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2 12:46:35

㈠ 《小鼓咚咚響》教案範本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內,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容,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㈡ 幼兒園小班音樂游戲《我和小鼓玩游戲》教案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於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晃啷晃啷的鈴鼓,圓圓肚子的小紅鼓,此類樂器更因其外形可愛、聲音悅耳、節律感強等特點而深受幼兒的喜愛。童謠《我的小鼓響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由於歌曲曲調優美,歌詞詼諧有趣,又具有關心他人的含義。小班語言文學活動《我的小鼓響咚咚》仿編童謠。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學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使幼兒在體驗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發展想像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習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技能目標:
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造力培養目標:
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教學隹備:
1、知識准備:
自由玩小鼓並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准備:
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准備:
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布置環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裡面有什麼?
二、展開教育
(一)引導幼兒理解並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後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 (根據6種圖片如: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說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它做什麼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說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說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麼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四、活動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童謠: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說話兒它都懂,
我說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說小鼓別響了,
小鼓說聲:「懂,懂,懂」!。

㈢ 學習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困惑和收獲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新課程的實施,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幼兒素質,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新課程主張通過各種藝術教育,使幼兒內在的情感得於表現和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並提出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體驗表現和創造的快樂。藝術貴在創新,創新需要個性。因此,我們必須走進新課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構建新的音樂教學理念,通過靈活多樣的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現就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點滴做法,粗淺地談一談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起創新慾望。
利用音樂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音樂環境。沉浸在音樂環境中,感受著音樂的旋律,體驗著音樂的美感,幼兒會不時地迸發出音樂帶來的創造靈感。音樂環境的營造,可以從物質環境、心裡環境、文化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
物質環境的營造,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建音樂區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具供幼兒擺弄。在這里孩子們就可以盡情地跳呀,唱呀,盡情感受音樂的美。如:在欣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後,我把課上用的材料:鼓、自製的小旗幟、頭巾等放到了音樂區。幼兒手拿道具,興致勃勃,他們隨著音樂表演起來。舞龍的舞龍、賽龍舟的賽龍舟、敲鼓助威的助威。這場景、這氣勢,可以說幼兒的創造力已發揮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可以鼓勵孩子,引導他們大膽參與創編活動,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信心,從而不斷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學中,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星星垂掛「的環境布置,並在燈管上紮上蘭色的縐紙,把教室里的窗簾拉上,營造了夜晚的氛圍。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幼兒唱著歌,跳著舒展的動作。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創編的興趣。
文化環境的營造,我認為也是特別重要的。校園里的歌聲,幼兒教師歡快的舞蹈及其流暢的節奏,都會對幼兒產生音樂的熏陶。隨著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擺弄著他們最簡單的舞姿,孩子們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輕松應和著,時而慢走,時而跳躍。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音樂激發了他們創造的慾望,是音樂環境賦予了他們創造性表達的激情和空間。

二、精選教學內容,拓展想像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有益於幼兒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修養。音樂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創造於生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教師應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游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建立在幼兒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必須讓幼兒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知識做根。」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生活為載體,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幼兒階段是想像力最活躍、最豐富的階段,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時期。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形式活潑且受幼兒喜歡的活動豐富幼兒的創造源泉。如:在組織音樂活動《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識地讓幼兒在雨天時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傘,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們興奮的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於是我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老師,老師,我發現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塔塔」的聲音」。過了一會,有的小朋友拉著我的手來到草地上說:「老師,你知道嗎?雨點落在小草上是沒有聲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篤篤」的聲音」。「哦,是嗎?讓我來聽聽看」。我把耳朵湊到了小草旁仔細的聽。「哇,真的沒有聲音耶!」。於是,我提議讓幼兒用雨點的不同聲響來唱歌,幼兒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因此,精選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更積極地去接觸、「創造」音樂。

三、突破教學形式,構建創意課堂。
由於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化,許多教師把完成《綱要》中規定的音樂教育任務看作是單純地教會幼兒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動和音樂游戲,一切都圍著教材轉,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歌曲、舞蹈、音樂游戲,教材之間有什麼關系,教師很少去想。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那麼作為教師應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時機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的發展

1.讓幼兒充分的動。
「動」是人的本性,動,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一個好辦法。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聽。例:一次我放了《學做解放軍》的音樂,幼兒都禁不住動了起來,神氣地走步、敬禮、持槍、吹號,那神情儼然像個解放軍。音樂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的動正是反映了音樂的情緒。在教《採茶》律動時,首先我讓幼兒反復傾聽音樂,體會樂曲歡樂、活潑的情景,我提示幼兒:「茶葉」豐收了,可做採茶動作。然後我再讓幼兒聽音樂,他們就產生想像活動了,我還通過自身動作來豐富幼兒的視覺形象,特別是讓幼兒看看手是怎樣抓住茶枝,手腕怎樣轉動就能採下茶葉的?幼兒獲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也就有了音樂和與音樂形象相適應的視覺形象,此時便可以讓幼兒隨音樂來做採茶動作了,這樣教學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幼兒隨自己想像創造了許多動作。有的采一次點點頭,有的兩手輪著采,幼兒跳兩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籃子狀,以示「茶葉」豐收了……幼兒自得其樂地做著各種採茶動作,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歡樂及愉快情緒都表現在每一個動作上。

2.讓幼兒自由的說。
聽音樂編故事是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述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了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中我適當增加了一些聽音樂編故事的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聽音樂前,我先對幼兒作啟發性談話,引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音樂,在聽的過程中發揮想像。我說:「小朋友,今天老師教你們學一種新本領,聽聽音樂編故事。你們在聽時,要動腦筋想,音樂里有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又怎麼樣?看誰能編出最好聽的、最有趣的故事。」這樣一說,幼兒就有了積極性,也會認真聽音樂了。如:一次我選用了《春天》改編的管弦樂曲作為樂曲的開始,《彼德與狼》中描寫的狼的音樂為第二段,《黑貓警長》中英勇追擊的音樂為第三段,三段音樂經過巧妙的剪接,編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兒聽了很感興趣。聽完第一段音樂後,我提問「樂曲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好象看到什麼動物?」幼兒說「春天來了,小草融化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河水嘩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變綠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還有的說「美麗的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勤勞的蜜蜂忙著採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鳥在嘰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戲。」聽完第二段音樂,我啟發幼兒:「小兔忽然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它回過頭來發現了什麼?它心裡是怎麼想的?這時大灰狼想干什麼?小白兔怎麼辦?」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講:「小白兔聽到了輕輕的聲音,回頭一看,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大灰狼。」聽完第三段音樂,我又啟發幼兒:「在這危險的時刻誰來了?黑貓警長是怎樣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險的?」小朋友們說:「是小鳥飛去報告的」還有的說「是黑貓警長從對講機里聽到的。」

3.讓幼兒盡情地玩。
每次音樂活動,我都會給幼兒留出一小部分時間,讓幼兒玩玩音樂游戲、聽聽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將音樂知識融入游戲中,不僅讓幼兒活躍了思維,而且能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如:我在幼兒認識了「1 2 3 4 5 6 7」之後,設計了「摘果子」游戲;我彈出某個音,讓幼兒聽後上黑板將用吹塑紙做的音符果子摘下來,並唱給大家聽。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單調的練習變為有趣的游戲,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各種音樂游戲的設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及學習的內容來安排。幼兒掌握了基本節奏,就可設計「聽兒歌,拍節奏」,「聽節奏,填歌詞」等游戲。此類游戲,簡單易行,生動有趣,讓幼兒在游戲中大膽思維,大膽創造,即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也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我在歌曲教學後,喜歡留幾分鍾時間和幼兒一起開個「小小音樂會」,請一位能力強的幼兒當主持人,其餘幼兒當小歌手,我做伴奏員,由小主持人點小歌手上台演唱自選的歌曲。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充當主角,我為配角,幼兒的興趣濃,積極性得到了發揮。音樂會既培養了幼兒的音樂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幼兒的演唱水平。
我在教過歌曲《什麼動物出來玩》後,我特意留出幾分鍾時間,進行情境表演。孩子們模仿兔子蹦跳、小鳥展翅飛、小雞走、小鴨搖擺的樣子一起玩耍,讓他們回到童話中去。在學習歌曲《小青蛙找家》後,小朋友模仿找不到家、看不到媽媽那焦急的樣子,邊找邊「呱 呱 呱」地叫,最後終於找到了溫暖的家,那高興地樣子,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家的溫暖。對幼兒表演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教師都應給予表揚、鼓勵,以培養他們的表演能力,發掘他們的創造能力,培養他們的情感。

四、滲透日常生活,誘發自主創新。
幼兒時期的音樂活動對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僅在上課時進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使幼兒經常生活在音樂環境之中。早晨孩子來園時,我們經常播放一些悅耳動聽的幼兒歌曲,如《小鼓響咚咚》,當幼兒聽到這首歌時,聽著聽著就會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擊對話,孩子對歌曲產生了興趣。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聽、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興的情緒。在幼兒進餐時,我會選擇放一些曲子讓幼兒欣賞,如《天鵝》、《蝴蝶》等,有助於幼兒愉快進餐的同時,對於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也很有幫助。當幼兒午睡時,放一段舒展、輕松、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幼兒的身心放鬆下來,在音樂聲中進入夢鄉;當幼兒起床時,可放一段節奏歡快、活潑的音樂,可以使幼兒提高興奮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動。通過廣泛接觸表現不同情感、內容的音樂,幼兒的情感世界將逐漸變得豐富、充實。

五、加強自身修養,體驗實施創新。
教師自身的業務修養直接關繫到幼兒將來的發展方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唱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時,同時也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幼兒在聽覺上、視覺上得到了美的享受,產生且保持了對音樂的熱情,對情感投入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幼兒還不會唱這首歌,但許多幼兒已隨歌聲有節奏的拍掌或點頭。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課堂上顯示出一派熱烈活躍的氣氛,幼兒臉上全都表現出了學唱這首歌的急切心情。
此外,教師自身還應具有創造的激情。弗里德•海納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性的教師。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創造思維訓練。隨著「課改」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課堂結構不斷優化,這就要求教師應以自身的永不熄滅的創造激情去挖掘,去設計,構思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自己獨特創造思維,通過音樂豐富幼兒的形象思維,喚醒創造思維中的熱情,維護創造思維的異想,張揚創造思維下的個性。通過讓幼兒多聽、多想、多比較來激發幼兒的想像,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程,准確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運用新課程、新理念培養幼兒的新思維,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教育必將顯示出勃勃生機。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該「處處」培養,「天天」培養,「人人」培養; 就讓音樂這熊熊燃燒的大火點燃幼兒心中的創造力,讓新課程下的音樂教學為幼兒插上創新的翅膀!

㈣ 小班數學教案:敲響小鼓

一、活動目標
創設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的游戲情景,通過欣賞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體驗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引導孩子體驗和表現出與教學情景相符合的情感。
三、活動預備
1.布置一個「娃娃角」,有一張小床,床上有被子和小枕頭。
2.預備一隻會眨眼的布娃娃。
3.錄音機和錄有娃娃的哭聲的錄音帶。
4,將各種大小不同的鼓間隔地放成大半圓形。鼓棰放在鼓面上。
四、設計思路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於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
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這一教材內容,就隱含著關心,不防礙別人的思想內涵。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語言學習不作為主要目的,而是通過創設反映兒歌內容的情景,讓孩子們在說鼓,哄小妹妹睡覺的游戲過程中體驗,理解兒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從而引導幼兒表現出與兒歌內容相一致的情感。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發揮環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們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最自然,最真摯的感情。
五、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一)情景感知
1、幼兒做模擬動作進活動室。
內容是「玩具兵進行曲」孩子們聽著歡快的旋律,做著吹喇叭,敲銅鼓等各種帶有節奏的模擬動作,選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兒童的情感迅速聚焦,進入持續的情景,感知特色的情景。
(二)體驗理解
1、體驗我和小鼓玩得真開心。
(1)出示一隻布娃娃,引導幼兒與娃娃打招呼。
(2)老師敲鼓。
說明:請幼兒講講敲幾下,老師就根據幼兒講的敲幾下,表示小鼓真聽話。
(3)個別幼兒敲鼓
說明:請三一四名幼兒講帶有節奏變化的鼓點聲,個別幼兒在敲上打出不同節奏。
(4)幼兒欣賞兒歌第一段
(5)幼兒再自由玩鼓
(6)老師引導幼兒共同敲鼓
老師敲鼓,幼兒聽著老師發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帶有節奏的變化。
(7)欣賞兒歌第一段或跟著念。
2.體驗理解關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聲,引導幼兒猜猜講講娃娃為什麼會哭?
說明:可讓幼兒先自由講,最後引導幼兒講出是小娃娃要睡覺了。
②哄娃娃睡覺,師生共同唱「搖籃曲」。
③師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說明:老師以自己輕輕地唱,輕輕地哄,輕輕地走,輕輕說話等言行和情緒來感染幼兒,使那種關愛他人的情緒得到擴散,從而理解小妹妹睡覺了,我們不能影響她的思想情感。
④欣賞兒歌第二段。
(三)內化遷移
1.幼兒與小鼓說靜靜話。例:小鼓你別響了,小妹妹睡覺了等等。
說明:老師引導幼兒輕輕走,輕輕地用兒歌第二段的內容與小鼓說靜靜話,讓小鼓別再響了,把對兒歌的理解化為具體的行動。
2.老師完整念兒歌,幼兒跟念。
3.幼兒輕輕走出活動室。
說明:小妹妹睡覺了,老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玩,幼兒模擬小貓走輕輕離開。
(四)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教材: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說話兒它都懂,
我說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呀呀,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說小鼓別響了,
小鼓說聲懂懂懂。
小圓形
活動目標:
1、對圓形變化感興趣。
2、樂意上下應接兒歌。

㈤ 幼兒園響板的使用方法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發展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技能目標: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造力培養目標: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活動隹備 1.知識准備:幼兒自由玩小鼓並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准備: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准備: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布置環境。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裡面有什麼? 二、展開 (一)引導幼兒理解並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_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後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 (根據6種圖片如: :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說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它做什麼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說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說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麼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活動反思:本節活動分學習童謠、引導仿編和自由仿編三個環節。在學習童謠環節中,教師創設幼兒喜愛的「和小鼓做游戲」的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學習童謠。幼兒能夠較深入地理解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遷移生活經驗,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思維活躍、發言踴躍,快樂地完成了仿編學習。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較好地實現了活動目標。 專家點評:作為小班語言文學活動——仿編童謠,本次活動的重點立足於「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清晰、有表情地朗誦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因此,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充分感受、理解童謠,體驗作品語言的結構形式、韻律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擴展想像,仿編童謠。小班仿編活動的特點是:只要求幼兒在原有詩文的基礎上換詞,通過改變某個詞來體現詩歌的變化。在游戲的情境中學習仿編,更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徵。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創設「和小鼓做游戲」的情境,運用直接示範朗誦和邊做動作邊朗誦的方式調動幼兒眼睛、耳朵等多種感官去欣賞和思考,從而更好地感受、理解童謠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運用「出示動作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說出象聲詞」——「根據動作和象聲詞仿編童謠的後兩句」——逐步過渡到「脫離圖片自由想像仿編」的模式,師幼互動積極有效,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愉悅,較好地完成了仿編目標。 三、結束 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㈥ 如何引導幼兒敲小鼓

一、活動目標

創設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的游戲情景,通過欣賞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體驗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引導孩子體驗和表現出與教學情景相符合的情感。

三、活動預備

1.布置一個「娃娃角」,有一張小床,床上有被子和小枕頭。

2.預備一隻會眨眼的布娃娃。

3.錄音機和錄有娃娃的哭聲的錄音帶。

4,將各種大小不同的鼓間隔地放成大半圓形。

鼓棰放在鼓面上。

四、設計思路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於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

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

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這一教材內容,就隱含著關心,不防礙別人的思想內涵。

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語言學習不作為主要目的,而是通過創設反映兒歌內容的情景,讓孩子們在說鼓,哄小妹妹睡覺的游戲過程中體驗,理解兒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從而引導幼兒表現出與兒歌內容相一致的情感。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發揮環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們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最自然,最真摯的感情。

五、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一)情景感知

1、幼兒做模擬動作進活動室。

內容是「玩具兵進行曲」孩子們聽著歡快的旋律,做著吹喇叭,敲銅鼓等各種帶有節奏的模擬動作,選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兒童的情感迅速聚焦,進入持續的情景,感知特色的情景。

(二)體驗理解

1、體驗我和小鼓玩得真開心。

(1)出示一隻布娃娃,引導幼兒與娃娃打招呼。

(2)老師敲鼓。

說明:請幼兒講講敲幾下,老師就根據幼兒講的敲幾下,表示小鼓真聽話。

(3)個別幼兒敲鼓

說明:請三一四名幼兒講帶有節奏變化的鼓點聲,個別幼兒在敲上打出不同節奏。

(4)幼兒欣賞兒歌第一段

(5)幼兒再自由玩鼓

(6)老師引導幼兒共同敲鼓

老師敲鼓,幼兒聽著老師發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帶有節奏的變化。

(7)欣賞兒歌第一段或跟著念。

2.體驗理解關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聲,引導幼兒猜猜講講娃娃為什麼會哭?

說明:可讓幼兒先自由講,最後引導幼兒講出是小娃娃要睡覺了。

②哄娃娃睡覺,師生共同唱「搖籃曲」。

③師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說明:老師以自己輕輕地唱,輕輕地哄,輕輕地走,輕輕說話等言行和情緒來感染幼兒,使那種關愛他人的情緒得到擴散,從而理解小妹妹睡覺了,我們不能影響她的思想情感。

④欣賞兒歌第二段。

(三)內化遷移

1.幼兒與小鼓說靜靜話。

例:小鼓你別響了,小妹妹睡覺了等等。

說明:老師引導幼兒輕輕走,輕輕地用兒歌第二段的內容與小鼓說靜靜話,讓小鼓別再響了,把對兒歌的理解化為具體的行動。

2.老師完整念兒歌,幼兒跟念。

3.幼兒輕輕走出活動室。

說明:小妹妹睡覺了,老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玩,幼兒模擬小貓走輕輕離開。

(四)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

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教材: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說話兒它都懂,

我說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呀呀,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說小鼓別響了,

小鼓說聲懂懂懂。

小圓形

活動目標:

1、對圓形變化感興趣。

2、樂意上下應接兒歌。

小班活動教案:小鼓響咚咚【2】

設計思路:

1、 目前開展的主題是「好聽的聲音」,孩子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開始喜歡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也已對生活中的聲音所代表的意思有了初步了解。

喜歡聽聲音是這一活動開展的基礎。

2、 孩子在個別活動中了解了聲音的不同輕響、快慢,但在平時的活動中也產生了由於環境不同對聲音要求也不同的矛盾,孩子們開始產生矛盾這也是之所以開展這一活動的需要。

小班活動教案:小鼓響咚咚

3、 選用的是教材中原來的「青蛙鼓」的故事和詩歌「小鼓響咚咚」的內容,並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情境式的游戲方法,讓孩子在情境中感受聲音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目標:

1、 感受聲音的不同輕響和節奏。

2、 在情境中體驗聲音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准備:

ppt、 小鼓人手一隻、有節奏感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 小鼓游戲:

看!老師把教室里的小鼓帶來了這里有許多小鼓,我們讓小鼓來發出好聽的聲音。

注意:背鼓的方法,坐下玩鼓。

1、 幼兒自由擊鼓。

(擊鼓的方法)

2、 聽話的小鼓(觀察孩子擊鼓的興趣)不發聲音、敲次數不同、敲得輕響不同、快慢不同。

3、 我們還會聽著音樂用小鼓來表演呢,我們一起來表演。

(先念兒歌,再師生同演,配以動作)

二、 進入情境感受聲音和生活的關系。

看這里有兩幢房子,是誰的家呢?(觀察房子上的標記)

我們來表演給他們看看吧。

(跟音樂表演→音樂停→提問:讓我們來問問他們喜歡我們的表演嗎?)

看!小鹿出來了,你覺得她喜歡我們的表演嗎?我們快把小鼓放好來仔細看一看。

1、 小鹿為什麼不喜歡我們的表演?

2、 你睡覺的時候被別人吵醒,你會怎麼樣?

小結:睡覺的時候要安靜,在別人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不能發出這么響的聲音。

小鹿不喜歡,熊爺爺會喜歡我們的表演嗎?我們來看一看

1、 熊爺爺喜歡嗎?為什麼?

輔助提問:熊爺爺真的在睡覺嗎?仔細看看它的床邊。

2、 你生病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3、 生病可難受了,再聽到很吵的聲音會怎麼樣?

小結:原來在別人睡覺的時候和生病的時候是需要安靜的,不能發出吵吵的聲音。

三、變化環境進行表演

1、 我們吵到他們了,怎麼辦呢?

2、 那我們該到哪裡去表演呢?那我們帶上自己的小鼓去舞台吧。

3、 看這里能表演嗎?讓我們在舞台上表演吧。

(老師念兒歌:小鼓小鼓輕輕敲,表演有輕響、快慢)。

評析:

1、 用小鼓為線索把整個活動穿起來,穿得很自然、流暢,整個活動的設計較好。

2、 這一選材是偏向語言領域的,但前面一部分地玩小鼓的活動時間較長,因此,使前後兩個部分的時間上有平均分配的感覺,重點就不能突出了,既然是偏向語言領域的,就要在後半部分突出重點,並在孩子的語言上進行提升,可以讓孩子說說短句。

3、 在細節的處理上要注意一些問題,如:第一部分地玩小鼓的活動中,從傾聽的難度上要注意循序漸進的開展,先從快慢、輕響入手,再到數數。

小班孩子的語言和行動不能統一,因此,要在數數是可以手口一致的數,也可以敲一下和許多下,這一要求也比較符合小班上學期孩子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