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比較幼兒園語言領域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早期閱讀活動有何異同
相同的地方為他們都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同時
還具有隨機性,是教師在整合的教育過程及生活中,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獲得豐富的語言經驗,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使幼兒能健康的、愉快的成長的活動。
不同點是談話活動應圍繞一個具體、有趣、貼近幼兒日常生活和經驗的話題進行,
中心話題可以從客觀上主導幼兒談話的方向,限定幼兒交談的范圍,使幼兒的交談帶有一定的討論性質。
幼兒園的談話活動強調幼兒運用語言與他人,談話活動中教師起間接引導作用,交流談話活動擁有豐富的談話素材,談話活動的語境隨意、寬松、自由,擁有一個寬松的交談氣氛。
而講述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語言表述能力的語言教育活動。講述活動需要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言語將內心的感受和體驗准確無誤地表達
出來,並能得到他人的理解。
要求幼兒獨自完成一段對話,幼兒需要使用較為完整的連貫句環境,還有就是環境規范,
一般在專門的教學活動中展開這類活動。
幼兒園的聽說游戲,是用游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為幼兒創設的是學習敏捷反應的語言運用功能的情境。在游戲中包含語言教育目標,將語言學習的重點內容轉化為一定的游戲規則,將語言學習的重點內容轉化為一定的游戲規則。
幼兒園的早期閱讀活動,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教育活
動。教師要努力為幼兒創設豐富的閱讀物質環境,這種物質環境包括為幼兒提供閱
讀的時間和空間,早期閱讀是一種整合性教育,它貫穿於各種活動中。
(1)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語言領域還包括了幼兒園的文學活動,這是以文學作品為基本教育內容而設計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類型。文學作品教育活動是幼兒四種語言能力的緊密結合,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看,文學作品教育活動都是與美術、音樂、動作等多種符號系統的相互融合和滲透。
在文學作品教育活動過程中,幼兒活動的自主性較大,他們可以在 教師引導下進行表演、操作、討論,在親自操作實踐、探索和想像創造中達到 對作品和文學語言的准確、深刻的理解與感知。
⑵ 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 烏鴉和狐狸
活動目標:
1. 觀察動物表情,理解圖片所表達的內容,學會完整地編出符合圖意的故事情節。
2. 擴展幼兒思路,學習遷移新的講述經驗,發展幼兒的操作力、想像力和語表達力。
3. 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並能認真傾聽同伴講述的習慣。
活動准備:
1. PPT;配樂音講述磁帶一盤;供幼兒講述的圖片及繪畫材料人手一份。
2. 課前已有到小河邊觀察倒影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 模仿狐狸的三種表情,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一天,有隻狐狸不知什麼原因,它的表情發生了三種變化,哪三種變化呢?請看老師的表演。師表演滴口水、很得意、垂頭喪氣,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詞語描述(如滴口水、口水直流、很得意、很神氣、垂頭喪氣、灰溜溜、無精打采)。
師:狐狸的表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我們一起看看到底遇到什麼事情
二、 引導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內容。
1.出示三幅表情圖及肉位置變化的圖片,引導幼兒用因為所以表達出現三種表情的原因。
提問:狐狸為什麼一會兒掉口水,一會兒很得意。一會兒又垂頭喪氣呢?引導幼兒互相討論,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表達。
2.引導幼兒理解重點、難點。
提問:狐狸是怎樣得到烏鴉嘴裡的肉的?烏鴉又是怎樣奪回狐狸嘴裡的肉的呢?
為化解難點,啟發提示:
(1) 這塊肉在烏鴉的嘴裡,狐狸要得到這塊肉,必須使烏鴉怎樣?(啟發幼兒想出使烏鴉嘴巴張開)怎樣才能使烏鴉開口呢?你認為它會對烏鴉說些什麼? (充分發揮幼兒想像,想出烏鴉開口的多種句子。)
(2) 烏鴉失去了肉,心情怎樣?它會怎樣想?烏鴉是用什麼辦法得到這塊肉的?出示圖片三提示幼兒。
三、 引導幼兒編出合乎意圖的故事情節。
1. 人手一份操作卡片幼兒自由編故事。
2.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述。
3. 聽錄音示範進述。要求幼兒在仔細原清楚錄音里是怎樣講的。
4. 師生共同討論講述思路。幼兒按照以下講述思路重新整理故事。
(1) 什麼時間,狐狸在什麼地方,發現了什麼?它的表情怎樣?會怎樣想?
(2) 它是怎樣得到烏鴉嘴裡這塊肉的?它得到肉的表情怎樣?烏鴉失去肉的心情怎樣?
(3) 烏鴉是用什麼辦法奪回這塊肉的?狐狸失去了肉又是怎樣的?
四、 表演故事:
1.老師講述故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頭飾,扮演角色進行表演。
2.幼兒三人一組協商角色表演故事,一人講,一人扮演烏鴉,一人扮演狐狸。
五、 擴展幼兒思路,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師:這只狡猾的狐狸以後還會遇見誰呢?它會怎樣想,怎麼說呢?別的動物相信它嗎?結果會怎樣呢?請想好的小朋友用畫畫出來,畫好後按我們剛學的烏鴉和狐狸的講述方法編一個好聽的故事,找個朋友講講。幼兒繪畫,自編故事,教師重點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
最後,請1-2名想像獨特的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教師指導他們用連貫的語句表達,但不要打斷他們的講述思路。
六、 結束:
鼓勵幼兒把編得故事講給小、中班的弟弟、妹妹聽。幼兒出教室,自找夥伴講故事。
⑶ 幼兒園小班下早期閱讀活動應該怎樣設計
但是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而且在閱讀活動中又往往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那麼要怎樣開展小班幼兒的早期閱讀呢?從教師角度來說,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生動形象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研究表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環境的感染,沉浸其中。《綱要》中也強調要為幼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是為幼兒提供發展各種能力和實踐的機會與條件。因此,為小班幼兒創設一個閱讀書籍的良好環境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條件。 首先,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舒服的閱讀區。閱讀區不要太大,但一定要是溫馨的,讓幼兒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中與同伴一起閱讀。其次,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圖書。保證每位幼兒都有書可讀,而且還要階段性的更新,對於小班的幼兒可以提供一些塑料書、卡片書、翻折書等比較好操作又不容易壞的圖書,讓幼兒隨時閱讀,自由的取放圖書。最後,要為幼兒構建特色化的班級環境。我們充分利用班級的各個活動空間,積極創設蘊含較多閱讀信息的教育環境,營造有趣味性的閱讀情境,努力構建特色化的班級閱讀環境。 二、選擇豐富有趣的閱讀材料,讓幼兒愛上閱讀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我們要提供一些內容生動有趣、形象突出、圖大字小、色彩鮮艷的圖書,讓幼兒通過閱讀書籍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第 一,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圖書。由於小班幼兒容易被人物誇張、動物擬人的圖書所吸引,因此我們要選擇一些畫面清晰,人物形象逼真,人物突出,情節簡單,背景不復雜並配有短句或詞彙的單頁單幅畫面的大幅圖書,這樣幼兒更容易理解圖書中的故事。 第 二,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圖書。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愛閱讀,發給幼兒的書,轉眼間就變成了「望眼鏡」,有的乾脆把書撕掉,和看書比一下,他們更喜歡看電視,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因勢利導把孩子愛看電視的興趣轉移到閱讀中來,比如,最近幼兒迷上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只要一提到喜羊羊或是放喜羊羊的音樂,幼兒都會興奮的講個不停。我們就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在閱讀區投入大量有關「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系列叢書,幼兒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恨好的激發。 第 三,我們要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在這個信息時代里,多媒體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憑借這些生動性、直觀性的內容吸引幼兒注意力,誘發幼兒情感的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三、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指導幼兒正確的翻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圖書就像他們的玩具一樣,正拿、反拿、顛倒拿等,在閱讀活動中,要教幼兒認識書的封面與封底,教師先示範正確的翻書方法:從封面開始一頁一頁翻,拎住書本的小腳翻,看完一頁再翻一頁,一頁一頁地按順序向後翻。這樣經過反復練習,幼兒在獨立閱讀時學會了正確的翻書方法,還幫助幼兒建立起了頁與頁之間的聯系,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2.增強幼兒愛護圖書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沒有愛護圖書的意識,很多幼兒拿到書都是隨便折,要不就是把書捲成「望眼鏡」,還有一些幼兒就直接把書撕掉,因此教師應引導幼兒愛護圖書,在閱讀之前,教師先讓幼兒觀看擺放好的圖書,教師再做如何取放書的示範,然後請幼兒模仿練習取放書,閱讀完後,教師還要帶領幼兒一起整理圖書,將書按大小分類擺放,並在圖書架上做好記號。發現圖書有撕破的地方,教師在全體幼兒面前,及時用膠條或者漿糊粘好,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行為。同時,教師還要要求幼兒注意用眼衛生,看書時眼睛與書保持一定的距離,養成正確的看書姿勢。 四、家園合作,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第 一,請家長走進課堂,親身體驗課堂的早期閱讀氛圍,感受與幼兒一起閱讀的快樂。我們定期開展半日開放的教學活動,讓家長和幼兒一起來閱讀,同時請專家來園給家長講有關早期閱讀的講座,讓家長知道早期閱讀教育更應該注重閱讀,而不是簡單的識字。 第 二,營造家庭氛圍,使幼兒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而喜歡讀書。教師有意識地讓家長在家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如:睡前講故事;每天在固定時間與幼兒一起閱讀;還可以讓家長給家庭中的物品做一些名稱標記,如:「電視機」、「電冰箱」、「消毒櫃」等,並為幼兒提供一些適合其年齡特徵的圖書,並設置專門的小書櫃。 總之,對於剛接觸閱讀的小班幼兒來說,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把握良好時機來對幼兒進行教育和指導,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讓幼兒把閱讀和愉快的體驗聯系在一起。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讓我們更加關注幼兒早期閱讀教育,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為幼兒未來成長奠定基石,使他們終身受益於閱讀書籍給其一生帶來的福祉吧!
⑷ 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有哪些特點
量小,內容有趣,重復,可以玩
⑸ 如何開展小班中班大班的早期閱讀活動
已有研究表明:早期閱讀不是機械地看書,而是幼兒調動內部信息去觀察,理解視覺所及的信息內容。對幼兒而言,他所能解讀的符號信息,存在於他的學習、游戲、生活之中。因此,凡是攝入孩子眼簾的視覺符號,孩子解讀的過程就是閱讀。 然而如何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方式,使幼兒喜歡閱讀、快樂閱讀?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研究。 首先,我先了解小班幼兒閱讀的現狀是什麼?他們有哪些閱讀特點和習慣?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 第一,幼兒不了解圖書的結構,閱讀的盲目性大。有的幼兒會把一本圖書一會翻到前一頁,一會翻到後一頁,不知道看什麼;有的幼兒從書的最後一頁翻起;甚至有的幼兒倒著拿書看。這些現狀說明幼兒對圖書的結構不了解,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只是滿足翻書的動作。 第二,幼兒不了解圖書的用途,愛護圖書的意識薄弱。特別是男孩子常常會把圖書當玩具擺弄,一會把圖書捲起來當望遠鏡,一會兒把圖書向上拋接著玩,這樣不僅影響閱讀角讀書的氛圍,還容易損壞圖書。 第三,幼兒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不會捏著書角一頁一頁輕輕翻,而是折起書面使勁翻,這樣很容易在書面上留下印痕,時間長了書頁就容易掉下來。有的看完書就會隨意亂丟,不會放回原來的地方。甚至還有爭搶圖書、亂塗亂畫等不良的閱讀習慣。 第四,幼兒認知經驗少,觀察理解能力弱。因為小班孩子生理心理發育還不完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對事物的理解是表面膚淺的。如果幼兒拿到的是內容復雜,人物眾多的圖書,他們就會隨意翻看,甚至手在翻書,眼睛卻看著別的地方。說明孩子不能理解其中的內容和情節,因此閱讀的興趣不高。 第五,幼兒缺少閱讀方法,觀察的目的性不強。沒有和大人共同閱讀經歷的孩子,常常會拿著書不知道干什麼,可能翻兩下就離開了。如果這本書是老師和孩子一起閱讀過,是孩子熟悉的內容,他們就會反復閱讀,甚至邊看邊講故事情節、對話等等。所以,要讓幼兒有閱讀的興趣,首先要讓幼兒知道看什麼,怎麼看,了解故事情節後,他們會更有目的地進行閱讀。 了解到小班幼兒這些閱讀現狀後,我便開始著手研究如何結合小班幼兒的閱讀特點合理設計閱讀活動,引發閱讀興趣,初步養成閱讀習慣。通過實踐,我覺得開展小班集體閱讀活動,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 關注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在沒有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前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小班集體閱讀活動中首先要關注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讓幼兒把圖書當朋友,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愛護圖書的意識。 那麼,小班孩子要養成哪些閱讀習慣呢? 1、能有輕輕的、有順序的一頁頁翻書。 2、學習正確拿書、取放圖書的方法。 3、能安靜閱讀圖書。 4、學習正確的閱讀姿勢。 5、初步養成按大小歸類擺放圖書的習慣。 我們如何在集體活動中養成幼兒這些習慣? 1、巧用標識,配上兒歌,養成翻書習慣 標識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有利於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並且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可以在圖書的右下角做好小圓點的標記,然後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翻書方法。 例如在閱讀小熊系列故事《散步》這一故事時,我設計了一本大圖書,在教師的大圖書和幼兒的小圖書的右下角我都貼上了紅色的小圓點。在認識了封面上的人物後,我邊提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邊示範:我們「捏住小圓點,輕輕翻一頁」。讓幼兒初步了解捏住小圓點翻圖書的方法。在翻第二頁時再提示:「找到小圓點了嗎?在哪裡?」幫助幼兒關注到頁面右下角圓點這一標記,然後再示範邊念兒歌邊翻書頁。當翻第三頁時教師繼續引導:「怎麼翻到下一頁呢?」就有個別幼兒會說:「捏住小圓點,輕輕翻一頁」。這時就請這名幼兒來示範,同時還能檢驗幼兒是否能做到輕輕翻。當再次翻書頁時請全體幼兒一起來邊念兒歌邊模擬翻書動作。這樣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和教師小步遞進地引導,讓幼兒學習了翻書的正確方法。 2、教師示範、幼兒模仿、養成取放圖書的習慣 小班孩子的活動需要老師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緒、情感,來調動和激發起幼兒的情緒情感,積極投入活動。因此教師在讓幼兒學習取放圖書的時候也要把自己當成小班的孩子,利用小班孩子會將各種物體想像成有生命的事物這一特點,我就將圖書比作圖書寶寶。比如在《散步》閱讀活動中,到了幼兒自主閱讀環節,我邊拿出小圖書親一親封面、摸一摸封面上的小動物書,邊示範說:「書寶寶,我愛你,今天我要和你一起學本領哦。」教師的這一舉動會引發起幼兒的興趣,教師接著問:「你們愛圖書寶寶嗎?」孩子們會齊聲回答:「愛。」老師繼續示範:「那麼在翻看圖書寶寶時應該怎麼樣?」「輕輕地翻。」「不要弄疼它。」「對,看好以後還要將圖書寶寶送回家。把圖書合起來,放回原來的地方。」教師的情感投入將幼兒引入情境,激發起幼兒愛圖書的情感,在翻看圖書時他們就會模仿教師的動作親一親、摸一摸,捏住小圓點、輕輕翻一頁,在模仿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形成了取放圖書、愛護圖書的意識。當每次活動老師都強調這一要求時,便能逐步養成幼兒取放圖書的習慣。 3、音樂渲染、營造安靜閱讀的習慣 音樂在渲染氣氛營造氛圍方面有其獨特的魅力,因此在幼兒閱讀的時候我會配上一段與閱讀內容相適宜的樂曲,能夠讓幼兒在音樂的縈繞下靜心閱讀,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體會和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當音樂結束時,也是提醒幼兒閱讀結束的信號,孩子們就會將圖書輕輕合起,面向老師,來交流自己閱讀後獲得的信息、體會。而這一習慣的養成也是需要教師在每次活動中鞏固運用,讓幼兒將音樂這一信號與自己的行為形成關聯。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養成是需要長時間的鞏固練習,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行為。因此,在集體活動中讓幼兒學會翻書、取放圖書、安靜閱讀的方法後需要在閱讀區、日常閱讀活動中繼續幫助幼兒練習鞏固,久而久之便能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 關注幼兒閱讀方式的轉變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直觀性的,喜歡將自己想像成童話世界裡的動物、植物甚至是一個物品,只能理解比較簡單的情節和比較表面的含義,所以要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教師的活動設計就要關注幼兒閱讀方式的轉變。 (一)轉變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幼兒的感官,主動參與故事的閱讀 1、運用動作模仿,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早期閱讀重在對畫面、情節、語句的理解,對於認知經驗還比較少的小班幼兒來說,充分調動他們的感官,運用肢體動作來幫助他們體驗、理解故事情節,是提高幼兒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很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閱讀《怪汽車》的故事時,孩子們聽到了兩個詞語「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問:「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是什麼意思?」,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下來,不知道怎樣回答。於是我調整問題「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是什麼樣子?誰來做做看?」孩子們紛紛舉手,西西上來做了一個用手擦汗的動作,又做了不停喘氣的動作。通過幼兒的動作,可以看出孩子對這兩個詞語是能夠理解的,只是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所以當遇到孩子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詞語,可以讓幼兒通過動作來表現,對小班孩子,特別是小年齡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 2、通過角色扮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在閱讀活動中,讓孩子參與到故事中,一起來說一說、做一做、學一學不僅能激發和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更能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同時又很符合小班孩子學習的特點,在快樂、有趣的氛圍中增強幼兒閱讀的興趣。 比如:在閱讀《小熊洗澡》的故事中,我提問:「洗澡要洗哪裡?」孩子們都非常有經驗「洗頭、洗身體、洗臉、洗屁股……」說了很多,但孩子們並沒有覺得有趣,於是,我說:「我是小熊,誰是我的好朋友?」孩子們紛紛舉手說:「我是小鴨、,嘎嘎。」「我是小青蛙,呱呱。」……「好,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洗澡吧。」於是,孩子們和我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仿洗澡的動作。「我們先洗哪裡?」「洗頭!」「再洗哪裡?」「洗臉!」「小臉洗干凈了沒有?」「洗干凈了!」「再來洗洗屁股」……通過角色模仿,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課堂的氣氛也活躍起來,「洗好澡」以後孩子們就非常想知道接下來小熊做了什麼。 當老師的角色轉換後,在孩子的眼裡,老師不止是老師,更是和他們一起學習的玩伴。對小班孩子來說,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需要的是同他們一樣真心投入情境的「故事角色」。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模仿動作,還可以模仿角色對話、再現故事情節,能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以及角色之間的關系。 3、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幼兒內化故事內涵 有些故事內容是具有人物心理變化的,僅僅讓幼兒對畫面的解讀、理解還是不夠的,更需要創設情境,讓幼兒親身體驗一下,才能真正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比如《好朋友》這一閱讀內容講述了一個害羞的小狸貓,想和大家一起玩,可是因為膽小,始終開不了口。當看到同伴們一個接一個地加入玩沙的隊伍,終於鼓足勇氣大聲說出了「我能和你一起玩嗎?」,最後它和大家一起開心地玩起了沙。在活動中,通過集體閱讀和幼兒的自主閱讀,孩子們了解了這一故事情節,知道了要和同伴玩,需要大膽說出:「我能和你一起玩嗎?」這一願望。但這些還只是孩子認知層面的理解,並沒有與生活經驗相融合。於是在活動的最後環節,我創設了生活情境,出示了各種孩子們帶來的玩具,將故事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鏈接,當我提出:「如果你想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你應該怎麼做呢?」「要跟同伴說『我能和你一起玩嗎?』」,孩子們便在情境中嘗試運用這一方法,體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二)轉變注重認知的提問為注重能力培養的提問,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我們以往的故事閱讀活動常常是教師講一段故事後提問:「你們聽到些什麼?他們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在活動最後提問:「通過這個故事你們懂得了什麼道理?」……這些偏認知經驗的提問,引導幼兒關注的是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對幼兒觀察、解讀、想像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轉變以往的提問方式,來引導幼兒理解畫面,對畫面上空白點進行解讀和想像,積累閱讀方面的經驗、方法,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 比如,在閱讀《誰的救生圈》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先出示了背景圖,讓孩子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地方?到河邊可以做些什麼事?」然後出示了主要人物小貓,請幼兒猜一猜:「它到河邊來干什麼?」有的說它來捉魚、有的說它來玩、有的說它來釣魚。我繼續追問:「你是怎樣猜出來的。」幼兒說:「我看到它身上背著釣魚竿。」通過老師的提問、追問來幫助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思考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接著,我又出示救生圈,但我沒有直接告訴幼兒這是什麼,而是將圖片反過來,讓幼兒根據圖片形狀猜一猜「這是什麼?」有的說這是麵包圈、有的說這是呼啦圈、有的說這是餅干,也有猜這是救生圈。當我將圖片反過來,孩子們都高興地叫起來,「這是救生圈。」一個小小懸念的設計,不僅引導幼兒細致觀察,更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進行相關事物的聯想。接著我又提問:「小貓看到這個救生圈會怎麼說呢?」「聽!它碰到了誰?它會怎麼問小鴨?小鴨會怎麼回答?」通過問題鏈的設計來幫助幼兒進行觀察和思考。 所以在早期閱讀活動中,老師的提問設計是非常關鍵的,轉變提問的方式也就轉變了幼兒的思維方式,這就需要教師讀透教材,了解學習對象的已有經驗,通過設計開放式的提問來鍛煉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 (三)轉變閱讀活動中都由教師帶領著閱讀的教學模式,將幼兒的自主閱讀與集體閱讀相融合 我們常常以為小班孩子認知經驗少,能力比較弱,所以閱讀活動都要靠老師提問來引導幼兒觀察,自主閱讀是到了大班孩子才能具備的能力。但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班孩子也有自己的認知經驗和對畫面觀察理解的方式。於是,我嘗試在設計集體閱讀活動的中融入幼兒自主閱讀的環節,轉變集體閱讀活動中都由教師帶領著閱讀的教學模式,試圖將幼兒的自主閱讀與集體閱讀相融合。 比如:設計閱讀活動《散步》時,就運用了集體導讀和幼兒自主閱讀想結合的方式。在解讀了大圖書的封面和扉頁後,我便讓幼兒自主閱讀故事。孩子們不僅看到了有哪些動物出來散步,還觀察到它們散步的方式不同:小鴨子是一個跟著一個走,青蛙是蹦蹦跳跳在散步,小鳥是飛著散步的;有的還會邊看邊數有幾只小鴨子、幾只青蛙跟著媽媽在散步;甚至有個別幼兒還發現了天氣的變化:剛開始畫面上還有一條條白線,當小鳥出來散步時白線沒有了,說明雨停了。說明小班孩子是能夠理解與他們認知經驗相符的故事情節和圖符的,他們的閱讀能力有時超出我們的想像。 接著,我就將幼兒的個體經驗,通過提問串連起來,同時推進幼兒進一步觀察和思考。比如當幼兒說:「我看到小鴨在散步。」我便追問:「除了小鴨來散步,還有誰也來散步?」這個問題重點在於引發孩子關注繪本中出現的不同動物,是對孩子在泛讀過後的閱讀記憶的一個考驗。 又如:當停留在狗媽媽和狗寶寶散步的畫面上時,我設計了一系列更加細化的問題 「跟著媽媽散步的心情怎麼樣?看看小狗寶寶,你覺得它們的心情怎麼樣?你是怎麼看出來它們很開心的?那麼還有哪些動物朋友也覺得散步很開心呢?你是怎麼看出的?」 因為細節觀察是小班閱讀觀察的難點,這一組問題是引導孩子關注畫面細節的問題,通過提問,讓小班孩子開始關注畫面人物的表情以及理解不同表情代表的相同含義,對小班孩子閱讀經驗的積累是很有幫助的。 這樣建立在幼兒自主閱讀基礎上的閱讀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更加大,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更有效,也能讓老師了解到不同幼兒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在實踐中我也發現,這樣的閱讀活動對老師的教育機智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要處理好集體閱讀與幼兒自主閱讀的關系,我們要做到: 1、 選擇符合小班幼兒認知經驗的閱讀內容 小班幼兒年紀小,尚未達到憑借書面文字閱讀階段,他們所面對的是大量的圖文並茂或以圖為主的讀物,鮮艷的色彩,有趣的畫面能最快闖入幼兒視野,使之產生持久興趣。因此我選擇教材的依據是:畫面情節簡單有趣、人物生動形象、語句短小有韻律,符合小班孩子認知經驗的圖書。在題材的選擇上情節要簡單、人物要清晰、內容要有趣。 2、 教師要吃透教材,解讀幼兒已有的閱讀水平和能力 活動前教師要讀透教材,了解幼兒能此閱讀內容會看些什麼,能讀懂些什麼,哪些內容和情節是幼兒閱讀的挑戰點,針對幼兒閱讀的難點設計教學方法和解讀的策略。這樣對幼兒的自主閱讀做活動前的「預判」,才能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有條不紊,機智應對;才能避免「心中沒底」,隨著幼兒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或被幼兒現場出現的問題弄得手足無措,失去了集體閱讀中融入幼兒自主閱讀的意義。 3、根據幼兒閱讀水平,選擇適宜的閱讀內容作為閱讀重點 小班幼兒注重觀察單幅畫面上的內容,而對單幅頁面上人物的關系以及每幅畫之間的關系無法理解。有的閱讀內容雖然情節簡單,但故事中會整合很多內容,比如小熊故事繪本《散步》,一條主線是許多動物媽媽帶著動物寶寶出來散步,它們都有各自散步的方式;另一條主線是小熊由於天下雨不能出來散步而不開心,到天晴開開心心和媽媽一起出來散步這一心理變化。根據幼兒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將同一閱讀內容設計成系列活動,讓幼兒將故事讀懂、讀透,發揮出讀本的最大價值。 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活動,我覺得:早期閱讀不僅僅是教學形式的轉變,更是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前的看圖講述、講故事等活動都是老師講,孩子聽,重點是對詞語、句式等語言技能的掌握,而我們研究的早期閱讀是通過各種方法,調動幼兒內在系統,讓幼兒主動地觀察、理解、思考、解讀,積極地參與學習,從而獲得認知經驗、情感體驗和能力思維的發展。喜歡看書,養成閱讀的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終生受益的。因此教師要關注集體閱讀活動中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方式的轉變,盡早引導孩子步入書籍的海洋中,讓圖書成為孩子終身學習的夥伴。
⑹ 幼兒園如何開展早期閱讀活動
一、幼兒園為孩子創設適宜閱讀的環境
《指南》中要求,「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主要環境,幼兒園應當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閱讀環境,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
幼兒早期閱讀要貫穿於一日生活之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有的放矢的提供大量的、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的、生動的閱讀材料,擺放在幼兒易於取放的地方,讓幼兒自由的選擇閱讀;要設立圖書館、繪本館,每班設立閱讀區,在大廳等公共區域布置書架、圖書、小沙發、坐墊等,供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為他們隨時隨地創設閱讀的條件。
二、引領閱讀
園領導引領閱讀。園領導要定時給老師、孩子們買書,每逢節日開展贈書活動,對優秀書籍進行導讀,讓教師養成閱讀的習慣。教師要引領幼兒、家長閱讀,向他們推薦一些優秀書目。形成園領導 教師 孩子、家長的輻射圈,全園上下共閱讀。
師幼共讀和自主研讀。領導向老師們、老師向家長、孩子推薦共同閱讀書目,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幫助家長選擇適合各年齡段孩子閱讀的書目,形成階梯閱讀書目,大家根據階梯閱讀書目自主選擇,認真閱讀,從而改變自我。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在讀書沙龍中分享提升。通過組織教師讀書沙龍活動、幼兒讀書沙龍活動、家庭讀書沙龍活動,讓大家交流、分享,促進閱讀活動的開展,讓大家讀有所得、讀有所用。
開展書香家庭、書香班級等各類評比活動。鼓勵家長在家中陪孩子一起閱讀,天天堅持親子閱讀,既有利於養成孩子閱讀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又有利於增進親子感情,對孩子的認知及情緒的健康發展十分有效。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每個班級通過閱讀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一周一匯總、一月一評比,人人都積極爭創書香家庭、書香班級,讓孩子從中體驗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感。
通過幼兒園開展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帶動一個個家庭的閱讀,由一個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閱讀,帶動全民閱讀,讀出我們民族的希望與進步,讀出我們國家的強大與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