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大班 美術活動 教案
美術活動:毽子(手工)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毽子的外形特徵。 2、能夠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毽子。 3、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活動的樂趣,萌發製作玩具的興趣。 活動准備: 各種製作毽子的材料如雞毛、毛線、剪刀、布條等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製作玩具的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有趣的玩具,它的名字叫毽子,看看它是怎麼玩。 2、出示實物,了解毽子的外形和製作材料。 提問:毽子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用什麼材料製作成? 3、學習製作毽子的方法。 與幼兒共同探討製作毽子的方法。 教師講解示範製作的過程:將毛線、編織繩或布條剪成長短一樣的線段,中間扎緊,然後在下面綁一個扣子。 4、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製作毽子。 提醒幼兒注意底部捆紮的基本方法。 5、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評議。 活動反思: 幼兒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製作毽子,能按老師教給的方法製作,但在捆紮時都不夠牢固,需教師的幫助。活動後,可以將幼兒製作的毽子放在體育活動區,讓幼兒自由練習踢毽子的技能,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2. 小班社會與美術統整的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紫色,並能用油畫棒為葡萄均勻的塗色。
2、知道葡萄是哪個季節成熟的。
【活動重點】知道葡萄是哪個季節成熟的,並給葡萄塗色。
【活動難點】用油畫棒為葡萄均勻的塗色,不出邊,不留白。
【活動准備】
葡萄圖片(一面有顏色一面沒顏色),畫好葡萄的紙,油畫棒(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呀,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呢?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2、教師出示葡萄的圖片(沒塗顏色的一面),並引導幼兒說出是什麼水果。?師:這是什麼啊?小朋友認識嗎?幼:認識,是葡萄。
幼兒活動:本環節主要請幼兒看一看沒有顏色的葡萄,引起幼兒對葡萄的顏色的興趣。
設計意圖:本環節直接用沒有顏色的葡萄導入,然後又變出有顏色的葡萄,加深幼兒對葡萄顏色的認識。
3、師: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幼:沒有。師:我現在變魔術了(翻開有顏色的一面)小眼睛看好了。
4、師:老師讓葡萄變的有顏色了,是什麼顏色的?幼:紫色。
師:噢,它現在變成了甜甜的紫葡萄了。
幼兒活動:本環節請幼兒看一看葡萄變魔術,認識葡萄的顏色:紫色。
設計意圖:通過變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了解葡萄生長的季節。
師:我們在什麼是時候吃甜甜的葡萄,小朋友知道嗎?幼:夏天,秋天(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我們在夏天的時候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葡萄了。
幼兒活動:本環節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葡萄的的成熟季節,了解到葡萄在夏天成熟。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了解葡萄成熟的季節,葡萄實在夏天成熟的,知道基本的科學知識。
(三)操作部分:為葡萄塗色。
1、師:(出示畫好的葡萄)老師這里有很多葡萄都沒有穿漂亮的衣服,現在秋天到了它們很冷,小朋友想個辦法,該怎麼辦?幼:給它穿上衣服,用油畫棒給他塗色。
幼兒活動:本環節主要是幼兒了解作畫要求,進行塗色。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教師示範,並交代作畫要求,幼兒進行作畫。
2、師:小朋友們真厲害,那現在老師先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它就不冷了。
3、教師示範,交代要求,幼兒作畫。
(四)教師點評,結束活動。
幼兒活動:本環節請幼兒說說喜歡的作品,為什麼?
設計意圖:很環節主要是評價活動,表揚塗的好的幼兒。(幼兒教育)
3. 《幼兒園美術活動設計與指導》學前班教案
【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各種顏色有著比較多的接觸和感知.但是,他們對顏色的變化還不夠清楚,在美術活動中,幼兒能夠利用現成的油畫棒進行繪畫,可是幼兒不了解兩種顏色混合後能出現新的顏色.當顏色缺少時,幼兒只會進行單一的塗色,不會利用現有的顏色去調配新的顏色,解決塗色中遇到的問題.針對這 種情況,我選擇了這節美術活動課,在我們的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已經成為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途徑。一個良好的情境環境的創設,能讓孩子積極地投身到活動中,變不願意到願意參與;把教學要求和難點融於情境中,能讓孩子掌握技能;在情境語言中提示、講評,能讓孩子更樂意去接受和分享。因此,我創設多種游戲情景貫穿活動始終,幼兒興趣濃厚,設置疑問,並讓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操作,發現顏色混合後發生的變化,享受顏色變化帶來的驚喜,學會解決以後美術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活動目標】:
4. 中班美術與科學統整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區別並運用柔和、連貫和斷頓、跳躍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2、能跟著音樂做與音樂節奏吻合的簡單律動。
5. 幼兒園美術與科學的整合教案
一、首先,明確整合的概念和兩者整合的意義 所謂整合,就是以一種主導要素把各個分散的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有機整合會是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幼兒園美術與科學領域的整合,就是以素質教育思想為宗旨,把美術與科學教育組合起來,使之相互滲透。它不是兩者的簡單調整,也不是科學取向與藝術的人文取向二元相加,這種結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課程編制等方面的根本改變。它是科學的美術教育和藝術的科學教育的有機結合。 美術與科學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系。當美術作為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時,它的目標有兩點:一是讓幼兒學習某種事物表現形式,二是讓幼兒把握更為靈活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學習、自我實現的能力,使美術在兒童成長中發揮更大作用。而在科學的探究活動中,幼兒往往會主動獲取信息、整理和處理資料並加以利用。圖畫、符號、剪貼等美術活動就成為幼兒經常使用的記錄手段。比如,讓幼兒用線條畫記錄種植區里花生和綠豆的生長變化,用符號記錄天氣的陰、晴、雨、雪等,雖然畫出的圖例可能很簡單,但卻能生動地描繪幼兒自己觀察的景象,表現了幼兒自己不斷觀察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因此,把幼兒美術與科學教育進行整合,可以讓科學教育生動有趣、活潑可愛、美麗動人,孩子可以把在此過程中突發的靈感用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在整合中確保美術的主導者地位 美國的艾略特·W·艾斯納在《兒童的知覺與視覺的發展》中指出,「美術能為人類教育作的貢獻恰恰是別的學科所不能作的。因而,任何一項將藝術首先作為為其他目的服務工具的教育計劃會沖淡美術的意義。美術不應屈尊服務於其他目的。」 借鑒艾斯納審美教育理論和陳勛剛主任的指導,我們課題組成員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明確不能把美術作為其它學科的附屬物,美術手段不能作為其它學科活動內容的補充。當我們把美術與科學進行整合,必須以美術為主線,把科學知識融於藝術教育中,以科學的探究來豐富美術活動內容,以藝術的表達方式增添科學活動的趣味性。如在《長頸鹿脖子長》活動中,我的活動目標定為兩點: 1. 觀察長頸鹿的特徵,嘗試以長頸鹿頸部方位變化來表示其簡單動態。 2. 了解長頸鹿花紋的自我保護作用,欣賞同色系色彩搭配的美。 3. 嘗試用同色系均勻的給長頸鹿塗色。上述三個目標里,長頸鹿的特徵和其花紋的自我保護作用是典型的科學教育內容,而通過頸部方位變化來表示長頸鹿的簡單動態屬於運動學的范疇。整個活動圍繞目標,以美術活動為依託,以美術表達為手段,把幼兒對長頸鹿的認識藝術再現,從而達到培養幼兒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目的。 三、注重挖掘、善於整合 1. 在美術活動中善於用隱含的方式感受、表現科學。 在美術領域的教育活動中,科學是以一種隱性的方式出現的。在科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顯性的、直接的方式認識科學,理解科學;而美術領域的活動中,我們則通過一種隱含的方式來感受科學,表現科學。如給孩子們組織美工活動《手風琴》時,我拉著手風琴,孩子們被這個奇怪的箱子吸引了,我告訴孩子這是手風琴,因為我一拉一合會有氣流,琴鍵就能發出聲音了。說到這,我還特意把手風琴合起來、拉開,演示風箱鼓足氣琴鍵才會響的現象。孩子看著手風琴的風箱一開一合的,覺得挺神奇。這時有的孩子又發現了新問題:手風琴的風箱像折起來的扇子。我告訴孩子做手風琴的方法和摺扇子很像,並順理成章的帶著他們和我一起折疊手風琴。通過這次美工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折疊手風琴,還了解了手風琴工作的原理,深刻體現美術與科學整合的價值。 2. 用科學活動豐富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容。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大量的有關客觀世界的信息,通過繪畫又深化了幼兒的知識,傳遞了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感受和觀察的結果,抒發愉悅和驚奇的情緒。美術教育和科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能把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變成具體的、感性的、生動的、富有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使很難理解和說清的科學現象,變成幼兒感興趣的美術創作,從而使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得以增強。如在「有趣的葉子」造型活動中,我先組織幼兒到戶外認識各種樹葉,並收集了許多葉子,然後讓幼兒根據葉子形狀的不同,創造性地設計出自己喜愛的動物、人物等等。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把千姿百態的葉子想像成不同的東西,構畫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有的將葉子拼成喜羊羊和灰太狼;有的將葉子拼成了小花朵,有的將葉子拼成了小金魚……通過這個造型活動,孩子們了解了各種樹葉形狀的不同和落葉現象,深化對樹葉的認識。 總之,在美術與科學領域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認識、體會生活中各種美好的東西並挖掘其中潛藏的科學內涵,開闊孩子們的視野,以提高他們對繪畫的興趣以及認識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6. 幼兒園美術教案大全
歡迎看看我的空間 相冊 動手動腦畫立體 增強空間想像力 從小學習最聰明(6歲以上) 高興有趣長智力 創意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