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對幼兒區域活動進行觀察評價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一直以來,大家對區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兒活動的指導等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但對區域中幼兒的活動狀況卻很少進行觀察和評價。因此,幼兒什麼行為是教師應該及時鼓勵、推廣的?什麼行為是教師應該指導和干預的?什麼行為是教師應該放手的?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賴於教師用心的觀察和適當的評價。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覺得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幼兒區域活動進行觀察和評價。 一、幼兒是否能按規則提示約束自己的行為 區域活動具有開放、寬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體現幼兒個體的游戲願望和自主行為。因此,游戲離不開規則。在區域活動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規則外,還可以把禮儀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區域中去。比如:在幼兒學習了基本禮儀和良好的品格習慣以後,我根據區域的規則要求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在每幅畫的右下角寫上序號,讓幼兒一目瞭然的觀察到區域規則所要求的內容,對幼兒進行隱性教育。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戴入區標志、填寫入區表等形式,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比如:在操作區活動中,我發現楊東傲小朋友在玩釣魚游戲時,把魚上面的曲別針掰直了,把魚嘴也撕壞了,我當時問楊東傲小朋友:你知道區域規則中,有一條是愛護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規則嗎?答:知道。我又問:那你為什麼還要把它撕壞呢?這樣做不是違反游戲規則了嗎? 楊東傲說: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別針,還有的魚嘴上沒有曲別針,我想把曲別針別在魚嘴上,沒有做好,就把曲別針和魚都弄壞了。了解了具體的情況後,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讓他觀察老師是怎樣做的。讓他也試一試,看到他成功後,我及時的鼓勵他是好樣的。這時教師採用的不是包辦代替,而是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同時也提醒其他幼兒注意愛護物品和材料,引導幼兒學習約束和調整自己的行為,促進幼兒的社會性行為的發展,並使活動更有理、有節、有序、有意義。 二、幼兒是否與同伴、材料積極互動,在不同的區域,產生不同的效果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主要是以個體、自主學習的方式活動並建構經驗的。然而,幼兒的學習離不開同伴的影響,同伴互助是幼兒成長的重要背景和資源。同時,材料承載著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應成為吸引幼兒注意,幫助幼兒學習,引導幼兒互動,延續幼兒興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動區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會產生不同的活動效果。在建構區,要求幼兒能利用不同材質的積木、半成品,運用搭高、鋪平、對接、圍合、對稱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規模的建築造型,說出作品的名稱及用途。在閱讀區,要求幼兒能主動選擇圖書,細心觀看圖畫故事,理解故事內容並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區,幼兒能扮演各種角色,與人交往,語言使用貼切,講文明,懂禮貌,團結友愛,互相尊重。在美工區,幼兒能主動選擇和處理材料,善於利用各種資源,會使用簡單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創造力,愛惜自己的作品。在操作區,能積極嘗試各種玩具,會排圖、會分類、會排序、給小動物餵食、練習系鞋帶、編辮子等。教師除了要適當調整幼兒的活動外,還要注意從新、奇、趣入手,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並經常更新區角材料,啟發幼兒對同一種材料不斷變化出新的玩法。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廢舊物品,如;酸奶瓶、紙盒、果殼、舊紙筒、蛋殼等材料,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投放在區域中,形成資源共享。教師還應該支持幼兒興趣的持久程度,並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只有這樣的游戲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所熟悉,才能真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工作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表格,對幼兒區域活動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定期對幼兒進區頻率、與材料互動情況進行統計,適當調整幼兒的活動。 總之,教師應精心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區域環境,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結合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在與區域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學學中玩,與材料互動,使區域活動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游戲樂園。
『貳』 大班社會教案忙年嘍反思
教學意圖:
當今社會的家庭結構,往往導致很多孩子處於「獨我」的教育環境。「不願分享」,這是十分明顯的特點。培養孩子分享不是一天一時就能形成的,需要時間、時機,當然也需要策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一點一滴地感受到分享的快樂。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共享快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及錄像,引導幼兒分析、討論,了解一些朋友間交往的方法。
2、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友好協商,才能獲得友情,感受快樂。
3、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助人為樂的快樂。
教學重點:
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
教學難點:
理解分享是種快樂。
教學准備:
1、信箱背景,信(有畫面),攝像機,事先錄好的錄像(幼兒生活中的一些交往情景),多媒體課件1、課件2。
2、創設四個活動區域。(根據幼兒的人數,准備一些玩具、書等 新奇的東西)。
3、牆面布置「快樂屋」
教學過程:
一、出示信箱,引起興趣:
1、師:「又到看寶寶信箱的時候了,我們來看看今天誰的信箱里有信?」
2、師讀信(一封有關幼兒在家裡能與客人有禮貌的說話的表揚信),師問:「xx,你聽後有什麼感覺?」
幼1:說話有禮貌,誰都會喜歡的。
幼2:客人表揚xx,他一定很高興、很快樂。
3、師:為什麼會高興和快樂?在生活中,小朋友做哪些事情還會感到快樂?」
應對措施:如果幼兒說不出什麼是快樂或不快樂的事情,師引導「快樂」一詞的含義。
幼1:說話有禮貌,大人們會誇獎我們,說我們是懂事的好孩子。
幼2:老師喜歡有禮貌的孩子,所以我們會高興。
幼3:幫助小朋友系鞋帶,我很快樂。
幼4:小朋友跌倒了,我把他扶起來,我會很高興。……
評析:《綱要》中指出:要培養幼兒的注意傾聽的能力,並營造幼兒積極參與的語言氛圍,在這一環節讓幼兒說出自己對信的內容的理解,並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表達自己快樂的感受。
引出下一個環節
師:我這里也發生了一件事情,不知道是快樂的事情,還是不快樂的事情,請小朋友們看一看。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1,引導討論:
1、 畫面上兩個小朋友發生了什麼事?(兩個小男孩正在奪搶玩具槍的課件)
2、他們臉上有什麼樣的表情?(明明橫眉立目,冬冬流著眼淚)
3、他們這樣做會快樂嗎?為什麼?
幼1:他們都不會快樂的。
幼2:這樣做很沒禮貌,他們沒有互相謙讓。
幼3:如果把玩具槍搶壞了,誰也完不成了,他們就高興不了了。
幼4:如果沒有打仗的夥伴了,一個人玩玩具槍也不好玩。
3、我們小朋友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幫助他們,讓他們都高興起來?
實錄:幼1:玩具應該大家一起玩,不應該搶。
幼2:應該大家一起分享玩具,這樣才會快樂。
幼3:明明應該讓著冬冬,哥哥要學會照顧弟弟。
幼4:明明和冬冬應該好好商量誰先玩,誰後玩,這樣就不會打架了。
評析:《綱要》中指出:「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所以在這一環節我認為,教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時間來發言,而且應該要求幼兒運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達。初步引導幼兒分析、討論,了解一些朋友間交往的方法。
4、再次觀看課件2(課件內容:明明主動把槍讓給冬冬玩,並說:「冬冬你小,還是你先玩吧,冬冬高興得說聲「謝謝」,兩人都高興得笑了。)說一說:「明明和冬冬快樂嗎?他們是怎樣解決的?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評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說出解決問題的好多種辦法,這說明活動前幼兒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儲備,這與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引出下一環節
師:「瞧,他們都在干什麼?」
三、播放錄像(提前錄好的有關幼兒之間發生的一些事情)
1、讓幼兒觀察錄像中有哪些快樂的事情;有哪些不快樂的事情?(錄像內容:①一個幼兒主動幫助小朋友系鞋帶,並說了一些有禮貌的用語。②小朋友在排隊洗手時互相擠③小朋友在活動區里能友好合作④大姐姐把正在哭著的小弟弟送回教室⑤兩個小朋友正在吵架,另外一個小朋友給他們說和好了)
2、xx事情為什麼是不快樂的?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幼1:一個小朋友主動幫助系鞋帶,他會很快樂,因為他幫助別人做好事了,所以會很快樂。
幼2:洗手時應排隊,不排隊會很擠、很亂,這樣我會很不高興。
幼3:我們都會說:「對不起、沒關系」就會很快樂。……
評析:《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和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所看的錄像內容具有一定的判斷力,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意見,這樣通過初步感知及再次滲透,讓幼兒了解朋友間的交往方法,這樣不僅突出了重點,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3、在與小朋友玩耍時,都會遇到哪些不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在此我們會使用哪些禮貌用語
(師提示:如果你想玩別人東西時,應該怎樣做、怎樣說…)
評析:幼兒根據上述環節的情感經驗,能說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些禮貌用語。
引出下一環節
師:「今天活動室里開設了許多活動區域,想一想應該怎樣與小夥伴一起玩。」
四、創設情景,幼兒體驗:
幼兒自由結伴,分別到已創設的活動區域自由選擇玩,教師當場捕捉有價值的進行錄像。
評析:創設情境讓幼兒來體驗禮貌交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教師最好也要深入其中,與幼兒共同參與活動。
五、播放剛才幼兒游戲實況錄像,再次討論:
1、剛才你們是怎麼玩的?你們喜歡和誰在一起?快樂嗎?為什麼?
2、幼兒情景表演
(1)體驗想玩別人的東西時,應該怎麼辦?
小結:如果要別人東西玩,可以有很多方法解決,關鍵要有禮貌,徵得對方同意,大家一起玩既是快樂的,又會有很多朋友。
(2)想借東西時,應該怎樣說?
小結:如果想像別人借東西,必須說一些禮貌的話,這樣別人才會高興的給你使用。
(3)別人遇到困難了,你看見後會怎樣做?(模仿一些交往的方法,如禮貌用語等)
小結: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你主動地幫助別人,不僅會給對方帶去快樂,同時你自己也會很快了。
評析: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情境表演進一步了解一些朋友間交往的方法,體驗友好協商,才能獲得友情,在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感受快樂。
活動延伸:
展示「快樂屋」牆飾
師小結:每個人每天都會有一些快樂的事情,如果你的快樂也會給別人帶來快樂,那麼,你將會得到一顆快樂星放到快樂屋裡,小朋友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能夠依據幼兒生成的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創設情境激起幼兒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沖突
2、活動設計清晰,能按預設的活動環節展開教學活動,活動中各環節的過渡自然。
3、努力領悟《綱要》精神,在活動中,力爭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努力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積極的、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4、教師適時的提問、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講述,在整個活動環節中,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很好的發揮,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5、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不足之處:
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不是很好,部分孩子不能說完整話;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教師干預的有些多,(即給予的命題有些多),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
總之,通過活動的教學,既有成功的收獲,也有不足。不過,我將不懈努力。讓孩子們放飛快樂,盡情的回味著分享快樂的愉悅。通過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加以總結,變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叄』 幼兒園區域活動案例的分析與反思怎麼寫
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於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麼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鍾,看他老是夾不起來,於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說:「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抬頭看看我,搖搖頭說:「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抬頭對我說:「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裡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麼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著呀?於是我從櫃子里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著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抬頭看著我說:「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准確,夾地很專心。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並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幹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著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了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麼辦呢?於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台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為,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後,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後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並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