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2年級孟子與孟母的教案怎麼寫
課題: 《孟母斷織勸學》
課時數:2
A類:
1. 認識「孟、推、剪」等8個字,會寫「母、淚、孩」等7個字,理解本課詞語的意思。
2. 分角色朗讀課文。
B類:
3、小組合作,演一演這個故事。
4、學生通過學習,自己能體會母親對孩子的教育的良苦用心,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恆,否則將一事無成。。
第一課時
教學板塊
學生課堂練習單
板塊一【目標4;五分鍾】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由於思念父親,就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集市旁邊去住。到了集市 ,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這里,孟子天天看到先生教學生念書,也跟著他們學了起來。有一天,孟子對媽媽說:「媽媽,我要讀書,你把我送進學堂里去吧。」孟母終於發出了舒心的微笑……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2、導入新課。
在孟子進入學堂以後,發生了一件事,讓孟子的母親非常的生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孟母又是怎樣教育孟子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故事,24課《孟母斷織勸學》。
1、聽故事,思考:故事中講了一件什麼事?
2、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留待學習課文時解決。
板塊二【目標 1;十五分鍾】
1、初讀課文,理解題意。
(1)自讀課文,生字藉助拼音讀准確。
(2)再默讀課文,思考:「斷織」是什麼意思?「勸學」是什麼意思?勸學的結果如何呢?
所以,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孟母通過( )來( ),最終孟子( )。
(3)現在請同桌當小裁判,看看課後的生字會認了嗎?會給它找詞語朋友嗎?
(4)老師還要考考大家,先讀字卡上的生字,再組詞。小火車開動起來吧!
1、藉助拼音讀准課文。
2、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和老師一塊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什麼。
4、和同桌互認生字。
5、開火車讀生字。
板塊三【目標2、3、4;本課時佔用約二十分鍾】
1、認識劇本。
剛才讀課文時,細心的小朋友就發現了,這篇課文的格式和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不一樣,有哪些不一樣呢?
括弧里的話提示了場景、人物動作、神態;括弧外的內容是人物對話。
像這樣的格式的文章,叫做劇本。
2、感悟劇本內容。
(1)這個劇本中有那幾個人物呢?(孟子和孟母)
(2)劇本中的孟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先是不愛學習,逃學,後來知錯就改)
所以,孟子逃學回來,母親問他時,孟子的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不在意)
當孟子看到母親把布剪了,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疑問的語氣)
當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慚愧)
(3)劇本中的孟母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呢?
(嚴格教育孩子、耐心)
孟母的話又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 耐心)
(4)你覺得孟母的那句話最能打動你的心?
(剪斷的布,是一塊沒有用的布;逃學的孩子,是一個沒有出息的孩子。)
讀了這句話,你會怎麼想?
(5)選擇你喜歡的角色,認真的說一說他(她)的台詞。
(6)我們來合作,老師讀孟母的話,請孟璐同學讀場景,其他同學讀孟子的話,有信心讀好嗎?
(7)臨近三個同學合作,分角色表演讀。
1、找出這篇課文與以往課文格式的不同之處。
2、思考:孟子的話怎麼讀?
孟母的話怎麼讀?
3、選擇一種角色,練習讀。
4、和老師合作讀。
5、三人小組合作讀。
板塊四:布置作業
1、和爸爸媽媽演一演,爭取脫離課本,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語言,為明天的上台表演做准備。
2、熟練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板塊五: 【目標1;五分鍾】
1、復習導入。
(1)男女生分角色讀課文。
(2)同桌互讀生字。
1、讀課文。
2、讀生字。
板塊六:【目標1;十分鍾】
1指導寫字。
讓學生先觀察,師生共同交流分析要寫的字,教師相機指導難寫字
2 、學生下筆描紅並試書寫
1、觀察、交流,掌握寫字的方法。
2、在田字格內書寫。
板塊七【目標3、4;本課時佔用約二十五分鍾】
1、小組內脫離課本試演。組員提建議改進。
2、請兩組學生到講台上表演。
1、小組內試演。
2、到講台上表演或觀看錶演,提出意見。
板塊八【目標4,八分鍾】
1、學習了這個劇本,你有什麼收獲?
(1)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恆,否則將一事無成 。
(2)感悟孟母斷織勸學的良苦用心。
2、想一想,在你學習不認真時,你的媽媽會怎樣教育你?
可能你的媽媽有時會因為太生氣而批評你、責罰你,但是,作為孩子,一定要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做個孝順、懂事、明理的好孩子。老師相信你們會做到的。
1、梳理自己對課文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學會理解長輩、知錯就改。
板塊九:布置作業
1、搜集孟子或孟母教子的故事。
2、完成課後的練習。
板書:
23、孟母斷織勸學
孟母斷織勸學
孟子逃學 知錯就改
學習、做事要持之以恆
『貳』 語言教案孟母三遷怎麼寫
教學目標:
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紀守法,用道德法規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自尊自愛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3、理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學會對不該做的事說「不」。
重點難點:
重點:遵紀守法,學會對不該做的事說「不」,做一個自尊自愛的人。
難點: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不做不該做的事。
教學准備:
1、「孟母三遷」的故事。
2、製作小丁在一夥小青年的慫恿下去網吧的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入
1、教師講述「孟母三遷」的故事。
2、教師:孟母為什麼要三次搬家?你認為是否有這個必要?教師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對於學生的不同回答不輕易予以否定。
二、不能拒絕的原因
1、教師:前幾天,小丁交了幾個新朋友。他們經常到學校附近來等小丁,今天帶他到這里玩,明天帶他去那裡玩。你瞧,他們又來了。教師播放課件。
2、教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遷」的道理。對青少年來說,選擇怎樣的人做朋友非常重要,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對一些不該做的事,我們要堅決說「不」,盡管有時拒絕的話很難說出口。
三、拒絕與不拒絕之間的心裡沖突
1、教師出示教科書中小強的好友在小強做作業的時候邀請小強一起看卡通片的情境圖片。教師:如果你是小強,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學生分別講述理由,全班討論,並評價哪一種做法最好。
2、教師小結: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多種選擇,我們可根據事情的重要性選擇我們當時應該做的事,不能因一些誘惑而鬆懈。當然,我們還需注意做事、說話的方式方法,以免辜負別人的好意,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四、拒絕的方式
1、教師: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我們的日子過得豐富多彩。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活動不適合我們參加,也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不能做的。這時候,我們該如何拒絕呢?
2、學生學習教科書中的四種拒絕方式,並思考除教科書中出示的情況外,四種拒絕方式分別還會在哪些情況下使用。
3、小組討論,用具體的事例說明什麼時候,什麼事情,該如何拒絕。
4、全班交流,評議。
5、教師出示「辨析角」內容。教師:當遇到這些情況時,你會怎麼做?學生討論,並交流用何種拒絕方式最恰當。
6、學生拓展討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也是我們不該做的?面對這樣的事,我們該怎麼做?
五、小演講
1、教師: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讓你覺得不該做的事?碰到這種情況,你是怎麼解決的?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演講。
3、全班對小品演講進行綜合評議,尤其要注重拒絕方式是否合適。
『叄』 三字經孟母三遷教案怎麼寫
孟母三遷教案
孟子之少也,既1.學而歸,孟母方績2.,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3.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4.。孟母曰:「子5.之廢學,若我斷斯6.織也。夫君子學以立7名,問則廣知,是以8.居則9.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10.夕11.勤學不息,師事子思12.,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13.矣。
1.既:已經。
2.績:把麻纖維披開再連續起來搓成線。這里是指織布。
3.以刀:用刀。
4.故:原因。
5.子:古代指你。
6.斯:這。
7.立:樹立。
8.是以:因此。
9.則:就。
10.旦:早晨。
11.夕:泛指晚上。(夜晚)
12.事子思:事:侍奉。子思:人名
13.道:法則、方法。
編輯本段譯文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要剪斷這段布的原因。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做人法則。
編輯本段導讀
孟母三遷以後,雖然為兒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孟母並沒有因此而萬事大吉。她認為,如果主觀上不勤奮努力,還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緊對兒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奮學習。她用織布來比喻學習,用斷織來比喻廢學,很有說服力。孟子對學習漫不經心,孟母採取「斷織」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極大的刺激,從而改變「廢學」積習。這樣做,符合教育的激勵原則。孟子後來成為一個聞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肆』 《孟母三遷》的教案
孟母三遷抄,說的足孟子母親襲為了教育孟子和為了孟子的成長而三次選擇居住環境的故事。這則故事又叫「孟母擇鄰」、「慈母擇鄰」。孔子認為:「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這和「孟母三遷」故事一樣,都強調了選擇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為歷代所稱述。如,東漢趙岐《孟子題辭》:「孟子生有淑質,風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宋代蘇拭作《崔文學甲攜文見過》:「自言總角歲,慈母為擇鄰」。元代關漢卿《蝴蝶夢》:「想當年孟母教子,居心擇鄰;陶母教子,剪發待賓。」等等。「孟母三遷」成為後世母親重視子女教育的典型,影響至今。
『伍』 幼兒園小班三字經惜孟母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本課以中國歷史為素材,分別選擇了《孟母三遷》、《竇燕山教子》兩個歷史故事,講述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朴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其中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
二、目標設定
1、讀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嘗試根據節奏進行朗讀。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並且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2、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通過本課,理解詩文內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讀書,就會取得好成績的道理。懂得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作為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從小要打好堅實的知識根底,長大後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的道理。
3、通過學習《三字經》,體會和理解《三字經》中積極的道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激發學生閱讀中華經典的興趣,培養學生感悟經典內容的能力。
4、 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古文凝練、深厚的語言美和抑揚頓挫的音律美。
三、策略構建
《三字經》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充分體現了民族文化的浸潤,這是純樣的民族文化的浸潤,不僅是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的啟蒙教育。在教學中,首先加強朗讀、思考、感悟的訓練,引導同學們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輕松地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其次,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發學生:每個父母為了兒女能夠成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為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四、流程設計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師:孩子們,《三字經》這本書流傳到現在,已經八百多年了。它雖然只有一千多個字,但是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這部奇書,讀讀《三字經》。
1、《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們認識了很多名人,而且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經成為千古佳話。孩子們,你們聽過《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嗎?(教師講《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
2、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到了什麼?
3、剛才老師給你們講得這個故事啊,就出自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三字經》第二課,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但願同學們今天能沐浴於我們民族文化的氣息當中,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字《三字經》。(板書:《三字經》)。
(課件)出示填空:
_____,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聽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為大學問家,跟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
_____,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就是那個成語「五子登科」的出處呢。)
4、同學們,通過我們對這幾句《三字經》的理解,你能說一說(這一部分)「三字 經」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教育"。)
(以學生喜歡的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本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自主學習,讀通課文
1、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
2、把你認為最難讀的句子畫出來,並努力讀好。
3、匯報交流:難讀的句子,讀通課文。
(這個環節以讀通、讀順課文,讀准字音為重點,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讀,真正將讀落到實處,同時,通過設計讓孩子讀通最難讀的句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再讀課文,讀出節奏、韻律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韻律。
(1)師:孩子們,我們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下面,請大家認真聽錄音。(放《三字經》的朗讀磁帶)
(2)你們聽出了它們的節奏了嗎?下面,你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3)指名讀,師生共評。(進一步引導學生讀出經文的節奏韻律以及平仄)
①掌握輕重
詞有節奏,句有停頓,現在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試著用節奏線畫一畫停頓的地方,(學生聽並劃出句子內停頓的地方)。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學生試著自讀與對讀,教師檢查學生朗讀的節奏劃分,並讓學生匯報讀,相機引導)。 ②掌握輕重
讀詞講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現在聽教師范讀,看看你們能發現老師在輕重處理上有什麼規律。(學生聽)
引導學生懂得:
第一二聲的字讀得輕,聲音有延長。
第三四聲的字讀得重,聲音更短。
在停頓的時候,聲斷而氣相連。
韻腳讀得比其他仄音更重、更長一些。
④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背)。
(四)自讀自悟,讀懂課文意思
1、孩子們,下面我們再次讀一讀課文,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一下這兩句三字經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生邊聽邊體會原文的含義。
3、孩子們,你們還有什麼疑問,是需要老師來幫助你們理解的嗎?(對於學生提出的難點,老師引導理解)
例如:
① 「擇鄰處」(播放動漫或圖片:《孟母三遷》,學生邊看,老師邊講故事:
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麼?
(為孟子找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② 「斷機杼」:
課件出示圖片:孩子們,看,圖片上正在織布的人是誰?(孟母)誒,大家再看,這時,發生了什麼事?(織機上的梭子斷了)梭子斷了,就不能再繼續織布了。這塊布就成了一塊廢材料,孟母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討論後得出答案:孟母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恆。)
③師:「竇燕山」是人的名字嗎?(是)
「義方」又是什麼意思呢?(教子中好的方法)
④揚:傳播
(五)感悟課文蘊含的道理
1、孩子們,學了課文,你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師小結:是啊,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他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我們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無論孟母還是竇禹鈞,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就是講的哪三個字的含義?(有義方)
(新課標強調學生積極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此處句子的教學,採用引導學生自己誦讀、思考、質疑,然後小組合作、討論,最後一起交流的學習過程。既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又使學生互助合作,教師適時的點撥又恰到好處地解答了學生的疑惑。)
(六)模仿課文,自由創編
1、孩子們,《三字經》是我國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三個字為一句,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每句只有三個字,但簡潔明了,含義深刻,又能讓我們一讀就懂。
我們是新時代的孩子,現在我們也來模仿,學著編幾句流暢的《三字經》。
2、交流,比比誰編得更好,先在小組內交流,選出最佳作品。
3、每組的代表朗讀,評出班級「小作家」。
4、自由選讀同學的優秀作品。
(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著眼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並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所以,「創編」環節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誦讀、積累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七)教師總結
結語:這節課,我們一起走近經典,讀了《三字經》的一小部分內容。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卻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經》真是一個豐富的寶藏,有那麼多的知識,那麼多的名人故事,那麼多教育我們為人處事的深刻道理。正如專家評價的那樣,《三字經》真是「千古一奇書」,值得我們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我希望同學們常讀千古美文,爭做少年君子。
五、板書呈現
第二課: 《三字經》——昔孟母(教育)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