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音樂教學法方案怎樣設計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歌曲資源十分豐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風格非常鮮明,其韻味、旋律以及歌詞中的語言都有極強的感染力,讓幼兒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將提升幼兒的藝術素質,並使幼兒在體驗、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時,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 (1)發掘笑料--多種表演法。尋找民歌中詼諧逗趣的內容,並以此為切入點,引出教學內容,讓幼兒通過表演,熟悉旋律與歌詞體驗幽默情緒,感受歌曲的風格。如山東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兩個蟈蟈吹牛皮》等。 (2)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語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點,這些與幼兒生活經驗和環境不同的語言特色,對幼兒來講是有極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簡單、有趣、易模仿的詞或音節。如"巴扎嘿"、"哎喲喲"、"啷啷倉",針對這類語言特色突出的歌曲,採用"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能使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風格,並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達出來。如《龍船調》、《劉三姐對歌》、《花兒與少年》、《太陽出來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樂法。民歌的特色除體現在語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讓幼兒沉浸在婉轉的水鄉民歌,流暢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揚的草原牧歌之中,將會給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藝術修養帶來終身益處。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適合採用此方法。 4.戲曲的教學策略 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藝術性和思想性極高。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進課堂的要求,我們讓幼兒通過感受名家名段,體驗多種戲曲的風格和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1)詩韻交融法。將唐詩與戲劇曲調相結合,讓幼兒體驗唐詩美的同時,感受戲曲旋律的美,使詩與曲相互襯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學的欣賞能力,這種方法可根據不同的詩風配不同的曲調。如抒情詩可配黃梅戲曲調,言志的詩可配京劇或豫劇的曲調。 (2)角色體驗法。通過欣賞體驗不同角色的外形、聲音、動作,讓幼兒體驗京劇中生、旦、花臉等行當的特點,如旦角唱段《蘇三起解》、《老生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學策略 時尚這一詞正在逐漸被現代人士認可,我們改編吸納了一些流行歌曲,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讓愛住我家》、《波斯貓》,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與文化互動、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 音畫時尚法,充分利用媒體資源,讓幼兒通過欣賞MTV、FLASH、MP3等形式學習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總之,多元的歌唱教學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減輕了教師教與幼兒學的負擔,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幼兒情感、創造性的發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成為"喚醒"和"激勵"的地方,在教師的"喚醒"和"激勵"下,使幼兒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情在弦上",讓幼兒在關注中學習,在尊重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
B. 求一篇關於歌唱方面的論文
幼兒園歌唱教學論文:幼兒園歌唱教學的策略研究 [摘要]通過對歌唱教學策略的研究,探究出了一系列適宜幼兒發展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使幼兒在激勵和喚醒中,去發現、接納、欣賞、表達,使幼兒學會了學習、創造、發現和探索,其主動性、探索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關鍵詞]歌唱教學 策略 幼兒 全面發展
目前,新的教育觀念已經深入到每個教師的心靈,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有些教師較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穿新鞋走老路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眼中無兒童……鑒於此,提出了對幼兒園歌唱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
一、多元歌唱教學模式
我們本著「系列層次活動」式的「多層次介入」的程序,讓幼兒從「多渠道參與」、「多角度感受」,從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學模式,在不斷的研討—實踐—反思—再研討的過程中,我們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學模式。
1.選擇多元的教育材料,豐富幼兒的音樂生活
我們本著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原則,嘗試從多方位去發掘和拓展幼兒歌唱活動的資源。並將資源進行了分類、篩選,建立了五個資源庫,即優秀的中國兒童歌曲資源庫、民歌歌曲資源庫、外國優秀歌曲資源庫、時尚流行歌曲資源庫、戲曲資源庫。
2.多元歌唱教學模式的探索
在確立了歌唱活動材料選擇的定位後,我們借鑒、融合了許卓婭的系列活動理論和預知學習理論,並以這兩大理論體系為支撐,以多元智能為依據,進行多元歌唱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我們依據歌唱材料的分類,對不同類型的歌曲進行分析、嘗試、反思、創新,總結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學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學策略
1.優秀兒童歌曲的教學策略
傳統經典的兒童歌曲是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長期積淀下來的精品,這類歌曲不僅具有鮮明的兒童特點和較高的藝術性,其內容與形式也是極其豐富的。
(1)角色探究法。針對有情節有角色的歌曲,讓幼兒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達和情感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歌曲《有禮貌的小山羊》、《黃鼠狼拜年》。
2.音畫轉換法。藉助能為幼兒所理解的圖畫、符號、幫助幼兒理解歌曲,通過互動,可以幫助幼兒有效地記憶歌詞、表達情感。
3.情景互動法。藉助歌曲所表達的意思來設置情境,讓幼兒參與到情境中來,通過在情景中的游戲、談話學習歌曲。如《老師,讓我親親你》、《祝福歌》等。
4.暢想生成法。在簡單理解詞意的基礎上不直接教歌詞,而是引導幼兒通過大膽想像或遷移以往的知識經驗,經過過濾、組織來創編歌詞生成歌曲,促進幼兒的創新精。如《搖籃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國歌曲的教學策略
為培養幼兒接納、尊重多元文化與藝術,在我們探討的過程中,明顯感到通過我們的多元教學模式,幼兒不僅能輕松地學會演唱,還引發出幼兒對國外的風俗習慣、建築風格、語言、貨幣等系列的生成活動。
(1)游戲協作法。根據歌曲的民風特點,創設相應背景的游戲情境,通過參與游戲活動,感受歡快的氣氛,讓幼兒在協作、交流中學會大膽、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爾士民歌《歡度節日》,英國民歌《倫敦橋》等。
(2)填充創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點及其背景的基礎上,通過創編、填充歌詞或旋律來學習演唱歌曲,讓幼兒在一步步的參與中不知不覺的學會歌曲。
(3)對比欣賞法。藉助圖片、幻燈、媒體等途徑來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風格,通過與本地歌曲的對比,學習演唱不同風格特點的外國民歌,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每個幼兒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養發展幼兒的藝術潛能。 (4)喚醒自主法。通過幼兒提供嘗試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喚醒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發現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如《新年好》《鈴兒響叮當》《小杜鵑》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學策略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歌曲資源十分豐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風格非常鮮明,其韻味、旋律以及歌詞中的語言都有極強的感染力,讓幼兒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將提升幼兒的藝術素質,並使幼兒在體驗、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時,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
(1)發掘笑料——多種表演法。尋找民歌中詼諧逗趣的內容,並以此為切入點,引出教學內容,讓幼兒通過表演,熟悉旋律與歌詞體驗幽默情緒,感受歌曲的風格。如山東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兩個蟈蟈吹牛皮》等。
(2)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語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點,這些與幼兒生活經驗和環境不同的語言特色,對幼兒來講是有極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簡單、有趣、易模仿的詞或音節。如「巴扎嘿」、「哎喲喲」、「啷啷倉」,針對這類語言特色突出的歌曲,採用「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能使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風格,並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達出來。如《龍船調》、《劉三姐對歌》、《花兒與少年》、《太陽出來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樂法。民歌的特色除體現在語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讓幼兒沉浸在婉轉的水鄉民歌,流暢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揚的草原牧歌之中,將會給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藝術修養帶來終身益處。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適合採用此方法。
4.戲曲的教學策略
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藝術性和思想性極高。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進課堂的要求,我們讓幼兒通過感受名家名段,體驗多種戲曲的風格和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1)詩韻交融法。將唐詩與戲劇曲調相結合,讓幼兒體驗唐詩美的同時,感受戲曲旋律的美,使詩與曲相互襯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學的欣賞能力,這種方法可根據不同的詩風配不同的曲調。如抒情詩可配黃梅戲曲調,言志的詩可配京劇或豫劇的曲調。
(2)角色體驗法。通過欣賞體驗不同角色的外形、聲音、動作,讓幼兒體驗京劇中生、旦、花臉等行當的特點,如旦角唱段《蘇三起解》、《老生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學策略
時尚這一詞正在逐漸被現代人士認可,我們改編吸納了一些流行歌曲,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讓愛住我家》、《波斯貓》,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與文化互動、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
音畫時尚法,充分利用媒體資源,讓幼兒通過欣賞MTV、FLASH、MP3等形式學習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總之,多元的歌唱教學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減輕了教師教與幼兒學的負擔,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幼兒情感、創造性的發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成為「喚醒」和「激勵」的地方,在教師的「喚醒」和「激勵」下,使幼兒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情在弦上」,讓幼兒在關注中學習,在尊重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
參考文獻:
[1]許卓婭.藝術.
[2]曹冰潔.試論音樂教育新理念.
[3]曹冰潔.音樂教育與幼兒的發展.
[4]唐淑.幼兒園課程研究與實踐.
[5]王成全.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C. 函授學前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學法答案
(3)對比欣賞法。藉助圖片、幻燈、媒體等途徑來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風格,通過與本地歌曲的對比,學習演唱不同風格特點的外國民歌,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每個幼兒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養發展幼兒的藝術潛能。
(4)喚醒自主法。通過幼兒提供嘗試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喚醒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發現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如《新年好》《鈴兒響叮當》《小杜鵑》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學策略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歌曲資源十分豐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風格非常鮮明,其韻味、旋律以及歌詞中的語言都有極強的感染力,讓幼兒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將提升幼兒的藝術素質,並使幼兒在體驗、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時,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
(1)發掘笑料--多種表演法。尋找民歌中詼諧逗趣的內容,並以此為切入點,引出教學內容,讓幼兒通過表演,熟悉旋律與歌詞體驗幽默情緒,感受歌曲的風格。如山東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兩個蟈蟈吹牛皮》等。
(2)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語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點,這些與幼兒生活經驗和環境不同的語言特色,對幼兒來講是有極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簡單、有趣、易模仿的詞或音節。如\"巴扎嘿\"、\"哎喲喲\"、\"啷啷倉\",針對這類語言特色突出的歌曲,採用\"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能使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風格,並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達出來。如《龍船調》、《劉三姐對歌》、《花兒與少年》、《太陽出來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樂法。民歌的特色除體現在語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讓幼兒沉浸在婉轉的水鄉民歌,流暢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揚的草原牧歌之中,將會給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藝術修養帶來終身益處。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適合採用此方法。
4.戲曲的教學策略
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藝術性和思想性極高。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進課堂的要求,我們讓幼兒通過感受名家名段,體驗多種戲曲的風格和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1)詩韻交融法。將唐詩與戲劇曲調相結合,讓幼兒體驗唐詩美的同時,感受戲曲旋律的美,使詩與曲相互襯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學的欣賞能力,這種方法可根據不同的詩風配不同的曲調。如抒情詩可配黃梅戲曲調,言志的詩可配京劇或豫劇的曲調。
(2)角色體驗法。通過欣賞體驗不同角色的外形、聲音、動作,讓幼兒體驗京劇中生、旦、花臉等行當的特點,如旦角唱段《蘇三起解》、《老生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學策略
時尚這一詞正在逐漸被現代人士認可,我們改編吸納了一些流行歌曲,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讓愛住我家》、《波斯貓》,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與文化互動、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
音畫時尚法,充分利用媒體資源,讓幼兒通過欣賞MTV、FLASH、MP3等形式學習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總之,多元的歌唱教學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減輕了教師教與幼兒學的負擔,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幼兒情感、創造性的發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成為\"喚醒\"和\"激勵\"的地方,在教師的\"喚醒\"和\"激勵\"下,使幼兒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情在弦上\",讓幼兒在關注中學習,在尊重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
D. 幼兒園音樂中班凼凼轉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喜歡傳統的地方歌謠,學會了朗讀童謠,學習經過改編的粵語歌曲《凼凼轉》. 2、熟知歌曲的旋律,了解旋律與歌詞的對應特點,掌握出現的一個字唱出兩個音的難點旋律 |6 5 2 |3 0 |。 捉 去 賣。 3、運用已有的經驗在第一和第二樂句合拍地進行即興歌表演,逐漸形成遵守游戲規則,主...動開口唱歌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准備: 1、在上一環節的語言活動中已經學會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在體育活動中已嘗試用多種形式進行自轉或者與同伴合作轉。 2、已經建立良好的音樂活動常規,在音樂活動中,已經多次進行過看老師的指示和手勢進行輪著唱、接著唱,表演唱的活動,建立了運用身體小樂器為音樂伴奏、聽到一串滑音後頓音出現時就要停下來的等音樂的常規。 三、活動過程: (一)在高八度的音樂的伴奏下朗誦歌詞入室。 1、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一邊用好聽的聲音讀出《凼凼轉》的兒歌,一邊跟著我一步一步走進來吧! 2、小結:要聽著音樂一拍一步地走。 (二)、聽老師表演唱 1、我把這首好玩的兒歌變、變、變成一首好聽的歌,想聽就給我拍手鼓鼓掌吧! 2、老師表演唱: 提問:這首歌叫什麼?喜歡這首歌的朋友就給我拍拍肩膀吧! 除了拍肩膀,小手還可以拍打身體的什麼地方,幫我唱歌伴奏? (三)進行游戲《旋律唱玩》 1、我們聽到了什麼小動物在玩在《凼凼轉》的游戲? 2、小雞怎樣唱歌?引導幼兒用嘰嘰嘰的聲音哼唱旋律,在「捉去賣」的那一句開始唱歌詞,通過手勢和語言引導幼兒唱准 |6 52 |3 0 |的難點 3、聽老師唱出這首樂曲音高最高的的樂句:「雞仔大,捉去賣」提問:雞仔飛到哪裡去了? 我們吸一口氣,把它抓住。(進行難點的學習) (四)、學唱歌曲 1、請小朋友作我的跟屁蟲:輕聲跟老師唱歌 2、接唱活動,當老師的手指著自己的時候是老師唱,當老師的手送給小朋友時,誰唱?(老師唱一句,幼兒接唱一句,後半部分直接邀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唱) 3、《切西瓜》分組進行接唱:把小朋友分成兩半,看老師的邀請進行接唱。 (五)歌表演 1、 鼓勵孩子們運用在主題教學中的體育領域中積累的轉的經驗,做出不同的轉方式。 2、老師清唱歌曲的一、二樂句,表揚一邊唱一邊轉的小朋友。 3、提出遊戲的規則:阿媽叫我們看龍船時,就不轉了,跟著媽媽去看龍船。 提示:遵守游戲的規則,一邊唱一邊做游戲。 4、表揚個別,再次游戲結束。
E. 2020內蒙古教師音樂教案-龍船調
一、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通過欣賞並演唱《龍船調》這首歌曲,學生能夠體驗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藝術魅力,從而提升對民族音樂的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學唱、以及創編歌曲,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以及音樂實踐能力。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熟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生能夠熟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
學生能夠體會到歌曲中強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點,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提升其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其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請學生根據歌曲猜測所屬省份:
歌曲一:「藍藍的天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內蒙古);
歌曲二:「大阪城的姑娘」(新疆);
歌曲三:「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山東)。
2.請學生回憶湖北有什麼民歌?引入本課《龍船調》。
(二)初步感知
1.播放《龍船調》這首歌曲,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這首歌曲的速度有什麼特點?
(2)這首歌曲的情緒又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討論後教師給出結論:這首歌的速度是自由的,情緒是抒情優美的。
2.再次播放歌曲,同時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歌曲講了什麼內容?
歌曲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交流後可以得出:講述了妹妹去過河,請艄公來推她過河的情景;特點是有很多襯詞,生活氣息濃厚等。
教師進行對歌曲進行簡介:《龍船調》是湖北民歌,一首對唱歌曲,由《種瓜調》為基礎,積累了當地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詞義精煉,旋律流暢、優美動人,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土家么妹兒的嬌羞、嫵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駝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樂特色在於其旋律起伏較大,音域較寬,節奏較自由,腔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抒情性,感染力強。
(三)探究學習
1.再次播放音樂,請學生們小聲哼唱旋律,熟悉曲調以及歌曲中的節奏規律。
2.教師鋼琴彈奏這首歌的伴奏,讓學生用a音代替歌詞跟唱,發現學生曲調有錯誤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糾正並范唱一遍。
3.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加入歌詞小聲跟唱,在此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襯詞的唱法。
4.教師再次用鋼琴彈奏這首歌的伴奏,讓學生跟唱此曲,並及時糾正演唱中出現的錯誤。確保學生基本可以獨立演唱下來全曲。
5.教師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請學生模仿這種表達感情的方法。
6.請學生用齊唱、對唱、輪唱等方式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播放維也納金色大廳里,宋祖英演唱《龍船調》的視頻,請學生思考並回答外國人在演唱中國方言歌曲會有什麼樣的心情?
播放《新龍船調》,請學生對比分析有什麼異同(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風味)。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演唱《龍船調》,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感受到了湖北民歌的特點,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提升了學生對於民族音樂的興趣,有助於學生建立民族自信心。
作業:請學生課後收集一些其他的民歌,來進行對比分析,比如《茉莉花》《桔梗謠》等。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F. 幼兒園大班音樂龍船調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使用筷子,增強手指靈活性。 2.培養做事認真、耐心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