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美麗的田野教案
一、目標: 1.能夠積極參與作品的製作過程,用自己的感受體驗作品的美,體會到大自然的獨特和美。 2.嘗試運用一定的方法製作、欣賞、選擇需要的顏色來作畫,在操作過程中體驗探索作畫的樂趣。 二、准備: 1、紙漿畫一幅,宣紙是幼兒人數的3~4倍 2.膠水人手一小瓶,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對 3.塑料籮筐一個,各色顏色水人手一瓶 三、過程: (一)談論春天的話題、進入主題 1.教師經春天為話題,引起幼兒討論,來感受春天的環境變化。 2.談話引出春天的田野,引導幼兒說說春天的田野是怎麼樣的。 3.教師小結:小朋友把春天的田野描述的像一幅幅美麗的畫,老師覺得的春天也像是一幅漂亮的畫。有著漂亮的蝴蝶在田野中嬉戲打鬧,還有一朵朵小花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映紅映綠了整片田野,漂亮極了。 (二)出示範畫,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範畫引導幼兒 觀察並請幼兒猜猜這是用什麼做出來的。 2.幼兒大膽猜想後,教師揭開答案,告訴幼兒這是紙漿畫。 3.教師示範作畫,並說說製作要求。告訴幼兒做紙漿畫的步驟。(步驟:先把宣撕成一條一條,撕好後再撕成一段一段——放進臉盆——倒上顏料——倒上膠水——捏成紙漿——作畫) 要求:顏色水和膠水只能任選一瓶,宣紙撕好後要戴上一次性手套,同伴間不爭吵,能互相謙讓著用宣紙等其他操作材料。 (三)幼兒操作,引導大人與孩子一起合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知道,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創作,有自己的創新思路。 2.在完成捏紙漿這個步驟後,引導幼兒能夠大膽的設計畫面,並要求幼兒動腦筋給自己的作品來取名。 (四)展示作品,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1.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小組間互相欣賞評價。 2.教師對今天的活動進行小結,並帶領幼兒出活動室。
Ⅱ 幼兒園美工《春天的田野》教案
一、目標: 1.能夠積極參與作品的製作過程,用自己的感受體驗作品的美,體會到大自然的獨特和美。 2.嘗試運用一定的方法製作、欣賞、選擇需要的顏色來作畫,在操作過程中體驗探索作畫的樂趣。 二、准備: 1、紙漿畫一幅,宣紙是幼兒人數的3~4倍 2.膠水人手一小瓶,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對 3.塑料籮筐一個,各色顏色水人手一瓶 三、過程: (一)談論春天的話題、進入主題 1.教師經春天為話題,引起幼兒討論,來感受春天的環境變化。 2.談話引出春天的田野,引導幼兒說說春天的田野是怎麼樣的。 3.教師小結:小朋友把春天的田野描述的像一幅幅美麗的畫,老師覺得的春天也像是一幅漂亮的畫。有著漂亮的蝴蝶在田野中嬉戲打鬧,還有一朵朵小花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映紅映綠了整片田野,漂亮極了。 (二)出示範畫,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範畫引導幼兒 觀察並請幼兒猜猜這是用什麼做出來的。 2.幼兒大膽猜想後,教師揭開答案,告訴幼兒這是紙漿畫。 3.教師示範作畫,並說說製作要求。告訴幼兒做紙漿畫的步驟。(步驟:先把宣撕成一條一條,撕好後再撕成一段一段——放進臉盆——倒上顏料——倒上膠水——捏成紙漿——作畫) 要求:顏色水和膠水只能任選一瓶,宣紙撕好後要戴上一次性手套,同伴間不爭吵,能互相謙讓著用宣紙等其他操作材料。 (三)幼兒操作,引導大人與孩子一起合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知道,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創作,有自己的創新思路。 2.在完成捏紙漿這個步驟後,引導幼兒能夠大膽的設計畫面,並要求幼兒動腦筋給自己的作品來取名。 (四)展示作品,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1.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小組間互相欣賞評價。 2.教師對今天的活動進行小結,並帶領幼兒出活動室。
Ⅲ 關於中班田野生活的教案
1、 利用談話引入游戲:農民伯伯怎樣種果樹、種茶葉?
讓幼兒懂得種回植的基本步驟:鬆土、答平整土地、挖坑、栽茶苗或果樹苗,然後澆水、施肥等。
2、教師示範種植的方法:用沙鏟把沙地平整成一畦一畦,再挖坑,栽植茶果苗,輕輕地平壓,再給苗木澆水。
Ⅳ 農村幼兒園的特色教學
利用農村環境資源培養幼兒從小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人才必備的良好素質。然而,現在入園的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集全家成人的寵愛於一身,容易形成某些缺點,如挑吃挑穿、不愛惜糧食物品、獨立能力差、害怕吃苦,不願勞動,缺乏互幫互助的精神等,讓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血液循環和新成代謝,使幼兒的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等各部分都得到鍛煉,動作得到發展,而且還能讓幼兒看到勞動成果,體驗到勞動的快樂,體會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懂得尊敬勞動人民、愛護勞動成果。勞動中,還有利於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吃苦耐勞、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我們農村有很好的幼兒勞動場所: 1、田間勞動:在水稻收割的季節,我們組織幼兒到田間拾農民漏掉的稻穗,用來喂養飼養角的雞鴨;秋天,和成人一起收花生、拾大豆、掰玉米、幫家長曬稻穀、捧乾草。[p17] 2、捕捉勞動:在春季,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昆蟲,如蝴蝶、蜻蜓、蟬、蚱蜢、蝗蟲等,教幼兒製作生物標本,供幼兒觀察,培養幼兒從小愛科學。 3、手工製作勞動:即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材料,如稻草、麥桿、棉花、樹皮、樹葉、胡蘿卜、黃瓜、土豆、瓜子殼、各類種子等,製成簡單的小玩具或陳列品,供幼兒玩耍、擺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利用農村資源,體現農村特色 因地制宜、勤儉節約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也是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從當地實際出發,就地取材,廢物利用,不浪費資源,不盲目攀比,是《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要求的。我們的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他們與大自然接觸頻繁而廣泛,對農村周圍環境天天看,日日觀,有親切感、有探索欲。因此我們可以抓住這個特點,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農村的河、石、土、水、竹等,師幼共同製作教、玩具,共同創設幼兒園的室內、戶外環境,盡情體現農村特色。如,配合主題教育,在室內用樹葉、碎布、花生殼等粘貼成各種主題畫面,在游戲角投放向日葵盤、黃泥、稻草桿、麥秸草、玉米皮等,供幼兒自製玩具,在自然角中用罐頭瓶飼養小蝌蚪、小泥鰍等,在戶外利用農村幼兒園土質好、地面大的特點,種花植樹,開辟沙 池、水池等。 強調環境教育的先驅蒙台梭利曾說過:「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並將其深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現在的農村不但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更有高科技的現代農業資源可供我們挖掘利用。那麼,就讓我們農村幼兒園充滿鄉土氣息,使農村幼兒的思想情感從小就植根於農村的鄉土之中吧。 鄧小平同志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必須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土壤,特別要發揮本地區教育資源的優勢是至關重要的。和中也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圍環境中的有利條件來開展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我園地處農村,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那就是大自然。在這里,一年四季各具特色。春天,大地泛綠,柳樹發芽,油菜花金黃一片,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舞,綠油油的麥苗在春風里點頭、彎腰;夏天,雷雨過後有芳香的泥土味,熱鬧的蛙聲,粘知了、捉泥鰍,這些樂趣是城裡孩子無法享受到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景更是歷歷在目;秋天,田野里綠毯換黃毯,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大人們邁著喜悅的步伐將豐收的果實一袋袋、一擔擔送回家;冬天,黃毯變銀毯,孩子們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大自然的這些變化使我們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資源。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兒童自己的世界,是兒童自己的生活環境,直接拿兒童熟悉的事物來作教材、教具,被認為更有利於兒童對生活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這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名言,也為我們利用農村自然環境資源指示了方向。 一、利用自然環境開展教學活動 1、在自然環境中開展科學活動,讓幼兒學會觀察和比較 農村出門是田野、果園、菜地,為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提供了便利,我們經常組織一些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的活動,並在活動過程中教給幼兒觀察和比較的方法,如春天,大地換了新裝,我們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春天,讓幼兒找出春天的變化,先看看樹上,再來說說你看到的;秋天,領幼兒觀察秋天時,讓幼兒比比秋天的樹與春天的樹有什麼不同,秋天的草地和夏天的草地有什麼區別等,讓幼兒學會比較,從而正確理解某一事物的特點,當城市幼兒用圖片觀察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時,我們卻可以帶領幼兒到田間地頭進行觀察、記錄、講解交流,教學活動因此而顯得生動,更能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2、在自然中豐富幼兒的美術活動 (1)農村有各種各樣的樹和種子,在秋季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採集各種各樣的樹葉和種子,在手工中粘貼成各種圖畫,如用一片柳樹葉、兩片銀杏葉貼成蝴蝶,用楓樹葉和柳樹葉貼出孔雀,用各色豆子貼出臉譜。 (2)在野外活動中,讓幼兒隨時在土地上畫下自己所看見的,既節約了繪畫材料,又培養了幼兒的繪畫能力,也能讓幼兒體會到繪畫方式的多樣性,更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景物組織幼兒進行寫生活動,拓寬幼兒的學習空間。 (3)泥土是農家之寶,除了探究土壤,玩泥也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玩泥,也可以帶一些泥土到幼兒園來,讓幼兒通過捏、團、搓等「工藝」製作一些游戲用的食品、水果、蔬菜等,通過玩泥,提高幼兒的繪畫、粘貼、塑型等能力,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 3、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有利地形,豐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 農村幼兒園雖然沒有足夠數量的大、小型體育器材,但是農村有田野、山坡、草地、小河、樹林,這些都是進行體育活動的好地方。如:在草地上、樹林中,讓幼兒玩游戲;利用田埂讓幼兒練習平衡;利用小河讓幼兒練習投擲;利用田野中的小溝讓幼兒練習跨躍;也可以根據季節玩水、玩雪。充分利用這些自然條件來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鍛煉幼兒的身體。
Ⅳ 幼兒園教案設計的步驟,要求有那些
1.教師要寫來自己認為有重源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Ⅵ 幼兒園 數的比較 在田野里教案
我認為應該注意教案內容的靈活性。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回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答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Ⅶ 幼兒園大班枓學教案豐收的田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 2、培養幼兒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力。 3、幫助幼兒進行田間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活動准備: 1、聯系好勞動園地的有關事宜。 2、為幼兒准備適宜的工具,備足開水及衛生保健用品。 活動過程: 一、出發前向幼兒講明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使幼兒明白要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在旅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觀賞秋季景色,認識一些蔬菜、果實,感受田野豐收的美景。 二、來到勞動園地後,引導幼兒主動問候他人,向農民伯伯學習使用勞動工具的簡單技能及農作物的採摘方法,如:拔蘿卜、挖紅薯、拾花生等。組織幼兒在教師和農民伯伯的幫助下採收勞動,注意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工具,不破壞農作物。 三、回園後和幼兒交流體會,說說勞動的辛苦,明白珍惜勞動果實的道理。 四、師幼一起動手將採摘的農作物進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