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野外郊遊安全反思 wap.060s.com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情景表演法 行為辨析法 故事啟迪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些和父母一同出遊時的安全常識。 2.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核心要素:遊玩時 應注意 跟爸媽 不遠離 陌生地 不亂去 為安全 要牢記 活動准備:兔子頭飾 提前組織幼兒排練情景劇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我請來了兔媽媽和她的孩子(小灰、小白),她們要給小朋友們表演節目,請大家一定要仔細看喔。 2.邀請一位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二)關鍵步驟: 1.情境表演: 兔媽媽帶兩只小兔去森林裡采蘑菇。媽媽告訴孩子們一定要在自己身邊,不要獨自到危險的地方去。小灰兔在媽媽的身邊采蘑菇,小白兔悄悄地離開了。它只顧自己去捉蝴蝶了,最後迷了路。兔媽媽找了很久才找到它,小白兔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以後,我再也不離開媽媽了。」 2.討論: (1) 兩只小兔誰做得對? (2) 我們和父母出遊時應注意什麼?應該怎樣做? 活動延伸: 1.可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的禮儀教育。 例如:游戲《老貓睡覺醒不了》 幼兒在貓媽媽身邊說兒歌:「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偷偷往外瞧,因為小貓愛游戲,悄悄走到外面去」小貓說完,輕輕離開媽媽,貓媽媽叫小貓,小貓快速回到貓媽媽身邊。 2.帶領幼兒出遊,出遊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家園互動: 1.家長帶幼兒出遊前,給幼兒提出具體要求。 2.出遊時,引導幼兒要注意安全,不獨自去危險的地方。 注意事項: 外出時,要讓幼兒活動在自己的視線內。 活動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麼?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⑵ 幼兒園《兩只老鼠去郊遊》的教案
活動目標 1.樂意在活動中主動與同伴討論、交換,會表達自己的意願,曉得尊重他人的意願,體驗同伴間的關愛。 2.初步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公道的選物計劃,將接觸到的物品分類、記錄,根據計劃挑選適合的物品。 3.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做事有始有終,主動為集體、他人服務。 活動預備 1.幼兒曾參與過旅遊,具有簡單的旅遊經驗。 2.預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購物籃和書包,布置貨櫃和旅遊所需的各類物品,如飲品、水果等食品和玩具,經常使用物品(比如塑料袋、餐巾紙、雨傘、創可貼)等。 活動過程 1.導人部份。 教師介紹遠足地點和遊玩的時間安排,激起幼兒自己預備遠足物品的願看,提出讓幼兒自己預備遠足物品的要求。
⑶ 中班健康走走去郊遊的課後反思
根據幼兒托班學段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運用小沙包盡可能多的創設各種活動方式,在游版戲的教學中權注重對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讓幼兒在變換練習的形式中感受沙包玩法多樣性,提高寶寶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感受到不同沙包玩法所能帶給他們的快樂。
⑷ 人教版二年級音樂下冊第一單元郊遊去教學反思怎麼寫
通過這節課,讓我明白作為一個幼兒老師,在孩子的課堂里,要孩子們專注的傾聽,必須把版故事講的生動有趣權、栩栩如生、富有童趣,從孩子投入的表情中,讓我明白想要孩子投入,老師必須自己先融入其中,為了孩子,我一定會繼續加強語言藝術的訓練,爭取以後可以做的更好的。
⑸ 幼兒中班教案郊遊用品大搜索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欣賞秋天裡大自然的美景,體驗郊遊的樂趣。 2.觀察並發現秋天的特徵及秋天裡人們的活動。 3.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知道愛護環境。 活動准備: 1.選擇好郊遊地點,確定線路,選擇的地點盡量靠近果園或養雞、養豬場或農村的菜園等地點。 2.帶塑料瓶、撈網、小鏟子等。 3.穿輕便服裝,帶少量食物、水、風箏等。 活動過程: 一、出發前做簡短談話,明確外出的任務和要求。 (1)教師:今天我們到XX地方去旅遊,大家去找一找,看一看秋天是什麼樣子的,回來後請大家談談你看到了什麼。 (2)教師:秋天的景色是很美的,我們該怎樣對待美麗的花草樹木? (3)教師:我們和別的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坐汽車時應注意什麼?我們過馬路時應該注意什麼? 二、沿指定地點,帶領幼兒觀察欣賞秋天的景色。 到達地點,按計劃路線組織幼兒觀賞重點景物。 (1)觀察田野里的花及農作物,鼓勵幼兒用語言形容、想像、比喻等。 (2)觀察秋天的樹葉,帶領幼兒揀樹葉,並收集外形比較好看的樹葉。 (3)揀起被遊人丟棄的垃圾,維護大自然或公園里的美好環境。 四、組織游戲:尋寶活動。 在樹叢中、石頭下尋找一些教師事先放好的小紙條等,按紙條指示完成任務,得到一份小禮物。 五、圍坐在草坪上休息,吃點心。 提醒幼兒注意保持衛生,垃圾要放入垃圾箱。 六、自由活動。 放風箏、寫生、踢足球等。 因為選擇了附近的田野作為郊遊的地點,所以,孩子們是排好隊步行的。 活動反思: 剛開學,就有小朋友問:「老師,我們什麼時候出去郊遊啊?」今天,秋高氣爽,孩子們拉著好朋友的手,走上了郊遊的道路。一路上,秋天的花先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再是隨風飄落的樹葉,也讓孩子們回味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概念,他們興高采烈地唱著歌,念著兒歌,惹的行人紛紛回頭。我也發現,孩子們升入中班後,自我保護能力得到提高了,能自己注意觀察道路情況,還能關心到同伴。總的說來,孩子們非常喜歡類似的親近大自然的活動。
⑹ 求,對山西民俗的反思!或者感悟!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之上,歷史、地理環境形成了山西特有的民俗風情,人
們稱之為「黃河文化」或「黃土文化」,這種特有的文化如今成為珍貴的旅遊資源。
山西境內,濃郁的傳統文化集中反映在現存的三個民俗博物館內。這就是,忻州地
區定襄縣境內的河邊民俗博物館、晉中地區祁縣境內的喬家堡民俗博物館、臨汾地區襄
汾縣境內的丁村民俗博物館。這三個民俗博物館,反映著山西晉北地區、晉中地區、晉
南地區的民俗文化。館內的陳列,介紹了山西上述地區的民間風俗:禮俗、婚俗、喪俗
、食俗、居住民俗、貿易民俗、生產民俗、禁忌民俗等一系列民情風俗。生動地反映出
勤勞、智慧的山西人民在黃土高原上進行勞動、生產、生活的情景。游覽三處民俗博物
館,便可對山西的民俗文化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西,作為古老的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勞動人民創造著燦爛的文化、文明。完
成著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創造。旅遊者在山西旅遊中,可以看到山西民間的春節、正
月十五鬧「元宵」、二月二「龍抬頭」、清明「踏青逛唱」、「端陽節」、「重陽節」
等一系列節慶可以看到山西民間的春節、正月十五鬧「元宵」、二月二「龍抬頭」、清
明「踏青逛唱」、「端陽節」、「重陽節」等一系列節慶可以看到山西民間的春節、正
月十五鬧「元宵」、二月二「龍抬頭」、清明「踏青逛唱」、「端陽節」、「重陽節」
等一系列節慶可以看到山西民間的春節、正月十五鬧「元宵」、二月二「龍抬頭」、清
明「踏青逛唱」、南禪寺和佛光寺及河邊民俗館,了解晉北民俗.
山西民俗旅遊的新思維
[摘要]民俗旅遊日漸成為一種高層次的文化型旅遊。山西民俗旅遊資源既豐富又獨特且地域性強,但它的發展還未形成旅遊業中的一個支柱領域。本文從山西民俗旅遊資源本身具備的優勢,目前的現狀以及以後如何去創新和開發展開分析,旨在促進山西民俗旅遊業的發展,提高旅遊效益。
[關鍵詞]民俗旅遊、開發現狀、新思維
民俗即民間風俗,是百姓在社會生活中世代傳承、相沿成習的生活模式,它是一個社會群體在語言、行為和心理上的集體習慣。民俗旅遊是到異地、以地域民俗事項為主要觀賞內容而進行的文化旅遊活動的總和。民俗旅遊資源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傳統風俗為資源而加以保護、開發的旅遊產品。
1.山西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優勢
民俗旅遊資源包括飲食、建築、喜慶節日、歲時節令、手工技藝、文學藝術、土特產品等。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中華遠古文化的搖籃。我們的祖先在三晉大地上創造了舉世聞名、影響久遠的歷史文化。民俗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山西民俗具有質朴的民間性、鮮明的地方性、資源的豐富多樣性等特點。
1.1飲食民俗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農業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麵食文化的發祥地。大自然情有獨鍾的造化,使三晉大地成為世界上生長雜糧品種最全的地域。山西人的飲食風俗,有著濃郁的黃土高原氣息和傳統的生活特色,其歷史之悠久、內涵之豐富、積淀之深厚,令世人矚目。
1.1.1豐富多樣的麵食
山西盛產高粱、莜麥、蕎麥、豆類、玉米、小麥、穀子等數十種糧食,提供了豐富的食料。通過農家婦女的慧心巧手,可以製作出數以千計的麵食來。各種造型的麵食,既可口,又誘人。湯面類主要有刀削麵、剔尖、揪片、轉盤剔尖等十幾種,不僅外形不同,口感各異,而且和菜餚相配更加營養豐富。炸燜面類:煎餅、鍋貼水煎包、麻花、油糕等二十幾種,享有勝譽的太谷餅,冷食酥而不硬、軟而不皮。
1.1.2美味可口的菜餚
在山西的飲食習慣中,菜餚與主食同時出現。菜餚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味美爽口,最負盛名的山西特色菜餚有:大碗蒸酥雞,入口松化而不失鮮嫩;山西的過油肉曾獲烹調比賽金獎,爽口、夠鮮;五花豬臉外觀晶瑩剔透,吃起來油而不膩;燴菜是山西特色地方菜餚,由粉條、土豆、肉丸等雜燴而成,味道十分鮮美。
山西特殊的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菜資源,野菜分布范圍廣,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食法多樣,因此野菜在山西也是一種別具風味的菜餚之一。過去由於冬天沒有新鮮蔬菜,所以全靠鹹菜和酸菜佐餐,各種各樣的鹹菜和酸菜幾乎是山西百姓常年必備之物。
1.2婚喪嫁娶和歲時節令
1.2.1婚喪嫁娶
生、婚、喪是人生的三大事,山西也不例外,長期以來形成了隆重的儀式,活動也特別講究。從出生開始,經過的節日有滿月、百天、周歲及本命年等,一般這些節日都要發請柬、收賀禮、請客聚餐。
結婚是三件大事之中講究最多的,從相親、定親、娶親到拜堂鬧洞房、回門等期間的禮儀非常隆重、考究。
死也是人生大事。山西的喪禮也獨具特色,儀式之多,講究也頗為復雜。就其穿來說,人在未死之前就要准備四季穿的上下身衣服,上面還綉有壽花,舉行喪禮時,子女及其小輩親戚從頭到腳一身白色,以表孝敬。敬獻的物品也很講究,12碗8桌的換飯,色澤鮮艷、品種豐富、味道獨特。
1.2.2歲時節令
歲時節令民俗是與我國長期的農業社會緊密相連著的,隨著一年到頭的氣候變化,農作物的種植收獲及人民生活的需要逐漸形成的一系列民俗習慣。主要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雖是典型的中華歲時節令,但慶祝方式卻又獨具特色。例如晉中的「寒食節」,這一天當地不僅寒食禁火,大人還要為孩子們捏制「寒燕兒」,既能吃又能玩;五月端午吃粽子;七月十五做面人;元宵節時各地有鬧元宵猜燈謎、放煙花等;此外山西還有一些獨特的節日,如上樑節、油糕節等。
1.3民間建築
房屋與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特點、所處環境密切相關,修建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山西窯洞是最典型的代表且獨樹一幟。黃土高原上的窯洞,零散分布在地形起伏比較大的山區,以黃土為材料,在靠山或傍土的地方挖洞成窯,擋風避沙,冬暖夏涼。
山西民居的另一種形式就是大院。大院是山西典型的特色,它們多為商賈之家的居所。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其住所多規模大,建築精美,氣勢宏偉,錯落有致。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院內房舍鱗次櫛比;從裡面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樓廳台閣與天井花園相映成趣。現存院落中隨處可見石雕、磚雕、木雕,玲瓏剔透,內容豐富,圖案精美,技藝精妙,且思想內涵豐富,體現了佛、儒、道及其民間的教育思想。如王家大院凝瑞居的石雕「魯雨躍龍門」「指日高升」,體現了儒家教育思想;而「乳姑奉親」則反映了傳統的道德觀;這些全都是對後輩的期盼和教誨。
1.4手工技藝
民間刺綉,在山西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圖案純朴、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對樣、綉工精緻,且反映出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和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民間的刺綉主要是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像衣服的領口和袖口、帽子、鞋墊和被面,還有枕頭、荷包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綉圖案。如鞋墊上常綉有相親相愛、福海無邊、蓮花送子等圖案花紋。
山西剪紙在民間也廣為流傳且伴隨著生辰、婚嫁、喪葬、喜慶節日和日常生活。用於人生禮儀的剪紙,主要是表達人們的一種美好嚮往與追求,比如結婚時的「喜喜」字就表示喜上加喜的意思。呂梁地區的剪紙質朴、粗獷、雄渾;晉南剪紙刀筆遒勁、酣暢淋漓;雁北廣靈、靈邱剪紙凝重而艷麗,既有塞外之野趣,又有關內之雋秀;而地處山西腹地的晉中剪紙,則呈圓潤秀麗、纖巧精細的風格。
山西麵塑也是一種民間文化,在民間叫「面花」,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饋贈、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志。麵塑的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可以說大自然有的無所不有,動物、植物、人等,以象徵萬事如意、多福多壽、和睦友愛等意思。
草編同樣是流傳於山西民間的一種技藝,草編材料來自大自然,有麥稈、柳條、玉米皮、藤條等。草編有生活生產用品,也有玩具飾物,在民間小的有佩帶飾物、手玩小件、籠子,還有擺放水果的竹籃;大的有籮筐、挎簍等,它們為農家用具,造型優美,形象生動。我們應該開發這些民間草編,讓它們從古代單純的實用性轉為現在的實用欣賞性,並可以延伸到編提包、掛飾、椅墊等用品進入市場。
1.5文學藝術
山西,是中國戲曲發源地之一。現主要存有四大劇種:晉劇、蒲劇、上黨梆子和北路梆子。晉劇,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劇種,其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蒲劇唱腔高昂,朴實奔放;上黨梆子音調高亢明朗,粗獷朴實;北路梆子有著慷慨激越的邊塞風格。另外山西的道情戲、山西的皮影戲等也深受城鄉勞動人民的喜愛。
山西民歌,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反映地方人的心理、情感和願望。這些民歌題材廣泛,反映內容深刻,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晉西北的「山曲」、太行山的「開花調」、忻州一帶的「卷席片」都是勞動人民在山間田野或崖畔、場院隨時可唱的一種短歌,形式短小、單純;詞曲格律自由;感情真摯,無須伴奏。山曲高亢嘹亮;開花調委婉清秀;秧歌品種繁多,如河曲的「二人抬」、左權的「小花戲」、以及和順的「風台小戲」等。套曲多系歌唱歷史人物或歷史傳說故事,如左權的「大腔」、興縣的「崑曲」、離石的「彈唱」等。
以趙樹理為首的「山葯蛋派」是新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的一個文學流派。他的著作有《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趙樹理在小說藝術的民族化、群眾化、地方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寫農民的「鐵筆聖手」。而在他的影響下,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群山西籍作家馬烽、西戎等實力雄厚的作家,繼承《小二黑結婚》的格調,發表了一大批風格相近的作品,形成了一個影響波及全國的作家群體。從「山葯蛋派」這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名詞中,我們就不難想像到這些作品與群眾和生活貼得有多麼近,山西文藝獨特之魅力了。
2.目前山西民俗旅遊的開發現狀
山西是個文物大省,山西也是旅遊資源大省,其民俗旅遊資源更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未充分開發利用,完全是「養在深閨人未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開發的廣度、深度不夠
山西是旅遊資源大省,但不是旅遊經濟大省。這種狀況決定了山西旅遊資源大量不合理地被閑置和浪費,影響了山西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山西民俗旅遊資源分布全省各地,且各具特色,目前真正開發的僅晉中的幾個大院,其餘的幾乎沒有得到開發。只有把分散各地的民俗旅遊資源挖掘出來,與當地已成的自然人文景觀相結合,這樣才能解決廣度的問題。不管是開發的還是未開發的民俗旅遊資源,我們都應該挖掘其深層次的東西。例如,山西的婚喪嫁娶別具一格,在旅遊當中就可以體現,而且還要全盤端出來,把真正獨特的地方特色讓遊客能體會到、感受到,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還有山西的刺綉、草編等手工藝品只流傳於民間,沒有打入市場,這都是開發廣度、深度不夠的表現。
2.2宣傳的力度不夠
宣傳對旅遊業是至關重要的,民俗旅遊尤其要借重宣傳。由於民俗所具有的地方性、民間性,當地民俗不易為外人所知。宣傳滯後會使山西民俗旅遊資源不為人道,使山西民俗旅遊資源得不到開發利用,影響山西旅遊業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對民俗旅遊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參與到山西的民俗旅遊中來。
2.3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民俗旅遊也是一種文化旅遊,文化旅遊要長盛不衰,關鍵在於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如江蘇無錫市華西村開發江南水鄉特色的民俗旅遊、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活動等,它們創意新穎,文化內涵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了旅遊業發展的後勁,山西民俗旅遊資源項項獨特,我們在開發民俗旅遊時應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要讓遊客在親身觀賞、實際體驗中感受到山西古老而獨特的民俗文化。
2.4思想觀念不解放
有著豐富、深刻文化內涵的眾多民俗旅遊資源沒有得到開發,主要是山西人的思想觀念不解放。比如手工藝品(刺綉、剪紙、草編)、土特產品等都是山西特有的東西,但由於人們的思想觀念不解放,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資源的可開發性,因此至今沒有打入市場,沒有形成系列產業。山西人思想上不前衛,比較守舊,而且旅遊方面的從業人員觀念落後、服務意識差、水平低等,這些主觀因素嚴重的影響了民俗旅遊資源開發利用。
2.5承繼性不夠
民俗是一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是一種相沿成習的東西。每一處民俗都有著與眾不同之處,但現代文化的沖擊使民俗越來越地方化,許多民俗獨特之處只能在深山鄉村或個別群體中找到,絕大多數地區民俗被同化和大眾化,這對民俗旅遊資源極為不利。如何將經過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相沿成習的民俗文化歷代傳承,在鞏固自己優秀民俗文化傳承的同時,又吸納其它地區先進的民俗文化,不斷的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值得重視和深思的一個問題。
3.山西民俗旅遊的創新思維
山西民俗旅遊的開發對於山西旅遊業的發展和山西經濟文化的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展現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和黃土文化,而且可以推進省內外及中外文化交流。山西由於地處北方,人文景觀大都受到旅遊季節的限制,且零散分布,大大削弱了其吸引力,進一步挖掘現有的旅遊資源價值,相對來說非常困難。民俗旅遊資源受季節影響相對較小,分布廣泛而且魅力獨特,開發起來比較容易。同時,由於山西民俗旅遊資源現在還只是淺層次的開發,開發的空間相對較大,使民俗與現有分散旅遊資源相融合,山西的旅遊業就會前途無量。因而,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改變開發觀念,山西豐富的民俗旅遊資源,定能形成山西旅遊新的增長點。在具體的開發中,一定要進行巧妙構思和獨特設計,形成山西民俗的特色,為此要遵循以下原則。
3.1民俗旅遊開發原則
3.1.1保護性原則
民俗旅遊資源是人類社會的巨大財富,在開發時,必須以保護為前提。以前也做了許多的工作,如建立了丁村、喬家堡、河邊村三個民俗博物館,把三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特點的民俗風情通過文字的或可視的形式記錄或再現出來。這不僅保存了瀕臨滅跡的古代民俗,而且使遊客能在民俗旅遊中,了解當時的歷史和風情。在今後的開發中,也應始終貫徹這一原則。
3.1.2因地制宜原則
民俗旅遊不能跟風模仿,移花接木或造假欺世,應就地取材,挖掘本地區的民俗資源,並展現當地的真實生活。從本地資源著眼加以利用開發,會因其貼切、真實而葆有長久的生命。
3.1.3平中見奇、參與性原則
民俗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朴實無華的外表下藏著豐厚的地方文化內涵和生活的情趣。民俗旅遊最大的優勢就是旅遊者能親身體驗民風民俗,參與民間活動,從而感受濃郁的人情味、鄉土味、文化味,使人回味無窮,而山西旅遊在這方面做的不夠,只能看不能參與,興趣索然,影響了旅遊的效果。
3.1.4鄉土性、古樸性的原則
民俗風情具有區域性、傳統性和古樸性的特點。這要求我們在民俗旅遊開發時堅持鄉土性、古樸性的原則。山西的民俗旅遊資源大都與文物古跡聯系在一起,具有濃厚的民間傳統特色和古樸風味,我們的開發一定要傳遞和保持這種特色。
3.1.5功能多樣性原則
民俗活動受歲時及其功能的制約,在民間總是作分散的、交替的傳習與重演。由於民俗旅遊是取材於民俗的旅遊活動,而不是民俗的機械重現,因此它要求集中、緊湊而功能多樣。它要讓有限的景區發揮多重的效用,即不受時令、空間的制約,建成一個景緻隨和、因客設項的旅遊基地,並以此顯示一地民俗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常見常新。
民俗旅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開展本國的民俗旅遊活動。如何標民族之新、立地方之意來吸引大量旅遊者,已成為各國各地旅遊事業相互競爭的一種有效手段。如香港九龍荔園,為吸引旅遊者特地在燈紅酒綠的十里洋場修建了古風朴朴、古情幽幽的「宋城」,彷彿把旅遊者帶回到十個世紀以前的宋朝京城汴梁。面對活生生的例子,山西的民俗旅遊要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還必須在不斷開發旅遊資源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3.2民俗旅遊開發創新
3.2.1思維創新
思維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前提,山西民俗旅遊業的發展必須從思想上打破常規,大膽創新。首先打破旅遊淡季無作為的思維,把開發的目光盯住旅遊淡季,依據民俗旅遊的特點,設計一些新穎獨特的旅遊項目,再加大宣傳力度,吸引遊客到山西做客。其次要樹立整體思維。山西的民俗旅遊要打破常規,樹立全省一盤棋的思路,提高遊客的旅遊效率。另外我們應樹立動態旅遊開發思維,多設計一些動態民俗旅遊項目,讓遊客參與其中真正感受民俗旅遊的樂趣。如在一些景點設計規劃「山西美食一條街」,使遊客游覽之餘可品嘗山西獨特的風味小吃;還可推出「民歌比拼賽」等讓遊客親身處於活動中,體驗和再現當時的情境,
3.2.2方式創新
山西的民俗旅遊資源豐富多樣,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特色明顯,這種優勢使山西民俗旅遊的開發可以具有多種方式。方式的創新包括旅遊資源的開發方式、旅遊路線設計方式、旅遊內容安排方式等,在旅遊開發方面可以採取國家、集體、個人單獨投資開發或共同投資開發的方式,使旅遊資源盡快成為經濟資源、文化資源。在旅遊線路開發方面可採取多種方式,如山西民俗旅遊,可以形成「丁村-喬家堡-河邊民俗博物館」為中心的線路;山西民居旅遊,可以形成「呂梁窯洞-平陸地窨院-晉商大院」為中心的線路等。
3.2.3科技創新
民俗旅遊在大多數人看來,也許沒有多少高科技的內容,但科技創新仍應是民俗旅遊開發的應有之義。民俗旅遊開發的科技創新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民俗旅遊資源本身的科技含量開發,如山西晉商大院古建築,包含著不少科技成分,這種科技成分的挖掘不僅可使旅遊者了解我國古代人民的科技智慧,也可促成我們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借鑒、吸收和傳承。另一方面,使用現代科技手段,表現或再現中國古代民俗,這對於遊客了解和理解古代民俗,增加旅遊興趣,促進民俗旅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民俗旅遊已成為旅遊業的一個新領域。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積淀了豐富的、富有特色的民俗,值得我們去挖掘、品評和發揚,因此可以說民俗旅遊是山西旅遊業發展的希望所在,只有加大開發創新力度,民俗旅遊定能成為山西旅遊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⑺ 幼兒園中班《乘車去郊遊》的反思
活動反思 1、活動重視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從自製材料環節到游戲玩法討論等環節無不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精神。 2、材料提供的豐富性和園本化。 (1)活動中提供給幼兒的草球、草繩、草墩和禾把的花式多樣化,教師由此體驗到輔助材料多一些更能刺激幼兒創造的慾望,提升活動的效果。 (2)善於利用園本課程資源和教研成果,在引導幼兒進行變廢為寶的自製材料過程中豐富了體育活動的教育教學內容。同時也有機地整合了體育、科學、美術等領域內容,有效滲透環保理念。 3、多層次游戲目標清晰,難易有別,利於幼兒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力的培養,同時富有鄉土特色。 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