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刻舟求劍教案反思

刻舟求劍教案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18 16:00:53

① 讀《伊索寓言》教學設計方案

一. 教材分析
(一)單元地位:
《讀<伊索寓言>》選自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這個單元四篇文章都是文化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因為是「隨筆」,往往旁徵博引,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這類文章富有「理趣」,能以「趣」吸引學生,又能以「理」啟迪學生。在這類文章的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又要引導學生品味妙語佳句,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這一單元的總體教學要求。
(二) 課文分析:
《讀<伊索寓言>》選自錢鍾書的《寫在人生邊上》。錢鍾書先生學貫中西,才情橫溢,作品語言多生動幽默、妙語連篇。他觀察生活敏銳深刻,善於思考,《讀<伊索寓言>》便是透視現實生活的結晶。
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讀後感,是對《伊索寓言》的別解、延伸、深化,作者是借《伊索寓言》批判黑暗、荒誕、不公正、無理性的現實社會,批評《伊索寓言》只是幌子,其真實命意在於對現實的感受。文章思路奇崛,大量運用反諷手法,語言的跳躍性較大,似是而非,亦庄亦諧,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定難度。
二.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習對象特點: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他們能閱讀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但對於文化內涵比較豐富的文章還缺乏欣賞能力。對《讀<伊索寓言>》這樣的文章,他們能接受其「趣」,接受其「理」卻還有困難。他們能篩選一些關鍵有效的信息,但對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把握不夠,再加上缺乏豐厚的生活閱歷,他們很難完整、獨立地理解課文主旨。。
2.學習興趣:他們對語文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他們對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這一堂課的首要前提。
3.學習習慣: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式的傳統教學,缺乏獨立發現和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
4.技能缺陷:學生基本的計算機和網路的操作熟練程度不一,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也各不相同。
三.設計理念
1. 創設情境,確立研究主題
語文是情感的藝術。只有在學生的興趣和激情被充分調動以後,語文課堂上「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的一切才能對學生的心靈有所影響,他們才會同樣充滿激情地投入其中。現代多媒體技術對畫面高保真的展現,創設美境,激發興趣。
2. 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和網路優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網上自主學習活動
互聯網上豐富的信息有利於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拓寬了閱讀教學的天地,並且通過教師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下載到校園網上,供學生閱讀瀏覽,進行研究學習,既提高了瀏覽速度,又可以避免網上負面材料對孩子們的影響。
3. 匯報交流學習成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生動有趣的網路對話
閱讀就是對話。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對話,是學習參與者之間對文本感受的對話。對話是平等的,課堂中網上的對話消除了傳統教學中老師「一言堂」的弊端。教材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例子,是閱讀材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是學習的參與者——擁有的知識經驗要完備一些的參與者。
4.拓展思維,為學生的想像插上創新的翅膀。
多媒體超文本特性的網路環境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動手實踐、親身體驗的創造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理解文章主旨,領會文章幽默風趣的特點。
2.能力目標:能篩選關鍵信息,能多角度思考,培養創新精神.
3.情感目標: 凈化心靈,為創造充滿真善美的社會環境而從我做起.
四.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選擇
(1)Web教室(2)校園網 (3)Internet
2、學習資源類型
(1)題庫 (2)教學網頁
3、學習資源內容簡要說明
第一部分:導入,包括寓言的特徵和《伊索寓言》的內容和風格.
第二部分:介紹作者,包括其學術成就,國內外的盛譽,為人為文風格.
第三部分:閱讀賞析,包括寓言九則賞析、感悟理和趣、風格賞析.
第五部分:拓展閱讀和訓練.
第六部分:研究性學習,老師提出示範性課題,同時指導學生自己總結觀點。同時提供了www..com 的搜索引擎,學生可以自由上網查找所需材料.
五.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使用 階段目標
我們童年時都喜歡讀童話、神話、寓言等,寓言常常是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裡面寄予了一定的道理。你們讀過哪些寓言?我國古代就有許多寓言,如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不光孩子喜歡看寓言,連大人也喜歡看寓言。這不,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錢鍾書讀了《伊索寓言》,還得到了不少感受,寫了一篇讀後感,這就是《讀<伊索寓言>》。一個大學問家居然讀孩子的讀物,還一本正經的寫了文章,他寫了些什麼呢?讓我們跟著錢鍾書先生走進《伊索寓言》的世界,看看他感悟到了什麼。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我們的導游錢先生。 通過www..com 的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感興趣的有關〈伊索寓言〉和錢鍾書先生的有關內容. 網頁展示相關內容.
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
巡視指導學生閱讀寓言九則,指導分組討論。 閱讀寓言九則,討論明確錢鍾書的感受和認識。 多媒體展示九則寓言的原寓意和作者的新認識。 通過閱讀和討論深入理解作者的認識,進行自主探究。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閱讀相關語段,小組進行交流 網頁展示網上的相關評論。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交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協作精神

指導進行疑難句理解,適時加以點撥 找出自認為難以理解的內容,在網上搜索相關的賞析。 網頁展示相關內容 深入品讀理解文本,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
拓展賞析,感受錢鍾書的為文風格。 瀏覽網上錢鍾書的其他作品和文學界對他的評價, 網頁展示《人•鬼•獸》 加深學生對錢鍾書為文風格的感知
拓展閱讀 進入網站依自己的水平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寓言故事進行閱讀。 網頁展示寓言故事 內化知識,培養思維能力

六.教學反思
Internet 網路系統具有豐富的信息承載,這些信息一旦用於教學當中,就會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就會產生無比神奇的力量,因此,當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以後,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應該放在「讀什麼」和「怎樣讀」上了。在教學當中教師就是要通過課文這個例子去見「縫」插「針」,舉一反三,選擇合適的補充材料擴展學生的閱讀。計算機網路教學,特別是Internet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任何一個具備上網條件的學習者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有選擇地進行學習,這就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為閱讀的時間提供了前提保證。網路就像一個萬能的「魔術師」,能在瞬間將古今中外的許多優秀文章呈現在每一個人面前,為學生提供大量具體可感的語言材料,使學生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使語文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得到開發,並切實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例如: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通過www..com搜索引擎搜索瀏覽關於錢鍾書和《伊索寓言》的相關內容,並進行交流.
多媒體網路系統多樣化的交互形式,還促進了協作與對話,教師可以在網路上進行閱讀輔導,分層次發布閱讀內容,真正實現分層次教學。學生也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評價。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進行激烈的網上討論。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等方式進行網上交流,展示自己的個人主頁,互相推薦一些好的讀物,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探討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實現異地同步的協作化閱讀。
另外,多媒體網路系統還能以其最快捷的形式將學生所需要的內容傳遞到桌面,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方便;學生還可以利用網路資源獲得一些教師也不曾掌握的知識;通過網路,學生還可以與遠在天邊的人進行特定形式下的閱讀交流,獲取更有益的指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充分發揮網路的作用,使學生的閱讀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展。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審時度勢,努力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注重教師的教,又注重學生的學,把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網路資源,豐富學生的閱讀,擴展其課外閱讀,於不經意間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閱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② 現今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教學質量是否有所下降,原因為何

近日,關於「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的討論再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不是一個新話題。自上世紀末大學擴招以來,類似的聲音不絕於耳。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碩士,5年前的碩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這似乎不只是用人機構的評價,就連學生自己,底氣恐怕也不足,不知道自己在大學里到底學到了多少有用的知識。然而,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了嗎?答案必須建立在一系列實證研究基礎之上,至少要提出諸如衡量大學教育質量的標準是什麼,測算的數據是什麼,以及統計分析結果的含義是什麼,等等關鍵性問題。缺乏基於數據的實證研究,只是憑感覺就得出「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的結論,不僅草率,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知識積累。
但有時候感覺也的確反映了部分事實。一方面,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不得不選擇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不斷推遲就業的時間節點;另一方面,用人機構迫切需要各類人才,但放眼望去,幾無可用之人,尋找合適的員工變得越來越困難。勞動力市場上供需之間的矛盾——尤其是結構性矛盾——正在加劇。
這說明大學的產品——本科畢業生——沒有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至少沒有充分滿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除了快速擴招,盲目擴大規模和大學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方式等原因之外,至少還有三個更為根本性的弊端——我稱之為「刻舟求劍」「陪太子讀書」和「紙上談兵」——正在嚴重影響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如果不能克服這些弊端,建立起全新的教育模式,大學教育質量的實質性提高就是一句空話。
弊端一: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是指當前本科教育嚴重滯後於外部世界的快速發展。從國際來看,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正在引領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浪潮,互聯網以及其他新興技術開始顛覆整個傳統社會的結構和運行;從國內來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正在步入後工業化時代。當代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技術變化的速率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這使得19世紀以來以培養專業化人才為目標的大學教育體系遇到了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它根本跟不上步伐。正如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羅森堡所說:「不要成長為一個專才,因為工作會變。當下科技的腳步變化太快,專才會無所適從。」
更大的麻煩在於,20年後,世界也許會變成一個用我們今天的知識和眼光所根本無法理解的世界。那時候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可能和今天的完全不同。這意味著大學畢業生將不再可能從已有的「知識儲備箱」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只能根據新的變化了的情況,通過合作和協調,共同解決面臨的難題甚至是危機。這就要求大學教育必須要摒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專業化教學模式,而建立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合作精神,理解不同文化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新的教育模式。
然而,自1952年按照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相應建立起以高度專業化為特徵的高等教育體系以來,專業化思想就在中國大學里根深蒂固。不只是大學,社會的認識也大體如此。如果學生不學點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用性技術,就像南方人沒吃米飯一樣,心裡沒底兒。大學拋棄了古代中國教育中「重道不重術」的優良傳統,正在退化為職業技術培訓所——不是說職業技術培訓所不重要,而是它們和大學承擔著不同的使命——使得通識教育的推行在大學里往往會遭到強烈反對,分外艱難。一個危險性的信號似乎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面對變化速度如此之快的外部世界,學生在大學里接受的專業化訓練程度越高,畢業之後適應、調整、轉化的餘地可能就越小,就好像那個在船舷上刻下記號的楚國人一樣,又怎麼可能找到自己的劍呢?
弊端二:陪太子讀書
「陪太子讀書」是指大學教育的資源配置不合理,浪費現象嚴重。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到底是什麼?這個根本性問題我們還沒有想清楚。按照現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系,大學是由各個專業院系組成的。它們是大學里的「諸侯」,有各自的特殊利益,未必和大學的整體利益相一致。院系的管理者和教師,最關心的是專業教育。這不僅因為這是他們的偏好,也是其利益所在。由於長期專業訓練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往往容易習慣性地按照培養專業科研人員的思路和模式去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就像其老師曾經做過的一樣——力圖使每一個學生的專業基礎更扎實,專業能力更強。實際上,這是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而不是本科生的培養模式。
但問題在於,不是每一個進入大學的學生未來都想從事專業領域的科研工作,社會也不需要所有大學畢業生都從事科研工作。更顯著的事實是,絕大多數學生不想也不會從事科研工作,同時,社會所能夠提供的科研就業崗位非常有限。統計數據顯示,各專業本科畢業生最終從事本專業科研工作的比例不超過10%。即使在科研領域內部,根據一項對近年來諾貝爾獎得主所學專業的研究,大約85%的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也不是生物學專業畢業的。既然90%以上的人畢業後都不會從事專業科研工作,為什麼要按照培養不到10%的科研人員的模式去組織本科教學呢?大學和院系為什麼要把全部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不足10%的人身上呢?為什麼要讓超過90%的學生成為不足10%的學生的「陪讀」呢?這不是巨大的浪費嗎?看來,更合理的資源配置模式應當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將學校的大部分本科教育資源按照不是培養專業科研人員的方式投入到超過90%的學生身上,而將小部分資源按照培養專業科研人員的方式投入到不足10%的學生身上,各盡所長,各得其所。
歷史上,美國頂尖大學也曾出現過類似的爭議:本科教育應當採取和研究生教育同樣的模式嗎?大學所要招收和培養的學生,到底是以成為學者、科學家、大學教師或研究博士為目標,還是成為未來在各行各業取得成功的領導者?如果是前者,招生時就應當盡可能挑選那些學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如果是後者,招生時除了要考慮學業成績之外,還必須參考那些對於取得成功而言更為關鍵性的素質:動機、熱情、堅韌、道德責任感和社會活動參與能力,等等。20世紀60年代,當美國受到蘇聯航天科技最強有力的挑戰,對科技人員的需求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時,對此的爭議也達到了白熱化的頂點。但即使在那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斯坦福等最頂尖的私立大學也沒有選擇前者,而是堅定地以培養各行各業的領導者為大學的根本使命。後來的事實證明,它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本科階段,大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熱情、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們對事物的敏感度、洞察力以及對自己和他人的責任感,等等。對於今天的大學教育而言,這是更為基本的挑戰,也是社會對於大學畢業生素質的要求。當學生走出校門時,大學給予學生的到底是什麼呢?是畢業證書、成績單,還是別的東西?我曾經請幾位大公司的CEO列出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最看重的素質,其中重合度最高的是:人品好、身體好、人緣好和想法多。至於大學和學生所最看重的考試成績、英語熟練程度和藝術特長等,他們根本就不在意。面對如此之大的差異,大學又該做出怎樣的努力去滿足用人機構的這些需求呢?
弊端三: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指的是書本理論知識——許多實際上已經過時——過多,缺乏與實踐生活的系統性聯系。學生背誦了大量用來應付考試的理論、名詞和術語,卻缺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理解和同情,甚至漠不關心。以經濟學教育為例,許多學生對帕累托改進、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勒拿指數和精煉貝葉斯均衡等模型和術語滾瓜爛熟,卻看不懂一張基本的企業財務報表,這不是令人奇怪的現象嗎?一學期18周的教學計劃中,至少有17周是在教室里度過的,學生又怎麼可能有機會了解到真實世界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脫離實際的教學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只會根據現成的理論、知識和數據去做外圍性的輔助工作,卻很難獨辟蹊徑、無中生有地進行開創性的領導工作。學生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但提不出獨創性的思想、方法和模式,一旦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領域或危機,則茫然不知所措。這是中國社會缺乏自主創新成果的根源,也是面對重大災害時行動效率低下、損失巨大的重要原因。的確,在全球化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很快把歐美的新東西引入國內,甚至因為中國市場的廣大而取得比歐美國家更大的成功和商業利益,但為什麼我們自己就不能提出一個全新的東西——比如Google、Uber、Twitter,等等——讓歐美發達國家來模仿中國呢?
美國頂尖大學本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千方百計提供各種機會,增加學生與社會的接觸。以MIT(麻省理工學院)為例,它的核心理念是「關心真實的科技與世界」。教授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稀奇古怪的想法,並動手把它做出來。有時候,教授會把學生丟到印度一個窮鄉僻壤中,在沒有網路、沒有數據、沒有資料、沒有任何前人研究成果的情況下要求學生研究真實的事件和問題。有趣的是,美國頂尖大學的課堂對笛福筆下的魯濱孫特別感興趣,常常要求學生設想如果自己處在魯濱孫的環境下,應當怎樣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許多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和政治學的理論就是從對魯濱孫的討論開始的。
因此,和「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了嗎」相比,更有價值的問題也許是,每一所大學應當根據自己的特點,反思如何改善自己的本科教育,更好地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這是大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畢竟,在一個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如果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他可以「用腳投票」,選擇自己滿意的教育。社會機構也是一樣。

③ 比人買履和刻舟求劍的人物,你有什麼發現

都是只顧表面,不會更深一層思考問題。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
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

【說明】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諷刺那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不相信客觀實際的人。

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哲理評析]

故事中楚國人滑稽可笑的做法違背了哲學中物質與運動關系的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位物質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整個宇宙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不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具體說,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人類社會到思維領域,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文中的楚國人,雖然看到了船、水、劍的客觀存在,卻忽視、否認了它們的運動,是一種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的錯誤表現。

④ 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教案

《刻舟求劍》公開課教案 教材分析 《刻舟求劍》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進江中,只是在船上刻了一個記號,准備船靠岸以後,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這個寓言故事,諷刺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變化的人。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文言文中字音字義的理解還是有一定困難,誦讀課文時也會有一定的困難,需要示範朗讀,使學生整體掌握文章內容,特別是朗讀的停頓,培養學生的語感。 2、在教學中應運用看譯文、觀插圖、查字典、等方法學習文言文,注意培養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的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的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使學生對故事蘊含的道理有一個大概的把握,並用言語讀出故事中蘊含的道理,並能聯系生活中的事來進行,使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 學會本課生字:遽、契、涉、墜、惑,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寫話練習。 教學准備: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故事,一個學期以來同學們一定讀了不少的成語故事。誰能說說你讀過哪些成語故事? 生:(學生說成語故事的名字,或找一個學生說一個成語故事) 師:同學們剛才說得非常好,有機會我們開一個成語故事會,好不好? 生:好! 師:每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每個成語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我們再學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課題)看看《刻舟求劍》講了什麼樣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後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為心裡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注意最後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裡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 。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彙。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後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裡很沉著,不著急。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寶劍掉到哪裡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麼掉進江里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麼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麼做的呢?他為什麼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著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麼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要問?每句話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範。1、請同學們根據古文的意思,嘗試著給古文斷句(范讀)。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為什麼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麼?(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著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並不是劍掉在水裡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後,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啟發聯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後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麼? 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麼? 2.提問 ①你認為那個人錯在哪裡? ②學完寓言以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七、教學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刻舟求劍》這個成語故事,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事情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否則會犯錯誤。誰能用刻舟求劍說一句話? 生:(略)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課後多讀一些成語故事,到開成語故事會時不僅能說故事,還能說出其中的道理。能不能做到? 生:能。 八、拓展想像 1、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東西不小心掉進了水裡,你的心情會是怎樣?你會怎樣做? 2、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3、你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這個道理,在生活中還能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嗎? 4、指名讓學生復述故事。播放動畫。 5、舉生活中的例子。 小結:像這樣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託在一個精練、生動的故事裡的文體就叫寓言。 6、作者簡介

⑤ 刻舟求劍的人是天才!

有這樣想法的人也是天才,能從這傳統故事裡找出這些論斷,真是很不容易

閱讀全文

與刻舟求劍教案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