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角色游戲引發幼兒哪些積極情緒情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綱要》還明確的把「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幼兒園的組織與實施之一,要使游戲能深入、高質量的開展起來,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必須為幼兒創造適宜他們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游戲環境,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我認為創設環境就是為吸引幼兒主動、自願、愉快、參與的游戲環境。怎樣創設幼兒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游戲環境呢?我首先把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在環境創設方面,我一改傳統的做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班級游戲環境設計與的全過程,使幼兒體驗自主設計與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開學時,我沒有像往常那樣急於布置牆面,而是將「難題」拋給幼兒,請他們共同策劃「怎樣讓我們的活動室牆面更漂亮?」幼兒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畫上許多恐龍吧!讓活動室變成一個恐龍世界」;有的說「畫一個海底總動員」;還有的說:「畫一片綠色森林吧」……這些建議啟發了我:何不與孩子們共同創設既有想像空間又充滿藝術情調的牆面環境呢!與幼兒交換意見後,我們共同找到了大家認為體現自己意願的「作品」。其次,變被動活動為主動活動,也就是變「要我玩」 為「我要玩」。只有創設了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游戲環境,才能使幼兒積極地投入活動。例如:幼兒在練習跑的基本動作時,我提供沙包、皮球、套圈等,但幼兒跑得不夠積極。我發現幼兒喜歡上弦的玩具老鼠,當上弦的玩具老鼠滿地跑時,幼兒又叫又笑,邊追邊喊。於是,我做了一隻形象逼真的色彩鮮艷的藍布老鼠,它在活動中一出現,幼兒被立刻吸引了,我拉著老鼠跑,幼兒就在後面邊追邊喊,使跑的基本動作和技能練習都融在幼兒喜歡的游戲環境中。或者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對家的依戀情緒較重的特點,為幼兒創設了更貼近他們的心聲,貼近他們的生活的「娃娃家」:我用大型積木搭建了一個「家」,有門、有窗,屋裡有床、桌子、椅子、,還有幼兒非常喜歡的毛絨玩具等。在集體活動之餘,孩子們總是擠在娃娃家,有的拿起自言自語,有的為玩具娃娃穿衣服,有的躺在床上睡覺。在孩子們的眼裡,這就是自己的家,很、放鬆,他們找到了家的感覺。他們在玩中學會了與同伴的交往合作,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動腦能力。游戲環境的創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環境,既游戲空間、時間及玩具材料。二是精神環境,既游戲中平等的、互動的、和諧的同伴關系、師生關系。一、物質環境的創設首先,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如果教師提供的材料單一,幼兒游戲情節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因此,在游戲中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有利於幼兒通過探索接受豐富的感官,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像,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促進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比如在活動區中我為幼兒准備了許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種質地不同的紙類材料(白紙、臘光紙、皺紋紙、信封),白紙可以畫畫、折紙。臘光紙色澤艷麗,可以折各種小動物,也可以作為剪紙的材料。皺紋紙可以做小花、拉花、還可以搓成紙球等。信封可以裝飾、指偶、動物頭飾等。大小不一的布類材料(紗巾、大花布、小方布),可以做裝飾品、也可做粘貼畫。形狀各異的紙盒(包裝盒、葯盒、化妝盒),可以做傢具、汽車、玩具等。插塑玩具,木製玩具,美工材料(筆、油泥、剪刀等),可以讓幼兒動手捏、搓、團、揉做成各種小動物和各種形狀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動物輪廓等等。還有蛋糕底盤、點菜單等可進行再創造的材料。游戲材料具有開放性、可替代性,幼兒想像創造的機會大大增加,游戲也更加豐富。其次,提供的游戲材料要不斷變化,以便創設的游戲環境具有可變性、新穎性,不斷地吸引幼兒,引起幼兒的游戲興趣。我就碰到這樣的事,創設的「加工廠」只是單純地做做花、剪剪紙之類的,久而久之,去「加工廠」玩的幼兒越來越少。我發現這一問題之後,就在游戲評價的時候引導幼兒說:「夏天來了,我們的加工廠還可以做些什麼東西呢」?幼兒紛紛回答說:「做扇子、做裙子、做冷飲」……一下子就把幼兒的興趣調動了起來。再玩游戲的時候,幼兒的興趣明顯提高,有的做帽子、剪窗花、做花籃,玩的不亦樂乎!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的同時還應為幼兒創設充足的游戲空間和時間。例如「娃娃家」的活動就應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娃娃家」里應能容納5、6名幼兒參加游戲活動,活動時間應在半小時左右,如果時間太短幼兒游戲不能盡興,時間太長幼兒會對游戲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掌握游戲時間的度。二、精神環境的創設創設開放的精神環境,首要是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用親切的態度營造安全信賴的心理環境。精神環境主要是指環境中的人際關系。幼兒園的精神環境主要包括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乃至幼兒園的園風、班風。幼兒園的精神環境雖是一種無形的環境,但卻對幼兒的發展,特別是幼兒情緒、社會性、個性品質的形成、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造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由於幼兒情感的易感染性,幼兒園精神環境的創設關鍵取決於教師。教師在此之中,首先要 「以幼兒為本」,幫助幼兒成為發展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而不能以成人的經驗和認識去塑造和改變幼兒。為此,為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教師要處理好三方面的關系。(一)教師應建立與幼兒、親切、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親切、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是幼兒游戲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愛一切孩子」、「愛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兒的游戲中,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參與幼兒的游戲,使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夥伴,與老師在一起感到自然、溫馨、沒有壓抑感。譬如我讓幾位幼兒合作搭一座樓,我就是積極參與其中,活動結束時,我驚奇地發現:在沒有我的幫助下,幾個孩子共同合作搭建的樓非常漂亮。從外形到家什,一應俱全,在這里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體現。第二次同樣的游戲活動時,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一定要搭出來,要和上次一樣漂亮!」孩子開始動手了,這一次,我給予了孩子們特別的關注,每每看到他們停在那兒,或是不合我的意,就催促、干涉,甚至讓幼兒重來。活動結束了,一座樓還是沒有成功。兩個鮮明的事實,不難看出,幼兒在游戲時,應當讓幼兒自己去思考,過多的干預會限制幼兒的想像,太高的期望會給幼兒造成壓力,使得幼兒的創造力不能正常發揮。因此,教師應明確在游戲中角色,在游戲中,教師不應過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兒如何做或代替他們做,而是積極的合作和支持,鼓勵和引導幼兒構思,協助幼兒創作。 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態度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使幼兒不斷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喜愛、鼓勵和支持,並成為幼兒良好的榜樣。我們班有個孩子入園時,哭鬧不止,經常是扯住媽媽的衣服不放,父母離開後她會大哭大鬧,這樣的情形持續了好長時間。我和其他的孩子都被她吵的很煩。一次在和她媽媽的交談中我才了解到這孩子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父母,對父母很依戀,對陌生的環境和人都有恐懼感,不願接近。從此我開始關注她的一舉一動,給她無微不至的關懷,現在她終於接受了我,能夠快樂地參與各種游戲活動。教師還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不因幼兒的年幼,而忽視幼兒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幼兒,而是要與幼兒建立、平等、輕松、愉快的師幼關系。只有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幼兒才能自然、真實表現自己。(二)建立互助、友愛的夥伴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夥伴關系是影響其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性因素。幼兒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文明禮貌、友好謙讓,在游戲中互相協商角色或交換玩具,這些都為游戲的繼續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例如幼兒午睡起床疊不好毛巾被時,我就用示範行為暗示幼兒,找朋友合作完成。在戶外游戲時有一名幼兒不小心摔倒,身邊的一名幼兒趕快扶起他,看到類似情況我就積極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學習,以此行為來教育幼兒關心同伴。在我的有意識的引導下,幼兒會逐步養成互助、友愛的夥伴關系。因此,教師應加強幼兒的情感教育和集體教育,建立互助、友愛、和諧的夥伴關系,使幼兒生活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在集體中獲得全面的發展。(三)教師之間的真誠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兒最好的榜樣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幼兒活動的情緒和積極性。教師真誠合作、互相尊重的關系,是幼兒建立友好同伴關系的榜樣。這為幼兒游戲建立了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因而,教師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質為幼兒樹立榜樣,教師要做到舉止大方、語言文明、態度和藹、行為規范。精神環境比物質環境的創設更為重要,其任務也更艱巨。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是鼓勵幼兒與周圍人、事、物相互作用的前提;同樣,我們也不可忽視物質環境的創設,它與心理環境同樣重要,這兩者是相互、相輔而成的,兩者缺一不可,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幼兒在游戲中玩的輕松、愉快,讓他們在一個、平等、和諧的開放性環境中健康成長!
Ⅱ 幼兒園小班心理健康教案情緒來了怎麼辦
查看更多: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避免受傷。
2、培養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好品質。
活動准備:
受傷的事例圖片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有關燒傷、燙傷、破傷的情況
(2)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
Ⅲ 幼兒園幼兒的情緒和情感發展的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意潛移默化的影響,並慣穿於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它非常明確的告訴我們,情感教育在幼兒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每個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幼兒良好情感的培養。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人在接觸現實的時候,對現實中的對象和現象總是持有各種各樣的態度,產生不同的內心體驗,產生著不同的情緒、情感、並逐步地演變成穩定的性格特徵,而幼兒情感的發展對其以後心理的發展影響是大的,特別是幼兒情感的個別化即幼兒情感的某種傾向性,對幼兒將來的個性形成起著極重要的作用,而幼兒期是人的情感發展的關鍵期,發展幼兒的情感,培養他們的社會行為,對於提高其社會化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於我們幼兒園的教師來說,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中,在幼兒與同伴以及成年人的各種交往中,都可以適時地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教師應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一、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上的「單一」概念,確立整體意識。
長期以來,幼兒情感教育未被人們所重視,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識、技能、技巧傳授,輕能力、習慣、興趣、情操的培養。以往,我們在設計、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時,多是單純追求各學科教學的工具性效應,忽視了在品德、情感等方面應該達到的目的。例如,在「認識春天」的教育活動時,多半限於讓幼兒掌握春天的氣候特徵和動植物的變化,使幼兒感覺衣服的增減等,這樣孩子們所獲得的只是知識。在更新教育觀念後,在組織教育活動時,除了知識的傳授外,還注意了情感教育,如春天到了,帶小朋友到戶外春遊,觀察春天的景象以及池塘里的蝌蚪的變化,並根據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啟發幼兒:「小朋友,春天到了,池塘里的蝌蚪也出生了,它們的媽媽是誰呀?為什麼它們長得跟媽媽不一樣呢?」孩子們通過思考和討論,知道春天裡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接著,我又用擬人的手法問:「小蝌蚪找不到媽媽,會怎麼樣?」孩子們發揮了想像力,有的說:「小蝌蚪傷心地哭了,」有的說:「沒有媽媽照顧,小蝌蚪會生病的。」這時,我便說:「讓我們幫幫小蝌蚪的忙吧!」孩子們的情緒明顯高漲,有的說:我們幫它找媽媽;有的說:我把它帶回家照顧它;有的說:我們要愛護它,讓它感受到我們的愛。孩子們說了很多各種各樣充滿愛心的想法。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孩子們既領略了知識世界的內容,又進入了情感世界,不知不覺地獲得了關心他人和同情、幫助弱小者的品質的熏陶。
二、對幼兒要愛嚴結合,循循善誘,促進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熱愛幼兒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感情基礎,無愛便無教育。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年齡越小,作為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愛」的情感交流越發顯得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就是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要。」教師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首先從思想認識、從情感、行為等方面去了解幼兒,分析他們的語言行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而產生積極的情感,因此教師要尊重幼兒,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對待幼兒要愛,但熱愛不等於溺愛、遷就、縱容,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感情用事,失去理智,忽松忽緊,而要前後一貫,始終如一,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使孩子的情感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盡管是極其微弱的發光點,都要及時予以肯定,這可增強幼兒戰勝缺點的信心和勇氣,促使幼兒道德認識轉化為行動,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三、注意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情感教育
幼兒園有目的的活動有其各自不同的特點,只有結合這些特點認真地設計並組織活動,才能將情感有機地滲透其中,但要避免手段和方式方法上的牽強附會,例如:過去在組織講故事的活動時,經常在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孩子們類似的問題:「我們要向故事中的誰學習?學習他什麼呢?」並引導幼兒說出:「學習他關心別人,互相幫助」等等,這些類似的活動,都沒有跳出說教的圈子,孩子們雖然當時能對答如流,但在生活交往中是否能真正體現,就不一定了,因為孩子們並沒有把知識的獲得深化為思想感情,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要自然地協調地滲透情感教育。我們可以從以下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一)結合節日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各種節日都有其不同的意義,教師應深入淺出地向幼兒介紹節日的名稱和主要的涵義,如「三八」婦女節、兒童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清明節、元旦等等,將幼兒對節日的認識情感從不同方面作進一步的提高,如三八節,五一節到了,讓幼兒通過繪畫「我的媽媽」、「我的爸爸」送給爸爸媽媽,並說一句祝福的話來表達幼兒對父母熱愛的情感,鼓勵幼兒幫助爸爸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洗襪子,穿脫鞋襪,收拾玩具,擺放碗筷,為大人遞送用具等,養成幼兒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關心他人的情感。清明節前組織幼兒談話,幫助幼兒理解烈士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犧牲,人們為了懷念他們,每年春天都要去看望他們,並讓幼兒懂得看望烈士時要做花圈、花來表達我們的懷念之情。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動手製作花圈,把孩子們用皺紋紙做的紙花扎在花圈上,組織幼兒到烈士紀念碑掃墓,獻上花圈,低頭向烈士默哀,體驗懷念烈士的心情,並請家長代表向孩子們講述革命烈士的故事,掃墓活動結束回來後,我們又通過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畫畫、折紙、看誰講的英雄人物多等形式,強化了幼兒的情感。
(二)利用身邊發生的事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教師要善於利用身邊的事例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這是最有說服力的極好教材,例如,我利用我班鍾楚略小朋友即將隨爸爸媽媽到英國去讀書,將要和全班小朋友分開了這一時機來進行情感教育,如何開展這一活動呢?我發現,教師親切的教育態度是誘發幼兒良好情緒和情感的紐帶,幼兒只有在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情緒下,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敏捷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和創設。一開始,我用親切的語調和幼兒交談:「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將要離開我們班,你們知道是誰嗎?他為什麼要離開我們班呢?」小朋友們一下被吸引了,紛紛想知道是誰,情緒被激發以後,我向大家講明了原因,孩子們又關心地問:「那鍾楚略什麼時候回來呢?」我表示遺憾地說:「我也不知道,也許很難有機會回來了,」接著我又啟發他們:「鍾楚略要走了,你們想他嗎?你們怎麼想他呢?」孩子們有的說:「打電話,」有的說:「寫信給他,」有的說:「我們畫一幅畫送給他,讓他不忘記我們,」於是我們決定全班小朋友一起畫一幅畫送給他,我構思了全班小朋友手拉手的畫面,全班孩子每人在畫紙上都畫上一個人代表自己,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名字,每個孩子還對楚略說了一句祝福的話。當家長來接孩子時,我們把這幅畫和祝福送給楚略父母時,他們都非常激動。楚略到英國後,還給我們寄來了信和卡片。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友愛產聲相互交流的作用。
(三)注重一日活動的情感培養
幼兒的情感具有沖動性和不穩定性,情感教育並不是一次活動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將一日活動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是有效的教育。如利用大自然、音樂、美術和文學作品等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通過游戲活動、區域活動強化愛的情感教育等。一日活動的各環節都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這就需要教師要注意隨機教育,發掘出著眼點,並努力營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環境,使孩子們行成良好的情感素質。
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用愛作為紐帶連接教師和幼兒的關系,努力創設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和諧環境氣氛,使幼兒的情感得到和諧的健康發展。
Ⅳ 幼兒園情緒情感工作方案
眾多研究表明,情緒情感是幼兒發展的核心方面,在幼兒生活、整個心理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對幼兒生存和發展的意義重大。情緒情感分積極與消極兩種,凡能引起愉快體驗的,如興趣、快樂、安全、自主、幽默、舒服等可稱為積極情感。積極的情緒情感有助於幼兒智力發展,自我意識的形成及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產生,對幼兒的發展有 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那些能引起痛苦體驗的,如:生氣、傷心、憤怒、恐懼等可稱為消極情感。少量的消極痛苦的情感體驗,對情感發展有益而無害,少量的挫折感,更能使幼兒想像和體驗別人的痛苦感受,培養關愛和同情,懂得給與和回報:但是,如果一個幼兒經常處在恐懼不安之中,整天心事重重,或經常有很多刺激惹他生氣和憤怒,就會影響身心健康和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因此讓幼兒經常處於愉快平衡的情緒之中,少受壞脾氣的干擾,並能理解別人的情感和適度控制自己的情感,能使大腦的情感潛能得到充分和全面的開發。 二、托班幼兒積極情緒情感培養的目標: 我們參考了大量嬰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理論並結合我園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培養總目標: 1、形成適度、安全的依戀,對老師和同伴產生初步的信任感,經常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2、有積極、愉快參與各類活動的意願和行動;願意與同伴一起玩。 3、有初步交往的意識和簡單的行為;願意與老師、同伴交往,喜歡老師和同伴。 4、能用表情、動作或簡單語言表達自己遇到的困難。 在確定總目標後,我們又結合幼兒在入園的一年時間內情緒發展的規律,將這一年的時間分為:新入園適應期→愉快情緒培養期→積極情感培養期3個階段,並將總目標分解,制定出了各個階段的分目標,便於教師操作。 階段新入園適應期愉快情緒培養期積極情感培養期 培養目標 1、幫助幼兒克服入園的分離焦慮,建立安全感。 2、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使他們萌發對老師及同伴的適度依戀,逐漸對老師、同伴產生初步信賴感;盡快建立對老師的移情,願意上幼兒園。 3、緩解家長焦慮的情緒。 1、願意參加幼兒園的各類活動,積累愉快及成功的體驗,時常能保持愉快的情緒。 2、願意和老師進行語言及肌膚上的交流、願意與同伴玩,初步體驗與人交往的樂趣。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情、動作或簡單語言)向老師、成人、同伴表達自己的情緒。 1、喜歡老師、喜歡同伴、喜歡自己周圍熟悉的人。 2、對周圍生活中常見的大自然、小動物萌發喜愛之情,產生愛護動植物的意識。 3、在與老師、同伴的互動中,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萌芽。 4、鼓勵家長積極配合班級的具體工作。 三、托班幼兒積極情緒情感培養的主要內容 1、培養積極的情緒狀態 A 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B 積極、愉快地參與各類活動 C 學慣用表情、動作或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困難。 D 在老師的幫助下積極轉化消極情緒 2、培養初步的積極健康的情感 A 萌發對老師及同伴的適度依戀,逐漸對老師、小朋友產生初步信賴感; B 體驗、積累愉快、自信、成功的感受; C 體驗交往、分享的樂趣 四、托班幼兒積極情緒情感培養的策略 (一)、了解托班幼兒的情感需要並合理滿足,激發積極情緒情感的產生。 情緒情感和需要是緊密相聯的,需要是情感產生的基礎。也就是說,產生什麼樣的情緒情感取決於客觀事物是否能滿足人的需要。那些能夠滿足人需要的事物,會引起愉快、滿意、喜愛和贊嘆等積極的情緒情感,相反,就會引起厭惡、悲哀、憤怒和苦悶等消極的情緒情感。因此,我們培養托班幼兒積極的情緒情感從了解現階段他們的情感需要並積極合理的滿足開始。我們在對123名(1.5-3歲)托班幼兒情感需要的調查中發現了現階段他們依戀、自主、交往、獲得成功的需要都十分強烈。因此我們結合幼兒的需要,進行了合理的滿足,讓托班幼兒在情感需要得到合理滿足的過程中,激發其積極情緒情感的產生。 1、滿足幼兒對依戀物的需要 在新入園適應期,很多托班的孩子來園都會帶各種各樣的東西:毛巾、被子、枕頭、毛絨玩具等,整天活動都帶著他,甚至睡覺都帶著他,不讓別人碰一下,你一碰他的東西就會引來其的哭鬧和不安。以前我們一般不鼓勵幼兒帶這些東西,因為它影響孩子正常的活動,現在我們了解了幼兒的情感需要後,不但允許幼兒帶這些依戀物來園,還專門設計了「我們一起上幼兒園」的活動,讓幼兒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吃、一起睡,消除孩子離開父母後的不安全感,穩定他們的情緒,使他們形成安全感,激發積極的情緒情感的發生。 2、滿足幼兒對肌膚親觸的需要 剛出生的嬰兒就有肌膚親觸的需要,他們吮吸母親的乳房,輕觸父母肌膚,渴望得到大人愛撫,這種需要在托班幼兒的身上仍非常強烈,特別是離開父母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親撫。老師充滿愛心的抱抱、親親、摸摸都能讓孩子感到無比的舒服。因此一日活動中,我們盡量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和每個孩子肌膚親觸,比如:早晨
Ⅳ 幼兒園中班情緒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夠結合「心情表」講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2、初步感知他人的情緒變化,學習調節自我情緒的簡單策略。 活動准備 1、表情娃娃圖片:(笑笑臉、哭哭臉、生氣、憤怒)。 2、與幼兒人數相同的鏡子若干。 3、幼兒「心情卡」每人一張 活動流程 1、師幼談話,教師選擇一首歡快的曲子讓幼兒一起欣賞。 (1)、寶寶聽了這首曲子你們覺的心情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一些表示心情愉快的詞,如:開心、高興等),並讓幼兒用面部表情表現出來。 2、讓幼兒說自由發言,和小夥伴一起來分享她們的快樂。 「寶寶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你們還遇到過那些高興的事情?」 3、讓幼兒用面部來表現心情。「你們有這么多高興的事情和開心的事情,那有沒有過不順心的事情,讓幼兒自由發言,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傷心、難過、生氣等)當你有這樣的心情時,你的面部會怎麼樣? 」 4、教師出示表情娃娃圖片,請幼兒猜一猜娃娃的心情: (1)、笑笑臉:娃娃為什麼這么開心,他遇到了什麼事情這么開心?讓幼兒自由回答,發揮幼兒想想力,讓幼兒做一個笑笑臉。(幼兒觀察娃娃的面部表情:眼睛和眉毛向下彎,嘴巴向上翹)。 (2)、哭哭臉:娃娃為什麼會哭?他遇到了什麼事情了?讓幼兒自由討論回答,你喜歡笑笑臉還是哭哭臉?(幼兒觀察娃娃面部表情:眼睛和眉毛像上翹,嘴巴像下彎)。 (3)、生氣:娃娃為什麼會生氣?他遇到了什麼事情?讓幼兒自 由討論回答。你在生氣時還會做什麼動作?(幼兒觀察娃娃面部 表情:眼睛和眉毛緊皺,兩嘴巴一閉向上翹)。 (4)、憤怒:娃娃為什麼這么憤怒?他怎麼了遇到了什麼事情?讓幼兒給娃娃想辦法把憤怒變為高興。(發揮幼兒想像力) 小結:每個人的心情好壞有時我們會從她(他)的臉上都會看出來,遇在這樣的情況時,我們要想各種辦法來幫助她們。 5、在我們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好多開心的事情,但不可能事事都順心,誰都有不愉快的時候,當我們遇到煩心的事情時,你會怎樣讓自己變的快樂?讓幼兒想辦法來發言,發揮幼兒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小結:每天我們都要應該以快樂的心情去面對每一件事情,你們不高興時,可以告訴老師、小朋友、讓大家一起想辦法來幫助你、還可以聽聽你喜歡的音樂、看看你喜歡的動畫片電視、好好睡一覺、到外邊散散步等等,要想辦法讓自己高興起來,笑起來。知道笑能使人美麗健康。那樣我們就會永遠是個快樂的小天使。 6、聽口令做表情游戲:讓幼兒照鏡子,聽教師指令做不同的表情。如:「變變變,我變的很快樂!變變變,我變的很生氣!… 」 活動延伸: 出示「心情卡」讓幼兒認識了解,並把每天的心情畫在上面,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幼兒每天的情況。
Ⅵ 幼兒園中班情緒情緒的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在幼兒園里,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經常會發生一些摩擦,幼兒卻不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會大哭,有時會難過,甚至還會大打出手,特別是幼兒上了中班以後,心情變化大,會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愁之情人皆有之,但快樂作為一種積極情緒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於幼兒的成長尤為重要。愉快的情緒既來自於成人的關懷呵護,更取決於幼兒自身的主觀體驗。幼兒園新綱要中指出,健康領域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幼兒能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為此我設計這次活動——開心吧,就是為了讓幼兒在體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緒,知道情緒愉快有利於身體健康,培養幼兒開朗的性格和樂觀的情緒。在教育中,我們要讓幼兒學會如何保持愉快的心情,並初步學會用多種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為快樂的人生奠定基礎。本次活動的內容選自中班健康下冊中的第二個活動主題「齊齊開心」,這一個活動的主題就是讓幼兒學會用適當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知道好的情緒對我們身體是有好處的。好的情緒還可以讓我們交到更多的朋友,在集體生活中能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安全感。根據這一內容我設計了三個環節:情景感知,理解每個人都有情緒——討論分析,知道好心情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體驗理解,尋找到排解不開心情緒的方法。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懂得情緒愉快有利於身體健康。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習正確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幼兒逐漸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懂得情緒愉快有利於身體健康。 教學難點:初步學習正確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 活動准備 活動過程 步驟1: 一、情景感知,理解每個人都有情緒。 1、出示圖片1(一個小朋友當時值日生之後露出甜甜地笑容。)問: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為什麼?平時你們會這樣嗎?為什麼呢? (和幼兒討論之後得出情緒:開心。) 2、出示圖片2(一個小朋友自己帶到幼兒園的圖書被撕破後很生氣。)問: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為什麼?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和幼兒討論之後得出情緒:生氣。) 3、出示圖片3(一個小朋友看見魚缸里的小金魚死了,表現得非常傷心。)問:圖上的小朋友怎麼啦?為什麼?你們也會這樣嗎?為什麼? (和幼兒討論後得出情緒:傷心或不開心。) 4、出示圖片4(一個小朋友因為不會系鞋帶而發愁。)問:小朋友怎麼啦?為什麼?你們會系鞋帶嗎?如果你們遇到了不會做的事情會怎麼樣?為什麼? (和幼兒討論後得出表情詞:發愁。) 5、教師小結:每個人在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時,心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喜、怒、哀、愁等,這種感受我們叫它心情。 設計意圖: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孩子觀察富有生活氣息的圖片,和老師一起討論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事情,讓幼兒盡情的說說自己是否也會這樣,在觀察和討論中理解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喜、怒、哀、愁。 步驟2: 二、討論分析,知道好心情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 1、師:心情是我們的好朋友,一份好心情能讓我們過得很開心,可是一份壞心情卻會把一切都弄得很糟糕,那麼我們在什麼時候心情會好,什麼時候心情會壞呢? 好心情 壞心情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情況填在書面表格中。) 2、你們平時心情好的的時候多還是心情壞的時候多呢?為什麼?心情好的時候你們會用什麼顏色來表現呢?請你們為自己的情緒配色。 (出示色彩卡,請幼兒為不同心情配色。) 開心 生氣 傷心 發愁 (註:每一個心情都有娃娃頭表現,有助於幼兒理解這些心情。) 3、幼兒操作結束後,教師小結分析幼兒的配色情況。教師小結,好心情時我們會用鮮艷的顏色來表現,壞心情是我們會用深暗的顏色來表現,看來孩子們都喜歡好心情咯,不開心就是生氣,生氣不僅不讓人喜歡,還會對我們身體產生壞的影響。生氣的時候,人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身體越來越差,所以我們要盡量不讓自己生氣,把生氣這個壞習慣消滅掉。好的心情會讓我們開心地過每一天,讓我們身體健康。 設計意圖:在第二個環節中,我用表格的形式記錄孩子們的好心情和壞心情,同時還讓他們給心情配色,讓他們理解好心情與壞心情的不同,感知好心情會給我們帶來快樂。 步驟3: 三、體驗理解,尋找到排解不開心情緒的方法。 1、好心情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可是有幾只小動物不開心了,看看它們怎麼了? (出示兩幅圖。) 圖5:斑馬先生和小獅子搶皮球臉上被小獅子扔皮球給砸傷了。 圖6:花豬小姐已經有很多玩具了,還要媽媽給她買玩具,媽媽不肯,它就生氣了。 引導幼兒理解斑馬先生和花豬小姐這時的心情很壞。 2、怎樣才能讓他們變得開心呢?狐狸大嬸開了一間開心吧,我們去看看吧。(出示書本第一頁的畫面。)哇,斑馬先生和花豬小姐在狐狸大嬸的開心吧玩的多開心呀。狐狸大嬸的開心吧真神奇,它們是怎樣變快樂的呢?(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畫並回答。斑馬先生在吃冰激凌而變開心了,花豬小姐在跳蹦蹦床而變開心了。) (教師再幼兒的回答基礎上再小結,讓幼兒懂得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採取其他適當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讓自己變得開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