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心裡學 幼兒春天裡的觀察活動教案怎麼寫
主題由來: 春天是一個美麗而又令人愉快的季節,但對幼兒而言,春天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們所感興趣的是在春天裡能獲得親身感受的活動。在大自然中,處處表現出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紅紅的花,綠綠的草,枝頭的嫩芽,飛舞的蝴蝶,柔柔的春風,到處充滿春天的景象。幼兒置身在春天的自然景物中,真切感知春天來了,春天多麼美!春天是一個生長的季節,樹、花、草、蝌蚪、昆蟲、小雞、、小魚等生長變化快。春天還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季節,孩子們到戶外一起放風箏,做游戲,感受春天帶來的快樂。在本主題活動中,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有背景的主題牆飾。並讓幼兒通過看、摸、聞、聽等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學會用多種途徑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主題活動總目標: 1、 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小種植活動。 2、 能感受和發現春天的天氣、花草、樹木的變化。 3、 能夠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小草、樹、花,並認識它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及特徵。 4、 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的情感。 5、 能利用粘貼、塗色、手指點畫等多種形式去表現春天,並從中體驗到無盡的樂趣。 活動一:蒜寶寶 活動二:迎春花 活動三:柳樹媽媽 活動四:草兒長出來 活動五:撕貼小草 活動六:美麗的桃花 活動七:認識風箏 活動八:裝飾風箏 活動一: 活動名稱: 蒜寶寶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蒜的特徵。 2、在種植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准備: 大蒜、裝好水、土的盆或盤。 活動進行: 1、出示大蒜,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什麼?蒜寶寶長的什麼樣? 2、剝蒜 (1)、讓幼兒把蒜剝開,並說一說蒜寶寶剝去皮後的樣子。 3、種蒜 (1)、出示裝好土、裝好水的盆放在幼兒面前。 (2)、讓幼兒把剝好的蒜種在盆里或水裡。 (3)、提示:讓幼兒要把蒜的底部種在水裡或盆里,不要讓蒜寶寶的尖在下邊。 (4)、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活動結束: 幼兒互相觀看種在水裡或盆里的蒜,教師與幼兒一起做講評。
B. 中班科學教案物體觀察活動有哪些
活動目標:
1、 對物體的滾動產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2、 感知物體滾動的特性
3、 探究物體滾動軌跡與物體特點之間的關系
活動准備:
正方體、長方體積木 乒乓球 薯片筒 一次性杯子 圓柱體、圓錐體紙筒
活動過程:
一、初次操作,發現滾動物體的特徵
1、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你們可以摸一摸,也可以輕輕地推一推。組里的小朋友可以交換著玩一玩。在玩之前呀,老師要提幾點要求,大家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但是不能離桌子太遠。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小椅子不用搬。
2、 幼兒自由操作
3、 交流:每個人都玩過了嗎?那你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事呢?
有沒有小朋友輕輕地推過這些東西呀?那你們發現了什麼?
**說##會滾動,你們同意嗎?
那我們請**上來試一試
(小朋友們講到了什麼就請他們上來試一試)
我們剛剛一起嘗試過了,發現乒乓球、薯片筒和一次性杯子,我們輕輕一推,它們可以滾起來,可是這些積木卻不行。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為什麼呢?
4、 總結:因為這些東西是圓圓的,都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推一下,它們可以滾起來。
二、第二次操作,探究紙筒滾動軌跡的不同
1、 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紙筒,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們覺得它們可以滾動碼?為什麼呢?它們都長的圓圓的,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的推一推,它們可以…
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兩頭一樣大,一頭大一頭小)
老師再請你們玩一玩,輕輕地推一推,看看它們滾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
2、 幼兒自由操作
3、 交流:你們都輕輕推過這兩個紙筒了,發現它們滾動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了嗎?
**說這個紙筒滾起來會…,我們請他上來試一試
這個紙筒滾起來是向前的,這個紙筒滾起來是轉圈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在玩之前觀察過了,發現這兩個紙筒長的不一樣。你們想一想會不會因為它們長的不一樣,所以滾起來也不一樣呢?
那它長的什麼樣子(兩頭一樣大)它滾的時候是…
它長的什麼樣子(一頭小一頭大)它滾的時候是…
我們再來試試其他的(薯片筒和一次性紙杯)
4、 總結:所以我們發現了,兩頭一樣大的滾起來是向前的,一頭小一頭大的滾起來會轉圈。
三、課後小朋友們可以找找幼兒園里有沒有其他可以滾動的物體,看看它們滾動的時候是不是一樣的。
反思:在教學的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的時候,從大家圍坐著到分組操作,「不用搬小椅子」這句話忘了說,導致了場面的零亂,並且浪費了時間。以後對於要提的要求在活動前要明確。??准備材料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人手一份不太可能,所以是以小組為單位。但是小朋友們分享的意識還是不強。以後可以在之前先告知幼兒每人只能拿一個,玩好之後要與其他小朋友交換。幼兒自主探究的環節,還缺乏指導、觀察、發現、提升的能力。在召集幼兒回到座位的時候,我只是乾乾的喊著「請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幼兒處於較興奮的狀態,喊了好幾遍,效果不是很好,拖拖拉拉的。以後可以嘗試在幼兒自主探究之前,就告訴他們聽到某個指令時,馬上收拾東西回到座位,這樣還可以使幼兒之間產生督促作用。在結束語的運用上,「課後」這個詞太書面化了。在活動的最後,應該再聯系一下生活,使幼兒更能夠理解。
C. 幼兒 觀察動物標本 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製作樹葉標本的前期准備過程:採集、清潔與乾燥,初步了解樹葉標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製作樹葉標本的基本方法與主要工具、材料。
3.感受樹葉的多樣與美麗,對植物產生探究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到戶外觀賞落葉,並撿回自己喜歡的各種落葉,要求樹葉完整、平整。
2.製作樹葉標本過程的錄像和做好的樹葉標本若干。
3.製作標本的前期准備工作所需要的工具與材料:抹布、較厚的舊書(幼兒自帶)、皺紋紙。
4.電教設備:投影儀、電腦。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觀賞樹葉標本的興趣。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小樹葉》。[w1]
2.教師:小朋友都喜歡各種各樣的樹葉,還撿回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樹葉。老師也很喜歡各種美麗的小樹葉,你們看這些都是老師喜歡的落葉,它們好看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二)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並欣賞樹葉標本,了解製作標本的意義。
1.引導幼兒觀察樹葉標本與落葉的區別。
教師:這些樹葉和小朋友剛撿回來的樹葉一樣嗎?這些樹葉還有什麼好聽的名字?(樹葉標本)2.幼兒觀賞樹葉標本。
(1)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樹葉標本:你們見過樹葉標本嗎?在哪裡見過?
(2)教師:為什麼有人要採集樹葉做標本?標本有什麼用?
3.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標本就像照片一樣,它能讓大家更清楚地認識許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樹葉標本不會枯掉、也不會腐爛,因此可以存放很長時間。
(三)播放錄像,讓幼兒了解製作樹葉標本的簡單方法。
1.讓幼兒猜猜、說說製作樹葉標本的方法。
2.觀看錄像,教師肯定幼兒的已有經驗。
3.重點討論製作樹葉標本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備工作。
(四)教師和幼兒一起整理樹葉,為製作樹葉標本做准備。
引導幼兒按照以下程序完成製作樹葉標本的初步工作:選擇完整、平整的樹葉—用抹布清潔樹葉—用皺紋紙乾燥樹葉—用較厚的舊書夾壓樹葉。
活動延伸:
1.日常滲透:帶領幼兒定期為樹葉換皺紋紙,待觀察若干天樹葉完全乾燥後,就可進行標本製作。
2.家園共育:請幼兒向家長了解製作樹葉標本的方法與步驟;家長利用幼兒用書《樹葉標本》,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樹葉標本的製作程序。
3.區域活動:在科學活動區提供各種樹葉標本,供幼兒認識。
D. 幼兒教案目的:觀察螞蟻
藝術活動:棉簽畫——螞蟻
活動目的:
1、學慣用三個圓畫成一隻螞蟻,並能想像添畫簡單的景物。
2、培養幼兒保持畫面整潔的習慣。
活動准備:1、課前帶領幼兒到草場用放大鏡觀察螞蟻。
2、顏料 棉簽 圖畫紙
指導要點:
1、提問:你看到的螞蟻是什麼樣的?
你能不能畫給老師看看?
2、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表現自己看到的螞蟻。
3、老師與幼兒一起小結螞蟻的外形特徵。
4、老師示範。
5、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1)提醒幼兒要注意保持畫面的整潔。
2)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注意顏料的配色。
6、作品講評:請幼兒介紹自己的螞蟻在作什麼。
《螞蟻》教案
一、教學目的
(一)指導學生認識常見的昆蟲——螞蟻的外形特徵以及吃食情況等生活習性,為以後建立「昆蟲」概念打下基礎。
(二)培養學生有目的、按順序地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三)激發學生研究興趣,向學生進行保護有益小動物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
認識小螞蟻的外形特徵為本課教學重點。
三、課前准備
(一)教師准備:
1.螞蟻教學掛圖(或自製幻燈片);
2.螞蟻若干(把捉到的螞蟻放在瓶內待用);
3.放大鏡、樟腦球(每組一個);
4.絨板、磁性黑板或膠條及螞蟻各部分的拼圖圖片。
(二)學生准備:課前教師組織學生捉螞蟻並進行觀察,將捉到的螞蟻放在瓶里供上課時用。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課前准備情況。
2.談話:同學們,說一說你在什麼地方發現的螞蟻?找到它的窩了嗎?你是怎麼捉的?(捉的時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傷害螞蟻,要用草葉、小樹枝等放在螞蟻的前方,待它爬上草葉、樹枝後再放進事先准備好的瓶子里。瓶內可以放些潮濕土壤和食物,用蓋子蓋好,放在陰涼處備用。要注意:一隻瓶內只能裝同一窩的螞蟻,因為不同窩的螞蟻會因「打架」而死傷)。
3.講述: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些關於螞蟻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觀察螞蟻身體外形的特徵。
(1)講述:我們來觀察一下螞蟻的身體是什麼樣的。在觀察時,我們可以先從整體上觀察一下它的大小、顏色,然後看看螞蟻的身體可以分成幾部分,再從前往後按順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細觀察,螞蟻身體的各部分是什麼樣的,可以使用放大鏡。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觀察得最細致,最准確。
(2)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討論觀察的結果:
①從整體上看,螞蟻的大小怎樣,都有什麼顏色?(有大有小,黑色的,褐色的)
②螞蟻身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經過討論後引導學生把螞蟻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③螞蟻的頭部是什麼樣的?頭部長有什麼?是什麼樣子?
④螞蟻的胸部是什麼樣的?胸部長有什麼?是什麼樣子?
⑤螞蟻的腹部是什麼樣的?
(4)小結:〔出示螞蟻的教學圖,邊小結邊板書:頭、胸、腹、(一對)觸角,(三對)足〕螞蟻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較小,有一對眼睛和一對呈膝狀彎曲的觸角(觸角是分節的),在頭的下部有一對大「牙」,胸部比頭部細,長著三對足。腹部呈球形或卵形,分節,前端12節很細,與胸部連接,呈細腰狀。
(5)鞏固復習螞蟻的外形特徵。
螞蟻的身體是什麼樣的。(重點是身體分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名稱,有幾對觸角、幾對足。)
(6)學生在黑板上拼螞蟻圖。
講述: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片,分別代表螞蟻的幾個部分,誰能在黑板上把這幾部分組成一隻螞蟻。
2.指導學生觀察螞蟻的生活。
(1)看圖:請學生打開書第6頁。
(2)提問:同學們,你知道圖中這些螞蟻在干什麼嗎?
(左上圖:螞蟻在挖洞做窩;右上圖:螞蟻在搬運食物——稻粒;中圖:螞蟻在搬運死昆蟲;左下圖:螞蟻在相互傳遞信息;右下圖:螞蟻在「打架」。
(3)討論:①你們知道螞蟻喜歡吃什麼和不喜歡吃什麼嗎?②要想知道螞蟻吃什麼,你想想應該怎麼辦?
(4)小結:要想知道螞蟻是怎樣生活的,我們就要仔細觀察。我們從這樣幾個方面觀察:
①注意看螞蟻搬運食物時,它都搬運哪些食物?
②找到螞蟻窩,輕輕把窩挖開,看看裡面貯存有哪些食物。
③你可以在螞蟻窩附近放上各種各樣的食物,觀察哪種食物上有螞蟻,哪些食物上沒有螞蟻。
運用這些方法,課後同學們可以進行觀察或試一試。
3.指導學生觀察螞蟻對樟腦氣味的反映
(1)提問:
①你知道螞蟻是用身體的哪部分來找食物的?
②螞蟻的頭部有什麼?(一對觸角)
③螞蟻靠什麼聞味?
(2)分組觀察活動
①講解觀察方法:用樟腦球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圓圈,把螞蟻放在圓圈中間,觀察螞蟻有什麼反映。
②學生分組觀察
③匯報觀察結果:你看到了什麼現象?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
④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知道螞蟻它是靠觸角來聞味的。如果你還想知道螞蟻的秘密,請你想辦法通過觀察弄清楚。
(三)鞏固練習
提問:螞蟻的身體分為幾個部分?頭部有幾對觸角?足長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有幾對足?
(四)布置作業
課後繼續觀察螞蟻吃什麼食物。
板書:
參考資料
1.螞蟻 昆蟲綱,膜翅目,蟻科昆蟲的通稱。螞蟻是昆蟲中比較高級的一種,喜愛集體生活,並有細致的分工。一窩螞蟻中有一隻蟻後,是不可侵犯的,個頭比其它螞蟻大。少量的雌螞蟻和帶翅的雄螞蟻專負責生兒育女,繁殖後代。工蟻的工作很繁重,負責建巢、取食,撫養幼蟻,看護蟻蛹、喂養蟻後,沒有翅。兵蟻是衛士,負責守衛洞穴,與入侵者戰斗。這樣明確的分工,在其它動物中是少見的。
2.螞蟻一個夏天能消滅上千萬只害蟲。螞蟻不但吃活的蟲子,還吃動物的屍體,起到了清潔工的作用。
3.螞蟻在土壤中活動,和蚯蚓一樣,它能翻鬆土壤、並且還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E. 幼兒觀察類籮卜科學活動的教案有哪些
活動目標 1.認識蘿卜的外形特徵,知道蘿卜有各種各樣的,了解蘿卜簡單的食用方法。 2.學習簡單的觀察、比較、猜測、記錄的方法。 3.願意嘗試蘿卜的探索活動,感受發現的驚奇與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初步學會簡單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 活動准備 1.蘿卜記錄表一張,紅白綠色紙片人手一份。 2.白蘿卜、紅蘿卜、水果蘿卜、涼拌洋花蘿卜若干。 活動過程 1.游戲:拔蘿卜,引起幼兒願意探索的興趣。 2.認識蘿卜的外形,並探索蘿卜的特徵。 (1)你發現這些是什麼?蘿卜是怎樣的?把你的發現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2)教師引導幼兒有序觀察,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小結:蘿卜葉子是綠色的,蘿卜表皮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有點硬。大大的蘿卜就是根,蘿卜長在土裡。 4.出示蘿卜表格,認識蘿卜肉的顏色。了解蘿卜肉和蘿卜皮不一定是相同顏色。 幼兒猜測蘿卜肉的顏色,教師進行統計記錄。教師切開蘿卜進行驗證。 5.說說自己知道的蘿卜食用方法,品嘗蘿卜,說出蘿卜的味道。 6.總結。
F. 觀察類的教案
一.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裡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1.方法背景
本次活動採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
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採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後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後,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慾望。
說一說:
本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並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師到的水一樣嗎?那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裡,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讓幼兒明白,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裡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環節是採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麼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麼方法製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一.示範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准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裡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建議:
本活動可以放在大班上學期進行,活動應採取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以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六)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觀察記錄
參加本活動的幼兒共49名,每位幼兒在實驗中都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第一次將普通的紅色的水放透明的水裡時,幼兒沒有看到分層的現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幾個幼兒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教師分了層的水。
在第二次製作糖水的過程中,幼兒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兒用小勺攪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幾名幼兒不敢大膽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點點糖,後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又放了一些糖。
大部分幼兒將製作好的糖水倒進了透明的水裡,有二十三名幼兒成功了,他們高興地叫著:「老師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兒本來也成功了。可是他們用小勺在水裡攪了幾下,結果本來已經分層的水又變成了一杯紅色的不分層的水。十七名幼兒沒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沒有飽和,水的密度沒有太大的增加,所以兩種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沒有發生分層的現象。
G. 大班科學比較觀察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動物怎樣過冬》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能清楚地講述幾種小動物過冬的方式,懂得關心愛護小動物。
2、掌握動物常見的過冬的方式。
【活動准備】
1、教師製作「動物過冬」的課件、各種小動物的圖片。
2、請家長協助幼兒搜集有關小動物過冬的資料。
【活動建議】
1、幼兒根據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向同伴介紹小動物的過冬方式。
採用自由談話的形式,幼兒可以利用搜集的圖片、圖書、磁帶等資料向大家來展示,活動過程中盡量讓孩子多說。
2、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生動地講述《動物過冬》的故事。
(2)聽完故事,請小朋友們說一說故事中的幾種小動物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的。提問:青蛙怎樣過冬?還有誰也採用這種冬眠的方法過冬?小燕子怎樣過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蒼蠅呢?還有哪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和它們一樣?
3、了解多種動物的過冬方式,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教師演示不同動物過冬方式的課件:
(1)冬眠:蛇、青蛙、烏龜等。
(2)遷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3)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等。
(5)讓卵過冬:螳螂、蝗蟲等。
(6)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蚊子和蒼蠅等。
4、講述自己喜歡的動物過冬的方式。
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圖片,互相說一說它是怎樣過冬的。教師巡迴聆聽幼兒的講述,並適當給與鼓勵。
5、開闊視野,豐富幼兒有關動物過冬的趣聞。
教師講述,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如:海豹冰上鑽孔、蛇凍成冰棍、兔子撞肚皮等。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自己喜歡的1-2種動物過冬的方式畫下來,教師將全班幼兒的作品幫助製作成連環畫,放在區域角中供幼兒欣賞講述,繼續豐富有關知識經驗。(更多教案: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