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區分幼兒教案中的認知和能力
幼兒應形成的認知能力包括一般的基本認知能力以及在各個不同領域中的具體認知能力。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系、密不可分的。 一、基本的認知能力 (1)在操作活動中,幼兒能正確並積極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感知探索。 (2)幼兒能初步掌握觀察的方法,會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周圍常見的事物,並發現事物或現象存在的明顯差異及變化。同時,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或在一段時間內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觀察,找出事物變化的簡單原因、學習簡單的推理。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幼兒會根據物體的名稱及某一特徵(如顏色、大小、形狀等)進行分類,並逐步過渡到會從不同角度對物體進行分類,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幼兒學會比較事物(人、動物、植物等)的不同點或物體間量的差異,會按某些外部特徵、發展變化或某一簡單規律對某些事物進行排序。 (5)幼兒能用語言表達感知、操作活動中的感受和發現,並能根據某些事物現象進行初步的猜想。 二、具體的認知能力 (一)社會生活方面 (1)認識自己和別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齡、性別、自己的家庭、住址,知道自己和別人的關系。 (2)認識並喜愛周圍的環境,知道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喜歡中國的風景名勝;認識並尊重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認識主要的民族,並尊重少數民族。 (3)知道節日,了解主要節日的內容和形式,能主動參與節日活動,感受濃厚的親情與民俗氣氛。 (4)認識到生活、游戲、學習等行為規則和自己行為的關系,知道應自覺遵守規則與要求,懂得自己的行為不應影響他人;主動遵守公共秩序,愛惜公物,保持環境整潔;學會簡單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初步理解並分析行為的對與錯;做錯了事能承認,並願意改正。 (5)掌握初步的交往技能,在交往中主動使用禮貌用語,學會分享與輪流,有初步的禮貌行為;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並能尊重他人的意願。 (6)認識常見的日用品,正確說出它們的名稱、外形特徵、性質和用途;學會愛護玩具、圖書,愛護生活、學慣用具。 (7)認識周圍成人的勞動,了解勞動的內容、使用的工具及勞動的社會意義,尊重他人的勞動;學會做自己能做的事,具有初步的責任意識,願意並能夠為自己、他人和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事認真、有始有終。 (二)自然領域方面 3-4歲 幼兒喜歡小動物,願意參加飼養小動物的活動,愛護花草樹木,願意給植物澆水;能感知四季最明顯的特徵,以及下雨、下雪等自然現象,體會天氣冷了多穿衣服、熱了少穿衣服等人與自然的關系;初步了解物體能滾、轉、停等及人們的推、拉對物體的作用;在玩沙、玩水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沙、水的特徵。 4—5歲 能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周圍常見現象,能對某些事物進行連續性觀察,並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差異、變化;會用各種常見材料進行簡單的實驗,並進行初步的猜想;喜歡參加飼養小動物地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動物的生長現象,學習為小動物收集飼料和餵食,與小動物有親近感;喜歡參加種植活動,在活動中感知植物有生命、生長,學習給植物澆水、拔草,知道應愛護植物;能感知四季明顯特徵,說出四季名稱,比較晴、陰、雨、雪等天氣現象,體會人們通過增減衣服來適應氣候的變化;能感知磁鐵、石頭、泥土、空氣等的特性及顏色的變化,物體的溶解、沉浮等現象。 5-6歲 學會細心、專心觀察,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或在一段時間內對某一物體進行連續性觀察,找出事物變化的簡單原因,學習簡單的推理;主動參加飼養小動物和種植物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自覺愛護動植物,懂得珍惜生命;初步感知動植物的多樣性,體會人 與動植物以及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並感知適宜的環境對動植物的重要意義,特別關注水、空氣、土壤的清潔,感知它們對動植物生長變化及人們衣著、生活的影響,觀察不同的天氣現象(風、雨、雪等),發現它們與四季的關系,主動想辦法適應天氣變化;了解風、電、水、太陽對人的益處和危害,初步體會事物的兩面性;感知簡單的物理現象,喜歡玩聲、光、磁、顫色的變化、沉浮游戲,體會事物的發展變化;體會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等現代化手段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快捷,並對未來世界大膽想像。 (三)數與時、空方面 3—4歲 在操作活動中,會按物體的名稱或某一特徵分類;會比較2-3個物體間常見量(大小、長短等)的差別;會用對應的方法體會多與少(4以內);能感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認識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4-5歲 會比較事物(人、動物、植物等)的不同點或物體間量的差異,會按某些事物的外部特徵、發展變化或某一簡單規律進行排序;學會按一個維度對常見的物體進行分類;體會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認識長方形、半圓形,體會幾何圖形之間簡單的轉換關系;會手口一致地點數 10以內物體,說出總數,認讀10以內數字,區分幾個和第幾;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正確辨認前、後方位。 5-6歲 會從不同角度對物體進行分類,學習同時按兩個維度對物體進行分類,有初步的概括能力;學慣用多種方法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記錄統計和自然測量;會把整體分成若幹部分,體會相等與不相等、變與不變的關系;學會比較三個物體量的差別,體會量的相對性,按量的差異進行各種排序;通過操作活動初步體會量守恆、圖形守恆等;能成組地數數及10以內倒數,並會按生活情景自編三句話的口頭應用題;能正確書寫10以內阿拉伯數字,培養其認真、整潔的書寫習慣,學會辨認加號、減號、等號等;認識鍾表,會看整點、半點,體會時間的不可逆性,知道應該珍惜時間;學會辨別自身的左右,體會空間方位(上下、前後、左右)的相對位置。 (四)語言方面 3歲 能安靜地聽別人說話或講故事;會分辨普通話中容易混淆的語音,正確發出普通話中大部分語音;在生活和游戲中,能聽懂簡單的言語指令,並按簡單言語指令行動;願意用語言與人交往,能運用簡單句表達自己的請求和願望,並回答別人提出的簡單問題;能朗誦簡短的兒歌,復述簡短的故事。 4—5歲 養成注意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並具備根據言語指令連續行動或完成一項任務的能力;能用語言與別人交往,樂於當眾說話,並能較准確地發出難發的和容易混淆的語音,大膽使用各種詞彙;能初步理解作品,准確地回答問題並主動提問;能獨立復述簡短的故事、續編故事、朗誦兒歌和仿編兒歌;在生活和游戲中,會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表現進行簡單的評議。 5—6歲 有禮貌地聽別人說話,能辨別聲調、語調的不同,並正確的使用聲調、語調和各種詞彙;能在欣賞、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想像並體會作品的情景和感情;獨立地朗誦詩歌和復述故事,會仿編兒歌和進行創造性講述;可以通過觀察比較全面的講出事件完整過程,能針對某一話題展開討論,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說明自己的想法,並對自己和他人的表述進行簡單的概括和評議。 第三節 幼兒形成認知能力的過程 認知能力的形成主要體現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在幼兒階段,知識的掌握又是最基本的,也是認知能力形成的前提。幼兒的各種認知能力在知識掌握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增強。從知識的掌握人手來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這是最佳的途徑。知識的掌握要經歷一系列的過程,其中領會、鞏固與應用是最基本的三個環節。 一、知識的領會 領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反應過程。對幼兒來說,就是關於新知識內容的直觀映象的形成與抽象化的過程,它要解決的是知與不知的矛盾,也就是使幼兒由不知到知,由淺知到深知的轉化過程。
⑵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空和滿的概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感受上下這一空間方位。
2、通過環境的創設,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會用「上下」進行簡單的描述。
活動准備:
1、猴子圖片一個,一座大山,一棵大樹,桃子若干。
2、各種小動物若干。(如:小鹿、小熊、小貓等。)
3、准備游戲時用的傘、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動過程:
1、以小猴找食物,導入活動。
瞧!是誰呀?(小猴子)小猴子肚子餓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來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麼地方?(小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讓我爬上山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吃的。小猴現在又在什麼地方了呀?(小猴到了山的上面。)讓我看看前面有沒有什麼好吃的?(有棵樹,樹上有桃子。)小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麼?(小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小猴再走到大樹的下面。)桃子在哪兒呀?小猴能摘到桃子了嗎?(不能)怎麼辦呢?(小猴子爬呀爬,爬到樹上)摘個桃子吃飽了,咕嚕咕嚕滑下樹。
2、引導幼兒找出各種小動物所處的位置。
(1)小猴子吃飽了,找來了許許多多的小動物,他們要和我們來玩捉迷藏的游戲呢?小朋友讓我們趕快閉上眼,讓小動物藏起來吧!
(2)小朋友,小動物都藏好了,我們快來找找看他們都藏在什麼地方呀?(請每一位幼兒說一說,能說出誰藏在什麼的上面,誰藏在什麼的下面。並請他把小動物找出來。)
3、幼兒參與活動,一同進行捉迷藏的游戲。
(1)小朋友真能幹,小動物藏的這么好也都被你們找到了,你們的本領真大,這回我們也來藏起來,讓小猴子來找找我們,好嗎?小朋友在藏的時候要記住你是藏在什麼地方的,那讓我們趕快找個地方藏好,一聲不響,一動不動,讓小猴子找不到。(教師扮做小猴子,「小朋友,你們都藏好了嗎?我要來找了?」)
(2)小猴子找小朋友,「咦,怎麼一個小朋友都找不到了,他們都藏到哪去了呢?我實在找不到你們,你們還是出來吧!」
你們剛才藏的這么好,誰來告訴我你是藏在什麼地方的?(引導幼兒說出上下方位。)
4、結束活動:
哦!原來小朋友藏的這么好呢,所以小猴子都找不到你們了。你們瞧,在我們教室里還有好多小動物也想來玩捉迷藏的游戲呢?我們小朋友平時可以去找一找,看看他們都藏在什麼地方呢?
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數一數,比一比
幼兒數學學習,主要分六大模塊:
1、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為孩子數學能力做准備。
2、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理解數字,運用數字,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過渡,為加減概念打下基礎。
4、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占據很重要的比例,對孩子空間立體思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5、時:孩子對時鍾的認識,可以幫助其形成時間概念,有助於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溝通
6、空: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系,通過想像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系的能力。空間思維對於孩子在學習幾何等類型題時能起到有效幫助,對孩子大腦起到開發作用。具備空間思維的孩子能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多個角度"立體思考",對其未來社會性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⑷ 幼兒園數學教案快和慢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參與游戲,體驗生活中處理事情時應根據需要來決定快慢速度。 2、樂於將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和發現告訴大家。 二、活動准備 紅旗2面,紅、藍隊標志各10個,水桶兩個,盛滿水的小碗若干個,圖片四幅。 三、活動過程 1、游戲:走走跑跑 教師出示烏...龜和馬的圖片,請幼兒說說誰快誰慢,並來學一學。當教師發出口令:"烏龜烏龜慢慢走"或"馬兒馬兒快快跑",幼兒相應做慢慢走和快快跑的動作。 2、游戲:搶紅旗,體驗敏捷的快動作 交待規則:幼兒分成紅隊、藍隊兩組,進行接力賽跑,看誰先搶到紅旗。 幼兒分組游戲後,組織幼兒交流游戲感受:怎樣才能取得勝利?(知道敏捷的快動作是獲勝的關鍵) 3、游戲:送水,體驗穩健的慢動作 交待規則:兩組幼兒分別端一滿碗水送到對面的水桶中,看哪隊送的水多。 幼兒分組游戲,交流游戲感受:怎樣才能不讓碗里的水灑出來?(知道只有走得穩、走得慢,水才不會灑出來) 4、看圖片,了解在生活中根據需要快和慢 (1)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用快動作來做? (2)哪些事情需要慢動作來做? 小結: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我們根據需要來決定是用快動作還是慢動作,該快的時候要快,該慢的時候就慢。 活動延伸: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反思:通過這節活動的效果看,我認為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活動目標似乎有些低。快和慢幼兒很容易掌握,每一個幼兒都能正確分辨。在辨別第一到第三的位置,這個目標上幼兒也很輕易就能達成。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積極性,為幼兒以後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滿意請採納!!!
⑸ 空和滿的教案
平乏的大腦.書真的讓我告別了平庸.
讀書讓我發現真愛.我似乎已經感覺到回了徐志摩那片雪花答的快樂;「我們都是平等的……」打開《簡·愛》,我似乎被裡面的主人公帶到另一個世界,為她那堅強、寬容而又充滿愛心的品質所深深感動了,看到那令人傷感的場面,主人公哭了,我也哭了,這是真性情的表現.簡·愛那嬌小的身軀卻承受著如此悲苦的命運,常常讓我淚眼婆娑.但她那頑強的性格,博大的心胸,給了我遠離自卑的勇氣,堅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種收獲,一種悲傷後的快樂,一種痛苦後的幸福,一種愛過之後的刻骨銘心.
讀書讓我享受著生活.讀書使我天天樂在其中,這是那種讓我永遠都無法忘懷的感覺.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它是一種享受像聆
⑹ 關於幼兒園中班區分dbpq的教案
(一)復習檢查:
1、卡片認讀帶調單韻母。
2、指名認讀聲母y w。讀後提問:它們叫什麼?(聲母)它讀起來要又輕又短。
(二)新課導入。
我們學習單韻母是為了跟聲母拼音。一個聲母和一個單韻母能拼出一個音節。如果我們學會了聲母和韻母,掌握了拼音方法,自己就能認識很多很多的漢字。今天,我們要學會4個聲母以及它們和單韻母拼音的方法。哪位小朋友還記得聲母發音時要注意什麼?(注意的聲母時,要讀得又輕又短。)
(三)教學聲母b。
1、看投影說話,引出 b :圖上畫了誰在干什麼?
學生練說:「小紅正在認真地聽廣播」或「拉出天線聽廣播」
師小結引出,小紅聽得可認真啦!廣播的「播」聲母是b。板書:b
2、教學b的發音,記清形。
聲母發音時,要注意:學聲母,看口形,聽清音,記住形。
(1)教師范讀,講解發音要領:雙唇緊閉,然後突然張開,讀得輕又短。(開火車)
(2)記字形:覆蓋b在收音機上。「b」像什麼?(b像一個大肚子。b像個6。) 教順口溜:像個6字b b b,右下半圓b b b。
(3)書寫:b是一筆寫成,先豎再彎。結合四線三格的位置講解。
(四)教學b和a的拼音。
1、看圖引出bá: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麼?
2、仔細看圖,小朋友拔了一隻怎樣的蘿卜?(小朋友用力地拔出一隻大大的紅蘿卜。)
3、卡片演示,兩音相碰。b—á→bá
拼音的時候,前面的聲母要念得輕短,後面的韻母要帶調讀,讀得響亮。聲母和韻母很快地連起來讀,就成一個音節了。拼音的口訣是什麼?小朋友一起說: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四聲練習:b—ǎ→bǎ
(五)課中操。念兒歌:
小白兔,小白兔,
兩只耳朵高高豎,
紅紅的眼睛三瓣嘴,
來到地里拔( bá )蘿卜,
拔(bá)呀拔( bá ),拔( bá )呀拔( bá ),
拔(bá)了一個大蘿。(可邊做動作邊念。)
(六)教學聲母p。
1、看圖引入 :圖上畫著誰在干什麼?(丁丁在爬山。)爬山的「爬」聲母是p,板書p。
2、教學p的發音,認清形。
(1)教師示範發音,要求學生仔細聽,認真看。講解發音要領:發音時,雙唇緊閉,突然張開,把很強的氣送出。發出p的聲音,要輕而短。
(2)請學生讀,開小火車。
(3)b p對比讀。看老師讀 b p時有什麼不一樣?(教師用一張白紙放在嘴前,讀 b 時,白紙不動,讀 p時氣流吹動白紙,讓學生對比體會 b、p哪一個讀起來有一股氣送出。)
(4)記住形:想像p像什麼?(p像一隻氣球。p像停車的記號。p像個反寫的「9」。)教口訣:「9」字反寫p p p。
(5)指導書寫,並抄寫。p的筆順是一筆寫成。
(七)教學p和a 的拼音。
1、看圖說話,引出pá。
2、教學音節,誰能說說聲母是什麼?韻母是什麼?第幾聲?
3、半扶半放:pá發音時,我們應該先→擺好聲母p的口形,然後→很快把韻母á連上去。一口氣讀出,就是pá。組詞讀:爬山的「爬」。
4、舉一反三,拼讀卡片。p—ā→pā趴著的趴 p—á→pá爬樹的爬 p—à→pà害怕的怕
5、復習鞏固。
(八)小結。
這節課,我們又學會了2個聲母b p。聲母發音要注意輕、短。還學會了聲母和單韻母a的拼音方法,並進行練習。小朋友學得很好,回去好好地復習。
⑺ 幼兒園小班科學《目測比較多少》教案反思
一、語言描述欠條理。
活動開始,教師用小貓釣魚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第一隻小貓釣了2條魚,第二隻小貓釣了三條魚,問一問誰釣的多。(一一對應擺放教具)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的說出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孩子們只能回答出這個是兩條,這個是三條。接著教師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理論性的小結似乎不能讓孩子們理解,於是轉換了語言的描述,用「找朋友」的游戲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一一對應,只有一條小魚沒有朋友,所以第二排的小魚比第一排的小魚多。
二、操作材料應簡單有效。
為進一步使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活動前准備了多種材料:蘑菇、雪花片、五角星、小紅花。多種材料擺放在桌上,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擺放,但是活動中出現了小小的混亂:物品較多幼兒擺放起來不方便,雪花片等玩具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不能根據教師的要求去比較蘑菇與小紅花的多少。活動後反思,可以為幼兒提供兩種材料,種類不在多,實用就好,為的是達到一一擺放、一一對應比較的目的。
活動過程中孩子充滿興趣,能夠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並能夠說出「誰多、誰少、一樣多」。當然還有孩子們精彩的回答:延伸活動中翻看《幼兒用書》,分辨誰多誰少,「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小花多還是小碗多?」回答:「小花多……」「怎樣才能讓小碗和小花一樣多?」回答「放上一個大蝦……」哈哈,對呀這樣也叫一樣多,個數相等嘛;「怎樣讓蝴蝶和蘋果一樣多?」回答「飛來一隻蝴蝶……」孩子的想像是很豐富的,像一本美麗的童話書,原來科學活動會這樣有趣。
⑻ 區別最大和最小教案幼兒園
可以區別最大和最小的一小教案,在幼兒園裡面,大家都可以看到這種教育的方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