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國學愛學習的好孩子教案怎麼寫
第一節
課前:
① 准備教材:初讀本,唱唐詩,教學CD
② 准備宣傳VCD,
③ 點名單:了解學生結構,是否交費報名
④ 弟子規總敘的卡片
⑤ 檢查電源以及播放設備
⑥ 其他:黑板、水筆、粉筆、紙巾、時鍾表
過程:
一、靜定10分鍾
1自我介紹①老師自我介紹 ②學生自我介紹
2靜定訓練:①音樂[一上課就播放]
②用游戲方法導入規則
③語言暗示a[聰明的一休]b想一想:長相、1+1
④睜開眼睛,再來一次:口令三二一。⑤睜開眼睛:點名
二、大學20分鍾
1第一自然段①聽②跟讀③指讀的引導[一字一音]④小游戲:手指要指 ⑤跟磁帶讀,老師輔導指讀
2預習第二自然段
三、唱唐詩《靜夜思》15分鍾
1讀原文2小組過關3聽CD 4 唱聽CD 兩遍 5大合唱
四、休息10分鍾
1老師找孩子聊聊天,提示孩子上洗手間 2助手將提供借閱的VCD發給家長
2集合口令:擊掌三聲,口令十九八七……三二一「靜定一分鍾」
五弟子規1—2小節
1跟讀總敘 兩遍 2指讀一遍 3後三小節兩遍 4看卡片 5通讀一遍
六、總結:
1靜定的規和口令 2指讀的方法 3作業[學而時習之] 4獎品:熒光棒
第二節
靜定
自我介紹:名字+班級,老師的名字
游戲:1想像 2手指快算之手指表示數
內容:大學:第1、2自然段。弟子規:3—5小節[復習1—2小節]
獎品:鉛筆
第三節:
一靜定5分鍾:口令之後播放音樂;語言暗示:馬拉松比賽現場的場景:拉拉隊,運動員,天上的飛機
二自我介紹3分鍾:名字+班級+年齡[老師要登記起來]
三弟子規誦讀:20分鍾
1新課:6、7小節,帶讀,看掛圖,輪讀,
2復習:1—5小節:小組輪讀,試背
3游戲:手指:一隻手以內表示1—10的數;兩只手逆數50以內的數
四休息5分鍾 五靜定1分鍾
六大學20分鍾
1讀第三、四自然段。帶讀,[意學生翻書]
2復習第一、二自然段。 3試背一自然段
七唱詩《清明》10分鍾
八整理:靜定,發獎品:削筆刀[下課:結束語]
第四節
一靜定5分鍾:播放音樂,口令,語言暗示[跑步堅持到底的毅力,我們也要學習,做靜定的時候不說話,不動,安靜的閉上眼睛
二演講訓練:按順序不跑不跳大大方方上講台,內容:名字+「我是怎麼來到幼兒園的,放學的時候**會來接我」。
三弟子規:
1新課8分鍾:8—10小節,三遍:
2復習8分鍾:入則孝:齊背總敘;試背「入則孝」;帶讀1遍前7小節
3游戲3`:想像力游戲 蝸牛、山、橋、山洞、勺子、搖籃、睡覺的問號
4手指逆數2分鍾:100——1
四休息5` 五集合:擊掌三聲,倒數,「三二一」靜定一分鍾
六、大學20分鍾:P18頁
1新課:大學第二段,帶讀兩遍,2字音提示:好 惡 [雙胞胎、一人多名]
3復習:大學一段:試背一、二自然段,帶讀三、四自然段
七、吟唱10分鍾:P48《清明》直接播放CD第三首,兩遍後跟唱。
八調整時間:看弟子規吟唱一小段。靜定一分鍾,靜定的同時發獎品[小沙畫],結束語
第五節
一靜定:靜坐
二演講:名字+天氣狀況的描述
三弟子規:1新課:11、12小節,2復習:8—10小節 3背誦1—7 4想像力游戲 5指法游戲
四休息
五大學P19 1背第一段,2讀第二段,3新課第三段
六調整時間:1看《負荊請罪》光碟 2唱清明 3靜定+獎品(彈紙) 4結束語
第六節
一靜定:靜坐5分鍾
二演講:名字+早上來幼兒園的方式(誰送的?走路、坐車?)10` 記得點名
三弟子規:1新課:13—15小節,2復習:出則弟 3背誦孝1—7 4想像力游戲 5指法游戲
四休息5分鍾
五大學P19 頁1背第一、二段,2新課第四段 3復習第二、三段。
六吟唱:送元二使安西
七調整時間:1回憶德育故事《負荊請罪》,老師進行復述 2靜定+獎品(削筆盒) 3結束語
第七節
一靜定:靜坐5分鍾
二演講:名字+我喜歡的小動物 點名
三弟子規:1新課:16—18小節,2復習:13—15 3指讀1—7 4想像力游戲(土豆)
四休息5`
五大學 1、指讀3、4, 2、背誦1、2
六吟唱:送元二使安西
七調整時間:1觀看《管寧割席》,(老師復述阿拉丁神燈的故事)2靜定+獎品(吹泡泡)3結束語
第八節
一靜定:靜坐5分鍾 語言暗示想像:蜜蜂,蚯蚓,鴿子
二演講:名字+我愛看的動畫片 點名
三弟子規:1新課:19—24小節,2復習:16—18
3齊讀1—5 4想像力游戲(圓) 5手指逆數100-1
四休息5分鍾
五大學 1、指讀4, 2、新課5 3、背誦2、3段
六吟唱:聽彈琴—讓會唱的上台跟伴奏CD唱(因為每孩子都有一套「兒童唱唐詩」教材了)
七調整時間:1觀看《弟子規》吟唱VCD, 2(介紹動畫片:龍貓等,建議少看不宜動畫)
3靜定+獎品(小卡片) 4結束語
第九節
一靜定:靜坐5分鍾 (因為五一放長假,故重申靜定的規則) 語言暗示想像:為什麼蛋會變成動物呢?為什麼金魚不會淹死,為什麼睡覺的時候它的眼睛一動不動?……
二演講:名字+說話勞動節假期是怎麼度過的? 點名
三弟子規:1新課:25—28小節,2復習:19—24 3背誦1—12小節 (應弟子規經武教學的需要)
四休息5分鍾
五大學 1、指讀5, 2、背誦3、4段
六吟唱:清明(因為想在幼兒園六一的時候來個孩子唱唐詩節目)
七弟子規經武演示:老師邊念邊演示 (備用游戲:中國功夫)
八靜定+獎品(熒光棒) 結束語
第十節
一靜定:靜坐5分鍾
二演講:名字+我愛讀的一本書 點名
三弟子規:1新課:親仁第29—31小節,2復習:25—28 3齊讀13—24 4游戲:手指表數,用英文念
四休息5分鍾
五大學 復習1、2段,先試背,然後在誦讀,可以讓學生做小老師(甚至全體學生做老師,而老師做「學生」)
六吟唱:欣賞:山居秋暝
七調整時間:1觀看《弟子規》吟唱VCD, 2弟子規經武教學:總敘部分
3靜定+獎品(小圖書) 4結束語
七調整時間:1觀看《弟子規》吟唱VCD, 2弟子規經武教學:四個「父母」部分
3靜定+獎品(大沙畫)祝:小朋友們六一節快樂 4結束語
2. 孝經,,全文,謝謝,要清楚。要看明白。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孝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包。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此卿大夫子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和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
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
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謂之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德,故上下能相親也。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哀,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3. 孝經全文孝經全文
孝經全文: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
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
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
之孝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
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
一人。」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
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
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
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
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
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
以好惡,而民知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
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
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
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
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雲:『有覺德行,四國
順之。』」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
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
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
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
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
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
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
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
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
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
忒。』」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
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
養,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
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
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
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
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
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
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
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
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
孝乎!」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
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
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
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
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
下能相親也。《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
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
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
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
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4. 孝經全集的圖書目錄
開宗明義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聖治章第九
紀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廣要道章第十二
廣至德章第十三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諫諍章第十五
感應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喪親章第十八
附錄一 二十四孝圖
附錄二 勸孝歌
5. 正確的孝經
孝經原文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孝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包。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此卿大夫子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和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
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
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謂之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
昔者天子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德,故上下能相親也。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哀,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6. 《孝經》讀後感,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用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對體會愛的一種最朴實的表現。孝心無價,唯在心靈深處才能感觸。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君,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的體制怎樣的變幻,中國人民歷經了多少的磨難,孝道,依然是中華民族的結晶,當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間時,註定我們將來要承擔這份責任。我們無法體會母親在一天天衰老,從黑發到白發,從緊俏的皮膚到漸漸變得粗糙的臉,歲月將這份見證深深地刻在他們的臉上。
有人說:當我們長大成人後,我們將不再需要父母,甚至會認為他們很煩。有時候看看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你很難再想起家中年邁的父母,他們盼望著子女能早點回家,可是他們的子女卻不知在哪裡徹夜狂歡,古人中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被忽略了,揚名後世彰顯父母也被遺忘了,只有個人主義的安逸和享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和對生活的得過且過。有時候我總是看著這個有著林立的高樓大廈和寬敞的縱橫馬路的城市發呆,總是在發問自己:這個社會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大把大把的錢塞給爸爸媽媽,讓老人家坐在錢堆兒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我就帶著爸爸媽媽,游完國內,游國外,讓爸爸媽媽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
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等你把錢掙到手的時候,爸爸媽媽的牙還能咬得動那些好吃的嗎?等你有時間了,想帶著爸爸媽媽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
父母要那麼多的錢干什麼呢?他們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麼,他所缺的應該是與子女們其樂融融的相處!他們所缺的是在他們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他口渴時的一杯清茶,在他寂寞時候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兒女在外再忙,也能抽出時間每周按時和父母聚在一起……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
父親節的時候你給爸買條魚,工作再忙,你也要親自給送去,爸會樂得嘴都合不上的;母親節的時候,你給媽買一雙襪子,親自給媽穿上,她眼睛裡也會含著淚的……
實在抽不出時間回家的,咱就每天,或者最少三天給爸媽去個電話,問問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別的,就希望年老時子女能惦記著……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枝葉繁盛的樹木,紮根於厚實的土地;流水湯湯的江河,溯源於雪嶺山脈的蘊藏;烏鴉孝親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動物尚且懂得回報於親恩,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上代而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系中,將人性的真愛與善美發揮到極致,推及宗族、群我,傳承了代代的倫理之愛,穩固了人類生活的秩序。
世事滄桑,歲月無情,而人有情,你的關愛會撫平父母額頭上的皺紋的。然而「最美不過夕陽紅」,呵護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間最溫馨、最美好的敬老樂章吧!讓歌聲在廣袤的天地間永遠回盪!
7. 《孝經》第一則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
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8. 幼兒園國學小課本《弟子規》第一課教案怎麼寫
《弟子規》教案 【第一課】 一、禮儀訓練:教站姿、坐姿(15分鍾) 二、教讀《弟子規》「總敘」和「入則孝」部分(15分鍾)(休息5分鍾) 三、教「孝」(1個小時): 1、在黑板上寫「孝」的篆字解釋涵義(師生互動階段) 2、講母親懷孕和生產的過程,啟發孩子的孝心 我們在母親的子宮中最開始只是一個極微小...的細胞,然後細胞通過吸收母親的營養不斷分裂長大,開始的3個月,我們的母親往往會出現嘔吐、惡心、睏倦、失眠,甚至頭疼、發燒、咳嗽等現象,有的母親會吃什麼吐什麼,大多數的母親這個過程會很難受;接下來的3個月,母親身體的不良反映會小一點,但母親會因為懷孩子而去吃一些不喜歡吃的食物,我們同學們平時吃飯會說我不喜歡吃這個我不喜歡吃那個,可是我們的媽媽在懷我們的時候只要我們好什麼難吃的都會吃下去,想想媽媽的辛苦我們應不應該挑食?(不應該)我們挑食身體長不好對不對得起媽媽?(對不起);最後的幾個月是母親最難受的階段,我們的媽媽肚子上會時刻承受近20斤的壓力,走路看不見前面的路,睡覺抱著近20斤的「石頭」,腳會腫,而且腰酸背痛。當「十月懷胎」成熟一旦「瓜熟蒂落」就是母親過「鬼門關」的時候,母親生產的痛苦大過世界上任何痛苦,所以在醫院的產房裡面產床床頭的鐵欄桿經常會是彎曲變形了的,就是母親生產的時候痛苦拉拽所至。想到我們的母親如此辛苦地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我們怎麼還可以對她大吼大叫,怎麼可以再讓她痛苦傷心。 3、怎樣孝順父母? 孩子們會說:幫父母做事,給父母端水等。老師要告訴孩子們,孝順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聽父母的話,不惹父母生氣。因為生氣會讓我們的父母長白頭發、生病、老得快。 韓伯俞的故事:古代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從小母親處罰他,他都欣然接受,沒有哭過。後來他長大了,有一次他犯了過失,母親處罰他,打他,結果他抱頭痛哭。母親很驚訝,她說,從小到大打你,你都沒哭,怎麼這一次哭了?他說,母親啊,十多年來你打我,我覺得很痛啊,我都忍下來。但是今天你打我,我感覺不到痛,可見母親您的身體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奉養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所以,古代的孝子都有一種哀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樹枝不想搖動,可是風不停的吹,能不能停下來?(不能)當我們做子女想要孝養父母的時候,可能父母都不在了,這是怎樣的一種傷痛呀!所以,各位同學,要看得到父母的辛苦,所謂「絲絲白發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可列舉自己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切身體會)所以,各位同學,行孝要趁早,人生知恩、感恩、還要趕快報恩吶!當機會不在,你想抱恩都不行了,那時,你的內心會有無限的遺憾跟感慨。 《弟子規》上告訴我們要做到孝順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講解課文意思) 四、靜定訓練(30分鍾) 使用ICI國際文教基金會《幫孩子找到心靈寧靜的角落》教材,和孩子們一起做 1、2兩段靜定練習(把線上運動安排到最後進行)。 布置作業: 1、每天和父母一起讀《弟子規》總敘、入則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盡量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不惹父母生氣,記住惹父母生氣的次數,下節科還課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