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誰的本領大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了解它們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難點)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准備1.知識准備:初步了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做事的經驗感受。
2.物質准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游戲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角色對話,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裡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師續講故事第二段,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說的?
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1.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2.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表演故事。
2.重點啟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
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問:在幼兒園里做游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活動評析《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遇到困難想辦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綱要》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學習角色對話對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活動對故事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活動中,運用課件呈現賞析故事、猜測討論解決困難、角色體驗理解內容、情感對比明晰道理、關注生活提升經驗的環節,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僅僅獲得語言經驗的積累,同時也促進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多媒體具有聲畫並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創設幼兒喜歡的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動畫演示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根據中班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們依據故事內容,通過課件的演示,生動地表現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過程,讓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不僅有助於幼兒模仿,還有利於幼兒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再現生活掠影,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利用ppt展示幼兒生活中團結友愛、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間,幫助幼兒回憶、發現生活當中處處體現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有效提問,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提問是支持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提問的教學手段,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開放性提問。活動中,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故事情節發展的轉折處停一停,拋給孩子們開放性的問題,活躍孩子的思維,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引導幼兒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如:"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這樣的問題給孩子提供想像的空間,使幼兒有話樂說、勇於思考,更能有效地促進師幼間的互動,也能帶領幼兒走進作品,與作品產生共鳴。
分析性提問。針對故事的發展脈絡及角色的情感變化,提出分析性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如:"為什麼小猴和梅花鹿一開始沒有摘到果子,後來摘到果子了?"通過這樣的問題互動,能夠引發幼兒根據情節分析問題。
遞進性提問。活動開始提出"誰的本領大"這個問題,意在引發幼兒說出自己的認識;在分段講述中,再次出現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幼兒體會理解有些事情僅憑個人的本領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過程中,第三次提到"誰的本領大",意在引導幼兒理解合作本領大的道理。三個相同的問題,體現了問題的遞進性,也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3.體驗式學習,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美國行為主義教育學家庫伯提出的體驗式主動學習理論指出:"幼兒是在體驗中獲得感知,提高認識經驗的。"過程性的體驗和感受,不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角色的心理變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我們運用模仿、表演游戲等形式,啟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過程中,理解它們著急的心情;通過模仿角色對話,從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聯系生活實際,喚起幼兒回憶,提升幼兒合作的經驗中班幼兒是合作意識萌芽的階段,也是培養合作性的關鍵期。喚起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為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裡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願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在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⑵ 幼兒園優質課教案
從兒童發育觀點來看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該學什麼,這時期的教育應以"建立小學學回習答能力基礎"為目標,也就是在幼兒園學的,是為了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效率、學習成就,甚至是學習動機更高,因此這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設計課程:
一、學科基礎:關於語文、數學,可以根據兒童發展程度來進行課程規劃,目的仍是希望孩子進入小學時,已經具有學習基礎,而並非先教、搶跑!
二、智力基礎:從多元智能理論來看,智力包含了語文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節奏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智能,因此除了前兩項在剛剛的第一點已經有訓練了,其他的項目則可以讓孩子藉由音樂、大自然來獲得,甚至藉由感覺統合訓練,更能有效幫助專注力提升與學習效果。
有人說感覺統合是越小做越好,但是三歲前的感覺統合目標是為了孩子的發展,三歲後的感覺統合目標是為了學習更好,目標不同、作法不同,但都是對孩子好的!若想要更認識,我再找機會跟您聊聊!
⑶ 幼兒園大班體驗式閱讀優質課教案
活動目標
1閱讀《我的幸運一天》,感受故事中善意誇張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風格。
2表演故事情節,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感受。
活動准備
《我的幸運一天》大書一本,狐狸頭飾一個,《動物狂歡節》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欣賞閱讀
1教師出示大圖書,引入課題,激起幼兒閱讀的願望。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掀開遮在書上的布)。
師:你們看到過這么大的書嗎?
2閱讀前和幼兒交流,提出閱讀要求。
師:這是一本故事書,裡面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一會兒我們一起來看,看完後你覺得哪裡特別有意思,特別好玩,就提出來和小朋友一起交流和討論,好嗎?
3和幼兒共同欣賞閱讀。
教師以生動的角色語言,並藉助精彩的畫面讓幼兒感受故事情節。
(環節點評:這一環節中有兩個突出的地方,一是把書完整地展示給孩子,從封面到封底。不加教師的任何引導性、提問性語言,這樣可以讓孩子完整地感受作品。二是藉助教師生動的角色語言和精彩的畫面,刺激幼兒的視覺和聽覺神經,把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傳遞給孩子,使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達到更好地融入作品和感受情節的目的。)
4與幼兒共同討論、交流、分享閱讀經驗。
師:你認為這是誰的幸運一天?為什麼?
師:你喜歡書中的哪一頁?為什麼喜歡?
(環節點評:這個環節好比是藝術畫中的「留白」。「你喜歡書中的哪一頁?為什麼喜歡?」拋出這樣的問題,給了孩子一個自由生成的空間,孩子可以自由地和別人分享他的感受和經驗。教師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回答,也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經驗。這一環節對於教師是個挑戰,因為教師事先無法預料到孩子會怎樣回答,會是怎樣的反應,只能憑自己的教育機智去組織這個過程。)
5簡要向幼兒介紹作者和譯者,讓幼兒以掌聲感謝他們。
師:這本書是一位叫慶子·凱薩茲的日本女藝術家寫的。她把這本書送給所有喜歡看圖畫書的小朋友。還有一位叫吳小紅的,把這本書翻譯成中國文字,讓我們小朋友能看懂,我們一起來謝謝他們。(鼓掌)
二、游戲互動
1表演故事中的一段情節,進一步理解和感受。
一位教師扮演狐狸敲門,一位教師扮演小豬,根據故事中的對話和情節。在《動物狂歡節》的音樂聲中表演按摩。
2和幼兒一起討論剛才的表演,進一步明確按摩的要求和順序。
師:剛才我們表演了書中的哪一段?先按摩哪裡,再按摩哪裡,最後按摩哪裡?小豬是怎麼說的?狐狸是怎麼做的?
3幼兒互相分角色表演故事情節,感受幽默和快樂。
一組幼兒扮演小豬,一組幼兒扮演狐狸,互相表演按摩情節。
教師適當地進行語言提示,如:小豬要求狐狸重一點,狐狸越來越累的樣子。
(環節點評:孩子們在歡樂幽默的音樂中體驗愉悅,而且把角色都扮演得淋漓盡致,包括小豬的語言,狐狸累的神態、動作,直到最後倒下來都表現了出來,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三、結束活動
狐狸按摩累了倒下了,教師帶著小豬拿上小甜餅輕輕地離開。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室的圖書角里放置《我的幸運一天》小書,讓幼兒自由閱讀。
2表演區里增加關於《我的幸運一天》的故事表演道具。供幼兒表演故事。
活動反思
1突顯文學作品的審美功能。本次活動以感受作品為重點,整個活動圍繞幼兒感受而展開。無論是硬環境(圖書、音樂),還是軟環境(教師的語言、神態),處處洋溢著作品的內外美,讓幼兒視聽結合,多次感受。
2與幼兒平等地交流。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與幼兒的交流,教師始終與幼兒處在同一地平線上,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一次的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活動少了教師機械講授,多了輕松與自然。
3提問中拓展幼兒的思維。在設計提問時。教師給予幼兒更多說的空間,讓他們大膽表述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也是新《綱要》精神的體現: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⑷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