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班科學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後一節課,本課是在前面認識了解「水的各種性質」之後,來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過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提高學生的節水意識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現狀。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優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採用了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球上水資源分布的廣泛,感受到水體的美麗。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之情。而且 通過課件,把一些抽象的數據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並 通過學生動手活動,再進一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地球上水資源雖豐富但可直接開發利用的淡水卻少之又少。利用課件 、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覺節約用水的意識,養成節水習慣。在教學中以觀察、提問、小組討論研究、學生動手活動等為載體,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在教師引導下,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內化。
不足:1、科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凈化水的實驗 ,比較簡單,可以嘗試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 動手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2、節約用水的措施 因為時間關系,學生談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業、農業方面沒有涉及 。如果涉及,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用科學改變生活的意識。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已經意識到在科學課的學習中學生體驗活動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學設計中都力圖創設最能打動學生的體驗活動。
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體驗活動:
第一個是在認識淡水資源的匱乏這個環節,讓學生用杯子裝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湯匙舀一湯匙的水代表淡水的總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開發利用的淡水總量。這樣的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平時到處可見的淡水,怎麼就這一點呢?這一點水放在手心中「一會兒就不見了」。(學生的話)
第二個體驗活動是在課堂上「用飲料瓶接20秒水流」的實驗。這個實驗來源於「人們洗手往往開著水龍頭,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是在課堂中的這個體驗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約600毫升!學生震驚了,當老師連續的追問:一次洗手浪費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個學校?……這樣聯想式的思考,把學生的思維深化,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入,學生的心確實被打動了,他們強烈地意識到浪費水是可怕的,這種浪費水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於是學生自發地產生了制止浪費的想法,從而達到了教育的效果。
課後學生幫教師整理器材的時候,學生問:「老師,杯子里的水怎麼辦?」當時我隨口說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費水了嗎?」多好的學生呀,學到的知識立馬就能用上。「去澆花吧。」學生們高興的端著杯子去澆花壇里的花去了。看來這節課的教育目的達到了,學生有了比較強的節水意識。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1、親歷式體驗必須在學生現實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師虛設。
2、要抓住兒童常見卻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注生活,(www.fwsir.com)這樣學生的體驗會更深刻。
3、體驗活動中教師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要起到點睛之用。
4、聯想式體驗要適時適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體驗基礎之上。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認識了淡水資源的珍貴,知道了為什麼要節約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約用水。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向社會宣傳愛水、護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一、讓學生從現實生活情境中親身體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求知慾,讓他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增長科學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兒童常見而在現實生活中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心生活。
三、注重啟發引導,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及環保知識
在收獲的同時,也有失敗,我在教學之後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
一、對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可以讓學生課前去觀察,收集信息,學生學習興趣會更好。比如,在這課教學之前,我如果讓學生去調查一下家鄉的引用水情況,也許就會有學生發現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識到要保護水,讓孩子親身體驗,比教師在課堂上講述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導入設計時,不但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要的是教師的設計要能真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應對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學。
⑵ 大班科學什麼東西能吸水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是否吸水,吸水之後又會有什麼變化。
2、 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並學會將觀察結果進行記錄。
3、 增強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 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錫箔紙、雨衣布每小組一份。
2、 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 小實驗——會吸水的紙條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個魔術。
將紙巾擰成的紙條豎著放進裝有彩色顏料的盤子里,紙條慢慢變色了。
討論:1、把紙條放進顏料水裡,你發現了什麼?
2、為什麼水會「爬」上去?
師:紙巾變色了,是因為它把顏料水吸進去了,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吸水呢?
二:認識材料,講解操作方法。
1、 逐一出示物品,並加以認識。
2、 出示大表格,知道第一行是物品的名稱,大家集體猜測、判斷,能吸水的打√,不能吸水的打×,不能確定的打?
3、 幼兒分組記錄猜測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師巡迴指導。
4、 集體講述,每組選一個代表講出本小組討論的結果。
三、 幼兒分組實驗。
1、 幼兒分小組操作。
把各種物品放入水中,試試它們到底能不能吸水,並在表格第二行記錄實驗結果。
2、 驗證猜測結果。
大家把猜測結果和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看看哪個比較有爭議,可以再次實驗。
3、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實驗結果,發現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錫箔紙、雨衣布沒有吸水性。
四、 活動延伸
老師將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沒實驗過的物品投放在區角里,讓孩子們利用其他時間自己去嘗試,並做好記錄。
⑶ 玩水真快樂課後反思
大家都知道幼兒對水的喜愛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總愛在水裡玩耍、嘻鬧,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約,無法盡興地去玩水。因此,我們經常發
現在洗手時幼兒們經常把衣服袖子弄濕,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長的時間。有時還少不了老師的批評,為了徹底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尊重他們對水的興趣,使他們
對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們幼兒園開設了戶外活動——玩水。
在一個氣溫很高日子裡,孩子們穿著短褲、短袖在涼快的水裡走,那感覺別提有多棒
啦!我們找來了許多玩水的工具,孩子們紛紛把玩水工具往水池裡搬,只要是老師拿出來的工具,他們一樣都不錯過。孩子們三五成群的,玩得可歡啦!瞧!有一群
女孩子正在玩過家家的游戲,學習媽媽的樣子在框子里有模有樣的「洗衣服」;還有的小朋友把水搬了家,讓地面也感受下水的冰涼,和水做起了「躲貓貓」的游
戲。玩得盡興時,我們連臉上的是汗還是水都分不清了,真是太開心了!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對氣味和形態都能夠很直接的感覺出來。「水是涼涼的」「水是什麼顏
色呢?」「白色的……」哈哈,孩子們對於這種沒有顏色的東西都會說成白色,經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終於說出了准確的詞語「無色」。
通過這次玩水活動,不但滿足了孩子們玩水的慾望,還學到了許多知識,玩水的樂趣可真多啊!
⑷ 中班科學教案《水的心情》教案
設計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不足:
課前的准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於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新。操作創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⑸ 小班科學活動玩水真有趣課後總結
來目標:
1、幼兒學源會在水邊安全的玩水。
2、幫助幼兒懂得水池邊好玩但也有危險。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過程:
(一)教師拿出水池圖片,和幼兒共同討論:1.這是什麼?院所附近或住家附近,哪裡有水池?
1.教師在大水箱中放人上述玩水用具。請幼兒自由玩水嬉戲。
2.知不道水池裡有哪些生物?有沒有在水池附近玩耍的經驗?(幼兒仔細思考,並就幼兒的經驗進行討論)
(二)師帶領幼兒觀察教師用書第20頁的兒歌,領讀:公園里,真熱鬧,水花紙船水面跳。玩玩沙堡和泡泡,池邊探索真奇妙。請幼兒觀察在提問:
1.公園里的池塘里,有哪些東西?
2.水池邊的小朋友在做些什麼活動?(師講解)
(三)請幼兒自由玩水。在玩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幼兒思考;
——水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什麼味道?(老師告訴幼兒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四)啟示:幼兒不能單獨玩水,那樣會不安全。
我們應節約用水。
⑹ 幼兒園大班科學《水上小船》設計意圖與反思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夏天到了,孩子們特別愛玩水的游戲,他們總喜歡把各種東西放到水裡玩個不停。當他們把折的小船放到水中玩時,經常會有小船很快被水沾濕不能漂浮在水面上。於是,他們會在活動區中找各種各樣的紙來疊小船,並把它們放到水中進行試驗。為了讓幼兒真正了解為什麼有的小船能長時間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則迅速沉入水裡,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本活動通過創設「三隻小船的吸水性」問題情境——幼兒猜想——親自實驗驗證——科學記錄——分享實驗結果——經驗遷移,必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方面,幫助幼兒了解由於紙吸水快慢能不同而導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學現象;另一方面,啟發幼兒利用已有的科學經驗和科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目標: 1、通過試驗了解不同質地的紙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 2、學慣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3、在實驗驗證和記錄的過程中有分工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宣紙、報紙、紙折的小船若於只、水盆每組一個、托盤每組一個、記錄筆每名幼兒一支、集體記錄表格、小組記錄表格。 2、經驗准備: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紙,並知道紙能夠吸水。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認真觀察紙吸水時的細微變化,並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難點:幼兒間合作觀察及記錄。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激發幼兒興趣,引發幼兒思考。 (1)由「三隻小船的吸水性」問題情境,引發幼兒對「不同紙質吸水速度」現象的猜想。 教師:請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麼? 幼兒:小船。 教師: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三隻小船都是用什麼紙疊的? 幼兒:報紙、圖畫紙、宣紙。 教師:我們身邊常見的紙都會吸水,那這三隻用紙折成的小船它們會吸水嗎? 孩子們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教師:小船吸水後會發生變化嗎?怎樣變化? 幼兒:爛了,下沉了,散了…… 教師:那它們變化的速度一樣嗎?(大部分幼兒猜測不一樣) 教師:那你們認為誰會第一個發生變化?誰會第二個發生變化,誰會第三個發生變化? 幼兒又紛紛猜測…… 教師:如何才能證明誰的觀點正確呢? 幼兒:用實驗來驗證,查資料……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實驗材料,一會兒就請小朋友,自己做實驗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小組記錄表,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怎樣記錄小船沉在水裡的順序? 幼兒:第一個沉畫一個對勾,第二個沉畫兩個對勾,第三個沉畫三個對勾。 (3)小組討論並將猜想結果記錄下來。 2、交代實驗規則,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每兩名幼兒為一個小組,把三隻小船同時放入水裡,兩個人一起進行觀察,一個人當記錄員,當發現小船有變化時,記錄員要及時把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分工合作,引導他們共同觀察小船變化過程及探討其原因。 (1)引導幼兒觀察小船變化。 教師: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用宣紙疊的小船濕了。 教師:你怎樣看出來它濕了? 幼兒:它一放到水裡就濕了。它變顏色了。它有一條線,從這條線一點點濕的。 教師:它為什麼會濕? 幼兒:因為它吸水了。 (2)啟發幼兒思考小船材料不同是下沉速度不一樣的原因。 教師:它們是同時吸水的嗎? 幼兒:不是。 師:為什麼不是?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幼兒:宣紙變色了,畫畫紙和報紙沒變。 幼兒:你看,宣紙變軟了,都沉下去了,畫畫紙和報紙還是硬的(幼兒從水裡撈出濕透了的宣紙船) 教師:為什麼宣紙都變軟了,其他兩種小船還是硬的呢? 幼兒:因為宣紙吸水多而且快,報紙和畫畫紙吸水慢。 4、實驗結果分享。 出示各小組記錄表,每組請一名幼兒說一說自己組實驗的結果,手紙的吸水快慢不同導致各種紙折成的小船下沉快慢不同」這一關鍵點引導幼兒進行較深入的探究,教師思路清晰,提出的問題很有層次性和深入性,並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 前期的猜想能夠充分調動起幼兒驗證的興趣和積極性,幼兒表現得自然、積極、愉悅,體現出本班良好的教育常規。 材料都是教師預先准備的,封閉的材料限制了幼兒的探索機會,應當讓幼兒搜集各種紙自己來疊小船,然後讓幼兒互相比較驗證;其次,猜想部分應當及時挖掘幼兒的想法,讓幼兒再說一說猜想的理由。避免幼兒盲目猜測。 綜合評析: 1、本活動的精彩之處在於教師對幼兒的支持,恰如一場「知時節」的「好雨」,恰到好處;教師的指導過程也好似一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流人幼兒的心田,讓幼兒在一種自然、輕松、適宜的狀態中獲得了「科學」的滋潤和應有的發展。 (1)教師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活動的層次性強。教師在活動中思路清楚,指導語啟發性強,例如,教師先讓幼兒猜測「三種船吸水的速度一樣嗎?」當大部分幼兒猜測不一樣時,教師又進而追問:「你們認為誰會第一個發生變化?誰會第二個發生變化,誰會第三個發生變化?」這種層層遞進啟發式的提問貫穿於整個活動之中。 (2)活動的最後,教師利用本節活動的關鍵經驗變成一個生活情境讓幼兒自行遷移經驗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了解幼兒對關鍵經驗是否掌握,而且使幼兒能夠學以致用,將所獲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從而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小組合作反思活動應在關心和評價活動本身的相關要素之外,還需關注「反思問題的聚焦」和「對問題認識層面的提升與問題認識角度拓展」。 教師能夠通過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策略、活動效果等方面反思活動的優點和不足,但反思活動由於沒有「可以聚焦的問題」而顯得不夠深刻,教師合作反思時,可以針對教師個體感覺到的「活動中的不足」的一至兩點生發問題深入地探討。例如,針對教師個體提出的「在記錄的過程中幼兒間的合作意識不強,部分組幼兒記錄沒有商討達成一致;在分享環節忽略了小組的合作」這一不足,可以聚焦並生發以下系列問題:「活動中為什麼會出現幼兒的合作意識不強?(問題)——如何調整教師的指導行為才能增強幼兒的合作性?(改進策略)——幼兒之間的合作行為本身又將會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進程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實際效用)——科學活動中哪些探究環節最需要幼兒之問的合作?(規律性拓展)」等問題做深入的思考、討論和探析。這樣,反思活動才能夠切實地幫助教師認識教育活動的內在規律,提高實踐性智慧水平。
⑺ 科學水池邊真好玩教學反思
水池邊真好玩教學反思:
幼兒在玩水中體驗和發現水的特性,感受到了快樂,在實驗當中認識水能夠做溶解劑溶解一些物質,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那些時候需要水,知道水的作用大,並教育幼兒懂得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