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比一比多少,長短,高矮,遠近的教案
?
哦;這個可以看看;
在那裡,
可以在那邊找到的
⑵ 比一比 變一變教反思
在數學活動《比一比,變一變》一開始,我出示大象和長頸鹿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和長頸鹿比,誰的腿粗,誰的腿細。孩子們通過一一比較觀察,都能說出正確的答案。接著我以大象和長頸鹿要過橋的游戲情節,引導幼兒比較橋面的寬和窄,孩子也都到說的很好。活動一直很順利的開展,最後我准備了各種粗細不同、大小不一的物體圖片讓幼兒一一配對連線,如:有4個大小不一的小男孩圖片和4個大小不一的皮球,分別上下兩排排列,讓幼兒找出最大的男孩配最大的球,以此類推,一一對應。在集體講授的時候孩子們好像都很清楚,但是獨立操作的時候,有很多孩子都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有的孩子少連了,有的孩子連錯了,甚至還有的孩子不動腦筋瞎連。這樣的數學活動,讓我不禁考慮,怎樣才能估計到數學能力差的孩子,同時也能使數學能力好的孩子得到發展呢?
思考後,我覺得還是要從自身組織教學能力出發,靈活組織課堂教學,提高目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層次的幼兒,簡單的運算和基礎知識,多提問能力弱、中等層次的幼兒,並注意引導他們以模仿性學習為主,通過簡單的模仿,舉一反三,從中找出規律,如本次活動《比一比數一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把線連接好,在通過刪除法,幫助能力弱的孩子找到方法。對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深度和難度,以創造性學習為主,讓幼兒在質疑解惑中發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注意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速度,在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要放慢速度,使絕大多數幼兒能夠掌握,而對一些高層次問題,教師適當加快速度。每次數學活動,為滿足能力強幼兒學習的需求,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出一些難度大,稍微靈活的題目。
最後,在重視人本身的發展的基礎上,以幼兒為中心,面向全體、照顧差異,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在評價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教師評價的要求也不同。對於特殊幼兒,教師採用「拉一拉,幫一幫」的態度多鼓勵、多引導,及時給予幫助和輔導,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對能力強的孩子多採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提高的競爭意識,高標准,嚴要求,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評價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幼兒參與,給孩子一個靈活的評價標准,啟發他們多看到同伴的長處,引導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互動讓幼兒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數一數,比一比
幼兒數學學習,主要分六大模塊:
1、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為孩子數學能力做准備。
2、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理解數字,運用數字,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過渡,為加減概念打下基礎。
4、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占據很重要的比例,對孩子空間立體思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5、時:孩子對時鍾的認識,可以幫助其形成時間概念,有助於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溝通
6、空: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系,通過想像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系的能力。空間思維對於孩子在學習幾何等類型題時能起到有效幫助,對孩子大腦起到開發作用。具備空間思維的孩子能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多個角度"立體思考",對其未來社會性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⑷ 大班幼兒教案比一比,它們一樣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常用的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長與短。
2.學習對應排列相關物體,初步獲得對應的經驗。
活動准備:
1.筆、小棒、吸管、筷子等實物若干(長短比較明顯)。
2.《數數玩玩》第1頁,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兩支長短不一的筆,讓幼兒來比較它們的長和短。
(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對想出辦法的小朋友及時表揚,並讓其現場演示。)2.提問幼兒:用什麼辦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又方便、又准確?
3.讓幼兒用想到的好辦法來比較長、短不一的吸管、筷子、小棒等物體。
提醒幼兒在比較它們的長短時,要將一端對齊(上下或者左右)進行比較。
4.帶領幼兒打開《數數玩玩》第1頁。
啟發幼兒觀察格子中的兩個物體,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找出比較長的東西,用紅筆圈起來,找出比較短的東西,用綠筆圈起來。
(如果這個要求對於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只要幼兒找出長的東西或者短的東西並給它圈起來就可以。)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來比較物體的長和短。
⑸ 數學《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教師復就安排幼兒自製主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給小動物排隊,給小動物餵食,來感知動物與食物兩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操作活動中創設了一些游戲的情境,把擺放材料變為有趣的手腦並用活動,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動的最後延伸活動「送給教室里的猴子送桃子」,教師沒有事先考慮清楚游戲的細節問題,如:小猴的隊伍里沒有紅旗,幼兒不知從哪只猴子送起;在讓幼兒操作前,教師應示範一下如何給牆壁上的猴子送桃子,幼兒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⑹ 學前班數學《數一數,比一比》教案
學前班數學教案
目的:
1
、學習
10
的組成,並知道一個數被分出的兩個數小的數之間的
遞增與遞減的互補關系。
2
、
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准備:貼絨教具
過程:
1
、
學習
10
的組成。
(
1
)
教師出示
10
個蘋果教具,讓幼兒說出名稱和數量,然後在旁
邊貼數字卡
10
。
(
2
)
教師請幼兒想一想,將
10
個蘋果分為兩個人吃怎麼分,有幾
種分法?並請幼兒用教具在黑板上表示。
(
3
)
教師分別用數字卡貼在
9
種分法分出的數量旁邊。
(
4
)
教師拿掉所有的蘋果,留下數字卡,讓幼兒知道數字
10
可以
分為
9
組不同的數字。
(
5
)
教師引導幼兒用計算袋中的石頭和數字卡自行學習
10
的
9
種
分法。
2
、
認識一個數分出的兩個部分的數的增減規律。引導幼兒觀察上
面
10
的分合排列,
分出的兩邊的數各有什麼變化?
(左邊的數
一個一個地減少,右邊的數一個一個地增加,合起來的總數沒
有改變。)
3
、
小結。
一個數可以分成兩個較小的數,
一個數一個一個地減小,
另一個就會一個一個地增加,合起來的總數不變。
4
、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請幼兒根據
10
像什麼創編一個故事,幫助幼
兒學習
10
的組成。
(
1
)幼兒先一起討論,互相講述。
(
2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故事。
(
3
)評選出最佳故事獎,並要求幼兒都會講述這個故事,幫助幼兒
記憶
10
的組成。
5
、練習,寫出
10
的組成。
學習
10
的加法
目的:
1
、
學習
10
的加法,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
2
、
練習從多種角度編應用題,並能正確列出算試進行解答,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擴散性思維能力。
准備:貼絨教具
第
1
課時
過程:
1
、
學習
10
的加法。
(
1
)
復習
10
的組成。檢查幼兒是否掌握。
游戲:碰球
玩法:
首先教師提出雙方碰球的數字合起來應該是
10
的要求,
然
⑺ 大班語言教案比一比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
「讀」是本課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學生帶著興趣與問題開展自讀、合作讀等回多種形式的答初讀,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扎實的基礎。指導精讀時,我讓學生先表演後帶學生進入比賽情境,讓學生想像人物神情語氣,並讓學生邊讀邊做動作。課堂氣氛活躍輕松,而每次內容完後的過渡和對學生的評價語,我更是精練,力求不重復。一堂課下來,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又讀又表演,似是很圓滿,可我又覺得少了些什麼。細細想來,如果課上對於每次朗讀、表演都讓學生也參與評價,應該會更有意義吧!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更能使學習的整個過程都確實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學生發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這也是布魯納所說的「知識學習」的一種手段。
⑻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數數,比較多少》
沒有
⑼ 幼兒園大班教案高矮測量反思
設計背景 經過一個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長高了不少,排隊每個都在比較高矮,為了讓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設計了數學課——測量 活動目標 1 能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自然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寬窄,高矮等。2 體驗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方法。3 初步理解測量的意義,增強幼兒動手能力。 重點難點 ...測量的意義,測量物體的長短,寬窄,高矮。 活動准備 直尺,長紙條,測量用的繩子,木棍,記錄紙。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找到兩種高矮差異不太明顯的植物,請幼兒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啟發幼兒用自然工具來測量兩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測量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測量時將測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組活動:第一組用手或手臂來量桌子,門,窗的長度,寬度,說說測量的結果並且記錄下來。第二組用繩或者腳步來測量教室,黑板的長度,寬度,說說測量結果並記錄下來。第三組用棍子或者直尺來測量桌子,椅子的長度或寬度或高度,說出測量結果並記錄下來。 4 對照匯報結果引導幼兒探索:用長方形紙條自製量尺,寫上0——10的數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結,鼓勵幼兒用書,鉛筆,小棍,直尺來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
⑽ 大班數學活動課《誰比較多》課後反思
數學活動課《誰比較多》課後反思
數學活動《誰比較多》是讓幼兒練習數數11—20,了解進位概念。在活動中我通過讓幼兒玩游戲來比較數拿錢幣,再幾次游戲後我便讓幼兒來操練《我的數學》中的習題,習題的要求是數一數哪一個儲蓄罐里的錢幣給它打上勾,我講好要求後便讓幼兒操練了。沒過會,庄紫韻就拿著本子跑上來交給我說:「老師,這里有一個一樣大的怎麼辦呀?」隨後,好幾個小朋友都圍了上來也都是為了這個問題。我仔細一看,果然本子上的最後一道題一個是10個1元的,一個是1個10元的,結果是一樣的。
隨後,我就又增加了個要求:要是你遇到一樣大的就給它們都打上勾。本次活動結束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為什麼幼兒觀察的比我還仔細,我沒發現的他們能發現,為什麼待一個幼兒上來之後,其他幼兒才一下子都圍了過來。說明我課前根本就沒好好備課,只是大概地看了下題目,認為幼兒做的作業不會有難度,可我根本沒想到題目會出錯,其時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但都是被我提前查出了並修改了題目的要求,但這次的失誤還是發生了,這說明什麼,做任何事都不能偷懶,人往往都有一種惰性,到了一段時間都會范這種病,但只要你的毅志堅定,我想再大的困難也會克服的,同時針對一個幼兒發現問題上來問我後,其他幼兒隨繼圍了上來,這也說明了幼兒對自己的毅志不堅定,也可能是我缺少對幼兒的交流與溝通,使得他們不信任我,怕自己說錯被我批評。通過這節數學課,我看到了我的很多不足點,但我想通過我的努力,這些不足點我會把它們慢慢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