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班科學活動《怎樣放在瓶子里》
小班科學活動:怎樣放進瓶子里
活動目標:
1、通過對物體的把玩與觸摸,了解易變形物體的特徵。
2、嘗試用各種方法把易變形的物體塞進瓶子里。
3. 樂意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大膽表達和表現。
活動准備:
1、鴨子手偶一個、糖果若干。
2、紙、布、油泥、毛茛、積木等物品。
3、小號礦泉水瓶子人手一個。
活動重點、難點:了解易變形物體的特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介紹各物品,並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物體。
1、出示小鴨子激發幼兒興趣。請幼兒和它打個招呼,握握手。
2、師:今天小鴨子要運很多東西去河對岸的好朋友家去,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有哪些東西呢?(介紹各種材料)
3、請幼兒摸一摸、捏一捏,感知物體的軟硬。
二、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將各種物品裝進瓶子里,感知易變形的物體的特徵。
1、遇到小河不能把東西弄濕怎麼辦?小朋友幫他想想辦法。(出示瓶子,放進瓶子里,一定要將瓶口和物體本身的大小相比較。)
2、請幼兒嘗試將物品裝進瓶子里,要求不能把物品損壞。
3、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把什麼東西裝進了瓶子里?並示範是怎麼裝進去的。
4、教師小結:能裝到瓶子里的物品都是軟軟的,可以通過搓、折、捏等方法將它變形後裝進瓶子里,而硬硬的東西就不容易變形,所以就不能從比它小的瓶口進入瓶子里。
三、嘗試將更大的易變形的物體裝進瓶子里,進一步感知易變形的物體軟的特徵。
教師:這里還有一些物品比剛才的哪些還要大,小朋友摸一摸,有什麼樣感覺?那它們能在變形後裝進瓶子里嗎?請小朋友們用剛才的方法幫幫小鴨子。(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找一找,鞏固軟軟的和硬硬的。
教師:小鴨子為了感謝大家幫忙,要請大家吃糖。出示糖果盒,請幼兒每人挑選兩顆糖果,一顆軟軟的,一顆硬硬的,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② 小班科學活動怎樣放進瓶子里課後反思
主題活動《好聽的聲音》從幼兒對聲音的好奇和模仿性學習入手,通過聽聲音、猜聲音、學聲音、創造聲音等活動,增強孩子對聲音的敏感,體驗聲音的多樣性和可變性。科學活動《會唱歌的瓶寶寶》,以科學為主導,巧妙地將生活、語言、音樂等領域有機滲透,相互整合。把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引入活動,把酸奶瓶變為形象生動的「瓶寶寶」來吸引幼兒,激發興趣,用游戲的形式和口吻貫穿各個環節,讓幼兒通聽一聽、猜一猜、搖一搖、試一試等環節在玩中做,在做中學,在學中玩,體現了寓教於樂,寓樂於教的教育理念,引導他們發現「瓶寶寶」唱歌的秘密,探索用力大小不同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不同的東西裝進「瓶寶寶」肚子里,能發出不同的聲音。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喜歡探索、敢於表達的學習品質。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請幼兒嘗試匹配瓶蓋,這一過程主要是鍛煉孩子旋瓶蓋的小肌肉動作和學會觀察挑選大小合適的瓶蓋(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我用有趣的提問吸引孩子進入活動:「天氣冷了,瓶寶寶的帽子找不到了,我們幫它找一找,找到大小合適的帽子給它戴上吧,要帶緊哦,如果用小手搖一搖帽子掉下來的話瓶寶寶就要感冒了。」
第二環節是請幼兒裝豆豆,搖一搖,探索製造聲音的方法。教師先提問「瓶寶寶會唱歌嗎?」然後將裝好「豆豆」的瓶寶寶搖一搖,讓幼兒發現瓶子里裝進東西會發出聲音,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接著,請幼兒操作裝「豆豆」,考慮到真實的豆豆顆粒較小不方便操作,因為第一次活動用區域材料中喂小動物的串珠顆粒代替豆豆,請幼兒裝。他們都很享受裝和搖的樂趣,裝進去以後搖一搖能發出聲音,都樂此不疲。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操作,我還自編了兒歌「瓶寶寶,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吃好擰緊小帽子。」幼兒操作的時候,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加以提示引導,他們都操作地很有效。
第三環節是搖瓶寶寶,感知用力大小和聲音輕響的關系。我先示範用力搖和輕輕搖的時候瓶寶寶發出的聲音輕重不一樣,用形象的語言提示「我的瓶寶寶吃飽了,它要唱歌了,大聲地唱;瓶寶寶累了,它要小聲地唱」,請幼兒感知。再請幼兒跟著老師為改編的歌曲《大鼓小鼓》伴奏,教師邊唱邊搖:我是一個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咚咚,我是一個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結束環節是一個延伸活動的提問:「是不是瓶寶寶肚子里裝東西就會發出聲音了呢?」引發幼兒的思考。為他們在自由時間或區域活動時,進一步探索「放不同的材料到瓶子里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做好鋪墊。
活動反思:
1、科學活動應與生活密切聯系,尋找生活中最常見的、幼兒熟悉的材料,很容易吸引孩子進入幼兒,同時也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相銜接,激發孩子探索的慾望。活動中的酸奶瓶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以收集的,這次是請家長和孩子一同搜集帶到幼兒園的,因此在出現瓶子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很「自豪」地說:「這個是我帶來的!」教師在選擇讓瓶寶寶唱歌的材料時,也考慮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隨處可取的,教室里現成有的材料,幼兒也很熟悉。
2、托小班科學活動應以形象的游戲貫穿,有個具體的形象會讓幼兒很快進行探索的情景。比如一開始給瓶子找瓶蓋,我就說成給「瓶寶寶找帽子」,他們馬上就積極地投入,而且告訴幼兒「要把帽子戴緊,要不然會感冒」,他們就都把蓋子擰緊了。活動過程中,孩子難免會不停地搖瓶子,但我在提醒的時候會說:「瓶寶寶唱累了,請它躺在你的小腿上休息一下吧!」而不是簡單直接地說「不要搖瓶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探索興趣),孩子們就會安靜地管好瓶子聽老師講再操作。
3、科學活動不是一次集體活動就結束了,要引發幼兒後續的探索。瓶子里裝不同的東西,搖瓶子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裝數量不同的相同東西,搖瓶子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不是所有的東西裝進瓶子里都有聲音,比如:棉花、紙片等。所以,最後的提問,能引發孩子繼續探索,將這些材料投放進區域活動中,讓孩子自由地再嘗試操作。
4、改進之處:瓶子上面可以適當裝飾,將瓶寶寶的形象變得可愛些,更容易讓孩子有情感上的共鳴。
③ 五領教案小班下學期科學 瓶子的發現
動目標:
一;小勺和小碗能幫助我們吃飯:有一些圖片要找好朋友:
1:看。
2,可以和太陽做朋友(可以和……)、找找身邊的好朋友(發現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說說,大樹有了小鳥和鳥巢才會覺得自己本領大……大樹的朋友真多啊,原來好朋友可以不止一個,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延伸
生活中我們也有許多好朋友。
活動流程、導入,你會換誰、在找找。
(二)換個好朋友 ,去找到你的好友。
四。
導語?為什麼?誰和誰能做朋友
小結、想想的過程中!大樹有了泥土才能紮根,接下來的問題有些難;星星和月亮都在夜空中,發現生活中多種多樣的朋友關系,體驗與朋友一?
小結:這是一個好朋友口袋,看,想一想:雲朵可以和小鳥做朋友。
二、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兩兩入座,除了和你坐在一起的朋 友之外;原來生活中有的東西經常在一起!
五、找找口袋裡的朋友(根據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配對)
提問,還有誰是你的好朋友:音樂游戲——找朋友
幼兒跟隨音樂尋找朋友並交換朋友,請你幫幫它們的忙,就像一對好朋友。起活動的快樂:現在有一棵大樹很孤單,大樹有了陽光才能生長,一看誰能做你的朋友。
三,口袋裡有誰:池塘是蝌蚪的家?
小結,他們是一對好朋友,沒有朋友,誰能和他做朋友呢? (老師、給大樹找朋友(發現一樣事物與多種事物的關系,每個明友找一張圖片,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兩個好朋友可以坐在一起,願意大膽表述)
(一)兩個好朋友
導語,大樹有了小花和小草才不會感到孤單:每個人都找到了好朋友真高興,如果現在請你在這些朋友中換個朋友,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導語、找一找
④ 小班教案花瓶課後反思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內(或稱教學要求,容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⑤ 小班教案杯子響叮當活動反思
杯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所以當我把它們拿出來的時候,幼兒一開專始屬不是特別感興趣,還說著:「這不是杯子嗎」。但是當我一個一個的敲擊出不同的出聲音的時候,他們都特別好奇,一個個的小眼珠一直盯著杯子看,然後幼兒的興趣就隨著活動升高了,都爭先恐後的想來試驗一下,所以整節課的氣氛還是很活躍的。
⑥ 瓶子家族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開頭怎麼寫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後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說、會表達,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說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我把最後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有趣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快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拋出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麼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的空間。有人說拿一把傘打開,把糖果接住;有人說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說快去撿;還有人說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里有這么多的鬼點子。通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老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為幼兒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有人說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說下一場傘雨;有人說下一場蝌蚪雨等,最後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里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快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像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積極性。
⑦ 幼兒園小班吸管提瓶子反思
教師故事導入,小熊過生日,媽媽送了小熊一個禮物,播放了ppt,看到了吸管做的小飛機,版幼兒對吸管做的飛機很感權興趣,於是老師拿出了自己已經做好的吸管小飛機,這時候幼兒的積極性已經都調動起來了,這時老師讓幼兒觀察飛機是什麼做的,提出出吸管。老師給每個幼兒一根吸管,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吸管和別的小朋友吸管的差別,然後開始探究吸管的作用,利用給小熊送小絨球這么一個事情,讓幼兒自主去發現,然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操作一下。於是老師又問,為什麼能吹動小球的,讓幼兒發現然後說出,吸管中間是空的,有個洞。又根據這個洞開始研究,洞可以讓豆子玩滑滑梯,也可以喝飲料。但是這個洞會不會消失呢,於是老師讓幼兒猜測打了結的吸管還能不能喝到飲料,發給每人一個裝有飲料的瓶子開始試驗,發現是不會消失的,打了結飲料還是存在。那長吸管能不能喝到飲料呢,於是老師做了一次試驗,幼兒來觀察,發現也是可以的。最後拓展到生活中,有哪些像吸管一樣的,讓幼兒開始思考回憶。幼兒的興趣一直很高,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