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雞的臉紅了語言領域教案中班
設計意圖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個孩子真正動起來,這樣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更使他們增強了感性認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幼兒勇敢、機智、細心、友愛、合作的好品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此次活動《不聽話的小雞》旨在激發幼兒脫險自救的積極情緒,促使幼兒想出一些自救的具體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有高昂的情趣,主動參與分析討論,積極地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
1、用適當的動詞講述小雞遇險和得救的經歷,學習新詞:捉、跳、撲、飛快、跑、難為情。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圖片觀察,大膽想像,並進行表達。明確事件發生的順序進行講述。
3、知道不能隨便離開集體,保證自己的安全。
教學准備:
教學圖片四幅,箭頭標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和媽媽一起出去玩,媽媽為了你的安全會說什麼啊?那你們聽不聽媽媽的話?老師有個故事叫《不聽話的小雞》,我們一起來看看裡面的小雞它怎麼不聽話?請2-3名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感知理解圖片
(出示圖一)
1、圖片上有誰?他們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學習動詞:捉。請2-3名幼兒回答。
2、雞媽媽為了雞寶寶安全,會對雞寶寶說什麼呢?幼兒觀察圖片,學說雞媽媽的話。
3、雞寶寶怎麼做的?
小黃雞和別的小雞一樣?它在做什麼?先請2-3名幼兒回答。
(出示圖二)
1、圖上發生了什麼事?請個別幼兒回答。
2、老貓怎麼樣的?小黃雞怎麼樣?一起學學做做。學習動詞:跳、撲。引導幼兒觀察老貓和小黃雞的動作。
3、它會說什麼?誰能把動作說出來?幼兒回答。
4、誰會來救它啊?怎麼來的?學學雞媽媽的動作。學習詞語:跑、飛快。
5、請一名小朋友把這幅圖完整講給大家聽一聽?(完整講述圖一、二)
(出示圖三)
1、小黃雞得救了嗎?
2、雞媽媽是怎樣救小黃雞的?(引導幼兒做動作來想像雞媽媽是怎麼趕走老貓的,請幼兒表演)看看它的動作?誰能把它說出來?
3、老貓怎麼樣了呢?
(出示圖四)
4、雞媽媽對小黃雞說了什麼?
5、小黃雞又對媽媽說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媽媽小黃雞時,小黃雞是怎麼表現的?
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誰會把這四幅圖連起來說給小朋友聽?幼兒看圖自由講述。
引入新的講述經驗
圖二:看看哪件事情先發生的呢?老貓、小黃雞、雞媽媽應該先說誰?再說誰?最後說誰?用箭頭怎麼標示呢?請1-2名幼兒講述,其他幼兒仔細傾聽啟發幼兒動腦筋、想辦法。
接著看圖一、圖三、圖四,繼續引用箭頭進行標示。
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師生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完整講述。
幼兒看著圖片完整講述。
三、討論
1.平時我們外出活動時,可以離開集體嗎?為什麼?
2.離開了集體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
3.幼兒討論並講述。
4.幼兒用繪畫表示出來。
四、教師總結性講述
1、這四幅圖畫組成了一個故事,叫不聽話的小雞。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完整講述。
3、小結。
課後反思:
這節活動主要是通過一張張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作為引導者,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的進行講述,然後再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對這些圖片很感興趣,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認真的去想去說,然後完整的講述故事,同時還明白一個道理,幼兒知道了不能隨隨便便的離開集體,否則會發生危險,要學會保護自己。這節活動,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能夠看圖完整的講述故事,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整的講述。 活動是通過小黃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黃雞吃掉,最後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黃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以後要聽媽媽的話,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B. 中班語言領域歡歡和鬧鬧的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故事中兩只小田鼠之間深厚的情義。
2、認讀重點字詞:挖、地洞、碰。
二、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習故事中歡歡和鬧鬧的對話。
三、活動准備:
1、幼兒准備:小圖書
2、教師准備:大圖書、錄音帶、大字卡、大頭飾。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你有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嗎?你們平時會吵架嗎?你愛他們嗎?
2、教師出示歡歡和鬧鬧的頭飾,向幼兒介紹:田鼠媽媽有兩個調皮的孩子,一個叫歡歡,一個叫鬧鬧。他們在一起總是吵個沒完,知道後來在他們身上會發生什麼事嗎?請你們到小圖書上去看看吧。
(二)自由閱讀
1、幼兒有序取書,自由閱讀故事,教師巡迴指導。
2、提醒幼兒通過觀察畫面中歡歡和鬧鬧的表情,猜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3、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內容。
(三)大圖書閱讀
1、師幼閱讀大圖書封二---第5頁。
(1)、圖上出現了哪些小動物?猜猜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上小田鼠的表情,作出回答。
(2)、兩只小田鼠在干什麼?教師出示大字卡「挖」、「地洞」。你們平時會和小夥伴吵架嗎?這是媽媽會對你怎麼說?如果你和你的小夥伴是兩只小田鼠,你聽了媽媽的話會怎麼想?
2、閱讀大圖書第6頁---第9頁。
(1)、歡歡和鬧鬧碰到一起時說什麼了?你覺得它們見面時開心嗎?教師隨機出示大字卡「碰」。
(2)、你覺得它們應該住在一起嗎?為什麼?假如這時候你是歡歡,你會說什麼?
3、閱讀大圖書第10頁—第13頁。
(1)、歡歡和鬧鬧不能出門的時候,是怎樣的感受。如果好久不讓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玩,你的心裡會怎麼想?
(2)、後來,歡歡和鬧鬧是怎樣碰到一起的?你覺得它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它們會再分開嗎?
4、幼兒聽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5、討論分享。
(1)、歡歡和鬧鬧又住在一起了,我們也為它們高興。你喜歡這個結局嗎?
(2)、你們覺得它們還會再吵架嗎?為什麼?請幼兒自由講述,交流自己的感受。
6、幼兒看大圖書,聽錄音跟讀故事一遍。
五、活動延伸:游戲活動(歡歡和鬧鬧)
玩法:請幼兒頂出小頭飾,兩人一組,一個扮演歡歡,一個扮演鬧鬧,再拿出自己的小字卡。教師說:「請歡歡舉起字卡『挖』。」鬧鬧也趕緊舉起相應的字卡「地洞」;教師的語言可靈活多樣。當教師說:「歡歡和鬧鬧又碰到一起」時,兩個小朋友就拿出「碰」,然後相對輕輕碰一下額頭。
六、附欄:
七、活動反思:
C. 小班語言領域活動。故事 一串糖葫蘆 教案
設計背景
冬天的糖葫蘆是我們北方特有的、而且也是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食品。時值冬季,各式各樣的糖葫蘆出現了,幼兒特別感興趣,都愛吃。我抓住了幼兒的這一興趣點設計了這節活動課。主要是為了提高幼兒對糖葫蘆的認識,發展幼兒的手部動作,讓幼兒輕鬆快樂地在做糖葫蘆的情境中,學習捏、團橡皮泥、用吸管穿在一起做成糖葫蘆等技能,使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樂意參與活動,並能很大膽的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讓小朋友們共同來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動目標
1.了解糖葫蘆是北方冬季特色食品。認識糖葫蘆的顏色、形狀、味道。
2.引導幼兒動手嘗試用團、穿橡皮泥的方法製作糖葫蘆。發展幼兒手部肌肉的動作,培養幼兒玩橡皮泥的興趣。
3.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活動中體驗成功感。
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團圓橡皮泥的技能。
難點:團圓橡皮泥,穿成串。
活動准備
1.實物糖葫蘆.2.紅色橡皮泥.3.吸管若干.4.實物糖葫蘆每人一串托盤兩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說說、看看.引起幼兒興趣)
1.寶貝們:你們吃過糖葫蘆嗎?誰能說說味道是什麼樣的?
2.出示一串山楂糖葫蘆,請幼兒仔細觀察.
問題:(1)糖葫蘆是什麼樣的?
(2)糖葫蘆是用什麼水果做出來的?水果的外面裹著一層什麼?
3.老師引導總結:糖葫蘆是我們北方特有的食品.一般在冬季製作,多以山楂為原料做成。(允許幼兒說出用別的原料做成的).山楂味道很酸,外面沾上一層糖衣就會變得酸甜的。現在的糖葫蘆還有更多的種類。有橘子的、香蕉的、草莓的等等。
二.基本環節 製作糖葫蘆
1.教師演示製作糖葫蘆.(注意引導幼兒說製作方法)
(1) 將橡皮泥分成若干份.
(2) 將分好的橡皮泥分別放在掌心裡來回團,直到變圓。(3) .用吸管將團好的圓球一個個穿起來,穿成一串。
2.交代要求.
操作中用捏、團、穿正確方法,做好一串糖葫蘆後,還可以再做另一串糖葫蘆,比一比誰 做得又多又好。
D. 大班語言領域教案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猜猜中了解藍狐狸長長名字的由來,感受故事的有趣。
2、藉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義,並對名字的由來有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PPT課件、動物的名字元號卡片。
經驗准備:幼兒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
【活動過程】
一、由藍狐狸引出故事
1)師:瞧!這是誰?這只狐狸長得很特別哦!
2)小結:長著一身藍藍的毛就是這只狐狸特別的地方,所以狐狸媽媽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藍狐狸」。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
1、教師講故事——藍狐狸遇見波波蛙和紅葉鼠。
1)教師邊講故事邊在操作板上出現符號「波波+藍狐狸」、「紅葉+波波+藍狐狸」。
2)師:現在藍狐狸的名字叫什麼?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2、教師繼續講故事——藍狐狸遇見綠草蛇。
1)師:瞧,這次藍狐狸來到了什麼地方遇到了誰?猜一猜,小蛇會有什麼好聽的名字呢?(幼兒回答,並聽小蛇說話的錄音)
2)現在藍狐狸的名字長了嗎?
3、幼兒為藍狐狸添名字。
1)師:藍狐狸後來還碰到了許多動物,瞧!它先遇到了誰,再遇到誰,最後遇到誰?
2)師:這些動物也都有好聽的名字,我們來猜一猜。
3)幼兒商量,幫藍狐狸添名字。
4、教師繼續講故事——結尾。幼兒幫藍狐狸還名字。
三、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
評價:
1、教師注重教學環節中的情景性——始終在有趣而連貫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動一氣呵成,前後呼應。讓孩子們和聽課老師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有所得。
2、教師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性——來自於生活的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運用到活動中去。
評價
1.活動能從幼兒喜歡的圖書著手,選擇的內容是每個幼兒都有經驗的,能充分引起幼兒的共鳴。
2.能利用各種途徑引導幼兒了解名字的由來,尤其是圖文夾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3.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與良好的師生互動使得每個幼兒能大膽想像,敢於表現,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每個幼兒的關注。
思考
在「幼兒幫藍狐狸還名字」這一教學環節,教師提要求時「還」的順序沒有強調,因此幼兒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動前教師能否明確要求,二是在很長很長名字形成過程中將「+」改成箭頭的圖示,由下至上形成疊加,在「還」的時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正向與逆向的名字還法。
有效性體現——
1、充滿了情趣性,讓孩子在濃濃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藍狐狸名字不斷變長的過程與趣味性。
2、通過教具的有效使用讓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在語言活動中同樣都得到了展現。
3、在孩子學習、理解和思維的過程,讓教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了體現。
再思考——
教學目標中知道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進一步探索只在教學活動最後
一個環節提及,整個教學的中心體現在加名字和還名字的過程,是否可以進行目標的修改,使其更為適切。
目標中讓幼兒「知道自己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有探索興趣」,但在活動中名字環節的導入有一些牽強。由於時間的限制,「名字」一環節的文章沒有做透,有意有未盡的遺憾。
2、教師注重活動環節的精緻性。
3、教師注重幼兒學習的層次性——兩節活動教師注重教學的層層推進,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學,達到活動預期目標。
E. 幼兒園語言領域與社會領域的教案有哪些
一、有問題自己解決
活動目標:
讓幼兒獨立地想辦法,解決活動中產生的小糾紛,小問題。
活動准備:
1、《行為習慣》的電子幻燈2、老師將《行為習慣》中《怎麼辦?》中的內容以及班級的幼兒在游戲中發生的矛盾寫成紙條,分成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部分。
指導要點:
1、將幼兒分成若干組,開展答題比賽。
2、幼兒選擇最感興趣的話題,來展開討論。
3、情境表演,每組幼兒選擇《行為習慣》中的一項內容,進行表演。
二、我們生活的空間——猜猜他是誰?
活動目標:
1、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感受空間相對位置。
2、積極思考,提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問題。
活動准備:
幼兒以方陣排坐。
准備學習包《科學·遠與近》
活動過程:
1.導入:
a)"今天我和大家玩個游戲,叫猜猜他是誰?"
2.由教師說出一個幼兒的位置:他在某某的左邊,在某某的右邊等,讓大家猜猜他是是誰?
3.請個別幼兒描述,其他幼兒回答。
4.以教師為中心,請四名幼兒按指令分別站在教師的前、後、左、右位置上,其他幼兒判斷他們站的位置是否正確。
5.請幼兒按指令分別站在教師的左前方、右前方等。
6.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包《遠與近》。
活動自然結束。
三、我會交朋友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及他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2、製作名片,以簡單的圖畫或文字元號的形式給朋友寫信,學習初步的交往技能。
活動准備:
1、收集不同的名片、各色卡紙、彩色水筆等。
2、准備學習包《健康/社會·我會交朋友》
活動過程:
1、導入:
欣賞名片,激發幼兒製作"名片"的興趣。
2、活動開始:
引導幼兒說說名片上有什麼,名片有什麼用處。比較不同名片的圖案或標記,了解它們所代表的含義。
討論:名片上主要應有哪些內容?(照片、姓名、屬相、生日、地址、電話、愛好、特長等)鼓勵幼兒盡可能多地提出設想。
3、製作名片:
啟發幼兒思考:你想設計怎樣的名片?
幼兒進行設計製作活動,鼓勵幼兒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名片來。
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名片,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統計活動。屬相有幾種?每月過生日的小朋友有幾人?有相同愛好的小朋友有幾人?
4、活動結束:
與好朋友交換名片。
F.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 媽媽一定會來的
一、活動的由來
晨間值班的時候,不免會看見某些小班的寶寶哭紅了小眼睛、緊緊抱住媽媽不肯上幼兒園的情景。剛好又看見了同事推薦的一本繪本故事《小豬的媽媽不在家》。這是個非常有童趣的小故事:小豬的媽媽不在家,小豬的鄰居都來幫助它:小夥伴和他一起玩;大象媽媽給他洗澡;牛媽媽喂他吃奶;袋鼠媽媽哄他睡覺;鳥媽媽給他唱催眠曲。可是天黑的時候,小豬仍然想媽媽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蘊含著小豬和媽媽間的愛。我認為這個故事特別適合小班剛上學的小朋友開展繪本閱讀活動。
二、活動的重點、難點
這個是一個簡短的故事,整個故事由7張畫面組成,語言簡短易懂,特別適合小班孩子聽說。故事中反復出現「小豬XX了,怎麼辦怎麼辦?」句型,每次都會有一個動物媽媽來幫助小豬,使得小豬變得快樂起來。小班幼兒最注重的習慣行為的培養,簡單的互相問好、道謝等都是他們學習的內容。故事中每當小豬遇到苦難的時候,動物媽媽都會說一句好聽的話「沒關系,沒關系,我來幫你」,然後用自己特別的本領去幫助小豬。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孩子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那麼當他們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或者幫助別人的時候,該說什麼呢?我想,只要孩子們通過閱讀這個故事,一定就能找到答案了。
所以將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制定為「通過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詞句:沒關系,沒關系,我來幫你。」
又因為這是一個關於寶寶和媽媽之間愛的故事,而且整個故事的情感基調非常濃郁,又將活動的第二個重點放在了情感體驗上。通過理解故事內容,幼兒感受得到親人和朋友的幫助時候的喜悅之情。懂得了幫助別人會給別人帶去快樂,同時自己也會獲得快樂!
三、課件的製作
本次活動,還是藉助了電子白板來進行。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單一的語言活動,很難將它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電子白板教學不但能豐富幼兒的感受,同時也牢牢的吸引住了它們的學習興趣。但是著手做一個課件談何容易,恰當有連貫性的圖片和動人的音效是語言活動必不可少的輔助劑。尋找這些素材可以說是費勁了苦心:上網搜索、屏幕截圖、電腦繪制、教室錄音、幼兒錄音、照片收集。一棵大樹,光有葉沒有枝幹也萬萬不可。要處理這些素材也要運用各種軟體經過處理才能成功的添加到白板課件中。
下面主要說說在設計課件中運用到的比較多的功能吧:
⒈「插入聲音」是本次課件中運用最多的功能了。一張再有趣卻不會動的圖片給幼兒的感受最多是視覺效果。那如何將有趣圖片的功效擴大呢?我想恰當的音效應該是最佳首選了吧。故事中的「大象媽媽」、 「牛媽媽」、 「袋鼠媽媽」、說的三句話,都是來自於三位不同的老師。而「大象叫」、「牛叫」、「小朋友哭」、「洗澡聲」、「我愛洗澡歌曲片段」則是上網搜索得來。最後環節的錄音也來自於班級中的三位小朋友。
圖片和聲音的有效結合,能更好的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能將活動的氛圍調整的更好。
⒉其次還加入了「FLASH」文件,利用「會聲會影」軟體將故事圖片、教室錄音很好的結合起來。幼兒把「聽故事」當做是「看動畫」來欣賞,我想這種形式才是孩子們最喜歡的。
這種形式在語言活動中運用,受到了所有孩子的喜愛。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的一些設計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