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教案我的標簽在這里教學反思
篇一:小班音樂活動《找朋友》教學反思:
《找朋友》這是開學初所學的第一首歌曲,因為這首歌曲大家最為熟悉,但考慮到放歌詞語句太長,放在托班上似乎難度很高。因此,學著親子班老師的話,「很多歌曲老師可以大膽地改編,變成自己想要的歌曲」,所以大膽地將《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歌詞進行改編。(如:(問)找呀找眼睛,你的眼睛在哪裡呀?(答)在這里,在這里,我的眼睛在這里!)希望這樣的方式會提高寶貝們的學習興趣!然而,重復唱3-4遍後,我發現個別幼兒的注意力開始下降,表現出異常的情緒,想要哭時,我馬上根據說唱到的器官增添一些擬聲詞及表情、語言,(如:找呀找呀找嘴巴,你的嘴巴在哪裡呀?在這里,在這里,我的大嘴巴在這里,啊——)使得所表現的器官能更加的形象、具體,同時吸引幼兒們的注意力。
想不到,這個方法非常地有效果,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開始動起來,邊說、邊找、邊一起動,學的非常的認真、開心。通過這個方法,我明白一個道理,今後在上托班的課程時不能完全原搬舊照,需要隨機、靈活掌握教學模式,以符合、吸引幼兒的興趣為前題進行開展!這樣才會使寶貝們學的愉快、開心、有所收獲!
篇二:小班數學教學活動反思
近階段,我園組織開展了數學活動的三優課,以前組織過的是語言活動還有科學活動等三優課,這數學活動還是頭一次,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我選擇了一個比高矮的數學活動。
先從這個活動的選材上來說,我預先讓孩子們有了初步的胖、瘦、輕、重的概念,再通過遷移他們的經驗來學習新授的本領:比較個子的高矮。我准備的示範教具是四隻站著的高矮不等的長頸鹿,還有一張大的排序板,而給孩子們准備的操作材料是高矮不等的小兔、小貓各四隻,另外再是人手一張小的排序板。
選材和教具都准備好了,接下來是要對整個數學活動作一個更進一步地分析,就比如說,在導入活動時,由於小班幼兒的注意比較容易分散,這時,老師適當的導入活動便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長頸鹿比個子》的活動中,我先出示一隻最高的長頸鹿,還說:「今天,有隻長頸鹿來我們班做客啦,我們大家拍手歡迎它。」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接著,我再出示其他三隻長頸鹿,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著,看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們思考:「我們小朋友出去散步或是出去玩時都是排著隊出去的,可這四隻長頸鹿卻沒有排好隊,有誰願意來幫助他們排隊呢?」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其他幼兒也都聚精會神地在看著。
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我的活動也在無形中被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幼兒觀察長頸鹿們排好的隊伍並說說看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排列的。有幼兒回答是從高到矮,但大部分幼兒說是從大到小,抓住這一點,我及時對孩子們做了引導,告訴他們比個子的時候要說高或矮,不是說大或小。在這一還節中,我要達到的目標是灌輸給孩子們這樣的一個概念:分清最高的、高的、矮的、最矮的,讓孩子們初步有個這樣的意識,也能用這些詞來說出每一個長頸鹿,所以,當有孩子在回答從大到小排列的,我雖然及時糾正了,但並沒有詳細地解說給孩子們聽,因為在下一個環節,我將通過一個游戲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並理解個子的高矮,那就是師生一起比個子。我找了三位個子不一的孩子來和我站一起,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來排著站好的,當我問:「看看誰是最高的?」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老師是最高的。」接著又引導孩子們依次說出高的、矮的、最矮的。就這樣,一連幾個問題,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清楚的說出這些詞了。在這一環節結束後,我作了一個總結,告訴孩子們,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們來比個子,必須是站立的,這樣才能比出個子的高矮,像我們現在這樣坐在小椅子上是看不出個子的高矮的,只能看出大或小。孩子們通過親身經歷來和老師共同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直白的說教效果要好,並且能讓孩子們快速地接受。活動進行到這的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輪到孩子們操作了,我先介紹了操作材料:有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小貓、小兔各四隻,並且我在黑板上示範操作怎樣排隊,引導孩子們可以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也可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最後講解操作要求:給小動物排隊時不能把兩種小動物混合在一起,要邊排隊邊邊說出它的高矮。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在排隊時似乎把我剛才講的話都忘記了,只顧拿著小貓、小兔看,看完再將他們放於排序板上,我還發現,大部分幼兒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仍有小部分孩子是亂排的,可是幾乎沒人再說個子的高矮。過後我自己想,如果我在示範講解操作材料時能多重復講述幾遍個子的高矮,孩子們就會記憶深刻一點。
雖然,這次的活動導入環節挺順利的,可到了孩子們操作時,我大意了,對於小班的孩子還是應該多費點口舌,不過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又多了一點經驗了,把每次活動中的不足累積在一起,爭取越來越好!
2. 小班數學活動中 三個物體比高矮應該怎麼表報
做一個excel表格
生活中大部分幼兒對「大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幼兒分辨高和矮的區別,和『大小」也有相似之處,因而有了先前的基礎,並且涉及的知識面不是太廣,再次實施起來就有些經驗了。可萬萬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幼兒所表露出來的現象卻是比較籠統、模糊的。
首先邀請小明一家人來我們班做客,通過幼兒觀察辨別這幾位家庭成員,家中有幾口人員。這邊還涉及到個小數問題,有少數幼兒還未完全掌握數數的基本要領,從左往右的規律。拿到手就點繼而還很得意的告訴老師:「老師他們家有3個人.」 反復強調的問題還是有幼兒未領悟,所以說數學不能只是體現在課堂上,更在乎於平時點滴教育,在實際操作中慢慢消化。第二部分就是本節課的重點之處:比高矮。這一家人中個子都一樣高嗎?話音還未落,小朋友們就興致勃勃的幫你找出不同之處,並能准確具體的說出誰大誰小(幼兒嚴重的高矮都用大小來代替)不能靈活的融會貫通,他們的潛意識還一直儲存在以前,將「大小」略微裝飾下,就立刻分辨不來了。看似一節較平凡簡單的教學目標,實施起來確實困難匆匆,別忘了他們還只是孩子,凡事都要求講究效率而不是速度,特別是小班得注重測率。針對幼兒的情況,細致分辨了大小和高矮的不同之處,引導他們說「高的,矮的,最矮的」動手操作,感受高矮,並且邊送還要鼓勵幼兒大膽的說:「**,我送你回家.」
3. 我們園要舉行幼師公開課比賽,我是小班的老師,我想講小班數學比高矮,有好的講解方法,給指點一點小班...
你可以找幾個小朋友,而且身高都相差1-4cm,問問學生:看看這幾個小朋友的不同!
4. 《復習比高矮的》大班教案
教學內容: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教學目的:
1、使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長短和高矮的含義,體會比較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和高矮。
2、使幼兒經過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大小長短和高矮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准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儀器: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了解幼兒對實際生活中大小.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幼兒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幼師再分別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幼兒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種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大小'長短"、" 高矮"。
(1)提問:圖中畫了些什麼?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讓幼兒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
4、小結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大小.長短、高矮的,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大小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准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六、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獲。
七、作業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5. 小班幼兒花兒比高矮怎麼上公開課
活動目標 對色彩感興趣 認識黃色,並能分辨出黃色 材料准備 若干雪花片積木、若干只黃色的蝴蝶、一幅花園的畫
6. 小班蒙數《比較高矮》的公開課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相對性。
2、練習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進行排序。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二、 活動准備
1、有高矮物體的大圖。
2、兩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初步比較高矮。
請一位大班幼兒和一位小班幼兒踏步走進教室,請幼兒比較誰高誰矮。請幼兒說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觀察大圖比較高矮。
引導幼兒比較圖片上物體的高矮,並說出什麼東西是高的,什麼東西是矮的。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教師出示兩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請幼兒觀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師總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請幼兒給不同高矮的物體進行排序。
5、排隊游戲: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四、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械等,並比較它們的高矮。
反思: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台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後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7. 聽小班數學比高矮老師說完終於明白中國人為什麼矮了
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3個以內物體的高矮,能區分最高和最矮,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高矮現象。活動重點:幼兒能夠比較3個以內物體的高矮並區分最高和最矮。活動難點: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教具:「會變的小丑」、高矮不同的積木、薯片盒 2、幼兒教具:玩具、「會變的小丑」 活動過程:一、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比高矮》。二、教師指導: 1、比高矮教師出示兩個高低不同的積木,請幼兒觀察哪個高哪個矮?小結:比較高矮時一定要把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 2、感知物體的最高和最矮。教師出示薯片盒,請幼兒比較最高和最矮。請幼兒說出最高、比較高、最矮,另一邊最矮、比較矮、最高。游戲:搭積木。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把已有的玩具自己搭完,比最高、最矮。 3、感知物體的相對性。教師出示「會變的小丑」,拿出比較高和最矮的比較,請幼兒分辨出哪兒高,哪個矮。接著出示最高和比較高的比較。小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比較高矮,比高矮時要看和誰比,和比它高的比它就顯得矮了,和比它矮的比它就顯得高了。三、自由操作。操作卡:「會變得小丑」比較判斷小丑的高矮。四、教師小結,收拾整理材料。
8. 小班方案數學比較高矮什麼上公開課
小班數學:比較高矮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3個以內物體的高矮,能區分最高和最矮,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高矮現象。
活動重點:幼兒能夠比較3個以內物體的高矮並區分最高和最矮。
活動難點: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教具:「會變的小丑」、高矮不同的積木、薯片盒
2、幼兒教具:玩具、「會變的小丑」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比高矮》。
二、教師指導:
1、比高矮
教師出示兩個高低不同的積木,請幼兒觀察哪個高哪個矮?
小結:比較高矮時一定要把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
2、感知物體的最高和最矮。
教師出示薯片盒,請幼兒比較最高和最矮。請幼兒說出最高、比較高、最矮,另一邊最矮、比較矮、最高。
游戲:搭積木。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把已有的玩具自己搭完,比最高、最矮。
3、感知物體的相對性。
教師出示「會變的小丑」,拿出比較高和最矮的比較,請幼兒分辨出哪兒高,哪個矮。接著出示最高和比較高的比較。
小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比較高矮,比高矮時要看和誰比,和比它高的比它就顯得矮了,和比它矮的比它就顯得高了。
三、自由操作。
操作卡:「會變得小丑」比較判斷小丑的高矮。
四、教師小結,收拾整理材料。
9. > 什麼東西是矮的_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與反思
來動過程1、初步比較高矮。源
請一位大班幼兒和一位小班幼兒踏步走進教室,請幼兒比較誰高誰矮。請幼兒說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觀察大圖比較高矮。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教師出示兩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請幼兒觀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師總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