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案:幼兒園拼圖活動的教學目標
一、 教學名稱:七彩的房子真漂亮 二、 教學准備: 1、 彩筆、幾何圖形卡拼圖(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拱形) 2、 模板及卡片人手一套、 3、 各種形狀拼板人手一套 三、 教學目的: 1、 培養幼兒對顏色圖形的識別能力。 2、 培養判斷與推理能力 3、 初步感知物體的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4、 培養幼兒的觀察與模仿能力 四、 教學重點: 指導幼兒找出房子是由那些形狀組成的 五、 教學過程: 1、活動導入: (1)請幼兒跟老師一起認識一下各種圖形 a 小朋友們看,老師這里有許多的圖形。請你跟老師一起說說它們的名字 b 認識拱形(小朋友們看這個圖形有點特別,它上面是彎彎的。這個是拱形) (2)教師用幾何圖形拼搭房子引起幼兒興趣 a 現在老師用這些材料搭建一個漂亮的小房子,小朋友要仔細看呦 b 我先用一個長方形做小房子的牆,在用一個三角形做它的房頂,拿一個拱形做它的門,還差什麼呢,哦它還沒有窗子,我們用圓形做窗子吧,好了!一個漂亮的小房子就搭好了 (3)請幼兒用手中的材料搭一個和老師搭的一樣的房子(讓幼兒用零碎的材料構成整體,從部分到整體) a 現在請小朋友用你手中的材料搭一個和老師這個一樣的房子吧! (4)幼兒跟老師一起把房子拆開拿出裡面的圖形,說一說房子是由什麼圖形構成的 a 好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把房子拆開,看看我們都用了哪些東西(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拱形) 此活動可反復幾次 2、操作學具: (1) 教師讀卡片提示語(訓練幼兒理解能力) (2) 教師示範講解一題(模塊操作、箭頭含義、小房子的組成部分、思維方法) a 那這個小房子是由那些圖形組成的呢?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先看第一個圖,小房子旁邊有一個紅色的箭頭,那我們就應該先找紅色的模塊。 b 然後我們看這個小房子的牆是綠牆,那右邊那個格子里有綠牆呢?(有三個) 有這么多?我們不知道到底是那一個,那我們繼續往下看,這個小房子還有一個黃門,那我們看是這個嗎?(不是)這里的門是紅門不是它,那是它嗎?(不是)這里的門是紫門也不是,那……是它嗎?哦就是它,在看看窗戶一不一樣?(一樣)都是藍色的圓窗戶 c 好了,小朋友們都會找了嗎?請你把組成其他小房子的材料找出來吧! (3) 幼兒自己操作教師做個別指導 (4) 幼兒自測 3、背面練習 (1) 教師讀提示語 (2) 講解一題 a 小朋友們看上面有三座畫完的房子,下面有三座沒畫完的房子,請你照著上面的樣子把下面沒畫完的房子畫完。 b你們看這個房子,只有牆還沒有顏色,我們應該照著上面那座房子畫呢?它的門是黃色的,上面這個房子的門也是黃色的,再看看窗子,窗子都是藍色的,上面這個房子的牆是綠色的,那這里我們就應該塗綠色了。 c現在請小朋友照著上面房子的樣子用蠟筆把沒畫完的房子畫完 4、教學延伸 (1) 請幼兒用手中的材料搭建自己喜歡的房子,可以一個小朋友先搭另一個小朋友照著他搭的樣子搭(練慣用部分構成整體) (2) 幼兒自由搭建房子(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參考圖片
Ⅱ 幼兒園中班圖形拼擺教學反思
中班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自製的「小路」,上面鏤刻出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供幼兒操作的圖形、小筐若干;小熊頭飾、小動物的家;音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環節,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石頭」的不同。 2、引導幼兒撿起自己喜歡的石頭,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二、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觀察小路,說說小路上的坑是什麼樣子的,啟發幼兒想辦法把坑填好。 3、幼兒思考並嘗試操作,教師根據情況適時引導。 4、引導幼兒發現,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變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從而理解圖形之間存在的轉換關系。 三、伴隨著音樂,幼兒和教師一同歡快地走出活動室。活動自然結束。 有趣的圖形活動反思: 在認識了多種幾何圖形以後,在智力區我們投放了許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圖形供幼兒拼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會到這兒來利用圖形拼擺出各種畫面:如火車、汽車、飛機、房子、大樹、小鳥等。可是在一次游戲中,有兩個小朋友發生了爭吵,原因是自己擺的房子都需要一個大一點的正方形,而當時盒子中只有一個合適的,兩人都握著正方形,誰也不願松開。於是在我的引導下,一名幼兒用兩個三角形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兒看見了覺得很有意思也紛紛來嘗試。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長期以來幼兒在拼擺過程中都是用圖形直接來當作物體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夠了或是長方形不夠了,孩子就只會爭搶。我想應該讓孩子理解圖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可以用別的圖形組合在一起來替換所需要的圖形,如果獲得了這種經驗,孩子們的拼擺活動會更加豐富,思維也會變得靈活起來。因此我設計了今天的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此次教育活動的目標是: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主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復習、鞏固認識的圖形: 活動開始我鼓勵幼兒撿一些不同的石頭,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自己的小石頭是什麼形狀的,這樣對每個圖形的外形特徵加深印象,為他之後的填坑活動奠定基礎。 二、在玩兒中學 為了使枯燥無味的數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在引導幼兒撿圖形的環節上我設計成撿石頭要去建房子,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萌發他們助人為樂的情感;創設小動物的家這樣溫馨的背景環境,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直接利用小路作為活動場所,讓孩子們在邊玩兒填坑的游戲中邊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提供幼兒充分探索、嘗試、思考的空間和條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路上的坑是什麼樣子的,如:是什麼形狀的、有大又有小。為的是讓孩子明白要想辦法來獲得這些圖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坐在小路的兩邊,把身邊的坑填滿,不能漏洞,也不能讓石頭疊放在一起,這些提示語會引導著他們不斷嘗試、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設計的坑多數都大於幼兒手中現有的圖形或是沒有這樣的圖形,一塊石頭不可能直接填滿,這就給孩子創設了難題,促使他們想辦法用多個圖形拼在一起來解決問題。可是哪些圖形更合適呢?這就激發了幼兒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過程。 3、考慮到難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個圖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圖形,這讓能力強的和能力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獲得成功,願意參與活動。 四、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鼓勵。重在啟發、引導幼兒嘗試操作: 在幼兒嘗試、探索、發現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看到好的做法及時鼓勵、肯定;看到幼兒遇到困難時,啟發全體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並不斷地歸納、總結,引導幼兒感知圖形間的轉換關 系。
Ⅲ 幼兒園大班數學圖形的拼組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掌握三角形、圓形、梯形、正方形等圖形的特徵。 2、提高觀察力,集中注意力。 3、發展想像力與創造力。 活動准備: 教學圖片:三角形、圓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半圓形的圖片;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游戲"圖形配對"。 1)教師出示三角形、圓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半圓形的圖形卡片,請幼兒說一說他們的名稱與特徵。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還認識這些圖形寶寶嗎?它們叫什麼名字?它們長得各有什麼特點? 2)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種圖形,請幼兒將黑板上的圖形與圖形卡片進行配對練習,讓幼兒熟練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徵。 2、教師出示組合圖形,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出示三角形、圓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組合圖形,幼兒觀察,並找出其組成部分。 教師:卡看圖中是什麼?它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小結:引導幼兒學習查數套疊圖形的方法,要由里向外逐步查數。 3、翻開幼兒用書,加強查數組合圖形的練習。 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中都出現了哪些圖形,並把對應圖形的數量寫在幼兒用書的相應位置。 小結: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養成仔細觀察畫面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啟發幼兒畫幾何圖形,利用小圖形卡片拼組各種物品,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發展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對表現好的幼兒給予鼓勵。
Ⅳ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圖形拼擺》怎麼寫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