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青鳥教案反思

青鳥教案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10 17:43:05

⑴ 襄陽北大青鳥有幾家分校

2019年湖北襄陽的北大青鳥只有一家,位於襄陽 建華路17號。是連鎖型,並且學歷能夠讓社會認可。


(1)青鳥教案反思擴展閱讀:

北大青鳥入學條件:ACCP課程面向大眾、以培養軟體開發人員(程序員、軟體工程師)為目標的課程。

北大青鳥報讀人員要求: 年齡要求:18 周歲(含)以上;學歷要求:高中(含)以上學歷。

北大青鳥專業技術要求:有一定的邏輯能力,對學習計算機有興趣。

⑵ 北大青鳥日照校區開設什麼課程啊,教學怎麼樣

我覺得【北大青鳥】▆北科院教學本部▆蠻不錯呢。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棄考學生約100萬。【北大青鳥】▆北科院教學本部▆面對棄考,我國教育部門和高校必須反思。「讀大學沒什麼用(不好找工作)」、「成績不好,考個差大學,讀了沒用」,是對高考說「不」的受訪者的兩個主要理由。去年,智聯招聘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國大學本科畢業生平均起薪2700元,低於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畢業生。此項數據著實讓很多大學生感到無奈,尤其是對於一些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讓上大學已經不再是「跳龍門」而成為了一項風險投資。大學不再是成功的獨木橋,【北大青鳥】
(北科院教學本部)高考特招學歷加技能的培訓,更加適合某些人。

⑶ 頂碗少年教案

4* 頂 碗 少 年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文章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1)抓住少年表演時的動作、神情進行描寫,表現頂碗表演動作的高難度;(2)具體描寫了觀眾觀看錶演時的反應,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對「碗」進行描寫,不僅體現了表演的難度之大,還烘託了表演的緊張氣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觀眾、碗」具體描寫,突出表現了雜技表演的緊張程度。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二是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三是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後獲得成功的。難點是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啟示。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卧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

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在柔美的樂曲聲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動作——「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與樂曲融為一體,體現了東方雜技的優美,給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躍起……」寫出了表演動作的變化,柔中有剛,省略號蘊含著表演動作的變化無窮。對碗的描寫襯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藝高超,同時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難度很大。

②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這是對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時的表情、動作的描寫,表現出對觀眾的歉意和內疚,從「微笑」「不失風度」可以看出他對表演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③台上,頂碗少年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敗,使少年信心頓失,勇氣銳減。「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這些描寫將少年此時的沮喪、尷尬刻畫得入木三分,躍然紙上。

④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經歷了兩次失敗,少年沒有被嚇倒。「鎮靜」表現出少年經受起了失敗的考驗,又重新開始第三次表演。

⑤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這是作者看了表演發出的感嘆,也是文章的題眼所在。表達了作者對頂碗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壓力、敢於拼搏的贊嘆。

⑥在以後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

這句話與課文開頭的第一句相照應,突出這次雜技表演給作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句末的省略號是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耐人尋味。

(2)對詞語的理解。

不失風度:不喪失美好的舉止姿態。

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文中指頂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動,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語、動作追隨別人。文中用來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敗時,一些觀眾跟著別人起鬨的表現。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文中形容觀眾沉浸在優美的雜技表演之中。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弄清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三、教學建議

1.本文是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面的連接語,明白本課的學習目標: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是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圍繞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為什麼說這場表演是「驚心動魄」「難度很大」的?指導學生重點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動作、神態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如,描寫頂碗少年前兩次表演時的動作的語句,「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忽而卧倒,忽而躍起」「到最後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碗,又掉了下來」,從這些語句我們感受到這場雜技表演不僅精彩優美,而且表演難度很大。再如,描寫少年表演時神態的語句,「沒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見他在第一次失敗後,還能保持鎮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敗後,他心情十分緊張,沒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氣。從對少年表演雜技的動作、神態描寫,體會這是一場「驚心動魄」「難度很大」的雜技表演。同時,還要從對觀眾的表情、言行的描寫,對「碗」的具體描寫,感受雜技表演的難度很大;從對老者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老者對少年的寬容和鼓勵,正是這寬容和鼓勵,給了少年勇氣和力量,使表演獲得了成功。

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對這個問題要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來理解,發表自己的見解。作者從頂碗少年的表演中獲得了人生的啟示——那就是面對挫折,我們要勇於拼搏,不要輕易放棄。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作者從對自己人生經歷的總結下筆,採用回憶的方式描寫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雜技表演的順序「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又失敗——第三次成功」為線索進行描寫,最後抒發內心的感嘆和激動。前後照應,首尾呼應,最後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導學生自主積累語言。「座無虛席」「驚慕」「目不轉睛」「不知所措」「驚心動魄」等詞語要在理解中積累,在習作中運用。

抄知道

⑷ 戴望舒 雨巷 教案

戴望舒 《雨巷》教案範文

《雨巷》一詩的音樂感很強,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緩、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節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發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悵。詩一開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白牆黑瓦的建築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裡空盪盪的,只有詩人

撐著油紙傘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著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小巷、細雨、撐著油紙傘的孤獨詩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態──這就是這首詩的開頭幾句所展示給我們的鏡頭。在上述鏡頭過後,詩中出現了一段詩人的內心獨白: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並非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人物,而是詩人幻想出來的(他希望碰上的)一個虛擬人物。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呢?詩中接著寫道: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如:「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紗》詞);「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由於中國古代詩人們的反復吟詠和廣泛傳唱,在中國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漸成為美麗、高潔、柔弱、愁怨之類性質或具有這類性質的事物的象徵。《雨巷》中出現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國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上述性質的一個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麗姿態和顏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潔和芬芳,還具有(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憂愁與哀怨的特點。

這樣一個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經詩人的想像而創造出來之後,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詩中,她也象一個現實人物一樣活動起來: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詩中所寫的雨巷裡,本來只有詩人一個人獨行;自「丁香姑娘」出現後,就有兩個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個姑娘的步態、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紙傘都與詩人一樣。這樣一個人的出現,顯然使詩人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現在有兩個各自孤獨的青年男女在活動了,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這是我們想知道的,(我們可以推想,這)也正是詩人當時所想知道的。詩中接著寫道: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終於向詩人走近了,(我們可以想見詩人這時的心跳),可是,她卻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嘆息的目光,然後,像夢一般輕盈而不著痕跡地飄過去了!(我們在心底里叫:為什麼只是這樣啊?)當她從詩人身邊飄過去的時候,詩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臉的凄婉迷茫。這表情分明透露著:她心裡實際上是不願意與詩人分離的。但因為某些(說不清楚的)原因,她卻不得不與詩人失之交臂!俗話說得好:人生難得一知己!這兩位心靈相通(甚至連表情和步態都那麼一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後,竟然又失之交臂,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事啊!眼睜睜地看著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緣就這樣失之交臂,(我們可以想見,)詩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戀戀不舍而又深感無奈的情緒狀態中,詩人目送著"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等到走過一道「頹圮的籬牆」──這「頹圮的籬牆」正是詩人想與「丁香姑娘」相聚相守這一較為具體的希望破滅的象徵──,「丁香姑娘」終於消失在雨巷的盡頭。但這時的詩人還是處在魂不守舍的狀態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還是在感受著「丁香姑娘」遺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線和清冷空氣中的顏色和芳香,並為這種顏色和芳香的不斷消散而傷感不已: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我們可以想見:)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著剛才與「丁香姑娘」相逢時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滿含嘆息和惆悵的目光。但殘酷的現實卻容不得美好的愛情或理想。在詩的最後,我們看到: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詩人在獨自彷徨: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在詩的末尾,詩人似乎又將詩的開頭所出現的那個鏡頭又重放了一遍。首尾兩節的詞句幾乎全部相同,只是將其中的「(我希望)逢著」改成了「(我希望)飄過」。這一改,一方面表明詩人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另一方面卻讓人感到詩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因而,讀到詩的最後一節,我們不禁感到:詩中所渲染的那種理想破滅而又無法挽回的苦悶、哀怨而又無奈、惆悵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層。

⑸ 美術教師面試問題

1。首先我也是最主要的,我是這個專業畢業的,當初我選擇這個專業也是因為我熱愛美術,喜歡美術,再者我很崇敬教師這一職業所以我選擇了這個職業。
2。小學階段是發展一個人的能力的關鍵期,結合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生需要具備
1)語文能力。
應培養孩子進行有效交流的寫作技能,有泛讀和理解的技巧。兒童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其次還有口頭和書面表達 技能。清晰的交流是成功的基礎,從面對面交流到通過電子系統交換信息。表達清楚說明思維清楚,表達能力有助於使人獲 得職業技能。首先要學好本國語言,另外掌握外語知識有助於我們了解國外信息,提高競爭力。
2)音樂能力。
對聲音敏感,絕對音準能力強,有節奏感,在理解和創作音樂上有突出潛能可挖。這類孩子特別喜愛唱歌,並唱得好。
3)空間關系能力
可把視覺和空間關系分辨好。工程師。建築師等需要這種能力。
4)邏輯數學能力。
這是一種邏輯推理的能力,非常重要,可以說是21世紀必備的素質。
數學是一種交流和認識世界的方法,掌握數學運算和解題能力對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科學發現已使 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小學教育中科學教育也必不可少,從科學原理到新的理論,學習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就需要邏 輯數學能力。此能力還有助於形成運用計算機的技能。電腦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研究和獲取信息,並利用資料回 答問題和解決困難的問題。
現在的小學生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大量信息。為此他們必須學會怎樣處理和利用這些往往相互矛盾的大量信 息,而這也要求他們具備邏輯數學能力。
5)身體運動能力。
對自己身體的姿勢、動作和感受敏感。運動員,舞蹈演員、啞劇演員都有這種才能。現在很多小學生身體運動能力很 差,家長應加強孩子這方面的培養。
6)人際關系能力。
即交往能力。包括說、聽以及使自己成為集體一部分的能力。與不同的人有效地協同工作和打交道,這種能力很重要。這類能力強的人,多為組織者和領導人,懂得發揮各人所長。
7)自我省思能力。
能反省及了解自己的認識與情感。自律,對行為負責,並 具有運用倫理准則和制定評估目標的能力。學生要想在21世 紀立足並大展宏圖,必須嚴以律己,不然,天才也會浪費。
有了自我省思能力,人就有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地改進 自己的認識和行為,樂觀看待人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
大樹上的葉子,粗看都差不多,仔細觀察,就發現每一片 樹葉與另外的樹葉都有不一樣的地方。人的能力也是這樣,每個小學生的七種能力的組合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作為 老師要努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形成特長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美術的培養與教育也不可忽視,它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因此美術課程的開設以及我們美術教師的責任也體現於此。

⑹ 夢想行動反思 演講稿

夢想演講稿-我的夢想
尊敬的老師,可愛的學哥學姐學弟學妹們:
你們好 !我是來自兆隆BX1Q8092班的學員陳亮。今天很高興能站在台上給大家帶來我的演講,也很感謝諸位能坐在台下聽我演講,希望今天的演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我的夢》!

於這個主題,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們從小學到現在,大概都寫過關於夢想的文章,現代人每天都在談夢想,因為每個人都期盼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我們會發
現一個明顯的現象—我們的夢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斷的萎縮。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這些年的夢想是不是在不斷改變:9歲時我們的夢想可能是當國家主席,當一名
科學家;15歲時我們覺得當主席,科學家那太不實際了,改當省長,市長;22歲時我們發現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萬幸;30歲時我們認識到能組建一個和睦的
家庭也很不容易;50歲時我們祈禱身體健康;70歲時我們的夢想就變成能活一天算一天了!
我想大家對這個結果應該會感到悲哀,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說」夢想的人多,「做」夢想的人少,很少人有進一步的行動,就算有行動,也很少持之以恆,最後夢想還是夢想。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敢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因為年輕人說完就忘了,也不怕別人笑。
所以我們常聽到誰在學網頁,希望下一個工作是當網頁設計師,或是誰在學插花,希望能開一家花店,或是誰在學珠寶設計,希望能以此作為未來之路……可是在過一年之後,你再提起這個夢想時,他們會搖搖手說:「沒那麼簡單,早就不想了。」那是碰到什麼困難了嗎?其實連開始都沒有,他們就自動放棄了。
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我的夢》,
不談點自己的東西,大家可能會說我跑題。那麼下面我就向各位交代一下我的個人問題: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玩的太愜意了,從來沒有想過夢
想這個問題;上第一個初三時的夢想是能住進一所和別人家一樣的紅磚新房裡;上第二個初三時有了要考上重點高中的念頭;高一時希望能沖進全年級前100名;
高三時頭腦有點發熱,上了藝術集中訓練班,想學表演。目的有2,1是當演員,2是養家,結果是專業課慘敗,夢想泡湯。高中就這樣畢業了,老爸給我兩條路,
復學考二本,外出打工。我不想復學,也不想沒有一技之長就沖進社會和別人搶飯碗。在西安晃悠了幾天,最後就來到了這兒,北大青鳥西安兆隆。我現在的夢想就是和BX1Q8092班的同學通力合作,掌握好網路工程師知識,一年後能找個不錯的工作,再做下一步打算。我不是例外,我的夢想也萎縮的厲害,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夢想在大部分人的字典里,定義比較接近「念頭」,一閃而過,來來去去,所以,擁有夢想很容易,放棄夢想也很容易。
其實,夢想應該更像一個人對自己一生的「承諾」,我們必須嚴肅認真地面對它、實踐它…
一個有事業追求的人,可以把「夢」做得高些。雖然開始時是夢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就能成真。很難說什麼是辦不到的事情,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並且還可以成為明天的現實。
不必等到風平浪靜,我們可以乘風破浪去趕海;不必等到陽光明媚,我們可以春寒料峭就播種;不必等到萬事俱備,我們可以恰遇東風即出征;不必等到老態龍鍾,我們可以一腔熱血搏人生!
我不想在這充當一個說教的角色,因為我也很討厭說教。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我覺得一個20歲的人對自己的未來應該有一個規劃,盡量向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展。祝願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早日把夢想轉變為現實!謝謝

⑺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設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一小段來自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關於納粹焚屍的剪輯,為學生理解作者沉浸在文字中的悲痛與沉重營造情境)
教師開場白:「世界上很難找到這樣一個地方,一個民族的命運、許多民族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大家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嗎?同學們對這個地方有所了解嗎? (讓學生說說他們所知道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投影一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資料圖片,如「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大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密布的電網」、「巨大的焚屍爐」、「囚房」、 「一批猶太人在毒氣室里在等待死亡」、「集中營里堆積如山的屍骨」、「集中營里的萬人坑」、「集中營中的孩子們」 、「奧斯維辛集中營檔案室中部分死者的照片」等等)教師解說: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包括中國人在內的28個民族的400萬人死於集中營,其中猶太人最多,達250萬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德國法西斯在集中營內設立了用活人進行「醫學試驗」的專門「病房」和實驗室,還建有4個大規模殺人的毒氣「浴室」及儲屍窖和焚屍爐1944年,這里每天要焚燒約6000具屍體殘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屍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剝下紋身人的皮膚做燈罩,並剪下女人的長發編織成地毯……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美國著名記者羅森塔爾一起走進這讓人觸目驚心的奧斯維辛紀念館吧(投影出示課題:《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二、 整體感知
在沉靜、嚴肅的氣氛中,讓學生帶有沉重的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思考:①本新聞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②從作者的語言中感受殘酷與震撼:文章哪些描述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在奧斯維辛曾經發生過怎樣讓人慘不忍睹的事實?讓你最受震撼的是什麼?
2、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元討論、交流、發言
3、教師引導、點評、歸納,明確:
①本新聞的主要事件是:參觀者沿毒氣室——焚屍室——女監房——試驗室——紀念牆——絞刑室參觀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羅森塔爾的眼光敏銳地追尋著參觀者的行動與神態,通過他們的一系列行動神態來反映慘絕人寰的歷史事實以及他們內心的感受如:「驚懼萬分」、「張大嘴巴」、「不由自主停下腳步」、「渾身發抖」、「用懇求的目光」等描寫,開啟了想像所帶來的一份無盡的恐怖
②讓人觸目驚心的奧斯維辛:「 十四年前,最後一批囚徒被剝光衣服,在軍犬和武裝土兵的押送下走進毒氣室」、「這里進行集體屠殺」、「用人體做各種試驗」、「波蘭人說,共有400萬人死在那裡」、「牢房、毒氣室、地下室和鞭刑柱」、「玻璃窗內成堆的頭發和嬰兒的鞋子」、「關押被判處絞刑的死囚的牢房」、「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這些三層的長條盒子,6英尺寬,3英尺高,在這樣大一塊地方,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在婦女身上搞不育試驗的地方」、「數以千計的照片,是囚徒們的照片他們都死了——這些面對著照相機鏡頭的男人和婦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著他們」——以上的描述足以說明奧斯維辛集中營充斥著殺戮,慘無人道,是名副其實的「死亡工廠」
讓人最受震撼的是:無論納粹多麼冷血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原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又是如此的頑強!
三、 精讀品析
教師:高爾基曾說「細節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魔術」剛才同學們通過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下面讓我們再來細讀課文,品析細節,把握本文的精神核心
1、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探究、討論:
①文章開頭寫到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美好的景象,然而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個噩夢」,為什麼?
②整篇文章是否都是壓抑沉重的,在這種灰暗色調之中,有沒有一些亮色讓我們看到一絲光明?
2、教師點撥、肯定、補充、歸納,明確:
①「最可怕」等詞,作者用反語,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熱金卡因為曾經是人間地獄,只有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能與之相稱作者表達出自己內心無比的憤懣
②品讀細節 品味精彩之一:「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身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毒氣室和焚屍爐 → 納粹滅絕生命的地方
雛菊花 → 生命不息 頑強抗爭
怒放 → 諷刺納粹永遠無法阻礙生命之花的綻放
品讀細節 品味精彩之二:「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間,有一張特別引人注目,發人深思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
溫和的微笑 → 對生死的超脫,生命的堅韌
為夢想而微笑 → 絕境之中不泯滅內心對美好希望的嚮往
美好而又隱秘的 → 深藏內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反復朗讀這兩個片段,感受生命的堅韌、頑強、美好
四、 感悟提升
讓學生再速讀課文,理解「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的深刻內涵
(一)、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如下問題:
1、為什麼要多次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2、既如此,為什麼還要寫下這樣的新聞呢?
3、1958年這篇最先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在美國新聞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各媒體爭相轉載並於年末獲得了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利策獎為什麼作者在文中反復聲明的「沒有什麼可供報道的新聞」能最終獲此殊榮,並被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
討論明確:
1、一批批的參觀者在奧斯維辛都會看到同樣的東西,得到同樣的感受,那樣震驚,那樣窒息,那樣憤怒
2、「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於一種不安的心情,」出於一種使用命感,對死難者的悼念,對納粹的憤恨
3、羅森塔爾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作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傳達出每一個良知者的共同心聲
(二)、教師小結:十四年的歲月長河,流走了數不完的鮮花和果實,流走了想不完的夢幻和希望,但流不走的是人們對法西斯暴鮮血淋淋的記憶,流不走的是作為目擊者和見證人的奧斯維辛對未來的昭示這里不該再有什麼新聞了,新聞也不過是過眼煙雲,能讓歷史昭示未來,這難道不是新聞的價值所在嗎!
五、拓展遷移
(播放《蘇菲的抉擇》中蘇菲與女兒生離死別的片段)
讓學生閱讀下面的選文 ,並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選一個角度寫一則閱讀感受,不少於300字(課外完成)
①二戰時期,在一座納粹集中營里,關押著很多猶太人,他們大多是婦女和兒童他們遭受著納粹無情的折磨和殺害,人數在不斷減少
②有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和她的母親一起被關押在集中營里一天,她的母親和另一些婦女被納粹士兵帶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她的身邊人們知道,她們肯定是被殺害了因為每天都有人被殺害,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人們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當小女孩問大人們她的媽媽哪裡去了,為什麼這么久了還不回來時,大人們沉默著流淚了,後來實在不能不回答時,就對小女孩說,你的媽媽去尋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會回來了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詢問,而是唱起媽媽教給她的許多兒歌,一首接一首地唱著,像輕風一樣在陰沉的集中營中吹拂她還不時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張望著,希望看到媽媽從遠處走來
③小女孩沒有等到媽媽回來,就在一天清晨,納粹士兵用刺刀驅趕著,將她和數萬名猶太人逼上了刑場刑場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她們將一起被活活埋葬在這里人們沉默著,死亡是如此真實地逼近著每一個生命面對死亡,人們在恐懼中發不出任何聲音
④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被納粹士兵殘酷地推下深坑當一個納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將她推進深坑中去的時候,小女孩睜大漂亮的眼睛對納粹士兵說:「劊子手叔叔,請你把我埋得淺一點好嗎?要不,等我媽媽來找我的時候,就找不到了」納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裡,刑場上頓時響起一片抽泣聲,接著是一陣憤怒的呼喊……
⑤人們最後誰也沒能逃出納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純真無邪的話語卻撞痛了人們的心,讓人們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嚴和力量
⑥暴力真的能摧毀一切?不,在天真無邪的愛和人性面前,暴力讓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惡和渺小劊子手們在這顆愛的童心面前顫抖著,因為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結局
六、板書設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毒氣室、焚屍室、女監房、試驗室、紀念牆、絞刑室……
無論納粹多麼冷血殘暴,
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
孩子們追逐游戲、雛菊花怒放 、溫和的微笑……
一、導入
昨天我們觀看了電影,相信大家對於奧斯維新集中營的印象是怎樣的?請用幾個詞語來形容
[明確]:可怕、慘絕人寰、恐怖…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文章,看看這里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怎樣的
二、分析課文
1.參觀者參觀的順序是怎樣的?
[明確]:毒氣室—焚屍爐—女監房—試驗室—紀念牆—絞刑架
2.作者沒有描寫集中營是怎樣殘害「犯人」的,而是一再描寫了參觀者表情的變化請找出這些句子,並指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明確]:「開頭,他們表情茫然」
「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
「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
人們表情的變化,從側面證明了集中營的恐怖,是任何心志健全的人所無法想像的,納粹法西斯的暴行慘絕人寰,滅絕人性,令人發指
三、細節分析
除了參觀者的表情描寫外,還有一些環境細節的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下面我們就對這樣一些環境的描寫進行賞析
1.「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
[明確]: 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為什麼覺得可怕?
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這一切與布熱金卡的歷史太不相配了,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個「不該」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與它最相配而現今,兩種不相配的東西結合在了一塊,所以作者感到「可怕」在這里無一句控斥卻強烈表達了作者的憤懣,同時在開頭給讀者造成了情感上的震撼和心裡上莫名的壓抑
2.「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些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是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明確]: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屍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納粹的殘暴終究阻止不了聲明的進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控訴:聲明的氈房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聲明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3.」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的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
[明確]: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細節描寫,在集中營長廊里那數以千計的已遇難的囚徒們的照片中,竟有這樣一張充滿青春與夢想的照片,而這美好的生命已化為灰燼,這不正是對法西斯的控訴嗎?
四、合作探究
1.二戰後關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聞報道很多,而羅森塔爾的報道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卻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為了新聞史上的名作,這是為什麼?它和我們過去讀的新聞有什麼不同?
[明確]:一般的新聞很客觀,相當冷靜,而這篇文章突破了新聞「零度寫作」的原則,著眼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的感受當作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字里行間里灌注著個人的情感
2.本篇新聞獲得了普利策新聞大獎,獲獎就要有頒獎詞,下面就請同學繼任合作,嘗試為這篇文章設計頒獎詞,要求從作品本身的價值以及它的社會價值兩個角度來設計
[明確]《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突破了新聞「零度寫作」原則,著眼於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民關於災難的記憶,關於生命的思考,關於人性的自省它的發表充分地表現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
五、結語
奧斯維辛是一個尺度,關於時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無法棄置的尺度,及時作家所寫的題材毫不涉及戰爭和殺戮,時至今日,也都與奧斯維辛有關在這里,奧斯維辛已成為現實的一部分,雖然屬於過去,卻向未來敞開
師:課前大家讀過這篇文章嗎?
生(部分):有
師:閱讀課文前大家聽說過奧斯維辛嗎?
生:集中營、二戰、猶太人、屠殺……
師:關於二戰的題材,有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如《辛德勒名單》、《鋼琴家》、《美麗人生》、《灰色地帶》等都讓人流淚,因為它們都在拷問所有生者的靈魂
下面,我們用《辛德勒的名單》帶著大家走進奧斯維辛
(播放電影片段《辛德勒的名單》,播放器故障,沒打開)
師:《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相當經典整個作品均是黑白的色調每天,一列又一列火車從被納粹佔領的歐洲國家開進這個大門那巨大的煙囪終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煙霧,也就意味著又有許多人被殺害在毒氣室和焚屍爐中一位黨衛軍的頭目弗里希上尉對一批又一批新來的囚犯說過這樣的話:「我警告你們,你們不是到一個療養院來,你們是到一個德國的集中營來,你們除了從煙囪里出去外,就沒有別的路走出這兒」
這是銀幕再現的歷史那麼今天來到奧斯維辛的人會什麼感受呢?
請同學們認認真真地閱讀《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用一個詞來形容羅森塔爾筆下的奧斯維辛給你帶來的的感覺並且從文中找到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解說這個詞
(學生讀課文)
師:不少同學已經看完了課文請你思考一下,你會要用哪個詞來概括,這個詞可以是文章中的,也可以是文章之外但一定要用文中一個具體的例子解說
先請一位同學來,這位女生,准備用一個什麼詞?
生一:我覺得現在的奧斯維辛和以前的不一樣以前的奧斯維辛是「恐怖」,現在的是「安靜」「安靜」的例子在第1頁第一段,「恐怖」的例子在第1頁第五段
師:旁邊一位,你會選一個什麼詞?
生二:「諷刺」這個詞貫穿在全文,表現在很多方面,這里曾經是人間地獄,猶太人死亡的牢籠,而現在這里卻是孩童嬉戲的地方,陽光燦爛對待歷史,人們是來旅遊觀光書中有一句話寫得好:
最後一段說這里沒有新鮮可供報道的新聞,這也是一個諷刺來到這里看到的都是恐懼,有什麼可報道的?
師:請坐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我發現你和同伴找到的例子是相同的,都是環境描寫,但感受不同我剛才的問題是文中具體的例子還有什麼具體的例子?可用什麼詞語來概括?
生三:我覺得是「噩夢」出現在第二段,每場夢都會有夢醒的時刻,奧斯維辛在夢中是一個黑暗的無底洞
師:很有趣大家的例子都集中在一點,環境描寫上除了環境描寫之外呢?
生:掙扎例子在倒數第二段,「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絕望中的掙扎——而微笑」前面描述奧斯維辛的可怕,最後卻點出在可怕的環境下有一個溫和的微笑
師:所以你認為絕望中不乏希望,是嗎?
她讀出的是這是人物描寫,一個溫和的微笑其實文中可以讀出許許多多具體細致的描寫,環境,人物,看看還有沒有
生:還有語言描寫倒數第二段:「……夠了」
師:我舉一個例子好嗎?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參觀者」……對參觀者的神情和動作的描寫,是不是可以傳遞出某種特別的感觸?
為什麼提這個問題呢?就是要提醒同學們注意文中最主要的手法:細節描寫在閱讀作品時,常常會有一些細節打動你
所謂細節,就是對人物、環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徵的具體描摹,或對事件發展過程中某一細微事實的形象描寫高爾基稱細節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魔術」
人們讀作品,常常會有一些細節打動著你,特別是那些思想光芒徹照肺腑的細節,那些藝術芳醇醉迷魂靈的細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節淡忘了,甚至書名都忘卻了,可那些精彩的細節描寫仍然鮮明燦爛地鑲嵌在記憶中
文學作品中的細節猶如電影的特寫鏡頭它是用准確的語言把某一現象、某一局部加以特別突出、強調,從而將那一表象分外強烈地感訴於讀者的想像力,在心中喚起具體而豐滿的藝術形象從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
影片《辛》:夜裡,德軍找來大夫,持醫用診聽器來勘察樓層夾縫中是否有人藏匿……診聽器本來是給人以生的希望,在這里,卻帶來死亡的信息——生的荒謬!
師:請看一張圖片(出示圖片——集中營的大門上有三個詞,組合起來就是:「勞動使人自由」)看了這一細節你會有什麼感覺?
生:諷刺
師:這個細節里傳遞出一個信息、思想,就是哪個災難歲月中,一個莫大的生命謊言接下來我想請同學們討論,在剛才找出的細節中能不能思考它們所引發出來的思想
(同學思考討論)
師:(提示)討論應該是交頭接耳的,而不是埋頭苦想哦
(同學開始自由討論)
師:我看到你們剛才討論得很熱鬧,現在請你們把自己對某一細節的思考說出來
生:還在思考
師:那就把思考的問題提出來
生:文章中「參觀著慶幸他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他會羞紅了臉」,為什麼?
師:「為什麼會羞紅了臉」,哪個同學來回答?如果你無法回答,就把你的某一細節思考說出來
生:第2頁的第二自然段
師:能否告訴我「慘狀」是什麼?
生:生命的消亡
師:後面的兩位女生——
生:第2頁第三段最後一句,「在德國人 怒放」這句比較諷刺,反襯猶太人被屠殺
師:這個細節有沒有同學有不同意見?
生:首先我想提醒大家,這篇文章是二戰後寫的,不存在諷刺,而是一種憧憬「雛菊花」是什麼?「雛」是年輕的新的生命
師:在這里我聽到了兩種聲音因為他們所關注的細節不同,感悟也不同我發現同學們關注到文中兩種非常鮮明的細節特徵:黑暗的,讓我們讀到了生命的消亡;與之相對的是光明,讀到了雛菊,微笑也就是我們在讀到生命的消亡的同時,也讀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師:剛才說的都是生命,有沒有不談生命的我們來關注一個細節第2頁的第五段,(多媒體顯示圖片——一個長條盒子)
師:剛才有人提到「羞紅了臉」,大家看到這幅圖片有什麼感想?
生:「反省」二戰後經濟發展,人的觀念改變,現在人過著奢侈的生活,忘記了過去,看到戰爭年代人們生活的地方,會想到曾經的貧窮
師:它讓你想得到是「貧窮」?
生:不,是「丑惡」,它限制了人身自由
師:很好,這就是災難歲月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生命的消亡,更是尊嚴的絕望為什麼會「羞紅了臉」?因為尊嚴受到沖撞
可見,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是:見微知著不僅是展示二戰背景下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場景,更希望通過展示引發人們對生命,對人性的思考
師:有一句話說,中國的人性自覺是從文革以後開始的,西方人性的自覺是從奧斯維辛之後開始的
師:對於細節我們應該做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思考僅僅是生命的消亡,人性的喪失,讀出的除了沉重還是沉重文章中的菊花和微笑,讓我們還是看到希望的寒冷中尋找溫暖,絕望中尋找希望,這才是文章審美所在
師:我又想到一個問題,這是外國作品,有不同的譯本它有另一個譯名——《布熱金卡:陽光明媚,鳥語花香》
師:課文為什麼不選擇後一種呢?比較一下兩者的不同提醒一下,第二種譯名覺得很熟吧?對,答案就在文本中細心地讀1、2、3自然段這三段中是否反復出現一個詞?
生:「可怕」
師:剛才你的感受是「平和」,你再站在作者的角度斟酌一下,這里的「陽光明媚」為何會覺得「可怕」?
生:相沖突的,歷史是殘酷的,我也不太理解,「一切都可怕得顛倒了」,我不理解
師:這位同學,你理解嗎?
生:歷史在遠離,現今人們對歷史的反思,拋開噩夢,把這里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在這里嬉戲從作者的用詞可看出,作者不僅是為了對比,我一開始認為是「諷刺」,也是一種反思吧!
師:這里作者「怕」什麼?
生:怕悲劇重演
師:為何有此擔憂?
生:一切恢復平靜後,面對陽光明媚,作者不希望歷史重現
師:他怕人們對曾經過的歷史……
生:遺忘!
師:很好可以體現一個話題——「忘記與銘記」也就是為何以「奧斯維新沒有什麼新聞」為題的原因,過去的一切可能被遺忘了亡國先忘史,怕的就是這個
師:正如文章中「記者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提醒人們銘記,有一種「不安的心情」——怕
(多媒體出示一段話)
(文學)惟有保持與人類苦難記憶的聯系,它才是道德的、人性的、人生的;惟有這樣,它才可能返回人類的心靈,獲得為其他精神創造所沒有的溫暖和力量
盡管遺忘的誘惑是巨大的,但我們絕不能屈服,牢記是我們的道義和責任
——施羅德
師:從中我們也讀到了記者的責任,那就是牢記歷史
師:我自己在閱讀時有一個失誤,沒有發現這是一篇新聞稿有同學注意到這一點嗎?
生:有,開頭的「波蘭布熱金卡電」
師:如果我把電訊的開頭拿掉,你還會覺得它是新聞稿嗎?它與過去閱讀的一般的新聞稿有何區別?
生:修飾詞太多
師:能否舉個例子,什麼是修飾詞?
生:形容詞,像我們做的閱讀理解
師:我能不能幫你補充以下,你是不是覺得過去閱讀的新聞很客觀?修飾詞呢?
生:可怕,恐怖,都是表示內心的詞語
師:我幫你說:一般的新聞很客觀,相當冷靜,而這篇文章帶有情感,突破了新聞稿「零度寫作」的原則,讓我們感受到記者的情緒,讀到了記者的使命感還有嗎?
生:細節這篇文章具體、細致入微的描寫很多
師:我們閱讀一篇新聞,除了要關注形式上的創造,我們是不是應該更關注到新聞的價值所在,本文的價值在哪兒?
師:我選擇了普利策的一段話(多媒體顯示):
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並及時發出警報
——普利策
師:這是一篇相當出色的新聞稿,一被評為普利策新聞大獎我們能不能嘗試著給這篇文章寫一段頒獎詞?
先欣賞普利策的頒獎詞——
在去年「卡特里娜」颶風期間,《時代花絮報》和《太陽先驅報》堅持對災情展開深入詳細的報道獲得第90屆普利策份量最重的公共服務獎:
勇敢、全面地報道了卡特里娜颶風,給受災讀者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生命線

對卡特里娜颶風災難進行史詩般、多層次的報道,使得報紙在服務一個水淹城市中發揮了非凡作用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莫里斯&8226;梅特林克,比利時著名的象徵主義戲劇家,一部六幕十二場的童話劇作《青鳥》對世界文學發生了深刻的影響該劇表達了對探索人類真理的努力,強調幸福就在人們身旁,只有慷慨地把幸福給予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幸福19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他作品的風格具有深遠的創造性和獨特性,與傳統的文學形式迥然不同他才華中蘊含著的理想主義特徵已經上升到一個神秘的精神境界,它撥動了我們心靈深處纖細的心弦
師:《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一作品本身的價值在哪?社會價值又在哪,能不能從這兩個角度思考,幾人合作試寫一段頒獎詞?
(同學們試寫頒獎詞——多媒體顯示上述新聞或作品的頒獎詞:)
對卡特里娜颶風災難進行史詩般、多層次的報道,使得報紙在服務一個水淹城市中發揮了非凡作用勇敢、全面地報道了卡特里娜颶風,給受災讀者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生命線
因為他作品的風格具有深遠的創造性和獨特性,與傳統的文學形式迥然不同他才華中蘊含著的理想主義特徵已經上升到一個神秘的精神境界,它撥動了我們心靈深處纖細的心弦
(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頒獎詞的寫作一人執筆,准備交流)
學生分小組交流頒獎詞:
小組一:因為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有著非凡的創造性,他作為記者所具有的正義感、使命感讓他的新聞報道突破零度報道的界限正式他的正義感與使命感重新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人性與良知
師:提一個小小的意見,頒獎詞重復出現了「正義感」和「使命感」語言不夠簡潔有請下一位——
小組二:因為他的報道突破了零度寫作的束縛,不同於傳統的新聞報道,細節地描寫了奧斯維辛帶給我們的反思,喚醒了人們對歷史的銘記,對人性尊嚴的關注,對生命的希望
小組三:通過環境及參觀者的細節描寫,再現了當年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恐怖氛圍,更重要的是,它從一個民族責任感的高度給人的心聲帶來極大震撼,其中體現出的希望,是人類歷史上不可缺乏的主旋律
師:寫得好,相當完整,既概括了作品的創作手法,又突出了對人性的關注
師:再看一個小組,寫的特別有創意——
小組四:一篇不同以往形式的新聞報道,一篇發人深省的轟鳴,一篇有關二戰集中營的新聞報道沒有什麼新聞的背後是一則驚天動地的新聞
師:我也展示一下我的頒獎詞——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突破新聞「零度寫作」原則,著眼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於災難的記憶、關於生命的思考、關於人性的自省它的發表充分地表現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希望大家記住,《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一新聞史上不朽的名篇,更記住「奧斯維辛」!
師:好,下面是課堂結語——
奧斯威辛是一個尺度:關於時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無法棄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寫的題材毫不涉及戰爭和殺戮,時至今日,也都與奧斯威辛有關在這里,奧斯威辛已成為現實的一部分,雖然屬於過去,卻向未來敞開

⑻ 頂碗少年的教案

4* 頂 碗 少 年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文章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1)抓住少年表演時的動作、神情進行描寫,表現頂碗表演動作的高難度;(2)具體描寫了觀眾觀看錶演時的反應,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對「碗」進行描寫,不僅體現了表演的難度之大,還烘託了表演的緊張氣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觀眾、碗」具體描寫,突出表現了雜技表演的緊張程度。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二是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三是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後獲得成功的。難點是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啟示。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卧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

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在柔美的樂曲聲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動作——「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與樂曲融為一體,體現了東方雜技的優美,給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躍起……」寫出了表演動作的變化,柔中有剛,省略號蘊含著表演動作的變化無窮。對碗的描寫襯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藝高超,同時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難度很大。

②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這是對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時的表情、動作的描寫,表現出對觀眾的歉意和內疚,從「微笑」「不失風度」可以看出他對表演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③台上,頂碗少年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敗,使少年信心頓失,勇氣銳減。「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這些描寫將少年此時的沮喪、尷尬刻畫得入木三分,躍然紙上。

④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經歷了兩次失敗,少年沒有被嚇倒。「鎮靜」表現出少年經受起了失敗的考驗,又重新開始第三次表演。

⑤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這是作者看了表演發出的感嘆,也是文章的題眼所在。表達了作者對頂碗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壓力、敢於拼搏的贊嘆。

⑥在以後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

這句話與課文開頭的第一句相照應,突出這次雜技表演給作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句末的省略號是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耐人尋味。

(2)對詞語的理解。

不失風度:不喪失美好的舉止姿態。

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文中指頂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動,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語、動作追隨別人。文中用來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敗時,一些觀眾跟著別人起鬨的表現。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文中形容觀眾沉浸在優美的雜技表演之中。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弄清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三、教學建議

1.本文是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面的連接語,明白本課的學習目標: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是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圍繞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為什麼說這場表演是「驚心動魄」「難度很大」的?指導學生重點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動作、神態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如,描寫頂碗少年前兩次表演時的動作的語句,「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忽而卧倒,忽而躍起」「到最後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碗,又掉了下來」,從這些語句我們感受到這場雜技表演不僅精彩優美,而且表演難度很大。再如,描寫少年表演時神態的語句,「沒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見他在第一次失敗後,還能保持鎮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敗後,他心情十分緊張,沒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氣。從對少年表演雜技的動作、神態描寫,體會這是一場「驚心動魄」「難度很大」的雜技表演。同時,還要從對觀眾的表情、言行的描寫,對「碗」的具體描寫,感受雜技表演的難度很大;從對老者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老者對少年的寬容和鼓勵,正是這寬容和鼓勵,給了少年勇氣和力量,使表演獲得了成功。

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對這個問題要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來理解,發表自己的見解。作者從頂碗少年的表演中獲得了人生的啟示——那就是面對挫折,我們要勇於拼搏,不要輕易放棄。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作者從對自己人生經歷的總結下筆,採用回憶的方式描寫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雜技表演的順序「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又失敗——第三次成功」為線索進行描寫,最後抒發內心的感嘆和激動。前後照應,首尾呼應,最後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導學生自主積累語言。「座無虛席」「驚慕」「目不轉睛」「不知所措」「驚心動魄」等詞語要在理解中積累,在習作中運用。

四、教學案例

一、讀「連接語」,明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學習第4課《頂碗少年》,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認真看看課文前面的「連接語」,看看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課文?

(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是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

二、默讀思考,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

(1)看看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少年表演的過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讀3—7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批註,想一想:為什麼說這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也可以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從少年兩次表演都失敗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難度很大,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來體會。

(4)有感情地朗讀。從少年兩次表演的失敗中,我們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確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體現老者的寬容和關愛的雜技表演。這可以從老者的神態和動作,從少年前後表現的變化兩個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者從後台走到燈光下……嘴裡低聲說了一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從老者的神態和動作中可以體會到老者對少年的鼓勵和關愛。

(2)少年在第一次失敗後「沒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可是第二次失敗後「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見他第二次失敗後已經非常緊張,但當老者安慰他之後,他鎮定下來了,第三次表演獲得了成功,可見老者對他的關愛和鼓勵多麼重要。

(3)引導想像:老者可能對頂碗少年低聲說了什麼?體會到雖然我們不知道老者到底說了什麼,但我們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寬容和鼓勵,才有少年最後的成功!

(4)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描寫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場讓自己難以忘懷的雜技表演。(略)

三、感悟寫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

1.引導寫話。請同學們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想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把你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2.寫話交流,體會「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來自拼搏」「寬容和關愛能夠幫助別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結:朴實的話語,表達了作者的心聲,也表達了我們的感受。看來這也是一場讓我們獲得人生啟示的雜技表演!

四、摘錄詞語

1.詞語積累。課文中有很多值得積累的詞語。請同學們把你覺得值得積累的詞語抄寫下來。

2.詞語推薦。推薦一個詞語和大家分享。

3.結束語。相信同學們會把這些詞語記在腦海里,運用在我們的習作中。

五、相關鏈接

1.趙麗宏散文家、詩人。上海市崇明縣人,1951年出生於上海市。著有散文集《生命草》《愛在人間》《瑪雅之謎》等、報告文學集《新畫》等六十餘種著作,有四卷本《趙麗宏自選集》行世。作品曾數十次在海內外獲獎,散文集《詩魂》獲中國新時期優秀散文集獎,《日晷之影》獲首屆「冰心散文獎」。不少散文作品被選入全國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學、中學和小學語文課本,在讀者中有廣泛的影響。

2.論趙麗宏的散文世界

趙麗宏創作了很多敘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寫人的。眾所周知,散文寫人,不要求精雕細刻,只寫「人的輪廓」;不要求描繪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徵的片段或細節,寫出獨特、鮮明的個性或心境。趙麗宏較好地發揮了散文寫人的特點和優勢,繪出許多真實而生動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趙麗宏主要描寫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國當代文藝家,如,作家、詩人、畫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書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鄉下人」、知識青年、「掃地阿婆」、門衛老師傅、守燈老人、頂碗少年、山鄉郵遞員;三是外國人,如,墨西哥老作家、鬥牛士、獸師、美國詩人、唐人街華人、烏克蘭的詩神、基輔街上的歌者。相比較,三類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畫得較為生動感人。趙麗宏曾直率地承認:「我的散文,沒有什麼驚人之談,也沒有什麼動人的情節,有的只是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一點感受,對身邊一些普通人的認識和贊美。」力作《秋風》以凝重的筆觸,記敘了「掃地阿婆」的悲慘結局。作者沒有寫她的一生,而是選取她晚年遭遇最慘的幾個片段來寫。盡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頭發,皺紋密布的臉,一雙浮腫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現了她忠於職守、善良誠實的優美心靈。《頂碗少年》表現手法不同,它描寫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頂碗表演中,連續兩次失誤,可是他沉著、拼搏,第三次終於獲得成功,博得了觀眾暴風雨般的掌聲。這是個敢於拼搏、獻身技藝的強者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還如《青鳥》里那位熱愛本職工作、無私奉獻的「老張頭」以及《厚朴》中的「不為人注目,卻用整個生命為人類作貢獻」的「門衛秦師傅」,等等。作家都能從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們不普通的內涵,在平凡中閃爍著不平凡的光芒。

閱讀全文

與青鳥教案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