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莉諾泰爾 游戲帶給我們快樂,令我們感到有所成就,有歸屬感 出自哪裡
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莉諾泰爾 游戲帶給我們快樂,令我們感到有所成就,有歸屬感 出自哪裡
㈡ 小班兒童的歸屬感主要是什麼意思
歸屬感既是一種心理需要,也是一種情感。它是一個個體或集體對一件事物或現象的認同程度,並與這件事物或現象發生關聯的密切程度。對於不同的對象,歸屬感的維度往往是不同的。探究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可以從安全感、價值感、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四個方面來描述,即當一名幼兒在一個班級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了解並維護集體的規則,承擔起自己對於班級的責任,認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替代的一員,以班級為榮並樂於為班級增光時,他就有了切切實實對所在班級的歸屬感。「幼兒的歸屬感往往來自於他們對群體生活的直接感受和體驗」,由此,我們將培養幼兒歸屬感的切入點定位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教育,即將歸屬感的培養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1.將歸屬感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
家庭和幼兒園生活、同伴間的游戲、社區環境與文化、大眾傳媒等都是幼兒社會學習的影響源,幼兒就是這樣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過程中進行著社會學習。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各種活動都蘊含著教育的價值,教師要善於把握每一個細節將歸屬感教育滲透於幼兒的生活中,讓幼兒體驗到集體的溫暖,激發幼兒為集體服務的責任意識。例如在早來園時教師的一個問候,晚離園時與同伴的一個擁抱,都能夠激發幼兒對班級的歸屬感。
2.將歸屬感教育滲透在各種活動中
在幼兒的社會學習中,體驗是主要的學習特點,幼兒只有親身參與實踐各種活動,才能體驗到自己對集體的作用,並實現自我價值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班級中的各種活動,鼓勵每一名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讓每一名幼兒都成為活動的主角,讓幼兒體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從而產生歸屬感。
要將安全感、價值感、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的培養滲透到一日生活和各種活動中,需要教師從事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
「安全感」,要求教師首先為幼兒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讓幼兒在這樣的班級環境中感受到被關愛、被尊重,輕松、自主、愉悅、有發展。
「價值感」,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充分參與班級活動的機會,鼓勵幼兒為幼兒園、班級、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作用,體驗到自己的價值。
「規則意識」,教師要幫助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及各種活動中理解規則的意義,學會共同制定規則、遵守規則,從而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產生歸屬感。
「集體意識」,教師要支持幼兒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通過參加活動,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從而萌發集體意識,找到歸屬感。
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把握以下四點:
1.在班級中培養相互接納的意識,
2.讓每個幼兒投入到集體中盡其所能實現其價值,
3.培養良好常規和習慣,以增強對集體的適應能力,
4.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
細化各年齡班幼兒「歸屬感」的指導要點及具體活動參考
在確定了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及培養方法後,我們結合幼兒不同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制定了更為細致的各年齡段的教育指導要點及參考活動,希望能幫助教師將幼兒歸屬感的培養過程實實在在地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1.在班級中培養相互接納的意識
整體指導原則為:
無條件接納每個幼兒,以欣賞的態度發現孩子的不同特點並適宜地表達出來;
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不要在兒童之間進行優劣比較;
引導幼兒接納同伴,讓孩子接納別人的特點,而不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班級環境保持相對穩定性;滿足幼兒的親膚感;對每個孩子做到經常擁抱、微笑、表揚。參考活動有:親親抱抱、點名時間、問候好朋友、誇誇寶寶、猜猜我是誰等。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引導幼兒接納別人的不同,認知別人的特點;教師要示範對幼兒特點的接納;教師要經常發現幼兒做得好的一面,及時表達出來。參考活動有:迎接好朋友、誇誇好朋友、今天我想說(插標志,表示自己有想說的話)、猜朋友等。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鼓勵幼兒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樹立自信心;引導幼兒發現同伴的優點並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為幼兒創設接納同伴不足的氛圍,營造和諧班級環境;引導幼兒學習幫助同伴。參考活動有:今天誰沒來(看記錄關心朋友)、交流小信箱(利用小信箱表達跟朋友之間的關心、聯系等)、朋友小檔案(了解朋友的本領、特點、愛好等)、優點轟炸(看著鏡子被同伴誇獎)、特別的你特別的我(關注被拒絕、被忽視的角落幼兒)、心情播報(說說當天自己的心情和情緒)。
2.讓每個幼兒投入到集體中盡其所能實現其價值
整體指導原則為:
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園級大型集體活動;
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班級的建設(環境、規則等),幼兒園和班級里的重大事情和計劃,請幼兒集體討論決定;
為每個幼兒提供為班級和同伴服務的機會,讓其在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辦代替;為幼兒自己做事提供精神鼓勵和物質支持;教幼兒必要的做事技能和方法,利用過渡時間鼓勵幼兒自由活動。參考活動有:照顧小植物、喂喂小動物、收拾小玩具、老師小幫手(檢查小手擦乾凈、檢查杯子倒干凈等)。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指導幼兒學當值日生;鼓勵幼兒做好自己的事情,關心班級的事情;對幼兒為同伴和班級做事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質准備。參考活動有:學做值日生、周五勞動日(整理自己的區域)、大帶小活動(認識環境、學做操等)、幫幫好朋友(整理衣服、拉拉鏈)、裝飾小環境、秀秀我的本領(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快樂大收集。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放手讓孩子充分去想、去做、去嘗試;做好各項活動的各種支持工作;對幼兒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加以鼓勵和引導。參考活動有:我的活動我做主(設計班級慶祝活動、參與全園活動宣傳)、設計製作班標、做好值日生、周五勞動日(為全園服務)、大帶小活動、再見了幼兒園等。
3.培養良好常規和習慣,以增強對集體的適應能力
整體指導原則為:
幫助幼兒了解規則並逐步適應規則;
為幼兒理解規則設置體驗的活動;
不斷使用正強化鼓勵幼兒遵守規則;
木注重幼兒情緒表現,引導幼兒接受規則。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以游戲、擬人口吻提出規則;根據幼兒的問題及時提醒幼兒;結合幼兒表現創編連載小故事加以引導。入園適應活動有:認識我的班、我的物品擺擺好、我是愛笑寶寶。其他參考活動有:玩具要回家、寶寶的故事(設計一個固定的人物將孩子生活中發生的跟規則有關的事編成小故事)、離園整理活動(整理自己的東西、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以適當體驗活動加強幼兒對規則的認識,幫助幼兒理解規則的意義,增強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以定期討論活動解決幼兒遵守規則中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幫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規則是自己的責任。參考活動有:小問題大討論(關於規則問題階段性的討論)、扮演活動(兩個小寶不一樣)、動漫一刻(結合幼兒近期出現的問題觀看規則教育的動漫,讓孩子了解規則的重要)、離園整理活動(整理自己和同伴的物品、班級的物品,別人的事情幫著做)。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引導幼兒共同討論制定規則;運用不同方式提示幼兒遵守規則;引導幼兒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主動調整行為;引導幼兒理解幫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規則是自己的責任。參考活動有:討論活動(大家一起定規則)、體驗活動(瓶中取物)、離園整理活動(整理班級及園內公共環境的物品、玩具,集體的事情大家做)。
4.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
整體指導原則為:
鼓勵全體幼兒共同參與各種類型的活動;
在中大班多創設小組、團隊活動及共同做事的機會;
及時鼓勵和贊賞幼兒在集體中的表現。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全體幼兒參與各種活動;讓幼兒體驗一起活動的快樂;以幼兒近期關注、喜愛的卡通形象命名各項教育活動名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萌發集體意識;讓幼兒感到開心,突出好玩、有趣。參考活動有:快樂動物園(每位幼兒選擇一個小動物,有自己的小動物標志,表示自己的物品)、我和XXX拉拉勾(如小熊舞會、小熊故事會等,幫助幼兒理解每天的教育活動內容,讓幼兒期待語言活動、音樂活動等,讓幼兒因為喜歡活動名稱而願意上幼兒園)、選擇班級標志。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強調班集體概念,初步建立班級意識;鼓勵幼兒參與班級各項活動,做小主人;在平行班或全園活動過程中能為自己的班級加油。參考活動有:班級運動會(做班標、討論班級口號等)、開心俱樂部(幼兒自己組合開展小組性的活動,如小公主俱樂部、糖果俱樂部等,以小組為單位萌發小組集體意識)、戶外小組游戲(比賽等)、小舞台(晚離園的童話劇表演等)。
㈢ 如何為小班幼兒創設具有歸屬感的環境
何為歸屬感?所謂的「歸屬感」是指個體認同所在的群體(團體)並感覺自己也被群體認可和接納而產生的一種隸屬於這個群體、與這個群體休戚相關的感覺。
歸屬感,是社會領域研究中常常被提及的一個詞,卻無疑又是教育實踐中的軟肋。如何落實《指南》中「具有初步的歸屬感」這條社會領域的目標,許多一線老師感到很有難度,原因有三點:一是《綱要》中沒有提及這個內容,許多老師覺得陌生;二是對歸屬感的含義,特別是幼兒歸屬感的界定認識模糊;三是對具體的實施策略和方法沒有把握。
歸屬感對於人的社會性、甚至人的個性的發展至關重要。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將「歸屬與愛的需要」建立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兩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上,列為人的重要的心理需要。相關研究發現,一個人對某個群體(家庭、班級、學校、家鄉、祖國等)的歸屬感會影響他對這個群體的親疏度和對群體規則的接受度。一般而言,歸屬感強的人往往具有主人翁意識和規則意識,能自覺接受和遵守群體規則,會自動將個體和群體聯系在一起,為自己作為群體的一員感到自豪並願與之共榮共辱。一個人如果沒有可歸屬的群體,就會覺得沒有依靠,孤獨,缺乏心理安全感。
廣西幼兒師范學校的莫源秋老師在《幼兒的歸屬感需要與心理衛生》一文中提到,幼兒的歸屬需要是指幼兒對同伴、教師及所在班集體的需要,是幼兒希望自己被同伴、被教師認同和接納的一種心理需要。在情感上,每個幼兒都希望自己屬於一定群體並成為其中一員。如果幼兒能夠和同伴、教師保持有意義的聯系,自己的主張、能力、價值、貢獻能夠得到同伴、教師的認同,與同伴、教師間能夠互相接納並互相關心和幫助,那麼幼兒的歸屬需要就會得到滿足,幼兒對幼兒園、特別是對所在班集體就會有一種歸屬感。相反,如果一個幼兒對班集體沒有歸屬感,那麼他往往就會形成壓抑、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緒,就會產生孤獨感,無法從幼兒園的生活以及與同伴的交往中獲得樂趣。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小沒有歸屬體驗的兒童,長大以後往往會出現許多社會心理問題,比如不會與別人交往、沒有朋友、不被別人愛、也不會愛別人。
仔細研讀《綱要》可以發現,雖然《綱要》中沒有明確提出「歸屬感」,其實在目標中已經滲透了歸屬感的內容,如,第三條「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第五條「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等。《指南》只是將《綱要》中的內容按照年齡段的不同從幼兒發展的角度闡述並更加具體化了,也更增加了教育的實操性。
剖析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和培養原則
歸屬感既是一種心理需要,也是一種情感。它是一個個體或集體對一件事物或現象的認同程度,並與這件事物或現象發生關聯的密切程度。對於不同的對象,歸屬感的維度往往是不同的。探究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可以從安全感、價值感、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四個方面來描述,即當一名幼兒在一個班級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了解並維護集體的規則,承擔起自己對於班級的責任,認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替代的一員,以班級為榮並樂於為班級增光時,他就有了切切實實對所在班級的歸屬感。
「幼兒的歸屬感往往來自於他們對群體生活的直接感受和體驗」,由此,我們將培養幼兒歸屬感的切入點定位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教育,即將歸屬感的培養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1.將歸屬感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
家庭和幼兒園生活、同伴間的游戲、社區環境與文化、大眾傳媒等都是幼兒社會學習的影響源,幼兒就是這樣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過程中進行著社會學習。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各種活動都蘊含著教育的價值,教師要善於把握每一個細節將歸屬感教育滲透於幼兒的生活中,讓幼兒體驗到集體的溫暖,激發幼兒為集體服務的責任意識。例如在早來園時教師的一個問候,晚離園時與同伴的一個擁抱,都能夠激發幼兒對班級的歸屬感。
2.將歸屬感教育滲透在各種活動中
在幼兒的社會學習中,體驗是主要的學習特點,幼兒只有親身參與實踐各種活動,才能體驗到自己對集體的作用,並實現自我價值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班級中的各種活動,鼓勵每一名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讓每一名幼兒都成為活動的主角,讓幼兒體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從而產生歸屬感。
要將安全感、價值感、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的培養滲透到一日生活和各種活動中,需要教師從事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
「安全感」,要求教師首先為幼兒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讓幼兒在這樣的班級環境中感受到被關愛、被尊重,輕松、自主、愉悅、有發展。
「價值感」,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充分參與班級活動的機會,鼓勵幼兒為幼兒園、班級、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作用,體驗到自己的價值。
「規則意識」,教師要幫助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及各種活動中理解規則的意義,學會共同制定規則、遵守規則,從而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產生歸屬感。
「集體意識」,教師要支持幼兒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通過參加活動,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從而萌發集體意識,找到歸屬感。
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把握以下四點:
1.在班級中培養相互接納的意識,
2.讓每個幼兒投入到集體中盡其所能實現其價值,
3.培養良好常規和習慣,以增強對集體的適應能力,
4.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
細化各年齡班幼兒「歸屬感」的指導要點及具體活動參考
在確定了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及培養方法後,我們結合幼兒不同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制定了更為細致的各年齡段的教育指導要點及參考活動,希望能幫助教師將幼兒歸屬感的培養過程實實在在地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1.在班級中培養相互接納的意識
整體指導原則為:
無條件接納每個幼兒,以欣賞的態度發現孩子的不同特點並適宜地表達出來;
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不要在兒童之間進行優劣比較;
引導幼兒接納同伴,讓孩子接納別人的特點,而不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班級環境保持相對穩定性;滿足幼兒的親膚感;對每個孩子做到經常擁抱、微笑、表揚。參考活動有:親親抱抱、點名時間、問候好朋友、誇誇寶寶、猜猜我是誰等。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引導幼兒接納別人的不同,認知別人的特點;教師要示範對幼兒特點的接納;教師要經常發現幼兒做得好的一面,及時表達出來。參考活動有:迎接好朋友、誇誇好朋友、今天我想說(插標志,表示自己有想說的話)、猜朋友等。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鼓勵幼兒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樹立自信心;引導幼兒發現同伴的優點並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為幼兒創設接納同伴不足的氛圍,營造和諧班級環境;引導幼兒學習幫助同伴。參考活動有:今天誰沒來(看記錄關心朋友)、交流小信箱(利用小信箱表達跟朋友之間的關心、聯系等)、朋友小檔案(了解朋友的本領、特點、愛好等)、優點轟炸(看著鏡子被同伴誇獎)、特別的你特別的我(關注被拒絕、被忽視的角落幼兒)、心情播報(說說當天自己的心情和情緒)。
2.讓每個幼兒投入到集體中盡其所能實現其價值
整體指導原則為:
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園級大型集體活動;
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班級的建設(環境、規則等),幼兒園和班級里的重大事情和計劃,請幼兒集體討論決定;
為每個幼兒提供為班級和同伴服務的機會,讓其在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辦代替;為幼兒自己做事提供精神鼓勵和物質支持;教幼兒必要的做事技能和方法,利用過渡時間鼓勵幼兒自由活動。參考活動有:照顧小植物、喂喂小動物、收拾小玩具、老師小幫手(檢查小手擦乾凈、檢查杯子倒干凈等)。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指導幼兒學當值日生;鼓勵幼兒做好自己的事情,關心班級的事情;對幼兒為同伴和班級做事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質准備。參考活動有:學做值日生、周五勞動日(整理自己的區域)、大帶小活動(認識環境、學做操等)、幫幫好朋友(整理衣服、拉拉鏈)、裝飾小環境、秀秀我的本領(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快樂大收集。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放手讓孩子充分去想、去做、去嘗試;做好各項活動的各種支持工作;對幼兒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加以鼓勵和引導。參考活動有:我的活動我做主(設計班級慶祝活動、參與全園活動宣傳)、設計製作班標、做好值日生、周五勞動日(為全園服務)、大帶小活動、再見了幼兒園等。
3.培養良好常規和習慣,以增強對集體的適應能力
整體指導原則為:
幫助幼兒了解規則並逐步適應規則;
為幼兒理解規則設置體驗的活動;
不斷使用正強化鼓勵幼兒遵守規則;
木注重幼兒情緒表現,引導幼兒接受規則。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以游戲、擬人口吻提出規則;根據幼兒的問題及時提醒幼兒;結合幼兒表現創編連載小故事加以引導。入園適應活動有:認識我的班、我的物品擺擺好、我是愛笑寶寶。其他參考活動有:玩具要回家、寶寶的故事(設計一個固定的人物將孩子生活中發生的跟規則有關的事編成小故事)、離園整理活動(整理自己的東西、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以適當體驗活動加強幼兒對規則的認識,幫助幼兒理解規則的意義,增強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以定期討論活動解決幼兒遵守規則中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幫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規則是自己的責任。參考活動有:小問題大討論(關於規則問題階段性的討論)、扮演活動(兩個小寶不一樣)、動漫一刻(結合幼兒近期出現的問題觀看規則教育的動漫,讓孩子了解規則的重要)、離園整理活動(整理自己和同伴的物品、班級的物品,別人的事情幫著做)。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引導幼兒共同討論制定規則;運用不同方式提示幼兒遵守規則;引導幼兒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主動調整行為;引導幼兒理解幫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規則是自己的責任。參考活動有:討論活動(大家一起定規則)、體驗活動(瓶中取物)、離園整理活動(整理班級及園內公共環境的物品、玩具,集體的事情大家做)。
4.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
整體指導原則為:
鼓勵全體幼兒共同參與各種類型的活動;
在中大班多創設小組、團隊活動及共同做事的機會;
及時鼓勵和贊賞幼兒在集體中的表現。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全體幼兒參與各種活動;讓幼兒體驗一起活動的快樂;以幼兒近期關注、喜愛的卡通形象命名各項教育活動名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萌發集體意識;讓幼兒感到開心,突出好玩、有趣。參考活動有:快樂動物園(每位幼兒選擇一個小動物,有自己的小動物標志,表示自己的物品)、我和XXX拉拉勾(如小熊舞會、小熊故事會等,幫助幼兒理解每天的教育活動內容,讓幼兒期待語言活動、音樂活動等,讓幼兒因為喜歡活動名稱而願意上幼兒園)、選擇班級標志。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強調班集體概念,初步建立班級意識;鼓勵幼兒參與班級各項活動,做小主人;在平行班或全園活動過程中能為自己的班級加油。參考活動有:班級運動會(做班標、討論班級口號等)、開心俱樂部(幼兒自己組合開展小組性的活動,如小公主俱樂部、糖果俱樂部等,以小組為單位萌發小組集體意識)、戶外小組游戲(比賽等)、小舞台(晚離園的童話劇表演等)。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強調集體榮譽,為班級增光;創設各種團隊合作活動,體驗分工合作。參考活動有:運動會(設計班標、班旗、班歌、啦啦隊)、參與全園競賽、展示活動(如拔河等)、升旗活動、秀秀我們班。
㈣ 如何培養幼兒的歸屬感
一、 塑造一種相互接納的意識
首先,教師要無條件地接納每個幼兒,特別是那些看起來不漂亮、愛調皮搗蛋的幼兒。教師的接納,不僅會溫暖每個幼兒的心靈,而且會給幼兒在接納別人方面以良好的示範。
其次,要告訴幼兒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之處,要尊重和接納他人的特點。幼兒一旦有了接納意識也就有了平等的意識,也就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人。所以,在幼兒面前,教師應多強調每個幼兒的特點,而不是強調他們身上的優點或缺點,更不要進行所謂優劣的評比,以便他們能夠以更加寬容的態度接納別人和被同伴接納。
二、 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歸屬感
教師要讓幼兒感覺到自己在班集體中是被需要的,自己能為大家做貢獻,是班集體建設的主人,而不是旁觀者或看客。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節目表演活動中,還是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教師都應該讓每個幼兒以不同形式參與。
另外,教師還應該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為班集體或同伴提供服務。如輪流當值日生、值日班長,輪流當小組長,輪流給小夥伴發玩具、餐具、圖書,輪流給小朋友講有趣的故事,輪流當領操員,等等。當然,在輪換工作前,教師還要對即將「上崗」的幼兒進行適當的培訓,讓其掌握操作要領,使其從為大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和信心。
三、 通過細節培養幼兒的歸屬感
「於細微處見精神」。實踐表明,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細節,更能體現教師對幼兒的關愛之情,也更有利於滿足幼兒的歸屬需要。
每天早晨熱情地接待幼兒。教師每天早晨迎接幼兒的時候,情緒要飽滿,態度要熱情,營造積極愉快的情緒氛圍。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教師可以採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小班幼兒年齡小,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早晨來園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會有焦慮情緒,教師可以抱抱他們,或者叫他們的乳名,這樣很快就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信任感;中班幼兒對幼兒園環境和一日生活常規比較熟悉了,對父母的依戀也逐漸減少,接待他們時,可以親切地和他們拉拉手,對他們說一些激勵或贊美的話,這樣,幼兒的快樂情緒馬上就會被調動起來;大班幼兒已經習慣上幼兒園,也基本擺脫了對父母的依戀,教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接待他們來園,師生間相互問好後,可以擊掌或拍拍肩。
提供特殊的幫助。每個班級都會有那麼幾個幼兒,他們或因為個性原因,或因為環境適應不良,無法對班集體產生一種歸屬感。對於這些幼兒,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到班集體生活之中。比如,教師要為那些被動寡言、內向靦腆的幼兒提供發揮作用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為班集體做出貢獻的;要多給剛「插班」來的幼兒以關心和愛護,引導班裡其他小朋友主動和他一起游戲,一起活動;對於那些調皮搗蛋想引起教師關注的幼兒,教師要以合適方式及時轉移、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
除了平時要多關心這些幼兒外,教師還要學會抓住契機培養他們的班集體歸屬感。比如,當他們生病不能來園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小朋友通過各種形式(如打電話、送小禮物)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慰問。這樣,他們更能體會到班集體的溫暖。
四、家園配合培養幼兒的歸屬感
培養孩子的歸屬感,還要在家長會或其他場合引導家長發揮好他們的作用。
首先,要求家長經常向孩子轉達教師和班裡其他小朋友對他的喜歡和關心。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老師如何關心他,小朋友如何喜歡他等。培養幼兒的歸屬感,尤其是在孩子因故(如生病住院、放假)不能上幼兒園時,家長更要設法讓孩子了解到老師和同伴對他的思念,從而讓他時刻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進而對班集體產生歸屬感。
其次,家長要注意喚起孩子在園的積極體驗。每天孩子回家後,家長可以問問他:今天幼兒園里有什麼快樂的事發生?你和哪個小朋友玩了什麼有趣的游戲?你和老師說了些什麼?老師給了你什麼幫助?……家長經常這樣問,既有利於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又有利於引導孩子逐漸學會發現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對他的「好」,進而更加嚮往幼兒園的生活。
㈤ 幼兒的歸屬感通常表現在那些方面
一個對班集體有歸屬感的幼兒,往往能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能感受到自己在班集體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會為自己能為班集體做出貢獻、能為他人提供幫助而感到自信和自豪,因而他在幼兒園里能充滿熱情地學習和生活;反之,如果一個幼兒對班集體沒有歸屬感,那麼,他就無法從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以及與同伴的交往中得到樂趣。為了滿足幼兒的歸屬需要,使其對班集體形成歸屬感,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 塑造一種相互接納的意識 首先,教師要無條件地接納每個幼兒,特別是那些看起來不漂亮、愛調皮搗蛋的幼兒。教師的接納,不僅會溫暖每個幼兒的心靈,而且會給幼兒在接納別人方面以良好的示範。 其次,要告訴幼兒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之處,要尊重和接納他人的特點。幼兒一旦有了接納意識也就有了平等的意識,也就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人。所以,在幼兒面前,教師應多強調每個幼兒的特點,而不是強調他們身上的優點或缺點,更不要進行所謂優劣的評比,以便他們能夠以更加寬容的態度接納別人和被同伴接納。 二、 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歸屬感 教師要讓幼兒感覺到自己在班集體中是被需要的,自己能為大家做貢獻,是班集體建設的主人,而不是旁觀者或看客。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節目表演活動中,還是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教師都應該讓每個幼兒以不同形式參與。 另外,教師還應該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為班集體或同伴提供服務。如輪流當值日生、值日班長,輪流當小組長,輪流給小夥伴發玩具、餐具、圖書,輪流給小朋友講有趣的故事,輪流當領操員,等等。當然,在輪換工作前,教師還要對即將「上崗」的幼兒進行適當的培訓,讓其掌握操作要領,使其從為大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和信心。 三、 通過細節培養幼兒的歸屬感 「於細微處見精神」。實踐表明,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細節,更能體現教師對幼兒的關愛之情,也更有利於滿足幼兒的歸屬需要。 每天早晨熱情地接待幼兒。教師每天早晨迎接幼兒的時候,情緒要飽滿,態度要熱情,營造積極愉快的情緒氛圍。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教師可以採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小班幼兒年齡小,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早晨來園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會有焦慮情緒,教師可以抱抱他們,或者叫他們的乳名,這樣很快就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信任感;中班幼兒對幼兒園環境和一日生活常規比較熟悉了,對父母的依戀也逐漸減少,接待他們時,可以親切地和他們拉拉手,對他們說一些激勵或贊美的話,這樣,幼兒的快樂情緒馬上就會被調動起來;大班幼兒已經習慣上幼兒園,也基本擺脫了對父母的依戀,教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接待他們來園,師生間相互問好後,可以擊掌或拍拍肩。 提供特殊的幫助。每個班級都會有那麼幾個幼兒,他們或因為個性原因,或因為環境適應不良,無法對班集體產生一種歸屬感。對於這些幼兒,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到班集體生活之中。比如,教師要為那些被動寡言、內向靦腆的幼兒提供發揮作用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為班集體做出貢獻的;要多給剛「插班」來的幼兒以關心和愛護,引導班裡其他小朋友主動和他一起游戲,一起活動;對於那些調皮搗蛋想引起教師關注的幼兒,教師要以合適方式及時轉移、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 除了平時要多關心這些幼兒外,教師還要學會抓住契機培養他們的班集體歸屬感。比如,當他們生病不能來園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小朋友通過各種形式(如打電話、送小禮物)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慰問。這樣,他們更能體會到班集體的溫暖。 四、家園配合培養幼兒的歸屬感 培養孩子的歸屬感,還要在家長會或其他場合引導家長發揮好他們的作用。 首先,要求家長經常向孩子轉達教師和班裡其他小朋友對他的喜歡和關心。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老師如何關心他,小朋友如何喜歡他等。培養幼兒的歸屬感,尤其是在孩子因故(如生病住院、放假)不能上幼兒園時,家長更要設法讓孩子了解到老師和同伴對他的思念,從而讓他時刻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進而對班集體產生歸屬感。 其次,家長要注意喚起孩子在園的積極體驗。每天孩子回家後,家長可以問問他:今天幼兒園里有什麼快樂的事發生?你和哪個小朋友玩了什麼有趣的游戲?你和老師說了些什麼?老師給了你什麼幫助?……家長經常這樣問,既有利於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又有利於引導孩子逐漸學會發現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對他的「好」,進而更加嚮往幼兒園的生活。
㈥ 簡答學前兒童歸屬感的內涵與意義
歸屬感既是一種心理需要,也是一種情感。它是一個個體或集體對一件事物或現象的認同程度,並與這件事物或現象發生關聯的密切程度。對於不同的對象,歸屬感的維度往往是不同的。探究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可以從安全感、價值感、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四個方面來描述,即當一名幼兒在一個班級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了解並維護集體的規則,承擔起自己對於班級的責任,認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替代的一員,以班級為榮並樂於為班級增光時,他就有了切切實實對所在班級的歸屬感。「幼兒的歸屬感往往來自於他們對群體生活的直接感受和體驗」,由此,我們將培養幼兒歸屬感的切入點定位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教育,即將歸屬感的培養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1.將歸屬感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
家庭和幼兒園生活、同伴間的游戲、社區環境與文化、大眾傳媒等都是幼兒社會學習的影響源,幼兒就是這樣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過程中進行著社會學習。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各種活動都蘊含著教育的價值,教師要善於把握每一個細節將歸屬感教育滲透於幼兒的生活中,讓幼兒體驗到集體的溫暖,激發幼兒為集體服務的責任意識。例如在早來園時教師的一個問候,晚離園時與同伴的一個擁抱,都能夠激發幼兒對班級的歸屬感。
2.將歸屬感教育滲透在各種活動中
在幼兒的社會學習中,體驗是主要的學習特點,幼兒只有親身參與實踐各種活動,才能體驗到自己對集體的作用,並實現自我價值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班級中的各種活動,鼓勵每一名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讓每一名幼兒都成為活動的主角,讓幼兒體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從而產生歸屬感。
要將安全感、價值感、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的培養滲透到一日生活和各種活動中,需要教師從事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
「安全感」,要求教師首先為幼兒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讓幼兒在這樣的班級環境中感受到被關愛、被尊重,輕松、自主、愉悅、有發展。
「價值感」,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充分參與班級活動的機會,鼓勵幼兒為幼兒園、班級、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作用,體驗到自己的價值。
「規則意識」,教師要幫助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及各種活動中理解規則的意義,學會共同制定規則、遵守規則,從而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產生歸屬感。
「集體意識」,教師要支持幼兒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通過參加活動,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從而萌發集體意識,找到歸屬感。
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把握以下四點:
1.在班級中培養相互接納的意識,
2.讓每個幼兒投入到集體中盡其所能實現其價值,
3.培養良好常規和習慣,以增強對集體的適應能力,
4.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
細化各年齡班幼兒「歸屬感」的指導要點及具體活動參考
在確定了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及培養方法後,我們結合幼兒不同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制定了更為細致的各年齡段的教育指導要點及參考活動,希望能幫助教師將幼兒歸屬感的培養過程實實在在地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1.在班級中培養相互接納的意識
整體指導原則為:
無條件接納每個幼兒,以欣賞的態度發現孩子的不同特點並適宜地表達出來;
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不要在兒童之間進行優劣比較;
引導幼兒接納同伴,讓孩子接納別人的特點,而不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班級環境保持相對穩定性;滿足幼兒的親膚感;對每個孩子做到經常擁抱、微笑、表揚。參考活動有:親親抱抱、點名時間、問候好朋友、誇誇寶寶、猜猜我是誰等。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引導幼兒接納別人的不同,認知別人的特點;教師要示範對幼兒特點的接納;教師要經常發現幼兒做得好的一面,及時表達出來。參考活動有:迎接好朋友、誇誇好朋友、今天我想說(插標志,表示自己有想說的話)、猜朋友等。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鼓勵幼兒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樹立自信心;引導幼兒發現同伴的優點並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為幼兒創設接納同伴不足的氛圍,營造和諧班級環境;引導幼兒學習幫助同伴。參考活動有:今天誰沒來(看記錄關心朋友)、交流小信箱(利用小信箱表達跟朋友之間的關心、聯系等)、朋友小檔案(了解朋友的本領、特點、愛好等)、優點轟炸(看著鏡子被同伴誇獎)、特別的你特別的我(關注被拒絕、被忽視的角落幼兒)、心情播報(說說當天自己的心情和情緒)。
2.讓每個幼兒投入到集體中盡其所能實現其價值
整體指導原則為:
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園級大型集體活動;
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班級的建設(環境、規則等),幼兒園和班級里的重大事情和計劃,請幼兒集體討論決定;
為每個幼兒提供為班級和同伴服務的機會,讓其在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辦代替;為幼兒自己做事提供精神鼓勵和物質支持;教幼兒必要的做事技能和方法,利用過渡時間鼓勵幼兒自由活動。參考活動有:照顧小植物、喂喂小動物、收拾小玩具、老師小幫手(檢查小手擦乾凈、檢查杯子倒干凈等)。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指導幼兒學當值日生;鼓勵幼兒做好自己的事情,關心班級的事情;對幼兒為同伴和班級做事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質准備。參考活動有:學做值日生、周五勞動日(整理自己的區域)、大帶小活動(認識環境、學做操等)、幫幫好朋友(整理衣服、拉拉鏈)、裝飾小環境、秀秀我的本領(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快樂大收集。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放手讓孩子充分去想、去做、去嘗試;做好各項活動的各種支持工作;對幼兒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加以鼓勵和引導。參考活動有:我的活動我做主(設計班級慶祝活動、參與全園活動宣傳)、設計製作班標、做好值日生、周五勞動日(為全園服務)、大帶小活動、再見了幼兒園等。
3.培養良好常規和習慣,以增強對集體的適應能力
整體指導原則為:
幫助幼兒了解規則並逐步適應規則;
為幼兒理解規則設置體驗的活動;
不斷使用正強化鼓勵幼兒遵守規則;
木注重幼兒情緒表現,引導幼兒接受規則。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以游戲、擬人口吻提出規則;根據幼兒的問題及時提醒幼兒;結合幼兒表現創編連載小故事加以引導。入園適應活動有:認識我的班、我的物品擺擺好、我是愛笑寶寶。其他參考活動有:玩具要回家、寶寶的故事(設計一個固定的人物將孩子生活中發生的跟規則有關的事編成小故事)、離園整理活動(整理自己的東西、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以適當體驗活動加強幼兒對規則的認識,幫助幼兒理解規則的意義,增強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以定期討論活動解決幼兒遵守規則中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幫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規則是自己的責任。參考活動有:小問題大討論(關於規則問題階段性的討論)、扮演活動(兩個小寶不一樣)、動漫一刻(結合幼兒近期出現的問題觀看規則教育的動漫,讓孩子了解規則的重要)、離園整理活動(整理自己和同伴的物品、班級的物品,別人的事情幫著做)。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引導幼兒共同討論制定規則;運用不同方式提示幼兒遵守規則;引導幼兒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主動調整行為;引導幼兒理解幫助同伴、整理物品、有秩序、守規則是自己的責任。參考活動有:討論活動(大家一起定規則)、體驗活動(瓶中取物)、離園整理活動(整理班級及園內公共環境的物品、玩具,集體的事情大家做)。
4.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
整體指導原則為:
鼓勵全體幼兒共同參與各種類型的活動;
在中大班多創設小組、團隊活動及共同做事的機會;
及時鼓勵和贊賞幼兒在集體中的表現。
具體到小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全體幼兒參與各種活動;讓幼兒體驗一起活動的快樂;以幼兒近期關注、喜愛的卡通形象命名各項教育活動名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萌發集體意識;讓幼兒感到開心,突出好玩、有趣。參考活動有:快樂動物園(每位幼兒選擇一個小動物,有自己的小動物標志,表示自己的物品)、我和XXX拉拉勾(如小熊舞會、小熊故事會等,幫助幼兒理解每天的教育活動內容,讓幼兒期待語言活動、音樂活動等,讓幼兒因為喜歡活動名稱而願意上幼兒園)、選擇班級標志。
具體到中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強調班集體概念,初步建立班級意識;鼓勵幼兒參與班級各項活動,做小主人;在平行班或全園活動過程中能為自己的班級加油。參考活動有:班級運動會(做班標、討論班級口號等)、開心俱樂部(幼兒自己組合開展小組性的活動,如小公主俱樂部、糖果俱樂部等,以小組為單位萌發小組集體意識)、戶外小組游戲(比賽等)、小舞台(晚離園的童話劇表演等)。
具體到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做到:強調集體榮譽,為班級增光;創設各種團隊合作活動,體驗分工合作。參考活動有:運動會(設計班標、班旗、班歌、啦啦隊)、參與全園競賽、展示活動(如拔河等)、升旗活動、秀秀我們班。
㈦ 關於中班幼兒歸屬感的繪本有哪些
幼兒園期的孩子推薦《小青椒幼兒園》《11隻貓》都是講集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