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故事課教案
小班語言:孤獨的小熊
目標:1.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2.體驗小熊孤獨和快樂的情緒,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重點: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內容回答問題。
難點:讓幼兒懂得微笑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一、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有一隻長著圓圓鼻子,鼻子系著紅領巾的小熊來到我們班。大家跟他打個招呼吧(我很漂亮,可是沒人願意和我做朋友)你們覺得是為什麼呀?
二、孤零零的小熊
1.傾聽故事開頭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誰也不跟他玩」
2.小熊去找小豬,發生了什麼事情?(小豬跑掉了)
3.小熊去找小猴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小猴子躲起來了)
三、小熊笑了
1.小熊那麼漂亮為什麼沒有夥伴呢?(接下去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2.講述故事從「小熊找到大河馬」至結尾。
3.提問:小熊找到大河馬問為什麼他這么漂亮卻沒有朋友,大河馬是怎麼回答他的?
(大河馬說你要對別人微笑,這樣大家才會願意和你交朋友)
4.小熊最後有沒有笑呀?小熊一笑,動物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5.大家喜歡的是怎樣的小熊?(小動物們喜歡的不是小熊的圓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紅領結,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笑一個
1.小熊臉上笑眯眯,動物都願意做他的朋友,你們願意做小熊的朋友嗎?
2.請幼兒微笑著和小熊握手,親一親。
五、課後延伸
小熊微笑著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那麼等會請你找找你的好朋友(放音樂讓幼兒找自己的好朋友)
Ⅱ 幼兒園教案中經驗的准備怎麼寫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嘗試與老師、同伴一起學念兒歌。 2、願意看看說說,和朋友一起做游戲。 活動准備: 動物圖片若干、課件、音樂磁帶;喜歡動物並認識一些常見的動物
Ⅲ 幼兒園故事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技巧有
幼兒園的故事教學往往存在著這樣一套模式:首先是教師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要求幼兒認真傾聽。講完後,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裡有哪些人物或動物?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接著是邊出示圖片邊分段講故事,提問:這一段里有誰和誰?都說了些什麼?這中間還要讓幼兒學說新詞和短句。最後是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錄音,並要提一個總結性的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剖析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它存在著以下幾個弊端: 第 一、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影響了故事內容的傳授,教師無論講什麼故事,都把它套進這個模式里,勢必會影響幼兒聽故事的新鮮感和敏銳感。 第 二、失去了故事教學的愉悅性和趣味性,這是故事本身所蘊含的魅力,一則好的故事,往往能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春雨潤物般的情感來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她)產生情感上的呼應和共鳴。 第 三、幼兒是帶著回答問題的壓力來聽故事的,他們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從何談起?如果故事教學只滿足於使幼兒獲取知識、接受教育這樣一種表層功能,那麼故事教學的深層功能——開啟幼兒熱愛文學的心靈之門,引導幼兒踏進文學殿堂的啟蒙功能又體現在哪裡呢?因此,我認為要改善幼兒園故事教學的模式,不拘一格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故事教學的功能,尤其是深層功能,使幼兒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滿足他們各方面的精神需要。 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內容、情節和結構,我覺得要激發幼兒聽講故事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題、情節,使之產生心靈上的呼應和共鳴,關鍵在於教師的課前准備工作,教師必須反復鑽研作品,分析故事的主題,掌握故事的情節、結構,找准其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出適合幼兒和作品的教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此, 我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一、活動參與法 幼兒生性好動,年齡越小,這個特點就越明顯。因而故事教學不應僅僅是靜態的,還必須與幼兒的身體活動、操作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有關詞彙和句子,也可以使他們進一步熟悉作品,體驗思想情感和鞏固記憶。 故事《小老鼠和落葉》里鼠媽媽和小老鼠打掃落葉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有趣,是全文的重點、難點所在,這里不僅有「頂、扛、掃、耙、扛」這些表示打掃的動詞,還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就准備了一些小老鼠的頭飾和簡單的道具,讓幼兒進行故事表演,他們興致極高,演得怡然自得,在表演過程中,他們會自然地運用作品中的對話、動作、表情來再現作品,活動參與法真不愧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難點前置法 學前期幼兒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處於萌芽狀態,對於一些需要經過多層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們還是力所不能及的。如果在故事教學前.僅僅是按常規設計教案,那麼有些故事內容對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生活經驗還不太豐富的幼兒來說,是難以接受和理解的。這時,就不妨採取難點前置法,將難點放在教學之前,通過某些輔助手段引導幼兒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去交流。 比如故事《包公審石頭》,我考慮到幼兒很難理解「包公為什麼會罰觀看熱鬧的人每人一枚銅錢,並讓他們把所罰的銅錢扔入水中,由此來判斷偷賣油條小孩錢的小偷是誰?」課前,我就准備幾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沒有沾油的硬幣,在講述故事前,讓幼兒分組做個小實驗,將兩種硬幣分批投入清水中,通過觀察實驗操作中的現象,使幼兒明白故事中的道理,達到啟發幼兒思維,開發智力的目的,同時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三、擴充講述法 有些故事短小精悍,非常適合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揮想像力,進行擴充性的講述,在聽聽講講的過程中,一則師幼合編的新故事就誕生了。 象故事《小蝸牛》,篇幅不長,字里行間蘊含著四季的典型特徵和季節輪換的順序。課前我精選春、夏、秋、冬四幅圖片,並把它們布置在活動室的四周。上課時,我邊操縱指偶邊講述故事的第一段,提問: 「這是哪個季節發生的事?」幼兒異口同聲地說:「春天。」「春天就象蝸牛媽媽說的只是樹葉兒發芽了嗎?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我們快幫小蝸牛找找吧!」幼兒很快地來到春意圖前,眼前的一切是那麼的熟悉,他們彷彿置身在萬物復甦的美好春光里,爭先恐後地說出了許多春天的景色,比如:小草變綠了,桃花紅了,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嘀嘀噠!嘀嘀噠!」小蝌蚪在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朋友手拉著手去春遊……凡是在春天裡發生的事全讓他們說到了,同樣的,在以後的夏、秋、冬三季的擴充性講述中,幼兒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這個活動,不但加深了幼兒對四季特徵和輪換順序的認識,而且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最值得欣慰的是誕生了一則師幼合編的新故事《小蝸牛》,實現了師幼互動。 四、情景激勵法 故事教學活動往往需要參與者有極大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努力創設一個充滿感情色彩、能引起幼兒情緒激動的情境和環境.使之親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想像、去大膽表述自己的意願,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分析故事《最奇妙的西瓜》,我認為最重要的要讓幼兒感受到參賽西瓜的奇妙之處,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精心製作一些新穎有趣的西瓜模型:手提包形的西瓜、外面是瓜瓤裡面是瓜皮的方形西瓜和狀如水塔、裝著水龍頭的大西瓜。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教師頭戴王冠,以瓜瓜國國王的身份,笑容可掬地迎接每一位小貴賓(由幼兒扮演),幼兒饒有興趣地參觀西瓜展示會,初步感受到這些西瓜的奇妙之處,愉快地和小夥伴交流自己的參觀所得,同時他們也非常想知道這些西瓜是誰發明的?這時候,「國王」就安排他們觀看情景表演,讓他們知道故事的內容,同時也解開了他們心中的疑團。接著,「國王」徵求小貴賓的意見,讓他們說說:「最喜歡誰發明的西瓜?奇妙在哪裡?」最後,「國王」讓小貴賓談談:「我想發明怎樣的西瓜來參加明年的西瓜節?」縱觀這個活動,幼兒始終置身在寬松、自由的游戲情景中,他們想說、愛說、敢說,在與老師、同伴的交流中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愉快的情緒得到了體驗,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倡導的精神相一致的。 五、師幼對講法 有些故事,上下句或者是上下段之間有某種程度上的邏輯推理關系,這時,你大可不必把整則故事一古腦兒地全部講出來,而可巧妙地採取留下一半給孩子的方法,啟發、鼓勵幼兒積極思維,講述出故事的另一半,通過師幼對講的方式,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述故事《小兔逃跑》前,我簡要地向幼兒介紹師幼對講的方法——要求幼兒聽清我的上句,編出下句。我示範講完第一組對句後,問了兩個問題:「小兔想變成什麼逃跑?兔媽媽變成什麼去追?」幼兒不假思索地說出:「小兔想變成小魚逃跑,兔媽媽就變成釣魚人把小兔釣上來。」我馬上予以肯定,接下來,我要求幼兒圍繞「如果你是小兔,你會變成什麼逃跑?」「如果你是兔媽媽,你會變成什麼去追?兩個問題,引導幼兒分別站在小兔和兔媽媽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參照第一組對句的句式進行回答。由於這種「你逃我追」的游戲方式深受幼兒喜愛,幼兒也不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幼兒非常投人,他們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回答接連不斷,尤其是後面的仿編部分,幼兒表現得更為積極,有的說:「要是你變成荷塘
Ⅳ 幼兒園故事教案《奇妙的夢》
設計背景 每個人都會做夢,夢的內容也是千變萬化,各不相同,特別是幼兒,往往對於做夢十分好奇,我們班的幼兒早上來園,比較喜歡和夥伴交流分享,說說自己在家和誰玩,爸爸媽媽送了什麼禮物,昨晚做了哪些有趣的夢……但小班的孩子往往不能准確運用語言來進行表達,而且又想幼兒在交流時還不夠主動、大膽。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結合本班主題《雪人的夢》,我精心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以幼兒特別熱衷的話題為切入點。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 重點難點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 2、邊念兒歌邊進行游戲。 活動准備 1、小草、小花、白雲的圖片及頭飾。 2、《夢》兒歌掛圖或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夢。 請幼兒講一講自己做過什麼樣的夢?夢到了什麼? 2、向幼兒介紹「小客人」,猜猜它們的夢。 (1)向幼兒介紹小草、小花、白雲也喜歡做夢,猜猜它們的夢是什麼顏色? (2)說說小朋友的夢是什麼顏色? 3、請幼兒看掛圖,說兒歌。 教師請幼兒看掛圖,看看自己的猜想對不對,分別用兒歌中的語言說出來。 4、請幼兒自主選擇頭飾,分別扮演小草、小花、白雲、小朋友,分角色朗誦兒歌。 5、引導幼兒想像:還有誰會做夢?它的夢是什麼顏色的?用兒歌中的話說出來。 夢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白雲愛做夢,夢是藍藍的;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選擇的教學內容《彩色的夢》目標較全面,也較具體,且目標的難度適中,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這個活動的目標體現了語言活動的主要目標: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動准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游戲情境的,活動開始,向幼兒介紹小草、小花、白雲也喜歡做夢形式創設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的學習興趣。在此活動中,我通過語言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教幼兒正確地念兒歌,這樣也為以後引導幼兒想像奠定了基礎。活動時聽說游戲規則中一定要包含語言練習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游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游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了,以便於幼兒理解游戲的規則,基本了解游戲的玩法。在教師與個別幼兒游戲的環節中,我能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且在幼兒基本了解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游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教師先與全班幼兒游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為勝利者,練習游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接著,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游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游戲的全過程,為幼兒自主游戲做好充分的准備。 此游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我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游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了解幼兒的游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我也把此活動有意識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
Ⅳ 幼兒園大班最簡單的語言故事教案
你好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喜歡方格子老虎為別人著想的情節。
2.在兒歌節奏游戲中,體驗韻律的樂趣。
3.感受為他人著想的"愛",能帶來快樂。
二、活動准備:故事PPT,方格子紙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書,是什麼書呢?(播放PPT1)幼:方格子老虎師:哦~方格子老虎,看見書名,你們有沒有什麼疑問呢?
幼:為什麼是方格子老虎?
師:對呀,老虎哪有方格子,這是最大的疑問。
恩?難道這是機器老虎嗎?
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講前半部分故事,播放PPT這是一隻剛剛出生的老虎寶寶,和所有的普普通通的小老虎沒什麼兩樣的一隻老虎寶寶。
和所有的爸爸媽媽一樣,虎爸爸和虎媽媽剛剛做了爸爸媽媽,他們興奮的不得了,忙進忙出,忙得不可開交。
你看(播放PPT),虎爸爸興沖沖地走出了房門,他要去為小老虎買一罐黑色的油漆。原來,一般的小老虎剛剛出生的時候,身上是沒有花紋的,都是爸爸媽媽用油漆畫上去的,等它長大了,才會有條紋,而虎爸爸來到了油漆商店,他想要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個與眾不同的小老虎,一般的普通的老虎條紋都是橫條紋,虎爸爸決定為自己的兒子畫上豎條紋,這樣才能顯得自己兒子與眾不同。
可是(播放PPT),虎媽媽說:我的兒子本來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必要在條紋上與眾不同,所以還是畫橫條紋。虎爸爸說:畫豎條紋。虎媽媽說:畫橫條紋。"豎條紋"..."橫條紋"..."豎的"..."橫的"...虎爸爸和虎媽媽越吵越生氣...
他們終於(播放PPT)吵累了,他們氣呼呼地爬上了床,虎爸爸豎著睡,虎媽媽橫著睡...
2.提問幼兒:你的家人有沒有像虎爸爸虎媽媽這樣吵架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家有這種情況嗎?
幼:有(沒有)師:爸爸媽媽和家裡的其他人,爺爺奶奶等家人,也有像他們一樣吵架吵得很生氣的時候嗎?
幼:我爸爸和我媽媽經常吵師:不過,有的時候,是為了愛才吵幼:我爺爺和我奶奶又吵架師:哦~爺爺奶奶最會吵了,他們年紀越大,越相愛,越相愛就越要吵(有的時候越親越要吵)師(小結):小朋友們,其實家人之間就會像虎爸爸虎媽媽那樣吵架,難免會有吵架的時候。可是吵架總是不快樂的,總是會讓人越吵越生氣。
小老虎看見自己的家人,爸爸媽媽因為吵架,那麼不快樂,怎麼辦呢?他心裡很難過,他悄悄地爬下了床,心裡在想,有什麼辦法讓他們快樂起來呢?
3.提問幼兒:當你的家人吵架時,你有什麼辦法讓他們快樂起來呢?
師:你的家人吵架時,你有什麼辦法讓他們快樂起來呢?
滿意請採納
Ⅵ 如何做好幼兒園大班故事教學
內容摘要: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對幼兒實施良好的品德教育,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對於大班幼兒,故事還能幫助幼兒積累一定的詞彙,對於語言能力的綜合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把握好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是選擇孩子喜歡的故事,運用適宜的指導策略,幫助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故事、表達想法,從而實現故事教學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大班 故事教學 問題提出:愛聽故事是孩子天性,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大班幼兒正處於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故事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於教師而言,如何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理解故事,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大班故事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把握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選擇適宜故事。 《綱要》中明確指出大班語言領域故事與童話方面的關鍵經驗是:接觸多種題材和形式的優秀故事、童話,樂於欣賞、講述作品的內容,感受和體會情節的曲折起伏、人物心理和情感變化,作者所具有的豐富想像力;作品所具有的浪漫色彩。幼兒樂於復述、講述和表演故事與童話。另外,從故事長度來看,用於課堂教學的故事不宜太長,因為幼兒在聽故事時正處於緊張興奮的狀態,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有限,大班幼兒也不過只有15分鍾左右,太長的故事會使幼兒疲倦,失去傾聽的興奮。只有情節突出的故事孩子才會喜歡,正如英國教育學家安德普·萊特(Andrew Wright)所說,大段的描述是運用故事教學所忌諱的,用於故事教學的故事尤其如此。 因此,針對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我們在選材時,要注意選擇主題鮮明;情節曲折、起伏;能刻畫一定心理活動的故事,特別要側重感悟人物心理和角色性格特徵。如故事《等明天》、《白雪公主》、《老狼整容》、《猜猜我有多愛你》、《金雞冠的公雞》、《胖嫂》、《小熊請客》等。 二、認真分析故事,做好經驗准備。 教師在選擇好故事以後,應全面分析故事,找出影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關鍵詞和句,並對幼兒進行前期經驗的豐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名詞、動詞已經不再難以理解,難點則是對形容詞的把握和體會,如故事《金雞冠的公雞》中,黑黝黝、高聳聳、急騰騰,幼兒初次接觸,不易理解,活動前,則可藉助高山、河流的圖片幫助幼兒熟悉、理解這些形容詞,為幼兒順利傾聽、理解故事做好鋪墊;再如,故事《等明天》中有一句話「難道今天不就是你昨天說的明天嗎?」孩子很難理解這句話,因此,在活動前,我向幼兒介紹「昨天」、「今天」、「明天」是三個好朋友,並與幼兒玩游戲「猜猜這是誰?」在游戲中幼兒很好地理解了這三個詞的關系,在傾聽故事時,也能輕松理解這句話。 三、圍繞核心價值,設計故事教學 活動的設計是故事教學的關鍵,語言教學環境下的「聽故事」不同於作為娛樂消遣的「聽故事」,後者主要是用於「聽」或「樂」,除了這些別無其他的目的;而前者主要是「寓教於樂」,「教」才是目的,圍繞故事所展開的各項活動是達成「教」這一目的的途徑。 首先應明確故事教學的核心價值:傾聽—理解—表達。教師應把握好核心價值來組織、設計故事教學。 傾聽:傾聽是幼兒接觸、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徑,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幼兒有效注意力的時間,為幼兒創設一定的情境,引發幼兒的傾聽慾望。一棵大樹、一座房子,幾件簡單的道具就能營造出森林等與故事有關的情境,便可將幼兒帶入故事中。在傾聽故事前,教師還可以提一個問題,讓幼兒有目的傾聽,提高清廷的目的性。如在執教故事教學 《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我用小兔手偶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幼兒聽故事的慾望,並且提問:「小兔要上床睡覺了,它問了兔爸爸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是什麼問題嗎?」由問題順利過渡到第一遍傾聽,孩子們帶著問題、帶著疑惑,聽故事的慾望更加強烈了。 另外,幼兒在傾聽故事時,教師要正確、恰當的使用教具。第一遍傾聽,教師可藉助故事中主要的形象的手偶,如《猜猜我有多愛你》中的小兔子、《老狼整容》中的老狼手偶,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在第二遍傾聽時,教師則可利用反映故事的大背景圖及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圖片,讓幼兒整體感受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在第三遍傾聽時,教師可變換用可操作的拉線教具、插入式教具。每一次傾聽,教師藉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給幼兒不同的視覺感受,讓幼兒每一遍傾聽都有新鮮感,情緒高漲。 此外,幼兒在第一遍傾聽故事時,教師最好採取自己講述的方式,利用語調、表情感染幼兒;在講述時,教師還可以做相應的動作,肢體語言的運用可以增強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 理解: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得到相關經驗的提升,提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教師應明確每個問題的提問目的,做到問題要有針對性、遞進性、個體差異性。第一遍傾聽後,教師可根據故事的名稱、人物角色進行提問;在第二遍傾聽後,教師可問一些細節性的問題,並且注意追問,提升問題的遞進性。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提問簡單、直接的問題,幫助幼兒梳理信心;對於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根據幼兒原有經驗,利用問題引導幼兒思考、提煉。 活動前詞彙的豐富、適當故事中難以理解的詞彙都可為幼兒理解故事掃除障礙。 表達: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為幼兒設計表達活動。對於大班故事教學,往往會涉及到一些社會性目標,因此教師可讓幼兒結合自身感受和經驗,談一談「如果你是**,你會怎麼做?」、「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麼?」等。若以熟悉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作為目標,教師則可為幼兒准備頭飾,創設情境,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復述語句。教師還可以用延伸活動,讓幼兒在表演區進行故事表演,從而理解、表現故事中角色的性格,復述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如《小熊請客》。 總之,幼兒園大班故事教學,要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中心,遵循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在傾聽、理解、表達中得到語言的發展。
Ⅶ 幼兒園優質課教案故事誰的本領大
幼兒園大班活動名稱:故事《誰的本領大》精品教案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中梅花鹿和小猴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
豐富詞
:
甩、
馱、抓耳撓腮。
2.
能大膽表現,並用連貫的語言講述梅花鹿和小猴比賽的情景。
3.
懂得有本領也不能驕傲,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活動准備:課件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引出課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