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小豆的長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一顆想長大的種子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能生長,體會植物生長與自然因素的關系,並能大膽畫出幫助種子長大的朋友們。 2、嘗試渲染的方法,體驗幫助種子生長的快樂之情。 活動准備: 幼兒有繪畫螞蟻、蚯蚓等小動物的經驗、小菜園背景圖、小菜園范畫、記號筆、水彩筆、炫彩棒、海綿、抹布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 價值分析:通過經驗回顧,鞏固了解種子的生長產生的變換。 1、(出示照片)瞧!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去了哪裡呀?(小菜園)小菜園里都有哪些蔬菜? 2、談話討論:它們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那種子長大需要誰來幫忙呀? 小結:種子的長大少不了蚯蚓的幫助、螞蟻的幫助,有了它們種子才會慢慢地長大。 二、想長大的種子 價值分析:通過情景導入,了解植物生長與自然因素的關系。 1、種子想長大。 (邊說邊畫種子)老師這里也有一片小菜園,小菜園里種著許多許多的種子。 2、蚯蚓來幫忙 有一顆小種子呀,它很想長大。看!它的好朋友來幫忙了!(邊說邊畫:細細長長的會是誰呢?)(蚯蚓)蚯蚓姐姐它是怎麼幫助小種子的呢?(鬆土) 3、 螞蟻來幫忙 小苗苗還想長大,這回螞蟻弟弟也來幫忙了。
⑵ 中班科學《快樂的小蝌蚪》公開優質課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
活動目標:
1、能通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並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動准備:電腦一台,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若干
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周圍環境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對生活周圍的小動物,有著強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來了,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長得是怎麼樣的,它是怎麼樣奇跡般地變成了小青蛙的?游來游去在干什麼?孩子很想弄個明白,通過「有趣的蝌蚪」這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蝌蚪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小蝌蚪的認識,也增進了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觀察、講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結合《綱要》精神,更加註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幼兒對蝌蚪觀察、了解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同時,積極接納幼兒的觀點,運用激發、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幼兒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多媒體教學聲形並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在此活動中通過運用能直觀形象生動地將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將抽象變為生動,將靜態變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里又多了誰?(小蝌蚪)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著什麼樣?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著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後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隻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設置疑問,了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評析:這里讓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看完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麼變的?尾巴又有什麼變化呢?幼兒可能答: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集體製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評析:通過動作製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編故事。
⑶ 求一份幼兒園中班 科學活動公開課詳細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製顯微鏡的探究活動,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閱讀列文虎克自製顯微鏡並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了解顯微鏡發展的歷史,體會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技術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著科學研究的發展。 3.以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准備】 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粉、青苔、蠶絲、紙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呢? 學生小組討論,嘗試。 班內交流。 2.怎樣放得更大 探究:用兩只手一前一後分別拿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凸透鏡(如教材上的圖),反復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來觀察物體,然後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幾次,看看有什麼發現。 學生匯報。 教師設問:猜猜看,放大倍數是2倍和3倍的兩個放大鏡疊加在一起,最大能放大幾倍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歸納出兩種可能「倍數相加等於4倍」、「倍數相乘等於6倍」。 教師告訴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是兩個放大鏡的倍數相乘。 教師說明顯微鏡的原理:我們剛才經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 17 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觀察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3.做個簡易顯微鏡 討論顯微鏡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製作:學生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只用一個放大鏡時觀察不清的文字和圖片,看看觀察效果如何。 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青苔、花粉等,比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5.了解顯微鏡的發明、發展史 閱讀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6.講解:教師介紹顯微鏡的發展歷史 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使人類看到了過去從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後來人們不斷改進技術使顯微鏡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由此把放大倍數提高到 1 萬倍。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世界上已經研製成功了放大率 200 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知道了所有物質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組成的,從而發現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們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先進。顯微鏡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 7.提出下一節課的研究任務——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1.6 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學目標】 1.發現並提出有關生命世界的問題,產生對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願望。 2.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進行研究,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 3.能對觀察過程和結果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的符合要求的觀察報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學准備】 1.教師預先准備好一些資料卡片或相關的書籍,這些資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養和觀察黴菌、如何培養手上細菌的菌落、如何獲得生活在水裡的微生物等。 2.根據學校的條件,准備一些顯微鏡和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標本、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1.引入 對話:詹森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發現了什麼? 為什麼列文虎克會有這么多精彩的發現?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用顯微鏡發現了生物世界的許多有趣的問題,大家讀讀我們教材上的事例。 學生閱讀教材第 15 頁「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內容。 講解:「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於觀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後又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研究解決了問題,得出了寶石花耐旱的答案。我們在平時觀察中,對周圍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許多問題,讓我們也來自己尋求答案。 2.提出問題 我們對生命世界有哪些問題呢?可以從自己的家、校園、我們的身體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學課文第 12 頁,然後分組討論,互相啟發,然後歸納出幾個可以探究的問題。如: 魚缸里的水變綠了,是不是水裡有什麼微生物? 廚房裡的砧板上有沒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沒有微生物? 我們的頭發在顯微鏡下是什麼樣的? …… 大組交流。各組提出本組的問題,由學生或老師把這些問題都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歸類和篩選。 3.教師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和准備觀察材料 說明顯微鏡下觀察的要求,講解觀察標本的製作和培養。 出示顯微鏡,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進行安全教育和環境教育。 4.確定研究課題,制訂研究計劃 各組從這些問題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本組的研究課題。 根據問題制訂觀察研究的計劃。 大組交流計劃。 5.布置課外觀察任務 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下,按計劃進行顯微鏡下的觀察研究。 根據自己的觀察研究寫出研究報告。 告訴學生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寫作要求,包括課題名稱、問題是怎樣提出的、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研究結果、收獲和體會。內容要真實,除正文外,可附圖、表格、照片、實物等。 7、在顯微鏡下我們發現了什麼 教學目標: 1.培養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增強合作探究的意識。 2.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能對觀察過程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的符合要求的觀察報告。 3.發現並提出關於生命世界的問題,獲得關於生命世界的更多了解。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 對教室環境做相應布置、製作一張「在顯微鏡下我們發現了什麼」的研究大海報、了解各組研究的課題內容。 學生准備: 整理小組研究的方法、步驟、結果、遇到的問題等,完成《匯報交流表》。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內容? (引導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觀察活動的材料准備、確定的研究計劃以及研究報告的內容、格式進行回憶、交流。) 學生匯報交流。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開個科學展示會,交流大家在上節課中研究的過程、方法,研究的成果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交流會前的准備 1、在交流會中,請大家把自己小組研究的情況介紹給大家,既向大家展示自己組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向大家徵求對自己組的研究情況的意見。同時,我們也要互相評一評,看看哪組的研究更好? 2、那麼我們怎樣看一個研究好不好呢?應當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呢?請大家想一想。 3、學生共同討論,形成評價標准: A.有明確的選題 B.有完整的計劃 C.研究報告內容齊全(包括選題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研究的結果、研究中的問題等幾個方面) D.表述清楚有條理 E.小組成員團結合作 三、召開「在顯微鏡下我們發現了什麼」科學展示會 1、下面開始我們的「在顯微鏡下我們發現了什麼」科學展示會。由第一小組先進行匯報,請其他組的同學認真仔細聽,對他們的研究報告有什麼意見、建議或者問題,可以在他們匯報結束後提出來,然後再由第一小組的同學進行解答。 2、學生匯報。 3、交流:教師組織其他組的同學對第一組的研究報告提出意見、建議,指出其中不足之處和改進意見,並由第一組同學解答質疑。根據評價標准,綜合各方面情況,對小組成果進行評價。 4、繼續組織其他組的匯報和評價活動。 四、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對
⑷ 中班科學 神秘的放大鏡 評課稿
搜一下:中班科學
神秘的放大鏡
評課稿
⑸ 中班科學教案視覺殘像
活動目標:1.教幼兒能聽懂並說出眼睛、鼻子、嘴巴的英文名稱(Eye;Nose.Mouth) 2.通過各種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3.通過各種游戲練習,使幼兒了解各器官的作用和功能.活動准備 1.字卡:eye眼睛 nose鼻子 mouth嘴巴 2.粘貼笑臉;大蘋果若干 3.磁帶 1、Greeting: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S:Good morning!Miss Hou T:How are you?S:I am fine,thank you 2.和老師一起做「五官操」,以及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讓幼兒接觸「eye,mose,mouth」的發音.兒歌:eye、eye、eye.眨呀眨 nose、nose、nose 聞一聞 mouth、mouth、mouth 波波波 ears、ears、ears 聽聲音 2.學習單詞:eye、mouse、mouth.(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張「Face」,在我們的」face」上長有器官,誰能告訴我這些器官的名稱.[教師]指著自己眼睛問幼兒:「what is this?」待幼兒回答後,教師可以告訴幼兒眼睛有個很好聽的英文名字hair ,(著重訓練幼兒的讀音);並用英語說:eye ;two eyes;.幼兒練習「eye」時要注意幼兒發音是否規范.教師用同樣的方法教給幼兒Nose;Mouth的英文 3.游戲:摸鼻眼(摸對者獎勵小紅花) 方法:師:touch your eyes,one 、two、three,幼:(用食指眼睛)here 、here 、here,師:touch your nose,one 、two 、three,幼(用食指鼻子)here 、here、 here,師:touth your mouth,one、 two、three.幼:(用食指手指嘴邊)here、 here 、here.4.活動延伸:方法:小朋友每三人一組,給缺少五官的臉譜添畫eye nose mouth在添畫時告訴大家你畫的是什麼.5.結束:和老師一起做「五官操」然後向客人老師說再見.
⑹ 中班科學教案 章魚吸盤的秘密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水果,能說出它們的顏色以及外形特徵。
2、初步掌握水粉作畫的技巧,嘗試用水粉畫來表現出各種水果的基本特徵。
3、幼兒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⑺ 小班科學水透放大鏡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 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 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
【教學過程】
一、為什麼要用放大鏡觀察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麼?」(生:放大鏡)
放大鏡大家很熟悉,哪位同學可以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介紹一下你所熟悉的放大鏡。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並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於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製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後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
二、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現後,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麼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裡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准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現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四、小結
1、師:對於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製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標題:放大鏡
構造:鏡架、鏡片
特點:(凸 透 ——放大鏡又叫「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
用途:……
⑻ 中班科學《油和水》和《放大鏡》哪節課好
《油和水》。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回分離的現象。
2、能用語言和答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觀察的結果。
3、喜歡動手實驗,有積極的探索興趣,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准備:
1、實驗材料:水,食用油,醋,透明一次性杯子,筷子,幼兒個人記錄表,記號筆,大的記錄表一張。
2、幼兒經驗准備:先認識油和水,感知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