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班語言冬天九九歌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四單元作文:沭陽地方農諺《九九歌》
寒假裡我們到民間采風,在幾位老人的幫助下收集到了我們沭陽的兩首農諺——《九九歌》。仔細讀來,深感韻味無窮,我們不禁為我們先祖們的智慧所驚嘆。沭陽雖不是什麼人傑地靈的地方,但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千百年來,祖先們在這塊大地上辛勤勞作,創造了燦爛的民族地方文化。我們收集到的這兩首《九九歌》,不但對計算氣候時令十分方便,而且它通俗形象,內容豐富,涉及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准確性,充分地顯示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透視出沭陽地方文化深刻的內涵。
《九九歌》之一
一九和二九,滿天寒氣冷颼颼;三九尖嘴九,滴水變成凍琉琉;最冷是四九,冰上行人結隊走;五九回陽九,沿著河岸插楊柳;六九解凍九,漸漸舒開兩只手;屈指數七九,脫下棉衣把路走;時節交八九,家家戶戶犁耙修;張口說九九,牛鞭遍野響不休;九九盡了九,冬去春來花草稠。
《九九歌》之二
扳指數九冷風來,毛衣外套滑雪衫;二九天氣變了臉,大衣毛帽不支(頂)寒;三九四九冰封河,火爐旁邊讀報刊;五九禽畜圈裡看,牛生新犢雞下蛋;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黃青菜綠茵茵;八九吹面風不寒,收拾農具忙生產;數九盡了草木青,紅紅綠綠新春衫。
通過閱讀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兩首民諺有如下特點:
一、豐富的文化內涵
這兩首農諺每首隻有短短九句或七句,但卻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九九歌》的命名,反映了沭陽人民的文化價值取向。我們中華民族向來以「九」為大,認為「九」是最吉利的數字,如「九九重陽」、「九九歸一」、「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等。名為《九九歌》,第一首歌正好九句,暗合「九」意。由於五六七九天氣的變化不太大,所以第二首便合三為一: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黃青菜綠茵茵。讀起來更加簡潔易懂。
另外,從一些語句中可以透視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審美觀。我們知道,「紅色」是喜慶的象徵,「綠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紅綠相配不僅符合大自然的配色規律,而且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充滿智慧的沭陽人民也許早已發現了這一規律,沭陽的俗語中便有「紅配綠,看不足(看不厭)」的說法。所以第二首諺語便有「紅紅綠綠新春衫」之說。
二、形象生動的語言
兩首農諺中使用了許多方言俗語,當地人讀起來倍感親切自然,充分表現了地方語言特有的淳樸和深刻,即便是外地人也能從中品味到其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如「尖嘴九、交、凍琉琉」等詞。「尖嘴」在沭陽方言中意為「厲害、刻薄」,如,「這個人尖嘴毛唇的」,在這里充分表現出天氣的乾冷無情;「交」在沭陽方言中為「到」意,如「他交新年十八歲了」。「凍琉琉」指冬天雨雪天在屋檐下結掛成的冰柱,在本地還常用來指透明的物體,如稱玻璃球為「琉琉球」。
還有一些表現物象的詞語,准確地表現出數九天不同時節人和物的不同表現。有的再現了數九寒冬冰天雪地的酷冷,如:滴水變成凍琉琉。有的寫出了寒冬中人們行動的艱難,如:冰上行人結隊走。有的寫出了春回大地,人間煥發出的新春喜慶氣息,如:沿著河岸插楊柳、冬去春來花草稠、數九盡了草木青、紅紅綠綠新春衫。
在言語表達中,兩首農諺充分體現了民歌的感情樸素、純真、活潑的特點。如有一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二九天氣變了臉。寫出了二九天氣的寒冷無情,變化無常,時而寒風凜冽、寸步難行,時而北風呼嘯,滴水成冰。我們也能從中想像出人們在風中縮頭攏袖的情景,形象生動,表意深刻。
三、真實獨特的感受
這兩首農諺,把人們在不同時節通過各種感官所獲得的不同感受描述得淋漓盡致。如通過視覺來寫時令景物的變化,如:冬去春來花草稠、韭黃青菜綠茵茵、紅紅綠綠新春衫、數九盡了草木青;通過觸覺來寫人對冬季來臨的無奈和對春回大地的喜悅:扳指數九冷風來、滿天寒氣冷颼颼、漸漸舒開兩只手、八九吹面風不寒;從聽覺上來寫入冬後寒流南下,北風呼嘯的獨特感受:一九和二九,滿天寒氣冷颼颼;還有寫了春回大地,牛鞭不絕於耳的聲響:牛鞭遍野響不休。
這兩首諺語,還形象巧妙地通過入冬以後人們隨時令而變的所有穿著打扮來表現對冬天的切膚之「感」,如:毛衣外套滑雪衫、大衣毛帽不支寒、脫下棉衣把路走、紅紅綠綠新春衫。
四、鮮明的時代特徵
尤其讓人欣喜的是兩首農諺雖同出一地,形式上如出一轍,但內容卻有所不同,從中可以透現出民歌的人民性和時代性特點。
幾千年來,農業生產一直是華夏兒女生存發展的根本。一年之計在於春,作為勤勞的農民,最緊要的應該是適時而耕、及時勞作。農事大於一切,所以要「家家戶戶犁耙修、收拾農具忙生產、牛鞭遍野響不休」。當然也充分反映了過去人們生產力水平的低下,從事農業生產仍然要依靠笨拙的木製農具和工作效率極低的耕牛。而在第二首中,卻出現了帶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現代的時髦名詞:毛衣外套滑雪衫、火爐旁邊讀報刊。這些名詞的出現,充分地表現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前後比照真可謂是滄海桑田,翻天覆地!
五、科學准確的結論
這兩首農諺還形象地揭示了生物的周期性現象與時節氣候的關系,與現代科學家竺可楨的物候學理論研究成果竟不謀而合,如:五九回陽九,沿著河岸插楊柳;九九盡了九,冬去春來花草稠。
農諺中「五九回陽九,沿著河岸插楊柳」之說,這里的「回陽」是有科學依據的。地理學、天文學研究表明,從冬至日也就是開始數九之日始,太陽已從南回歸線漸漸向赤道轉移。到了五九時節,天氣明顯變暖,太陽也離人越來越近了,當地的農民的「回陽」之說正與此不謀而合。
從氣候、物候及農事活動的實際考察來看,這兩首歌不僅適用於我們宿遷一帶,還大體適應於黃河流域,對於指導農副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作用。
當然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氣溫變化、氣候寒冷的程度不同,《九九歌》也因地而異。晉冀魯豫等北方地區流傳的是:「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江浙滬等南方地區流傳的是:「頭九暖,二九寒,三九凍得百鳥亂,四九臘中心,凍死臘蟲精,五九四十五,刀斬勿入土,六九五十四,再冷無意思,七九六十三,衣帽兩可挽,八九七十二,貓狗找陰地,九九八十一,百草報青葉。」這些都生動地反映了冬至後的八十一天中,氣溫變化的客觀規律。但不知怎的,讀起來好像都沒有我們所採集到的這兩首農諺親切自然,因為它語意中還透著一股家鄉的泥土氣息和甘醇如酒的親情!
『貳』 大一班教學反思 科學 身邊的農作物
大班種植樂活動反思
大班種植活動:給黃瓜苗澆水
活動目標 :
1、給黃瓜苗澆水,觀察黃瓜的變化。
2、積累照料黃瓜的經驗。
准備
澆水用的小桶、小茶杯等若干。
過程
1.帶領幼兒去黃瓜地
.猜想黃瓜的長勢
教師:「你們猜猜黃瓜種子有沒有發芽呢?」
「如果發芽了,小苗苗會使什麼樣子的呢?」(幼兒猜想)
3.幼兒觀察黃瓜的變化,並進行澆水
教師:「有些黃瓜種子已經發芽了,可是你們有沒有發覺黃瓜有點口渴了?我們來給它們澆澆水吧。」
4.教師示範如何澆水。
教師:「要往黃瓜苗苗根部澆水,要不然黃瓜會被水沖死的。」
教師給每組幼兒劃一個區域,准備好水,開始澆水。
5.幼兒收拾整理澆水用具,
活動目標:
1. 樂意參加蔬菜種植活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2.萌發照顧、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
活動准備:
1. 種植物:蔬菜種子、小青菜等(最好是幼兒認識的種植物,另外種子的種類有埋在土中的,有外露的種植物)
2.種植的工具:小鏟子、澆水壺等
3.幼兒事先已穿好反穿衣、幼兒自製的標記
4.版面:展示種植植物的主要過程的圖片(現場將圖片貼上去)
5.有關勞動光榮的輕松愉快的音樂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體驗種植――討論交流――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這個星期六,我們玩的開心不開心?讓我們一起來把開心的事告訴客人老師。
1. 觀看錄象 說明:錄象內容為幼兒春遊去蔬菜基地參觀的內容
2. 討論交流:
(1)小朋友手裡的這些蔬菜是從哪裡來的?
(2)引導幼兒觀看農民的勞動,聽農民介紹,知道蔬菜種植的幾個重要環節:挖坑――播種――填土――澆水 說明:在版面上進行展示,為後面幼兒的自主種植提供支持
(3)師要簡單小結:農民真了不起,種出了許多營養豐富的蔬菜,勞動真光榮。 (評析:已有的春遊時的種植經驗為這次種植蔬菜的「遷移應用」作了很好的鋪墊。所以幼兒在討論時,氣氛活躍,能較快得出結論。這里突出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熱情。)
二.體驗種植
1. 出示各種種植物以及種植的工具,引發幼兒種植興趣。 說明: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對種植物以及種植工具簡單介紹一下
2. 幼兒自主種植蔬菜,教師觀察指導。 觀察要點:幼兒種植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幼兒之間互動交流的情況 說明:引導種好的幼兒將自己製作的標記插入土中,以示辨認 (評析:這部分是重點和難點。在實施過程中幼兒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能明確活動的目標,在種植過程中也逐步培養了幼兒協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遇到矛盾時,幼兒思維活躍,能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體現出了思維的創新性,同時幼兒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於種植過程的每個環節都較簡單,在前期幼兒也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教師沒有干涉他們種植過程中產生問題碰撞後的最終解決結果。)
三、 討論交流 1. 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說明:結合現場錄象內容――要捕捉到幼兒活動中的亮點,如合作、協商、邊學邊做等 2. 我們已經完成了種蔬菜的任務,真了不起。可是剛才農民伯伯說的,蔬菜種下去後,還要細心的照顧它才會長大。那我們應該怎麼照顧它們呢? 說明:可以適當准備一些相關的圖片,繼續貼在版面上,幫助幼兒在活動後學習如何照顧蔬菜 (評析: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行為過程比較連貫完整地表達出來,能力強的幼兒能對自己的合作情況作出簡單評價,從中發現問題,共同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活動延伸 為幼兒提供觀察記錄本,引導幼兒關注蔬菜的生長變化,萌發照顧、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以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引子」,充分調動幼兒繼續探索慾望,使幼兒圍繞進行尋根究底的探索,在自身的探索活動中,接受科學知識,豐富幼兒的種植經驗,使幼兒思維、認知和科學興趣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活動反思: 種植活動是一項極為有趣的探索活動,不受時間的限制,且能就地取材,走出「條件差,沒有材料進行科學活動」的困境,非常適於農村幼兒園,也得利於改變單一的、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形式。 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主要採用了層層遞近的方式,當孩子在春遊活動時對種植活動有了一定的體驗之後,我再進行推動,給予孩子一定的的空間和機會,讓幼兒在探索體驗過程中再來發現問題,尋找教育的機智,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經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看似是一個活動,但它確實是與其他領域的內容相聯系的比如:幼兒的認知、情感、科學等領域都在活動中有所滲透。 本次活動後,幼兒生成了幾個熱點:如:幼兒A:一澆水,菜苗就倒了,後來我們重新種了,把坑挖得又大又深。(菜苗種的太淺)幼兒B:我們種的菜苗讓某某踩壞了,我們讓他小心一點。(菜苗護理時的注意點)幼兒C:我和XX小朋友產生了爭執,我說:應該把根埋進土裡,他說我種反了。
(蘿卜的種植方法),因此,在問題下,我們將生成一些後續活動,比如,如何讓幼兒自己照顧觀察種植角;品嘗親手種植的蔬菜等等。 整個活動,前後歷經一個月,我們得到了有豐富種植經驗的老農指導和家長的配合,我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特別是一名農村幼兒教師,更加需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導幼兒去觀察、探索大自然,感受農村的美。
種大蒜
[活動目標]
⊙學習正確種植大蒜的方法,樂意參與種植活動,激發幼兒連續觀察的興趣。
[活動准備]
⊙請家長協助幼兒共同收集種植用的小器具。
⊙帶領幼兒參觀園內種植園地,了解種植的過程。
⊙初步認識大蒜頭的外形特徵。
⊙小動物標簽一套,松軟泥土,鏟子,水桶若干,大蒜頭。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種植的興趣。
出示大蒜頭,大蒜頭會變,你知道它能變成什麼樣子嗎?大蒜頭變出的蒜葉子做菜,又香又好吃,還能殺菌。那我們一起來種一種,讓它變出更好的蒜葉來。
2.示範種大蒜的方法。
老師示範:將大蒜頭一一掰開,拿出小器具,貼上自己的動物標簽,盛上泥土,手捏住大蒜,將尖頭朝上,按進土裡,最後澆上一點水,放在能照到太陽的地方。
3.幼兒自己動手種植大蒜。
幼兒種植,老師給予幫助與指導。
4.激發幼兒連續觀察的興趣。
出示操作材料《大蒜生長記錄》。大蒜慢慢會變,它們怎麼變的,我們隔幾天,就將觀察到的大蒜的變化情況畫在空格上,比一比,誰的大蒜長得又快又好。(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或離園前的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隔1——2天澆一次水並記錄生長情況。)
活動名稱:種植蔬菜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種植青菜活動,願意親近大自然。
2.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動手能力。
3.萌發照顧管理青菜生長的興趣。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正在開展「好吃的食物」的主題活動,雖然剛開展不久,但是孩子們卻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和快樂,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從多渠道收集了各種關於蔬菜的資料和圖片,並共同進行布置,使環境與孩子之間產生了積極的互動。當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蔬菜有了良好的感性認識以後,孩子們的問題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什麼:「我們吃的菜是從哪兒買來的?」「蔬菜的家在哪兒?」「蔬菜是長在樹上的還是長在地上的?」「農民伯伯是怎麼種出來的?」「蔬菜是怎麼到農貿市場去的?」「人們是怎麼買菜和賣菜的?」 等等••••••
活動前期,在我們開展了「籃子里的蔬菜」「去菜場」「好看的蔬菜」「蔬菜大聚會」「去參觀果蔬基地」 等活動後,孩子們更是對與蔬菜相關的事物非常的關注,蔬菜的生長秘密就是最近孩子關注的熱點之一。孩子們通過前期的活動,已經對各種蔬菜積累了初淺的經驗,孩子們正積極的渴望感知和發現蔬菜的生長秘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進一步需求,提升他們的生活經驗,我及時的抓住了孩子最感興趣的熱點——親自種一種、管理蔬菜,組織和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通過情景和資料的再現,幫助幼兒將零碎、片面的經驗進行整理、歸納和提升。同時在種植的活動中將獲得的經驗遷移,旨在讓幼兒通過此次活動,觀察了解青菜的生長及變化,獲得相應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體驗其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回憶再現已有經驗
師:這個星期六,我們玩的開心不開心,為什麼?我們一起告訴老師吧。
1.組織幼兒觀看錄象
說明:錄象內容為幼兒上次去蔬菜基地去參觀的內容
2.結合參觀進行討論:
(2)這些的手裡的這些蔬菜是從哪裡來?
(3)引導幼兒觀看農民的勞動,聽農民介紹,知道蔬菜生長的幾個重要方面:
挖坑——播種——填土——澆水——除草
二.種植體驗經驗
1.出示各種種子,引發幼兒種植興趣
2.按小組進行討論:如何種植? 協商如何分工?
幼兒:先挖坑,接著放苗,再填土,最後澆水。
3.幼兒合作種植菜秧,教師協助指導。
4.種植後的討論(結合現場錄象內容)
(1)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
(2)教師提問: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3)我們應該怎樣來照顧菜寶寶?
三.活動延伸:
繼續關注種子的生長,萌發探索植物生長的興趣。
(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管理和記錄)
課程鄉土特色活動登錄
活動名稱 種蠶豆 主 題 秋天的畫報
活動背景 上周我們開展了一次穀物拼貼,幼兒對蠶豆很感興趣,正好在拼貼之後也有剩餘的,於是我們開展了種蠶豆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蠶豆,知道蠶豆的名稱,初步懂得蠶豆的種植季節以及生長過程。
2、初步學會種植管理蠶豆的方法,萌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環境和材料 鏟子蠶豆泥土盒子噴壺
活動過程
1、幼兒通過觀察,學習選種。
(1)請幼兒仔細看一看,說一說,在發芽實驗中,哪些蠶豆種子發了牙?
(2)幼兒把顆粒飽滿的種子挑選出來。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讓幼兒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淺知識,認識一些農具,提高幼兒的種植興趣。
(1)提問:這塊地現在能種嗎?為什麼?我們先要干什麼?用哪些工具?
(2)幼兒觀看教師整地,並認識一些農具?
3、幼兒學習種植蠶豆的技巧。
(1)提問:地整好了,該怎樣下種呢?為什麼?
(2)幼兒觀看教師種豆。
(3)幼兒自己種植,教師觀察指導。
4、學習管理蠶豆的方法,愛護蠶豆。
活動反思
由於幼兒對蠶豆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幼兒很興奮,但是對於如何種植蠶豆幼兒知道的很少,而教師在講述的時候幼兒也不能理解,因此在示範種植的時候幼兒特別想自己也試試,輪到自己種植的時候有的幼兒會搶。
種植活動:我給蘿卜把水澆
設計意圖:
開學初孩子們在種植園種了蘿卜,每天早上來園都興致勃勃的去看蘿卜寶寶的長勢。可是有好幾天都是雨天,孩子們沒有辦法去種植園。這不,這幾天天剛晴,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拿著澆水工具和除草工具去了種植園給蘿卜寶寶們除草、澆水了!
活動目標:
1、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鏟子、噴壺等。
2、學會照料蘿卜的簡單方法。
活動准備:
鏟子、噴壺等工具。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察蘿卜寶寶的長勢:
「我們種的蘿卜寶寶是什麼樣子的?現在它們長出了什麼?」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
「現在蘿卜寶寶們的周圍都長出了草了,有的蘿卜寶寶渴的連土都裂縫了,該用什麼工具來幫幫它們呢?」
觀看並認識鏟子、水壺等工具。
3、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給蘿卜寶寶澆水、除草。
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
小結:我們要經常到地里關心蘿卜寶寶,看看它們什麼時候要喝水,什麼時候要除草,是怎樣長大的。
4、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蘿卜寶寶的生長狀況。
反思:
今天我們來到種植園地給蘿卜苗苗澆水,當看到蘿卜苗苗又長高了時,孩子們都興奮的跳了起來。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領悟了一個道理:不管是什麼樣的活動,我們都要為孩子們創設自主參與、自由觀察與實踐的機會與條件,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領悟到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感悟到如果缺乏了責任心,做事半途而廢,就不可能有收獲,更體會不到收獲帶來的喜悅
活動一
活動內容:挖紅薯
活動准備:
1、事先聯系好實驗基地。
2、各種挖紅薯的工具、小籃子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農具挖出紅薯,體驗田間勞動的辛苦與快樂。
2、感受與同伴共同合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共同討論挖紅薯時應注意些什麼?
了解一些農具的用法、名稱等
2、 大小自由結伴拿好小籃子來到紅薯地里挖紅薯。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利用各種農具挖紅薯,比比哪種農具最好挖。
(2)鼓勵幼兒互相合作挖出紅薯。
(3)引導幼兒比較新挖出的紅薯與剛才挖出的哪只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
2、培養幼兒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力。
3、幫助幼兒進行田間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活動准備:
1、聯系好勞動園地的有關事宜。
2、為幼兒准備適宜的工具,備足開水及衛生保健用品。
活動過程:
一、出發前向幼兒講明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使幼兒明白要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在旅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觀賞秋季景色,認識一些蔬菜、果實,感受田野豐收的美景。
二、來到勞動園地後,引導幼兒主動問候他人,向農民伯伯學習使用勞動工具的簡單技能及農作物的採摘方法,如:拔蘿卜、挖紅薯、拾花生等。組織幼兒在教師和農民伯伯的幫助下採收勞動,注意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工具,不破壞農作物。
三、回園後和幼兒交流體會,說說勞動的辛苦,明白珍惜勞動果實的道理。
四、師幼一起動手將採摘的農作物進行清潔
註:查看本文詳細信息,請登錄安徽人事資料網 站內搜索:大班種植樂活動反思
看了該文章的人還看了:
大班畢業活動反思
畢業典禮在祝福聲中圓滿落下帷幕。通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對在園生活的回顧和總結,也包含了老師和家長對他們殷切的期望和衷心的祝福。為了能更好的開展這次的活
尺子的測量活動反思
在長度單位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進行估計、交流、測量等活動,讓學生通過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認識長度單位。 在引入毫米時,我安排學生用尺子測量數學
中班體育紙球活動反思
中班體育活動《好玩紙球》教案 執教人:楊清梅 設計意圖:《綱要》里指出重視和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而在冷的冬天幼兒小手都不願意
『叄』 小班美工豆苗長啊長教案
活動目標:
1、喜歡和老師、小夥伴一起參觀、發現幼兒園的各種植物。
2、嘗試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看到的植物。
活動准備:一些蔬菜的圖片、種植園地
活動過程:
一、出示蔬菜圖片,激發幼兒去參觀種植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發現小朋友都是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的,為了表揚各位小朋友,老師特意請了兩位「蔬菜客人」來看看小朋友。(出示蔬菜圖片)它們是誰呀?
師:這只是圖片,你們想真的認識一下這兩種蔬菜嗎?幼:想。
師:我們幼兒園的種植園地可是有各種各樣的蔬菜哦。(老師帶領幼兒參觀種植園地)
二、參觀種植園地,提出觀察要求。
1、師:小朋友,這里就是我們的種植園地。有很多的蔬菜。你們能說出這些蔬菜的名稱嗎?
2、師:那老師來告訴你們,這叫做扁豆。你們看,它的形狀扁扁的。它是什麼
顏色的?小朋友,都很聰明,老師來告訴你們。扁豆不只有紅色的,還有白色
的。
3、師:小朋友,你們看,扁豆已經成熟了,那我們能用什麼辦法把它拿下來呢?
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那我們一起試試吧!小朋友,仔細看扁豆,它像什麼?
4、師:小朋友,你們瞧,這里是什麼蔬菜啊?辣椒是什麼樣子的呢?
三、參觀完種植園,交流經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參觀完了種植園。你們也認識了好多蔬菜。那你想對蔬菜說些什麼?
活動二:品嘗園里的蔬菜(科學)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各種蔬菜的名稱和基本特徵。
2、品嘗用蔬菜做成炒菜或涼拌菜後的味道。
活動准備:
蔬菜課件,炒菜、涼拌菜若干盤,音樂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設計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山羊公公的菜園(出示課件一)豐收了,想邀請小朋友幫他收菜,你們願意幫忙嗎?(願意)
2、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採摘蔬菜的律動。
二、認識蔬菜,說出名稱和基本特徵。
1、教師:山羊公公非常感謝小朋友,剛才你們在菜園里都幫他摘了哪些菜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特點嗎?(出示課件二)
2、認識蔬菜,請幼兒說出名稱、顏色、形狀。
① 白菜:葉子綠色,梗白色。
② 豆角:綠色的,長長的。
③ 辣椒:紅色、綠色、黃色、圓的、尖的。
④ 茄子:紫色的、長圓形。
⑤ 蘿卜:白色、紅色、長圓形、圓形。
⑥ 西紅柿:紅色、圓形。
⑦ 芹菜:綠色、長長的。
3、品嘗蔬菜,說出味道。
教師:你們可真聰明,山羊公公還做了幾道菜想請你們品嘗,嘗的時候要說說是什麼味道,嚼起來怎樣?
① 涼拌西紅柿:酸酸的,甜甜的。綿綿的,軟軟的。
② 涼拌芹菜和涼拌蘿卜:裡面有辣辣的,酸酸的,甜甜的,咬起來脆脆的。
③ 炒豆角、炒白菜、炒茄子:香香的,咸鹹的,軟軟的。
4、蔬菜有營養,告訴幼兒要多吃蔬菜。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幫助嗎?(自由討論)
三、結束活動。
活動三:認識農具屋(科學)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一些農具,感知農具與人們的關系。
2、探索農具的使用方法,學習正確使用鋤頭、灑水桶。
3、體驗認識農具的快樂心情。
活動准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農具,如:鋤頭、小鐵鍬。
2、和幼兒一起准備分組活動材料:鋤頭、灑水桶若干。
活動地點:種植園和農具屋。
活動過程:
一、參觀農具屋。請幼兒介紹看到的農具。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牆上有什麼?
2、師:這里放的工具都是農民伯伯用的,叫農具。放些農具的小房間,叫農具屋。
二、介紹農具的名字和用途。
1、師:小朋友們,看一看,你知道這是什麼工具嗎?
師:再來看看,這工具看起來像什麼?
師:你們想到的真多!猜猜看,它是用來做什麼的?
師:這個工具看起來像什麼?
師:這個是小鐵鍬。它能挖一大塊一大塊的泥土。這兩個工具你們認識嗎?
師:這邊彎彎的是小鋤頭,用來栽菜。尖尖頭的是小鏟子,挖小塊的泥土。
2、幼兒探索使用農具的方法。
3、小結:師:剛才小朋友們自己學著用這些農具,你們真棒。我們認識了鐮刀、小釘耙、小鐵鍬、小鏟子、小鏟子,你們開心嗎?幼:開心。師:以後我們要常常用農具到種植園里種上喜歡的蔬菜,你看到這些農具要常常和它們打招呼,互相認識一下。把農具送回農具屋,和它們說再見吧。
『肆』 現代農用工具幼兒園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用的農具,了解它們的基本用途。 2.初步了解花生的收獲過程,感受豐收的喜悅之情。 3.樂意參與簡單的勞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重點:了解一些農具的基本用途,體驗秋收的喜悅。 難點:嘗試使用農具,體驗勞動的辛苦和快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導語: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豬胖胖種的花生豐收了。你們看,這就是胖胖的花生地。 提問: 1.咦?花生藏在哪裡呢? 2.胖胖看見自己的花生成熟了,心裡應該怎麼樣啊? 3.可是它為什麼不高興呢? 4.小朋友,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它呢?(幼兒自由討論挖花生的方法) 5.你們看,誰來了? 豬媽媽給胖胖送來了收花生的工具。 二、認識工具:鐵鍬、釘耙及淘籃和籮筐,並了解基本用法 1.幫胖胖找出挖花生的工具 提問: (1)這么多工具,用哪一個才能挖出地下的花生呢?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尋找適用的工具:鐵鍬和釘耙) (2)你怎麼認識的?用它們干什麼的? 聽聽豬媽媽怎麼說。(認識鐵鍬、釘耙)並觀看用鐵鍬、釘耙挖花生的視頻。 2.尋找運花生的工具 提問: 1.這么多的花生,用什麼才能運回家呢?(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2.豬媽媽帶來的工具有什麼能用得上呢? 3.出示准備好的淘籃、籮筐。 幼兒認識這兩樣工具,並通過試驗後了解:淘籃、籮筐可以把花生運回家。 小結:豬胖胖拎著滿滿一籃花生,媽媽挑著花生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三、嘗試運用農具,體驗勞動的快樂。 1.幼兒幫忙收花生。 胖胖和媽媽把花生曬在曬場上。(雷聲) 天要下雨了,我們一起幫胖胖收花生。 (幼兒用工具收花生。提供每組1個淘籃,2個簸箕,1把掃把) 2,說說自己是怎樣收花生的? 帶領幼兒看勞動時的照片,並介紹簸箕和掃把。 四、拓展關於農具的經驗。 1.今天我們不僅幫了豬媽媽一家的忙,還認識了許多傳統的農具:鐵鍬、釘耙、淘籃、籮筐、扁擔等,這些都是以前人們常用的農具。現在科學發達了,有了更加新型的機械農具,幹活也更方便、省力了。
『伍』 幼兒園舞蹈白楊樹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學會對白楊樹進行觀察,用討論、比較的方法認識白楊樹,了解白楊樹的特徵。
2.了解白楊樹對人類的作用,養成愛護樹木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白楊樹的樹形、樹枝、葉等的細節照片和有關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感知家鄉的美麗。
1、 提問:「我們的家鄉民勤非常漂亮,種了很多種樹,它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它是什麼樹嗎?」
2、 課件出示白楊樹,問:「這是什麼樹?」
3、 激發幼兒觀察興趣。「現在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認一認這位好朋友,好嗎?」
二、認識白楊樹。課件出示白楊樹並介紹。
1、認識白楊樹枝乾的特點。
請幼兒仔細觀察白楊樹的枝幹,互相討論,講述白楊樹枝幹與旁邊的柳樹、松樹有什麼不同?
2、認識白楊樹葉子的特點。
看一看白楊樹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3、了解白楊樹生活的環境。
請幼兒觀看課件:看一看白楊樹生長在什麼地方?
白楊樹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種樹,白楊樹體高大挺拔,姿態雄偉,葉大蔭濃,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楊樹的影子。白楊樹是不太講究生存條件的,大路邊,田埂旁,哪裡有黃土的地方,哪裡就有她的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貪戀陽光,只要能夠在哪怕板結的土地上,給一點水分,白楊樹的一截枝條就會生根、抽芽。只要挪動一點雜草生存的空間,她就會把黃土地裝點,撐起一片綠色。
4、了解白楊樹對人類的作用。
白楊樹她可以當柴燒,可以打傢具,可以做屋檁棟梁,可以製作農具。因此我們小朋友要養成愛護樹木的好習慣。
三、美工活動《美麗的白楊樹》。
請幼兒用繪畫、粘貼、手工製作等各種方法表現美麗的白楊樹。
『陸』 普通話百詞百句(學習手冊)之農事農具相關詞.教案。(飲食)教案
那是你電腦何止是胡巴哭寶貝我想你聊天唄唄尊嚴重
『柒』 如何開展鄉土特色的幼兒園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需要和發展水平,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重要資源。我園是一所農村中心幼兒園,根據周邊環境,發揮農村地域優勢,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是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推進農村幼教課程改革、優化幼教質量、提高農村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我們根據區域活動的新理念、結合本園的環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鄉土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愉悅的發展,真正體現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教育思想。
一、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收集
在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我們非常注重鄉土材料的收集,我們的材料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收集的。
途徑一:通過幼兒收集。
幼兒收集的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通過採集、參觀等活動收集的,在幼兒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們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帶幼兒上竹山採集山上竹殼、竹葉。夏天帶幼兒到小溪撿石頭。秋天時在散步、認識秋天、秋遊中引導幼兒將落葉、樹枝、野稻草帶回來進行活動。同時引導幼兒收集果實、種子等還有稻穗、麥秸、玉米皮、各類豆子、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蘆葦等豐富活動區的材料。
途徑二:通過家長收集。
通過家長收集的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在活動區開展中需要家長參與製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區域的開展中我們發動家長製作稻草玩具,家長通過自己的製作,製作了許多稻草玩具有草墊、草繩、草榔頭等。我們還發動家長收集了布條、竹製品、毛線、勞動工具等等一系列材料。
途徑三:通過教師收集。
通過教師收集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通過教師自身及教師潛在的引導作用實現的。如教師利用空餘時間採集、製作活動區材料。如在「果寶寶」區角中教師收集了松果等一些野果,在編織區中採集棕櫚葉等編織材料。同時也通過教師作用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與活動區相適應的材料。
途徑四:通過社會收集。
通過社會收集民間故事、民謠等素材,把廣泛流傳於本地的傳說故事、民謠、民間游戲等運用到活動區當中,同時我們利用民間手工藝師傅的工藝水平讓幼兒了解傳統的手工藝製作。
二、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利用
(一)植物資源的利用
我們在幼兒園里專門開辟了種植區,種一些簡單易長的蔬菜與農作物,讓幼兒了解蔬菜、農作物的生長特性,了解其生長環境及生長過程,並引導幼兒做好觀察記錄。教師還組織幼兒采、摘、挖,並且帶領幼兒燒菜、品菜,這樣不僅能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收獲,更能知道怎樣珍惜勞動的成果。我們還把采來的勞動成果陳列在自然角,讓幼兒觀察、比較、識別、分類,並對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各種種子、野果、樹葉、竹子、稻草、松果等進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區給種子貼上「五官」製成種子娃娃,或進行種子、果核、果殼貼畫;進行蔬菜瓜果創意製作,塑造一些活潑可愛的娃娃、小動物、小玩具等;用稻草製作稻草人、草帽、鳥窩等;表演區利用葉子、野草、野花編成頭飾、服裝;操作區讓幼兒學大人用竹篾編竹籃、席子等竹編工藝品;體育區利用竹製玩具開展豐富的體育鍛煉活動,如跳竹竿、跳草繩、竹棒接力等。
(二)動物資源的利用
對幼兒來講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動物特別具有探究性。春天我們把小蝌蚪帶進了自然角,教師與幼兒探索了蝌蚪生長變化過程。孩子們一來幼兒園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們會在每天的觀察中發現小蝌蚪先長出後腿,再長出前腿,再蛻去尾巴。對每個發現,孩子都會奔走相告,並在自然角的記錄紙上記下這一變化。還讓幼兒對知了、蚯蚓、蛐蛐、蝸牛、螞蟻,以及家禽、家畜等進行探索,觀察這些動物的特點,並產生好奇、提出問題,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探索結果和與同伴分享。
(三)自然物質的利用
自然資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觀賞價值,教師們更多的是將教育目標融入其中。農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於是我們把泥巴搬進了「玩泥區」,讓幼兒用泥巴捏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動物、水果。在「操作區」放置不同大小的木塊和竹片、竹筒,讓幼兒用這些材料搭橋、搭桌子、構建房子等,很好地促進孩子進行多種探索活動。我們還將本地的民俗風情帶入區域活動中,發動家長一起收集人們以前用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陳列在區域中,創設「勤勞農家」認知區,讓幼兒了解農具的名稱、作用以及農家生活,還讓他們了解傳統的手工藝製作,學習了民間的歌謠和游戲,讓孩子們在各種區域活動中懂得了協商謙讓,樂意與人交往,學會了互助、合作和分享。
三、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材料之中,是區域活動的一大特點。也就是說,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投放的材料應有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區我們投放了許多鄉土特色的材料如:種子、石頭、竹塊、球拍開展了種子粘貼、石頭畫、竹印畫、裝飾球拍等活動。通過幼兒對材料的操作使用體現本土材料帶給自己的樂趣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二)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我們在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中注重了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如小班開展的「操作區」喂小動物活動時,教師准備的材料是經過精心考慮並細化分解的。在幼兒操作初期,教師提供的是小動物紙盒,幼兒通過自己的手將各種果子喂給小動物吃。接著提供小勺,讓幼兒通過小勺盛給小動物吃。最後提供筷子,讓幼兒嘗試用筷子夾物。這樣的材料投放能夠適應孩子不斷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具有可發展性,可以幫助幼兒通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不斷積累各種經驗,提高各種能力。
(三)材料投放的豐富性
材料提供的豐富性可以體現在兩方面:教師為幼兒提供的可選擇的材料具有多樣性和材料數量要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如大班開展的「趣味編織角」中我們就提供了多種的編織材料有棕櫚葉、稻草、竹殼、綵帶、皺紙、毛線、紙板等,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意願添加和滿足,體現了活動區活動自主性特徵。
環境是幼兒成長的搖籃,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鄉土材料為農村幼兒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在以後的活動開展中我們將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園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鄉土資源,為農村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