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些認識形狀的幼兒故事
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數學課本故事都是現成的 譬如方案數學,一個學期有4個主題故事,每聽一個故事就一個知識點,後面就是練習。 例如:認識半圓形 到了小小國,嘟嘟發現這里還真的到處都是零食呢,他邊看邊吃,可開心了。嘟嘟發現有張桌子上放著各種形狀的餅干,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圓形的,但是有一種他不...認識的形狀,嘻嘻告訴他這是半圓形。「半圓形很特別,你拿兩個一樣的半圓形餅干拼拼看就知道了。」 嘟嘟拿起桌子上另一塊半圓形的餅干,把彎彎的兩邊拼在一起。「不是這樣拼,要把平的那邊放在一起。」哈哈舉著拼好的兩塊餅干給嘟嘟看。「這不就是圓形嘛。原來兩個半圓形拼起來就是一個圓形呀。」嘟嘟吃驚地說。 認識長方形 遠處傳來了一陣聲響,原來是小小國要進行「小小之星」評選,大家正忙著布置場地。 只見有兩個人一人一邊拉著一塊正方形的幕布,想把布掛在兩邊的樹上。可是如果把布掛到這邊,就掛不上那邊的樹了:換掛到那邊,就掛不上這邊的樹了。「這塊正方形的幕布不夠長,掛不到這兩棵樹上。」嘟嘟自言自語著。 哈哈問嘟嘟:「你說該怎麼辦好呢?」嘟嘟想了想說:「再拿一塊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的布,把兩塊正方形的布拼成一塊大的長方形幕布,就夠長了。」嘻嘻告訴了掛幕布的兩個小人。不一會兒,幕布就掛好了,小人們又忙著布置其他東西。 這是節選小班的2段故事。
Ⅱ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認識圓形,半圓形,三角形)的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的天性是好動,觀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別強。利用生活中的圖形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還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一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活動認識圓形、三角形。 二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彙,鍛煉幼兒的膽量。 教學重點、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幼兒的思維,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1每人一隻小盒子 、四顆大小不同的紐扣,三根火柴棒, 2大頭針若干、泡沫板一塊、絨線或銅絲若干。 3圓形、三角形卡片、雪花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球、魔方、餅干、盆碗、紐扣讓幼兒觀察它們都是什麼形狀。如果知道告訴老師,小朋友認識那些圖形。 2小朋友喜歡這些圖形嗎? 3今天我們就和這些圖形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玩紐扣吧,請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紐扣從大到小地排列並數數有幾顆紐扣?(4)。問這些紐扣都是什麼形狀的?並請小朋友把最大的紐扣拿出來,摸一摸,看一看。 2找圓形;紐扣是圓形,還有什麼是圓形的?讓幼兒在教室里找圓形,找到後告訴老師,要大聲回答問題,(表、桶、球、水杯)。 3連三角形:請小朋友用三根大頭針隨便分開插在泡沫板上。教師用一根絨線把大頭針連起來後讓小朋友說出是一個什麼圖形?(三角形).。比一比三角形與圓形有什麼不一樣?(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4讓幼兒自己動手,拼三角形:請每個幼兒用三根火柴棒拼成一個三角形。
Ⅲ 認識圓形,橢圓形,半圓形中班數學教案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夠認識半圓形。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半圓形。
難點:知道一個圓形可以變成兩個一樣大小的半圓形
活動准備
1.裝有各種形狀的籃子(人手一份)
2.剪刀。漿糊若干。
3.大的示範圓形和半圓形各一個。
4.用圖形拼成的完整畫面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 讓幼兒認識圓形和半圓形。
1. 教師出示示範圓形,問幼兒其圖形的名稱和特徵,再出示示範半圓形,再問幼兒其圖形的名稱和特稱。
2. 讓幼兒在圖形籃里找出圓形和半圓形。
3. 給幼兒講解圓形和半圓形的關系
二.幼兒嘗試把圓形變成半圓形。
1. 教師讓幼兒思考:你能把圓形變成半圓形嗎?是怎麼把圓形變成半圓形的?讓幼兒自主先思考再與其旁幼兒討論。教師巡迴旁聽。
2. 幼兒討論後,教師請若干名幼兒說一說自己可以用什麼方法把圓形變成半圓形的。
3. 幼兒嘗試把圓形變成半圓形,教師巡迴觀察。
4. 教師把幼兒的成品半圓形進行講評。
三.教幼兒如何正確的把圓形變成半圓形
1. 教師出示圓形,把圓形對折,必須以中線為中心邊對邊對折,對折後,在圓形的中線把圓形一分為二,把成品半圓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圓上比較,看看是不是該整圓的一半,該半圓形不能大於整圓,也不能小於整圓。
2. 教師再次向幼兒正確示範如何把圓形變成半圓形,並驗證。
3..請幼兒按照教師的方法再一次把圓形變成半圓形,並作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