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小班泥工活動《小小食坊》教案怎麼寫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版目的(或稱教學要權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Ⅱ 小班泥工 小糖球的美術教育活動目標
一、教學目標:
鍛煉寶寶動手的能力,學會「揉」「捏」等動作,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專;促進寶寶對顏屬色的認知能力。
二、教學准備:
糖果若干,各種顏色的正方形的彩色紙 膠棒 手畫糖罐紙(小朋友人均一張)。
三、教學內容:
1、導入: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位好朋友,寶寶們一定非常喜歡她「小糖球」,那小朋友們知道嗎?它們有很多好朋友都一起來了(出示手工課成品),你想擁有這么多的小糖球嗎?(想)好,那讓我們一起來把小糖球請到你的糖罐里吧!
四、教學方案:
1、讓我們拿起一張你喜歡的彩色紙,像老師一樣用小手輕輕捏成團,再放在手心裡揉一揉,拿起手中的膠棒把「小糖球」粘到糖罐里,看看誰的糖罐里裝的小糖球最多?
2、老師去輔導,適當幫助不會揉 捏的小朋友,告知方法讓寶寶獨立完成。
無、課後總結與延伸:
小朋友們,雖然小糖球特別好吃,但吃多了對牙齒不好,讓我們的小牙變黑,慢慢會被小蟲子磕掉的,所以讓我們平時少吃糖,多吃水果!這樣才會更加健康!
Ⅲ 小班泥工《豆莢》教案
運動目的】
1、訓練跨過15厘米高的停滯物。
2、進修踮起腳跟摘物。
3、生長幼兒走、跑、跳、鑽、爬等多種活動本領。
Ⅳ 小班泥工《做湯圓》教案設計思路
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而元宵節做為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也沾了一點喜氣,給孩子們帶來一絲驚喜。但對於節味越來越淡的今天,我們該怎樣才能讓幼兒了解元宵節主要的風俗習慣,體驗元宵節的熱鬧。從而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它、喜歡它呢?我設計了本次泥工活動——做元宵。首先,以欣賞歌曲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快樂的情緒。其次,通過提問、交流,引導幼兒知道元宵節在什麼時候,以及了解節日的民俗。再通過自己親手製作湯圓,不僅使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泥工活動,也培養幼兒揉圓的技能。最後,出示各種花燈圖片,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感受過節的快樂。
活動開展前我上網查了一下有關它的來歷,並將這個動人的傳說講給孩子們聽,孩子們非常的喜歡;其次是與孩子一起講講元宵節的慶祝活動。慶祝活動孩子接觸最多的是玩花燈和吃元宵,在這個環節中,我班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在家長的大力協助下,孩子們對節日的知識相應的豐富了,在談話環節中的參與性也增強了,特別是欣賞花燈的過程中,由於花燈是自己帶來的,孩子們間的交流也就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在這種寬松的談話氛圍中,孩子們有了想說、要說、敢說的語言環境,與此同時,我及時有意識地提醒孩子注意語言表達的連貫性、完整性,從而促使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做湯圓、搓元宵的環節中,孩子們在你一個,我一個,開開心心、說說笑笑的情景下,互相體驗、分享著活動的快樂和喜悅;看著孩子們做著大小不一的元宵,看著孩子們臉上掛著得意與滿足的笑,我不禁感慨: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五千年的文化史更是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帶領孩子去認識、了解風俗民情,明天他們會更加的熱愛我們的國家。
Ⅳ 小班泥工 小糖球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繼續鞏固團圓的技能,引導幼兒學會使用輔助材料。
2、引導幼兒初步自主探索製作糖球的過程。
3、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情感,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激發參加美工活動的興趣。
Ⅵ 小班泥工《飛盤》教案 活動目標 活動准備 活動過程 活動滲透
如何寫幼兒園教學目標
首先要了解領域的特點,再從能力,知識,情感態度,三方面去制定,教學目標最好是幼兒的發展目標,就是目標制定的主體是兒童,盡量避免從教師角度去提出的目標!
在導案、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該如何設計
(一)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麼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活動,不同的學習效果。在我看來,只要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習任務適應學習者,教師為學生服務,是天經地義的。強調這一點,是為了讓我們對學校教育的現狀,對課程教學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估計,從而在設計課堂教學計劃時,能夠更多地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實際興趣,能夠更客觀、更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實際反應與教學效果。這樣才會使教學、教學計劃立足於一個比較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二)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與可能展開學習活動。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起碼是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與學習進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生之間的差異會顯著增大,進度統一、任務相同的課堂必然會讓位給類似復式教學的課堂。不同組別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內容、完成不同的作業、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或許將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而統一的講解、答疑、點拔、指導,只能是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必要補充,是應學生的實際要求而安排的活動。
(三)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問題出發教學的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教學設計敦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而不是從教材或從教師假想的問題出發。著名的物理學大師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學術報告,報告之後有人提問說,他不明白怎麼可以從公式2推導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請回答他的問題。」狄拉克說:「他並沒有問問題,只說了一句話。」狄拉克的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問題這一概念的本質。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那位提問者並沒有講出自己對「公式2」的理解及其與「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當然就無法為他作出解釋說明。所以,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關鍵之處在於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在於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
(四)學習方式應該多樣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認識
Ⅶ 收集幼兒小班泥工教案
有益的學習經驗: 運用揉、捏、接、插的技能,製作不同動態的人。准備:泥塑材料及火柴棍。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看老師用塑泥和火柴棍製作各種動態的小朋友,引起幼兒製作的興趣。 2、請幼兒用塑泥和火柴棍試試看,看看誰能做出可愛的小娃娃。指導中要求幼兒分泥時注意頭和身體的比例。用火柴棍當四肢,可以選用各種色彩不同的泥進行製作。 3、將幼兒作品展示出來。建議:為兒童安全,可將火柴棍事先用水泡過,把火柴頭的葯物洗掉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