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班科學奇妙的人體教案及反思
教學來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源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貳』 求幼兒園大班科學《望遠鏡和顯微鏡》教案
整體設計 對應用性知識的教學,常見採用「一構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驟進行直接敘述的方式教學。這種教師告知、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雖然講解有條理,但學生很難有學習激情,實際收效差。若採用探究性教學,效果會有極大的不同!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程標准》認為:物理教學應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實踐能力、探索精神及創新意識。新教材內容的選取加強了科學與社會的聯系,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經驗和體驗,注重以實驗為基礎,突出科學探究思想,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內容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走進了中學物理教學的課堂。 對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毫無疑問都要由教師實施。把教育理念化解到課堂教學的行為之中,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在教學內容確定的前提下,教學方法是獲得優良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思想,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學生既可學到基本知識、研究方法,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教師需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行為,以期達到課程標準的目的。採用探究式進行望遠鏡和顯微鏡的教學,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總結視角概念,引導設計、組裝望遠鏡和顯微鏡,學生既可掌握視角、透鏡應用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可學習歸納總結形成概念的思想方法、設計實驗的思想方法。注重思維方法培養,激發創新思想。 一、由現象歸納總結,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是對物質特性、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等本質屬性的反映。物理概念是從大量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中抽象出來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徵和 本質屬性,概念是濃縮的知識點。視角、視角放大率概念的引入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典型。 二、引導思維,設計實驗 怎樣解決看不清楚的問題?思維從問題開始,探究始於問題,問題是創造的起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前提,亞里士多德講過「創造性思維就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在引導探究過程中,教師需精心設計問題,步步深入啟發,激發學生思維。 三、手腦並用合作實驗 實驗理論方案設計思想明確後,如何選擇儀器組裝望遠鏡和顯微鏡?教師提供事前幫助學生采購的中學生實驗所用的不同焦距的透鏡片一套(價格不貴,可每人一套,也可多人一套),課堂上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動手進行組裝。鼓勵交流合作,教師給予適當的輔導,確保學生對顯微鏡、望遠鏡的功能有感性認識。 四、引導觀察,激發自主探究 新課程非常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動,這是本次課改的一個突出的亮點。我們期待學生能把要求掌握的知識通過自己探究發現,並且通過交流使認識更深刻,這是我們的理想。學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個培養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比較弱,在沒有任何引導、提示的情況下,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教師適度引導,為探究指明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望遠鏡、顯微鏡的實物及圖片,能說出其主要結構; 2.經歷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探究活動,能說出望遠鏡、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成像情況; 3.通過了解望遠鏡發展的歷程,感受望遠鏡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過觀看顯微鏡的發展及應用前景,認識到科技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影響,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1.體驗利用兩個透鏡組成望遠鏡的實踐過程。 2.體驗利用兩個透鏡組成顯微鏡的實驗操作過程。 3.初步學習逆向、類比的物理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行觀測的興趣。 2.增強學生的自然審美能力,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3.進一步形成科學的認識觀。 4.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望遠鏡、顯微鏡的實物及圖片,能說出其主要結構; 2.經歷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探究活動,能說出望遠鏡、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成像情況。 教學難點 經歷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探究活動,能說出望遠鏡、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成像情況。 教學方法 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准備 教師:計算機、多媒體課件。 學生: 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玻璃片、水。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問題導入 1.引入:探索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觀察,要觀察就要藉助眼睛,並期望加以擴展,正是透鏡的發明和使用,才使人類的這種願望得以實現。 2.提問:透鏡有哪兩種? 觀察:判斷所給器材中的凹透鏡和凸透鏡 問題:利用透鏡我們可以觀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們把透鏡組合起來觀察物體,又會有怎樣的發現呢?進行猜想。 我們用一個放大鏡時,發現放大倍數有限,但當我們用兩個放大鏡組合,發現放大更多倍。 問題:同學們能用這一發現做一個小發明嗎? 引導:我們用它做一個顯微鏡。導入課題。 故事導入 方案一:嫦娥深居廣寒宮,她的美麗與孤獨總令我們羨慕和同情,但這始終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因為科學家已經利用某種儀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盡是些石頭,根本沒有任何生命,更沒有嫦娥與廣寒宮。那同學們知道科學家用的是什麼儀 器嗎? 引導學生回答望遠鏡引入新課。 方案二:約400年前在荷蘭的一個小鎮上,一個磨眼鏡片的手藝人不經意地透過一前一後放置的兩個鏡片去看遠處的景物時,發現這些景物近了許多,大約1609年,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知道了這件事,他在研究之後,用兩個凸透鏡做成了一台望遠鏡。他後來不斷改進,用自己的望遠鏡第一次發現了天上的銀河並不是一片連續發光的雲,而是由許多的星星組成的;他發現月亮表面並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許多高低不同的環形山;發現了太陽黑子,看到 了土星周圍有一圈光環。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有四顆衛星繞著木星轉,很神奇是嗎?想了解吧! 引入課題:顯微鏡和望遠鏡。 情景導入 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國有個情人節是2月14日,你們知道為什麼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國的情人節嗎? 這兒有個望遠鏡,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與「織女星」,今天晚上,誰想借去試著觀察一下? 出示望遠鏡模型,啊,這樣簡單,說不定,學了今天的知識,我們每個人就都能用身邊的器材自己製作一台望遠鏡呢?出示課題導入。 設計意圖:設疑激趣,使學生帶著期待步入課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資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類同疾病作斗爭的歷史上,找到像痢疾菌、傷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樣本是找到抑制或殺死這些細菌或病毒的關鍵。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那麼,科學上進行這些顯微、遠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顯微鏡和望遠鏡是怎樣的成像原理呢? ③你們在七年級已經用過顯微鏡了,誰知 道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屬於凹透鏡還是凸透鏡?想不想自己製作一台顯微鏡呢?出示課題導入。 方案三:提問激趣,引出課題:生物課上是怎樣使用顯微鏡的?是由哪幾部分組成?你們知道為什麼顯微鏡能比普通的放大鏡放大倍數大得多嗎? 神話故事《葫蘆娃》中有一位葫蘆娃有特殊的本領,他有千里眼,能夠看到很遠以外的東西,設問:大家想不想擁有和他一樣的本領呢?我們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實現大家的願望,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望遠鏡。
『叄』 幼兒園大班科學鏡子教案反思怎麼寫
活動目標 復 1、激發幼兒制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照鏡子游戲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3、引導幼兒了解鏡子的種類,在教師幫助下嘗試用語言表達探索的過程。 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從照鏡子游戲中體驗到快樂。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肆』 幼兒園大班鏡子探路教案的活動反思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這個活動教案做完後,收集現場孩子們的表現,看看哪方面做的不夠好,然後聯系教案,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伍』 幼兒園科學大班透鏡的秘密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並用語言表達其發現。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准備】 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教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准備了兩塊奇妙的鏡片,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兩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 二、第二次嘗試: 引導幼兒發現:凹面鏡、凸透鏡的特徵 1、教師:兩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麼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現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 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凹透鏡(幼兒學說) (2)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 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第三次嘗試: 1、教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現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准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麼? 2、請幼兒看看這三面鏡子里看到人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3、引導幼兒討論: 這兩面鏡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透鏡有什麼不一樣? 4、得出結論: 這兩面鏡子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www.jy135.com只是它在透鏡的後面塗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 (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陸』 幼兒園大班科學鏡子教案反思怎麼寫
一、充分詮釋了科學活動的價值
《鏡子的秘密》這個活動充分詮釋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價值與使命,那就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所指出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首先,為了「激發探究興趣」。「真好玩、特有趣!」是現場參與活動的每個幼兒、每個教師最真切地感受,觀摩的教師常常有忍不住想嘗試的願望。
活動開始,老師出示了一張印有一半螺絲刀的圖片,並問「這個圖片上是什麼東西呢?」有的孩子說「像把刀」,有的說「是一根羽毛」……順著孩子的多樣回答,老師又以「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這一問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隨後,老師馬上以「讓我們請鏡子來幫忙」拋出了本次活動的核心探索對象「鏡子」。當孩子運用一面藍色鏡子照著圖片發現「原來那是一把螺絲刀」時的驚訝與喜悅,自然會對「鏡子成像」產生濃厚的興趣。打鐵趁熱,教師又跟進提問:「透過鏡子看,『半個』變成一個,如果透過鏡子看『1個』,又會變成幾個呢?會不會變成3個、4個,或者更多呢?」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有趣」才能激發主動探究的好奇心。活動中,老師步步設疑,層層激趣,有效激發了孩子進一步了解的興趣。而每一次有趣、奇特的現象,都讓幼兒沉浸在濃濃的探究氛圍中。我想,這份被激發的興趣背後,也許會衍生出更多對周圍事物、現象,對各種自然、社會問題的好奇、持續與持久的探索,這就是這個活動的價值所在,也是科學活動需要的、追求的核心價值。
其次,為了「體驗探究過程」。活動中,沙老師一個讓幼兒開展了三次「實驗」:第一次,單面鏡子的操作活動,發現單面鏡的成像規律;第二次操作,探索兩面鏡子不同的成像情況;第三次,進行三面鏡子的成像實驗,自製簡易的萬花筒。孩子親自動手操作、動腦發現,體驗著探究的樂趣。
再者,為了「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活動中,幼兒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觀察到的「鏡子成像」情況;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能看懂圖示要求,並能較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察與理解。這些初步的探究能力與學習能力,在活動中得以發展。這種能力的獲得也必然有助於促進幼兒後續的學習,以至終身的持續學習與發展。
二、充分反映了教師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的智慧
首先,選材的獨特。這個活動的內容選自一個兒童科學游戲書。沙老師獨具慧眼,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鏡子與彩色紙片小圖形這兩個元素巧妙融合,以「鏡子的秘密」為探究視角,讓幼兒在不斷地猜測、實踐中,發現「1面鏡子、2面鏡子、3面鏡子」不同成像效果,感受和體驗玩鏡子的意外、驚喜、好奇和挑戰。內容和教學具的獨特,給教學活動帶來了別樣的精彩。
其次,精心的設計。
具體明晰的目標定位。活動目標引領著整個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本次活動的目標:
⒈觀察鏡子成像的各種現象,知道鏡子成像的多少與鏡子的數量和鏡子間的角度有關。
⒉鏡子成像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極探索,並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⒊激發進一步探究鏡子成像規律的慾望。
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和教學生長點的把握」和對大班幼兒學習特點的考慮與能力的培養。
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本次活動,從「單面鏡子的操作活動,發現單面鏡的成像規律→探索兩面鏡子不同的成像情況玩→找找萬花筒里的秘密,猜測萬花筒里有幾面鏡子→進行三面鏡子的成像實驗」從每一次問題拋出與探究總結,都為下一個環節做了鋪墊和准備。由淺入深的逐步推進,保證了每個環節的有效。
第三,有效的互動。
「目標的有效是核心;設計的有效是根本;互動的有效是關鍵。」一個優質的集體活動除了「選材好、選點妙、角度巧」之外,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對集體教學的駕馭能力是活動真正成功的關鍵。這個活動讓我們領略了沙老師——蘇州市學科帶頭人的教學智慧和教育風采,提問具有開放性,能夠聆聽、接納孩子的信息,並能進行及時地梳理、提升。如,在每次實驗前,教師都能將實驗要求清晰表達。如,「在你的桌上有一面藍色的鏡子,請你讓它站在黑線上」、「先拿出有蝴蝶的紙片放在桌上;然後拿出連著的兩面鏡子,讓它站在紙片的蝴蝶前,注意保持一定的角度;再試著讓兩面鏡子打開或合起來,仔細觀察,數數鏡子里和鏡子外一共有幾個蝴蝶。」……精煉、清晰的語言要求,有助於傳遞「實驗」中的科學態度,並幫助幼兒集中對實驗問題的關注。又如,在現場互動中,教師對不同個性幼兒的鼓勵、對幼兒整理物品習慣的評價等,都體現著教師在互動中對每個幼兒的關注,以及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關注。
本次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環節的設計、教學策略、活動成效來看體現了「好課」的特質,發揮了「好課」的引領價值。學習分享之餘,有兩點建議:
⒈如果在教學活動結束前,教師激發幼兒後續探索的意識更強一些,探究的任務更明確一些,如「如果有更多面鏡子,看出去的彩色紙片會有區別嗎?」「哪些地方利用了鏡子的成像效果?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這樣,也許集體學習活動與個別學習活動的連接就更有價值,幼兒繼續探索的目的性會更強,以致引發幼兒到生活的更大空間里去探索、發現更多有趣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這也許是我們更在乎的真正的發展意義。
⒉可以給予幼兒更多觀察、思考與表達的機會。尤其是「觀察圖示,表達對圖示要求的思考與理解」時,可以讓更多的孩子來說一說「哪裡看懂了?哪裡沒看懂?」,第三張圖示的角度需要調整,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理解。
『柒』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小鏡子玩光影
設計意圖:
本活動取材於新時代出版的幼兒園課程指導(第2版)大班教育活動設計(下冊)中《我奇怪 我發現》主題中『光與影』的活動內容之一。鏡子是幼兒日常生活所需品,除了用來照鏡子整理自己,鏡子其他的功能可能了解的並不多。《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有趣的鏡子》是本次半日活動的第一個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幼兒去發現,當雙面鏡子的夾角改變了,擺放在鏡子前物品的影像也會不同,從而使幼兒的探索活動從無意轉向有意,激發幼兒探索鏡子的興趣和慾望。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中,感受鏡子成像現象的有趣與神奇。
2.通過玩玩、看看,了解鏡子角度變化和成像數量之間的關系。
3.能夠將經驗進行遷移運用,感受鏡子對我們生活的幫助。
活動准備:
人手一面單面鏡、雙面鏡;油畫棒、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1.一面鏡子的游戲。
(1)謎語導入,引出「鏡子」。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仔細聽,猜猜謎底是什麼?明明亮亮,又平又光, 誰來看它,跟誰一樣。(幼兒答:鏡子)對,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鏡子(教師出示鏡子)。
(2)幼兒每人一面鏡子,兩人合作,感受鏡子成像現象的有趣與神奇。
師:我請小朋友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秘密?(幼兒答:裡面的人和我長得一模一樣,豐富詞:一模一樣)
請你來說說,鏡子裡面的你長得怎樣?(漂亮嗎、帥嗎?)請小朋友用完整話來表述。
師:我請你們動動腦筋,怎樣讓自己不回頭,就能看見我身後的老師? (幼兒動腦想辦法)。
師小結:把鏡子放在面前,調整鏡子的角度,高低就能從鏡子中能看見後面的人和物。
師:那現在我要更進一步了,我想看見自己後腦勺的發夾,可我怎麼也看不到,誰能幫我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讓我看到那個漂亮的發夾?
(幼兒嘗試探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否和同伴一起來合作,看看能不能找到好辦法?(教師引導幼兒相互幫助擺放鏡子的角度)
『捌』 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世界
奇妙的水大班科學教案
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奇妙的水》,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示範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准備: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流程:
(四)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教案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裡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