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捉龍蝦教案中班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專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屬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⑵ 我喜愛的美食作文(可麗餅)
去年四月在西康路三小舉行的教研活動中,對二期課改四年級語文新教材的作文訓練項目《味道好極了》舉行了教學研究,第一次將生活中的美食引入語文寫作訓練。在中國,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民以食為天。那天,西康路三小的曾平老師這樣導入作文教學:「今天我們教室的環境布置與眾不同,牆上掛的,桌上放的,電視里轉播的,大家看我們來到了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呢?」在聽課老師不約而同的目光中,大家走進了五彩繽紛的美食街、美食節、美食王國、美食天地
「以我喜歡的美食」組織教學,使教研活動置身於一個形象逼真的「美食天地」,各種美味佳餚比比皆是。學生興趣盎然,課前通過影視、互聯網、書籍報刊、采訪剪貼等途徑收集了各種美味佳餚:八寶飯、醬鴨、三黃雞、大閘蟹、多味粥、雞翅、湯團、葡萄乾、紅棗、水晶蝦仁、甜羹等。同時,也啟動了了聽課老師的生活體驗。接著執教老師在學生課前調查的基礎上讓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美食,於是,不計其數的美食再次走進了課堂。由於抓住了現實生活的一個側面,教師從比比皆是的美味佳餚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寫作素材。調動
了學生寫作積極性。剎那間,近百人濟濟一堂的大教室,氣氛熱烈。後來在研討反思中,一位教師情不自禁地說,現在的學生吃得比我們還要精,真是見多識廣,但平時大家沒有好好地往習作方面引。看來,要寫的,能寫的,會寫得太多太多,培養寫作能力大有可為。
作文教學低效的問題,老生常談。然而,啃下這塊「肉」,需要尋找突破口,需要信心和勇氣,更需要在一定的起點上以新課程理念來統領教學和研究。要讓教研活動中示範教學的諸多環節變成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教師行為,從而使觀摩的教師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縱觀我們的語文課程目標,尤其是作文,還有進一步細化的要求和可能。
執教老師審視《我喜愛的美食》的教學目標與訓練內容,提出了切實有效的訓練方法。於是,出示了教學目標「在選擇我喜愛的美食的基礎上,從色、香、味、形等方面來介紹,根據不同特點,把其中以二個方面寫具體。」這樣,把作文目標的文本語言通過教學予以細化,做到貼近學生、符合實際,這樣,由低到高、指向清晰、循序漸進的作文教學目標和充滿生活氣息的習作內容互相交融,彼此滲透,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向低耗高效跨出堅實的一步。根據訓練內容恰當制定具體目標,顯得十分必要。這一節課選取的美食內容,從情意目標的角度,重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自由選材,體驗生活的樂趣。另一方面,教師又站在課程目標的高度,進入年段目標的層面,力求把課程目標細化為准確的切實有效的課時教學目標。
應該說,教師通過創造性的勞動,面對《我喜歡的豆沙湯團》《我喜歡的「永和」粢飯團》《我喜歡的蝦仁炒蛋》《我喜歡的雞蛋餅》等習作題材,研究目標細化。從課程目標的角度去展開思考,讓聽課教師在感知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理解中年級「關心周圍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依據生活積極展開想像和思考,使文章內容真實具體」的年段作文教學目標。
接著,重點展開三個環節:1.學生仔細觀察多媒體畫面上播放的諸多形象逼真的美食。重點思考:這種美食有什麼特點?有選擇地說說他們的色、香、味、形。2.出示範文《我喜歡的桂花湯團》等,劃出反映美食特點的相關語句。3.思考我最喜歡的一種美食。
教學生寫美食,並不是泛泛而寫。作為新教材選定的訓練內容,執教老師在教學中嘗試整合新舊教材,正確處理知識和能力的關系。試圖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不同的美食有不同的特點,寫不同特點的美食應有側重」。這是對中年級教材依據課程目標得出的比較實在的操作化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小組分工合作,每個人確定自己熟悉的一種美食,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重點,介紹它的外形、顏色、滋味等。幾分鍾以後,學生發言踴躍熱烈:「老師,爸爸帶大家看到了這一幕:《嘗嘗鮮嫩的白斬雞》、《請吃豐盛的八寶飯》、《美味可口的大閘蟹》、《清香甘甜的葡萄乾》……各人心目中的美食一一美味佳餚接踵而來。
最後,教師以湯團和八寶飯為例,用填空和講解的形式,指導學生寫作要點,把自己喜歡的美食特點形象地口頭表達,直接寫作成文。在當堂習作交流中,教師告訴大家,把你寫的美食介紹給大家,說出喜愛的理由。剎那間,一雙雙小手此起彼伏,再次把大家帶入了美食世界。學生的反饋給聽 課老師帶來了真切的感受。
「我喜歡的是媽媽做的麻婆豆腐」,重點介紹什麼?在老師的提示下,小林脫口而出:「顏色和滋味」,接著來是滔滔不絕,「媽媽做的麻婆豆腐是我家的一道名菜,進入眼簾是白白的,綠綠的。還沒有送到嘴中,香氣撲鼻、回味無窮。吃在嘴裡,又酥又軟,五香味夾雜
著辣辣的感覺,好吃極了。」
點評以後,另一位同學自告奮勇:「知道美食中的佼佼者一一南翔小籠嗎?只有品嘗後才會有抵擋不住的誘惑。細薄的皮子,白而透明的外表。輕輕一咬,鮮肥的汁水即刻湧入你的嘴裡,紅紅的肉餡,鮮美的滋味,每位撲鼻的的口感好爽啊!」
接著教師和學生對肉糜燒粉絲、小龍蝦、糖醋排骨、酒釀湯團的外形、顏色、滋味等一一進行了講評,真情實感溢於言表。
由於找准了生活中的寫作點,目標表述恰當、准確,操作細化,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調動了生活體驗,帶來了比較實在的教學效益。聽課老師認為,從切實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的角度,此課為大家起了示範作用。這樣的教研活動能夠為教師日常的教學起一個引領作用。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找准了指導寫作的切口,就會讓學生充滿愉悅地去寫作,真正走入「處處皆文章」的境地。事實上,小學寫作訓練的意圖就是讓學生走出狹小的作文天地,通過訓練項目的拓展,去撰寫更多品嘗美味佳餚的習作,去嘗試草擬社會調查的報告,去策劃生活廣告語,去撰寫觀察蚯蚓生存的小論文,去設計升旗儀式的演講稿,去篩選治理河道污染的方案,去構思未來手機的新穎功能,去遐想降低城市噪音的藍圖,去規劃讓校園更美的圖案,去設計未來教室的嶄新布局……這樣,寫作知識和技能的指導,也變得駕輕就熟。
⑶ 小班教案魚兒一排排設計意圖與反思
活動目標:1、感受傳統兒歌的「一字韻」特點。2、會用對角折的方法折魚。活動准備:1、課件:相關藍色海洋背景圖2、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彩色手工紙3、輕柔音樂。活動流程:師幼談話:你們是小幾班的孩子(幼兒說)我聽說咱小X班的孩子平時在幼兒園里都表現特別棒!對嗎?(對)這么有自信,好今天就讓老師來看一看,請幼兒坐下。唉!你們認識我嗎?我是誰?張老師很高興能和你們成為朋友。
一、導入部分:
對了,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特別漂亮的畫面,看(出示課件海洋背景圖)這是什麼地方啊?(大海)你喜歡大海嗎?那你想一想,大海里都住著哪些小動物呢?(幼兒邊說邊表演)
小結:對了,大海里有大魚、有小魚、大龍蝦、螃蟹,還有許多許多的小動物
二、回顧兒歌:
咦。。。看誰來了(出示課件)和幼兒一起說兒歌
說到:「小魚不來大魚來」教師同時從口袋裡出示大魚、小魚。提問:「它們是用什麼做出來的?(用紙折出來的)什麼顏色的是大魚?什麼顏色的是小魚(誇獎幼兒)
三、(教師把小魚貼在黑板上)指著大魚提問:「這是魚的什麼?(眼睛)這是魚的(尾巴)這是魚的(身體)
2、那怎麼樣我們才能把這只大魚折出來呢?首先,我們用一張正方形的紙(出示紙)提問:「這四個尖尖的是正方形的什麼?(角)平平的是正方形的什麼?(邊)師:「首先(對角折)對角親親手壓平,然後,一角向上變尾巴,翻個跟頭游一游,眼睛大大畫圈圈。一條大魚游來了(在孩子身邊游一游)你也來試試吧?現在請你輕輕的坐到桌子旁邊
3、看看我們桌子上有什麼?(彩筆、紙)現在請你拿一張大紙和老師一起折一折大魚,首先,(對角折)對角親親手壓平,然後,一角向上變尾巴,翻個跟頭游一游,眼睛大大畫圈圈。一條大魚游來了(教師帶領幼兒把魚貼到黑板上)
小結:現在大魚有了許多的好朋友,那小魚的好朋友在那裡呢?我們在給小魚找個好朋友吧?(幼兒做回座位上)
4、現在請你拿一張小紙和老師一起折一折小魚,首先,(對角折)對角親親手壓平,然後,兩角向上變小魚,翻個跟頭游一游,眼睛大大畫圈圈。一條小魚游來了(教師帶領幼兒把魚貼到黑板上)
四、總結:師幼一起評價幼兒作品。師:「這個小魚是誰折的?這個呢。。。。這個大魚是什麼顏色的?這個大魚是什麼顏色的。。。。。。。大魚和小魚都找到了好朋友,他們可高興了,那我們的好朋友在那裡呢?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吧?活動結束。
⑷ 如何制定中學生暑假學習計劃表
一、制定暑期活動計劃表 首先就是要把我們暑假剛開始的各種暑期安排的想法落實到紙面上,自己制定一個暑期生活安排計劃表。這樣,就能把我們頭腦中一閃而過的好想法記錄下來,而且也利於我們對暑假活動安排的條理性和次序性。 我們可以把自己這個暑假大概想做的幾個主題活動寫出來。比如,幫助家裡多做些家務勞動;安排兩個星期的外出旅遊;看完兩本偉人自傳。我們可以把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活動每天多分配一些時間。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每天的各項活動的內容和時間要合理搭配,因為我們都知道長時間做一個活動,容易身心疲勞。比如,你可以讓自己每天練鋼琴1.5個小時,然後安排30分鍾觀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接下來安排兩小時的家務勞動或一些簡單的體育健身活動。 你可以做每天的活動時間安排,你也可以做暑期活動的計劃表,最後你可以在開學前對整個假期的生活做一個回顧和總結,這都由你自己來安排,但是我還是建議你能把你的生活安排計劃或你的假期生活感想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我們才能對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感受得更真切一些。 二、安排好暑期的學習活動 暑假期間,學校會要求我們完成暑期作業,有的學校是要求按章節復習課本知識,有的學校是要求預習新教材,也有的學校要求暑假期間完成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我們暑假裡必須要完成的,我們要在活動計劃中首先考慮進去,比如我們可以每天用一個小時完成學校要求的學習內容,保證完成這些學習活動所需的時間。有的學生把學校留的作業用一個星期不分白天黑夜地做完,期盼著暑假剩下的時間可以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瘋玩。這是一種不科學的安排。學習是個持續的活動,剛開始幾天的過度學習,知識來不及消化和理解,囫圇吞棗,我們學得一知半解,不夠扎實。幾天學完之後,就瘋玩再不復習了,這樣記憶的效果不好。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遺忘有先快後慢的規律特點,剛學過的新知識,遺忘最快,所以新知識需要及時復習,我們最好每天都留有一段學習的時間。 三、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個同學都有一些自己的個人愛好和興趣,也有很多同學想利用暑假時間學習一些新技能,比如學繪畫、學游泳、學打球、學舞蹈等。所以,我們可以每天把學習這些內容的時間安排進去,這樣就能保證每天能按照學習進度學習,保證學習的效果。當然還有一些同學想在暑假期間養些小動物,比如養小兔子或者龍蝦等。暑假應該是輕松愉快的,我們可以把平時學習的時候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做的事情放到暑假裡做,完成自己心中的願望。
⑸ 幼兒故事教案駝背小龍蝦
駝背小龍蝦
在很久源很久以前哪,在海邊的一塊大礁石底下,住著一隻小龍蝦。小龍蝦長著12條腿,爬起來呀,比螃蟹還快。它還長著一對小蒲扇似的尾巴,游起來呀,比大黃魚還快!可是,它有一張不文明的嘴巴,喜歡嘲笑別人,凈說些粗話。
有一回呀,它看見一隻大海螺,在海底下慢吞吞地爬動著。它覺得好玩極了,就輕輕一蹦,跳到了大海螺的貝殼上,嘲笑大海螺說:「駝背佬!駝背佬!」。大海螺不高興地說:「去、去、去!你真不懂規矩!」。小龍蝦繼續嘲笑說,「我就是要笑你這個駝背佬!」,它還唱道:「海螺海螺,背著大鍋,鍋里有啥,一塊肉砣」。大海螺氣得縮回了頭,再也不理小龍蝦了。小龍蝦得意極了!它整天彎著腰,弓著背,學大海螺的樣子,到處表演,逗得小魚兒哈哈大笑。
過了幾天哪,出了一件怪事——小龍蝦的腰伸不直了。它用力一撐,「哎喲哎喲」,象刀割一樣地疼,小龍蝦趕緊彎下腰來。小龍蝦著急了,臉紅了,一直紅到了脊樑上。從此以後呀,它就變成了駝背紅脊樑的模樣了。它呀,再也不敢嘲笑大海螺了!
⑹ 德國幼兒教育sklz理論
崇尚自然的德國幼兒教育帶給我們的啟示
德國的學前教育淵遠流長。文藝復興之前,德國學前幼兒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被人稱為「幼兒教育之父」的德國著名學前教育家福祿貝爾於1837年在家鄉附近的勃蘭根堡開辦了一所學齡前幼兒教育機構,1840年將它正式命名為幼兒園,這成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兒教育機構,德國成為幼兒園的發源地。福祿貝爾在教育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促進了德國學前教育事業質的飛躍,同時也對世界學前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標志著世界幼兒教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自福祿貝爾之後,學前教育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發展起來,德國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也逐漸走上正軌,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綜觀德國的幼兒教育,筆者認為其中有一個最鮮明的特色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那就是崇尚自然。德國的幼兒教育非常朴實,處處體現著效法自然,尊重幼兒自然成長的內涵。對照我國的學前教育,兩百多年前「發現兒童」的教育家盧梭發出的要在「自然中培養自然人」的呼聲早已被那些花樣翻新的早期教育模式所淹沒了。
一、朴實溫馨的環境
德國幼兒園一般都很小,從外看很難發現這是一所幼兒園,但推門進去,你會覺得豁然開朗,一個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呈現在你面前。德國的幼兒園是溫馨、舒適的,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現代化設施,更沒有我們想像中價值不菲的奧爾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它的優雅和朴實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教室的屋頂上懸掛的是粗麻繩和輕紗做成的帷幔,充滿了夢幻色彩。匍匐在地毯上的幼兒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中,在書中描述的想像世界中漫遊著;牆面上是幼兒隨意的塗鴉,還有在戶外撿來的樹枝、乾花和枯葉掛在牆面上,記錄著幼兒戶外生活的快樂和驚喜。也許因為我們看的幾所幼兒園都是極具傳統的幼兒園吧,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舊的,可以看到歲月的痕跡,也可以看出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雙手經營著一段可以留下來的歷史。
在我國,一些收費較高的私立幼兒園的環境設施十分豪華,昂貴的木地板,塑膠的活動場地,琳琅滿目的玩具,很多幼兒園把這些外在的環境設施視為爭創示範先進園的硬指標,這些也是許多家長選擇幼兒園的一個衡量標准。誠然,完善的配套設施是必須的,可是我們很少有人去思考:這樣豪華的設施對教育幼兒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幼兒長大成人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環境,而不是永遠呆在宮殿式的房子里。過於現代化的設施也阻礙了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二、林間幼兒園
在上世紀90年代,德國出現了一種叫做「林間幼兒園」的托幼方式,這里沒有房屋、圍牆,教師在樹林里對幼兒進行沒有教室的幼兒教育。他們組織幼兒在草地上散步、觀察動植物,在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懷抱的野外活動中拓展幼兒的獨創性和運動能力。「英國庭園」是慕尼黑的一所自然公園,後來被開辟成了慕尼黑林間幼兒園,園內有成片的白樺林和灌木叢,草地上有清澈的溪流,在這里入托的15個l歲半以上的幼兒每天上午9時來這里集合。他們或分成幾個小組做游戲,或個人自由活動,做手工、撿樹枝、玩石子、堆泥沙。有喜歡爬樹、賽跑的幼兒,也有樂於觀察螞蟻、蝸牛的昆蟲迷。教師除了在規定的時間教唱歌以及隨時解答幼兒游戲中的各種「為什麼」之外,更多的精力則放在了安全保護工作上。午飯如同郊遊時的野餐,大家席地而坐,擺上自帶或教師幫助准備的食品,飯後下午2時左右,結束一天的活動。
首創這個林間幼兒園的赫本黛拉女士對幼兒園的未來充滿信心:幼兒在林子里跑來跑去非常開心,既提高了他們的運動能力,又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沒有過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壓抑心理,所以他們當中從未發生過吵架、打鬥的事,也很少生病。赫本黛拉給幼兒定了三條必須遵守的紀律:不準吃木耳等野生果菜;不準拿著棍棒跑跳;聽到哨聲要馬上向哨音方向集合。
我國的幼兒園,大多數都是鐵將軍把門。在我國日益城鎮化的今天,幼兒已經很少有機會能夠接觸到泥土、昆蟲這些來自大自然的事物,甚至他們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都被壓縮的少得可憐。在幼兒園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種景象:能不讓幼兒出去就盡量不出去,就算是出去了,教師的組織、管理也要佔據大部分時間,很少能看到讓幼兒自由自在地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一些幼兒為了想獲得片刻的自由而尋找各種借口逃避呆在牢籠似的教室里,比如經常在上課時間要求上廁所等。對於鐵將軍把門、限制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管理者和教師們有充分的理由:基於安全的考慮。誠然,讓幼兒在戶外自由地活動肯定要比讓他們呆在教室里排排座要難管理得多,也產生了一些安全隱患,但是如果僅僅因為怕出事故就剝奪幼兒的活動權,限制幼兒的發展空間,這樣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償失呢?
三、混齡編班
德國幼兒園一般都是混齡編班,每個班有16個左右幼兒,幼兒在類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環境中相互交往。幼兒園通常由O.6歲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混合組成一個個小組(類似於一個個班級),幼兒園充滿著家庭般的溫馨。德國幼教工作者主張把幼兒看作一個人,一個有著自己獨特背景又要面向未來的人,一個需要與同伴、成人、社區交往的人,一個生活在真實而自然的社會環境中的人。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在幼兒園里需要面對各種年齡的同伴,面對各種成人,做他感興趣的事情。
我國的幼兒園都是小、中、大班涇渭分明,當然這樣編班有利於管理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如果從幼兒的角度來考慮,德國幼兒園的這種混齡編班的方式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混齡教育有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尤其是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由於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大多數幼兒在家裡沒有兄弟姐妹,他們缺乏和不同年齡段幼兒交往的體驗,致使家庭缺乏的不同年齡段同伴交往在幼兒園並不能得到必要的補償,這可以說是一種教育的缺失。當然混齡教育對師資的要求較高,這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我國的幼兒園不一定非要混齡編班,可以考慮多設計一些混齡活動,以幫助幼兒獲得異齡同伴交往的經驗。
四、隨心所欲的幼兒
德國的幼兒園像家庭一般溫馨,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他們可以看書,可以參與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可以獨立玩玩具,當然也可以選擇獨處。事實上每間教室都有一個獨立的小空間提供給幼兒,幼兒叫它「安靜角」。安靜角里一般有一個柔軟的墊子,上邊有很多布質的柔軟的娃娃和公仔,有趣的靠墊,有的還有個小沙發,不想參加團體活動的幼兒可以到這個角落,靜靜地坐著,淘氣的幼兒也可以在這里翻跟頭發泄多餘的精力。安靜角的設計說明德國幼兒教育正視了幼兒的正常心理需求,幼兒也有獨處的需要。同時這種設計也為教師了解幼兒提供了可觀察的表徵。當一個幼兒頻頻走進安靜角時,其實他已經用行為發出了呼聲,他需要心理幫助了。
德國幼教工作者認為對幼兒來講最重要的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教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幼兒的天性。這一點在德國幼兒園的實踐中表現得尤為徹底。德國幼兒園是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的,至於進行什麼活動,幼兒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去娃娃家、到戶外玩。對於午餐和午睡,教師也很尊重幼兒的意願。比如,桃園幼兒園提供三個午餐時間:中午12:00、下午l:00、下午2:00,由幼兒自己決定何時用餐。另外,幼兒園提供專門的地方供幼兒睡覺,每人一塊海綿睡墊,若幼兒躺下去20~30分鍾仍未睡著,他就可以起來出去玩。
這是德國的幼兒教育給我震撼最大的一個特點,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是真正把幼兒當成是獨立、完整的人。回首看看我國的幼兒園又是怎樣的一幅場景:「小嘴巴,閉起來,小眼睛,向前看。」類似這樣的規則不停地在提醒幼兒要中規中矩,不能亂吵亂動。幼兒想要上廁所必須向教師報告,得到允許後才能去,有的被教師認為是調皮搗蛋的幼兒即使再三要求去上廁所也得不到允許。總之在幼兒園里,幼兒只能做教師允許的事情。教師有一種權威,幼兒被告訴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果有誰違反了教師的要求,就要被批評,就得不到小紅花。試想想,如果一個正常的成人被要求這樣做,那他會怎樣?因為在我們教育者的頭腦里還存在著那根深蒂固的觀念:他們只是幼兒,是未成年的小大人。我們不懂得像尊重我們身邊的成年人一樣去尊重他們。
總之,德國的幼兒教育給我們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溫馨,祥和,動靜有度,沒有虛榮,順從自然。無疑,這種感覺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思考……
崇尚自然的德國幼兒教育
http://gongyi.sina.com.cn 2012年07月11日 新浪公益
應德國多那斯貝格德中友協的邀請,我和廣州市幾所省一級幼兒園的園長和老師一行十幾人進行了為期13天的教育考察活動。我們考察的區域是萊茵蘭—法爾茨州,位於德國的西南部,靠近法國邊境,那裡有聞名世界的古堡之路和葡萄之路,大森林風景區也在相去不遠的地方。依傍著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幼兒教育也呈現出崇尚自然的特點。當然,這里說到的自然不僅僅是貼近自然,還包括效法自然、尊重孩子自然成長的內涵。德國的幼兒教育非常朴實,絕少人為斧劈的成分,這著實讓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震驚,因為我們的早期教育早已淹沒在花樣翻新的早期「拓潛」的聲浪之中了。
我們在德國停留了13天,不敢說已經深入地了解了德國的教育,但我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片斷,通過這些片斷也許可以捕捉到德國幼兒教育的一些玄機,也可以讓我們反思一下我國幼兒教育中值得斟酌的地方。
片斷一:幼兒園的環境語言
德國的幼兒園是溫馨、舒適的,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現代化的設施,更沒有我們想像中價值不菲的奧爾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德國幼兒園的優雅和朴實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教室的屋頂上懸掛的是粗麻繩和輕紗做成的帷幔,充滿了夢幻色彩;匍匐在地毯上的孩子們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中,在書中描述的想像世界中漫遊著;牆面上是孩子們隨意的塗鴉,還有在戶外撿來的樹枝、乾花和枯葉,枯葉和花朵安靜地掛在牆面上,記錄著孩子們戶外生活的快樂和驚喜。也許因為我們看的幾所幼兒園都是極具傳統的幼兒園吧,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舊的,可以看到歲月的痕跡,也可以看出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雙手經營著一段可以留下來的歷史。
片斷二:森林之游
波蘭登附近的禮等幼兒園是一所有100多名孩子的幼兒園。他們非常重視孩子意志力的培養,這也是德國早期教育中非常鮮明的一個特點。禮等幼兒園有個持續很多年的 「森林游」的傳統,每個月的第二周他們都組織孩子步行到森林中去活動。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森林裡吃,在森林裡玩。這一活動的關鍵是風雨無阻,四季不斷,下雨下雪依然按計劃行事。園長認為惡劣的天氣更能鍛煉孩子的意志力,還能夠增強孩子們的體魄和適應能力。當然,孩子們也非常喜歡享受這樣的活動,在自然中縱情奔跑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嘛。也許是因為如此持續不斷的訓練吧,該所幼兒園的孩子獨立,不嬌氣,守承諾,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片斷三:「我想安靜一會兒」
德國的幼兒園像家庭一般溫馨,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他們可以看書,可以參與老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可以獨立玩玩具,當然也可以選擇獨處。事實上每間教室都有一個獨立的小空間提供給孩子們,孩子們叫它 「安靜角」。安靜角里一般有一個柔軟的墊子,上邊有很多布質的柔軟的娃娃和公仔,有趣的靠墊,有的還有個小沙發,不想參加團體活動的孩子可以到這個角落,靜靜地坐著,淘氣的男孩子也可以在這里翻跟頭發泄多餘的精力。安靜角的設計說明德國幼兒教育正視了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孩子也有獨處的需要。同時這種設計也為老師了解孩子提供了可觀察的表徵。當一個孩子頻頻走進安靜角時,其實他已經用行為發出了呼聲,他需要心理幫助了。而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獨處是想像的放飛,享受獨處的孩子肯定有一個細膩的心靈。
片斷四:聖誕市場的童話角
我們去德國的時候是聖誕節前夕,按德國的習慣聖誕節前四周就開始慶祝了,所以我們有機會看到小鎮中的聖誕市場。聖誕市場開幕式是很隆重的,一般要請社區名流前來捧場,社區的藝術團體也會現場表演,一派其樂陶陶、歌舞昇平的景象。有一天,我們的德國朋友帶著我們穿過如織的行人來到一個古老的樓宇下,打開門,里邊是灰暗的,幾盞蠟燭在靜謐的空氣中搖曳著,關上門,喧鬧遠遠地被拋開了。再來看看室內,有很多人坐在隨意擺放的椅子上,有孩子,有大人,還有被大人抱在懷里的小嬰兒,所有人好像都在等待著什麼。隨著一陣衣服的窸窣聲,一個抱著吉他、穿著黑色披風的女郎走了出來,孩子們一陣興奮。女郎輕輕撥弄著琴弦唱了起來,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她,聽她邊說邊唱講述著基督誕生的故事,而整個走廊都彌漫著神秘祥和的氣氛。出來的時候,德國朋友告訴我們,德國的社區活動中總是有這樣的安排,在聖誕市場為孩子安排講述童話的地方,給孩子們提供精神享受的機會,而文化也是在這種似乎很不經意的安排中傳遞給了孩子。
片斷五:藝術家的孩子們
德國朴實的小鎮中生活著很多 「世外高人」,他們享譽海內外,卻把自己的家安在這些遠離喧囂的地方。我們拜訪的藝術家中有一對這樣的 「神仙伴侶」——雕塑家龍普夫夫婦。龍普夫夫婦的作品是非常貼近孩子的,天馬行空,意象飛揚。看著他們的作品,再看看平和甚至有些羞澀的老人,你會驚嘆人的精神世界的神奇。龍普夫作品中有幾個標志性的設計,一個是梳著長辮子的雞,形態各異,成為小鎮標志。還有就是小老鼠,點綴在他們的大作品的旁邊,是德國的孩子們最喜歡的。當大人們欣賞輝煌大作時,孩子們會蹲在旁邊撫摸那些小巧可愛的老鼠。據我們的德國朋友介紹,很多聞名世界的城市雕塑都出自龍普夫夫婦的手。龍普夫先生的庭院四處擺放他們的作品,有高聳的,也有玲瓏的。而他們居室的牆面上卻掛滿了孩子們的作品,有笨拙的塗鴉,有趣稚的描摹,真實地再現了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歪歪扭扭的腳印。當問起他的孩子們時,他平靜地告訴我們,他的孩子們並沒有從事藝術行業,但到現在都熱愛藝術,語調中完全沒有子承父業的期待,也沒有孩子未從父業的遺憾,其心態的通達令我們欣賞和佩服。
事實上,德國的幼兒教育給我們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溫馨,祥和,動靜有度;沒有虛榮,順從自然。無疑,這種感覺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思考……
作者:劉培英
來源: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從崇尚自然到實物教授
上傳: 柳國金 更新時間:2012-1-15 ■李海莎(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淺論西方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寫生畫教學
在當下的兒童美術教育中,隨著簡筆畫教學受到不斷批判的同時,寫生畫教學的方式逐漸受到師生和家長的青睞,兒童寫生畫的教學范圍也越來越廣,不再是我們所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寫生畫教學。
「寫生」一詞,早在我國五代時期便已出現,而西方直到19世紀60年代印象派時期才廣為人知。中國傳統的寫生畫和西方的寫生畫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西方的寫生畫是畫家帶著繪畫工具對著實物進行描繪;而我國傳統的寫生則是畫家在飽覽大自然美景之後,憑情感、記憶作畫。直到20世紀初,一批海外負笈留學的藝術家們才將西方以實物作為描繪對象的寫生畫教學方法引進國內。筆者將從西方藝術教育發展史的角度,分為室內寫生和室外寫生來談談當下兒童寫生畫的教學。
大自然教會孩子如何觀察事物
「在無休止的模仿過程中,所有的孩子都在努力畫畫,我會讓愛彌兒努力學習這種藝術;但不是為了藝術而學習,而是為了訓練其手的精確性和靈巧性……所以我特別注意不給他請一位繪畫老師,因為這種老師只會教他模仿復製品和臨摹畫作。自然應該是他唯一的老師,真實事物是他唯一的範本。他的眼睛所看到的應該是真實的事物,而不是在紙張上模仿的這些事物的形式。讓他面對房屋畫房屋,面對樹木畫樹木,面對人物畫人物;久而久之,他就會養成自己觀察事物的習慣,並且注意仔細觀察事物的外觀,而不是為了原則進行錯誤的和約定俗成的模仿。」這是盧梭在《愛彌兒》中說的一段話,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他倡導兒童觀察自然的繪畫教學方式,自然應該是最好的老師。18世紀的人們非常崇尚自然,認為自然界的事物和規律都是善良的,它給人類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美好事物,人的發展應該順應自然。無疑盧梭的教育思想也受到當時這一思想的影響。
20世紀達爾文進化論、心理學的發展使得教育研究者們把研究的關注點落在了兒童身上。20世紀初以霍爾的兒童研究為始展開了一些兒童研究運動,如手工訓練運動及自然研究運動。在自然研究運動中,研究者們提出了「學習自然,而不是書本」的箴言,讓兒童通過自然觀察獲得知識。
在20世紀中後期,弗蘭西斯·韋蘭·帕克和杜威所創辦的學校中都開展了早期的寫生畫教學。在他的自然教學課堂上,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一邊觀察一邊畫畫,通過這種方法,把科學觀察活動和語言、藝術的學習結合起來。由此可見,帕克十分提倡兒童自身的體驗,通過體驗來表達感受。在杜威的實驗學校藝術教學中,孩子們大量接觸各種類型原材料,他們在使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設計意圖,形成各種形狀的過程中獲得滿足。這些形狀在一定的指導下逐漸變成具有更深刻的意義和藝術性的作品。
幾何教學開拓靜物寫生
裴斯泰洛奇是19世紀初重要的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他非常贊同盧梭的教育思想,即崇尚自然,認為自然是最好的老師。但他倡導的實物教授法並非是盧梭所說的「面對房屋畫房屋,面對樹木畫樹木」。他認為線條、角度、曲線才是繪畫藝術的基礎,繪畫藝術的學習始於幾何體的學習,再把自然中的植物、動物及人物的形態,用分解為各種幾何體疊加的方式,迅速、准確地描述下來。這樣的藝術教學使兒童在面對描繪實物對象時變得更容易些。裴斯泰洛奇的幾何教授法教授的是描述自然的法則,並不是自然本身。但是無疑,裴斯泰洛奇的幾何教學方法為後來幾何靜物的發明做了一個鋪墊。
福祿貝爾發明了「恩物與作業」的實物教授法及開展了幼兒園的運動,他的「恩物與作業」是指對兒童有啟發作用的教具,與繪畫教學並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19世紀中後期,瑪麗·達納·希克斯將福祿貝爾的「恩物與作業」與藝術活動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立方體、球體、柱體和椎體等靜物教學,靜物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一切可視實物的典型結構,靜物寫生畫教學的研發並延續到了現代的美術教學中。
到了21世紀的兒童美術教學中,靜物寫生的范圍繼而變得更加廣泛。幾何體寫生、花卉寫生、蔬菜寫生、生活用品寫生、人物寫生等等開始納入靜物寫生的視野。
利用當地自然資源開展教學
兒童室外寫生畫以繪制大型的實物以及風景為主,培養兒童對大自然美的觀察力和感受力,讓兒童體會大自然光的變化,對遠近的空間距離感能有更真實的體會,使兒童能理解到由於季節、氣候、時間的條件不同,大自然中事物變化就會不同。如大自然中的每棵樹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樹的色彩隨著季節、氣候、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真實的感受是室內寫生畫教學及臨摹教學所無法達到的。
兒童室內寫生畫以繪畫小型的實物為主,室內寫生的事物不會隨季節、氣候及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兒童體會不到事物在大自然的變化。但它的裨益也是室外寫生畫所不能代替的,如室內寫生繪畫教學可以把螃蟹、龍蝦等很生動又很容易受忽視的小事物搬到課堂上。早期的室內寫生畫教學的范圍比較狹隘,表現的內容也比較單一,不太受到兒童的歡迎。但現在的室內寫生對象越來越豐富,並且都是兒童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兒童對學習寫生畫的熱情也不斷高漲。
無論是提倡兒童去親密接觸大自然,還是在室內進行寫生畫教學,都是倡導兒童自身去體驗、感受事物。它能讓兒童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早在18世紀以前的兒童繪畫教學模式就是教授兒童模仿復製品和臨摹畫作,多個世紀以後的現在,兒童繪畫的教學方式仍然以臨摹為主,兒童從臨摹大師的畫作轉變成模仿教師的一筆一畫。這種繪畫方式的持續會讓兒童忘了怎樣思考、怎樣觀察,兒童只學會了繪畫的法則,呈現的作品往往落於俗套。兒童應該接觸大自然,眼睛看到的真實事物才是唯一的範本。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兒童寫生畫的教學也有它的局限性,就是對繪畫的空間和場地的要求都非常高。據筆者實地調查得知,開展兒童寫生教育的現實條件不容樂觀,即便是城市中的中小學校都很少有配備專門的繪畫教學室,更不用提邊遠地區的鄉村學校。基於兒童寫生畫的裨益眾多,兒童美術教育更要重視它,培養它。城市中的學校應盡可能給兒童提供一個專門的繪畫空間或者室外寫生的機會。相對偏遠的鄉村學校,開展室外寫生畫教學的條件較為優越,更應充分抓住這個時機,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開展室外寫生練習,提高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⑺ 大班語言教案 正長大的小龍蝦
您好,我看到您的問題很久沒有人來回答,但是問題過期無人回答會被回扣分的並且你的懸賞分也答會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一,你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二,您可以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那裡聚集了許多專業人才,一定可以為你解決問題的。三,你可以向你的網上好友問友打聽,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關網站直接搜索.四,網上很多專業論壇以及知識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資料,我遇到專業性的問題總是上論壇求解決辦法的。五,將你的問題問的細一些,清楚一些!讓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麼意思!謝謝採納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