.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范成大 58.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范成大 59.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楊萬里 61.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朱熹 62.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林升 63.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 64.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 65.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高鼎 66.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 67.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於謙 6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鄭燮 69.所見(牧童騎黃牛)袁枚 70.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龔自珍

⑵ 幼兒園學前班古詩

送杜少甫抄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襲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看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贈花卿 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⑶ 幼兒園中班語言課可以教哪些古詩

1.江南(江南可采蓮)漢樂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詠鵝(鵝鵝鵝)駱賓王 4.風(解落三秋葉)李嶠 5.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 6.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 7.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 8.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 9.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王昌齡 12.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王維 15.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 17.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20.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李白 21.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 22.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高適 23.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杜甫 25.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 26.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 27.遊子吟(慈母手中線)孟郊 28.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 29.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賈島 30.楓橋夜泊(月落鳥啼霜滿天)張繼 31.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 32.塞下曲(月黑雁飛高)盧綸 33.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 34.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 35.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 36.池上(小娃撐小艇)白居易 37.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38.憫農(鋤禾日當午)李紳 39.憫農(春種一粒粟)李紳 40.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41.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 42.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 43.樂游原(向晚意不適)李商隱 44.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 45.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胡令能 46.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范仲淹 47.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王安石 49.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蘇軾 5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蘇軾 52.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 5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蘇軾 54.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李清照 55.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陸游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陸游 57.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范成大 58.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范成大 59.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楊萬里 61.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朱熹 62.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林升 63.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 64.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 65.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高鼎 66.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 67.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於謙 6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鄭燮 69.所見(牧童騎黃牛)袁枚 70.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龔自珍

⑷ 題西林壁古詩是什麼意思怎麼給幼兒講述

以下是《題西林壁》的譯文、詩的鑒賞,給幼兒講的話,如果他年紀太小的話,就不必要把整首詩逐字翻譯給他,把詩句大概意思講一下,然後教他學會讀和背誦,除非他自己很感興趣問,否則強迫也學不了多少 題西林壁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鑒賞 此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像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於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朴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准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說宋以前的詩歌傳統是以言志、言情為特點的話,那麼到了宋朝尤其是蘇軾,則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風。這種詩風是宋人在唐詩之後另闢的一條蹊徑,用蘇軾的話來說,便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形成這類詩的特點是: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於淡泊。《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⑸ 幼兒園理解題西林壁的意思

基本信息 作品:題西林壁 體裁:七言絕句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西林:即廬山西林寺。 緣:因為。 此山:指的是廬山。 直譯 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人不清楚廬山本來的面目,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題西林壁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