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如何點評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如何點評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9 06:47:23

① 如何評價幼兒園社會領域活動

摘要評價是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促進幼兒發展的。掌握好正確的評價方法,可以有效鼓勵幼兒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勇氣,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幼兒發展的催化劑。關鍵詞評價幼兒行為表現評價方法評價,是指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促進幼兒發展的。幼兒發展本身具有復雜性,在不同情景,不同情緒狀態,不同的環境下,幼兒的行為往往有較大不同。客觀上需要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將有利於更清晰、更准確地描述幼兒的發展狀況。《綱要》指出「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是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在日常生活與教育教學過程中採取自然的方法進行評價。平時觀察所獲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重要依據。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准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的比較。」這段話說明了正確評價幼兒的方式方法。一、靜態評價和動態評價相結合靜態評價是按照評價標准對幼兒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進行判斷,考察的是幼兒在某一時間或階段內發展的現實狀況。動態評價是對幼兒發展,變化狀態的與判斷,重在考察幼兒當前的發展較之過去的進步情況,以及今後的發展潛力和趨勢。在進行幼兒發展評價時一定要使二者相互結合做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在一次有關蝸牛的教育活動結束後,老師進行活動小結評價:「小朋友今天講得真好,通過活動我們知道了蝸牛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活動時大家都能大膽發言,希望小朋友們下次繼續努力。」這種評價方式是對所有參與小朋友總的評價,是一種靜態的評價,它只是評價了幼兒的表現幼兒活動的結果,提出下一次的希望,缺少對幼兒活動細節的評價,給幼兒的感覺是空洞的,對教育活動的內部印象不深,而且只是獲得了知識,沒有培養幼兒動手、思維、學習的興趣,在教育活動中,應將對幼兒的評價作適當的調整不僅對幼兒的活動結果進行評價,還應使評價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活動過程,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進行使之成為動態評價,通過評價給予幼兒支持和援助。二、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避免一味的「正面」評價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實施,賞識教育和激勵性評價得到強化,批評成份相對匱乏。活動中出現了教師表揚過多,以至於忽視了教學評價與幼兒全面發展相結合,促使評價丟失了針對性影響到幼兒受挫力的培養。負面評價對幼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味地運用表揚,不批評、不懲罰這種教育是殘缺的。批評能促進幼兒認識自我,提高耐挫能力。我們經常見到這種現象,某幼兒因得不到小紅花,回家哭鬧不止。因為受到老師的批評,而不去幼兒園。常此以往,幼兒會形成自私、任性、蠻橫等性格。對幼兒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當幼兒發生不良行為時,教師運用批評能使幼兒不良行為得到抑制,控制不良行為產生的後果,從而約束幼兒的言行,遵守一定的規則。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如果幼兒出現不懂規則,破壞正常活動的開展時,教師適時適當的批評,制止幼兒不當的行為,會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告訴我教育批評孩子首先要在批評之前要搞清事實,讓孩子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孩子好心辦壞事也是常有的事,這時候處理問題就不能單純地看結果,假如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應該給予肯定,給孩子繼續嘗試的信心。其次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都有一定的自尊,如果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沒有搞清楚原因就批評他,使他很難面對小朋友,讓他沒有了自尊,所以他接受不了。再次:藝術地批評。俗話說:「忠言逆耳」,人們總是不肯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孩子也是如此。所以批評藝術的高低往往直接決定批評的效果,正確的負面評價有助於幼兒發現、改正自身缺點,培養正確的社會認識。三、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慎用橫向評價我們知道,每個幼兒身心發展,雖然遵循一般的共同規律性,但是又各不相同,都有自己本身鮮明的特點,存在個別差異。如果我們無視幼兒的個性差異,單憑對認知結果的評價,就給幼兒貼上標簽,進行優劣之分,看一個孩子的發展,顯然是很不科學的。在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承認和贊許等實際情況,而往往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要求和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例如有的教師在幼兒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常常給予批評,挖苦。在幼兒回答錯了的時候向全班小朋友說:「大家說××說的對嗎?」導致全班幼兒大聲否定。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幼兒的自信

②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怎麼寫

首先要確定下你的主題 社會領域包括「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兩個方面 再根據中班的年齡特點寫出相應的教案

③ 如何評析幼兒園活動

評析標准: (一) 活動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過去的主導、主角的地位向孩子學習的夥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轉換;教學過程要從過去的教師說向師生間討論、生生間討論轉化;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權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時給孩子鼓勵性和表揚的話語,真正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我們這次觀摩的活動《運水》中,教師完全讓孩子做主人。在最後的比賽時,讓孩子自由分組,並且在其中用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知道8個人可以分成幾組?每組幾個人?還讓孩子自己制訂游戲的規則。可以看出,孩子在這次活動中非常自主,玩得也非常盡興。 (二) 看活動中的「生成性」如何 教師在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有沒有設置一些「生成性」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評價一次活動是否是好活動的一個重要標尺。在《竹子運水》這次活動中,教師設置的難點是怎麼樣讓水通過竹子流到盆子里,並且給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提供了許多材料。事實上,這是一個讓孩子有很大生成性的任務,但是教師似乎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研究和探索,她急於想給予孩子們完成這個任務的正確方法,每次只要發現孩子嘗試出一點苗頭時,就馬上過去幫助他們完成任務,整個活動在教師「辛辛苦苦」的指導下,似乎是很順利,兩組孩子順利完成了任務,即使是失敗的一組也很快就找到的竅門,解決了問題,順利地「運」好了水。但孩子真正地研究了嗎?確確實實地了解了竹子運水的竅門了嗎?可能還沒有,因為他們都是在老師為主的前提下來進行活動的,自己嘗試、思考、動手的機會不多。因此這次活動中孩子自己生成的東西不是很多。 (三) 活動的教學效果是否讓孩子易於、樂於接受 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樂於學,易於接受教師的話語,是衡量新課程與老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激情,要保持一顆「童心」,用飽滿的情感激發孩子的情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保持健康心理,快樂成長!在觀摩的錄象中,三次活動中,每個老師都能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或語言的魅力,或材料的吸引,或游戲的樂趣……各顯神通,但都達到了一個目的——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樂在其中,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四) 活動中是否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 在每次活動,特別是對外開放的活動中,作為教師,不能為了這次活動的成功,而在提問和布置任務時,只照顧能力強的孩子,而把能力差的孩子冷落在一邊。這樣做會影響一些孩子的情緒,甚至是心靈。可以看出,三位老師都是很關注孩子的,在她們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很棒的,並且也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孩子的需要,教師設置的難點、重點都是面向每個孩子的,會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對他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內容,這樣,在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主角。 (五)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要突顯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生成性,為孩子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服務,這樣的活動就一定不會很差。 同樣,我們在評價一次活動時,也要站在孩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能離開孩子來評價這次活動。

④ 怎樣評價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1、教學活動目標的設置符不符合該年齡段的幼兒,例如他們的年齡、心智發展程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 2、教學活動的過程有沒有圍繞教學活動的目標進行,是否偏離主題或者與主題表達無關。 3、活動過程中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有無與教師互動,並與教師配合主題完成相關的活動(如畫畫、唱歌、游戲等)。 4、是否完成了教學活動目標,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⑤ 如何寫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的評析

蓮花幼兒園對城東幼兒園半日教育活動評析 1.語言活動整節活動開始部分引人入勝,能利用故事情節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激發幼兒興趣.教學過程,教師設置懸念方法單,語調比較平穩,課堂氣氛夠活躍. 2.音樂活動本節活動生成比較好,能夠運用幼兒熟知流行歌曲融入幼兒教學活動,歌詞創編幼兒易學易懂.幼兒課前知識准...備比較充分.課堂沒有出現難點,教師感染力夠. 3.體育活動本節體育活動教師利用身邊廢舊材料激發幼兒探索活動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精神面貌較好,能利用比賽形式激發幼兒競賽意識,達了體育活動目標.整活動過程運動量適.教師教學活動引導幼兒探索更多玩法. 樣參考參考

教案活動評價怎麼寫幼兒園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幼兒語言學習行為的評價,另一個是對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的版設權計和組織實施行為的評價。
1.對幼兒語言學習行為評價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①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②這些任務是由具體活動目標直接轉化而來的。
③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獨立見解情況。
④幼兒在活動中創造性運用語言的表現。
2..對語育教育活動中教師行為評價主要涉及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方法和形式、教學輔導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①目標的達成程度。
②活動內容和形式的適合程度。
③活動內部要素的協調程度。
④效果分析。

⑦ 如何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

評析標准:(一) 活動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過去的主導、主角的地位向孩子學習的夥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轉換;教學過程要從過去的教師說向師生間討論、生生間討論轉化;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權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時給孩子鼓勵性和表揚的話語,真正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我們這次觀摩的活動《運水》中,教師完全讓孩子做主人。在最後的比賽時,讓孩子自由分組,並且在其中用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知道8個人可以分成幾組?每組幾個人?還讓孩子自己制訂游戲的規則。可以看出,孩子在這次活動中非常自主,玩得也非常盡興。
(二) 看活動中的「生成性」如何
教師在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有沒有設置一些「生成性」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評價一次活動是否是好活動的一個重要標尺。在《竹子運水》這次活動中,教師設置的難點是怎麼樣讓水通過竹子流到盆子里,並且給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提供了許多材料。事實上,這是一個讓孩子有很大生成性的任務,但是教師似乎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研究和探索,她急於想給予孩子們完成這個任務的正確方法,每次只要發現孩子嘗試出一點苗頭時,就馬上過去幫助他們完成任務,整個活動在教師「辛辛苦苦」的指導下,似乎是很順利,兩組孩子順利完成了任務,即使是失敗的一組也很快就找到的竅門,解決了問題,順利地「運」好了水。但孩子真正地研究了嗎?確確實實地了解了竹子運水的竅門了嗎?可能還沒有,因為他們都是在老師為主的前提下來進行活動的,自己嘗試、思考、動手的機會不多。因此這次活動中孩子自己生成的東西不是很多。
(三) 活動的教學效果是否讓孩子易於、樂於接受
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樂於學,易於接受教師的話語,是衡量新課程與老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激情,要保持一顆「童心」,用飽滿的情感激發孩子的情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保持健康心理,快樂成長!在觀摩的錄象中,三次活動中,每個老師都能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或語言的魅力,或材料的吸引,或游戲的樂趣……各顯神通,但都達到了一個目的——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樂在其中,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四) 活動中是否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
在每次活動,特別是對外開放的活動中,作為教師,不能為了這次活動的成功,而在提問和布置任務時,只照顧能力強的孩子,而把能力差的孩子冷落在一邊。這樣做會影響一些孩子的情緒,甚至是心靈。可以看出,三位老師都是很關注孩子的,在她們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很棒的,並且也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孩子的需要,教師設置的難點、重點都是面向每個孩子的,會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對他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內容,這樣,在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主角。
(五)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要突顯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生成性,為孩子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服務,這樣的活動就一定不會很差。
同樣,我們在評價一次活動時,也要站在孩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能離開孩子來評價這次活動。

⑧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教學評價要求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讓幼兒直接深入社會生活,擴大眼界,豐富感性經驗,幫助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幼兒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幼兒理解相關的社會行為規范,實踐有關的社會行為。
2. 程序和策略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
參觀散步出發之前,教師要以簡短的談話啟發幼兒活動的願望,要告知幼兒參觀游覽、散步的地點、內容和注意事項。
第二環節:實地觀察。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村子裡或小街上散步,觀察人們的社會生活,有意識地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看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和交往。在參觀活動中,教師帶幼兒到達參觀地點後要重新整隊,讓幼兒有一個整齊、精神的面貌,再次提出有關的參觀要求。引導幼兒有禮貌地向接待者問好;向幼兒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參觀,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主要內容上。可先參觀該單位的全貌,再有所側重地分別觀察。教師和接待人員可作簡單的介紹。
要組織好這一環節,教師還應注意:(1)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包括:確定參觀的內容和具體目標的要求,與參觀單位聯系,有必要時應指導接待人員寫好講話稿等等。(2)參觀過程中,要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看看、想想;還要引導幼兒用適當的語言表達所見的人和事;允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地給予解答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與尋找問題的答案。(3)參觀時間不宜太長,防止幼兒過度疲勞,產生厭倦情緒。
第三環節:參與實踐。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向幼兒提出行為要求,指導行為方法,組織幼兒操作練習,幫助幼兒把所獲得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幼兒得到更真實的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參觀郵局的工作流程後,教師組織幼兒「集體寄信」,讓幼兒親自購買郵票並將郵票貼在參觀前准備好的信封上面,將信投到郵筒里。這些實際操作,讓幼兒真正獲得寄信的初步知識,鍛煉了寄信能力。
第四環節:談話小結。
參觀、游覽回園後,幼兒對參觀內容的印象還比較深,教師要及時地組織幼兒進行一次談話。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整理、加深幼兒對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待周圍人們和事物的正確態度。組織這一環節應注意的問題有:(1)談話時,教師可以圖片、謎語或生動語言等引起幼兒回憶參觀的人和事,啟發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參觀的內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歡的事和物。(2)教師要對這次參觀、游覽活動作一個小結和評價。(3)提供有關材料,以供幼兒開展有關的游戲時用。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參觀郵局(中班)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知道郵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並通過實際操作,幫助幼兒了解寄信的過程。
2. 初步培養幼兒熱愛、尊敬郵遞員的情感。
活動准備
1. 聯系好參觀的地點並確定參觀路線。
2. 准備好報紙、雜志、信等實物。
3. 幼兒每人畫好一張畫作為信。
4. 幼兒看操作材料「參觀郵局」。
活動過程
1. 組織幼兒談話,引發幼兒對郵局的興趣。
(1)出示報紙、雜志、信等實物,啟發幼兒思考:這是什麼?是誰送來的?郵遞員的工作單位在哪兒?
(2)提出參觀的要求。要求幼兒參觀時保持安靜,仔細看郵局裡有些什麼人,他們在干什麼。
2. 帶領幼兒參觀郵局。
(1)到郵局前引導幼兒觀察郵局建築物的顏色,提醒幼兒要安靜地進去,小聲地與工作人員打招呼。
(2)帶領幼兒依次參觀蓋郵戳及分揀信件、賣郵票、買雜志、寄包裹、匯款的場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顧客在這里做些什麼,郵局的工作人員是怎樣工作的。
(3)組織幼兒討論郵局和人民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幼兒知道郵局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許多方便。
3. 集體寄信。
(1)每一個小朋友手裡的信要寄掉,該怎麼辦呢?請一個幼兒做顧客去買郵票,幫助幼兒認識郵票:郵票是什麼樣子的呢?它有什麼作用?告訴幼兒寄信必須貼郵票,郵票貼了就表示已付寄信費,郵票有多種面值。
(2)幼兒動手操作,練習寄信。告訴幼兒信封上寫的是幼兒園的地址,所以信是寄給幼兒園的。教師示範將郵票貼在信封的右上角,再請一名幼兒將信投到郵筒里。
4. 參觀結束,組織幼兒返園後討論,增強幼兒對郵遞員的尊敬之情。
教師:郵局裡有那麼多信件、報刊、雜志都需要郵遞員來送,他們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都堅持送信、送報,他們很辛苦,他們的工作也很重要。
註:此範例選自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社會》中班.虞永平主編.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87頁。
評析
利用現實生活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這是本活動的最大特色。讓幼兒在大自然、大社會中學習,在身臨其境中獲得關於郵局的感性經驗。在參觀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例如,鼓勵幼兒主動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動地看一看、問一問、聽一聽、做一做,這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與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發起對郵局工作人員勞動的尊敬之情。這樣的活動,將給幼兒留下深刻、美好的回憶。
二、情感陶冶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通過創設情境,啟發幼兒聯想,誘發新的情緒體驗,使幼兒與現實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共鳴並作出反應,從而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真實情境時,更容易產生移情,作出親社會行為。
2. 程序和策略
情感陶冶教學模式包括情感激發、情緒追憶、情感換位和實際行動四個環節。
情感激發也叫認知提示,指通過成人的言語提示,組織幼兒通過討論、繪畫、唱歌、游戲、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辨別各種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觀點和情感,促進幼兒辨別他人情感、設想他人觀點及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展,進而促進幼兒認知水平和社會理解水平的提高,為產生移情奠定認知基礎。
情緒追憶是運用言語提示喚醒幼兒在過去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體驗,引起他們對情緒體驗產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聯想,加強情緒體驗與特定社會情境之間的聯系。
情感換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遠的社會情境,讓幼兒分析討論和扮演角色,從而使幼兒轉換角色去體驗某種情緒、情感狀態,並促進其角色轉換能力的發展。
通過情緒追憶和情感換位,幼兒得以把過去的情緒、情感體驗遷移到相應的社會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於其中,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體驗或設想他人正在體驗的情緒、情感,從而產生移情。
實際行動是組織幼兒將自己移情的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老師進行交流,再由幼兒或教師小結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關心話語或將採取的一些行為方式。在這一步驟中,教師是指揮,幼兒是主體。教師指揮幼兒操練,要注意操練的實效性,力求形式多樣。①應用性操練:教師根據活動前的預想提供幼兒抒發感情、作出積極行為的情境,讓幼兒實際做一遍。例如在「關心生病的小朋友」活動中,請幼兒按意願選擇「關心病人」的方式,參加相應的小組活動。②表演性練習:表演性練習包括事例分析和行為練習,即先舉出假設的各種典型的社會情境或事例,或通過欣賞、表演兒歌等,讓幼兒分析出在該種情形下怎樣做才能給別人帶來歡樂,並根據幼兒的提議,讓大家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從中體驗不同的情感。教師應鼓勵幼兒用動作和表情進行表演練習,使所學新知逐步深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大班社會活動「他為什麼哭」的最後一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扮演「哭的人」與「關心者」,幼兒在表演中抒發了關心他人的情感,體驗關心他人的行為。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關心生病的小朋友(大班)
活動目標
體驗生病的小朋友的情緒、情感,學慣用各種方式關心、幫助生病的同伴。
活動准備
錄音機、空白磁帶、信箋、筆、製作禮品的材料等。
活動過程
1. 引出情境。
(1)用「點名」的方法讓幼兒意識到某個小朋友缺席。
(2)請幼兒猜測小朋友缺席的原因。
(3)此時,事先安排好的一位教師來班告知小朋友因病請假一周的消息。
2. 啟發提問。
(1)你生病時是怎麼樣的?心裡會感到怎麼樣?會想些什麼?為什麼?
(2)現在小朋友生病在家,他心裡會怎麼樣?
(3)人在生病時最需要的是什麼?
3. 分組討論:怎樣幫助生病的小朋友?
4. 請幼兒按意願選擇「關心病人」的方式,參加相應的小組活動。
(1)幼兒口述,教師代筆,共同給病人寫一封問候信,送上大家的祝福。
(2)把自己想與病人說的話錄音,通過錄音帶把問候和快樂傳遞給病人。
(3)為病人製作一些有趣的小禮品,祝他早日康復。
5. 教師把寫好的信讀給幼兒聽,並讓幼兒聽錄音、看禮品,對孩子們的每一種「關心」予以表揚和鼓勵。
6. 活動結束,推舉一名幼兒代表隨有關教師把信、錄音帶、小禮品轉送給生病的小朋友。
註:此範例選自《幼兒教育》(浙江)1996年1月第23頁·劉風琴「關心生病的小朋友」
評析
該活動改變了品德教育流於說教的方式,巧妙地運用移情訓練法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事件設身處地地體會生病的同伴的心情,為生病的同伴著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點名方式讓幼兒知道某個同伴因生病沒能到幼兒園參加活動,並用提問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生病的經歷或想像生病時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兒實現情感換位,即轉換角色去體驗特定的社會情感和事件並產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礎上,紛紛表示願意通過寫信、送禮品、說安慰話等具體行動來關心生病的同伴。最後,教師運用鞏固深化的方法,讓幼兒把想法付諸實踐,強化行為練習,使幼兒正確對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緒反應並採取積極的行動。
三、角色扮演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幫助幼兒了解人際關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學習以適當的行為方式進行溝通,從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發展語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兒實踐和嘗試自己解決社交問題的辦法。
2. 程序和策略
(1)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應力求真實、生動、有人有景,可以用電化教具配合,也可以用畫板或口技代替。場景布置及道具應盡量簡單,化裝只要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點,能使幼兒看懂就行。如需幼兒扮演角色,應先物色人選,組織排練。活動開始時,教師要用語言向幼兒介紹場景(什麼地方)、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兒觀看錶演的興趣,並向幼兒交代任務,提醒他們仔細觀看錶演者的表情、動作,記住表演內容,以便在觀看後討論。
(2)表演
為了使全體幼兒都看清楚表演內容,表演者要面向全體幼兒,表演速度適中;可以完整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
(3)討論明理
觀看錶演後,教師應圍繞活動目標有重點地提問,引導幼兒討論評價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發某種情感,提出今後行為的選擇建議,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討論時,教師要尊重幼兒,讓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討論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形式,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甚至展開爭論。在應得出一致意見的問題上力求取得一致,在允許有不同意見的問題上一定不要強求一致。要鼓勵幼兒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理解,鼓勵創新。
(4)學習表演
幼兒有模仿和表演的興趣,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組織全班幼兒分組、分角色進行表演,從而鞏固在活動中獲得的行為規范。有時可讓部分幼兒參與表演,其他幼兒再次觀看,這要依據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環境來定。幼兒通過表演,進一步判斷道德行為,在親身參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道德行為要求。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小記者(大班)
活動目標
1. 提高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2. 培養幼兒與人交往時能主動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 培養幼兒樂意了解和關心自己能理解的社會新聞。
活動准備
1. 事先排練「記者采訪」的情景表演。
2. 與全班幼兒人數配套的玩具小話筒、各種社會角色服飾。
活動過程
1. 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初步了解記者職業及采訪的基本過程,懂得與人交往時要主動並採用禮貌用語。
(1)向幼兒提出觀看要求。
(2)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記者采訪」。
(3)教師圍繞表演內容提出有關問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怎樣做好一名記者。
2. 引發幼兒學習當小記者的興趣,並樂意向別人了解自己所關心的社會新聞。
(1)教師提出「假如你是一名記者,你想采訪哪方面的新聞」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請個別幼兒學做小記者進行采訪。
(3)師生共同評價幼兒的采訪表現。
3. 開展「小記者團」實踐活動,提高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1)幼兒分組扮演小記者及各種社會角色進行采訪活動。老師巡視,鼓勵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
(2)全體幼兒扮演小記者 ,對現場聽課老師進行采訪。
4. 小結活動情況。
活動延伸
1. 在角色區中讓幼兒玩「小小記者」游戲。
2. 在語言區開展「新聞發布會」活動。
註:此範例選自汕頭兒童福利會第三幼兒園大二班2000年11月22日公開課,由陳若瑾老師設計。
評析
表演活動給了幼兒直觀模仿的榜樣,也給幼兒提供很好的實踐機會。
該活動一開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直觀地初步了解記者職業及采訪的基本過程,懂得與人交往時要主動並採用禮貌用語,如「你好」,「請問」……然後,教師圍繞表演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怎樣做好一名記者。交流後,教師以「假如你是一名記者,你想采訪哪方面的新聞」引發幼兒學習當小記者的興趣,激發幼兒樂意向別人了解自己所關心的社會新聞的情感,再請個別幼兒學做小記者進行采訪。師生通過評議,使幼兒進一步明確如何當好小記者。讓全體幼兒分組扮演小記者及各種社會角色進行采訪活動,這使全班幼兒都有實踐機會,提高了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實現了活動目標。最後,全體幼兒扮演小記者,對現場聽課老師進行采訪,再次鍛煉了幼兒當小記者的能力,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得到鞏固。
四、實際練習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讓幼兒在「做中學」,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交往能力,幫助幼兒內化道德規范、行為准則。
2. 程序和策略
(1)激發願望
活動開始,教師可出示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並以簡短的語言激發幼兒對某一問題的探討興趣,激起幼兒參與實踐練習的願望。例如,在《做事有條理》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堆零亂的物品,引發幼兒整理的興趣,並問:「小朋友,你們看這張桌子上有什麼東西?這些物品放得怎麼樣?讓我們來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好嗎?」這樣自然而然地激起幼兒參與練習的願望。
(2)方法學習
在這一階段中,一是要組織幼兒討論、交流某一情境中的行為要求,通過概括,讓幼兒知道怎樣去行動。如在「我們是小主人」活動中,教師把幼兒討論的結果進行小結,使中班幼兒懂得「當小班弟弟、妹妹來做客時,我們要當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名字、班級,再帶領客人參觀我們的教室,和他們一起游戲」。二是請部分幼兒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嘗試正確的做法,其他幼兒觀看台上幼兒的做法後進行評價,從而學習正確的行為方法。例如,在「做事有條理」活動中,讓部分幼兒嘗試整理物品,其他幼兒通過觀察、思考、評價而懂得整理物品的正確行為程序,即「大的物品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這樣才整齊有序,便於搬動」。
(3)行為練習
獲得一定方法後,即讓幼兒練習,教師巡迴觀察。可將幼兒分成小組展開練習,互相觀察,看行為是否合乎要求,教師針對幼兒練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糾正方法,同時讓行為准確無誤的幼兒上台示範,使幼兒對行為要求有更明確的了解。此外,應盡可能組織幼兒在游戲中、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行為練習。
(4)小結評價
教師要對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幼兒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評價,同時,向幼兒提出活動後的練習要求,使教學延伸至課外、園外。只有這樣,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逐步形成。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我們是小主人(中班)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初步學會熱情主動地招待小客人,激發幼兒做小主人的自豪感。
2. 引導幼兒初步學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最基本的能力。
活動准備
1. 「大帶小」活動准備。
2. 布置環境,准備好錄音機、音樂磁帶。
3. 與幾位同一個月過生日的孩子的家長取得聯系,准備一個大蛋糕。
活動過程
1. 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做小主人?
教師:今天有幾位小朋友一起過生日,我們要請小X班小朋友來做客,我們應該怎麼做小主人?
(1)請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傾聽。
(2)每組請一名幼兒代表發言。
(3)小結:當小班弟弟、妹妹來做客時,我們要當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名字、班級,再帶領客人參觀我們的教室,和他們一起游戲。
2. 開展「大帶小」活動。
(1)全班小朋友在教室門口迎接小客人,每位小朋友帶一位小客人。
(2)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由活動、游戲。
(3)生日聚會開始。
教師宣布生日聚會開始,請大家說祝福語,集體唱生日歌……
請小主人帶小客人洗手,端點心,送開水。大家吃蛋糕。
(教師提醒小主人照顧好小客人。)
(4)生日聚會結束,全班幼兒歡送小客人出門。
活動建議
1. 小班可同時開展「我是小客人」的活動。活動之前,小班教師也應提出有關要求。
2. 利用午餐前的時間進行小結,讓幼兒談談自己是怎樣做小主人的。
3. 堅持在元宵花燈會、六一游戲會以及娛樂活動中開展「大帶小」活動。
註:此範例選自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社會》中班.虞記平主編.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1頁.
評析
幼兒期教育的特點是「養成教育」。該活動讓幼兒「在做中學」,大部分時間幼兒親自參與實踐練習,豐富了幼兒的直接經驗,使幼兒掌握了當好小主人的一些行為要求,有助於良好行為的養成。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了「請小班弟弟、妹妹來我班做客」的情境,激起幼兒討論「如何當好小主人」的興趣,然後,教師將幼兒交流的意見進行小結,使幼兒明確當好小主人的行為要求。接著,教師組織幼兒開展「大帶小」活動,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小主人」帶「小客人」一起進行生日聚會活動,身體力行照顧小客人的行為要求,幼兒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體驗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感,順利實現了教育目標。此外,向幼兒提出活動後的一些行為要求,有助於幼兒將當好「小主人」與當好「小客人」的禮貌行為變成良好習慣。
五、藝術感染教學模式
1. 教學目標
開闊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社會知識,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理解和掌握寓於藝術作品中的社會知識和行為要求。
2. 程序和策略
(1)欣賞藝術作品
這里所說的藝術作品是指文學藝術作品,即詩歌、故事、散文等。教學一開始,教師給幼兒生動流暢地講述故事或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歌,使幼兒在欣賞文學作品中受到感染。講述故事或朗誦散文時,教師可配以掛圖、幻燈、實物、圖片及音樂等,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為了使藝術作品更好地發揮教育作用,教師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活動前教師應精心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有益的、有啟迪性的作品;二是根據幼兒對語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適時講解啟發。對於作品中表現的主題要重點予以提示,使孩子更好地從中領悟道理。
(2)討論小結
社會教育活動中讓幼兒欣賞文學藝術作品的目的是為了使幼兒明理、激情,進而導行。因此,欣賞藝術作品後,教師應圍繞教學要求提一些問題,讓幼兒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從而明白蘊藏在作品中的某個道理,激發良好的情感並影響其以後的行為。討論時,教師要尊重幼兒,鼓勵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討論後,教師要進行小結,引導幼兒得出正確的認識,對幼兒提出行為上的要求。
(3)聯想深化
教師要適當地拓寬活動內容,引導幼兒對從作品中所學的知識(道理)從內容、形式、范圍多角度進行認識、理解,達到開闊視野、發展思維、豐富知識、增強能力的目的。這一階段可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議論,以促進道德知識進一步內化。教師列舉有關事例時可以適當結合圖片等直觀教具,讓幼兒通過聯想深化認識。例如,在大班「做個守信用的孩子」活動中,教師在幼兒討論《波波和樂樂》作品的基礎上,開拓幼兒的思路,讓幼兒分析另外兩個事例,使幼兒能進一步領悟蘊涵在作品中的道德知識,明辨是非,並以此指導自己的道德行為。
(4)創作實踐
幼兒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識後,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創作實踐活動,讓幼兒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培養良好的行為。例如,在「三隻想生病的小狗」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為媽媽開個「小小音樂會」,在音樂會上讓幼兒唱有關愛媽媽的歌,並且將自製的禮物布置在媽媽的照片旁。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讓他們懂得愛媽媽的一些實際行動。
3. 教學範例及評析

閱讀全文

與如何點評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