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樂於表達的幼兒園教案

樂於表達的幼兒園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15 03:23:00

㈠ 小班的科學教案《好聽的聲音》怎麼講課

一、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應彩雲老師小班教案《好聽的聲音》。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一)、生活中的聲音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五、活動延伸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㈡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值得家長著重培養的一個方面。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盡管語言在人際交往關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但並非每個人都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一種工具,能否熟練使用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的。學會說話,學會演講,是孩子將來事業成功的關鍵技巧之一。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可以提前至兒童早教時期,在家庭教育中培養開始,而不是光靠教師的書面教學。



語言教育包括傾聽、表達、早期閱讀和寫前准備四大方面,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養成幼兒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學前期是幼兒口頭語言發展的最佳期,語言教育不僅對幼兒一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其認知能力、社會性及情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



父母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

1、讓孩子有話可說。

盡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來和孩子探討,不要脫離孩子的認知范圍,孩子才能「說」出來。坊間傳言,曾經有一參加工作的小學教師,在上五年級作文課時,出了《假如我當經理》這個題目讓同學們寫,結果孩子們寫的沒有一篇令人滿意的。首先孩子們對「經理」這個角色沒有感性的認知,就好比讓一個沒有見過馬的人去畫一匹馬出來。由此可見,要讓孩子學會口語表達,就一定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到有話可說,讓孩子的思維充分地活躍起來,因為語言總是跟著思維在運轉。



2、多跟孩子交流。

這網上經常報道哪哪的留守兒童自閉啥的,很大程度是因為和父母交流的少。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學習語言的基礎是模仿,正所謂「有樣學樣」。因此,父母首先要多跟孩子說話,讓他們熟悉語言,才能讓孩子對語言保持高度的敏感,這是鍛煉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最初級的步驟。這狼孩的故事大家聽的不少吧,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3、讓孩子多講、多練。

語言是在實踐過程中發展的。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必須讓他們多講多練。這里所說的多練,主要是指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講述自己的見聞,包括復述聽過的故事、講述圖書的內容,編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同別人交談等。應該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認識、掌握的詞彙和語法,創造性地組織語言。現在老多幼兒園搞親子閱讀,也是基於這個出發點。咱總給孩子講故事,我們也該聽聽孩子們給咱們讀讀故事。



4、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

這一點很重要啊,當孩子提出了對一件事情的理解的時候,先不管孩子的想法正確與否,結果怎樣,家長都先不要著急去評判糾正。操之過急容易抹殺孩子的積極性,因為這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意願,重要的是讓他「說出來」,而不要在乎他說得「對不對」。之後再找適當的時機給引導糾正。

㈢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有話可說 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於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成人應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如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風雨雷電、花香鳥語、春夏秋冬……教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為幼兒的觀察對象,生活中的每一種情緒、每一個活動都可以成為幼兒體驗的內容,因此這就需要做個有心人。成人把自己所聞所見所思所感大膽地表述出來,或讓成人把幼兒所說的話記錄下來,使幼兒在語言與文字之間建立聯系,或者讓幼兒先畫下來再講出來等等。 成人還可以利用圖書、故事、兒歌等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如看圖講述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復述故事或背誦詩歌可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的流暢性,這樣還可以讓幼兒在邊讀邊看中培養對文字的興趣。 二、抓住生活中的各種表達機會,使幼兒有話願說 一日生活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願和感受的要求,成人應關注幼兒的想法,滿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種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兒有話願說。如讓幼兒在講座中學會傾聽與表達,在爭執中學習圍繞話題進行辯論,在聊天中學會相互交流,讓幼兒在與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說的樂趣,而這種快樂的情感體驗又會促使幼兒樂於交流與表達。 三、利用與同伴和成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在交往中會調動已有經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兩個幼兒為一件玩具發生了矛盾,一方想從對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則千方百計不讓對方拿走。雙方在交往過程中都會根據對方的態度和行為選擇交往的策略,調整語言與他人溝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成人應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切實提高語言能力。 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考慮到從豐富幼兒的詞彙量和鼓勵幼兒說完整話這兩方面進行: (1)豐富幼兒的詞彙量。因為詞彙量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強弱。然而,幼兒詞彙量的積累,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是在幼兒在長期的語言學習中,周而復始地學習與運用的過程豐富、積累起來的。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完全依靠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鞏固。 因此,平時我很重視幼兒詞彙量的積累,不僅在各科教學中豐富幼兒的詞彙,還把幼兒要掌握的詞彙進行歸類:名詞、形容詞、動詞、量詞等,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幼兒的詞彙量不斷增多,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2)鼓勵幼兒說完整話。幼兒不僅需要掌握許多詞彙,還要學習運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一段話,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幼兒說完整話呢?這關繫到教師本身的語言教學習慣,假如教師本身上課時就不注意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是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願,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利於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視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從小班開始,堅持要求鼓勵幼兒學說完整話。幼兒在回答問題、表述自己的意願的時候,我總是耐心地引導他們,「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講述,好嗎?」對於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的幼兒,他們總是斷斷續續地講,有時根本就不能表達清楚,於是,我就利用生活中的對話來耐心引導他們說完整話,如:在外邊玩時利用具體地問題引導幼兒的思維,「請問你要玩什麼?」「我想玩……」,「你在干什麼?」等等。就這樣,幼兒在說完整話的基礎上,不斷得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了。 我還經常利用一些復述故事、仿編詩歌,如《恐龍的牙齒》《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小鈴鐺》《我的家》《吹泡泡》等等,在這些有趣的故事裡,首先讓幼兒理解故事裡面的重點詞、重點句,然後表達自己的意願。如在《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討論,講述:小花貓和小鴨子怎麼去幼兒園。接著我讓幼兒想你是怎麼去幼兒園,有的孩子能聯系自己的實際並進行講述。「我是讓爸爸媽媽送的,來幼兒園鬧人,從而讓幼兒說的同時學會了思考以及向他們學習。」這樣練習,對幼兒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 成人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成人的語言可為幼兒語言的學習起到示範作用,讓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和學習,積累交流與表達的經驗,理解語言的意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事實上,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正是幼兒與他人交往和主動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成人就應為幼兒創設敢說、願說、會說的語言環境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

㈣ 幼兒園語言教案!帶教案和PPT

參考參考 培養小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薛麗霞 一、創設有利於幼兒表達的語言環境,使幼兒有話敢說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提倡敢說先早於正確。因為每個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抓住時機,選擇適宜的談話內容、方式和場合,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引發話題,鼓勵幼兒的每一次表達,並讓孩子通過語言表達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意義、成功和快樂創設寬松、愉快、富於鼓勵的環境,對培養幼兒口語表達的主動性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創設環境,確定主題,發展幼兒的口語。 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有話可說 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於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例如,在說明夏天的太陽時,可以先在外面太陽底下感知一下,讓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有趣,教師要不厭其煩,最後引導孩子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想。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種表達機會,使幼兒有話願意說 一日生活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願和感受的要求,教師應關注幼兒的想法,滿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種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兒有話願說。 四、多為幼兒提供語言交流及展示的機會,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自信心 我們要從小教起。比如說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和老師同學交流其次,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勵孩子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願望。 總之,為了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應結合小班幼兒的生www.jy135.com理、心理特徵以及口語習得的規律,通過游戲、日常活動等形式,對小班幼兒進行口語習慣和興趣的培養及訓練,不斷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表演游戲培養幼兒語言及表演才能 表演游戲是指幼兒通過扮演某一文藝作品的角色,運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語、動作、手勢),再現文藝作品內容的一種游戲形式。它不以演給別人看為目的,而以表演角色活動為滿足和快樂。幼兒在游戲中的情緒是積極的、愉快的,因此,通過表演游戲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幼兒容易接受的一種形式。 一、 表演游戲對大班幼兒的教育作用 (一)通過表演游戲激發對作品的興趣並加深理解 表演游戲具有情感渲染和直觀體驗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幼兒對作品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如:表演《小熊請客》時,幼兒極力模仿作品中每一個角色的語言和動作,表現他們的性格特徵。扮演小熊的幼兒,語言憨厚、熱情;扮演小貓、小狗、小公雞的幼兒,用鄙視的態度對待狐狸,用親切禮貌的語言對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兒則盡力表現出狡猾、貪婪的特性。 (二)發展大班幼兒的想像力 幼兒演的角色、使用的道具、場景都是假的,但幼兒都把他當真的,以角色的身份、語言來說話、行動,這些都帶有幼兒自己對人物的再創造,從而促進了幼兒想像力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發展大班幼兒的語言及表演才能 文藝作品中含有大量、豐富的、優美的語言,在表演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學習運用語調、表情、動作去表現角色的形象和情緒,這對發展大班幼兒的語言及表演才能有重要的作用。 (四)發展大班幼兒良好的個性 幼兒要克服怕羞、膽怯的心理參加表演是有勇氣和有自信心的表現。一個膽怯的孩子,哪怕第一次在眾人面前演的再不如人意,但對他來說,也是一個突破,一個飛躍,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贊揚的,因為他戰勝了自己,勇敢地站了出來。 在游戲時,幼兒要協商分配角色,互相化妝,共同准備道具。這就需要幼兒之間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才能實現。表演時,角色之間的配合、上場的先後順序安排等也能鍛煉幼兒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 (五)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並受到美的熏陶 表演游戲使幼兒的情感得到表現,一旦幼兒的創造性成就慾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就會產生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幼兒通過玩表演游戲,以具體、生動的形式來體會所表演對像的思想內容,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品德教育滲透在表演中,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培養了幼兒美好的心靈和積極的情感。 二、大班幼兒表演游戲的指導原則 (一)游戲性原則。指導大班幼兒開展游戲時,一定要用游戲的方法,決不能死記硬背,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獨立性。 (二)興趣性原則。大班幼兒應達到人人喜歡表演,個個會表演,並會創造性地表演。 (三)教育性、科學性原則。表演性游戲的內容應是健康的適合幼兒表演的文藝作品,選擇、改編、創編表演游戲要以幼兒園《規程》中語言教學的總目標及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為依據,來選擇合適的內容。 (四)參與性原則。創設表演游戲的環境,提供物質材料是開展表演 游戲的重要條件,一定要讓幼兒參與創設的過程,尤其要讓大班幼兒參與,如製作道具、場景布置、服飾化妝、角色動作的創編、表情的處理等,一方面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及創造才能。 (五)直觀性原則。教師應把表演游戲作品的內容、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感到親切,正確地領會作品的內容,激發幼兒想像表演的願望,並為幼兒模仿、創造提供素材。 (六)創造性原則。表演游戲是幼兒的一種創造性活動,他們的表演是對文藝作品的一種再創造。 (七)啟發性原則。表演游戲中的語言、動作、表情不能生硬地灌輸,而是要善於通過生動、形象、有啟發性的語言向幼兒提出問題,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八)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大班幼兒的要求,首先是有興趣的表演;其次是大膽地把話講清楚,用普通話表演;最後再學習語調的快慢、強弱和高低的表現方法,在逐步理解語調和角色關系的基礎上,能用非言語手段進行表演,增強語言表現力。 (九)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要從每個幼兒的實際出發,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學習特點、興趣,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幫助,在學習方法、速度、成果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幼兒在各自的水平上能有所進步。 (十)整合性原則。正確處理表演游戲與其他方面教育的關系,使表演游戲的教育活動融入幼兒園的整體課程中,成為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三、大班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 (一)激發幼兒對表演游戲的興趣和願望。故事和童話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大班的幼兒,當他們聽過故事和童話後,很願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活動,以表達他們對故事和童話的感受。而表演游戲正是以故事、童話內容為依據,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對話、動作表演一定的情節而進行的游戲,因而孩子很感興趣。所以在選材方面就應注意多選取一些角色突出,易於表演的內容。如大班可選用故事《龜兔賽跑》、《小熊請客》、《小熊拔牙》、《金雞冠的公雞》等素材來進行表演游戲。 (二)通過直觀有特點的場景、道具幫助幼兒熟悉主題、內容、主要情節及優美的語言、動作等。利用好道具,甚至可以代替教師過多的語言指導,幼兒既感興趣又易於理解。如大班表演游戲《小熊請客》中,教師為狐狸准備了舊裙子改的披風和尼龍繩編的粗尾巴,用這兩樣道具把狐狸打扮起來,教師再稍加指導,一隻好吃懶做的狐狸形象就活靈活現地出來了。 (三)教師用自己喜歡看、說、表演游戲的積極情緒感染幼兒,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培養幼兒良好的聽、說習慣,輔以一定示範,會有很好的效果。 (四)教學形式多樣化。指導大班

㈤ 怎樣能讓幼兒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工作再忙,也不能不顧及孩子的成長,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孩子不好,賺再多的錢怕也於事無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做父母的應該多和孩子交流,細心教導才好。事情總有原因的,所以這個得自己用心去了解~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很重要。 不能一味的指責打罵孩子,體諒他。多多和孩子交流心得,該督躇的時候督躇,該放鬆的時候就放鬆些~有所鼓勵才好。

㈥ 怎樣正確引導幼兒樂於進行談話

曙光幼兒園 董素玲 在幼兒園教學中,好多環節都離不開談話,可是有些幼兒不願意主動參加談話,甚至在老師提問時也不願意回答。這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都是十分有害的。 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應該弄清其原因。根據我長期發展和分析,幼兒不願意張嘴的原因大致有這幾個方面: 一、膽小。這類幼兒是「怯場」,他們心裡總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恐懼感,常常是見生人不願意說話,人多時也不敢說話。 二、自尊心較強。這類幼兒往往是由於一次很久以前的回答問題不正確而引起了別人對他的嘲笑,而教師忽略了對他做必要的鼓勵,也沒有及時告訴那些嘲笑著,這是不禮貌的、不應該的。從此以後,這類幼兒害怕別人的嘲笑而閉口不言。 三、錯領會家長在某種場合下的指責。這類幼兒往往是在家長比較忙或跟別人談話時插嘴而得到訓斥。這就使得幼兒誤以為只要少說話就是好孩子,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 四、性格孤僻。這類幼兒大多是失去家庭溫暖,或者是被禁止與同齡人一起玩耍的孩子,由此養成了獨來獨往的孤僻性格。他們很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感興趣的事情也不願意說出來。 五、自卑感較強。這類幼兒往往是沒有做好某一件事,從而對一切事情都失去了信心,總以為自己干不好也說不好,因此連張嘴的勇氣也沒有。 找出了原因,就要採取措施,因材施教,就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一、創造條件讓膽小的孩子說話。教師的笑容可以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這時即使是向幼兒提問,他也會站起來回答。他開始也許聲音不大,但只要多進行幾次談話,並加以鼓勵,幼兒便能聲音洪亮的參加談話或回答問題。採取提問法來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時,也可採取問人數由多到少的方法。一開始的人多可以減輕幼兒的害怕心理,然後慢慢地減少孩子數,並及時地進行表揚,久而久之,幼兒就能自己回答問題了。 二、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去掉幼兒的自卑感。採取講道理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嘲笑別人是不禮貌、不應該的,同時讓孩子知道:雖然答錯了,但是他善於思考,踴躍發言,也是值得表揚的。這樣回答錯的小朋友,也會信心倍增,這樣就不會出現怕回答錯了而受到別人的嘲笑而不敢說話的現象。對有自卑感的幼兒,特別需要多運用表揚的方法,上課或游戲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多進行表揚。如他做好事了,或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大,或最先回答了老師的問題,老師都要給與表揚,然後請小朋友給於鼓掌鼓勵,小朋友的鼓勵能使自卑的幼兒增長談話勇氣。 三、加強教師與幼兒或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感情交流。這主要是對性格孤僻的幼兒而言,教師對這類幼兒要傾注更多的愛,使他們從教師的關心照顧和鼓勵中,從小夥伴的友好交往中,得到溫暖,得到無限的樂趣。這樣,他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就會樂於接受,就會變得樂於和孩子們交流,樂於用語言表達一切了。 四、多和家長交流聯系,以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這項工作。 總之,對幼兒進行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處處留心,耐心教育,就能成功。

㈦ 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樂師網

要給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因為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豐富的生活,才能為豐富的語言提供良好的環境。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句話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在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幼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素質,能夠正確運用語言,才談得上今後的全面發展。正如著名教育家吳申斯基所言:「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因而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並恢復到它那裡去。」
著名的義大利兒童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能力。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對他智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幼兒時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語言發展都特別快,大多孩子都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從孩子呀呀學語就應該著手,給孩子創造多聽、多說、多看、多摸的機會,學校與家庭要密切配合,正確的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幼兒園的活動,對人的智力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一直以來,它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枯燥的、抽象的。在教學活動中也經常是教師傳達、幼兒接收的形式,真正孩子理解、懂得了多少,都不得而知。一旦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許多孩子又不知是怎麼回事。在經過自己實踐以後,我發現:在教學活動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動中,我們的孩子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缺少語言這個橋梁。因為他們不會說、不願說、不肯說,造成了在數活動經驗積累上的困難和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的不完整性。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幹,能說會道,而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願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社會身份往往可以從他說話用詞、語調口氣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可是怎樣才培養好幼兒的語言表達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我的認識和看法。

一、在非正式的教學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育的非正式活動是指幼兒受內在需要的驅動,在一定環境及自然狀態下,自發自主進行的學習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學具、玩具,創設學習環境,讓幼兒自願、自由地進行活動。
在《學前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的「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而教育的非正式活動正是通過一個比較寬松、自然的環境,讓幼兒在貼近生活的狀態下,自發自主地運用語言進行學習、交往的過程。
1、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幼兒敢說。
許多剛入園的孩子都較膽小,羞於在眾人面前表現,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緒不穩定、缺乏安全感等,導致有些幼兒變得「沉默寡言」 或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時教師應善於發現,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它體現了教師與幼兒關繫上的平等,體現了教師對幼兒人格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願說。而非正式活動正是給了每個孩子這樣一個空間。
在非正式的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可以尋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在這樣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里,孩子們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2、豐富、有趣的材料,讓幼兒可說。
在每次的非正式活動中,都會有許多豐富的操作材料,而這些材料都是教師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及幼兒的年齡特點等設計製作並投放的,帶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幼兒在對這些材料地反復擺弄中,在具體事物與具體動作的實踐中,會自然而然的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如幼兒在蓋瓶蓋子活動中,開始反復找蓋子蓋在瓶子上,逐個蓋完後,又會擰開,後又一一蓋上,以後完成後會將多出的瓶子還給老師,或將多出的瓶子放在自己前面向老師要蓋子,嘴裡也會說「多出來了,多出來了」或是叫「少掉了,少掉了。」
3、反復、多次的嘗試,讓幼兒練說。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經驗的積累和反復的練習。在每一次正式的數活動前,一般都要進行2——3次的非正式活動,而在每一次的非正式活動中每個孩子又都會有多次選擇、操作材料的機會,多一次操作的機會,就多一次練習說的機會。如幼兒在學習「數的形成」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經驗積累的情況,一般安排三次非正式的活動,而在每次的活動中,一般每個幼兒至少能玩到1——2次形成的材料,三次活動下來,每個孩子有3——6次的操作機會,那麼就有3——6次的練習說話的機會。由此可見,非正式的操作活動給了幼兒更多說的機會,這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是相當有效的。
二、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願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有目的地豐富幼兒生活內容,增長幼兒知識,開拓幼兒視野,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還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啟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 多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 計劃 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造條件。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如:給幼兒講"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訴幼兒:"春天到了,大樹、天氣、人、花、草、小動物呀,都有一些變化。一看到這些變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們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麼變化,以後講給大家聽。"幼兒回家之後,仔細觀察、查找,當老師講完故事之後問他們:"除了故事裡大樹、小草、小動物的變化外,還怎樣知道春天到了?"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判斷的內容,親身的 體會 ,積極地發言。
(二)多聽
培養幼兒注意地傾聽,這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准確,聽得懂,然後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講故事是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因為幼兒不識字,他們是文學作品的聽眾。將不識字的幼兒引入文學世界,就需要找人給幼兒講,讓幼兒認真地傾聽,達到教育目的。如給幼兒聽錄音故事、聽別人講故事;邀請幼兒談話,互相傾聽並交談;帶領幼兒聽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後模仿,想像,並講出他們聽到的聲音好像在說什麼。讓幼兒多聽,是為了發展傾聽和區別周圍聲響的能力,發展幼兒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的聲音結構分析。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要求幼兒會聽,聽得懂,認真聽不打斷別人的話,這也是文明習慣的一種表現。
(三)多說
為了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不但要發展幼兒聽的能力,還要培養幼兒說的能力。我們要給幼兒創設"說"的環境,在說話中練習說話,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與幼兒接觸的一切時機,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建立感情,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願意講出來。當幼兒用語不當時,教師及時予以糾正。
教師應該善於利用幼兒來園、飯後、游戲、離園等分散時間,有計劃有目的與幼兒交談。在交談中,教師和幼兒易於進行感情交流,關系可更加親密,幼兒有什麼事就都願意告訴老師。這不論對幼兒發展語言能力,還是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度都有積極作用。教師在組織幼兒集體學習時,更要注意啟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克服教師說孩子聽的教法。還要克服說得好的讓說,說得不好的不讓說的做法。鼓勵幼兒說錯了沒關系,老師會幫助的。教師應注意給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幼兒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因此,我們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在說中學說。
(四)多練
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吐字清楚,豐富幼兒詞彙,並能正確運用。教會幼兒按照漢語語法規則 講話 。這些內容,都得在語言實踐中學習,掌握。這就要讓孩子多練習,重復地練習,逐漸地掌握。給幼兒提供多練的機會,創造多練的環境。幼兒的發音不準,教師和家長注意及時糾正、練習,就能掌握得快,說得好。幼兒學習語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們就需要不厭其煩地讓幼兒多練習。

四、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學教育的正式活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師生活動及同伴互動的幼兒學習活動。一般以集體方式進行,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集體進行。
在幼兒園中,同伴之間的交流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主要途徑。在同伴的當中幼兒說話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圍更為輕松。
1、主題、生活的經驗,讓幼兒願說。
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於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通過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多次操作的經驗和說的練習與幼兒在主題生活中獲得的體驗,使幼兒在正式的數活動中有話要說,有話願說。如:在「分家家」的數活動中讓孩子們根據物體的一個特徵作肯定與否定的分類時,孩子們都很願意說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沒有尖尖嘴的;會飛的和不會飛的;有尾巴的和沒有尾巴的」等等。這些語言的源泉來自於主題中,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說的過程中,都能抓住動物的明顯特徵來說,有了內容,孩子們就會很樂意去說。
2、簡單、規范的語言,讓幼兒學說。
正式的教育活動的內容是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點滴、零碎經驗基礎上的同伴間的交流,教師指導下的整理、記錄、歸納、總結,並形成概念。而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是幼兒較常出現的一種語病。數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識,如何讓幼兒將具體的經驗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師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去讓幼兒學說。
在正式活動中,「水果店裡的水果是怎樣擺放的?」引導孩子思考後去分類擺放。在第二次進貨時說:「這次進貨要請你講一句話:幾個蘋果添上幾個蘋果就是幾個蘋果?」教師運用填空式的句式讓幼兒學說。讓能力強一些,語言表達較完整的幼兒先說,在讓其他幼兒跟著說。隨後用「你們覺得這句話長嗎?怎樣才能說的短些呢?」於是,就有孩子說:「2添上1就是3」,讓孩子明白要說的更短些、更精練些。幼兒在教師語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過程中自然地學會了用抽象、概括的語言表達。
3、自然、形成的習慣,讓幼兒會說。
語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樣,細水長流,在點點滴滴地積累中逐步養成的。幼兒在園的大部分時間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在交往中會調動已有經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幼兒會說。因此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經常進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幼兒與同伴進行討論、協商,需要幼兒在交往過程中根據同伴的態度和行為,調整自己的語言,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逐步養成說的習慣,切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㈧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閱讀全文

與樂於表達的幼兒園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