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小班下學期科學教案動物寶寶和媽媽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動物媽媽和寶寶的生活方式及習性。
2.能說出喜歡的小動物的名稱,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3.感受動物之間的親情。
◆活動准備
◎《小動物的媽媽》掛圖(見教具盒)。
◎《動物寶寶》游戲卡(見教具盒)
◎《找媽媽》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與指導
☆談話
1.出示《小動物的媽媽》掛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看一看,圖上都有誰呀?
2.操作《動物寶寶》游戲卡,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媽媽。
師:小貓找不到媽媽了,很著急,你能幫幫它嗎?
還有一些小動物也著急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媽媽吧。
☆辨認
1.幼兒觀察、區分動物幼年和成年時候的不同。
師:小貓和貓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媽媽長得一樣嗎?
小雞和雞媽媽長得一樣嗎?雞媽媽的頭上有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區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師:青蛙媽媽的寶寶不見了,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嗎?
它的寶寶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我們把它找出來吧。
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樣嗎?
☆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寶寶和媽媽。
師: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寶寶和媽媽?
它們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操作請幼兒幫助《找媽媽》操作單中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活動建議
本活動在幼兒對動物有一定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通過辨認一些動物寶寶和媽媽,初步了解他們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親情。
活動前,教師可通過收集圖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媽媽》等多種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區分動物成年與幼年的不同,如個頭大小、尾巴長短、皮毛顏色等,並為幼兒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在進行青蛙與蝌蚪時可藉助故事情節,引導幼兒說出青蛙的特徵。活動後,可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圖片;飼養讓小動物,讓幼兒萌發愛護動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動的操作環節,也可利用區域活動時間完成。還可在美工區提供《蛋寶寶穿新衣》操作單,引導幼兒進行塗畫與裝飾,完成作品。
Ⅱ 幼兒園教案動物媽媽
活動目標 一、初步了解動物的兩種基本**方式——卵生、胎生。 二、能按照兩種不同的**方式給動物分類。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區分動物是卵生還是胎生。 活動准備 一、卵生動物視頻。 二、卵生動物、胎生動物圖片若干,字卡各一張。 三、繪畫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利用課件,了解「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 (一)了解卵生動物。 (1)有一隻小鳥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們知道小鳥遇到了誰嗎?(播放課件) (2)看完後請孩子說說小鳥遇到了誰?(母雞媽媽和烏龜媽媽) (3)母雞媽媽在干什麼呢?你們知道雞寶寶是怎麼生出來的嗎? (4)烏龜媽媽又在干什麼呢? (5)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寶寶是從蛋里孵化出來的? (6)師小結:有些動物寶寶如雞、鴨、烏龜等,是通過媽媽下蛋,再從蛋里孵化出來的,這些動物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動物」。(出識字卡「卵生動物」) (二)了解胎生動物。 (1)這里還有一些動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動物是不是都是從蛋里孵化出來的呢?(出示圖片:大象、獅子、孔雀等) (2)師小結:有些動物寶寶如貓、獅子、大象等,是媽媽直接生出來的,這些動物也有個共同的名字叫「胎生動物」。 (出示字卡「胎生動物」)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胎生動物嗎? 三、游戲:幫動物寶寶找家。 (1)教師:游戲活動前兩個動物分類提醒孩子:它是誰?是卵生動物還是胎生動物呢?請把它送回家! (2)教師:這里有一些動物寶寶,天快黑了,它們卻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朋友能不能幫幫它們,找到它們的家呢? (3)教師:出示動物卡片,請小朋友按「卵生動物」「胎生動物」分類粘貼。 四、談話:小朋友們是卵生還是胎生? 小結: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里住上10個月,媽媽非常的辛苦。所以我們要愛自己的媽媽,也要愛動物媽媽和寶寶。 請孩子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畫下來,送給媽媽並告訴媽媽它是「卵生動物」還是「胎生動物」。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都充滿了熱情,教學中幼兒從什麼都不知道到幾乎成了一個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學習。使幼兒不僅知道動物的出生方式, 還了解了 什麼是卵生動物,什麼是胎生動物,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
Ⅲ 幫助動物媽媽找寶寶教案
◆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動物媽媽和寶寶的生活方式及習性。
2.能說出喜歡的小動物的名稱,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3.感受動物之間的親情。
◆活動准備◎《小動物的媽媽》掛圖(見教具盒)。
◎《動物寶寶》游戲卡(見教具盒)◎《找媽媽》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活動與指導☆談話1.出示《小動物的媽媽》掛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看一看,圖上都有誰呀?
2.操作《動物寶寶》游戲卡,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媽媽。
教師:小貓找不到媽媽了,很著急,你能幫幫它嗎?
還有一些小動物也著急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媽媽吧。
☆辨認1.幼兒觀察、區分動物幼年和成年時候的不同。
教師:小貓和貓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媽媽長得一樣嗎?
小雞和雞媽媽長得一樣嗎?雞媽媽的頭上有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區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師:青蛙媽媽的寶寶不見了,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嗎?
它的寶寶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我們把它找出來吧。
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樣嗎?
☆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寶寶和媽媽。
教師: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寶寶和媽媽?
它們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操作請幼兒幫助《找媽媽》操作單中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Ⅳ 小班教案動物媽媽的袋子反思
活動反思:
孩子們已有一定的探索慾望,這對小班幼兒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專,在探索過程中,雖然屬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但他們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問題,尋求答案,並且富有想像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此外,在師幼的共同參與下,創設出"會說話的"的環境為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探究動物的興趣更濃厚了。
Ⅳ 求一篇小班科學活動<動物寶寶找媽媽>的詳細教案
您就根據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來寫教案吧,也比較符合您這個科學活動的類別 附: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里爬出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裡游來游去,非常快樂。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著媽媽在水裡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我們的媽媽在哪裡呢?」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麼樣的呀?」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大魚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一隻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裡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大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一隻大白鵝「吭吭」地叫著,遊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大白鵝笑著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唱起哥來『各各各』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隻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各各各」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嗎?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唱起來『各各各』的………」青蛙聽了「各各」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我們的樣子為什麼跟您不一樣呢?」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長出兩條後腿來;再過幾天,你們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四條腿長齊了,脫掉了綠衣服,就跟媽媽一樣了,就可以跟媽媽跳到岸上去捉蟲吃了。」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裡翻起跟頭來:「啊!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好媽媽,好媽媽,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青蛙媽媽撲通一聲跳進水裡,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塊兒遊玩去了
Ⅵ 中班科學生成活動《動物是怎樣生寶寶的》教案反思
教學案例、教學設來計、教學實錄、源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Ⅶ 幼兒園小班的《動物媽媽的袋子》反思怎麼寫
1、了解動物媽媽袋子的作用。 2、逐步提高幼兒的跳躍能力,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3、通過游戲,體驗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反思: 孩子們已有一定的探索慾望,這對小班幼兒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但他們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問題,尋求答案,並且富有想像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此外,在師幼的共同參與下,創設出"會說話的"的環境為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探究動物的興趣更濃厚了。
Ⅷ 幼兒園小班動物媽媽的袋子的反思
活動反思: 孩子們已有一定的探索慾望,這對小班幼兒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但他們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問題,尋求答案,並且富有想像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此外,在師幼的共同參與下,創設出"會說話的"的環境為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探究動物的興趣更濃厚了。
Ⅸ 中班《動物好媽媽》教案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認識動物媽媽對寶寶的照顧,寶寶也要有顆愛媽媽的心。
2、認識各種動物的外形,了解其生活習性。
3、享受看電影《小烏鴉愛媽媽》和集體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世上只有媽媽好》磁帶、電影《小烏鴉愛媽媽》、烏鴉及其他小動物頭飾,與本課有關的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然後提問:這是一首什麼歌曲?歌曲里唱的什麼?小朋友誰的媽媽最好?好在哪裡?
請幼兒先相互自由討論,再舉手回答。
2、教師引出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鳥媽媽在鳥巢里生下了兩個蛋,鳥媽媽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鳥蛋嘩啦裂開了,一隻小鳥鑽出來了,隨後第二隻小鳥也鑽出來,嘰嘰喳喳叫著「媽媽媽媽」我的肚子好餓呀?這時鳥媽媽從遠處叼來蟲子一口一口的喂它們。(教師邊講幼兒邊看大屏幕)。
提問:故事裡有誰?鳥媽媽怎樣照顧它的孩子?你見過鳥巢嗎?有什麼用?如果其他的動物來捉小鳥,鳥媽媽會怎麼辦?
3、(課件展示:羊媽媽和馬媽媽帶孩子一起去遊玩)教師講解故事的開頭,讓小朋友講結尾。
小結:剛才講了鳥媽媽、羊媽媽和馬媽媽的故事,它們都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還有一位動物媽媽和別的媽媽不一樣,你們想知道它是怎樣愛護自己的孩子的嗎?請看大屏幕!
4、提問:這位動物媽媽是誰?(烏鴉)。它的孩子在哪裡?會做什麼?
5、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電影吧!引出電影《小烏鴉愛媽媽》,請幼兒集體觀看,說說自己看後的感受,引導幼兒說出小朋友也要向小烏鴉學習愛自己的媽媽的好品質。
6、游戲《好媽媽》,幼兒分別戴有羊、馬、鳥、魚的頭飾,其他幼兒扮演小動物,跟在媽媽後面,自加動作。
寶寶們天黑了,快和自己的媽媽回家吧!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