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健康活動玩童車教案及反思
設計意圖來
小班幼兒對玩自圈很感興趣,為了讓孩子們玩出新花樣,孩子們通過一物多玩,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為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通過有趣的圈圈游戲,發展幼兒的平衡技能,訓練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體驗在集體游戲中花樣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探索圈的不同玩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及初步的合作意識。
2、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活動准備
1、幼兒用的小圈、沙包若干、平衡木、小椅子、紙箱。
2、歡快的背景音樂磁帶。
活動重難點
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貳』 大班健康活動公開課教案《怎麼辦》教學設計與反思
——大班健康活動《怎麼辦》教學設計與反思
[設計意圖]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我園生成了《安全你我他》主題系列活動。
在主題推進中,我們發現,處於身體迅速發展階段的大班孩子,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活動慾望,隨著他們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張,不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發生危險。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會受傷;在書寫時,細細的筆尖不小心就會刺傷眼睛;在交流時,不經意地對著耳朵大聲說話就會傷及耳膜等等。《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作為教師,除了積極為幼兒創設安全的活動環境,避免危險事件發生外,更要關注幼兒的日常行為,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習相關的自我保護方法。健康活動《怎麼辦》就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所生成的活動之一。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要 「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經驗和視野。」本活動主體部分討論的三個事件和生活錄像中的片斷都是幼兒生活中所常見的,而這些事件中所隱含的不安全因素又常常是幼兒所忽視的,通過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去發現問題,梳理提升原有經驗,並將所獲得的自我保護常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為幼兒的安全、健康起到了奠基作用。
[教學特色]
(一)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參與興趣。
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研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本次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了一系列問題情景,通過不斷拋出問題, 「小蟲飛進了耳朵,怎麼辦?」「積木塞進了鼻子,怎麼辦?」「沙子弄進眼睛,怎麼辦?」「錄像中哪些行為會傷害我們的身體?」在問題中引發原有經驗的交流,在交流中促進同伴間思維碰撞,在碰撞中尋找正確的自我保護方法。有效地引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在問題中學習、探究、成長!
(二)層層推進教學,提升自護能力。
《綱要》指出:「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個體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也就是說,當我們的教育在激發幼兒的內在動力,喚醒其主體意識時,才能促進幼兒的持續發展。本活動 先通過游戲 「猜猜猜」,讓幼兒體驗耳朵、鼻子、眼睛的作用,自然地激發了幼兒自我保護的慾望。再設置問題情景,讓幼兒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在參與討論中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安全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最後,將真實的日常生活行為以錄象的形式呈現給幼兒,讓他們在判斷他人行為和發自肺腑的告誡聲中,內化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通過游戲體驗、情景創設、行為判斷層層推進,寓安全教育於真實的情景之中,十分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切實提升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三) 保持積極互動,提高參與實效。
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主導與主體的辨證統一,突出了幼兒的參與和體驗。在教學中,我靈活變化教學形式,引導幼兒自始至終饒有興趣地參與活動,保持積極有效的互動。
一是游戲化的體驗。《猜猜猜》游戲簡單有趣,師幼互動氣氛熱烈,幼兒在富有韻味的對話中既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又體驗了眼睛、耳朵、鼻子的重要作用。並自然地引出了主題,為怎麼辦的討論作了情感上的鋪墊。
二是互動式的討論。本次活動通過幼兒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與材料(課件、圖片)互動,同伴間互動,師幼間互動,在不同環節根據不同需要採用不同形式,提高了互動的實效。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結合:
1、個體交流與錄像呈現正確方法相結合。「小蟲飛進耳朵」如何正確處理對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討論中,首先是通過個體交流呈現原有經驗,然後通過集體觀看課件掌握正確的方法,使幼兒的原有經驗得到了提升。
2、小組討論與集體驗證相結合。在事件「積木塞進鼻子」的討論中,則採用先分成小組自由交流方法,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那麼如何讓幼兒得到其中的正確方法,則通過讓幼兒集體驗證,大膽地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而教師只是把幼兒的討論結果加以梳理,將幼兒個人經驗(安全的、正確的)推廣為集體經驗。
3、判斷選擇與說理分析相結合。如事件「沙子進了眼睛」,通過讓幼兒判斷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進行雙方的觀點碰撞和說理分析,在辯論中形成了正確的處理方法。
4、觀察尋找與情景表達相結合。在觀看錄像尋找錯誤行為的環節中,所創設的氛圍更為寬松自由,當幼兒觀察到問題時即可自主表達,使交流更為積極主動。
三是適時性的練習。適時練習正確的方法,有利於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鞏固自我保護的知識。出現在活動過程中的三次行為練習:擤積木、看書、做保健操,既強化了正確行為,又調節了氣氛。
[教學方案]
一、活動目標
1、 體驗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 知道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處理方法。
3、 會正確判斷日常行為,根據生活經驗大膽表述。
二、活動准備
1、實物:七巧板拼圖、醋、鈴鐺。
2、多媒體課件
3、標記圖若干張、展示黑板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體驗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戲活動「猜猜猜」,用耳、鼻、眼進行判斷。
師:猜--猜--,猜一猜,我們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問你
(1)什麼樂器在歌唱?唱著什麼歌?(鈴鐺 x x xx x )
(2)什麼氣味飄過來?(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麼圖形來?(汽車、金魚、手槍)
2、教師小結:哇,原來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這么大啊!
(二)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蟲子飛進耳朵里
1、觀看錄像1(內容:早晨,小姑娘和小夥伴們在草地上玩,突然一隻小蟲飛進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難受。)
問:哎呀,發生什麼事了?小蟲飛進了蘭蘭的耳朵里,這可怎麼辦?(相互討論)
2、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觀看課件:媽媽用手電筒照蘭蘭的耳朵,小蟲飛出來了)
問:蘭蘭找到了誰呀?會發生什麼事? 小蟲為什麼會從耳朵里飛出來?
教師小結:如果以後遇到小蟲飛進耳朵里,我們不要著急,可以自己先用手電筒試一試,不行時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二:積木塞進鼻子里。
1、 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教師:我們的鼻子有時也會生病,那會怎樣?鼻子塞住會有什麼感覺?(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2、觀看錄像2(內容:吃完午飯,玲玲在區角里玩積木,不小心把積木塞進了鼻子里,氣也透不過來。)
(1)分組討論:玲玲可能會用什麼辦法取出積木?
(2)小組匯報,取出積木的方法。
教師用圖標展示:用棉簽、鑷子等工具取出來;用手挖、擤鼻涕、打噴嚏取出來;請醫生、老師、長輩等大人幫忙解決。
(3)集體討論: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哪種方法是不安全的,為什麼?
(4)集體模仿擤出異物的正確方法: 按住沒有積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結:遇到這種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試一試,如果不行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裡。
1、觀看錄像3(內容:戶外活動時,東東在沙池邊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裡,眼睛睜不開了。)
2、幼兒選擇處理方法
第一種:東東用手揉;第二種:請大人幫忙。
2、兩隊說出選擇的理由。
3、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傷,請大人幫忙才是最安全的。
問:在我們生活中,有時不小心也會發生危險的事情,如果發生了,我們怎麼辦?
總結:當我們遇到危險的事情時,應該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試一試,不行再馬上請大人幫忙解決。
(三)判斷日常行為。
1、觀看錄像4(三段內容:對著耳朵喊、用鉛筆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車里看書)
問:你發現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有什麼危害?
2、觀看錄像5(五段內容:口含筷子去盛飯、倒滑滑梯、躺著看書、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綠色植物)
問:請你用一句話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3、做《保健操》
輕輕捏捏小鼻子,再來深深吸吸氣,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輕輕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 34 56 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輕輕揉揉小耳朵,從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教學反思]
《綱要》強調:「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和主體發展,關注幼兒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成為良好氛圍的營造者、有效探討的引導者、個性發展的支持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1、 良好氛圍的營造者
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兒不想、不能、不敢參與活動,與教師自由、愉快的交往,那麼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們教師就應成為良好氛圍的營造者。在活動中,運用游戲「猜猜猜」激發幼兒的參與慾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現,個體、小組、集體的問題討論等形式引發幼兒學習熱情,最後用我們來做「保健操」進一步強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有效探討的引導者
「支架學習」理論提倡: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幼兒是以自身主動的學來積極建構自己這一建築物。而教師的「教」則是建築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學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帶領幼兒完成探討過程的。首先通過問題:「如果小蟲飛進了你的耳朵,你會怎麼辦?」「玲玲可能會用什麼辦法取出積木?」再為後面「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獲取安全的處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在隱性的引導中,使幼兒積極、主動進行探討,體驗學習的快樂。
3、個性發展的支持者
《綱要》中指出:「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我拋出了問題:「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後,幼兒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有的意見是正確的,有的意見存在一定危險性。這時我沒有馬上否定幼兒的意見,而是鼓勵其他幼兒大膽發表不同的看法,並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加以梳理總結。在這里,我的觀點是,傾聽不同幼兒的聲音,支持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
4、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在「沙子掉眼睛裡了」的事件處理中,我與幼兒一起參與判斷、辯論,充分感受師幼關系的平等和諧,也讓幼兒在幫助、教導教師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幼兒探討「哪種方法是安全的?」過程中,我們都發現有個別幼兒說理(如:醫生是有豐富經驗的、是專門給病人看病的……)比教師考慮的更全面,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確實,師幼互動是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展,教師也同樣從中汲取經驗與成長的養分,並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這正是我們每個教育者所期望的。
『叄』 大班健康《怎麼辦》教案與反思
耳朵的作用,同時,知道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處理方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活動准備 1、實物:七巧板拼圖、醋、鈴鐺。 2、多媒體課件 3、標記圖若干張、展示黑...
相關:◇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愛 >>詳細◇ 說課也須反思 >>詳細◇ 幼兒園教案 小動物的傘 >>詳細◇ 關於「教學反思」的幾點想 >>詳細 活動設計背景 處於身體迅速發展階段的大班孩子,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活動慾望,隨著他們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張,不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發生危險。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會受傷;在書寫時,細細的筆尖不小心就會刺傷眼睛;在交流時,不經意地對著耳朵大聲說話就會傷及耳膜等等。《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作為教師,除了積極為幼兒創設安全的活動環境,避免危險事件發生外,更要關注幼兒的日常行為,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習相關的自我保護方法。健康活動《怎麼辦》就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所生成的活動之一。 活動目標 1、體驗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知道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處理方法。 3、會正確判斷日常行為,根據生活經驗大膽表述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知道眼睛,鼻子。耳朵的作用,同時,知道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處理方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活動准備 1、實物:七巧板拼圖、醋、鈴鐺。 2、多媒體課件 3、標記圖若干張、展示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體驗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戲活動「猜猜猜」,用耳、鼻、眼進行判斷。 師:猜--猜--,猜一猜,我們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問你 (1)什麼樂器在歌唱?唱著什麼歌?(鈴鐺 x x xx x ) (2)什麼氣味飄過來?(醋)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麼圖形來?(汽車、金魚、手槍) 2、教師小結:哇,原來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這么大啊! (二)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蟲子飛進耳朵里 1、觀看錄像1(內容:早晨,小姑娘和小夥伴們在草地上玩,突然一隻小蟲飛進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難受。) 問:哎呀,發生什麼事了?小蟲飛進了蘭蘭的耳朵里,這可怎麼辦?(相互討論) 2、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觀看課件:媽媽用手電筒照蘭蘭的耳朵,小蟲飛出來了) 問:蘭蘭找到了誰呀?會發生什麼事? 小蟲為什麼會從耳朵里飛出來? 教師小結:如果以後遇到小蟲飛進耳朵里,我們不要著急,可以自己先用手電筒試一試,不行時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二:積木塞進鼻子里。 1、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教師:我們的鼻子有時也會生病
『肆』 中班健康安全活動教案和課後反思:應該怎樣上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內性,不要事無巨容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伍』 小班健康活動《該不該洗小手》教案及反思
設計思路 秋冬季節,孩子感冒發燒的情況特別多,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就已能聽從教師的建議,有的已主動會把小手洗干凈,但有的孩子還是會忘記。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養成愛洗手的好習慣,我設計了此教案。 活動目標1、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幹凈的,許多臟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願意洗手。 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願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動准備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濕毛巾;玩具、圖書等物品。 2、剛剛洗過手,分三組坐在桌旁,看圖書、玩玩具、聊天。 活動過程1、 情景設置:大班哥哥姐姐送來好吃的食物老師: 你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到我們班有什麼事嗎?大班幼兒: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給弟弟妹妹送晚點來了。我們吃晚點時,覺得幼兒園的晚點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還沒有吃過,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點送來啦。老師: 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東西自己不吃,給我們小弟弟小妹妹吃,我們應該說什麼呀?(謝謝哥哥姐姐!)
2、請幼兒聞一聞晚點的味道,激發幼兒想吃好吃的的願望。引導幼兒商量吃的方法。 提問: 1) 哥哥姐姐送來的好吃的真香,誰想吃呀?請幼兒將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 這么多小朋友都著急吃一袋好吃的,我們怎樣做才能快點吃到呢?
3)小朋友現在能吃好吃的嗎?為什麼?
4)誰不願意去洗手?為什麼?(手不臟,手沒摸臟東西,周圍的物品不臟。) 3、小實驗:它們干凈嗎用白色濕毛巾擦拭幼兒認為干凈的物品如:圖書、桌椅和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毛巾顏色的變化。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幹凈的,許多東西臟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臟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干凈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不幹凈了。 提問:1) 毛巾為什麼變臟了?臟東西是哪兒來的?(圖書、桌椅和玩具是臟的,毛巾一 擦,臟東西就跑到毛巾上。)
2)剛才小朋友為什麼說它們是干凈的?(看不見)
3)小手洗干凈後,再摸圖書、玩具、桌椅和衣服等東西,還干凈嗎?
4)現在誰願意先去洗手,把我們用眼睛看不見的臟東西洗掉,再回來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嘗食物,引導幼兒將好吃的送給客人吃。哥哥姐姐有好吃的東西,想著送給我們小弟弟妹妹吃,他們真好!
『陸』 大班健康活動優質課教案《怎麼辦》教學設計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處於身體迅速發展階段的大班孩子,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活動慾望,隨著他們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張,不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發生危險。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會受傷;在書寫時,細細的筆尖不小心就會刺傷眼睛;在交流時,不經意地對著耳朵大聲說話就會傷及耳膜等等。《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作為教師,除了積極為幼兒創設安全的活動環境,避免危險事件發生外,更要關注幼兒的日常行為,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習相關的自我保護方法。健康活動《怎麼辦》就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所生成的活動之一。
活動目標
1、體驗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知道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處理方法。
3、會正確判斷日常行為,根據生活經驗大膽表述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知道眼睛,鼻子。耳朵的作用,同時,知道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處理方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活動准備
1、實物:七巧板拼圖、醋、鈴鐺。
2、多媒體課件
3、標記圖若干張、展示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體驗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戲活動「猜猜猜」,用耳、鼻、眼進行判斷。
師:猜--猜--,猜一猜,我們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問你
(1)什麼樂器在歌唱?唱著什麼歌?(鈴鐺 x x xx x )
(2)什麼氣味飄過來?(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麼圖形來?(汽車、金魚、手槍)
2、教師小結:哇,原來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這么大啊!
(二)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蟲子飛進耳朵里
1、觀看錄像1(內容:早晨,小姑娘和小夥伴們在草地上玩,突然一隻小蟲飛進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難受。)
問:哎呀,發生什麼事了?小蟲飛進了蘭蘭的耳朵里,這可怎麼辦?(相互討論)
2、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觀看課件:媽媽用手電筒照蘭蘭的耳朵,小蟲飛出來了)
問:蘭蘭找到了誰呀?會發生什麼事? 小蟲為什麼會從耳朵里飛出來?
教師小結:如果以後遇到小蟲飛進耳朵里,我們不要著急,可以自己先用手電筒試一試,不行時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二:積木塞進鼻子里。
1、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教師:我們的鼻子有時也會生病,那會怎樣?鼻子塞住會有什麼感覺?(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2、觀看錄像2(內容:吃完午飯,玲玲在區角里玩積木,不小心把積木塞進了鼻子里,氣也透不過來。)
(1)分組討論:玲玲可能會用什麼辦法取出積木?
(2)小組匯報,取出積木的方法。
教師用圖標展示:用棉簽、鑷子等工具取出來;用手挖、擤鼻涕、打噴嚏取出來;請醫生、老師、長輩等大人幫忙解決。
(3)集體討論: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哪種方法是不安全的,為什麼?
(4)集體模仿擤出異物的正確方法: 按住沒有積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結:遇到這種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試一試,如果不行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裡。
1、觀看錄像3(內容:戶外活動時,東東在沙池邊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裡,眼睛睜不開了。)
2、幼兒選擇處理方法
第一種:東東用手揉;第二種:請大人幫忙。
2、兩隊說出選擇的理由。
3、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傷,請大人幫忙才是最安全的。
問:在我們生活中,有時不小心也會發生危險的事情,如果發生了,我們怎麼辦?
總結:當我們遇到危險的事情時,應該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試一試,不行再馬上請大人幫忙解決。
(三)判斷日常行為。
1、觀看錄像4(三段內容:對著耳朵喊、用鉛筆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車里看書)
問:你發現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有什麼危害?
2、觀看錄像5(五段內容:口含筷子去盛飯、倒滑滑梯、躺著看書、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綠色植物)
問:請你用一句話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3、做《保健操》
輕輕捏捏小鼻子,再來深深吸吸氣,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輕輕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 34 56 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輕輕揉揉小耳朵,從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教學反思
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成為良好氛圍的營造者、有效探討的引導者、個性發展的支持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1、 良好氛圍的營造者
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兒不想、不能、不敢參與活動,與教師自由、愉快的交往,那麼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們教師就應成為良好氛圍的營造者。在活動中,運用游戲「猜猜猜」激發幼兒的參與慾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現,個體、小組、集體的問題討論等形式引發幼兒學習熱情,最後用我們來做「保健操」進一步強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有效探討的引導者
「支架學習」理論提倡: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幼兒是以自身主動的學來積極建構自己這一建築物。而教師的「教」則是建築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學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帶領幼兒完成探討過程的。首先通過問題:「如果小蟲飛進了你的耳朵,你會怎麼辦?」「玲玲可能會用什麼辦法取出積木?」再為後面「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獲取安全的處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在隱性的引導中,使幼兒積極、主動進行探討,體驗學習的快樂。
3、個性發展的支持者
《綱要》中指出:「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我拋出了問題:「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後,幼兒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有的意見是正確的,有的意見存在一定危險性。這時我沒有馬上否定幼兒的意見,而是鼓勵其他幼兒大膽發表不同的看法,並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加以梳理總結。在這里,我的觀點是,傾聽不同幼兒的聲音,支持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
4、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在「沙子掉眼睛裡了」的事件處理中,我與幼兒一起參與判斷、辯論,充分感受師幼關系的平等和諧,也讓幼兒在幫助、教導教師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幼兒探討「哪種方法是安全的?」過程中,我們都發現有個別幼兒說理(如:醫生是有豐富經驗的、是專門給病人看病的……)比教師考慮的更全面,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確實,師幼互動是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展,教師也同樣從中汲取經驗與成長的養分,並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這正是我們每個教育者所期望的。
『柒』 中班健康快快長大活動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手腕的靈活性和動手的能力。
2、增強幼兒的用筷子的技能
3、培養幼兒參加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如何讓幼兒更好的掌握用筷子的方法,能用筷子自己用餐
活動准備:
1、幼兒每人一雙筷子、有個小碟子
2、若干豆類食品
3、輕快的幼兒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游戲,放出輕快的幼兒音樂,教師用筷子以舞蹈敲擊動聽的節奏聲音,引入活動課程。
2、活動游戲,教師讓幼兒以模仿形式,學習如何用筷子
3、在幼兒學習了用筷子的基本動作後,自己餵食盤中的豆類食品給爸爸媽媽,讓孩子知道生活中父母喂孩子們吃飯的艱辛,也鍛煉孩子用筷子的技巧。
4、將幼兒自由分配成各小組,以手中的筷子變魔術(如:三角形、小房子、小花型等)
5、教師放出輕快地音樂,在老師的帶引下,幼兒們用手中的筷子敲打出動聽的聲音,爸爸媽媽以有節奏的掌聲配合。
6、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們學會自己吃飯,有自我成長意識
教學反思:
通過游戲活動的安排,幼兒可展示平時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以幼兒游戲為主導,孩子動手能力為難點,以示範法,游戲法,貫穿整個活動,其次以家長互動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游戲中學習,感覺寶寶長大了。
但在游戲過程中,個別自理能力較差的孩子,需要老師的輔助,不能跟上活動速度,讓老師根據個別情況調整游戲,在游戲中還可以使用一些幼兒平時接觸的生活用品,讓孩子更了解生活,貼近生活,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靈活性。
『捌』 大班健康活動優秀教案《怎麼辦》教學設計與反思
《怎麼辦》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活動目標
1、 體驗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 知道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處理方法。
3、 會正確判斷日常行為,根據生活經驗大膽表述。
二、活動准備
1、實物:七巧板拼圖、醋、鈴鐺。
2、多媒體課件
3、標記圖若干張、展示黑板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體驗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戲活動「猜猜猜」,用耳、鼻、眼進行判斷。
師:猜--猜--,猜一猜,我們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問你
(1)什麼樂器在歌唱?唱著什麼歌?(鈴鐺 x x xx x )
(2)什麼氣味飄過來?(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麼圖形來?(汽車、金魚、手槍)
2、教師小結:哇,原來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這么大啊!
(二)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蟲子飛進耳朵里
1、觀看錄像1(內容:早晨,小姑娘和小夥伴們在草地上玩,突然一隻小蟲飛進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難受。)
問:哎呀,發生什麼事了?小蟲飛進了蘭蘭的耳朵里,這可怎麼辦?(相互討論)
2、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觀看課件:媽媽用手電筒照蘭蘭的耳朵,小蟲飛出來了)
問:蘭蘭找到了誰呀?會發生什麼事? 小蟲為什麼會從耳朵里飛出來?
教師小結:如果以後遇到小蟲飛進耳朵里,我們不要著急,可以自己先用手電筒試一試,不行時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二:積木塞進鼻子里。
1、 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教師:我們的鼻子有時也會生病,那會怎樣?鼻子塞住會有什麼感覺?(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2、觀看錄像2(內容:吃完午飯,玲玲在區角里玩積木,不小心把積木塞進了鼻子里,氣也透不過來。)
(1)分組討論:玲玲可能會用什麼辦法取出積木?
(2)小組匯報,取出積木的方法。
教師用圖標展示:用棉簽、鑷子等工具取出來;用手挖、擤鼻涕、打噴嚏取出來;請醫生、老師、長輩等大人幫忙解決。
(3)集體討論: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哪種方法是不安全的,為什麼?
(4)集體模仿擤出異物的正確方法: 按住沒有積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結:遇到這種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試一試,如果不行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裡。
1、觀看錄像3(內容:戶外活動時,東東在沙池邊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裡,眼睛睜不開了。)
2、幼兒選擇處理方法
第一種:東東用手揉;第二種:請大人幫忙。
2、兩隊說出選擇的理由。
3、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傷,請大人幫忙才是最安全的。
問:在我們生活中,有時不小心也會發生危險的事情,如果發生了,我們怎麼辦?
總結:當我們遇到危險的事情時,應該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試一試,不行再馬上請大人幫忙解決。
(三)判斷日常行為。
1、觀看錄像4(三段內容:對著耳朵喊、用鉛筆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車里看書)
問:你發現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有什麼危害?
2、觀看錄像5(五段內容:口含筷子去盛飯、倒滑滑梯、躺著看書、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綠色植物)
問:請你用一句話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3、做《保健操》
輕輕捏捏小鼻子,再來深深吸吸氣,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輕輕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 34 56 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輕輕揉揉小耳朵,從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反思:通過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去發現問題,梳理提升原有經驗,並將所獲得的自我保護常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為幼兒的安全、健康起到了奠基作用。
『玖』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知冷知熱》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會使用溫度計准確地測量水溫。 會用溫度單位做好每次測量的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遇到問題善於思考,觀察測量時能做到細致認知。 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關注與溫度有關的事物或現象。 科學知識: 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知道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會正確讀寫溫度計表示的溫度。 教學准備: 冷水、溫水、熱水、溫度計、溫度計模型、燒杯、各種各樣的溫度計。 一.教學導入: 1.講述1400多年前,《齊民要術》記載的人們當時製作豆豉如何判斷豆子發酵的溫度一事。 2.提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斷物體的冷熱? 二.活動 : 感覺冷熱 1.過渡:同學們從生活經驗中說出了需要判斷物體的冷熱的情形,我們怎樣判斷物體的冷熱呢?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2.以小組為單位,讓同學做教材第2頁的活動。 3.當學生發現同一杯溫水,不同的手感覺竟然不一樣時,教師提出:這個活動告訴我們什麼? 4.釋疑:光憑感覺難以准確的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 5.教師講解溫度的概念。 三.活動 :測量溫度 1.出示溫度計模型,學生觀察,認識溫度計的構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車信箱介紹了「攝氏溫標」。 知道攝氏度是溫度的單位。 3.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4.測量水溫:教師應首先示範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並說明道理。讓學生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領。再測4杯水的溫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認識各種各樣的溫度計 (1.)出示學生搜集來的各種各樣的溫度計並先讓他們做些介紹,教師再做補充。 (2.)詳細介紹體溫計的認識和使用。 課後反思: 《知冷知熱》。本課分二部分,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感知、判斷物體的冷熱,從而發現憑感覺去判斷物體的冷熱是不可靠的。在此基礎上,引出溫度和測量物體溫度的科學儀器「溫度計」。第二個活動是指導學生觀察溫度計的構造,知道溫度的單位,學會讀寫「攝氏溫度」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在指導學生觀察溫度計的構造,知道溫度的單位,學會讀寫攝氏溫度這個活動中,我是這樣處理的:將溫度計分發給各小組,讓學生去觀察溫度計的構造,看會發現什麼?學生積極的觀察,在巡視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把注意力大都放在了溫度計的液泡和液柱上,很好奇,玩的很開心,而極少有學生注意溫度計的單位和刻度。我沒做什麼提醒。在匯報交流時,有的學生就說:「老師,我發現用手摸液泡或用嘴往液泡上吹氣,液柱會上升,很好玩,這是為什麼?」這時很多學生向我投來了渴望的眼神。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為研究熱脹冷縮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但我沒什麼准備只好及時給予了表揚和鼓勵,並告訴學生,下節課我們會接著來玩,讓你們自己做個溫度計來研究為什麼會出現上面的現象。學生也只好作罷,又轉回到本節課教學內容上,似乎不甘心。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接著引導學生: 1、溫度計是一種測量溫度的工具,我們使用過那些測量的工具,學生會想到尺子,在使用尺子前你要看弄清楚些什麼,單位、刻度、量程。 2、今天我們要學習使用一種新的測量工具「溫度計」,那在使用溫度計之前我們要弄清楚些什麼單位、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最小刻度、量程等。引導學生從這些角度重新去觀察溫度計,學生很快很好的掌握了這些內容,在學習讀寫攝氏溫度時重點強調了零度以下溫度的讀寫。雖然這節的教學內容很好的完成了,但我總覺得有些遺憾,好在下節課研究的是熱脹冷縮,學生會自製溫度計過程中,了解溫度計的製造原理,別讓學生有什麼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