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數學活動《數數有多少》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數。
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1、動物園門票每人一張。
2、幼兒人手一份10以內的操作材料及排序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以去「動物園」遊玩的形式,帶領幼兒進教室。
點數9個小朋友。
師:我們要到動物園去玩了,請小朋友排隊入場。請男孩子排在一起,女孩子排在一起,記住要從小紅旗那開始,看誰動作快。
①幼兒自主排隊。
②男女小朋友相互點數人數。
師:現在請男孩子來數一數女孩子有幾個?記住要從小紅旗開始。(男孩子數女孩子)再請女孩子數數有幾個男孩子,要求一致。
二、延續情境:練習手口一致點數10以內的數。
(1)示範數10的數。
師:瞧,這是誰呀?讓我們看看有幾只?
(2)提出操作要求。
師:動物園里這么動物,要請小朋友把它一個一個在排序板上排好隊,排一個要大聲數一個,看看你一共數到幾個動物?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並對能力弱的幼兒提供指導或幫助。
(4)評價——請幾名幼兒點數自己的操作材料。
師:你的是什麼動物?請你從小紅旗開始用手指一邊點一邊大聲的數給我們看一看有幾個?數完後追問:你數到了幾個?
(5)挑戰:點數15以內的數。
動物園又來了許多動物,可是這么多數也數不清,誰願意上來幫我數一數?
三、結束情境。
師:時間不早了,動物園要關門了,請小朋友把動物放回籠子,來排隊吧!
【活動反思】
《數數有多少》的目標是:1、能收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數。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
課前所思:目標中是要點數10以內,小班幼兒對於情景化的游戲,特別喜愛,正好本周主題是春天,小朋友都有去動物園玩的經驗,所以定位在去動物園的情景。
課堂實踐:我帶著15名小朋友進入場地後,以「進動物園要排隊」的形式,讓男孩、女孩排在分別排在小紅旗後面,並且相互從小紅旗處數數,看看「男孩、女孩各有幾個?」點數完畢後,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了10的點數後,提出要求:請把這些玩具在小紅旗上面排隊,邊排邊數看看一共有幾只?小朋友自主選擇後,我個別邀請幾位上前操作。最後以動物園要關門,請小朋友帶好動物,跟隨我出教室。
課後反思:整個環節可以說是沒出什麼亂子,小朋友井然有序並且操作的時候也都正確無誤,似乎沒有難處。而創建的情景也符合生活化的目標!在第一個排隊數的時候應該讓孩子數。在小朋友操作的環節,我給予的材料都是10以內的數,但在點評時沒有拿出10的整數;另外課後延伸也可以加上10以外的挑戰項目,讓小朋友嘗試。
這節課,考慮的還不算太全面,雖然達到了目標不過也不算太精細,希望下次能再接再厲,考慮到位有突破!
2. 幼兒園數學教案及反思小烏龜找媽媽
設計背景 小班的孩子小,剛開始上學時捨不得媽媽,粘著媽媽。今天講講小烏龜是怎樣照顧媽媽的,再讓幼兒再復述故事的基礎上,說說自己生病時媽媽是怎樣照顧自己的,如果媽媽生病了自己該怎麼做。讓幼兒知道現實中媽媽生病了,不能去醫院,該怎麼辦。 從幼兒的感知學會照顧他人。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關心媽媽。 2、幼兒能簡單講述整個故事,模仿故事中角色的扮演。 3、媽媽如果生病了,自己應該怎樣做。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幫助他人的樂趣 ,講述故事中的情節。 難點:真的生病了應知道採取的措施 活動准備 准備:水杯 體溫表 電話 玩具車 圖片。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圖片中的內容,這是老是對著每一幅圖片做出講述。讓幼兒聽故事, 說說故事裡的小烏龜是怎樣關心媽媽的。 基本環節:讓幼兒復述故事中的內容,找出故事中的角色。 找小朋友出來扮演角色,一個當媽媽,一個當小烏龜。龜媽媽生病了,又是頭疼又是發燒,讓幼兒模仿醫生一樣,量體溫,確定媽媽真的發燒了,要扶媽媽上醫院,可媽媽怎麼也走不動,這時小烏龜被媽媽上醫院,跌倒,爬起來,就這樣來回還幾次,媽媽怎麼勸阻也不行,來來回回還在門口,這是媽媽說,乖孩子,媽媽出了一身的漢,感冒就好了,也不用去醫院了,小烏龜摸摸媽媽的頭,哇,真的不燒了,開心得的唱起歌。 結束環節:讓幼兒扶媽媽趕快坐下,給媽媽倒水,關心媽媽。 延伸環節:現實中媽媽真的生病了,孩子太小,根本背不動媽媽,這時應打電話叫救護車來接媽媽去醫院。 讓孩子知道生活中的小常識。 教學反思 幼兒對故事理解,對故事的扮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這個故事的演變,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知道了生病了最簡單的急救措施。 懂得關心他人快了自我情趣。
3. 小班數學活動《好朋友在哪裡》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本次活動是小班計體美教研組的三研課,由於一研課、二研課上得比較完美,到了三研課就完全打破前面的模式,重新設計。一研課、二研課時教師先集體講解,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幼兒再動手操作。三研課就改成先讓幼兒動手操作,在幼兒自己操作中體驗到一樣多、多和少,這時教師再引導幼兒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另外考慮到幼兒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學習的特點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組織的數學活動在內容的選擇與操作方面離不開生活實際,教學演示材料與操作的材料都結合生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和事物,強調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材料的運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幼兒的這些特點。
活動感受與反思:
一、從感興趣話題引入,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
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為,當孩子的學習材料是他們所熟悉的並感興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嘗試,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創造。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我結合孩子愛動物的這些特點,設置教育情景小動物來做客,導入語:「今天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小動物們也來做客了。」讓孩子對小動物的做客產生興趣,另外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孩子的參與熱情與探究慾望,獲得親身的體驗。
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孩子特點層層深入
從幼兒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孩子主動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層層深入讓孩子輕松學習。活動剛開始教師請幼兒給小兔排隊,再給小兔吃蘿卜,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請幼兒比較兩者的數量關系。直接地操作圖片,深入淺出的提問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是不是每隻小兔都有蘿卜吃?」幼兒很快就理解了「小兔和蘿卜一樣多」。接著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猴子和桃子的數量,「是不是每隻小猴都有桃子?小猴和桃子誰多?誰少?」孩子的興趣很濃厚,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這對他們沒有難度,孩子們很快發現小猴多,桃子少,教師在一旁鼓勵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然後,又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演示教具,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小雞和蟲子的數量,在前面操作的基礎上,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小雞和蟲子多少關系。通過層層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讓幼兒易於理解與接受。
三、關注學習方式,讓孩子在操作中主動學習
教師努力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就安排幼兒自主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給小動物排隊,給小動物餵食,來感知動物與食物兩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操作活動中創設了一些游戲的情境,把擺放材料變為有趣的手腦並用活動,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動的最後延伸活動「送給教室里的猴子送桃子」,教師沒有事先考慮清楚游戲的細節問題,如:小猴的隊伍里沒有紅旗,幼兒不知從哪只猴子送起;在讓幼兒操作前,教師應示範一下如何給牆壁上的猴子送桃子,幼兒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4. 小班數學活動《哪個多 哪個少》教學反思幼兒園數學教育專題
小班數學活動《哪個多 哪個少》教學反思設計意圖:本次活動是小班計體美教研組的三研課,由於一研課、二研課上得比較完美,到了三研課就完全打破前面的模式,重新設計。一研課、二研課時教師先集體講解,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幼兒再動手操作。三研課就改成先讓幼兒動手操作,在幼兒自己操作中體驗到一樣多、多和少,這時教師再引導幼兒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另外考慮到幼兒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學習的特點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組織的數學活動在內容的選擇與操作方面離不開生活實際,教學演示材料與操作的材料都結合生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和事物,強調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材料的運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幼兒的這些特點。 活動感受與反思: 一、從感興趣話題引入,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 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為,當孩子的學習材料是他們所熟悉的並感興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嘗試,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創造。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我結合孩子愛動物的這些特點,設置教育情景小動物來做客,導入語:「今天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小動物們也來做客了。」讓孩子對小動物的做客產生興趣,另外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孩子的參與熱情與探究慾望,獲得親身的體驗。 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孩子特點層層深入 從幼兒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孩子主動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層層深入讓孩子輕松學習。活動剛開始教師請幼兒給小兔排隊,再給小兔吃蘿卜,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請幼兒比較兩者的數量關系。直接地操作圖片,深入淺出的提問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是不是每隻小兔都有蘿卜吃?」幼兒很快就理解了「小兔和蘿卜一樣多」。接著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猴子和桃子的數量,「是不是每隻小猴都有桃子?小猴和桃子誰多?誰少?」孩子的興趣很濃厚,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這對他們沒有難度,孩子們很快發現小猴多,桃子少,教師在一旁鼓勵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然後,又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演示教具,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小雞和蟲子的數量,在前面操作的基礎上,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小雞和蟲子多少關系。通過層層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讓幼兒易於理解與接受。 三、關注學習方式,讓孩子在操作中主動學習 教師努力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就安排幼兒自主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給小動物排隊,給小動物餵食,來感知動物與食物兩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操作活動中創設了一些游戲的情境,把擺放材料變為有趣的手腦並用活動,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動的最後延伸活動「送給教室里的猴子送桃子」,教師沒有事先考慮清楚游戲的細節問題,如:小猴的隊伍里沒有紅旗,幼兒不知從哪只猴子送起;在讓幼兒操作前,教師應示範一下如何給牆壁上的猴子送桃子,幼兒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顯得有些「虎頭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