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看到了什麼》教學設計及反思
區教研員和浙師大教授聽課杭州江南實驗學校 詹林芳一、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麼》是小學科學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課。本課以生活中常見的大樹為觀察對象,以一個初學科學觀察學生的一般發展過程為線,通過幾個依次遞進的結構活動,讓學生經歷並體驗一次科學觀察活動方法及其意義的過程,為後續科學學習活動奠定良好基礎。本課也是植物單元的起始課。植物是學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樹又是學生經常接觸的物體。對大樹的觀察,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關於這棵樹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方面的事實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樹看做一個生命體。教科書表達的一個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獲取有限的信息;回憶看到過的事實,能夠豐富我們的信息;實地觀察能夠獲取更多更豐富的信息。希望學生在與看圖片的對比過程中,體會到實地觀察與從圖片上看對信息的獲得是有很大區別的。二、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是真正的觀察,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他們對觀察手段的認識,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這一點上,許多學生不認為聞、聽、嘗、摸等手段也是觀察方法。當我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各種觀察方法去觀察一棵大樹的時候,學生會體會到,科學課上的觀察必須是全身感官都要參與的觀察,從而豐富學生的觀察手段。三、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大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2、簡單了解樹的結構過程與方法: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3、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情感、態度、價值觀:1、懂得從圖片中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2、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3、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教學重點:用各種科學方法觀察這棵樹教學難點:嘗試用感觀感知樹 四、教學准備1、物色校園中或校園周圍可供學生觀察的大樹,教師課前實地看一下,考慮活動中學生可能會產生的安全問題,加以預防。2、准備一些觀察活動中學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觀察工具。3、教學PPT,人體器官圖(或者是課前簡筆畫)五、教學過程活動一:我看到了什麼(圖片上的大樹)1、談話:同學們,在校園里、在路上、在公園里,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大樹,你有沒有仔細地去看過它們?有沒有想過要去仔細地看看大樹?2、(PPT展示),仔細看看圖上的大樹,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樣的。比比誰看得仔細說得多。學生看教師投影圖,說說所看到的相關信息,比比誰說得多。(預測:學生說的信息以樹的結構為主,如樹干、樹葉、樹冠、樹根等)3、小結:從圖片中,我們獲得的有關大樹的信息很有限。活動二:在一棵真正的大樹前,我看到過什麼?(記憶中的大樹)1、這只是圖上的一棵樹,我們看不出更多的東西。回憶一下你看到過的一棵真正的大樹,說說你從樹上或樹下發現過的一些有趣的情況。教師PPT投影,給學生的匯報描述以提示。(學生嘗試著說出樹上生活著一些小動物、樹葉有些是綠色、有些是黃色的、還有果實、花等)[預測:學生通過回憶看到過的大樹,匯報的信息大量增加。]2、我們以前在真正的大樹前得到的大樹的相關信息比圖片中大樹上發現的信息多,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活動三: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真正的大樹)第一階段:感悟「觀察」1、如果我們真的到樹下去看一看,會不會看到更多的信息?(肯定能!)2、為什麼再去看看會看到更多的內容呢?(我還沒仔細看過一棵樹呢,我們會看的更仔細,會用更多的方法)PPT演示:[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帶著這樣的目的去看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第二階段:我想觀察什麼?怎樣觀察到更多內容?1、如果來到一棵真正的大樹下,想想我想觀察什麼?2、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大家想到的觀察內容真是豐富!有大樹的樹干、樹皮、樹枝、樹的形狀,有葉、花、果,有樹上、樹下的動、植物等等,那我們怎樣觀察才會了解這些觀察內容的更多信息、知識呢?(小組討論一下)3、學生匯報觀察方法。教師板貼看、聽、摸、聞等方法所運用的人體器官圖。(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在此環節可穿插一個小實驗:猜猜黑袋子里的是什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我們在觀察大樹的時候也可以用這么多的方法。)(學生可能沒有想到聽的方法,教師可提問學生:聽說一棵大樹每天要蒸發掉幾百公斤的水,那麼多的水從樹根流向樹葉,樹干里有沒有水流動的聲音呢?讓學生用耳去聽……學生體會到觀察是眼、耳、鼻、手(皮膚)等的多種感官的綜合活動。)[通過活動二和上述活動三的結構,促進學生將看一棵大樹向觀察一棵大樹推進,「觀察」的定義也由此產生。]4、再次小結:當我們帶著那麼多的目的、用那多的方法去了解一棵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板書: 我們看到了什麼 看有目的 聞 觀察 摸 聽第三階段:實地觀察一棵大樹。1、帶領學生到大樹前,開始活動(1)討論:觀察大樹時,你有什麼想提醒同學們?(觀察時的注意點)(2)帶領學生到事先選好的大樹下,根據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3)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對學生的方法和獨特見解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4)及時提醒學生把看到的內容寫在作業本上的活動記錄中。2、讓學生通過討論後知道看與觀察的不同。(1)組織學生回教室,匯報交流:你觀察到了什麼?為什麼我們今天能觀察到的更多?小結:有目的的觀察,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拓展:我們還可以這樣來觀察大樹(PPT展示觀察大樹的季節性變化)。完成作業本相應的課堂作業。課後作業:觀察學校里和家周圍的大樹,希望你們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教學反思:孩子們看到的是什麼?這是三年級的孩子真正意義的第一節科學課。我想處理好興趣和習慣是我第一單元的常規工作重點。既要保護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要有利於促進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回憶所知道的植物,許多孩子曾養過一些植物,所以他們能具體說出植物的名稱,但是對於植物的其它知識了解的很少。在看圖中的大樹時,孩子們關注大樹的結構較少,能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了解樹的結構,並試著去描述。在回憶曾經看到過的大樹時,孩子們顯示出來的東西並沒有我想像的多,結合PPT他們講到了葉、樹干、藤蔓、樹的形狀等信息,聯想部分說到了鳥巢、樹幹上的動物,也有少部分孩子說到低下的小草和周邊的環境。 當老師說道想不想去校園看大樹時,學生顯的非常的興奮。 教師在引導孩子們討論時,大部分孩子能說出自己想觀察的是什麼,怎麼觀察。但是實際觀察時,孩子最感興趣的是觀察樹上的小動物,很容易被樹上的小動物吸引,而對於諸如樹根、果實、花、葉片長度等相關特點關註明顯不夠。顯然他們的認知和行為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觀察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大多數孩子能用放大鏡去觀察,他們這么做,有很多孩子是因為對放大鏡產生了好奇,急於想使用,而對真正觀察的結果並不是很注重,教師在以後的觀察活動中還要注意有效的引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 本課還呈現的一個孩子的特點是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師和同伴的提醒下及時記錄,但是記錄的速度比較慢,以致影響了他們的觀察,以後的課中教師指導和調整孩子們的記錄,使觀察更有效。
❷ 反思教學方法是怎樣的
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群體」。而現在我們學校正在實行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所以教學方法的更新是搞好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
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種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即實驗型概念;另一種是在已有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即推理型概念。學生只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習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由課堂的「主宰」變為主導。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意識,即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主體意識。
教學手段多樣化,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復雜物理過程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各種物理現象,能在短時間內展示物體的運動和變化的全過程,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改下,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一些常用教學軟體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教學方式新穎化。隨著「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實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生教生,生幫生,讓學生在一種互助友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❸ 不應該在課室開投影機看電視的反思怎麼寫
你就寫教室是用了教學的,不是放的。
❹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反思
1、本節課是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完成的,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提專高了動手能力,屬也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規律,一點興趣都沒有。現在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方法記住了成像的規律。
2、由於部隊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基礎知識沒有學習好,實驗時手慌腳亂,導致課堂氣氛有點亂,所以還有一部分學生沒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以後應在探究前講清探究的步驟和探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3、學生有強烈的實驗需求,以前有許多實驗我以為很簡單,往往就用演示實驗一帶而過,通過這節課我深深的感受到實驗對學生是多麼有趣多麼重要,以後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手。
❺ 課堂教學反思該反思什麼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1、對知識、能力、情感三維教學目標是否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有理可據、細膩,否則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並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有的教師為了增加課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灌」在學生頭腦中,而留給學生思考、訓練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
2、對重點、難點是否把握准確。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在教學目標中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對難點知識無法突破,其結果是學生渴望得到的知識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問題沒有解決,學生不懂的知識還是不懂,該掌握理解的知識沒有拓寬加深,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3、對學生的知識、心理狀態是否了解。老師要深入學生實際,掌握學生的知識動態和心理動態,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得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從而一筆帶過,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准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學習、成長。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1、講授的知識是否正確,語言是否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功。其一,任何學科都有著嚴密邏輯性,首先教師傳授的知識不能錯,推導要嚴謹、要有理論根據,使學生信服,層次之間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詞意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書寫是否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重點知識一目瞭然,便於學生的課後復習。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書寫端莊大方,切勿潦草。
3、教具的使用是否得當,實驗操作是否熟練、規范。如理科中的化學學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離不開實驗,實驗離不開化學儀器。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實驗演示時因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誤導學生。所以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實驗的操作要領,規范操作。
三、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反思
1、是否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要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要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滿足們的學習慾望,可課後提供些參考資料或布置些有利於發展能力的習題,供他們使用,讓他們的知識拓寬加深,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課後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班級成績的兩級分化。
2、是否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一堂課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很難想像效果怎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課堂上,要積極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便錯誤我們也要傾聽,切勿枉加指責,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以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師生的互動,積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教學方式、手段是否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提高教學效果,增大教學容量。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路、投影儀、錄音錄像、製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復雜抽象知識,如製成演示動畫,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還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過程和現象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能取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師採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體的學習和使用,對自己的教學水平的提高大有幫助。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
❻ 小班教案誰的影子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孩子們在操場上追逐著自己和其他幼兒的影子,玩得不亦樂乎,我上前問他們:「你們在追啥啊?」孩子們回答:「影子啊」我再問:「你知道影子怎麼來的嗎?」孩子們一臉疑惑地搖頭,於是就設計了影子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戲等活動,讓幼兒知道影子是怎麼形成的,並對周圍的自然現象產生興趣。
2、要求幼兒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影子是怎麼形成的,並對周圍的自然現象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木偶、投影儀、膠片、彩筆。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註: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找影子
1、木偶影子表演
教師在投影儀上操縱木偶小猴,使小猴影子做出各種動作。
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小猴的影子在干什麼?
2、幼兒找影子。
小朋友看看,牆上有小猴的影子,你們也出來找找自己的影子。(教師拉上窗簾,開燈,然後放音樂,幼兒找影子)
告訴我,你們的影子在哪裡。讓你們的影子表演各種動作,看哪個影子的動作最優美。(幼兒表演各種動作)
剛才,你們的影子在干什麼?影子怎麼也是會跳、會走的?
小結:影子真好玩,我動他也動,我做什麼動作,它也做什麼動作。
(關燈)咦,影子呢,為什麼影子沒有了 ?(開燈)為什麼影子又出來了?(再開燈、關燈)
小結:影子跟亮光有關系,有亮光,影子就出來,沒有亮光,影子就沒有了。
二、藏影子。
我們來做藏影子的游戲,請小朋友動腦筋,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老師來找。想一想,怎樣藏,老師才找不到你的影子。(幼兒藏影子,教師找影子,被找到影子的幼兒站在一邊)
(問沒被 找到影子的幼兒)我怎麼沒找到你的影子?你為什麼藏在這里?
小結: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沒有影子,所以老師就找不到了。
游戲玩兩遍。
三、做手影游戲。
今天,老師青睞一個表演家,她會做各種手影游戲。(老師表演手影游戲)
老師表演的是什麼?哪個小朋友也會表演?(小朋友用木偶或者手影表演)
說說你表演的是什麼?
小結:在亮光下面,可以做各種影子游戲。
三、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找找還有哪些地方有影子。找個好夥伴做做有趣的影子游戲吧。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自發的游戲活動,貼近他們生活,深受孩子們喜愛。
2、本次活動,目標設置得當,尊重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跳跳就能達成新的認知目標。
3、本次活動過程井然有序,過渡環節自然,消除了幼兒消極等待的時間。
4、在教師找幼兒影子,幼兒找其他幼兒的影子環節讓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充分的互動了起來,活躍了課堂氛圍。
5、在找影子環節,讓幼兒主動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