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班整合活動《一分鍾有多長》公開課教案與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尤其是早晨入園經常會有遲到的小朋友,現階段我班幼兒正處於幼小銜接的重要時期,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著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對當小學生的嚮往之情。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鍾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認識時鍾.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首先在活動前我先鞏固幼兒對時鍾的認識,活動開始我先讓幼兒自己交流一分鍾有多長,因為幼兒對時鍾的分針、時針都認識,所以幼兒在討論時就非常的積極。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節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我安排了如下環節:一分鍾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鍾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鍾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鍾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幼兒思考「做事慢的原因」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本次活動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認真參與活動,尤其是操作部分孩子們興趣很高,效果非常好。
⑵ 大班優質課陳青一分鍾有多長目標長教案
幼兒園優秀教案《一分鍾有多長》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鍾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鍾,那麼你覺得一分鍾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鍾走一分鍾吧。
二、體驗:一分鍾能幹什麼
1、一分鍾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鍾畫面,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1)(教師出示鍾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鍾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鍾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鍾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鍾。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鍾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鍾。
2、一分鍾能做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鍾里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鍾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鍾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裡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
(1)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鍾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鍾里能幹些什麼。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鍾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鍾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鍾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鍾時間,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麼?(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鍾。誰知道課間十分鍾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⑶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⑷ 幼兒園優質課 大班數學教學活動《一分鍾有多長》
時間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時間又確確實實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針對大班孩子,如何讓他們懂得不浪費時間並合理利用時間呢?根據平時對他們日常活動的觀察,有些孩子做事很拖拉,比如:穿衣服,整理物品,畫畫等。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鍾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觀察、比較和操作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幼兒感知一分鍾到底有多長,從而通過實踐操作活動來懂得抓緊每一分鍾。 本次的數學活動《一分鍾有多長》活動設計中我按照「提出問題—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設計本次活動流程,改變了以往數學活動的傳統模式。讓幼兒在猜測、玩玩、操作中真正的體驗到了一分鍾的長短。從而認識到一分鍾的重要性,從而養成合理利用時間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從而看出我們應該注重保持孩子們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強調幼兒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對探索的結果能夠大膽描述和講述。 在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了解和感知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但在活動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最後第二環節中幼兒的操作最好是自我橫向比較,在驗證環節由於是個別驗證環節時間上存在著隱形浪費。可以以小組驗證或者老師驗證來替代全體幼兒一起驗證。還有在剛看ppt的環節可以放到最後環節這樣對幼兒來說更可以感受到這些大人抓住這一分鍾,從而更好的感知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⑸ 幼兒園優質課教案
從兒童發育觀點來看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該學什麼,這時期的教育應以"建立小學學回習答能力基礎"為目標,也就是在幼兒園學的,是為了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效率、學習成就,甚至是學習動機更高,因此這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設計課程:
一、學科基礎:關於語文、數學,可以根據兒童發展程度來進行課程規劃,目的仍是希望孩子進入小學時,已經具有學習基礎,而並非先教、搶跑!
二、智力基礎:從多元智能理論來看,智力包含了語文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節奏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智能,因此除了前兩項在剛剛的第一點已經有訓練了,其他的項目則可以讓孩子藉由音樂、大自然來獲得,甚至藉由感覺統合訓練,更能有效幫助專注力提升與學習效果。
有人說感覺統合是越小做越好,但是三歲前的感覺統合目標是為了孩子的發展,三歲後的感覺統合目標是為了學習更好,目標不同、作法不同,但都是對孩子好的!若想要更認識,我再找機會跟您聊聊!
⑹ 幼兒園優質課火山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因為孩子們通過電視了解到近期冰島火山噴發,相互之間談論的興趣很高,再結合本學期我班教材,設計了這樣一節課,通過一個小實驗深入淺出的向幼兒講解火山噴發這個復雜的問題,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學習了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及勇於探索的精神。 2、了解火山噴發的原因、過程及火山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3、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火山噴發的過程和火山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難點、火山噴發的原因。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鉛筆、托盤。 2、氣球一個、火山模型、紅色色粉、蘇打粉、白醋、湯匙兩個、吸管一個。 3、教學課件、電腦、投影儀、音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 在大山的家族裡,有一個脾氣特別暴躁的傢伙名叫火山,你們看,他又發脾氣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 2、提問、小朋友看見發生了什麼事情? 3、提問、為什麼火山會噴發呢? 幼兒自由發言 總結:地殼下的岩漿受到地球內部巨大壓力,當遇到地殼比較薄的地方就沖破地殼噴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噴發。(一邊講解一邊用氣球演示原理) 4、火山噴發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再次播放課件) 請幼兒舉手回答 老師小結、火山噴發時,首先噴發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氣體,然後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塊,緊接著岩漿噴出並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後熔岩冷卻,火山漸漸平息。(出示四幅圖片) 5、請小朋友將四幅圖片按照火山噴發的先後順序進行排序。 6、提問、火山噴發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影響呢?(出示圖片)請小朋友觀察並舉手回答。 7、小結、火山活動對人類有不好的影響也有好的影響。火山活動噴出的有毒氣體對人類及動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火山灰會覆蓋大片的房屋莊稼,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熾熱的熔岩會引發大火,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火山活動會形成新的陸地;火山活動會促成鑽石等稀有礦產的形成。(邊出示圖片邊小結) 三、結束部分 請一位幼兒和老師一起演示火山噴發的實驗。 四、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時,幼兒親自體驗火山噴發的實驗。 教學反思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在於課件的准備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孩子們對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不足之處在於對課件的應用不夠熟練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導致後邊的幼兒看不清楚,還需改進,在語言引導的科學性上還要多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