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及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6 00:04:53

1. 幼兒園中班數學旋轉木馬邏輯推理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教案:旋轉木馬 教師:屈老師 設計思路: 春天是個萬物復甦、外出郊遊的好時節。在前期的親子活動中,孩子們都有春遊和玩游樂園的快樂經驗,借著孩子們的這份熱情,我選取了名曲《杜鵑圓舞曲》,以其特有的優美風格與旋轉木馬的特點進行匹配,讓幼兒在欣賞和表現中,感受三拍子音樂優美、舒緩的風格並加以動作表現,體驗春天裡和同伴遊玩的快樂感受。 由於三拍子風格的樂曲孩子們平時接觸的較少,為了提高幼兒感知、欣賞、理解、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我通過多次不同要求的欣賞(傾聽、視頻等)、藉助樂器幫助掌握節奏進行表現、手腳動作的豐富以及老師的示範等方式,深入的讓幼兒與樂曲進行互動,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從而發展審美情趣。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跳跳中感受三拍子音樂的優美、舒緩,並大膽想像,用較匹配的動作表現旋轉木馬的動態。 2、體驗與同伴在游樂園遊玩的樂趣,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音樂《雙層汽車開來了》、《杜鵑圓舞曲》;課件(游樂園、旋轉木馬視頻);三角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有趣的地方,看(出示幻燈 一) 1、你們去過游樂園嗎?游樂園里有些什麼好玩的東西? (老師對於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和提升) 啊,游樂園里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讓我們乘著雙層汽車出發吧! 二、復習歌表演《雙層汽車開來了》 跟著音樂進行歌表演「雙層汽車開來了」。關注幼兒扮演不同角色的動作。 三、律動:「旋轉木馬」 一)欣賞音樂 1、幼兒欣賞音樂一遍 ——先到什麼地方去玩呢,請你們來用小耳朵聽一聽,猜一猜,老師可能要帶你們去玩什麼。(欣賞音樂「杜鵑圓舞曲」) ——你覺得老師可能帶你們去玩什麼了?(旋轉木馬)為什麼? ——這個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的?(溫柔的、舒緩的、優美的,就像旋轉木馬轉動起來的樣子。) 2、播放幻燈二,配以音樂。 ——我們來看看,老師到底要帶你們去玩什麼。(旋轉木馬的視頻) ——你看到的旋轉木馬動起來是怎樣的? 二)嘗試用動作表演 1、播放音樂,幼兒做小木馬動作。 ——老師還是給你們剛才那段音樂,讓你們的小木馬動起來。 老師個別觀察與指導,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起來的動作。 2、欣賞同伴表演。 老師關注不同動作的孩子,並請他們來表演。 ——她剛才是怎麼動起來的?我們跟著她一起來動動看。 小結:原來,一上一下,就能讓小木馬動起來。但是,我發現,有的小木馬動的快,有的動的慢,那怎麼辦呢,我請一個小樂器來幫幫忙。 3、用三角鐵幫助幼兒掌握三拍子節奏。 ——我們請三角鐵幫幫忙,只要三角鐵敲一下,我們就動一下,這樣我們的小木馬就好像在跳舞了。 4、豐富手上的動作。 ——除了剛才的動作,手上還可以有什麼其他的動作?手還可以放在哪裡?你來做做看。 關注不同動作的孩子。 5、幼兒再次跟著音樂動起來,教師敲小鈴。 ——我們再來聽著音樂動起來,看看哪匹小木馬動作優美。 6、啟發幼兒想出更多的腳上的動作。 ——小木馬除了一上一下的動起來,還可以怎麼動呢? 老師觀察引導:她一邊旋轉一邊一上一下的呢;還可以走動起來呢。 討論:發現有的孩子旋轉起來頭會很暈,怎麼辦? 7、欣賞老師表演旋轉木馬。 ——看見你們表演了,我也想來表演表演了。 ——我表演的好嗎?我的小木馬又能轉又能一上一下。想不想跟我學一學? 8、幼兒跟著老師一起跳起來。 ——讓我們的旋轉木馬一起轉起來。 四、歌表演:雙層汽車開來了 ——時間不早了,游樂園要關門了。聽,雙層汽車又開來了,我們上車嘍! 歌表演《雙層汽車開來了》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2.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夠不夠》教案與反思

反思

數學能抄為幼兒動手襲、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3.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多少活動重點和活動反思怎麼寫

這個數學活動目標在於讓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能夠正確的比較出物體的多少。 活動前准備充分,不但有多樣的教具還給幼兒准備多種操作材料方便幼兒進行操作、掌握。結合教師的教,幼兒的學習,教師的策略等方面對活動進行了剖析與反思。 一、語言精練,符合幼兒的思維。 活動開始,教師用小雞排隊吃蟲子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看看小雞和蟲子一樣多嗎?(一一對應擺放教具)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的說出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孩子們只能回答出這個是兩條,這個是三條。接著教師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理論性的小結似乎不能讓孩子們理解,於是轉換了語言的描述,用「小貓吃魚」的游戲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一一對應,只有一條小魚沒被小貓吃掉,所以第二排的小魚比第一排的小魚多。 二、操作材料應有效為目標服務。 為進一步使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活動前准備了多種材料:雪花片、蘿卜、積木等多種材料擺放在桌上,由於材料過於雜,反而影響了操作活動的有序性,讓幼兒無從下手,物品較多幼兒擺放起來不方便,注意力集中在材料的取放問題上。活動後反思,可以為幼兒提供兩種材料,種類不在多,實用就好,為的是達到一一擺放、一一對應比較的目的。 活動過程中孩子充滿興趣,能夠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並能夠說出「誰多、誰少、一樣多。」 三、注重個別指導 在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能力弱的幼兒都是無從下手或者是直接模仿同伴的結果,因此教師要及時的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給予適時的指導,這樣才能使每個幼兒學有所得。  

4.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認識扇形的反思與分析

提問:小朋友,你知道要怎麼認識新朋友嗎?如果讓新朋友知道你叫什麼名字,會不會更加熟悉呢? 四、教師請幼兒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紙片上,然後貼在自己人的胸前,開始播放兒歌。提問: 1、小朋友,請大家去認識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你覺得應該要怎麼做呢?(教師也貼上名片,示範給幼兒看,如何認識新朋友) ... 2、小朋友認識新的朋友之後,可以怎樣和新朋友一起玩呢? 五、教師總結活動。提問: 1、因為是新學期的開始,所以適應幼兒園生活和認識新朋友是很重要的,今天,小朋友有沒有認識新的朋友呢? 2、請大家圍成兩個圈圈(外圈和內圈)外圈和內圈的小朋友面對面。我們一起邊念兒歌邊跳舞吧! 六、字詞句教學:學習寫自己的名字。 活動評價: 1、能正確地念唱兒歌、做動作。 2、能大方地向新朋友介紹自己的名字。

5. 幼兒園數學配配對活動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2、能給各種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3、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活動准備: 1、帶有瓶蓋的塑料瓶子若干,每個寶寶3—4個塑料瓶2、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幹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邊聽音樂《捏攏放開》邊做動作進入活動室做好,用談話引出課題。 二、1、引發幼兒興趣,探索嘗試 ①教師:「寶寶們,你們瞧老師這有什麼呀?」(出示裝有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瓶子各一個),激發幼兒興趣。 ②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空手練習擰瓶蓋、捏豆子等動作兒歌:手指握住小瓶嘴,轉轉轉轉轉下來,手拿瓶蓋放瓶口,轉轉轉轉轉上來。 大拇指食指伸出來,撿起豆子捏捏緊,輕輕放進瓶子里,瓶蓋轉轉轉轉緊。 老師:「老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③教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塑料瓶,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試著擰開蓋子,把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任何一種裝進瓶子里,試一試。 ④寶寶自由練習,請個別幼兒演示給其他寶寶看,自己是怎樣裝進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 2、教師示範,寶寶練習。 ①教師說:「我選大一點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請寶寶們看仔細。」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3、「找朋友游戲」配配對。 ①將大小不同的瓶蓋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② 讓幼兒把瓶子的蓋子擰開,按照瓶子上的圓點標志裝上不同的物品,把瓶蓋擰緊,搖一搖、晃一晃、滾一滾、扔一扔、聽一聽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小結:今天寶寶們真能幹,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內放上各種不同的瓶子和瓶蓋,准備許多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讓寶寶繼續練習擰瓶蓋,配配對的游戲。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及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