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好餓的毛毛蟲》教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
要多吃蔬菜,不能挑食,不然會肚子疼
每個人的成長是需要補充能量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
最後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變成美麗的蝴蝶的
B. 節奏樂音樂活動教案好餓的毛毛蟲設計思路怎麼寫
小班音樂活動《好餓的毛毛蟲》
設計意圖
《好餓的毛毛蟲》這是一首根據繪本故事原創的歌曲,歌詞最後象生詞的運用,可以大大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讓幼兒多了解水果名稱。通過前期對繪本的學習,孩子們對毛毛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他們這首歌曲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在小班下期階段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有很多孩子還能自發地享受音樂故事、並熱愛表現。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唱歌是音樂教育的一種手段,每個孩子都喜歡唱歌,尤其是快樂的孩子更愛唱歌。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覺得開展歌唱活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選擇合適的歌曲,讓孩子快樂參與;創設愉悅的情境,讓孩子快樂歌唱;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快樂創新。
活動目標
1. 能模仿學唱歌曲的關鍵句。
2. 能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毛毛蟲的動作。
3. 熱愛大自然,展開想像,嘗試替換歌曲中的水果名稱。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學唱歌曲,帶有動作。
難點:簡單仿編歌詞中的水果名稱並展示。
教學准備
1.有閱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的閱讀經驗
2.毛毛蟲手偶
3.音樂鋼伴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繪本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角色表演毛毛蟲的蛹,邊做動作邊進場。引起幼兒興趣。 (練聲)
2、基本部分。教師清唱表演,引導幼兒認識毛毛蟲的成長過程。
(1)教師角色扮演邊清唱示範,邊做動作表演毛毛蟲的變化過程。
師:剛才毛毛蟲都吃了什麼呀?它是怎麼吃的?
(2)教師手指扮演毛毛蟲在身體上爬一爬,邊表演邊隨伴奏演唱。
(3)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試一試毛毛蟲每次吃完水果的身體變化。
小結:毛毛蟲每次吃完一種水果都會有變化:吃完一個大蘋果,變成食指;吃完兩個大香梨,變成兩根手指;吃完三個水蜜桃,小手變成「蛇頭狀」。
3、情景延伸,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表演。
(1)教師邊唱邊帶領幼兒和「手偶毛毛蟲—毛毛」一起尋找吃的。(教師提出要求:毛毛最喜愛吃會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師利用自製玩偶「毛毛」,讓幼兒感受毛毛蟲的身體成長變化。
(3)教師通過喂「毛毛」,引導幼兒嘗試替換歌詞中的水果名稱。
4、結束部分。隨音樂變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場,充分讓幼兒在音樂中盡情享受並愉快表現。
C. 好餓好餓毛毛蟲故事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1.鞏固5以內數量對應關系及數列關系。
2. 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數數。
3.教育幼兒不可過量飲食。
活動准備:
1.繪本《好餓的毛毛蟲》PPT。
2.1—5的數字卡及水果卡一套。
3.幼兒每人一份1-5的水果卡,一個貼有排序標記的墊板。
活動過程: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動物朋友,它是誰?你們喜歡和它做朋友嗎?你們知道毛毛蟲是從哪來的嗎?我們來看一看。
1. 演示PPT1,教師講述。
提問:猜猜蛋里住著誰呢?我們來看看誰會從蛋里出來?
2. 演示PPT2,教師講述。
提問:又小又餓的毛毛蟲長的什麼樣?它是怎麼走路的?你來學一學,看誰最象毛毛蟲。
師:毛毛蟲好餓啊,它要去找一些東西吃。
3.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水果,猜吃了一個什麼水果?演示PPT3。
提問:吃了一個什麼水果?用數字幾來表示?吃的時候發出什麼聲音?
可是毛毛蟲的肚子還是好餓。現在讓我們象毛毛蟲一樣繼續出去找東西吃吧。
4.星期二,毛毛蟲吃了幾個水果,我們一起蒙上眼睛聽一聽,幾聲?用數字幾來表示?吃了二個什麼水果?演示PPT4。
提問:吃了兩個什麼水果?
可是毛毛蟲的肚子還是好餓。現在讓我們象毛毛蟲一樣繼續出去找東西吃吧。
5.星期三,毛毛蟲會吃幾個水果呢?請你用聲音告訴我。吃了三個什麼水果?演示PPT5,教師講述,出示相應數量的水果卡。
可是毛毛蟲的肚子還是好餓。
6.星期四毛毛蟲會吃幾個水果?星期五毛毛蟲會吃幾個水果?分別吃的是什麼水果呢?每個人面前都有幾張水果卡片,請你數一數,告訴我答案。說說為什麼?演示PPT6,7.
7.毛毛蟲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了好多的食物,你能把它們按照順序排隊嗎?請你試一試。
教師點評,小朋友是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列的,現在我想把5個桔子排在第一個,你能按著順序幫它們排隊嗎?請你試一試。
8.毛毛蟲的肚子還是好餓,星期六吃了什麼?演示PPT8。
提問:一共吃了幾樣食物?請個別幼兒上來數一數。
建議小朋友按照順序數一數,大家小手一邊指,嘴巴一邊數。
9.毛毛蟲一下子吃了這么多的東西,會怎麼樣?教育幼兒一次不可食入過多的食物。
10.演示PPT9,教師講述。
提問:你舒服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學一學。
現在毛毛蟲不覺得肚子餓了,它不再是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了,長成什麼樣了?有多大多胖?還能不能走路?
11.演示PPT10-11,教師講述。
提問:猜最後毛毛蟲變成了什麼?
你們看,蝴蝶正在花叢中跳舞呢,讓我們也變成一隻蝴蝶跳舞吧。
D. 飢餓毛毛蟲教案小班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的孩子們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是從哪裡來的?」「小白兔是從哪裡來的?」他們會反復地提出這個問題,這是孩子們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一個過程,這是孩子們發展的需要。
《綱要》中指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們知道,孩子的發展需要在個體發展的過程中會隨時表現出來,一般來說,孩子所突然熱衷的行為,往往是符合該年齡孩子發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新的興趣傾向、新行為的出現、反復提問和追究特定事物、同伴爭議等,這正是機會,捕捉它們,並創造條件,提供刺激,誘發經驗,在幼兒自身需要的基礎上組織活動,滿足發展的需要。
因此,我選用了繪本閱讀《好餓的毛毛蟲》。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孩子們在觀察,傾聽,講述的過程中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2、技能目標: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毛毛蟲的變化並能大膽地說出來。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變化。
活動准備
1、課前准備:捉一隻毛毛蟲到幼兒園,先讓幼兒進行觀察,了解毛毛蟲的一些特徵。
2、頭飾:毛毛蟲、蝴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教師戴毛毛蟲的頭飾,扮作毛毛蟲很餓的樣子,說:「我好餓呀,怎麼辦,誰能幫幫我?」
(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回答,引入課題)
二、閱讀繪本
1、教師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頁閱讀繪本。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時候啊?哦,那你告訴我,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呢?毛毛蟲在吃什麼東西?它喜歡吃的和你喜歡吃的一樣嗎?等等。)
2、游戲「變變變」
幼兒和教師一起做毛毛蟲在地上爬行著去「找東西吃」,吃飽之後開始「吐絲」做成繭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動,然後慢慢地破繭而出變成蝴蝶飛起來。
(讓幼兒動起來,使幼兒的注意力能夠集中,並且利用游戲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結束活動
孩子們,毛毛蟲吃了好多東西,才慢慢地變成了蝴蝶,那我們教室里的那隻毛毛蟲也要吃東西呀,我們該怎麼辦呢?
(回應幼兒的答案,最後和孩子們一起將毛毛蟲放回到大自然中,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反思
在活動的引入環節,我以情境引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回答。所以,幼兒在回答的過程中都很積極,引入環節的效果較好。
在閱讀環節中,我的引導性提問中對小班孩子的發展情況估計不夠,所以孩子們在觀察、閱讀及發言的時候效果不是很好。
在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做成毛毛蟲在地上爬行著去吃東西,然後吐絲做成繭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動。然後慢慢地破繭而出變成蝴蝶飛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和教師一起來感受變化的過程,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都突破和掌握。孩子們也在一起活動的過程中輕松的掌握,效果較好。
聽課教師對感受的過程的評價較高,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掌握知識。
本次活動中,我有一個困惑:在結尾的時候,要如何與開始的情境相響應?同時,在這個環節中該從哪個方面去引導幼兒的情感體驗與發展?我的設計是引導幼兒愛護動物。而這方面的情感並不是很適合這個活動。聽課的老師也都進行了探討,但仍沒有得出一個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