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班的園園和螞蟻的故事教案與反思
設計背景
散步時一個大箱子擋住了去路,我不急著搬走,想看看孩子們怎麼處理。孩子一個一個的跳過去,有一個孩子被拌倒了,後面的一個孩子就用力的推,可怎麼推也推不動,幾個孩子就一起推才行,為了讓孩子們更深的認識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我選擇這節課來上。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提高學習兒歌的興趣。
2、 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重點難點
重難點: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准備
每人一個螞蟻頭飾、布置三個螞蟻洞、三個大球。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扮演螞蟻媽媽,幼兒扮演小螞蟻,在自製的「家」里聊天。師:看,外面有什麼?我們螞蟻最喜歡吃豆了,我們把他搬進洞里吧!誰願意去搬?(請一幼兒去搬豆)
2、 引導幼兒觀察並討論:一隻螞蟻搬不動豆,我們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讓大家一起去搬)
3、 分享收獲
二、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討論:一隻螞蟻去搬豆,它搬得動嗎?為什麼?怎樣才能搬得動?
1、 為什麼許多螞蟻就能把豆抬起來呢?
2、 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螞蟻搬豆的事。(老師有表情到朗誦兒歌兩遍)
3、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幼兒分句學念兒歌並做相應動作。
三、兒歌表演
(請一組幼兒來表演,其他幼兒邊看錶演邊朗誦兒歌)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他們探究周圍世界的途徑。 我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游戲的情景,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游戲中探索如何搬豆,使幼兒獲得親身體驗,由於幼兒理解了兒歌內容,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最後讓全體幼兒參與兒歌表演,不但鞏固了所學兒歌,有使幼兒在情感上得到滿足。
② 中班語言螞蟻和好吃的反思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優美的語言,讓幼兒懂得樂於關心、幫助別人的人,才能生存、發展和擁有更多的朋友。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活動准備:
背景圖一張;磁性教具:四隻螞蟻 樹葉 小船 一條大青蟲 四個小傘兵;螞蟻頭飾數量和幼兒人數一樣多;蒲公英、青蟲頭飾各一個;配樂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螞蟻」,引出主題。
1、看,它是誰?(小螞蟻)你們喜歡小螞蟻嗎?
2、今天我就來講一個小螞蟻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二)欣賞故事《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一)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講述故事後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2)故事裡有誰和誰?
3、出示背景圖,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故事。
講述過程中提問:
(一)小河的對岸住著誰?2)一陣大風吹來,小螞蟻坐的樹葉小船怎麼了?3)野地里有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4)蒲公英是怎樣對待小螞蟻的?5)小螞蟻說了些什麼?蒲公英媽媽又說了些什麼?6)蒲公英媽媽為什麼很感激小螞蟻?7)小螞蟻是怎樣回到自己家的?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師生共同討論。
(一)小螞蟻和蒲公英為什麼會成為好朋友?2)你有沒有好朋友?他(她)是誰?為什麼她(他)是你的好朋友?3)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她)是怎麼辦的?4)你能把你們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情表演出來嗎?(請個別幼兒表演)5)你們得到別人幫助高不高興?6)你們幫助了別人以後,心裡感覺怎麼樣?
5、 教師小結:
只有樂於關心、幫助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才會有更多的朋友。這樣我們的身邊到處充滿愛。
③ 螞蟻為什麼能找到"家"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案
1 螞蟻的視覺非常敏銳,不但陸地上的景物會被螞蟻用來認路,而且太陽的位置和藍天上照射下來的日光,都能被螞蟻用來辨認回巢的方向。2此外,除了依靠眼睛,螞蟻還能根據氣味認路。有些螞蟻在它們爬過的地上留下一種氣味,在返回時只要追尋著這種氣味,就不會誤入歧途。也有的螞蟻雖然不會在爬過的路上留下什麼特殊的氣味,但是它們能熟記往返道路上的天然氣味,所以也不會迷路。
④ 中班小螞蟻做客反思
《小螞蟻》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螞蟻勤勞快樂的生活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螞蟻可愛,勤勞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螞蟻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讀本的重點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現並學習利用圖畫線索預測故事內容。難點是通過仔細觀察圖畫中螞蟻的動作並結合肢體演示、游戲等手段學習和理解動詞拉、推、搬、抬、撐、搖的含義。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喜歡閱讀這個故事,感受小螞蟻的快樂生活。仔細觀察畫面,嘗試用恰當詞彙描述小螞蟻的動作。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理解動詞拉、推、搬、抬、撐、搖的含義。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游戲之中,首先做了課前經驗准備:對螞蟻的體態特徵、生活習性有初步的了解。然後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一)、導入活動:歌曲表演《螞蟻搬豆》引出小螞蟻。(二)、圖畫閱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信息,預測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三)、總結分享。
在活動的設計上,基本按照教師指導用書的基本教學流程設計,結合教學設計示例和指導要點開展活動。在導入活動中,回憶討論了螞蟻的一些生活習性,為下一步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出讀本學習和閱讀,孩子們興趣很高,孩子對於小螞蟻還是很感興趣的。
在閱讀圖畫環節,學習第6、7頁時,在學習動詞時應讓孩子多模仿動作,從而更好地理解撐、搖這兩個動詞。後面兩頁對畫面信息觀察不到位,需要進一步的提示和引導。
⑤ 幼兒表游教案:小螞蟻找家的教案
名稱:螞蟻找家 目標: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准備: 1、餅干屑、糖、調味品、飯粒等 2、記錄用的紙、筆、 3、螞蟻的課件、黑紙、瓶 過程: 一、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到屋外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二、觀察螞蟻的動態並記錄 1、觀察什麼地方螞蟻最多?螞蟻在干什麼? 2、記錄各自的發現。 三、交流各自的發現。 1、交流各自發現螞蟻的情形。 2、討論螞蟻各自有沒有家,他們會把找到的食物怎樣搬運?他們怎樣通知朋友? 三、觀看課件後了解,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四、延伸活動:小實驗「螞蟻造家」。 將幾只螞蟻放在裝土的瓶子中,先觀察瓶中的土是怎樣的?然後用黑紙將瓶包住,數天後觀察土裡的變化?
⑥ 科學教案螞蟻的觸角有什麼用反思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沒有觸角的螞蟻,了解昆蟲觸角的作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模仿能力。
[活動准備]
小螞蟻若干、放大鏡、紙盒、白紙、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童話劇情景表演《沒有觸角的小螞蟻》
教師帶幼兒上前扶起正在哭的小螞蟻:「小螞蟻,你怎麼了?」
小螞蟻哭著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出來找吃的,怎麼也找不到,走路也弄不清方向,我又累又餓,還撞了一身的傷。我想回去,可繞來繞去總找不到家。」
探究的問題:螞蟻的觸角有什麼作用?
二、幼兒討論。
(1)沒有觸角就不漂亮了。
(2)沒有觸角就找不到家了。
(3)沒有觸角就找不到吃的。
試一試。放在桌上兩只螞蟻,一隻有觸角,一隻沒有觸角,觀察螞蟻的行動。幼兒用放大鏡觀察,並用彩色筆記錄螞蟻所走的線路。
三、說一說我的發現。
(1)這一隻沒有觸角的螞蟻老是轉圈圈,東倒西歪的。
(2)這一隻沒有觸角的螞蟻到處亂跑,一會兒在這邊,一會兒往那兒去了。
(3)有觸角的螞蟻跑得好快喲。
游戲:模仿小螞蟻找食物。
幼兒戴上觸角的頭飾扮演螞蟻,從家中爬出去找吃的,找到後搬回家中,用觸角告知同伴去搬運糧食。
⑦ 幼兒小班教案《螞蟻的一生》
活動目標:
1、在找找、看看、說說、做做中鼓勵幼兒自主觀察小螞蟻。回
2、初步了解螞蟻的答特徵、生活的地方及喜歡吃的東西。
活動准備:
提前請幼兒准備螞蟻喜歡吃的食物(糖果、餅乾等),放大鏡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1、你為小螞蟻准備了什麼吃的?
2、小螞蟻住在在哪裡呢?我們一起去找找,給它們帶去好吃的。
二、找螞蟻1、帶領幼兒到小區公園,請幼兒找一找小螞蟻2、你在哪裡看到了螞蟻?它是什麼樣子的?
三、喂螞蟻1、請幼兒把准備的食物給螞蟻吃,看看螞蟻最喜歡吃什麼?
2、引導幼兒與螞蟻說說話。
如:小螞蟻快來嘗一嘗;好吃嗎?等小螞蟻好像說了什麼?(真好吃,謝謝)3、你還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新的發現?
4、請幼兒走走看看螞蟻最喜歡吃什麼?
四、與螞蟻說"再見",帶幼兒回園,教師進行小結。
⑧ 大班小小的螞蟻活動反思
幼兒園寫螞蟻的反思。
應該主要是寫他們雖然個頭很小,
但是團結起來力量卻很大。
應該是從這個方面來寫的。
⑨ 中班科學小螞蟻做客教案
活動復名稱: 小螞蟻做客
活動目標:制1、探索用各種方法尋找、捕捉螞蟻。
2、嘗試與同伴合作探索,體驗探索過程的樂趣。
活動准備:◎幼兒自製的「螞蟻的家」。
◎ 小棒、樹葉、紙片、瓶子、麥管等工具。
◎ 碎餅干、米粒、糖果、水果片等食物。
活動過程:
一、討論邀請螞蟻的方法。
1、我們已經為螞蟻造了美麗的新家,想邀請螞蟻來住。你准備到哪裡去找螞蟻呢?
2、假如螞蟻躲在家裡不肯出來,你有辦法請螞蟻出來嗎?
3、幼兒自由結伴,商量用什麼方法、材料和工具去尋找螞蟻。
二、尋找螞蟻。
1、幼兒拿著自己選擇的食物、工具和自製的「螞蟻的家」,結伴去戶外尋找螞蟻。
2、幼兒要想辦法讓螞蟻安全的住進新家,教師提供適時的指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遇到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
3、請幼兒小心的邀請螞蟻住到新家,並把它生活的地方——周圍的泥土或樹葉一起帶到它的新家。
三、交流找螞蟻的經驗。
1、你們小組是用什麼辦法找到螞蟻的?
2、你們是怎麼請螞蟻安全地住進各自家中情形,觀察螞蟻是否喜歡這個家。
3、用簡單而溫馨的形式歡迎螞蟻來班上做客,並自由地與自己的螞蟻朋友「交談」。
⑩ 大班美術 螞蟻的一家 粘貼畫
做過烏龜的繪本粘貼畫 不過我的是粘貼和繪制結合的。你可以先確定要表達怎樣內容 然後構圖 再選製作的材料 最後根據原先的構想拼貼和繪制,希望有所幫助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