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綜合自然資源,創設小班情境
一、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生動的課堂,充滿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孩子們樂於學習,易於接受,是我們容易攝取的豐富的可利用教育資源。春天來了,小河邊綠草茵茵,垂柳青青;果園里百花吐艷,蜂飛蝶舞。我們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里,聞花香,摸小草,捉蝌蚪、看青蛙,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夏天到了,小河邊鵝鴨成群,水中嬉戲。湖面上荷花朵朵,美麗清香,還有清翠茂密蘆葦,和桅桿上鳴叫的小鳥,都能激發孩子們濃郁的興趣,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撐一隻小船,觀察魚蝦蟲鳥,感悟夏之風韻。秋天是成熟的季節,到處果實累累,豐收在望,我們帶孩子們到果園里,菜園里,農田中,與農民伯伯一起,體驗勞動的艱辛,豐收的喜悅。冬天,我們和孩子們在風雪中,堆雪人、打雪仗,接受風雪的洗禮,鍛煉堅強的意志……
大自然的美景陶冶了孩子們的心,增長了他們的知識,孩子們唱歌、跳舞、游戲,他們歡樂無比;觀察、探秘、採集,用花、草編花籃、草帽,小巧玲瓏;用泥巴、瓜果做個雕塑,栩栩如生;用樹葉、草葉、草秸拼貼圖形,生動有趣。孩子們享受著大自然的韻味,蒲草、蘆葦、玉米皮、花生皮、樹皮、樹葉、高粱桿、野草等材料,在孩子們的手中變化莫測。孩子們思維活躍,去感受、去想像,去創新。
二、妙用自然資源,優化教育環境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大自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等待我們去開發,我們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
首先我們學會甄別,要分得清哪些資源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促進作用。多年來,我園本著 「貼近生活」「因地制宜」和
「變廢為寶」等原則,在環境的創作過程中滲透了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重視孩子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和勤儉節約、團結合作傳統美德的形成。讓環境與孩子們說話是我們追尋的目標之一。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環境創設提供了豐富的源泉。看,從藤上摘下的絲瓜、葫蘆,枝上摘下的辣椒、茄子,地下挖出的土豆、大蒜頭……我們把它們一串一串地掛起來,配以綠色的枝葉,一幅秋意濃濃的秋收圖就盡現眼底。孩子們用從鄉下採摘的竹子、柑桔、蘆葦、柚子和收集的竹簸箕、筲箕、竹篩子、種子、花生等裝扮走廊、活動室。瞧!各班的裝飾各具特色:有用竹簸箕、筲箕、竹篩子繪制的創意畫、利用各種種子粘貼的種子粘貼畫,利用柑桔串成的吊簾,利用葫蘆繪制的表情娃娃、利用竹子做的風鈴、利用竹扇製作的彩繪品等用來裝飾走廊、活動室。就連小小的稻草在孩子們的手中,一會兒變成一隻美麗的孔雀,一會兒又變成一隻可愛的小狗,一會兒又變成小人,一會兒又變成了一條騰雲駕霧的飛龍……只要你走進我們的幼兒園,你就能充分的感受到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製作的物件掛滿了幼兒園的每個角落。孩子們在活動中進一步地親近大自然,從認識農作物的外形,到介紹的文字,無處不體現農村的特色。從中孩子們懂得了水、陽光、空氣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還引導孩子們將大蒜分別種在土裡、沙子里、小石子里比一比,看一看,大蒜在哪種材料上會先發芽,又會在何種物體上長的高又壯,並引導孩子們設計測量標尺及時觀察、及時記錄觀察的結果。由此,孩子們的觀察力,語言表達力,以及對數的認識能力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而其中蘊涵的教育意義與教育價值則更加久遠。
除了利用自然資源裝飾空中、牆壁外,我們還利用自然資源豐富班級區角活動。在種養殖角,利用廢舊的飲料瓶種上豌豆、蠶豆、花生讓孩子們觀察他們發芽的過程;種上大蒜、蔥、青菜、蘿卜、花草等讓他們感知植物成長、開花、結果的過程;在竹籠子里養小兔子,在陶盆里養蝌蚪、小魚、螃蟹,讓小朋友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等等。喜歡親近大自然是小朋友們的天性,每天早上自由游戲活動時,班上的小朋友都會去看看小兔子、小魚是怎樣吃東西的,看看他們種的種子有沒有發芽,看看花樹是不是開花了,每天都興趣盎然。在操作區,我們給孩子提供花生、蠶豆、蘆葦桿、小石子、果核等讓幼兒練習數數、分類、排序,幼兒樂在其中。利用玉米、花生、黑豆、黃豆等顏色大小不一的種子和石子、果核、松球等進行大小、顏色、屬性分類,用稻草、麥稈進行自然測量……幼兒在游戲操作過程中,既能通過觀察、分析、比較逐漸對數學方面有所了解,同時又發展了幼兒思維的准確性、敏捷性、創造性。在美工區,我們提供土豆、紅薯、蘿卜、柚子、橘子等蔬菜、水果,幼兒可以製作蔬菜水果娃娃;提供玉米殼、小麥桿、花生殼、狗尾草、樹葉、種子等幼兒可以用來製作粘貼畫;提供稻草、麥稈、棕櫚樹葉等幼兒可以用來編織;提供竹片、木板、大石頭等幼兒可以用來繪畫;提供泥土供幼兒隨意柔捏,製作泥塑品……這些材料在農村都隨手拈來,可以不斷的在區角中補充,同時幼兒在這些操作中不僅鍛煉了剪、團、粘、貼、撕、畫等技能,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在建築區,我們提供了大木樁、大木塊、沙土供他們搭建主體;提供竹筒、小石頭、蔬菜、樹枝等供幼兒裝飾他們的主體建築;提供稻草、絲茅草、狗尾巴草、種子、玉米殼、玉米骨等供幼兒編制動物、人等。每天在建築區你都會聽到小朋友們的「我們的動物園搭好了」、「老師,你來我們家做客吧」、「歡迎大家來超市買東西」等不同的吆喝聲,小朋們玩得可高興了。在這里,他們不僅找到了「建築」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豐富的鄉土資源蘊藏著許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動中幼兒猶如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不斷地飛翔,身心達到了愉悅和諧發展。
三、關注自然資源,構建園本特色
構建園本化特色課程的實施貫穿於幼兒的一日活動,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發現農村的自然資源也能多渠道地運用到幼兒一日活動中來。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暗藏著許多有效整合和利用農村自然資源的契機。從豐富的自然資源中,採集挖掘適合幼兒學習、探索的教育內容,是一條可取的有效途徑。
大自然蘊含著無窮的科學教育素材,它具有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農村特有的優勢,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探索,獲得科學知識。比如春天和孩子一起去田野里捉蝴蝶,去草地上捉西瓜蟲……。這些僅憑幾張圖片很難介紹明白的知識,我們可以在實地觀察中去發現蝴蝶的特徵、西瓜蟲的長相等,從抽象到具體,加深幼兒的直接經驗,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幼兒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農忙時節帶領孩子去田邊地頭給農民伯伯送涼開水和毛巾,既培養了孩子對他人、社會親近的態度,體驗幫助人的快樂,又讓孩子了解了勞動的辛苦和偉大,同時還知道原來我們吃的糧食是這樣被人們培植出來的。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進一步了解自然,鼓勵他們自己去動手做一做,喚起孩子對勞動的熱愛;再從手工勞動的辛苦來引發幼兒對創造勞動機械的願望,介紹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或高科技集約化的勞動場景給幼兒,開闊孩子的眼界,培養孩子對科學的嚮往。同時農村幼兒園有更多的機會與空間來讓幼兒搞一些科學觀察與實驗,早春時節我們在附近的小池塘里觀察青蛙那又黑有粘的卵是怎樣慢慢變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由此幼兒學會了堅持長時間的、細致地觀察,並在觀察中學會記錄。我覺得這樣的觀察其實很有意義,師生共同在探究中成長,提高了科學素養。
在農村幼兒可以接觸到更多自然界的事物,有些是他們所熟悉的,有些是他們感到好奇的,那麼我們就拿這些事物來構建自己的語言課程。選擇幼兒熟悉的話題來進行講述活動,比如「我家的小動物」,這樣的話題孩子們講一百遍都不會有重復的內容!「說說我的新發現」的話題也會讓幼兒有極大的談話、交流慾望,這不僅發展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更間接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還有常玩的「木頭人」聽說游戲,孩子們在場地上擺出各種姿勢,有的抱著小樹,有的靠著牆壁,還有的背對太陽看自己的影子……在自然環境中游戲使孩子們的活動熱情很高,更在活動中時時有新的發現;同時我們還特意經常用優美詞句來向幼兒描述所看到的自然風景,使幼兒在真實的環境中對文學語言進行情境欣賞、體驗,從而激發了他們對文學語言的學習興趣,獲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大自然是人類的藝術之源,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冰雪雲霧、花鳥蟲魚都有著獨特的美」,在農村幼兒園只要你做一個有心的教師,就會發現許多取之不盡的美工材料,如野花、野草、樹葉、稻麥草、種子等。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收集運用這些材料進行加工拼貼,就能創造出一幅一幅美麗的美工作品來。如:在各種野花競相開放的春天,把幼兒帶到幼兒園周邊的田野中、馬路旁,採摘野花野草,回來經過擦洗、壓平、修剪、拼貼後一幅一幅的"花草名信片"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了。讓幼兒准備各種不同種類的種子如菜子、豆類、瓜果的種子,巧妙的運用不同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少的不同,粘貼到在卡紙上畫出的各種物體的輪廓上,這樣一幅一幅的種子貼畫就做出來了。用馬蓮編草繩、蛇,扎小人、動物等。看著這些運用農村常見的自然材料創造出來的作品,你會情不自禁的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而感到驚嘆!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資源,豐富了教育內容,是對傳統課程的有效補充,對促進孩子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構建園本化課程實施過程中,因沒有現成東西,教師們就認真學習並進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和創編等,教師的觀念得到了更新,也更好地發揮了教師內在的潛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使用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不斷提高。
雖然我園地處農村,但是我們周圍有「自然資源」這個天然的教育資源寶庫,通過實踐,我們用良好的自然環境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增長了幼兒的知識,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和勇於探索的品德。願我們幼教工作者攜起手來,共同探討,去發掘民間珍寶,相信不久的將來,自然資源一定會在幼兒教育中大放異彩!
⑵ 對科學教案 小班綜合活動:夏天的聲音的評課
小班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離不開幼兒的生活,唯有由心而發的興趣才能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去探索周圍事物。結合主題活動「夏天真熱啊」的開展。我引導幼兒通過聽、說、想像、創造等方式,發現普通的生活材料會產生各種獨特聲音,感受大自然中聲音的奇妙,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目標:
1.聆聽、感受大自然中的聲音,積極嘗試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製造聲音。
2.在欣賞散文《夏天的聲音》中展開想像,製造和體驗美妙的大自然之聲。
准備:
1.分別裝有米粒、黃豆的透明瓶,搪瓷杯,筷子,不銹鋼小勺,塑料墊板,塑料袋,空紙盒,鐵盒,硬幣,木塊,等等。
2.錄有雷聲、雨聲、蟬鳴聲、蚊子叫聲、空調運行聲等夏天裡的各種聲音的音帶。
過程:
一、聆聽、感受大自然中的夏之聲
1.教師播放大自然的聲音,引導幼兒傾聽並表達。
師: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師:你在什麼時候也聽到過這個聲音?
師:夏天裡,你還聽到過什麼聲音?
2.師(小結):轟隆隆的雷聲、嘩啦啦的雨聲、「知了知了」的蟬鳴聲、嗡嗡嗡的蚊子叫聲,這些都告訴我們夏天到了。
(析:雷雨聲、蟬鳴聲等是幼兒熟悉的夏天裡的聲音。教師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導入,引發幼兒,在交流、互動中回顧更多經驗。)
二、探索、創造夏之聲
1.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製造聲音。
師:除了大自然里有各種有趣的聲音之外,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東西會發出聲音。
師(出示一些物品):你能用這些東西製造出有趣的聲音嗎?請你選擇一樣東西試一試吧。
2.分享製造聲音的不同方法。
師:你選了什麼東西?它發出了怎樣的聲音?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讓這東西發出聲音的?
師(小結):原來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讓同一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
(例如:兩個幼兒都選擇了鐵盒,但他們使鐵盒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幼兒甲說:「我用手拍鐵盒,鐵盒發出了砰砰砰的聲音。」幼兒乙說:「我用拳頭敲鐵盒,鐵盒發出了咚咚咚的聲音。」教師說:「喲!太神奇了。同一個鐵盒用手拍或用拳頭敲,就會唱不一樣的歌呀。」)
3.再次嘗試自由選用材料製造聲音,並在教師引導下將製造的聲音與夏天的自然之聲產生聯想。
師: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讓這些東西發出了聲音。這次,這些盒子、瓶子說:「我們也喜歡夏天,我們也想學一學夏天的聲音,你們願意幫幫我們嗎?」大家再來試試看吧。
4.大膽表達自己的聯想。
師:你選擇了什麼東西把它發出了什麼聲音?
師:這種聲音像什麼?
(例如:有的幼兒用裝滿米粒的塑料瓶發出了沙沙沙的下雨聲;有的幼兒敲打鐵盒說發出了轟隆隆的打雷聲,有的幼兒拗動塑料墊板發出了呱呱呱的蛙鳴聲。)
師(小結):你們看,這些東西普普通通,但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居然變出了這么多夏天裡的聲音,大自然真是奇妙。只要我們多留意:多看、多聽、多想,就可以從生活中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
(析: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物體用不同方法可發出各種聲音,難點是運用這些物品聯想並模擬夏天的各種聲音。)
三、夏之聲音樂會
1.欣賞散文《夏天的聲音》。
師:有一篇好聽的散文叫《夏天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教師邊播放優美舒緩的背景音樂邊朗讀散文。)
2.在教師引導下為散文《夏天的聲音》中的內容製造相應的聲音,體驗自然之聲的美妙。
師:這篇散文里也有很多有趣的聲音。你們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師:我們來開個音樂會吧,每熱選一樣東西,一起來模仿裡面的聲音。
3.師(小結):我們用敲、拍、吹、搓、拉等許多方法讓一些不會動的東西發出了有趣的聲音,演奏出了那麼多夏天的聲音!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美妙的音樂之外,大自然和生活中還藏著許多奇妙的、好聽的聲音呢。只要你做個有心人,就可以聽到大自然為我們演奏的美妙的「音樂」。
⑶ 小班 自然角 如何創設
《 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3—4歲兒童在探究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中提到了:「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並發現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初步了解和體會動植物和人們生活的關系」。自然角是幼兒了解自然的最好實驗基地,幼兒可以通過無意觀察、比較各種動植物的異同,提高觀察能力,通過照料動植物,培養其對動植物的興趣,對小動物的愛心,了解一些簡單的自然常識,所以自然角並不是一個擺設,而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開發並利用好幼兒園的自然角,為幼兒提供接觸、觀察、管理的機會,還能增強幼兒的責任感,提升了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和願望,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為了使小班自然角不再成為單一的觀賞角,我們嘗試通過在自然角里看一看、拍一拍、做一做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自然角成為他們接觸自然,探索科學知識的場所。所以,在參與創設與管理自然角的過程中,培養幼兒對自然與科學的興趣。
一.變被動為主動
平時,我們班的家長也很關心我們的自然角,豐富自然角的內容,經常和孩子一起參與自然角的管理。前段時間,我們班養殖了兔子、金魚、倉鼠,剛開始我們飼養倉鼠沒有經驗,錢文婷家帶來的倉鼠和小白兔三天以後的早上,都陸續死了,小朋友和老師、阿姨都覺得太可惜了,而我們對飼養小動物又缺乏經驗,對死去的倉鼠和小白兔就能只有惋惜,一點辦法都沒有。錢文婷的家長第二天又帶只兔子放在自然角里,家長還帶來了兔糧,每天還帶來一點新鮮的蘿卜和菜葉,家長還特意囑咐說,小兔子每頓不能給它吃很多,要定時定量喝水和吃食,而且兔子的食物如蘿卜菜葉喂多了,下一頓它就不愛吃,每頓要吃新鮮的蔬菜,我們從家長哪裡了解了關於喂養兔子的一些小常識,我們讓家長、孩子一起參與照顧小兔子,看著小兔子一天天的長大,我們小朋友都由衷的高興;范濤的爸爸拿來的是金魚,這個金魚缸也很大,他說,金魚要定期定量餵食,換水,缺氧會死掉的,所以整天要通電,看到家長們和小朋友都主動的參與到自然角的管理上,看來照顧自然角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需要耐心愛心責任性。
二、變觀賞為實驗
以往我們在創設自然角時較多地注重自然角的美觀性,提供的很多植物也是只是具有觀賞價值的。這樣的自然角環境卻很難讓孩子學會觀察、照顧,促進幼兒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促使個性全面發展,人格更加完善。因此我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觀賞的同時考慮到自然角創設的真正意義。小班的自然角創設應考慮到美觀性、科學性、趣味性,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科學,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耐心細致的觀察能力。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觀察興趣,我們將分組照顧,比如:「我們真能幹」這一塊創設了一組一瓶風信子,讓組里的每位幼兒每天去看看自己組的這瓶風信子,這樣孩子們有目的的去觀察,這樣孩子每天去觀察自己組里的風信子,同時再看看其他哪組的分信子又有變化了,等他們發現有變化的時候,我將孩子的發現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了,從而幼兒知道風信子的生長過程,幼兒驗證教師總結出:植物的生長跟我們小朋友一樣是慢慢長大的,使得本來很難懂的科學道理,在孩子們親自觀察、體驗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地了解並學到了。
三、變孤軍奮戰為家園合作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所謂的家園合作即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發展孩子的主體,雙方互相了解、配合、支持、共同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自然角的創建也包括其中,應遵從平等、互助、尊重的原則吸引家長參與到自然角的創建中來。在自然角創設的過程中,我們鼓勵幼兒從家裡來一些常見的、方便小班孩子照料的小盆植物帶到班級里來,這樣做的好處是,幼兒對自己從家裡帶來的植物比較熟悉,方便同伴之間相互介紹和認識;利用幼兒對自己帶來的植物的歸屬感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從而激發幼兒照顧植物的興趣和願望;通過搜集活動可以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活動的動態。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可以成為幼兒探索動植物的生長奧妙、了解科學種植的窗口。貴在堅持,相信自然角不會再寂寞,定能夠成為現代孩子心中最嚮往的「百草園」!教師在自然角的創設與指導上應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的原則,放手讓孩子主動探索,這樣班級的自然角一定能真正體現其內在的教育價值,為孩子的學習開辟新的天地。
⑷ 小班教案《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了解多姿多彩的植物,對常見的植物進行分類,認識各種植物的結構是與它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我們首先對教材進行了分析,課本在驅動頁之後是參觀植物園。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校有植物園,但植物相對不多我們改為觀看錄像進行考察和實地考察相結合,以錄像考察為主。活動2給植物分類,我們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刪去了一些當地不常見的植物種類,增添了家庭和野外常見的植物種類。下面就本節課的幾個方面做一個反思。
深入自然,開放課堂
學習者要想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所以,科學學習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接觸第一性材料。讓學生觀察實物和活體和看標本、掛圖和視頻材料結合。我們的設想是半開放課堂,課前讓學生走出教室,深入自然,通過親身經歷去獲取科學知識,去體驗科學、感受科學、理解科學,同時讓孩子們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美好情感。課前我們就對當地的一些植物作了調查。對一些不太清楚的植物我們還查了資料,盡可能做到心中有數。我們選擇了一個山坳作為錄像的內容。因為這里植物種類豐富,且各類植物分布相對集中,環境形態也較齊全。
由於課本上是先讓學生參觀學校植物園的各個區域。在植物園里,各種植物是根據各種類的特點分片集中種植的,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容易搞清灌木和喬木、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的特點。但在大自然里,植物是自然分布的,並不存在嚴格的分區。所以,我們在活動1里,先讓學生觀察和比較松樹和黃荊這兩種代表性樹木的特點,認識喬木和灌木;然後又觀察蕨、苔蘚和油菜籽、栗樹這兩類植物的特點和生長環境,認識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的特點。
在建立喬木和灌木、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的概念之後,我們轉入活動2,讓學生觀察整個區域的所有植物,並考慮它們屬於哪一類。這一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多認識一些當地常見的植物種類,知道植物的名稱,並對兩種植物的分類方法進行驗證。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這個環節學生活動非常積極,興趣濃厚。各小組找的找、記的記、問的問、爭論的爭論,一個個都沉浸在觀察和探究的氛圍之中。
由於活動充分,在接下來的匯報中,學生的發言果然都「成果」迭出,令人興奮。
小組合作,資源共享
在活動2和活動3里,我們都採用了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比如活動2,要求學生考察活動區域的植物,了解其名稱,對其生活環境進行記載,並採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進行分類。三、五人一組,既起到互相補充、相互啟發的作用,又能讓學生人人參與。有的小組找到一種不認識的植物,有的同學就留下來記載這種植物的特點和生長環境,有的同學就去問別的同學或老師。在活動3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給植物分類時,學生之間往往為了一種植物到底屬於哪一類發生爭論。這種爭論是學生思維的碰撞,常常迸出智慧的火花,能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尊重學生,激發創新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發現,除了對少量的錯誤進行點撥之外,其餘的屬前概念水平的問題,我們並不對其作過多的解釋。如有的學生把植物分成可盆栽和不可以盆栽兩類並不十分科學,但學生能這樣分,是他這個年齡的理解,我們並不對其予以否定。這樣做,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⑸ 小班教案語言熱鬧的大自然
題:1聲音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2我們為什麼不能長時間聽噪音?3我們怎樣減少噪音?1可以把能發出好聽和不好聽聲音的物體畫下來貼在牆上,讓幼兒知道什麼聲音好聽,什麼聲音不好聽,不好聽的聲音應少聽或不聽。2請幼兒自己把人們聽噪音後的感受和聽好聽聲音的感受畫下來,貼在牆上,提示幼兒不發出噪音。1科學區:增添生活中常見的可以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
⑹ 小班聽閱讀巧克力馬路教案
每當叮咚的泉水淙淙點擊我心靈的鍵盤時,便展現出了生機盎然,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心靈的牧場,充滿生機的景象;大自然,則更應用活潑的甘泉來滋養。
人類向大自然索取資源的同時,別忘了污濁的廢水已使活潑的泉水失去了跳躍的活力,嗆人的毒氣使得大自然失去了怡人的色澤。光禿禿的樹木還在怨恨酸雨的無情,可愛的山泉還在抱怨自己沒有能力處理污水,然而,此時的大自然憤怒了。
大自然,這位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的母親,不忍心看到灰色的煙霧籠罩綠色的海洋,不忍心失去那動人的山泉音符,不忍心有朝一日自己成為人類的殉葬品,她用她的憤怒來警示人類。無力的聲音已經不能喚醒人類的感覺神經,只有用沙塵暴、颶風、澇災來洗刷人類的大腦和心靈的污垢了。
曾經的大自然是那麼溫和,親切,如今她卻風度不再了。她憎惡沒有良知的人類,無情的人類,如此肆無忌憚地殘戮野生動物,砍伐「空氣清潔工」森林……大自然流淚了,她忍不住自己的傷感,哭了,眼淚足以使世界變成一個沒有邊際的太平洋。然而,大自然強忍住了自己的情緒,等待著人類意識的蘇醒,等待著有朝一日人類能夠感悟大自然。
嚮往那「晴空一鶴排雲上」的碧波藍天,卻不禁在「黑雲壓城城欲摧」中迷失了自我。碧波藍天,被黑雲無情地取代了。誰願看到一望無垠的綠色被一群樹樁代替,誰願嗆人的毒氣取代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誰願嘈雜的機械聲取代動人的天籟之音呢?誰願漂著泡沫的湖水壓抑山泉動人的音符呢?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美好事物太多了,人類不知感恩,卻恩將仇報,可悲,可嘆,可憐!
心靈的自然界,是滋潤我心靈的源泉。我明白什麼是山泉的音符,也明白什麼是無限的綠色,更懂得什麼是愛護自然。我是大自然一位微小的守護者,卻能聽到山泉動人的音符,讀懂「兩個黃鸝鳴翠柳」的愜意。只要有一顆愛護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心,還怕沒有活潑的自然甘泉為你彈奏跳躍在你心靈琴鍵上的音符嗎!
⑺ 小班社會科學教案大自然真美妙
[教材簡解]
大班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個主題,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麼會下雨?""風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雲會有各種形狀?""樹林里有什麼秘密?"等等問題層出不窮,本節活動我將孩子們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各種感官來探秘自然、了解自然。
[目標預設]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謎,並能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對自然的了解和感受。
2.在游戲過程中感知自然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各種感官探究自然,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
難點:通過游戲等形式與幼兒共同探秘自然,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設計理念]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訴我們:"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讓我們給孩子多一些參與機會;多一點參與的空間;多一點實現需要的滿足!
[設計思路]
孩子天生是個探險家,與其在教室內帶領孩子觀看各類圖片,不如讓孩子置身於自然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六大解放",促使我利用一次郊遊,帶領孩子通過"摸摸大自然"、"聽聽大自然"、"記錄大自然""呼吸樹的游戲"等環節,引導幼兒關注大自然現象。在體驗和想像空間的同時,為幼兒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從而讓他們了解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
[活動准備]
1.與家長共同為幼兒准備野外生活所須攜帶的物品,每人一個背包。
2.彩紙、筆若干。
[教學過程]
一、摸摸大自然的身體找一塊安全地帶,幼兒自由結伴二人一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兒帶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東西,感覺一下大自然中各種東西是乾燥的還是潮濕的;是硬的還是軟的,然後互換角色。(當不用視覺時,觸覺會更加靈敏,小花小草青苔石頭樹根等都能給幼兒帶來不同的感受。)集體討論:你摸到什麼東西?是什麼樣感覺?請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游戲:猜猜我摸的是什麼?請幼兒描述觸摸大自然的感覺,讓同伴猜測物體。
二、聽聽大自然的聲音。
在較清靜的地方,教師和幼兒一起坐下來,將眼睛閉上一兩分鍾,讓心慢慢靜下來,讓幼兒仔細聽周圍有什麼聲音,用語言表達個人感受。(風聲、鳥鳴、水聲……)三、印下大自然的痕跡1.帶幼兒尋找各自喜歡的樹,每選擇一棵用彩筆把樹皮和紋理拓印在白紙上。每位幼兒可拓印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來尋找不同種類的樹干或樹葉來拓印。
2.找一棵大樹。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樹圍住?還可以仔細找找看,有哪些動物是把這棵樹當成"家"的?樹上樹下有小鳥、螞蟻、毛毛蟲等居住嗎?讓幼兒表達觀察這棵樹的感想:大樹有多大年紀了?身旁可能發生什麼故事?最後,教師讓幼兒用白紙把樹圍住,各自拓下樹的一部分紋理,這些紙可以帶回去後平排連結起來,向幼兒展示樹的圓周長度。
四、呼吸樹的游戲1.讓幼兒在大樹蔭下作深呼吸,自由地與幼兒討論樹的功能:它可以供人們遮蔭遮雨、供給人們食物,也是許多動物的家;樹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時,才不會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樹還可以使空氣清新。"呼吸樹"的游戲,就是讓幼兒了解,樹林對於我們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兒扮演樹木,以各種姿勢站立;另一部分幼兒扮演各種動物,教師則當砍樹的樵夫。
3."動物"們只有站在"樹"的旁邊才能呼吸5秒鍾(既慢數五下),然後要用手捏住鼻子與閉氣直到跑到另一棵樹旁才能呼吸(因為每個數釋放出來的"氧氣"有限)。當幼兒在大樹之間移動時,教師開始"砍樹",被砍倒的"樹"要假裝倒下,這樣動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樹呼吸了。
4.游戲過程中,樹逐漸減少,幼兒會感到"呼吸"愈來愈不容易,當"樹"全被砍倒時,"動物"們也就會昏倒了。
5.游戲結束後,教師可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並進行小結。
[活動反思]:
《探秘美妙大自然》從一次郊遊入手,在引導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過程中,融入了科學、語言、健康、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興趣很高,整個過程都是在具體有趣的活動中實現的。幼兒在活動中觀察能力、思維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孩子們在活動中的體驗是快樂而滿足的!
⑻ 幼兒小班教師區角做什麼最合適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區角活動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充分滿足幼兒的自由操作,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游戲,進而對活動產生興趣,促進幼兒各個方面能力的發展。 小班幼兒剛入園,分離焦慮產生,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沖動,經常會大哭大鬧,從小班幼兒新入園的特點出發,我們的區角活動將成為幼兒個別化學習的主要載體。同時,為了使幼兒真正在自主的游戲狀態中參與自主的個別化學習或小組學習,也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關注到每個幼兒的發展,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一、積極開展豐富的區角活動 為幼兒創設情境化的活動空間,即在主題背景下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幼兒在自然、逼真的游戲情境中反映和積累生活經驗,為孩子們的後繼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最終推動個體的發展。 1、為幼兒營造生活化的情境。自然、逼真的情境對於幼兒經驗的回憶和再現起了很大的暗示和刺激,有了這樣的情境,才會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剛剛從家庭來到幼兒園,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為了能使幼兒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們盡量在區角活動中為他們營造與其生活經驗相關的環境。如娃娃家:娃娃家的游戲是最貼近小班幼兒的認知經驗的,每位幼兒都可以成為娃娃家的主人。在娃娃家裡設置了兩室一廳的套房,有卧室、餐廳、衛生間,整個娃娃家的區域創設就是幼兒日常生活的再現。 在「娃娃廚房」里,我們用廢舊布做了窗簾,貼上了很多蔬菜圖片,提供了整套的廚房用具供幼兒模仿擺弄;在「娃娃客廳」里,我們在牆壁上布置了花布,掛上了欣賞畫,放上了自製的沙發,靠墊,還用廢紙箱做了一台電視機; 「娃娃卧室」的牆壁上貼上了很多孩子們帶來的「全家福」,添上了自製的小床、小桌子、放上了電話機,布置了媽媽的「梳妝台」;洗衣房裡,有自製的洗衣機、、小衣架等。當幼兒們看到這一切熟悉的情境時,都迫不及待地想進去玩一玩。從最初的簡單擺弄,到逐步地學著模仿成人的勞動,漸漸地,孩子們也能三三兩兩地玩一些簡單的互動小游戲。如:「家裡來客人了」、「寶寶生病了」、「給寶寶喂飯」等等,游戲內容日漸豐富。 2、提供情境化材料。隨著孩子們對游戲環境和材料的逐步熟悉,游戲中出現了各種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情節。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及時幫助幼兒提供幼兒喜愛的材料,使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再現自己的生活經驗。如我們在建構區,提供牛奶盒和各種瓶罐供幼兒用來玩疊高游戲,搭建各種有趣的東西;操作區中的小調羹是用來喂小動物吃飯喝湯的,各種各樣的發夾頭飾給寶寶梳頭;益智類的游戲材料分別放在開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用筐、籃子、盤子等分類擺放。同時用圖案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幫助幼兒輕松順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幼兒通過在與老師和同伴的游戲互動中獲得新的經驗和情感體驗,這正是體現游戲價值的關鍵所在。 3、實施情境化教育。我國傑出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即生活。」我們的區角活動對幼兒來說,就是幼兒現實生活的簡單在現,使他們能夠在自主的空間中表現和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自己的想法。游戲中,孩子們依然稱呼老師為「老師媽媽」,而老師則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身份來稱呼。如:奇奇爸爸、雯雯媽媽、佳佳姐姐等。這樣的稱呼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也可以很容易地讓幼兒發現游戲中角色的重復,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辦法來交流、協調,達成一致。有了生活化的稱呼,孩子們在寬松、自然的氛圍中表現出了自己各不相同的生活經驗。經常會聽到,孩子們在情急之下冒出的很多地方方言;每個孩子的個性在游戲中得以不加掩飾的張揚;孩子們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會通過他們的語言和行為表現出來;有時候更會暴露出自己在生活中的點滴壞習慣。老師在參與和指導的過程中,更注意游戲語言的運用,不留痕跡地加以暗示或以自身的行為進行示範和引導。久而久之,使孩子們更主動地投入到游戲情境中,產生了許多饒有趣味的生活情節。如:買水果看朋友;放鞭炮娶新娘;帶寶寶上醫院看病等等。孩子們在游戲中也能注意自己的行為,努力地學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 二、把區角開設到大自然中去 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的材料,同時也是天然的活動區。農村中多的是土,用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蘆,做饅頭,包餃子,做汽車,還可以撿樹葉,做標本,貼畫,拼畫…… 在大自然中,幼兒的想像力盡情放飛,創造力盡情地發揮,同時盡情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大自然帶來的無限樂趣,這是在幼兒園那狹小的空間中所不能代替的。 三、將活動區擴展到家庭之中 現在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幼兒在幼兒園是「乖寶寶」,在家卻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長無奈,教師力不從心。我們把區角活動還擴展到幼兒家中。首先請家長為孩子開拓一片屬於孩子自己的天地,並提供豐富材料,讓幼兒自由畫、捏、剪、折。還可請家長為孩子提供勞動機會,比如幫家長摘揀蔬菜,幫家長做餃子或餃子皮。讓幼兒身臨其境,不僅豐富了生活經驗同時還增強了勞動意識,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四、活動實踐案例 1、在娃娃家中,張善若抱著娃娃喃喃自語:「別哭,別哭,媽媽幫你洗澡」,說著,把玩具全倒到地板上,用裝玩具的框框當澡盆給娃娃洗澡,可過了一會她又去小廚房裡忙個不停,說要個娃娃給娃娃做飯。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兒年齡小,喜歡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區角活動,他們在活動中做飯往往伴隨著各種假想的心理和行為,常沉迷於自己假想的游戲情景中,把自己在區角活動中的活動想像為在現實情景中的活動,把自己當成了某一情景中的人物,努力模仿該人物的言行進行游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因勢利導,在游戲的情景中加以引導。告訴幼兒洗澡久了娃娃會冷,要趕緊幫娃娃穿衣服,讓幼兒在游戲化的情景中學習各種自理動作,獲得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2、近期,我班的美工區在玩撕紙拼貼游戲,這天,我們又新投放了一些小塑料瓶,意在讓幼兒進一步運用撕貼的技能裝飾彩瓶。王一陳等幾位孩子正在嘗試新的玩法,這時,尹子辰小朋友進來了,他看了看新投放的瓶子,擺弄了一會兒,就拿起撕貼用的手工紙往瓶子里塞,塞滿了一個再換一個,王一陳看到了,好奇地盯著他看了一會兒,也放下手中的活兒效仿起來,旁邊的幾個孩子見狀也紛紛圍了過來,模仿他們的樣子玩起塞瓶子的游戲,不一會,桌上便擺滿了一堆被各色手工紙塞得滿滿的瓶子,美工區內的撕貼活動就這樣變成了塞瓶子活動。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愛模仿是小班幼兒在區域活動表現出來的另一個特徵,他們喜歡模仿教師、家長和同伴,尤其是喜歡模仿同伴的言行,當看到同伴有了不同的言行時,他們容易放棄原有的行為而去模仿同伴的行為,這種模仿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班幼兒的經驗,技能等往往是通過模仿而獲得和發展的,模仿成為小班幼兒學習的動機,也成為小班幼兒學習,成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發揮同伴的榜樣作用。在發現這種情況時可以平行介入幼兒的活動,用正確的方法裝飾彩瓶,一邊做還可以一邊自言自語,引起孩子的注意:「我要裝飾一個五彩的瓶子,掛在窗口,那肯定很漂亮的……我要一小塊一小塊地撕,密密地貼在瓶子上,這樣會更好看……」等,這樣孩子就會很自然的模仿老師的動作,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了。另外,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模仿能力強的孩子,也可