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教育管理專業社會實踐報告,謝謝您了!若有文章請發在我郵箱內:[email protected],萬分感謝
xxx中學是一所處於城鄉結合部的農村寄宿式學校。校園位於地蘇鄉,校園面積50多畝。學校一切教學設備齊全。現有26個教學班,學生總數為1896人。共有在編教師98人。但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除語文外其他科目的教師都還是極缺的。特別是英語、歷史、生物、地理教師嚴重不足。
實習內容、過程及體會
頂崗支教的主要內容是全面接手被頂崗老師的教學、教研和教育工作。概括的說就是教學實習和班主任工作實習。
1、教學實習方面
第一步:在十月十七日至十一月七日這二十天時間主要是聽指導老師和其他老師的課,並且完成對學生的認識和了解。其是「備好學生」「備好課堂」的基礎。通過聽二十多節的課。這讓我受益良多。其中最大的收獲是讓我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比如:學生的性格;學生上課是的專注度;與及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課堂的態度;學生的基礎情況等。而這些東西將為我下一步教學環節「備好學生」作準備。除此之外我還聽了唐春萱、易程、唐彬等多位老師的課。從中我明白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最主要的是如何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是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就必須要進入學生的現實生活。即學生感興趣並引起學生注意的話題。這樣才真正的有實現語文生活化的問題。
總之,在這個直接面對學生的准備階段有很大的感觸。自己也由原先的無目的、無意識狀態逐漸進入角色。
第二步:十一月七日至十二月二十日四十天時間是我全面接手教學工作。著期間自己全面接手172班的無問教學工作。期間完成了三個單元(一個小說單元、一個童話單元和一個古文單元)的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新三維」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習。這讓我在教學實習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各單元的測驗中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最讓我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學生轉變了他們原先的學習態度。他們由原來的不喜歡語文到喜歡再到主動的提出要成立學習興趣小組。課堂上也由原先的被動的接受知識到主動的去參加各種教學討論和探究活動。並且加強了和同學、老師的交流。與此同時我把教學形式向課外延伸。讓他們自己感受生活化的語文。這樣是他們對語文不再陌生。感覺到的是現實中的語文。
以上說的都是在學生方面的信息。以下是我整個實習教學中的感受和體會。
首先,要上好語文課必須要讓學生喜歡授課老師。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教師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並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是屬於「備好學生」的環節。要在「准備好學生」方面做得好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備好學生」方面我要快速的認識他們。而我在這個環節用了3天的時間就把他們記住了。並且隨見隨叫出他們的名字。這讓我的學生有了一種被關注被尊重的感覺。通過這種簡單而實際的方式我進入到學生的圈子裡面去了。如果說只這樣做就認為做到「備好學生」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這期間我還認真的批改了他們的周記。並叫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訪談。從中我了解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喜歡的是一種快樂而有趣的語文。他們接受的是一種簡明的教學方法。針對這些我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就引用了故事和探討式的教學模式。並讓他們自己組織學習興趣小組。通過交流式的學習教他們從中取長補短。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輕松。在這種環境中得到知識和各綜合技能的提高。「備好學生」,我現在看來就是:「備好學生的性格、備好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備好學生接人納物的方式、備好了學生的人格尊嚴」.
總而言之,學生必須是一個成長著具有獨特個性的平等的人。要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被愛。
其次,一個老師想上好一節課,那麼他必須身兼數職。在他的身上要有多種知識的綜合。「備好文本」就是這樣要求我的。「備好文本」的第一步是要我有設計者的才幹。文本的知識是零星的部件。只有發現其中的結構聯系才能把他們捏成為一個知識的體系。而這個知識體系的創造者、設計者就是老師。「備好文本」的第二步要求我融入當地生活和環境的能力。通過觀察和了解才能使學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文本。語文生活化的問題我覺得在現階段做得不是很到位。「備好文本」的第三步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如果我們說話時東一句西一句就會讓學生不知所雲。相反,如果我們開口就能旁徵博引就會吸引住學生進入情境進入文本的興趣。「備好文本」的第四步我認為是做好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在我的75天的教學實習的時間里我覺得故事的引入最能吸引學生。比如我在12月10日上的公開課一樣。「四川小毛孩」的故事就能很好很生動的引用到文本中來。其中在說故事的細節上要盡量做到生動感人。
最後,上好語文課必須要有很好的課堂機智。也就是要「備好課堂」。在我教學的過程中我有這樣一個發現:如果我用講授的方式上課的話會有很多同學睡覺。並且課堂也非常的混亂。而當我運用討論探究式教學時學生就很活躍,課堂效果也很明顯。並且我發現如果能抓住學生的話題進行教學那是最好的。比如我在上《犟龜》時就由學生的一個問題:「龜,王八,而王八最笨了。」我就抓住了著個「笨」字讓他們再結合文本去探討。最後在對比中的出「犟」的本質。所以原本要用3個課時的內容我只用了兩個課時就上好了。而效果比預期的要好很多。除此之外我認為「備好課堂」要注意的一個話題是教師的狀態問題。學生喜歡的是快樂的老師。因為他們想在語文的課堂上尋找快樂。在這里我深深的感受到其中的利害關系。在上公開課那天由於自己的緊張造成了表情的過於嚴肅和語言的顫抖,這是很不好的。這使我在想表揚學生時由於語言把握的失控而給聽課老師誤認為是批評學生。所以,「備好課堂」那就是要有一顆快樂的心。
總而言之,以上是我教學實習中感受和經歷的一些思考和變化。在教學環節要做好的三件事是「備好學生」「備好文本」「備好課堂」。
2、班主任實習工作方面
在整個實習生活過程中我覺得我在這里取得了很大的收獲。經過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努力按原計劃完成任務。並且在其間感受很多。而我的整個班主任實習工作是按如下步驟和方式進行的。
第一、十月十七日至十一月七日熟悉班級情況。而這其間主要的工作是協助原172班班主任工作。我在進入學校的第二天就拿到了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表——學生花名冊。並且在第一時間內熟悉了本班的學生。2天之內叫出他們的名字。而且這給我接下來的了解學生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中,在協助工作期間我感受最為深刻的是我指導班主任工作的認真嚴謹。而這也促進了我觀念性的轉變。這種改變使我提前進入了狀態。讓我以真實的教師的身態進入我的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工作。
第二、十一月七日至十二月十日全面接手班主任工作。其中我嚴格的按原班主任的標准辦事、進行班級管理的同時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從關愛學生做起。根據他們班級情況做出工作計劃。做班主任工作中,我認為最主要的是關愛你的學生。第一件事情我要做的是叫他們要懂得講衛生、講文明。從開始的一團糟,班級一度混亂到強調後的整潔文明。並且由教室逐步擴展到宿舍再到整個校園。而這期間我只告訴他們:「這是我們自己的地盤,請大家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雖然很俗,但我意識到這是給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地位。所以在實施這一項工作時就顯得很順利。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只要我們能夠真心實意的去引導他們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班級,從小愛做起。
其次,在做班主任工作中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農村教育中現存的一個很大問題。現在大多數的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真切關懷,缺乏一種正常的家庭教育。因而造成了他們心理的不穩定,甚至是叛逆的心理。在這段實習的日子裡我遇見的三位學生是這一類學生的代表。韋清善、韋明玫、韋景山這三位同學在我到來之前是政教處的常客。其中在此期間我不斷的找他們談心,其中韋明玫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一共和他們聊了九次。這個孩子原本非常調皮。一切問題學生身上有的問題在他身上都存在。而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問題的根本是他們想引起學生和老師的注意。所以我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同他們分享,叫他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如今雖然他們還沒有完全的改變過來。但他們已在逐漸的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並慢慢地糾正過來。
再次,在做班主任工作中一個重要的關系必須要處理好,這個關系就是與家長的關系。「家訪」是其中的關鍵。我在幾次家訪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家訪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通過家訪讓我知道了一些學生性格形成的關鍵。這有助於我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並且我認為通過家訪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真愛。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本質上、內心裡真正的接納我們。與此同時,通過學校與家長的全面配合才可能使學生健康的發展。這種了解三方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問題與感受
通過這75天的頂崗支教實習我在教育教學的方法和經驗上有了很多收獲。同時也取得了各項技能提高。但也還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點。無論是怎樣的體驗也好都讓我更加清楚的認識了自己。
與此同時,我在教育教學實習發現了現階段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學校管理人才的缺少。
在課改之後,農村中小學的教師普遍存在一種懈怠的心理。首先,突出表現在師德方面。用他們的話說:「只管學生打架殺人這類事,其他問題一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讓我感觸很深,我想這其中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教師的師德教育跟不上教育的改革;第二,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跟不上;第三,學校孤立而不負責的管理造成教師本身的利益受到了威脅。其次,表現在學校管理水平上。第一,學校的管理章程不明確;第二,學校用人存在問題,其用人很大程度上是地方保護。真正有管理才能的人不能發揮其作用;第三,學校管理層內部不和諧。這造成了分工不明、職責不清。從而導致了工作的不分孰重孰輕。
㈡ 蒙氏閱讀大班主題活動犟龜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尋找發現畫面細節,通過看、聽、說、演等多種通道了解故事內容。
2、理解、感受烏龜堅持不懈朝目標前進的精神,能用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PPT課件、故事錄音、呼啦圈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引出故事主角。
小朋友,你們了解烏龜嗎?它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能感受到這只烏龜現在的心情嗎?
二、師生共讀,觸摸故事。
1、觀察畫面細節,引出故事。
(1)聽故事錄音第一段。
(2)引導幼兒觀察三幅連續畫面,從圖中讀出陶陶思考了整整一天一夜做出參加獅王婚禮的慎重決定。
2、經歷第一次被嘲笑的遭遇,初步呈現烏龜的決定。
(1)陶陶經過一片荊棘叢,遇到了誰?蜘蛛發發為什麼要大笑?
(2)陶陶會放棄嗎?它怎麼說的?(我的決定是不會改變的!)3、經歷雨天和烈日沙漠的考驗,鮮明烏龜堅持不懈的決心。
(1)一路上,陶陶經歷了哪些困難,它是怎麼做的?引導幼兒觀察並描述雨天、沙漠兩幅畫面。
(2)一起演一演這只勇敢、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烏龜。
4、經歷走反方向的挫折,強化烏龜堅持不懈的決心。
繼續聽故事,提問:陶陶犯了一個什麼錯誤?(方向走反了)還要不要去參加婚禮?
5、經歷獅王去世,希望破滅的打擊,突顯烏龜堅持不懈的品質。
陶陶經過一片岩石荒漠時又遇到烏鴉阿嚏,烏鴉告訴陶陶什麼?陶陶是怎麼做的?
三、故事結尾,感悟哲理。
1、故事轉折,體驗驚喜和願望實現的快樂。
(1)觀察畫面,理解、體驗陶陶參加到年輕獅王婚禮的意外驚喜。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禮物的細節,呈現故事結尾。
2、教師小結點題。
現在你們知道封面中的陶陶為什麼微笑了嗎?對!堅持就是勝利!
㈢ 對於改進課堂提問或者提高課堂提問的教學效率,有何意見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經常使用的一種相互交流實現教學反饋的方式之一,是教師實施教育與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的統一。它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積極參與的相互作用過程,也是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課堂教學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針對有關教學內容,設置一系列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思考回答,以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又能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效果。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每個語文老師非常關心和必須解決的問題,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策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呢?筆者就此做了一些探索,以望與同仁商榷。
一、把握提問時機,適時誘導,提高問的質量。
課堂提問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握提問時機,適時誘導。在語文教學中,只有精心設計提問,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開講時提問引入新課,將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過渡或轉折時提問,將教材結構和知識系統聯系起來;小結歸納時提問,將理解和記憶結合起來;在關鍵處提問,將興趣和知識重點結合起來;總結規律時提問,將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培養結合起來。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的。
(一)重視新課導入時的藝術性,在導入新課時提問 ,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奧秘的強烈願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好效果。
例如在教《憶讀書》時,我就是用提問導入新課。結合新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問題:那部書籍對你影響最大?你最喜歡那位作家?講給大家聽聽。這些都為新授內容作了鋪墊,由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既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徵,也符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把新舊知識很自然地聯系在一起,排除學生理解的障礙,為新課的教學創造條件。
(二)過渡處提問,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突出學習的整體性。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為等待、探索和行動。」在教學中,我利用現有知識,結合已學知識,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問題,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比如在教學餘光中的《鄉愁》時,在教完本課朗讀後,要過渡到第二部分理解詩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問題:作者為什麼要寫鄉愁?鄉愁中作者要表達那些思想情感?作者又是通過那些意象來寫這種情感的?根據前面設計的問題讓學生逐一回答,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三)突出重點時提問,以問題為主線,聯系拓展教學內容。
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有限,如果對多項教學內容平均使用力量,就會出現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什麼也抓不住的現象。教學時,教師在教學內容中找出重點針對性的設計問題。例如教學《犟龜》時,本課的重點是課題的理解,針對這個重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犟龜的犟表現在那些地方?2.犟龜的犟有沒有意義?為什麼?要求學生嘗試探究。突出重點,聯系生活,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起到整體理解課文的效果。
(四)化解難點時提問,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鋪設學習橋梁。
教學時,教師應該找出教學難點,為它設計出相應的教學環節,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化解難點,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如教學《白楊禮贊》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從理解、操練到掌握,可以設計以下題:1.禮贊一詞怎麼理解?2.課文是從那些方面贊美白楊樹?如何禮贊白楊樹的?3.作者為什麼要禮贊白楊樹?這樣,通過教師提問和學生研討等多種形式,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逐步化解教學難點。
(五)從「空白點」切入,設計問題,訓練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
由於表達的需要,不少課文往往留有「空白點」,或是在課文中,蘊含豐富的內涵,或是在課文的結尾,言盡而意未窮。教學時,抓住這些「空白點」設置疑問,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像,充實課文內容,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例如學習古詩《十五從軍征》,詩文首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時,教師追問學生「從十五歲到八十歲,期間會有怎樣的軍旅遭遇呢,聯系時代,發揮想像,寫一段話詳細的替老兵訴說他的經歷」。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像力,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把握課堂提問設計順序,優化教學環節,有效提高教學效益。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提問應按照教材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思維發展規律、心理發展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環環相扣設置問題,層層剝筍解決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哪些地方需要提問,提問什麼,怎樣問,抽那類學生答問,什麼時間提問等等,都應同其它教法結合起來通盤考慮,事先設計好,才能做到有序有效。
(一)提問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進行課堂提問,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台階地引向認知的新高度,最終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講述《變色龍》一課,教師提問奧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麼?學生答:"善變"。接著問:"善變的明顯特點是什麼?"回答:"變得快,對狗的態度先後變了5次。"教師接著問:"奧楚蔑洛夫'善變',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宗'是什麼呢?""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質。"最後教師提出什麼因素促使"變色龍"一變再變?作者為什麼要塑造"變色龍"這一形象?經過短暫討論,學生回答出"左右奧楚蔑洛夫反復無常的因素是將軍的威勢。教師點撥作者諷刺的鋒芒指向一般靈魂卑劣的'變色龍",而且也指向造成這種社會病態的根源——沙皇專制的反動統治。"這種提問有利於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力。
(二)提問要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抽象,鋪設路橋,引領學生分析實質。
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按照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順序依次發展的。教師課堂提問設計應該遵循這一規律,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向高一級水平發展。如果教師只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言文字的表層意義,而不能使之透過表層意義深入領會其本質,那麼,學生的認識永遠是膚淺的。如教學《范進中舉》(吳敬梓)時,老師先問:「『中舉』是什麼意思?」幫助學生弄清詞義後,進一步設問:「范進中舉前為什麼不會做活呢?」這一問題開始觸及實質,但還可以在課文中找出原句回答,體現不出學生思維的過程。於是再問:「范進中舉後仍然不會做事?可他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住。這又說明了什麼?」這樣,問題層層拓展,步步深入,由現象到本質,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三)提問要由點及面 ,才能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即教師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要點設問,然後擴散開去,提出一系列問題,形成提問系統,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進行深層的思索,這樣,由一點而及全面,啟發學生深人理解課文內容。如針對《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一諷一諫,加以引申,展開問題,就會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解決教學難題。
(四)提問要富有創造性,引領學生發現、探究、創造,開發思維。
課堂問題的設計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反應,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創造性的提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品質。盡量設計開放式的問題,使之帶有一定得假設性,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研究,使其產生多向聯想,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教學《賣油翁》這個故事時,我啟發學生道:「 大家知道康肅公的笑嗎?怎麼理解這個笑呢?」這下學生的思維就像決堤的洪水一發而不可收了。大家討論結果,答案不唯一。這樣的提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了教學目標,實現了課堂的有效教學目的。
三、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提高提問水平和教學效率。
在我們的課堂上,有時師生之間問答頻率很高,討論也很積極,其實,這只是形式上的互動,無效問題多,看似熱鬧,教學結果卻很低。一個理想的課堂提問應該具備三個特點:問題形式自然簡明,文字敘述一目瞭然;問題內涵雋永豐富,能充分體現本質特徵;問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每堂課的問題設計都要有廣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體學生。問題過難或過易,都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教師只有掌握課堂提問技巧,才能使課堂提問收到最佳效果,才會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提問作為一種教學藝術,應該怎樣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呢?
(一)提問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使提問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產生直接的效果,同時體現因材施教和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
首先,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教師提問是為教學要求服務的。教學前教師就要設想提問的明確目標:為引出新課?為前後聯系?為突出重點?為突破難點?為引起學生興趣?為引起學生爭論?為促使學生思維?為總結歸納?等等。要盡可能剔除可有可無、目標模糊的提問,保留目標明確、有實際意義的提問。
其次,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一方面,提問要緊扣教材,把握住重難點,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難點,是教學的主導方面。在重難點上發問,在關鍵段落、關鍵字句上發問,在突出教材結構的關結點上發問,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針對學生實際。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不同性格的學生、男生和女生,都應有所區別,因人而異。對優生,提問內容要難些,要求應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壓力;對基礎較差學生,提問內容要相對易些,還要適當時給以引導和補充,使其增強信心;對性格內向而又膽怯的學生,不僅要考慮提問場合,還要注意提問方式;對女學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個性上與男學生加以區別。
(二)提問要適度適時並留有時間,促使思考,便於探討和交流,體現量力性教學原則。
適度就是問題提得要准,要富有啟發性,要根據具體內容提出,難易要適中,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相當,不貪大求全,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能正確答出為宜。控制難度要考慮三個因素:切合學生的知識基礎;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考慮問題的解答距。要防止淺易——缺乏引力,索然無味,學生容易脫口而答,無法引起思考,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利;要防止偏深——抓不住重點,糾纏枝節,高不可攀,「聽」而生畏,造成心理壓力,效果適得其反;要防止空遠——內容空泛,無從下手,九曲回腸,如入雲霧,無法把握,耗時無益。適度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取得成功就能增強學習信心,保持對學習知識的興趣。
適時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提問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使教學靈活有效。如教學一開始,學生學習情緒需要激發調動時,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問題來導入;在研究探討新知識的時候,教師要精心設計有代表性,能突出重點的問題;在學生思維受阻,學習出現盲區或者思維出現阻礙時,教師及時以問題加以引導啟發;在思維活動暫停的狀態或滿足時,教師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啟示學生探索和研究等。
當然,教師要恰到好處地掌握提問的頻率,使問題的設置疏密相間,多少有量。教師提問後,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只有經過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問題。若題目難度過大,可安排學生討論後回答,也可以分解為階梯式的問題,逐一提問。
(三)提問要注意引導和控制學情,學會靈活變通。比如有些問題提出後,學生難以下手,出現「冷場」局面時,如果教師能靈活地變通一下提問的角度,就會收到曲異同工的教學效果。如我在講《小桔燈》一課時,最後總結時,我提出如下問題:「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體現在她的哪些方面?這個問題表面上顯得寬了些、太籠統,學生無所適從,出現了一時的冷場。我馬上從另一個角度再次提問:「請同學們在小姑娘的語言、動作、行為中找出她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來。」課堂上頓時活了起來。可見教師課堂中靈活變通提問是極具科學內涵的。
實踐表明,只有注意引導和控制並巧妙的提問,才能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研究者和發現者,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能力才會得到培養,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發揮而又不過頭,才能使討論爭辯的問題展得開而又收得攏,從而收到好的教堂效果。
(四)做好課堂提問評價,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揚、少批評;不能有任何看不起的表現,更不能妄加全盤否定和諷刺;對有創造性的見解,要給予贊揚和鼓勵。當學生回答完問題以後,教師應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回答的情況。如重復學生的答案;追問學生回答過程中不明確的要點;糾正答案中的錯誤內容;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另一個問題或深層次的問題;核查和評價答題學生與其他學生對問題的反應;給學生點撥正確的思維方法及方向等。
總之,設計好課堂問題始終是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途徑,一個好問題具有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值得每位教師認真研究、探討。一方面教師要思考如何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掘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實踐,深刻反思,改進和提高課堂提問的基本技能,才能使課堂提問表現出更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讓課堂真正的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