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佤族文化幼兒園教案

佤族文化幼兒園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16 12:04:35

⑴ 這個家庭叫中華教案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中華大家庭》按照《剛要》關於民族知識啟蒙教育的內容標准編寫,適用於小學階段三、四年級學生。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即前言、目錄、和課目。課程內容包括兩個模塊,模塊一(第1課)主要從整體上介紹56個民族的情況,讓學生了解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模塊二(第2~12課)具體介紹我國56個民族的基本知識,讓學生知道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初步了解56各民族的基本特徵,形成民族團結的基本意識。其中,第2~11課每課介紹5個民族,第12課介紹6個民族,共56個民族。 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學生除了學習教科書的知識外,鼓勵引導學生要多書報、多聽新聞報道,試著了解少數民族的發展變化,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資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強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輔助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一些少數民族的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尊重少數民族的情懷。
3、課堂上貫穿「自主學習,互動交流,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少數民族,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少數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數民族,幫助他們發現和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在樂中學,做中學,在愉悅中學習成長。
3、有些內容距離學生現實生活比較陌生,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學中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興趣、接受能力來組織教材內容,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學習內容上,注重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在呈現方式上,注重文圖結合、靈活展現,在活動內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教學內容:
1、偉大的中華民族
2、漢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維吾爾族3、苗族 彝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4、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家族5、哈尼族 哈薩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6、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7、東鄉族 納西族 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 土族8、達斡爾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9、毛南族 仡佬族 錫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10、塔吉克族 怒族 烏孜別克族 俄羅斯族 鄂溫克族11、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爾族
12、獨龍族 鄂倫春族 赫哲族 門巴族 珞巴族基諾族

⑵ 談談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滲透民族音樂

一、民族音樂是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幼兒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在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商代,我國的音樂教育已初具規模,西周時期,出現了較為嚴格的學校網路,統治者把樂教視為「國教」,把樂教提到非常高的地位。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推崇音樂教育。孔子認為音樂教育可以把人培養成一個完美的人,是人的思想全面形成最後一個重要環節。然而,20世紀以來,隨著西方音樂的大量傳入,加上思想領域內的「歐洲中心論」以及國人缺乏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認識,使得中國民族音樂漸受冷落。民族音樂的教材很難找,適合幼兒的教材就更難找,民族音樂雖然有很多精品,製成幼兒作品的卻很少。據統計,除了香港雨果公司和台灣風潮公司做傳統音樂音像資料外,目前國內還沒有看到一本相對集中介紹和適合對幼兒進行民族音樂或民間音樂教學的教材。因此,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發展更加密切與廣闊,我們在學習、借鑒外來音樂的同時,傳承本民族寶貴的音樂遺產,培養幼兒的民族審美觀,加強幼兒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學習和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民族音樂教育應成為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民族音樂對幼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應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民族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自然擔負起了培養幼兒情感、健全人格,奠定終身發展基礎的重要責任。民族音樂往往與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民俗習慣、美學觀點和價值觀念等,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通過對幼兒進行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加強幼兒的民族意識,振奮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同時幼兒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能夠認識到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感知人類文化的豐富多樣,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理解、尊重、平等的理念。 三、實施幼兒民族音樂教育的基本方法 為讓幼兒有效地學習民族音樂,通過民族音樂元素的吸納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想像力等,經過實踐,摸索出以下幾條教學方法。 1、環境創設法。創造環境,用自然生活中的聲音啟發幼兒學習民族音樂。 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可以引發幼兒聯想,民族音樂是門聲音的藝術,它是用聲音來表現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含義。從風聲、雨聲到雷聲等,無一不表達自然界的生氣和情感,廚房裡的「鍋、碗、瓢、盆」交響曲同樣能讓幼兒體驗一種生活的樂趣。讓他們從這些自然和生活中去尋找聲音,尋找音樂素材,不斷積累、不斷充實。歌唱是表達情感的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種方法,幼兒高興時喜歡用歌聲來表現,用自己的聲音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情,演奏樂器同樣也能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利用打擊樂器、生活用品或自製的樂器來表現旋律和節奏。 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幼兒更好的欣賞、感受佤族音樂的特點,我嘗試著從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入手,將音樂融入打擊節奏活動中,幫助幼兒直接感知音樂的節奏,以此來提高這方面能力,設計了打擊樂活動—金色的木鼓敲起來。發展幼兒能夠邊聽音樂邊打擊節奏、邊伴隨節奏做佤族舞蹈動作,從一種簡單的節奏到每小節一至兩種節奏或舞蹈動作,培養幼兒身體各個部位的配合。節奏樂調動的是些運動,而人的動作也是運動,人類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節奏,沒有節奏的人類活動是不存在的。因此,在編配節奏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節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在教學進程中,只要幼兒將節奏弄懂,整個樂曲的節奏不必要總是翻來覆去的練習。孩子們經過打節奏,在節奏中加入簡單的舞蹈動作,在進行打擊樂器與舞蹈分工訓練,到最後的配合音樂,並且經過幾次練習後,效果比單單打擊節奏效果要好。 音樂的節奏概念是模糊、抽象的,幼兒難以理解的。為了能讓幼兒更好的欣賞、感受佤族音樂的特點,我嘗試著從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入手,將音樂融入打擊節奏活動中,幫助幼兒直接感知音樂的節奏,以此來提高這方的能力,發展幼兒能夠邊聽音樂邊打擊節奏、邊伴隨節奏做佤族舞蹈動作,從一種簡單的節奏到每小節一至兩種節奏或舞蹈動作,培養幼兒身體各個部位的配合。我在編配節奏的時候充分的考慮到節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在課程的進行中,我還發現只要幼兒將節奏弄懂,整個樂曲的節奏不必要總是翻來覆去的練習,雖然教師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掌握,但反復的次數多了反倒失去了更好的效果。孩子們經過打節奏、在節奏中加入簡單的舞蹈動作、在進行打擊樂器與舞蹈分工訓練、到最後的配合音樂;雖然在配樂的時候有些慢,但經過幾次的練習後效果很好,比單純打擊節奏效果要好得多。 2、情境聯想法。發揮聯想,用生動的想像情節活動培養幼兒學習民族音樂。 情節詩、短劇或者想像的情節活動可以激發孩子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無論哪部動畫片都離不開音樂或音響,《貓和老鼠》的音樂和音響效果是非常優秀的,不但幽默、活潑,而且恰到好處地表現故事情節,為孩子理解和欣賞作品提供幫助。學習民族音樂時,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引導幼兒想像並模仿某些情節活動,給音樂創造一些具體的有意義的背景,使他們能夠體驗到民族音樂的樂趣。 如音樂欣賞:《竹林深處》的教學活動中,我根據音樂作品的特點,巧妙的結合本班幼兒的興趣,如孩子們愛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愛跳舞等,通過小動物到草地上做游戲、學小孔雀跳舞等活動,讓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自然理解音樂形象,感受樂曲的情緒以及民族音樂給幼兒帶來的生命活力。《竹林深處》音樂的動靜起伏,具有很強的民族音樂感染力,欣賞這首民族音樂時,結合相應的活動情節,幼兒們被它的優美旋律所陶醉。整個活動進行中,創編幼兒模仿小動物們學小孔雀跳舞的故事,作為活動的載體,為孩子創設的是一種和小動物一起跳舞的感受,這樣的音樂活動能夠讓孩子感到開心,通過多種形式的音樂學習來讓孩子體驗音樂,豐富情感。這些故事情景都是幼兒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都比較熟悉的,所以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能很好的表現、體驗音樂的不同情緒變化。因此,幼兒很自然的就理解了音樂、感受了音樂。活動最後,幼兒通過用不同的線條來繪制圖譜這一環節,加深了幼兒對音樂的印象,再次感受民族音樂的韻律,激發了對音樂的喜愛。 3、欣賞感受法。音樂欣賞,用歡快的民族音樂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 音樂欣賞是幼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並能豐富音樂想像力,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素質,音樂欣賞也是向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通過欣賞作品,能從中體會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抒發情懷、愉悅身心,感受美,並且表現美。 《快樂拉祜》是拉祜族的一首本土的原創音樂,它的樂曲結構簡單,旋律歡快,是幼兒較為容易易掌握的,為了使音樂欣賞更為有趣,採用圖譜及音樂造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形象,分辨樂曲結構,幫助孩子去體驗音樂和表現音樂。音樂欣賞活動是使幼兒了解拉祜族民族活動中的一個高潮,作為音樂欣賞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對音樂情緒、內容進行體驗感受和想像表現,而且對該民族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知道這是一個熱愛生活,快樂、勇敢的民族。這首歌曲結構單純,形象鮮明,音樂旋律歡快且歌曲的兩段在強度、速度上差別明顯,歌詞雖然是民族語言,但它仍有漢

⑶ 幼兒園56個民族簡介文字

1.壯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瑤族6.錫伯族7.烏孜別克族8.維吾爾族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爾族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納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門巴族25.毛南族26.滿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30.拉祜族31.柯爾克孜族32.景頗族33.京族34.基諾族35.回族36.赫哲族37.哈薩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溫克族42.俄羅斯族43.鄂倫春族44.獨龍族45.東鄉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49.達斡爾族50.朝鮮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56.漢族

⑷ 佤族為何以黑為美「摸你黑」又是怎樣的活動

滄源佤族自治縣位於雲南臨滄市西南部,中緬邊界中段,全縣面積2445平方公里,轄6鄉4鎮,一個國營農場,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境線長147.083公里。縣內居住著佤、傣、拉祜、漢、彝等26種民族,全縣總人口18.5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0%,是臨滄市邊境線最長,佤族人口最多的縣。滄源於1949年2月解放,1999年被定為「革命老區縣」,是臨滄唯一的一個革命老區縣。

滄源佤族自治縣為深入打造佤文化品牌,唱響佤文化,在司崗里狂歡節時隆重推出了具有佤族個性特徵的「摸你黑」活動。

佤族是一個以黑為美的民族,佤族認為黑色是勤勞的象徵,是健康的象徵。因此,阿佤人的服飾幾乎都是以黑色為基調。早在過去,佤族人民就有染牙的習俗,他們認為黑亮的牙齒和健康的黑皮膚相配才能保持阿佤人步調一致。至今有一句諺語說:步調一致我們才好一起跳舞,牙齒黑亮我們才好一起說笑。那麼,在"摸你黑"活動中,誰最黑誰就是最美的。憧憬未來、嚮往美好、追求幸福、祈求平安和吉祥,是阿佤人積極向上的人生真諦。對於生命永恆的嚮往,阿佤人的祖祖輩輩有著許許多多神奇的傳說。娘布洛草就是阿佤人傳說中的不死草——誰要是得到了這種草,他(她)的生命將會永恆。

在佤山,在每年的司崗里摸你黑狂歡節上,當一層層娘不洛摸上臉時,當真誠的友誼相互送達時,當濃濃的情意交相輝映時,當幸福和吉祥久遠相伴時,一切都變得那樣簡單。肆意歡笑,恣情逍遙,長時間規避輕松生活的人們,狂歡節上,摸你黑中一定有不一樣的精彩和釋然。

宣傳口號東方狂歡節,滄源摸你黑 舉辦時間:每年的5月1日至4日 舉辦地點: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縣城。

⑸ 佤族的體育項目是什麼

佤族主要聚居地被稱之為阿佤山區。在歷史大發展中,佤族人民利用山區的特點創造了多姿多彩的體育活動。如布隆(摔跤)、堵(頂杠)、莫海亞(雞毛球)、布冷(陀螺)、重章撒(高蹺)等,都是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形式。尤其是每逢年節或旱谷金黃、玉米葉泛紅之時,人們便在田邊地頭開展這些帶有民間色彩的娛樂活動。
布隆
為佤族語,意即摔跤。是佤族民間常見的一項傳統競技活動。佤族摔跤,屬於預備式摔跤。競技過程中,對抗雙方要相互抱住對方的腰或是抓住腰帶,然後頭靠頭、肩頂肩用力拚摔。有的可抱腿、絆腿,有的不準抱。佤族摔跤判定勝負有不同的標准,有的摔倒就算,有的摔倒肩背著地才算,更有的為兩摔才算勝利。

為佤族語,意即頂杠,是佤族民間流行的一種傳統較力活動。佤族頂杠比賽的器械,是一根長約3米,粗約10厘米左右的木杠。一般在二人之間對壘。比賽時,對抗雙方將木杠頂在各自肚子上,然後用盡各種方式通過杠子頂擊對方。以將對方頂出規定的位置為勝。
莫海亞
為佤族語,意即雞毛球,是盛行於瓦族民間的一項體育娛樂體育活動。佤族的雞毛球,顧名思義,球當是用雞毛扎制而成。是佤族男女青少年經常參與的一項體育娛樂競技活動。比賽一般分為兩組,每組3~5人不等。比賽的場地中間劃一中線為界。比賽開始後,雙方用手擊球來回打,也可用腳踢。最終以球在本方場內落地為負。
重章撒
為佤族語,又稱為「竹腳」,意即高蹺,是瓦族的一項民俗性體育體育活動。傳統的佤族高蹺,多用樹枝或竹竿綁成,腳蹬離地高約50厘米。過去,高蹺主要作為佤族民間的一類交通工具而使用。尤其是在雨季泥濘遍地時,使用更為普遍。人們藉此在村寨中串門訪友,可避泥陷之苦,男女老少皆可為之。現在佤族的踩高蹺,已經成為一項傳統的競技運動形式。佤族踩高蹺比賽的方式,主要有高蹺對打、踩高蹺跳舞、踩高蹺耍刀和高蹺單腳跳等。主要以技巧和踢倒對方來決定勝負 。

⑹ 小班教中國鼓為了培養什麼

這個活動設計靈感來自於舞蹈《虎門將子》中的道具——鼓。在排練時,孩子們這個捶幾下,那個拍幾次;跳舞時,聽著強勁的鼓點,很興奮,很有勁兒。
幼兒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因而,促使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鼓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奇葩,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幼兒園的孩子接觸較少,教師也一知半解,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特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各種鼓,了解其名稱、形狀以及製作材料和演奏方法,知道鼓是我國民族樂器的一種。
2、啟發幼兒初步欣賞並感受中國鼓樂所表現的內容及情緒。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准備:
1、錄像機、電視機、兩盤錄像帶。
2、戰鼓、手鼓、5寸扁鼓、腰鼓、撥郎鼓、鈴鼓若干。
3、課前請家長豐富幼兒有關鼓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鼓聲震天》錄像帶,引導幼兒了解鼓是我民族樂器的一種。並了解鼓的形狀、特點及打擊方法。
(1)放錄像,請幼兒觀賞。
教師:「老師請小朋友看一段錄像,大家要認真看,仔細聽面是什麼內容?」
(2)出示戰鼓,向幼兒介紹其名稱,形狀及製作材料。
「電視中小朋友敲打的鼓叫戰鼓,鼓是什麼樣的?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請幼兒上來看看、摸摸,感受一下鼓的外形及材料征,是做什麼用的。
教師小結:「戰鼓是我們國家古代打仗時常用的,它屬於哪種樂器。鼓基本上是扁圓形的,鼓身向外凸出,用木頭製做的,紅色的油漆;鼓面是牛皮製成的,用鉚釘固定在木頭上,鼓正面,是圓形的。」
(3)向幼兒介紹打擊方法及演奏特點。
①「你們知道怎樣使它發出好聽的聲音嗎?誰來試試?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什麼感覺?」請幼兒上來敲敲、打打。「為了使戰鼓發出響而好聽的聲音,我們用鼓錘來敲打鼓1
幼兒探索學習幾種簡單的打擊節奏。
②幼兒自由討論聽到咚咚的鼓聲有什麼感覺?體驗鼓沉、雄壯有力,讓人感到有力量,想跳起來……

2、向幼兒介紹幾種不同鼓的名稱以及演奏方法,比較相同點與不同點,初步引導幼兒感受鼓樂所表現的情緒與內容。
(1)「除了戰鼓,你們還見過哪些鼓?叫什麼名字,它是怎樣演奏的。」依次根據幼兒所說,出示手鼓,腰鼓、5寸扁鼓、鈴鼓,告訴其名稱,請幼兒上來打打、敲敲、拍拍、搖搖,體驗不同演奏奏方法。
小結:「鼓有多種多樣的,它是我們國家常用的民族樂器,漢族人民喜愛它,少數民族的人民也喜歡敲敲。瞧,這是手鼓維吾爾族人民使用的,它只有一面鼓面,周圍有一圈小鈴片(邊示範用手擊打幾下,並做些簡單的舞步);這叫做5寸扁鼓,京戲和說書人常用的道具(示範打擊幾下)。要說最有名的數皇腰鼓,系在腰問,邊打邊跳;還有許多有趣的鼓,下面,請小朋友看電視錄相,裡面都是有關鼓的內容,請小朋友注意看有什麼鼓,是怎樣演奏的。」
(2)幼兒觀看《中華鼓舞》錄像帶,了解我國民族樂器——鼓多。讓幼兒從中初步感受歡樂、熱烈的情緒與內容。
提問:「你在錄像中看到了哪幾種鼓,是什麼形狀的,怎樣敲的。」
教師小結:「我們國家的鼓很多很多,剛才小朋友都看到]像,也說出了一些鼓,有威風鑼鼓,朝鮮族的長鼓,藏族的熱巴佤族的木鼓,土族的太平鼓,它們都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勞動活、娛樂中創造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聽到鼓聲使人感至快、振奮、有力量、有干勁,我國人民都喜歡在過年、過節、豐收的時候打鼓、唱歌、跳舞,表達喜慶、歡樂之情。

3、幼兒使用各種鼓,為樂曲《擁軍花鼓》配伴奏,進一步垂鼓樂所帶來的歡樂氣氛及熱烈的情緒。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自己拿一面你喜歡的鼓,我們來為多《擁軍花鼓》配伴奏。」教師彈鋼琴,幼兒配伴奏。

活動延伸:
將各種鼓和音樂磁帶放置在音樂角,供幼兒游戲中繼續握鼓樂。

最大限度的發展。通過觀看《中華鼓舞》節目,了解我國鼓之多,激發了幼兒民族自豪感。透過激昂、有力的鼓點體驗到中華民族開拓進取、奮發上進的民族之魂。最後的集體合作為《擁軍花鼓》樂曲配伴奏,更加調動了幼兒使用樂器的積極性,滿足了積蓄著的表現和探索的慾望。

專家點評: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在過多關注世界的先進文化之後,開始關注傳統文化。民族的、民俗的、傳統的,又成為現代文化的補充與底蘊。21世紀,是一個國際交流、交融的世紀,如果每個國家都對孩子們進行民族傳統教育,那麼即使無國度的交流馬上來臨,中國的兒童也始終是中國的兒童,因為,他們了解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希望類似的活動多出現。

閱讀全文

與佤族文化幼兒園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