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愛蓮說的教案 誰有
-
愛蓮說教學案
教學目標:
1、能夠了解什麼是「托物言志」;領悟短文所表現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3、能理解本文獨特新穎的結構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學的美,學會怎樣欣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點
「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結構方式。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弧內
淤( )泥 洗濯( ) 清漣( )
2.你能准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嗎?
(1)可愛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遠益清( ) (4)亭亭凈植( )
(5)濯清漣而不妖( ) (6)不可褻玩焉( )
(7)陶後鮮有聞( ) (8)同予者何人?( )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情境導入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讀的語調語氣。3.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4、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四)研讀探究
1、分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美在哪裡?
綜合意見,各組發表意見。(班上發言)
老師綜合歸納:
2、從四個方面進行賞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學生讀描寫蓮的文字。(多媒體展示)
討論:讀到這里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人)
2)語言優美。表現的形式(1)駢散結合 (2)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手法巧妙:講:語言組合形成文章,怎樣使語言達到最佳效果,這就靠表現技巧,本文主要採用了「托物言志」 「襯托」的手法。
4)結構精巧:(多媒體展示)一條線索: 兩個襯托: 三種類型:
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無縫的藝術佳品。
(五)、拓展延伸
1、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3、文中寫蓮花,為什麼還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5、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比擬怎樣的生活態度?6、作者把「蓮」與「牡丹」對舉,其用意何在?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8、文章結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9、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10、在文中作者把「蓮」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麼寫法?目的何在? (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 11、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12、 「出淤泥而不染」寫出了蓮花什麼相的品格?
三 教師小結
同學們,周敦頤盛贊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四 鞏固練習
默寫。
(1)《愛蓮說》一文中寫蓮花品質的名句是
(2)《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3)《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的句子是
22愛蓮說
學習目標:
1、能夠了解什麼是「托物言志」;領悟短文所表現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3、能理解本文獨特新穎的結構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學的美,學會怎樣欣賞抒情散文。
學習重點xkb1.com
「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學習難點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結構方式。
學習過程:
一、預習•自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弧內
淤( )泥 洗濯( ) 清漣( )
2.你能准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嗎?
(1)可愛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遠益清( ) (4)亭亭凈植( )
(5)濯清漣而不妖( ) (6)不可褻玩焉( )
(7)陶後鮮有聞( ) (8)同予者何人?( )
二、研討 學習:
(一)介紹作者有關知識。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讀的語調語氣。
3.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4、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四)研讀探究
1、分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美在哪裡?
2、從四個方面進行賞析
(五)、拓展延伸
1、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3、文中寫蓮花,為什麼還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5、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比擬怎樣的生活態度?6、作者把「蓮」與「牡丹」對舉,其用意何在?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8、文章結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9、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10、在文中作者把「蓮」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麼寫法?目的何在? (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 11、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12、 「出淤泥而不染」寫出了蓮花什麼相的品格?
三 教師小結
四 鞏固練習
默寫。
(1)《愛蓮說》一文中寫蓮花品質的名句是
(2)《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3)《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的句子是
22《愛蓮說》答案(四)1.「蓮」貌美品美、文章的語言優美、表現手法巧妙、結構精巧。2.1)可以想到與蓮的特質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風度翩翩的雅士,潔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愛蓮,僅僅是愛她的貌美嗎?不是,更主要的是贊美她的精神和品質。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高潔、質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遠溢清」(美名遠揚)比喻君子的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端莊的儀態,受人尊重。作者 分別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來描繪蓮的美,把蓮的特質與君子的品格結成一體,名曰寫物,實是寫人。從中可看到作者的情節和節操。
2)作者採用駢散結合的方法,長短句相間,錯落有致,讀來有一種節奏感,韻味無窮。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潑生動。
找出這些句子朗讀,體會語言特色。駢散句分男女生讀。
著重欣賞以下句子:「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通過比喻,贊美了蓮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貴,潔身自好。「隱士」抗霜。表現人的孤傲;「牡丹」:「富貴人」:濃艷,表現人的庸俗;蓮喻為「君子」,清逸,表現人的清高。處處扣「君子」的性格特徵。4)全文以「愛」為線索(出現七次兩個襯托:)草木之花(蕃)菊(獨)牡丹(甚)蓮(獨)菊(獨)牡丹(甚多) 蓮(獨)三種類型:三種花:菊、牡丹、蓮 三種人:隱士、富貴者、君子 對三種愛花人的感情:惋惜、諷刺、贊美。
(五)1.(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2.(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3(用菊和牡丹來襯托突出蓮的高潔品質。菊是正面襯托,牡丹是反面襯托。) 4(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5(蓮比擬不慕免得,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菊比擬隱逸的生活態度;牡丹比擬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6(批判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7(作者對追求勢力、追求富貴的庸俗世風的鄙棄。8(運用排比修辭,反問句式;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貴的思想感情。)9(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和高尚品質。)10(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節操。)11(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社會現象。)12(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ba/84979.htm
『貳』 <愛蓮說> 教學反思 開始,我從寫梅花的詩句入手 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後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後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我那時所擔心的,是考試時千萬別因為自己沒講到,而使學生不會做.至於對學生,我那時所關心的,是他們上課記不記筆記,下課復習不復習.有時候考完,自己也納悶:這道題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講過了,還反復強調,這是星級題,一定得注意.結果還是錯得一塌糊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當時更多的是責怪學生,並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
那一課我是這樣上的.
開始,我從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入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 各有什麼特點 你喜歡蓮嗎 為什麼 我把這稱之為"漫談入課".說是漫談,其實是我的精心設計.我必須從這一過程中,首先發現學生在學這一課前,哪些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接著是第二步驟: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師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注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後,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 為什麼要寫這些特點 對於第二問,我原先以為學生回答不出來.結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繫到以前學過的《白楊禮贊》.這不禁使我有些自慚,以前太低估了學生.
再接下來是第三步驟:評價課文.這里有兩層含義:課文里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發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於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言.我就引導大家:你自己認為課文哪裡寫得最好 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的主旨,結構和寫法,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老師該講的,學生都講到了;老師沒講的,有些地方學生也講到了.比如以前作為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不僅贊揚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還結合社會實際,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受賄的醜行,說他們連古代的周敦頤還不如,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文章.
至於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一開始,學生確實想不到.選入課本的文章,都是典範文章,哪裡敢懷疑 靜場片刻以後,我啟發大家:作者所處的年代,距離現在近一千年,難道到了現在,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發生變化,還完全同作者的觀點一樣 這幾句話激起了同學們的不滿,於是立刻有人反駁:陶淵明反對追求富貴,我認為不對,追求富貴有什麼不好,難道應該追求貧困 在文章的結構上,有的同學提出:作者三次寫到三種花,前兩次的順序都是"菊—牡丹—蓮",而到了第三次,卻變成了"菊—蓮—牡丹".因此,應該把"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調到文章最後.這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又由於是初次上這樣的課,非常遺憾,我沒敢讓學生再繼續爭論下去. 最後一個步驟:遷移能力.讓學生以自己所喜歡的植物為題,口述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由於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學生的發現為主,所以,學生作起這樣的作文來,並不犯難.
這堂課,學生學得輕松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吸取或舍棄.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為學生服務,才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裡還有什麼主動性 哪裡還有什麼發現 有了這樣的嘗試,其他的課文,我也適當採用了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叄』 《愛蓮說》的體裁是
北宋周敦頤《愛蓮說》文學體裁:說。
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種現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篇幅一般不長。跟現在的雜文大體相似。
「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即常說的「托物寓意」。
(3)愛蓮說教學反思教案擴展閱讀
常見文學體裁分類:
1、賦: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賦有: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南宋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2、駢文: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駢文由於遷就句式,堆砌詞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漸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
3、奏議: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如西漢賈誼的《論積貯疏》、三國諸葛亮的《出師表》、南宋蘇軾的《教戰守策》。
4、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理論性較強。如唐代韓愈的《原毀》。
5、序:也作「敘」或稱「引」,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如宋代歐陽修的《伶官傳序》等。
6、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刻在牌上,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如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7、游記: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北魏酈道元的《三峽》、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8、寓言:是帶有勸喻或諷諫性的故事。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於簡單的故事之中,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如春秋戰國時代《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
9、傳奇:小說體裁之一。以其情節奇特、神奇,故名。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又因為「傳奇」多為後代的說唱和戲劇所取材,故宋元戲文,元人雜劇,明清戲曲也有稱為「傳奇」的。如明代湯顯祖的《還魂記》(即《牡丹亭》),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
『肆』 求《家教reborn 愛蓮說》
《愛蓮說》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了解「說」的特點;
2. 繼續掌握文言詞彙,背誦並默寫全文;
3. 學習以蓮喻人的寫法。
情感態度方面: 從個人情趣、愛好和風格,展開想像,感悟做人的道理,學習蓮花 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能力方面: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重點目標:誦讀全文,掌握重要實詞。
難點目標:以花喻人的含義。
教學過程分為:誦讀——悟讀——拓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大自然為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用萬紫千紅的花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並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並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二、 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 教師范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並標出難句。
2.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 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其餘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奏等。
4. 全班齊讀課文,並結合註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 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一)1、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裡呢?
[明確] 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朴;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2、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贊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明確]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麼?(明確:托物喻人)教師要求學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體說說借物喻人的用法。
參考: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惡劣的環境中不為世俗所污;
「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不媚於世;
「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純正無邪;
「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於四方,聲名遠揚;
「亭亭凈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堅守節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一句比喻君子端莊嚴肅,被人敬仰。
教師小結。
(二)說對比烘托手法。
1、 教師提示: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作者以蓮花為歌頌對象,卻幾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2、 學生讀課文中有關菊花、牡丹的句子後說用意:①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 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高潔。③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
3、 教師小結:文章通篇以菊花為旁襯,以牡丹為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群的品性,表現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態度。
4 為什麼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 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5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為什麼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提示]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後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後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後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四、 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 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系;第二,要有新意。
五、 背誦積累,積淀語感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 反饋檢測:
1、填空。 ①本文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與蓮對比,前者是_____,後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七、布置作業。
1、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其它物件。
2、背誦並默寫課文。
3、搜集有關「蓮花」的詩句。
八、 附:板書設計
愛 蓮 說 周敦頤
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 純真自然,不媚於世
體態 ---中通外直 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香氣 不蔓不枝 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 高潔獨立
風度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菊花牡丹 對比烘托
《芙蕖》教案
教學目標:在翻譯全文的基礎上,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結構之 新、語言之美、立意之新,對課文主要內容能初步成誦。
教學設想
理由(一)、此文屬課內自讀課文,學生尚能自譯,個別難句,藉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亦能弄懂。
理由(二)、此文雖以說明為主,但文章如行雲流水,清新自然,內中有作者感情的流動,可謂文情並茂,只有反復朗讀,方能體味本文語言風格,感受作者情感的節律。如果僅把他當成一般說明文來上,停留在文字和結構的處理上,則將索然無味。
構 思:以體會文章結構之新、語言之美、立意之新為教學的主要 內容,以李漁的創作理論為線索,以朗讀為手段來推進教學進程。在實施中,又以分析文章結構為突破口,以分析文章語言、體味文章情感起伏為重點、難點,在分析文章立意中升華教學主體的認識。
特 點:此設想線索清楚,知識點形成塊狀而又銜接自然,符合由淺入深、逐層深入的認識規律,並和單元知識《誦讀的要 領》相結合,充分利用了課文《自讀提示》中對李漁創作 理論的介紹,容易操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媒體: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速:一課時
教學准備:
一、布置預習。藉助工具書翻譯全文,並熟讀之,完成課後練習一。
二、製作投影片。
1、李漁創作理論投影一張。
2、課文內容提示投影一張。
三、准備課文配樂朗誦帶一盒(配古箏曲為佳)。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今天我們來上《芙蕖》這篇文章。芙蕖即荷花,又名蓮花、芙蓉,在理學家的眼中,它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佛的世界裡,蓮是凈土,佛們都端坐在蓮台之上,蓮是崇高聖潔的象徵,是人心靈的伴侶,人們贊美它,歌頌它,芙蕖因而獲得「翠蓋佳人」、「荷花仙子」的美譽。初中我們學過周敦頤的《愛蓮說》,請同學背出其中描寫荷花形象和品質的一句。
《芙蕖》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漁,李漁是一位戲曲理論家,作家。他的主要貢獻在他的創作理論,這節課,我們將結合一下李漁的創作理論,從結構、語言、立意上來欣賞這篇獨具風格的小品文。
二、檢查預習,師生共同討論分析理解課文
1、①學生聽配樂朗讀,問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映」
和「埋伏」在哪裡?找出總起全文的一句,並回答全文抓住了這一句中的哪兩個字來寫?(可人)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本文中哪一段話總結了上文?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應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
②出示投影:寫戲作文要做到「顧前者欲其照映,顧後者便於埋伏」,且「節節俱欲想到」。
作文如同編戲,必有「主腦之人」、「主腦之事」其它的人只是「陪賓」。
③本文中「主腦」為何?「陪賓」為何?
2、①讀第二自然段,問「主腦」「可目」一段中寫了芙蕖生長的哪幾個階段?把描寫芙蕖各生長階段豐姿的詞語找出來。把這段中具有領起作用的虛詞找出來(如果學生素質較差,可教師讀一句,學生找一個)。去掉這些虛詞感覺如何?
明確:描寫荷花各生長階段豐姿的語言有:「荷錢出水」時的「點綴綠波」、「莖葉既生」時的「飄搖之態」、「裊娜之姿」,「菡萏成花」時的「嬌姿欲滴」,「花之既謝」後的「亭亭獨立」,「與翠葉並擎」。這些詞語形象生動,美感較足,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芙蕖的酷愛與推崇,具有領起作用的虛詞一共有8個,其中「自」、「及」、「迨至」、「及」領起了芙蕖從初生到衰敗的各個階段,「便」「則又」、「此則」、「乃復」領起了各階段芙蕖的可人。從這些虛詞中明顯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處於低潮,「便」、「則又」、「此則」、「乃復」句的感情處在高潮。這些虛問起了銜接的作用,使描述頭緒更加清晰,語流更通暢。
②在細心體會虛詞作用的同時,找出本段所用修辭手法,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本段中所用修辭手法主要有反襯、頂真、對偶、擬人,其反襯突出了芙蕖的優點,擬人賦予芙蕖情感,讀起來親切、可愛,頂真使前後句聯系緊密、氣勢通暢,對偶則形式整齊,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記起來方便。(學生回答有可能會把反襯當對比,可讓學生明確兩者區別。反襯一主一賓,以賓襯主,對比一個事物相對相反的兩個不同方面,無主次之分)。
③出示投影:「能從淺處見才,方是文章高手」,他要求語言要清新、活潑、平朴自然。
④教師小結如下: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長的四個階段的特點,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無暇的美,有成年嬌姿的美,還有老殘而猶有風韻之美,美不勝收,各盡情致。這些美感都是通過作者流暢而自然,平朴而清新的語言透射出來。我們從作者對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對芙蕖由衷的喜愛以至於為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體的感情流動波瀾起伏,並逐漸達到高潮。
⑤下面請同學聽朗讀,並輕聲跟讀,仔細體會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動。(放配樂朗讀錄音)
3、以上我們感受到本文的結構之新,語言之新,這正如作者說「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那麼這篇小品文在立意和表現手法上與我們初中學過的《愛蓮說》又有何不同呢?
明確:可從立意和表現手法上來比較兩文不同。從立意上看《愛蓮說》歌頌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表現作者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芙蕖》則從欣賞和使用角度說明荷花可人之處。從表現手法來看,《愛蓮說》採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芙蕖》則採用一般性描述。
三、出示課文朗讀內容提示投影。聽錄音,合上課本學生輕聲跟讀。接著關上錄音機,學生根據提示內容,背出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鞏固背誦。
課文內容提示投影
群葩當令時,只 之數目,前此後皆屬 。芙蕖則不然:自 ,便 ,及其 ,則又 , 。
有風既作 ,無風亦呈 ,是我於花之未開, 。
迨至 , ,自夏徂秋,此則在花 ,在人 ,及 ,亦 ,乃復 , , ,猶似 ,
與翠葉 ,不至 而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荷葉之 ,荷花之 ,避暑 ,納涼 。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 而 者也。只有 ,
,乃 ,又備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 ,
無一物一絲 。有 ,兼 ,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板書設計:
群葩
荷錢出水——點綴綠波
莖葉既生——飄飄之態
可 目 裊娜之姿
(主腦) 菡萏成花——嬌姿欲滴
可 人 可 鼻 花之既謝——亭亭玉立
(主腦) 可 口 與翠葉並擎
可 用
『伍』 愛蓮說 預習
給你我打的教案吧
愛蓮說
段落大意:
第一段:以菊花與牡丹作陪襯,表明自己獨愛蓮的情感
第二段:以菊花的隱逸與牡丹的富貴對比映襯,凸顯蓮花的高潔形象
中心:
本文以花寓人。 托物言志,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滌清漣而不妖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與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贊美了蓮花那些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滌清漣而不妖 → 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 → 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不蔓不枝 → 方正,不拉攏勾結
香遠益清 → 品格高尚,聲名遠揚
亭亭凈直 → 高尚獨立,堅守節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端正嚴肅,自尊自愛,令人尊重
襯托
第一次:表現自己與眾不同
第二次:凸顯蓮花的高潔形象,顯示蓮的品格高於百花
第三次:藉以感嘆世上沒有人和自己的愛相同
菊花 → 蓮 ← 牡丹
↓ (正襯) ↓ (反襯) ↓
隱逸者 君子 富貴者
↘(襯托) ↓ (襯托)↙
托物言志,以物借人
品格: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托物言志
藉助某種事物來說明道理。抒長感情的說法。道理的禪明,感情的抒長,必須找准物與志之間的內在關系。
注意,所託之物與所言之支有相似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