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班健康活動一起勞動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了解日常的勞動,激發學生愛勞動的情感,體會五一勞動節的意義。勞動節和勞動人民,對我班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由於水平的局限,使學生不可能了解太多的勞動者和勞動行為,所以,本活動從學生日常活動出發,學生比較熟悉的勞動者,直觀地激起他們對勞動者的尊敬和愛勞動的情感,投入力所能及的勞動之中。
本課的設計和執教過程中,用新課程標准來要求和規范自己的教學,始終圍繞著「生活語文」進行教育活動,學生的學習也始終圍繞體驗、感受、創造。老師在課堂中應是學生的「大」朋友,用孩子的語言和他們相互學習、平等交流,啟發學生主動發現學習的目標。
這節課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學習一個有關愛勞動的生字「澆」使學生了解到勞動是一種美德,同時勞動也是快樂和幸福的事情,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發現勞動,提問你會做什麼?你在家幫媽媽做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出課題《我們愛勞動》。
《我們愛勞動》通過感受,使學生體會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同時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及表現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回想、模擬、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對於人物的運動規律有一定的了解。首先回想,教師講引導學生回憶勞動的故事,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想自己都參加過哪些勞動或看到爸爸媽媽在勞動的時候是怎麼樣子的,這時同學們會給我一些不錯的答案。例如掃地,同學們會給我一個答案人是彎著身子的,頭是向下的,雙手拿著掃把等等。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接著,我就在黑板上板演學生最常見的和孩子們自己也參加過的一些勞動畫面如《擦桌子》《擦黑板》《拖地》等。
本課主要是通過觀看課件理解勞動地喜悅與歡樂,主動地投入到學習和勞動活動中去。我通過看動畫,愛勞動的情感激發很重要。教師可在學生不同愛好,不同熟悉的基礎上,著眼於情感培養和情緒體驗,如通過與勞動者對話,觀察勞動者的辛勞以及討論勞動成果與生活的重要關系等,使學生建立愛勞動的情感。
❷ 幼兒中班學會照顧自己教案
設計意圖: 由於幼兒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較薄弱,有的幼兒更是不會動手,為此想通過此次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技能,通過節日的方式讓小朋友自發的感覺到媽媽的辛苦,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學著做,也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讓父母知道從小不能太溺愛孩子,應從小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自立的表現和重要性;知道依賴的危害。 2.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動的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導: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立能力。 活動准備:音樂磁帶,家庭照片,活動物品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首先播放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配上小朋友幸福家庭生活的照片)小朋友們,今天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三八婦女節,也是我們媽媽的節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小朋友們,你們聽了這首歌有什麼感受? 是不是感覺很溫馨很幸福呢? 是呀,我們每個小朋友都生活在這樣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中。作為這家庭的一員,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大家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爸爸媽媽每天起早貪黑,不知疲倦的辛勤勞動著,爸爸媽媽付出了很多,今天呢,我們小朋友們的媽媽也來了,來和我們小朋友一起過這個節日,現在我們就請小朋友們的媽媽來說一說我們一天之中到底要做什麼事情吧,有請小朋友的媽媽們。 小朋友們都聽了媽媽們說的了,聽完你們心裡有什麼感覺呢?你們沒有想到我們的媽媽為了照顧我們,一天之中要做這么多的事情吧? 那麼在今天這個特殊的節日里,你們有什麼最想對媽媽說的呢? 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我們的媽媽這么的辛苦那我們能為媽媽做些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比如說:我們可以從自己出發,先學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二、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1.像穿衣服、穿鞋子……這些事情都是誰的事? 2.當我們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做? 3.那這些事情你們都會做嗎? 4.你們到底會不會做呢?現在,我就來問問小朋友們,你早上起床都做了哪些自己的事情? 5.你會穿衣服、穿鞋、疊被子嗎?我請小朋友們來演示一下,看看到底會不會,媽媽在一旁觀看,讓小朋友自己動手。 6.通過這個活動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會些簡單的,可是有些小朋友連手都不會動。 7.小結:對於自己的事情,我們要自己做,不再麻煩父母,不用他們操心,這才是愛爸爸媽媽的表現。
❸ 中班健康快快長大活動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手腕的靈活性和動手的能力。
2、增強幼兒的用筷子的技能
3、培養幼兒參加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如何讓幼兒更好的掌握用筷子的方法,能用筷子自己用餐
活動准備:
1、幼兒每人一雙筷子、有個小碟子
2、若干豆類食品
3、輕快的幼兒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游戲,放出輕快的幼兒音樂,教師用筷子以舞蹈敲擊動聽的節奏聲音,引入活動課程。
2、活動游戲,教師讓幼兒以模仿形式,學習如何用筷子
3、在幼兒學習了用筷子的基本動作後,自己餵食盤中的豆類食品給爸爸媽媽,讓孩子知道生活中父母喂孩子們吃飯的艱辛,也鍛煉孩子用筷子的技巧。
4、將幼兒自由分配成各小組,以手中的筷子變魔術(如:三角形、小房子、小花型等)
5、教師放出輕快地音樂,在老師的帶引下,幼兒們用手中的筷子敲打出動聽的聲音,爸爸媽媽以有節奏的掌聲配合。
6、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們學會自己吃飯,有自我成長意識
教學反思:
通過游戲活動的安排,幼兒可展示平時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以幼兒游戲為主導,孩子動手能力為難點,以示範法,游戲法,貫穿整個活動,其次以家長互動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游戲中學習,感覺寶寶長大了。
但在游戲過程中,個別自理能力較差的孩子,需要老師的輔助,不能跟上活動速度,讓老師根據個別情況調整游戲,在游戲中還可以使用一些幼兒平時接觸的生活用品,讓孩子更了解生活,貼近生活,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靈活性。
❹ 小班教案 我會照顧自己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社會性發展處於萌芽且敏感時期,他們似懂非懂地了解一些社會行為—— 知道家人愛自己卻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如何愛自己的、懂得要愛家人卻不懂得如何感恩回報親人的愛;如今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孩子們逐步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照顧他人。本活動以一個溫情感人的故事為引子,創設一個感悟親情溫馨互動的平台,將幼兒帶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之中感受愛、說出愛、做出愛的的行動,喚起幼兒內心深處真摯美好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小烏鴉與媽媽之間真摯的情感。
2、感受愛人與被愛的幸福。
3、嘗試做一些關愛家人的行動。
教具准備:
1、物質准備:課件、掛圖、一次性紙杯
2、知識准備:引導幼兒關注日常生活中與家人之間的溫情互動。
活動過程:
一、」愛」的詮釋
1、初次欣賞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與情節。
A、師播放課件,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真聽,仔細看。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從大森林裡請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瞧,它是誰?
對!是小烏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一個關於它的故事吧!寶貝,把小眼睛看到這來,(出示課題)
師:那是誰愛媽媽啊!寶貝把小耳朵豎起來,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B、傾聽故事、提問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師:孩子你們從這故事中聽懂了什麼啊!
2、再次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真摯情感。(配樂)
師:剛才寶貝們說得都很好,但老師有個問題想不明白,為什麼烏鴉媽媽自己不去捉蟲吃?
二、」愛」的教育
1、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幫助幼兒理解親情的溫馨。
A、提問:對!烏鴉媽媽會一天一天的老了,那你們的媽媽會不會慢慢的老了呢?
師:那你們可曾知道媽媽小時候是怎樣照顧你們的呢?
幼兒討論
師:請寶貝們把眼睛看到這來,看看爸爸媽媽為你們做了些什麼?
B、教師播放視頻(感恩視頻)
師:看到這你們有什麼想對爸爸媽媽說的嗎?
❺ 小班健康學會關心自己活動反思
一、
設計思路:小班幼兒剛入園,吃飯時,我請幼兒去洗手,他們會有各種理由不去洗,「我洗過手了,我在家裡洗的。」「圖書是干凈的,不臟。」「衣服不臟,媽媽剛給我換的。」「玩具多漂亮呀,不臟。」
當我告訴幼兒這些東西是臟的,洗干凈的小手摸到它們也會變臟時,幼兒會聽從我的建議去洗手,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理由以後還會出現。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兒認為干凈物品上的「臟」東西從隱蔽的狀態顯現在眼前,幼兒真正理解了「臟」的概念,才會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願望,有效地轉變自己的行為,養成愛洗手的習慣。
二、活動名稱:該不該洗手
三、活動目標:
1、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幹凈的,許多臟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願意洗手。
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願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四、活動准備: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濕毛巾;玩具、圖書等物品。
2、剛剛洗過手,分三組坐在桌旁,看圖書、玩玩具、聊天。
五、活動過程:
1、 情景設置:大班哥哥姐姐送來好吃的食物老師:
你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到我們班有什麼事嗎?大班幼兒: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給弟弟妹妹送晚點來了。我們吃晚點時,覺得幼兒園的晚點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還沒有吃過,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點送來啦。老師:
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東西自己不吃,給我們小弟弟小妹妹吃,我們應該說什麼呀?(謝謝哥哥姐姐!)
2、請幼兒聞一聞晚點的味道,激發幼兒想吃好吃的的願望。引導幼兒商量吃的方法。
提問:
1) 哥哥姐姐送來的好吃的真香,誰想吃呀?請幼兒將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 這么多小朋友都著急吃一袋好吃的,我們怎樣做才能快點吃到呢?
3)小朋友現在能吃好吃的嗎?為什麼?
4)誰不願意去洗手?為什麼?(手不臟,手沒摸臟東西,周圍的物品不臟。)
3、小實驗:它們干凈嗎用白色濕毛巾擦拭幼兒認為干凈的物品如:圖書、桌椅和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毛巾顏色的變化。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幹凈的,許多東西臟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臟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干凈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不幹凈了。
❻ 中班健康課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意識,逐步改變他們依賴成人的心理狀態。
2、學會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技能,知道主動承擔一些家務勞動。
3、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活動過程:
1、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的衣服、鞋襪等都放在家裡的什麼地方?每天穿什麼衣服由誰來決定,誰來找。
2、調查一下每天都有誰聽天氣預報。
3、老師請小朋友講講,聽天氣預報對他們有什麼意義。
4、玩游戲:請聽天氣預報。
玩法:幼兒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問題。
老師做預報員,向幼兒預報天氣,讓幼兒根據聽到的天氣預報,選擇衣服、雨具等,看哪組選得快而且正確,優勝組得一枚獎章。
如:老師報陰有雨,幼兒就必須選擇雨衣、雨傘;最低氣溫15℃以下,幼兒要選擇毛衣等;最高氣溫25℃以上,幼兒可選裙子、短褲。
5、玩游戲:看誰的衣服最整齊。
玩法:(幼兒分為人數相等的若干組進行比賽)
每組幼兒前面放兩張桌子,其中一張桌上擺放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各種服裝。游戲開始後,每隊幼兒均從第一個人起跑到桌前,任選一件服裝疊好放到另一張桌上後跑回,拍打第二個人的手,第二個人再去疊放衣服,以此類推。疊放整齊、速度快的一組獲勝。
6、教師示範如何洗手絹,要求幼兒回家練習洗手絹、襪子等,並晾起來。
❼ 小班安全教案照顧自己我能行
1樹立安全意識,提高幼兒活動質量
現在的幼兒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受到精心的照顧和保護,但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著保護,接受著照顧,經常聽到家長說不許跑、不許跳,久而久之使幼兒只知道不能這么做,而不知道為什麼不能這做。如中班幼兒有的不敢從小椅子上跳下來;還有一種屬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兩種幼兒的反差很大。做為教師要想到,只有這樣的幼兒往往會發生意外,因此在體育游戲活動,教師眼中要有孩子,照顧到頑皮好動的,又要鼓勵膽小的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首先,教師在活動前提出具體要求,如跑的活動要注意什麼,眼睛裡要有其他人。還可以讓幼兒自己說說注意些什麼,在幼兒頭腦中樹立安全觀念。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要對個別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如小雨玩兒攀登架時,總喜歡從最上邊往下跳,這時我提醒他:從這么高跳下來,不僅自己會摔倒,還會碰到在底下玩兒的小朋友。教師的語言提示十分重要,他們只有在教師反復的指導下才能加深記憶,知道該怎麼樣去參加集體活動,才能玩的開心,得到快樂。
2通過典型事例教育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中要注意安全
幼兒是體育游戲活動的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典型的事例可以被當做典型素材來提醒幼兒要安全的投入活動,如:捉尾巴游戲,幼兒經常會發生兩名小朋友碰撞現象,一次兩名小朋友碰到了一起,其中一名幼兒腿摔傷了,看見小朋友腿上流出的血,許多小朋友再也不使勁追逐,都能躲閃著玩。
幼兒觀察能力較差,眼睛裡經常沒有他人,所以誤闖誤撞的事經常發生,但並沒有引起幼兒的警覺,經過大龍的事件後,幼兒才知道玩時不能總自己開心,不顧他人。大龍很頑皮,在練習拋擲沙子的活動中,總是不管對方小夥伴有沒有準備好,便將沙包拋給對方,結果一不小心夥伴沒有接著,打在了夥伴的眼鏡上,眼鏡掉地上摔壞了,雖然幼兒眼睛沒打傷,但大龍也害怕了,著看我和地上的眼鏡不說話,此時,我沒有馬上批評大龍,而是等了一會,問大龍如果小朋友今天沒帶眼鏡,沙包打在眼睛上會怎麼樣?大龍小聲說,會打在眼睛上,看著大龍的樣子,我沒有再說什麼。從此以後,大龍在器械活動中再也沒發生類似的事件,還經常告訴別人,不許怎麼樣呢。
3講規則,讓幼兒在遵守規則中得到自護
在體育活動中只有按其活動特有的規則來約束和實施活動,才能使活動目標得以完全貫徹落實,如果缺少了規則,則會使目標不能落實,幼兒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玩「狐狸捉小雞「的游戲前教師要通過示範,告訴幼兒當狐狸來進攻時,雞媽媽應該勇敢的迎上去,堵住狐狸,而不能害怕的帶著小雞寶寶四處逃竄,如果這樣的話就會有雞寶寶掉隊、會摔傷、會被狐狸吃掉。規則交待清楚了,幼兒在這個集體游戲中就減少了碰傷、撞傷現象,幼兒投入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高了。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結合,促進幼兒建立各種健康行為習慣是至關重要和可行的。
4讓幼兒知道該如何使用體育器械,才能安全的活動
在體育活動中藉助體育器械鍛煉幼兒的身體發揮的功效是巨大的。首先幼兒喜歡器械,那麼投入活動的力氣也就大,其次,器械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幫助幼兒鍛煉身體的協調性,但是同時我們也會看到器械所用的器材,如木質、鐵質的較多,它們質硬,如:翹翹板、鐵圈,有的轉動起來力量很大,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怎樣讓其優點發揮起來並杜絕不足帶來的危險呢?
首先,教師要告訴幼兒正確使用器械可能帶來的危險。如:跳繩,當搖起來時會帶動很大的力,抽在小朋友身上很疼,如果抽在臉上會出血、紅腫,如果這樣告訴幼兒必會讓個別幼兒害怕不感玩了。不妨拿一張紙,讓跳繩抽打在紙上,就會發現紙壞了,這時幼兒就會意識到我玩跳繩時要與小朋友有一段距離,防止互相抽打。
第三,教師要及時檢查器械消除隱患。器械經過幼兒不斷的使用不論在堅硬的成度上和結構上都會有損壞的現象,所以教師要及時的定期檢查器械,防止幼兒在玩時發生意外。如:鞦韆、蹦蹦床等。
其次,教師要認真反思對器械進行改進、更新。在「巧過小溪」活動中,我們用木板做器械並且使用了一段時間,可有一天幼兒在玩時,一名幼兒離開了自己的跑道,偏向了另一名幼兒,突然一名幼兒挪起木板時碰到身邊小朋友的臉上,頓時血流了下
5注意環境的影響,合理利用場地。
第一,劇烈活動避免在大型玩具人多地點開展。如:小金魚游戲,要四散跑才不能被漁人捉住,這時避免與玩類似游戲活動的班級在一起玩兒。或者是給幼兒畫出圈,不許跑出圈。如:進行平衡木練習,可以選擇靠邊操場緣的地方,防止其他幼兒的沖撞。
6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照顧全局的能力。首先在體育活動中根據游戲分配人數,減少不利因素的產生。如:占圈游戲就是訓練幼兒的反應能力,人數越多碰撞機會就越多,幼兒只想得到圈,那麼他考慮別人的時候就少了。因此圈數一組不能超過五個。幼兒參與體育活動時情緒或高漲或低沉,都是教師應該注意到的,如進行投擲方面的游戲、跑跳類的活動幼兒情緒高漲,對個別幼兒留心觀察,或是給他降溫進行冷處理,讓幼兒休息一會兒,或者是讓他當老師指導小朋友玩,這樣即不傷害幼兒又讓他從激動的情緒中安靜下來,再投入活動,而膽小的幼兒雖然不能主動挑起事端,但往往他們是被害者,所以教師也不能放之不理,應該鼓勵他們積極的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